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hanmaojue

干旱毛蕨

干旱毛蕨

别名:砍尖毛蕨、华中毛蕨、密腺小毛蕨

性味:味、微,性

干旱毛蕨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除湿。

干旱毛蕨主治

治咽喉肿痛,痢疾。用量20-30g。

干旱毛蕨药用部位

来源于金星蕨科毛蕨属干旱毛蕨的全草入药。多年生草本,高达1.4m。根状茎横走,粗4mm,黑褐色。叶远生,叶柄长35cm,基部粗3mm,和根茎同色,向上渐变为淡褐禾秆色,近光滑;叶片长60-80cm或更长,中部宽通常20-25cm,阔披针形,渐尖头,基部渐变狭,二回羽裂;羽片约36对,斜展,下部6-10对逐渐缩小成小耳片,近对生,彼此远离,相距8-5cm,中部羽片互生,相距2cm,长10cm左右,基部宽1.5cm,披针形,渐尖头,基部上侧平截,稍凸出,下侧斜出,羽裂达1/3;裂片25-30对,斜展,有浅的倒三角形缺刻分开,基部以上的长2mm,基部宽2.5-3mm,三角形,骤尖头或尖头,全缘。叶脉两面清晰,下面隆起,侧脉斜上,每裂片9-10对,基部一对出自主脉基部稍上处,顶端彼此交结成钝三角形网眼,并自交结点向缺刻延伸出一条外行小脉和第二对侧脉连接,在外行小脉两侧形成斜长方形网眼,第三对到第六对侧脉伸到缺刻下的透明膜质联线,第七对以上的侧脉伸到缺刻以上的叶边。叶近革质,干后淡褐色或褐绿色,上面近光滑,下面沿叶脉疏生短针状毛,并饰有柠檬色的长圆形或棒形腺体,脉间无毛。孢子囊群生侧脉中部稍上处,每裂片6-8对;囊群盖小,膜质,鳞片状,淡棕色,无毛,宿存。生于海拔150-1500m的山谷林下、沟边湿润处。

干旱毛蕨选购保存

广东、台湾、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四川、西藏、云南、湖南、广西、香港、海南。尼泊尔、印度、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及南太平洋岛屿也有分布。

干旱毛蕨相关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