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血阻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04

气滞血阻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因酒食不节,饥饱失宜,或恣食肥厚生冷,脾胃受损,运化失健,水谷精微不布,食滞湿浊凝聚成痰,痰浊气血搏结,气滞血阻,脉络瘀塞所表现出来的腹部积块,胀痛,舌苔薄,脉弦一类病证。

病因

酒食不节,饥饱失宜,或恣食肥厚生冷。气滞血瘀,脉络不和,积而成块,故见腹部积块质软不坚;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见胀痛不适;舌苔薄,脉弦为气滞血阻之象。

临床表现

腹部积块质软不坚,胀痛不适,舌苔薄,脉弦。

常用中药

柴胡青皮川楝子丹参延胡索蒲黄五灵脂

针灸疗法

选取期门、阳陵泉、中极、太冲、三阴交、合谷,针刺平补平泻。

预防调护

1.饮食有节,起居有时,注意冷暖,调畅情志,保持正气充沛,气血流畅。

2.做好防护工作,避免感受虫毒。

3.积聚患者更要避免饮食过量,忌食生冷油腻,防止感寒受冷,以免寒湿积滞,损伤脾胃,凝滞气血。

4.如见湿热、郁热、阴伤、出血者,要忌食辛辣酒热,防止进一步积热伤阴动血。

5.保持情绪舒畅,有助于气血流通。6.宜进食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以补养气血,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