瘀阻胃络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05

瘀阻胃络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瘀血阻滞胃络,以胃脘部刺痛、拒按,或胃脘部触及包块,或呕血色暗成块,舌有斑点,脉弦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呕血、胃溃、胰胀、胃痞、胃反等疾病中。西医学中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幽门梗阻、上消化出血等疾病中可见本证。

病因

情志不畅,气滞日久或久痛入络,瘀停胃络,脉络壅滞。

临床表现

胃脘痞满不适,或痛如刀割,痛有定处,痛事拒按,或疼痛日久不愈,或见呕血、黑便,胃脘痞满不适,上腹有积块,呕吐物为未经消化之宿食,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症情分析

胃脘疼痛,反复发作,由气入血,气滞血瘰,瘀阻胃络,即所谓“久痛入络”,故痛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疼痛日久,损伤胃络,血不循经,上溢则吐血,下溢则为黑便;瘀血阻胃,胃气通降失司,故胃脘痞满不适,宿食不化而反上逆,故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痹斑,脉涩,均为瘀血阻滞之证。

常用中药

蒲黄五灵脂丹参檀香砂仁

针灸疗法

1、针灸

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用泻法,治疗痹阻胃络之胃脘痛。

2、推拿

取穴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手法用摩按、掾、一指禅推法。痛剧者先在脾俞、胃俞附近压痛点,用较重的点、按法连续刺激2分钟。

其它疗法

1、中成药

(1)失笑散:适用于瘀血胃痛,或便血色黑;经治不愈者。可与温中健脾摄血及其他化瘀止血之品同用。每次6-12g,包煎,分两次服。

(2)丹参片:每次服5片,每日3次

(3)参三七片:每次服5片,每日2-3次。除治瘀血胃痛外,尚可治疗胃络损伤而见吐血、便血者。

2、单方验方

(1)桃仁、五灵脂各15g,微炒为末,米醋为丸如小豆粒大,每服15-20粒,开水送下孕妇忌服。(《实用中医内科学》)

(2)五灵脂9g,枯矾4.5g,共研细末,每服2-3g。(《实用中医内科学》

(3)莪术12g,延胡索12g,水煎服。适用于瘀血胃痛。

(4)壁虎(即守宫)1-2只(去腹内杂物捣烂),鸡蛋1个用法;将鸡蛋一头打开,装入壁虎,仍封固蒸熟,每日服1个连服数日。适用于瘀积之反胃(《常见病验方研究资料》

3、外治法

甲鱼膏,又名二龙膏(由甲鱼、生三棱乳香没药等组成)每次1张,微火化开,贴脘腹。功能消积化责止痛。孕妇忌用。

常见病

1、呕血

临床见吐血色暗红,或夹有食物残渣,胃脘疼痛如刺、固定不移,或胁下有痞块,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舌质暗紫或边有瘀斑、瘀点,脉涩。治宜活血化瘀、和络止血。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2、胃疡

临床见胃痛如刺如割,痛有定处而拒按,食后痛甚,或见吐血或黑便,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治法化瘀和胃。方用失笑散合丹参散加大黄甘草柴胡枳壳等。

3、胰胀

临床见上中腹刺痛痛处不移,或可扪及包块,拒按,纳差,恶心呕吐,消瘦,面色晦暗,大便稀溏,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治法祛瘀通络。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4、胃反

脘腹胀满,或伴刺痛、拒按,食后尤甚,上腹或有包块,朝食暮吐或吐黄沫,或吐褐色浊液,或吐血、便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治法化瘀和胃。方用膈下逐瘀汤加竹茹、法半夏等。

5、胃痞

临床见胃脘痞胀疼痛,痛如针刺或如刀割样,痛处固定不移,拒按,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治法活血化瘀。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预防调护

1、应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忌暴饮暴食,饥饱不匀。

2、胃痛持续不已者,应在一定时期内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忌粗糙多纤维饮食。

3、尽量避免进食浓茶、咖啡和辛辣食物,进食宜细嚼慢咽。

4、同时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与紧张。

转归预后

1、胃痛可衍生变证,如胃热炽盛,迫血妄行;或瘀血阻滞,血不循经;或脾气虚弱,不能统血,均可致便血、呕血。大量出血,可致气随血脱,危及生命。

2、若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火热内结,导致腑气不通,可见腹痛剧烈,拒按,大汗淋漓,四肢厥逆的厥脱危证;或日久成瘀,气机壅塞,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致呕吐反胃。若胃痛日久,由气分深入血分,久痛入络致瘀,瘀结胃脘,可形成噎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