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放疗的效果

2020-07-15

肝癌放疗的效果:
  对于不能够手术或者手术以后有癌细胞残留的患者来说,放疗有明确的治疗效果。对于肝癌合并远处转移的患者,放疗可以明确地提高疗效。对于出现癌栓或者是癌细胞的局部种植的患者,放疗可以为手术创造条件。
  对一些中晚期尤其是合并了静脉癌栓、胆管癌栓的患者,术前做新辅助放疗可以使肝癌病人降级、降期,提高手术疗效。对于一部分在术后切缘是阳性的肝癌病人,在术后进行精准放疗可以提高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肝癌放疗的效果相关阅读


肝癌晚期门静脉癌栓是什么

肝癌通过血行转移是肝癌转移的一个特点。肝癌晚期会出现门静脉的癌栓,癌栓以离心的方式,以门静脉为支架向门静脉主干生长,往往会长到肠系膜上静脉,一般对门静脉有特殊的倾向性,很少侵犯脾静脉。患者出现了门静脉的癌栓,如果患者综合条件良好,能够手术切除则尽量采取手术切除,通过门静脉把癌栓取出来,同时给患者门静脉里留置化疗泵,然后通过化疗泵术后采取化疗,采取这种综合治疗的方式,能够使患者达到长期生存的目的,在临床当中,相当多患者通过这些综合治疗的措施,取得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不适合手术切除,可以采取门静脉癌栓部位的放疗,也能够有比较满意的效果。

肝癌门静脉癌栓怎么办

血行转移是肝癌转移的特点和方式。肝癌晚期患者往往会出现癌栓,癌栓往往是以门静脉为支架,成离心式的向门静脉主干生长,长到肠系膜上静脉,癌栓往往对门静脉有特殊的倾向性,一般很少侵犯脾静脉。患者出现门静脉癌栓,如果患者一般状况良好,肝功是A级或者B级,适合手术切除,可以采取手术中把病灶切除,然后通过门静脉把癌栓取出,同时在门静脉里留置化疗泵术后再通过化疗泵进行化疗,通过这种综合治疗措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在临床当中相当多的患者通过以上的综合治疗,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还有部分患者肝癌晚期出现门静脉癌栓,但不适合手术,此时可以采取门静脉局部放疗的治疗措施,从而达到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什么是结节性肝癌

在临床当中进行肝癌分类有很多的分法,可以根据大小分为小肝癌、中肝癌、大肝癌甚至是巨大的肝癌;还有一种是根据病理进行分类,从形态上把肝癌分为结节性肝癌、弥漫性肝癌还有巨块型的肝癌。所以,结节性的肝癌是肝癌的一种病理学的分类。

甲胎蛋白是什么

甲胎蛋白是由胎儿的肝细胞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蛋白。它往往在原发性肝癌还有其他的恶性肿瘤,如肠癌、胃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中会明显的增高。在临床当中常常把甲胎蛋白作为原发性肝癌检测的一种指标或者把它用于判断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好坏的一种指标。甲胎蛋白偏高还可以见于一些良性的疾病,如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正常妇女妊娠甲胎蛋白也会增高。所以,甲胎蛋白偏高不一定会出现症状,如果出现了症状一般患者都是原发性疾病的症状,例如甲胎蛋白增高是由原发性肝癌引起,则患者表现的是肝癌的症状。

肝癌射频消融术前准备什么

肝癌射频消融术前准备什么:
肝癌的治疗方式比较多。作为病人来讲,应该首先充分听取各个专业医生的意见。因为肝癌的治疗是一个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要听取外科医生的意见,B超医生的意见,还有放射科医生的意见。经过三个专业的专家,最后综合的评估,选择出一个适合的方案。
在做出射频选择的时候,首先要充分地咨询,最后是个性化方案的制定。作为真正在实施这个射频消融的时候,它并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因为它是一个很微创的治疗。在一些大的医院,可能是就是一个门诊的小手术,没有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但是强调的一点就是,这个方案的选择是需要患者下一番功夫的,去多咨询几个专业的医生。

