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肝癌手术有风险么

2020-07-15

做肝癌手术有风险么:
  肝癌手术本身是个巨大风险的手术,因为这种巨大的风险,肝脏外科医生也被誉为外科医生中的佼佼者。目前早期肝癌在大的中心医院的手术成功率几乎接近百分之百。中晚期肝癌的围手术期的死亡率在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但是并发症率比较高。
  严重的肝癌晚期病人,哪怕接受了各种复杂的治疗,包括放化疗、新辅助的放化疗、分子靶向、中医中药治疗在降级降期之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它的围手术期的并发症率和死亡率还是相当高的。



做肝癌手术有风险么相关阅读


得了肝癌如何处理

肝癌治疗主要取决于肿瘤本身的特点,来选择治疗方法。肝脏比较特殊,如乳腺癌直接考虑切除或者其他即可,肝癌的具体治疗方法首选常规切除,切除要求范围不能太大。还可以考虑做径肝动脉的栓塞化疗,这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肝癌介入治疗要多长时间

肝癌介入治疗是通过股动脉插一根导管到肝脏肿瘤的供血部位,向肝脏供血的动脉打栓塞剂即化疗药,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的目的。肝癌介入治疗是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首选治疗办法,它有很多优点,它的创伤比较小,操作的时间相对比较短,单次治疗的费用相对较低,另外它还可以把部分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转化为能够手术切除的肿瘤;但它也有缺点,它不是根治性的办法,不能完全的杀死肿瘤,而且它对肝脏的功能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如果肝功能太差的患者也不适合选择肝癌的介入治疗。肝癌介入治疗过程大概持续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

什么是高分化肝细胞癌

恶性肿瘤就是通常所说的癌细胞,它或多或少都会有向正常细胞分化的特点,可以根据癌细胞分化的特点即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癌细胞的形态来判断肿瘤的成熟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肿瘤恶性度。如果肿瘤分化越好,越接近正常细胞,那称肿瘤的成熟度高,相对它的恶性度低;反之,肿瘤的分化程度越低,它的细胞形态与正常的细胞相差越远,则它分化程度越差,恶性度越低。介于高分化和低分化之间的称之为中分化。肝细胞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也是相同,高分化的肝细胞癌的恶性度相对较低。

甲胎蛋白是什么

甲胎蛋白是由胎儿的肝细胞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蛋白。它往往在原发性肝癌还有其他的恶性肿瘤,如肠癌、胃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中会明显的增高。在临床当中常常把甲胎蛋白作为原发性肝癌检测的一种指标或者把它用于判断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好坏的一种指标。甲胎蛋白偏高还可以见于一些良性的疾病,如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正常妇女妊娠甲胎蛋白也会增高。所以,甲胎蛋白偏高不一定会出现症状,如果出现了症状一般患者都是原发性疾病的症状,例如甲胎蛋白增高是由原发性肝癌引起,则患者表现的是肝癌的症状。

肝癌射频消融术后注意事项

肝癌射频消融术后注意事项:
肝癌射频消融术,它也是一个微创的治疗。它本身没有太大的风险,但是它也依然会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说做完手术以后,尽量避免剧烈的运动。因为毕竟是在肝脏上做了一个穿刺,虽然做了止血。但是有一部分肝癌的病人,他本身可以发生肝癌的自发性的破裂出血。现在在做了有创的操作以后,对肝脏毕竟来讲是一个损伤。有一部分病人会出现针道的出血,还有肝脏的破裂,所以一定要避免剧烈的活动。这种一般休息三五天以后,基本上可以正常生活。饮食上没有什么特别的注意事项,主要是要避免剧烈活动。

