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大三阳吃什么药

2020-07-15

乙肝大三阳吃什么药:
  对于乙肝大三阳处于肝炎的免疫耐受状态,没有肝炎的活动,其实不需要使用任何药物治疗,以免增加肝脏负担。
  但是一旦肝炎发作了,不管是大三阳或是小三阳患者,这时要尽早进行乙肝抗病毒治疗。我们会根据患者乙肝5项或者肝功能的情况,HBV-DNA的情况来决定采取核苷类或核苷酸类的药物治疗,还是采取干扰素类药物治疗,或者两类药物的联合治疗。通过每天一次、每日一片的核苷或核苷酸类药物的口服,可以使得疾病逐步地稳定下来,病毒得到有效地控制,将来发展到肝硬化和肿瘤的风险也会有所降低。



乙肝大三阳吃什么药相关阅读


乙肝活动期严重吗

乙肝的活动期或者说乙肝病人发病之后,对于当时来说没有一个非常严重的危及生命的事情发生,但是如果出现下面这种情况,就会让病人出现问题。第一种情况是乙肝活动之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使得这种乙肝活动长期存在,会让肝脏出现纤维化。如果纤维化得不到有效治疗,经过10年、/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就会发展为肝硬化,一旦发展为肝硬化,患者就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这个时候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在5年以内就会丧失生命。第二种情况是肝炎发作之后容易发生肝癌。肝癌的发生率一般在没有肝炎发作的人群中极低。而在肝炎发作之后,尤其是肝炎反复发作,发生了肝硬化之后,它的发生率就会大大的提高。所以对于有肝炎发作的人,不仅仅是害怕他的转氨酶升高,也不仅仅是害怕他将来会变成肝硬化,更害怕的是这些病人会出现肝癌。因为肝癌是现在最难治的一种癌症,在所有的癌症的治疗过程中,只有肝癌没有很好的化疗药,也没有很好的靶向药物治疗,只能是在早期发现之后,通过手术得到根治。如果肝癌发现的时候已经到了中晚期,那么几乎就没有很好的根治的手段。第三种情况是肝衰竭。虽然大部分的乙肝病人在肝炎发作的活动期阶段都是转氨酶升高,经过一些保肝治疗之后能够恢复正常。但是也有极少一部分人可能在某次猛烈的发作之后,让肝脏失去了一个功能,这个时候称为肝衰竭。肝衰竭的病人一旦被确诊,存活率可能不到50%,也就是说普通的乙肝病人即使发作,在短期内也不会造成一些影响,但是一旦出现了严重的肝炎发作,真正的出现了肝衰竭,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不做肝移植,大部分人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约1到2个月的时间内就会失去生命。总体而言,临床上不太害怕乙肝病人的肝炎发作或者是进入肝炎活动期。因为进入肝炎活动期,只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让病人保持一个长期的健康。但是如果出现了下列三种情况,出现了肝硬化,出现了肝癌,出现了肝衰竭,会危及生命。所以对于一个乙肝病人,应该强调的是按时的复查,同时一旦发现肝炎发作,就应该及时的治疗。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治疗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没有任何的肝炎发作,没有肝纤维化,也没有向肝硬化肝癌进展的风险,目前不需要治疗。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个规定,并不是说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是健康人,只是现在的科学手段,还没有办法让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的病毒得到根治,所以在现在科技条件下,只能给有炎症发作的人、有肝纤维化肝硬化风险的人进行抗病毒治疗。因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中会有60%甚至更多的人即使不做治疗,终生也不会发病。他们从来都不会发生肝炎,也不会有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所以不主张给没有肝炎的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人只要转氨酶正常,就一定是没有必要治疗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还有很多乙肝病毒感染者,即使在化验检查的时候,他的肝功能始终正常,在做B超的时候也没有发现肝纤维化、肝硬化,但是在很多人四五十岁的时候,会变成肝硬化,甚至有的人会得肝癌。经过现在的一些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在这种所谓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里边,可能会有一部分人虽然转氨酶水平一直正常,但可能是隐匿进展的肝炎病人。因此为了及早的发现这些人,医生会对肝功能正常,但HBV–DNA水平是阳性的这些所谓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年龄大于30岁的时候,就要求他们做肝活检,也叫肝穿刺。之后在病理专家的指导下,就可以发现,哪些人有肝纤维化倾向,有可能将来会发生肝硬化,那么这些人就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因此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不需要治疗,只是应该更精细的来区分这个人群。在这些病人30岁的时候,应该给乙肝病毒DNA阳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肝活检,通过肝活检就能够发现真正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不需要治疗,还能够发现隐匿进展的肝炎发作的人,这些人就需要进行治疗。

