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erling

六耳铃

六耳铃

别名:走马风、吊钟黄

性味:味、微,性

六耳铃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通经活络。

六耳铃主治

治风湿骨痛,头痛,跌打肿痛,湿疹,毒蛇咬伤。用量15-30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六耳铃选方

治痈、疖、蜂窝组织炎、丹毒等急性感染:走马风、千里光、三桠苦各5份,土荆芥(藜科)2份,共研细末,加适量米酒拌成湿粉状,再加适量凡士林调匀,涂患处。

六耳铃药用部位

来源于菊科艾纳香属六耳铃的全草入药。多年生粗壮草本,茎高0.5-1.5m。基生叶与茎下部叶倒卵状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0-30cm,宽4-6cm,顶端短尖,下半部琴状分裂,顶端裂片较大,卵形或卵状长圆形,侧裂片2-3对,三角形至三角状长圆形,边缘具不规则的锯齿或粗齿,基部渐狭,下延成具翅的柄,叶面被糙毛,背面被疏柔毛或后脱毛,中脉在背面凸起;侧脉5~7对,网脉明显或不明显;叶柄长2~4cm;中部叶与下部叶同形,长6-10cm,宽2-4cm,边缘有不规则的齿刻,有时琴状浅裂,无柄;上部叶极小,不分裂,全缘或有齿刻。头状花序多数,直径6-8mm,总花梗上被具柄腺毛和长柔毛,在茎上排成顶生、疏或密、大型的圆锥花序状聚伞状花序;总苞筒形至钟形,总苞片5-6层,带紫红色,花后常反折,外层的线形,顶端稍钝,背面密被短柔毛或有时被具柄腺毛,中层的长圆状披针形,渐尖,边缘干膜质,内层的线形,背面上部被疏毛;花序托扁平至微凸,具蜂窝状穴,被短柔毛;雌花多数,花冠细管状,檐部2-3齿裂;管状花花冠黄色,檐部5裂,裂片三角形,被疏毛。瘦果圆柱形,具10条纵棱,被疏毛;冠毛白色,糙毛状。花期10月至翌年5月。生于山谷、旷野、路旁。

六耳铃选购保存

云南、贵州、广东、香港、广西、福建、台湾。印度、不丹、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夏威夷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