什么是肝癌介入治疗

肝脏有两个供血的动脉,一个是肝动脉,另外一个是门静脉,而肝癌细胞主要是靠肝动脉进行供血。介入治疗是将肝动脉进行栓塞,掐断肿瘤的供血,使得肿瘤缺血、缺氧,最终坏死,这就是肝癌介入治疗的原理。肝癌治疗有一定的适用症,患者的肿瘤体积比较大,不适合采用手术治疗,对这类肝癌的患者常常采用肝脏的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从腹股沟找到股动脉,然后将管子插到肝脏供血的肿瘤血管中,再注射化疗药物,同时进行栓塞,使癌细胞坏死,这就是所谓的肝癌的介入治疗。

肝癌有什么症状

肝癌有什么症状:早期肝癌可无明显的症状,体检时有甲胎蛋白的升高时需警惕;只有通过超声检查才能够发现肝脏出现肿瘤,随着癌细胞的增大,患者可有剧烈的腹痛,为晚期肝癌最典型的表现;其次肝癌慢慢长大以后,正常的肝组织减少、肝功能就开始减退,患者还可出现黄疸、皮肤晦暗、眼球变黄等肝功能衰竭的表现;另外肿瘤长的太大,如果肝癌破裂,患者就有剧烈疼痛、头晕乏力、休克等表现。有的患者还会出现肝癌的癌旁(伴癌综合征)的表现,如果出现以上表现,患者就需要警惕是不是发生肝癌。

肝癌的介入治疗

肝癌介入治疗,是采用的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肝癌介入治疗是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首选的治疗办法,创伤较小,操作时间较短,另外还可把部分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转化为能手术切除的肿瘤;但它不是根治性办法,不能完全杀死肿瘤,而且对肝脏功能也会造成一定伤害。因此,如果肝功能太差的患者也不适合选择肝癌的介入治疗。肝癌介入治疗过程大概持续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

吡柔比星说明书

吡柔比星是一种蒽环类的抗癌药物,进入细胞核嵌入到DNA,影响RNA、mRNA的转录,影响DNA聚合酶功能,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分裂产生一种抑制作用,主要是抑制肿瘤细胞分裂周期里的G1期。选择蒽环类药物要严格的监测病人的血项肝功能。

肝癌射频消融术后遗症有哪些

肝癌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有创的治疗方法,它是通过物理的办法,对肝肿瘤部位进行高温杀死。虽然效果不错,但总体来说还是会留下一些后遗症。首先就是肝部位好的细胞也被一并烧死,其次对肝周边部位的细胞也造成损伤,最后就是射频消融不彻底造成复发。

肝癌如何治疗

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最主要的是手术切除。但由多数肝癌患者发现时由于全身状况差、病期晚已失去了手术机会。

介入治疗包括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或X射线(CT)等引导下的介入治疗。接下来说一说介入治疗中的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它是80年代发展的一种微创的肿瘤治疗方法,对肝癌有很好疗效,甚至被推荐为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案,对肝癌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是非常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可使肿瘤缩小,并使一些患者获得手术治疗机会。对于中晚期患者还可以延长生存期,同时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肝脏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而肝动脉是肝癌主要供血途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一方面通过直接化疗,可使药物首过肿瘤,肿瘤局部药物浓度更高,杀死肿瘤细胞效应更强;另一方面同时对肝癌供血动脉栓塞,导致肿瘤组织缺血、坏死,因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非常有效的控制肿瘤、减小肿瘤体积的方法。化疗药物经肝动脉再到全身血液循环,则因药物引起的化疗副作用更小。其具体方法是,将导管经过股动脉在X线引导下直接插到肝固有动脉或其分支,微导管超 吗 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造影,显示肿瘤染色,先经导管注入化疗药,然后经导管注入栓塞剂(如碘化油、明胶海绵等),阻断癌结节的肝动脉供血,冲管后再次造影显示肿瘤染色消失,确定肿瘤动脉血流完全阻断。有时将化学抗癌药物如阿霉素、丝裂霉素、顺氯氨铂等和栓塞剂混合,然后将此混悬剂注入肝动脉,混悬剂中的栓塞剂能长期停留在肝组织,其中的化疗药物也在癌组织内缓慢释放,这样就能发挥长时间的抗癌作用,并且可使化疗药物对全身正常组织的毒性反应明显减少。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由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而成为目前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法,但它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对于肿瘤体积超过2/3肝体积,已有门静脉癌栓形成,严重的门静脉高压以及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凝血功能障碍和白细胞过低的肝癌病人,不适合做肝动脉栓塞化疗.