和乙肝大三阳的人吃饭能不能传染

乙肝有四种传播方式,更多的是通过血液、性传播,日常生活的接触不会传播乙肝,也可能会有意外的情况,比如接触了过多乙肝患者的体液,而自身在饮食的过程中存在胃溃疡或消化道黏膜破损的情况,这时可能会出现乙肝的传播,但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成年人之间传播乙肝的几率非常低。所以不应该歧视乙肝的病人,在日常接触时应保持平和的心态。

乙肝病毒携带者指什么

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前叫健康携带者,但后期发现这些病人里有一些人是不健康的,他们的肝脏会逐渐受到乙肝病毒的侵袭而变差,因此后来叫表面抗原的携带状态,现在叫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者,也叫乙肝携带者,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体内也存在乙肝病毒但不发病,乙肝病毒和身体处于共生状态,它们之间互不干扰、互不损害,机体和病毒达到一个相对比较平衡的状态。绝大多数的乙肝患者都处于这种状态,并不是所有的乙肝病人都发病,当携带者出现转氨酶异常,即出现了肝脏的损害后,才进行积极的治疗干预,其他情况只需积极地进行复查和监测。

乙肝抗病毒治疗停药时间

乙肝的抗病毒治疗目的是抑制病毒的复制,减少乙肝转变为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乙肝的停药问题很多人关心,因为很多人在上药的时候,医生会说不要轻易停药,不要自己停药,甚至说有可能会终身服药。停药其实是有指征的,不是说绝对不可以,第一是完全治愈以后可以停药,也就是说表面抗原已经转阴,或者是说已经转化出乙肝表面抗体,这就是治愈的标志,可以停药。第二是原来的大三阳的患者,在病毒载量转阴以后,它的异抗原也转化成异抗体,就是异抗原转阴,异抗体出现了,就是常说的大三阳变成小三阳,在实现这个转变之后,如果超过一年仍然是维持这样,也可以考虑停药。第三是小三阳治疗之前一定要坚持,等到表面抗原转阴才可以停药,还有一些是肝硬化和已经发生为肝癌的人抗病毒治疗,现在的建议是一定要终身服药,不要自己停药。如果因为各种个人的原因,一定要停掉药物,可以在咨询医生以后,考虑是不是可以停。停药以后,一定要密切监测病毒载量和肝功能的情况,如果有反弹甚至有肝功能异常,请医生制定下一步的方案。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停掉药物,并不是绝对不可以,但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停药。

乙肝怀孕会传染宝宝吗

乙肝有很大的概率会通过母婴传播。但是近几年来,有了非常有效的母婴阻断的一套策略。如果有乙肝的女性在生育前就知道自己有乙肝,而且在正规医院的产科进行产检。通过母婴阻断之后,生出来的宝宝没有乙肝的可能性已经可以达到95%甚至更高。一般的治疗手段是:如果妈妈的HBV–DNA水平大于10的5次方,会建议在怀孕28周的时候,服用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拉米夫定等对胎儿没有任何影响的抗病毒药,使得在生孩子的过程中,妈妈传染给孩子的可能性变小。而孩子出生之后,完全可以通过母乳喂养长大。

核苷类药物耐药

核苷类药物耐药的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有效解决。最新上市的两种口服核苷类药物,即替诺福韦酯和丙酚替诺福韦。至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明确的耐药变异。在初始治疗的阶段,应该尽量去选择耐药变异发生率非常低,或是还没有发生耐药变异的药物。如果患者在初始治疗中已经吃了耐药变异发生率比较高的药物,也无需害怕。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在乙肝病毒DNA阴性的条件下,换成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这样的药物。如果真的出现了耐药,还可以通过换用没有交叉耐药的其它药物进行挽救治疗。

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

乙肝确实很常见,乙肝病毒携带者从理论上讲是有一定的传染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根据病毒的情况判断,化验DNA。如果DNA化验结果是阴性,说明平常的生活接触是没有问题的;若果DNA化验结果是阳性,则可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乙肝有哪些危害

在中国乙肝的危害性非常大,全世界每年死于肝癌的病人是50万,其中中国就占25万。它的危害主要有两点,危害一是它具有传染性,如果乙肝病人不好好管理,可以传染另一个人。危害二是它有严重并发症,一种是肝硬化,一种是肝癌。