肝脏结节和肝癌区别

肝脏结节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肝结节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并且引起肝小梁排列紊乱所形成。它既包括肝癌这种恶性肿瘤,同时也包括肝硬化、良性结节、寄生虫、肝包虫病或者是肝腺瘤等良性的疾病;而肝癌范围更局限、更小。因此,在临床当中如果患者的病变不是特别明确时,医生就会下一个肝脏占位性的病变诊断,实际上是因为患者表现的是肝脏结节,它的性质到底是不是肝癌,需要进一步通过ct、核磁或者是病理才能确认。

肝癌介入后康复

肝癌介入术后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手术本身,穿刺之后大动脉上就可能有一个穿刺孔,要预防穿刺孔出血,另外在介入治疗之后,局部的压迫的肢体一定要制动,24小时不能剧烈的活动。另一方面要关注化学药物对肝脏的影响,保护肝脏功能。

肝细胞癌三级能活多久

细胞癌的五年生存率总的来讲大概在20%左右。三级的肝细胞癌,没有淋巴结转移,也没有远位转移,它应该是局限在肝脏的一叶内,可能获得这种根治性的切除,手术治疗五年的生存率可以达到40%左右。除了手术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影响病人的最终生存时限。

肝癌治疗方法

肝癌治疗方法:
  肝癌早期诊断、早起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提高肝癌长期治疗效果的关键。
  1。部分肝切除:是治疗肝癌首选和最有效的方法。
  2。肝移植:由于同时切除肿瘤和硬化的肝,因此可以获得较好的长期治疗效果。
  3。肿瘤消融:通常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行微波、射频、冷冻、无水酒精注射等消融治疗。
  4。经肝动脉和(或)门静脉区域化疗或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用于治疗不可切除的肝癌或作为肝癌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
  5。其他治疗方法:体内或体外放射,全身化疗、靶向治疗和中药治疗等。

肝癌病人的饮食禁忌

肝癌病人的饮食,要强调营养为主。只有有好的营养的支持,才能经得住各种各样的治疗。一个错误的理论是得了肝癌的病人,大家不太愿意吃好东西,吃了营养丰富的东西都去喂癌细胞去了,正常的细胞得不到。这个观点是没有道理的,是因噎废食。希望肝癌患者,要重视营养,支持治疗。

肝癌腹水的内因与外显

肝癌腹水的成因是什么?腹水是肝癌晚期患者常见的症状,最基本原因是腹腔内液体的产生和吸收之间失去平衡。

肝癌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损害(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导致白蛋白合成大量减少,且患者常伴有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从而导致低蛋白血症。当血浆蛋白低至25-30g/L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外渗形成腹水。

肝癌患者合并门静脉癌栓、肝硬化等引起的门静脉高压,使组织液回流受阻而漏入腹腔形成腹水。癌肿浸润腹膜或在腹腔内种植及肝结节自发破裂出血等均可通过其后的一系列的改变而形成腹水。

肝癌腹水的表现

肝癌晚期患者腹水量较少时,可无自觉症状仅可在超声检查中被偶然发现。腹水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腹胀、腹部膨隆及腹部轻微疼痛等症状。而当腹水量较大或腹水增长较快时,患者多会感到腹胀明显。此外,大量腹水或腹水量增长过快时,还可由于其压迫周围器官组织而出现相应症状。

如腹水压迫肺、胃肠道及腹腔内静脉、淋巴系统等时,可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饱胀感、下肢浮肿等症状。压迫肾脏时,患者可出现少尿等症状,若患者出现血压下降,表情淡漠、嗜睡等症状时,则为肾功受损,这时预后极差。

肝癌分型及病理

☆肝细胞癌按肉眼形态可分为五类:

① 弥漫型,小癌结节弥漫分布于全肝;

② 块状型,瘤体直径在5~10cm之间,根据肿块数量和形态,又分单块型、融合块状型、多块状型;

③ 巨块型,瘤体直径大于10 cm;

④ 结节型,瘤体直径在3~5 cm之间;

⑤ 小癌型,瘤体直径小于3cm,边界清楚。

☆肝细胞癌按组织排列方式及细胞特征亦可分为五类:

① 梁状型:为HCC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

②假腺样和腺泡状型;