肝动脉栓塞化疗常用药物有表阿霉素、丝裂霉素、铂类等。肝癌TACE 治疗中所应用的化疗方案在全世界范围内差异较大。在国内多见大剂量联合化疗报道,但在欧美国家一般选用单药化疗,在日本通常使用小剂量化疗;甚至有学者认为TACE 中栓塞起主要作用,化疗药物作用甚微。在本中心一般联用栓塞与化疗。

肝动脉栓塞化疗还可与射频消融(RFA)、氩氦刀冷冻、无水乙醇消融(PEI)等方法联合,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做为一种恶性程度高、复发率和死亡率高的肿瘤,肝癌的治疗还需要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

肝癌可以移植吗

肝癌可以移植吗?移植技术,是比较新型的一种治疗方式,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心脏移植、肾脏移植、肝脏移植等,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移植技术应用的也越来越多,相较于以前而言更加纯熟,那么,得了肝癌可以进行移植治疗吗?

据专家介绍,目前治疗各期肝癌最佳治疗方法就是进行肝脏移植手术。肝癌的特点是肝脏多发病灶,局部切除复发率高、复发快。而肝脏移植不仅能有效治愈肝癌,同时还能彻底治愈患者肝硬化和肝炎,去除肝癌发生的原因和土壤,这是其它治疗办法所达不到的,因此,早期肝癌的治疗应该首选肝脏移植。

专家同时指出,肝癌患者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移植术后患者的长期存活率。由于肝脏移植手术属于“大手术”,加之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使得许多肝癌患者即使发现及时,也不愿接受肝脏移植手术,宁可采用其他一些办法,直到什么办法也没有了,才迫不得已地选择肝移植。

但是往往已经错过了肝脏移植手术的最好时机,彻底治愈的概率就小了。可以说,进行肝脏移植越早,肝癌的复发率越小;移植越晚,复发率则越高。专家指出,晚期肝癌术后复发率较高,不建议行肝移植手术。肝脏移植手术顺利完成,只意味着完成了肝移植整个过程的一半,术后的治疗,同样对于是否能取得最后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肝脏移植术后也要经过很多“关卡”,比如有些病人会出现排斥反应、感染等并发症,病人要按照医生的安排定期复查。一般情况下,术后1个月,病人可以康复进行正常饮食、正常生活等;3个月后可以恢复工作、参加体育运动。

肝癌预防知多少

肝癌(liver cancer)是死亡率仅次于胃癌、食道癌的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做好肝癌的预防工作迫在眉睫,我们须坚持“管水、管粮、防肝炎”的肝癌预防七字方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注意饮用水安全。A.一些饮用水常被多氯联苯、氯仿等污染,B.池塘中生长的蓝绿藻是强烈的致癌植物,C.华支睾吸虫感染可刺激胆管上皮增生,可导致原发性胆管癌。

扔掉家里的霉变食物。尤其是霉变的玉米、花生,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素的代谢产物黄曲霉素B1会导致肝癌,建议多吃新鲜食物。

保持健康体重,拒绝肥胖,远离糖尿病。因为肥胖和糖尿病是诱发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长期酗酒是损害肝脏的第一杀手。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造成脂肪肝。饮酒越多,脂肪肝也就越严重,还可诱发肝纤维化,进而引起肝硬化甚至肝癌。

病毒性肝炎是原发性肝癌诸多致病因素中的最主要因素,我国约有1.2亿HBsAg阳性者,因此也就成为世界上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尤其是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发病有密切的关系。存在肝硬化是大多数干细胞癌的共同特征,约70%的原发性肝癌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且多数是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发展而成的。