乙肝和丙肝有什么区别

乙肝和丙肝的区别主要有:一、感染病毒不同。。二、传播途径有差别。近年来丙肝的吸毒、性交传播途径明显比血液传播途径多。三、临床症状不同。丙肝的病毒症状更为隐秘。四、急慢性乙肝和急慢性丙肝发展趋势不同。丙型肝炎的危害性比乙型肝炎大许多。

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现肝功能异常后应立即治疗吗

乙肝“大三阳”感染者可以观察一段时间

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在HBV感染自然史中,部分ALT升高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随访过程中随着肝内炎症活动的减轻,可出现自发的HBeAg血清学转换,ALT恢复正常。因此,对于ALT升高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先观察3~6个月,如未发生自发性的HBeAg血清学转换且ALT持续升高,再考虑开始抗病毒治疗。”

根据乙肝病毒感染的自然史,e抗原阳性的免疫耐受期乙肝病毒感染者突然发生ALT升高,通常是免疫清除的发生。对于HBeAg阳性的患者,有些可能会发生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对于发生了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则不需要再抗病毒治疗了。

但是,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发生率较低,只有大约1.1%~9%。一般来说,年龄较轻,ALT较高(>150 U/L),且HBV DNA和HBeAg动态观察下降较快的患者,预测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对于年龄较轻、HBeAg阳性且没有肝硬化的患者,可以观察一段时间,监测ALT、HBV DNA和HBeAg,看看是否能发生自发的HBeAg血清学转换。

如果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说明感染者已经进入非活动期,大多数预后较好,可不必治疗。但是,年龄>30岁,持续ALT升高,HBV DNA和HBeAg水平没有下降趋势者,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小,应该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

根据我的经验,一般观察1~2个月便可以看出。如果在1~2个月内,HBV DNA不下降者,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小。还有,ALT较低(<150 U/L)的患者,体内免疫清除的力度往往不够,不能有效地抑制病毒,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也较小。

另外,有些乙肝病毒感染者检查的频率不够,1年才检查一次,偶然发现的ALT升高,但实际上肝功能异常早已发生,这类患者大多不可能出现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等待下去往往导致肝脏更严重的损伤和纤维化,应该及时抗病毒治疗。

乙肝“小三阳”感染者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治疗

对于e抗原阴性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HBV DNA升高,则应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不应该拖延或观察。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乙肝病毒感染自然史中的第四期——再活动期。乙肝病毒为了“逃逸”免疫系统的攻击,想出办法“乔装打扮”一番,把免疫系统认识的e抗原去掉,使自己变了样子,成为一种前C区或C区的变异的病毒。

病毒变异后,在感染者的血清中不能检测出e抗原,但病毒还具有复制能力,乙肝病毒DNA阳性,感染者常伴有持续性或间歇性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这类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尽管ALT和HBV DNA水平往往低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ALT会持续波动,自发性缓解的可能很小,而且其肝脏病变常是在经过免疫清除期肝脏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往往更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常常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发生肝癌。

因此,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指征更宽,一旦出现ALT升高或符合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适应证则立即开始治疗。

乙肝患者可以吃着药喂奶吗

许多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新妈妈都来问我,能不能吃着药喂奶。我一般都会告诉她们:由于药物可以透过乳汁,母亲吃着药哺乳,孩子也可能从母乳中摄入一定剂量的药物。药品说明书中不建议母亲服药期间给孩子哺乳。

但是,2015年美国肝病年会的乙型肝炎管理指南指出:“哺乳期服用抗病毒药物母亲所生婴儿的长期安全数据不充分……这些抗病毒药物很少经母乳排出,不大可能导致显著毒性。婴儿低水平(药物)暴露的未知风险应与母亲进行沟通。”如果服药的母亲想母乳喂养,应自己权衡利弊。那么,服用替诺福韦的母亲乳汁中含有多少药物呢?

