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寒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04

胃寒证,中医病证名。是指胃阳不足,寒邪犯胃,寒凝气滞、胃失和降所致,以胃脘冷痛,呕吐清水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胃脘痛、呕吐、泄泻等疾病中。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以及胃神经官能症可见本证。

病因

多因饮食不节,饥饱失常,饮食失调,过食生冷食物,或过服寒凉药物,或腹部受寒,或脾胃阳气素虚,或久病失养等原因所致。

临床表现

胃脘冷痛,轻则绵绵不已,重则痛势暴急,阵阵发作,得温痛减,遇寒加剧,口淡不渴,畏寒肢冷喜温,或伴见胃肠水声漉漉,口泛清水,或伴见神疲乏力,食后痛减,舌谈苔白滑,脉迟或弦紧。

症情分析

寒邪侵袭人体,阳气被遏,则为实寒证;阳气受损,则为虚寒证。寒邪犯胃,络脉收引,气机郁滞,或胃阳不足,虚寒内生,胃腑失于温照,皆可见胃院冷痛。寒为阴邪,得阳始化,得冷凝泣则不行,故疼痛遇冷加剧,得温痛减。寒邪伤阳或阳气虚弱,肌体失于温煦,故畏寒肢冷喜温。口淡不渴,是寒邪内盛,阴律未损的表现。若寒伤胃阳,水饮不化而上逆,放口泛清水;水饮内停于胃肠,故胃肠有水声漉漉。舌谈苔白滑,脉迟为阳虚阴寒内盛之象,弦主痛、痰饮内盛,紧主寒,又主痛。

常用中药

高良姜香附白术砂仁沉香木香陈皮干姜、炙甘草

针灸疗法

1、针灸

取穴上脘、足三里(灸)、脾俞、胃俞、神阙(隔盐灸),针用平补法,能温胃散寒。

2、推拿

可选脾俞、胃俞、中脘、及胃院部进行推拿。

常见病

1、胃脘痛

多表现为胃脘突然剧痛,拒按,自觉局部冰冷,逢寒痛甚,得温则缓。多由隆冬气候严寒或暑日暴食生冷,寒邪袭胃,胃阳被困,郁而不布,寒积于中,寒凝气滞,气血不通,胃失和降,不通而痛。治宜温胃散寒止痛。方用良附丸(《良方集腋》)治之。

2、呕吐、泄泻

临床特点为呕吐、泄泻,其胃脘疼痛之势较前者为轻,并伴有肠鸣及脐周胀痛。多由暑夏之季,过食寒凉,或夜卧风凉露天之地,寒邪直中胃府引起。寒邪凝涩,阻滞气机,中阳受损,胃失和降;又足阳明胃经于手阳明大肠经相关,故寒邪也可窜留肠间,而见脐周胀痛、肠鸣、泄泻等肠寒症状。治宜温中散寒止泻,方用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辨惑论》)。

预防调护

忌食生冷,饮食宜甘温、易于消化之品。调节饮食,避免过饥过饱。

转归预后

本证起病急、病程短,用药多辛温,放应中病即止,以免辛温香燥耗伤阴血。若治疗不当,误用苦寒通下或失治,则易损伤中阳,造成脾胃阳虚,使本证由实转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