定期查体是肝癌早发现的最简单方法。建议定期体检,尤其是高危人群(乙肝或丙肝患者)最好每半年通过甲胎蛋白(AFP)检测或B超排查有无癌变。

自检:肝病的表现多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乏力、厌油腻等症状时,要意识到可能是肝脏出了问题,如果发现尿色明显发黄,大便颜色浅白,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全身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

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常规放疗因照射技术条件所限,不能提高肿瘤局部剂量而使疗效受到限制。肝脏耐受性与未照射的肝组织体积呈正相关,减少受照射体积能明显提高其耐受剂量。

全身伽玛刀技术通过旋转锥面聚焦方式将30个钴-60放射源、8500 Ci的能量聚焦于一点,形成一个围绕焦点的高峰剂量区,通过三种不同孔径的准直器引导出直径不同的焦点剂量,通过单个或多个焦点剂量的拟合来治疗1~10 cm左右的肿瘤,使其内获得高剂量照射,同时减少其周围正常组织剂量和受照射体积,来有效保护正常组织,从而达到高疗效、低损伤的治疗目的。

治疗方法:

用体位固定床和真空负压袋固定患者体位,根据其病变位置采用仰卧位或俯卧位,平静呼吸状态下行增强CT扫描,体表标记重复摆位点,CT图像可经网络传输到计划系统,勾画出大体肿瘤靶区(GTV)、计划靶区(PTV)及邻近重要器官(如胃、十二指肠、肾脏和脊髓等)。

根据肿瘤大小采用单靶点或多靶点照射,以50%剂量线覆盖PTV 100%,70%剂量线覆盖GTV 80%以上为计划要求。50%剂量线为处方剂量线,根据肿瘤大小、部位及肝功能等情况给予靶区处方剂量3~5 Gy/次,5次/周,2~3周内完成。PTV边缘总剂量为40~51 Gy,GTV边缘 60~70 Gy,肿瘤中心为80~102 Gy。治疗中配合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病变邻近胃肠道者配合应用胃肠黏膜保护剂。

疗效评价方法:

治疗后1、3、6、12个月时行CT、MRI、PET、甲胎蛋白(AFP)、肝功能及血常规等复查。评价标准为WHO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标准,即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肿瘤缩小50%以上);无变化(NC,肿块缩小不及50%或增大未超过25%);进展(PD,一个或多个病变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病变),放射损伤按RTOG急性放射损伤标准分级。

临床结果:

采用全身伽玛刀技术治疗123例不能手术的Ⅰ~Ⅲ期原发性肝癌,原发灶CR率为25.7%,总有效率为81.1%。Ⅰ/Ⅱ期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6个月,1、2、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82.2%、79.0%和49.6%;Ⅲ期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1、2、3年OS率分别为58.7%、23.9%和23.9%。Ⅰ/Ⅱ期和Ⅲ期的1、2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Ⅰ/Ⅱ期先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再行伽玛刀治疗的1、2、3年生存率均为100%。

治疗前的肝功能状态对生存率有显著影响。Child-Pugh A级、不能手术的Ⅰ/Ⅱ期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0.3%、85.6%和58.3%,而Child-Pugh B级患者分别为71.3%、71.3%和35.7%,而Child-Pugh C级则分别为50%、0和0。其中A级和C级的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

治疗期间,Ⅰ~Ⅱ级急性胃肠反应发生率为33.8%,Ⅲ级为0.7%;Ⅰ级血像下降反应为21.6%,Ⅱ级为8.7%,Ⅲ级为0.7%,经升血、对症处理后均能按计划完成治疗。治疗期间配合保肝治疗,未出现肝功能损害。

我国独创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身伽玛刀技术具有较大的剂量聚焦优势,可延长不能手术的Ⅰ/Ⅱ期及Ⅲ期肝癌的生存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肝癌的早期诊断

1、 肝癌的早期诊断

原发性肝癌(PLC,以下简称肝癌)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从20世纪70~80年代起,由于血清甲胎蛋白(AFP)、实 时超声显像和CT的逐步普及和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肝癌的早期诊断。由于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手术切除率随之提高,预后亦获得明显改善,肝癌的诊断,尤其 是早期诊断,是临床诊疗和预后的关键。