新生儿在胎儿时期,胎盘就可以把服药母亲血液中的药物转运到胎儿体内。所以,新生儿出生时血液中就检测到了替诺福韦,而且浓度还很高。新生儿出生后服药母亲开始喂母乳。所以,在出生后的一定时间内新生儿体内检测出来的替诺福韦浓度应该是胎盘转运过来的药物+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得的药物总合。

出生后,新生儿体内从胎盘转运过来的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当替诺福韦在新生儿体内的浓度达到了一个平稳的药物浓度时,就应该是胎盘转运的药物完全消失,只剩下新生儿单纯从母乳中获得的药物了。这个药物浓度是很低的。因此,美国医生认为对新生儿的影响可能不大。

不过,正如美国的乙型肝炎管理指南中所说:“婴儿低水平(药物)暴露的未知风险应与母亲进行沟通。”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预防、关护和治疗慢性乙肝感染者指南》建议:“在发展中国家没有更好可替代的喂养方法时可以服用替诺福韦哺乳。”服药母亲喂为喂母乳?医生无法替你决定,还得你自己权衡后再做出决定。

乙肝患者怀孕危害有多严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不仅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导致后代感染,还有可能影响孕期母亲的健康。怀孕期间,体内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肝脏负担加重,一些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妈妈可能在孕期或产后3个月内出现肝功能异常,肝病活动或加重。

有人统计,e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大约有10%在怀孕期间肝功能升高,有20%~25%在产后发生肝功能异常。孕期肝病加重,对母亲和胎儿都可能有不利的影响。肝病活动的孕妇更容易进展为重症肝炎,妊娠糖尿病、早产、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增加,胎儿也可能因母亲的肝病而发育迟缓。

欣喜的是,近10年多来多种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陆续上市,慢性乙型肝炎已经摆脱了以往无药可治的困境。在这些抗病毒药物中,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这3种药物被认为在妊娠妇女中是比较安全的药物。

其中替诺福韦酯和拉米夫定不仅用于治疗乙型肝炎,还用于艾滋病妊娠期的治疗;替比夫定在我国也有一些妊娠期安全性数据。因此,肝功能异常的备孕准妈妈和孕期肝病活动的孕妈妈在必要时经医生全面评估、充分沟通和权衡利弊后,都可以服用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治疗。

现在,乙型肝炎已经成为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所有育龄青年在婚前和孕前都应该常规筛查乙型肝炎,一方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另一方应该接种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女性也可能通过母婴阻断生出健康宝宝。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有可能消失吗

乙肝病毒是一种特别“做衣服”的病毒。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病毒颗粒可高达10的13次方拷贝/毫升,其中完整的(成熟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仅占万分之一,只有少数是具有全基因的,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

每个乙肝病毒只需要约100个HBsAg分子作为它的外膜蛋白,但是在乙肝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HBsAg的量比病毒装配所需要的大约多出了10万~100万倍,有数百万HBsAg分子在血液中循环。

那么,这么多的HBsAg在乙肝病毒感染的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HBsAg不仅只有做病毒“外衣”的作用,它会作用于人体的免疫细胞,保护乙肝病毒,不让机体免疫系统清除乙肝病毒。HBsAg能作用于T细胞,使其失去杀伤HBV感染的肝细胞的能力;还能作用于B细胞,使其不能对乙肝病毒产生抗体。HBsAg的持续存在使HBV感染慢性化。”因此,HBsAg水平越低,病毒在体内的根基越不牢靠,越容易被清除。

肝细胞的生命周期大约为100天,每天约有1%的肝细胞凋亡,新的肝细胞再生。新的肝细胞往往是没有被乙肝病毒所感染的“干净”细胞。如果持续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旧的肝细胞(包括整合了HBV DNA的肝细胞)逐渐凋亡,新的未被病毒感染的“干净”肝细胞不断再生。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HBsAg是有可能消失的。

我国台湾的医生曾对2121例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进行了长期的随访,这些患者中50.4%在28~75岁HBsAg自然消失。作者分析了这些患者HBsAg的有利因素,发现乙肝病毒的C基因型比B基因型更容易自发性HBsAg消失。另外,男性、HBV DNA<2000 IU/ml和HBsAg<100 IU/ml的患者自发性HBsAg消失的比率较高。

在台湾的另一项研究中,1991-1992年登记纳入长期随访且HBsAg等数据完整的2946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在随访48149.1人-年期间,累积18%的患者HBsAg消失。

我国香港的医生对775例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于HBeAg消失后随访1年、5年、10年、15后、20年和25年,HBsAg消失率分别为0.3%、1.3%、3.0%、8.9%、15.7%和23.6%。

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要达到HBsAg消失,首先要达到e抗原的消失和血清学转换和HBV DNA复制的长期抑制。

乙肝妈妈能不能给孩子喂奶

我常常收到许多乙肝新妈妈的来信,她们在自己孩子出生的同时,又有着深深地恐惧:她们害怕自己的孩子也像她们一样感染上乙肝病毒。她们想亲亲孩子,又怕嘴上的唾液沾到孩子的脸上;她们想抱抱孩子,又担心自己身上的汗液带有病毒;她们更希望像其他妈妈一样让孩子吸允着自己胀满乳汁的乳房,但更担心孩子吸入带有病毒的乳汁。