③ 致密(实性)型;

④ 硬化型;

⑤ 其他类型:紫癜样、菊型团样、自发性坏死及伴其他不同类型的肿瘤成分。

◇肝细胞癌细胞学分型 :

①肝细胞型:最为常见,癌细胞呈多边形,与正常肝细胞相似,但癌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②透明细胞型:癌组织中50%以上的癌细胞胞浆内富含糖原,细胞浆可呈淡染细丝状,或透明状。

③梭形细胞型:约占肝细胞癌的5%,其中约46%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呈阳性。该型常出现门静脉侵犯和肝内转移,预后较差。

④富脂型:为癌细胞脂肪代谢紊乱所致,易误诊为良性病变,如局灶性脂肪变等。

◇肝细胞癌的分化与分级:

Ⅰ级:癌细胞呈高分化状态,类似正常肝细胞,细梁型排列。手术切除率较高,术后生存机率较高.

Ⅱ级:癌细胞中度分化,形态接近正常肝细胞,但核/浆比增大,核染色加深,胞浆嗜酸性增加,在梁索型基础上出现假腺管型结构。大肝癌切除率明显降低且术后短期内复发的机率很高。

Ⅲ级:癌细胞分化较差,核体积与核染色均超过Ⅱ级,核异型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可见瘤巨细胞。不能行根治性切除术,或切缘见癌浸润;

Ⅳ级:癌细胞分化最差,形状极不规则,高度异型的癌细胞占多数,细胞排列松散。镜下可见较多的血管癌栓或卫星灶 ,伴肝内、外转移。

◆小肝癌

指单结节直径或两个相邻癌结节直径之和≤3厘米的肝癌,少有肉眼可见的癌栓,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楚。小肝癌属早期肝癌,有如下病理形态特点

◇小肝癌的分化与癌灶大小有关;

◇小肝癌具有膨胀性生长和侵润性生长的特点;

◇近60%的小肝癌呈Ⅰ~Ⅱ级高分化表现,需要与肝细胞腺瘤、肝腺瘤样增生、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相鉴别,可做相关免疫组化或肿瘤基因标志物检测以帮助。

◆肝内胆管癌

肝内胆管癌 占肝脏恶性肿瘤的2.3%。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研究提示,多基因变异在肝内胆管癌的多阶段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肉眼所见:肝内胆管癌 以肝左外叶多见,瘤体直径2~15cm,可包裹累及的胆管,肝组织常有淤胆,少有肝硬化。

◇镜下所见:典型的肝内胆管癌 为中度分化的腺癌,癌细胞有立方形或低柱状,胞质不含胆汁,癌细胞核膜清楚,核仁不明显,常见核分裂象。

◇组织学类型:肝内胆管癌 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或梁索型。分化差的腺癌包括多形型、腺泡型、黏液型、印戒细胞型和梭形细胞型等。

◇治疗及预后:总体来说,肝内胆管癌 恶性程度较高,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一般可将平均生存期提高到2年。

◆混合型肝癌

由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 两种成分混合构成,发生率少于肝脏肿瘤的5%。主要表现为在一个肿瘤结节内,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两种成分或相互混杂或分区存在,在基因表型分析上显示分属两个独立的克隆。混合型肝癌属于高侵袭性肿瘤,术后5年生存率为24%,比单纯性肝细胞癌(37%)可能更差,治疗原则同肝细胞癌。

◆肝母细胞瘤

为一种肝脏的胚胎性恶性肿瘤,占儿童肝原发性恶性肿瘤的50% ~62%, 2岁和5岁以下的患儿分别占70%和90%,平均年龄16个月,男女之比为2:1。5%~96%患儿血清甲胎蛋白含量升高。肿瘤多位于肝右叶,以单个实性大肿块为主,切面为实性分叶状,或因出血坏死而局部囊性变,含有骨性成分时质地坚硬并伴有钙化。肿瘤半数有纤维包膜,肝组织无肝硬化。