就早期诊断而言,对于患者的肝病背景应予充分重视。我国95%的肝癌患者具有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背景,10%有丙肝病毒(HCV)感染背景,还有部分患者HBV和HCV重叠感染。

对下列危险人群应特别加以关注:中老年男性中HBV载量高者、HCV感染者、HBV和HCV重叠感染者、嗜酒者、合并糖 尿病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者。此类人群在35~40岁后,每6个月应定期进行筛查(包括血清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当出现AFP升高或肝区“占位性病 变”时,应立即进入诊断流程,严密观察,力争早期作出诊断。

2、 肝癌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目前,在我国肝癌的定性诊断仍以检测血清AFP为主,应高度重视:

1. 在我国,60%以上肝癌病例的血清AFP>400 μg/L;

2. 目前还没有其他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可与AFP相媲美;

3. AFP检测较少依赖影像学设备和新技术。

3、 肝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近年来,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进步明显,为临床上肝癌的“四定”(定位、定性、定量、定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为非侵入性检查,对人体组织无任何不良影响,其操作简单、直观准确、费用低廉、方便无创、广泛普及,可用于肝癌的普查和治疗后随访。

实时超声造影对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常用于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肝癌与肝囊肿和肝血管瘤的鉴别 诊断较有参考价值,而术中超声直接在开腹后的肝脏表面探查,避免了超声衰减和腹壁、肋骨的干扰,可发现术前CT、超声检查皆未发现的肝内小病灶。但是,超 声检查容易受到检查者经验、手法和细致程度的影响。

多层螺旋CT

CT的分辨率远远高于超声,图像清晰而稳定,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肝癌的特性,用于肝癌常规诊断检查和治疗后的随访检查。

CT有以下方面的优势:CT增强扫描可清楚地显示肝癌的大小、数目、形态、部位、边界、肿瘤血供丰富程度,以及与肝内管 道的关系;对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是否有癌栓,肝门和腹腔淋巴结是否有转移,肝癌是否侵犯邻近组织器官都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还可通过显示肝脏的外形、 脾脏的大小以及有无腹水来判断肝硬化的轻重,因此CT已经成为肝癌诊断的重要常规手段。特别是CT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显著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肝动脉碘油栓 塞3~4周后进行CT扫描也能有效发现小肝癌病灶。

磁共振成像(MRI)

MRI具有很高的组织分辨率和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等特点,而且无辐射影响,因此MRI是继CT之后的又一高效而无创伤性的肝癌检查诊断方法。

应用肝脏特异性MRI造影剂能够提高小肝癌检出率,对肝癌与肝脏局灶性增生结节、肝腺瘤等的鉴别亦有较大帮助;另外,对 于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疗效的跟踪观察,MRI较CT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对肝内小病灶的检出、血管的情况以及肿瘤内结构及其坏死状况等的显 示有独到之处,可以作为CT检查的重要补充。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

PET-CT是将PET与CT融为一体而成的功能分子影像成像系统,既可由PET功能显像反映肝脏占位的生化代谢信息, 又可通过CT形态显像进行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并且同时全身扫描可以了解整体状况和评估转移情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的目的,同时可了解肿瘤治疗前后的大小 和代谢变化。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是侵入性检查,同时进行化疗和碘油栓塞还具有治疗作用,可以明确显示肝脏小病灶及其血供情况,选择性肝动脉造影适用于其他检查后仍未能确诊的患者。

相关偏方验方

肝癌通用方

清热解毒,化浊行瘀。适用于肝癌。

肝癌通用方

疏肝理气,活血解毒。适用于肝癌。

肝癌通用方

清热解毒,活血消痞。适用于肝癌。

肝癌通用方

清热解毒,化浊行瘀。适用于肝癌。

肝癌通用方

本方治疗肝癌有较好的疗效。方便使用,无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