她们在孩子还没有完成三针乙肝疫苗接种的时候,就三番五次地抱着孩子到医院,硬着心肠让护士把那尖锐的针头刺进孩子那微细的血脉,抽取那本来就不多的血液,查查孩子体内的乙肝抗体还省多少,生怕抗体的减少不足以帮助孩子抵御来自母亲身上的病毒。

她们常常产后抑郁,像发了疯一样地自责,认为自己使孩子感染上乙肝病毒,一封封地来信,只想从我这里得到一些安慰,直到孩子7个月后,证实母婴阻断成功,她们才转悲为喜。这就是许多乙肝妈妈的真实写照!今天,我就想谈谈有关乙肝妈妈给孩子喂奶的那些事。

乳汁中有没有病毒?

乙肝妈妈的乳汁中确有病毒!1974年,两位科学家首次从母乳中检测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证实了乙肝病毒感染母亲的乳汁中存在乙肝病毒。后来,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的核酸(HBV DNA)也相继从母乳中检出,使人们产生了乙肝病毒感染母亲可能通过乳汁感染婴儿的担心。由于这种担心,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母乳喂养率普遍低于其他母亲。

乳汁能不能传乙肝?

确有一些研究认为母乳喂养可能是乙肝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之一。但更多的研究认为,母乳不会增加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为了更科学地找出乙肝母亲母乳喂养是否增加乙肝母婴传播风险的证据,2011年以来,几位医生分别对国内外有关乙肝母亲母乳喂养的文献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均显示,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无论其感染状况如何(“大三阳”或“小三阳”,HBV DNA水平高或低),在新生儿正规免疫后母乳喂养均不会增加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更有一些医生进行了一些大样本的研究,调查乙肝母婴传播与母乳喂养的关系。我国湖北武汉的一些医生,调查了4个研究中心的1150例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与乙肝母婴传播的情况,进一步证实乙肝妈妈母乳喂养没有导致乙肝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增加。

有病毒为何不会传乙肝?

乙肝妈妈的乳汁中有病毒,但不会影响其后代乙肝母婴阻断的结果,这取决于许多因素。

原因之一:乙肝妈妈的乳汁中虽然有病毒,但病毒含量极低,仅为母亲血液中病毒含量的1/10000~1/1000。且初乳中病毒含量较高,到产后个月再检测,大多数母亲的乳汁中HBV DNA已经检测不到,仅有18%HBV DNA≥10的6次方拷贝/ml的母亲乳汁中还能检测到微量的HBV DNA。

原因之二:乳汁中的乳铁蛋白具有杀菌和抗病毒的活性。许多研究都发现,乳铁蛋白可以抑制丙肝病毒、乙肝病毒、腺病毒、艾滋病毒、轮状病毒的活性,因此可能抑制了乙肝病毒的感染性。

原因之三:人的消化液可以使乙肝病毒失去活性,因此,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甚至有人认为乙肝抗原通过消化道后,可能促进免疫系统抗体的产生。

原因之四:孩子出生时暴露于母亲羊水、血液中的乙肝病毒量远比母亲奶水中的病毒量高得多,母乳喂养接触到的那点儿病毒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原因之五:经过主动+被动联合免疫,孩子已经具备了抵御乙肝病毒感染的能力。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以前的多篇博客中我已经反复说过,只要孩子体内“抗HBs抗体≥10 mIU/ml,则可视为机体已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备了抵御能力。”

出生时注射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注射后15~30分钟开始发挥作用,其血浓度在注射后3~7天达到高峰,半衰期一般可维持17.5~25天,对新生儿的有效保护作用可维持42~63天,4个月后基本清除。再接种3针乙肝疫苗,新生儿都能足够的抗体抵御来自母亲体内的乙肝病毒。因此,乙肝妈妈与孩子亲近及母乳喂养都不会把病毒传播给孩子。

经过这些年的研究,乙肝妈妈能不能母乳喂养的答案已经十分肯定。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国内外的乙肝指南都已经明确,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只要孩子经过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正规免疫接种,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不会增加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相关方剂

乙肝益气解郁颗粒

益气化湿,疏肝解郁。

乙肝宁颗粒

补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相关偏方验方

乙肝煎

慢性乙型肝炎。

抗乙肝大三阳方

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扶正护肝。适用于乙肝“大三阳”。

乙肝宁

慢性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