镜下可分为上皮型(56%)和上皮-间叶混合型(44%)。

◇上皮型

①胎儿型:最常见,约占31%,瘤细胞犹如6~8周的胎肝细胞,为圆形或立方形,小于正常肝细胞,排列成1~2层细胞厚的梁状,相互交替排列成特征性的亮区和暗区结构。

②胚胎型:约占19%,瘤细胞分化更差,缺乏相互连接,通常排列成不规则索状、条带状、腺泡状、菊花团状。瘤细胞边界不清,胞质稀少,嗜碱性,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象多见。胚胎型和胎儿型常混合出现。

③粗梁型:约占3%,瘤细胞排列成10余层细胞厚度的梁索状,是肝母细胞瘤分化较为成熟的表现。

④小细胞未分化型:占2%~10%,是肝母细胞瘤中分化最差的一种组织类型。瘤细胞小圆形或卵圆形,因连接差而呈松散片状或巢状分布,胞质少,细胞边界不清。

◇上皮-间叶型混合型

由数量不等的胎儿型或胚胎型上皮细胞成分与三个胚层的间叶成分混合出现,最常见的间叶成分是围绕瘤细胞沉积的骨样组织和灶性钙化。

◆纤维板层型癌

纤维板层型癌在我国非常少见。在美国,此肿瘤在所有肝细胞癌中占1%。患者主要为青年人,90%以上发生于35岁以下人群, 患者中多无肝硬化,85%~90%以上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不升高,而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可升高。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肝癌的早期诊断

1、 肝癌的早期诊断

原发性肝癌(PLC,以下简称肝癌)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从20世纪70~80年代起,由于血清甲胎蛋白(AFP)、实 时超声显像和CT的逐步普及和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肝癌的早期诊断。由于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手术切除率随之提高,预后亦获得明显改善,肝癌的诊断,尤其 是早期诊断,是临床诊疗和预后的关键。

就早期诊断而言,对于患者的肝病背景应予充分重视。我国95%的肝癌患者具有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背景,10%有丙肝病毒(HCV)感染背景,还有部分患者HBV和HCV重叠感染。

对下列危险人群应特别加以关注:中老年男性中HBV载量高者、HCV感染者、HBV和HCV重叠感染者、嗜酒者、合并糖 尿病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者。此类人群在35~40岁后,每6个月应定期进行筛查(包括血清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当出现AFP升高或肝区“占位性病 变”时,应立即进入诊断流程,严密观察,力争早期作出诊断。

2、 肝癌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目前,在我国肝癌的定性诊断仍以检测血清AFP为主,应高度重视:

1. 在我国,60%以上肝癌病例的血清AFP>400 μg/L;

2. 目前还没有其他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可与AFP相媲美;

3. AFP检测较少依赖影像学设备和新技术。

3、 肝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近年来,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进步明显,为临床上肝癌的“四定”(定位、定性、定量、定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为非侵入性检查,对人体组织无任何不良影响,其操作简单、直观准确、费用低廉、方便无创、广泛普及,可用于肝癌的普查和治疗后随访。

实时超声造影对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常用于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肝癌与肝囊肿和肝血管瘤的鉴别 诊断较有参考价值,而术中超声直接在开腹后的肝脏表面探查,避免了超声衰减和腹壁、肋骨的干扰,可发现术前CT、超声检查皆未发现的肝内小病灶。但是,超 声检查容易受到检查者经验、手法和细致程度的影响。

多层螺旋CT

CT的分辨率远远高于超声,图像清晰而稳定,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肝癌的特性,用于肝癌常规诊断检查和治疗后的随访检查。

CT有以下方面的优势:CT增强扫描可清楚地显示肝癌的大小、数目、形态、部位、边界、肿瘤血供丰富程度,以及与肝内管 道的关系;对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是否有癌栓,肝门和腹腔淋巴结是否有转移,肝癌是否侵犯邻近组织器官都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还可通过显示肝脏的外形、 脾脏的大小以及有无腹水来判断肝硬化的轻重,因此CT已经成为肝癌诊断的重要常规手段。特别是CT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显著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肝动脉碘油栓 塞3~4周后进行CT扫描也能有效发现小肝癌病灶。

磁共振成像(MRI)

MRI具有很高的组织分辨率和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等特点,而且无辐射影响,因此MRI是继CT之后的又一高效而无创伤性的肝癌检查诊断方法。

应用肝脏特异性MRI造影剂能够提高小肝癌检出率,对肝癌与肝脏局灶性增生结节、肝腺瘤等的鉴别亦有较大帮助;另外,对 于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疗效的跟踪观察,MRI较CT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对肝内小病灶的检出、血管的情况以及肿瘤内结构及其坏死状况等的显 示有独到之处,可以作为CT检查的重要补充。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

PET-CT是将PET与CT融为一体而成的功能分子影像成像系统,既可由PET功能显像反映肝脏占位的生化代谢信息, 又可通过CT形态显像进行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并且同时全身扫描可以了解整体状况和评估转移情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的目的,同时可了解肿瘤治疗前后的大小 和代谢变化。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是侵入性检查,同时进行化疗和碘油栓塞还具有治疗作用,可以明确显示肝脏小病灶及其血供情况,选择性肝动脉造影适用于其他检查后仍未能确诊的患者。

肝癌为何称为“癌中之王”

我们都知道老虎是“百兽之王”。其理由不单因为其额前的“王”字的标志,更多的原因是老虎是一种凶猛的食肉性动物,它身躯庞大,行动敏捷,任何飞禽走兽都有可能成为它嘴中的美食。因为它的这个特点,百兽都害怕它,故而得名“百兽之王”。

顾名思义,肝癌是“癌中之王”说明它是诸多癌症中最严重的,最“恶”的一种肿瘤。肝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40-50岁的壮年男性发病较多,在各种肿瘤中它的恶性程度很高,已成为仅次于肺癌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对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为了让大家更加详尽地了解肝癌,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介绍肝癌,看看它的外号“癌中之王”是不是名符其实。

一 肝癌的发病(死亡)率

我们所说的肝癌是特指原发性肝癌。它是全球最为常见的癌症之一,在发展中国家如我国、东南亚、非洲南部更为多见。

在全球,肝癌发病率为癌症中第六位(发病率由高到低排序如下:肺、胃、结直肠、前列腺、口咽、肝、食管、膀胱),其死亡率为第三位(死亡率由高到低排序如下:肺、胃、肝、食管、结直肠、口咽、前列腺、膀胱)。

在中国,肝癌发病率为癌症中第三位(肺、胃、肝),其死亡率为第二位(肺、肝、胃)。

国际际抗癌研究中心(IARC)估计2000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56.4万,肝癌死亡病例54.9万,其中中国肝癌新发病例30.6万,肝癌死亡病例30.0万。由此可见,中国的肝癌发病(死亡)数就占了全球所有肝癌病例的一半还要多。我国是全球肝癌发病最高的国家。

 二 肝癌的生存时间:

肝癌病人如果不治疗能活多长时间,做了手术又能活多长时间。这些都是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肝癌生存期我们也称之为肝癌的预后。它的长短与许多因素有关,但总的来说肝癌的预后在所有肿瘤中是最不理想的。

在我国的上世纪70年代以前统计表明,未治疗肝癌的平均生存时间(也称自然生存期)1-2月,在诊断后6月死亡的占据95%。

1973年的统计表明,未治疗肝癌的平均生存时间5-7个月。目前有所提高,大约为6-8月。

通过手术治疗后的生存时间我们以中位生存期或5年生存率来说明。

1991-1998年澳大利亚245例肝癌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

上海中山医院肝癌治疗后五年生存率1958-1970年5.4%,1971-1980年11.9%,1983-1984年46.2%,1998-2000年62.9%。

这些不能代表总体人群中肝癌的生存率。事实上,全人群中肝癌生存率比上面还要低得多。

 三 我国肝癌地区分布

在20世纪70年代,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编辑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恶性肿瘤地图集》,它是迄今描述我国肝癌等恶性肿瘤死亡的最为翔实的资料。

我国肝癌地理分布特点:沿海高于内地,东南地区高于西北地区。高发区多为气候温暖、潮湿的海洋气候区。

肝癌死亡率由高到低前五位省:上海、福建、江苏、广西、浙江。死亡率由低到高的省:云南、贵州、甘肃、新疆、青海。

江苏是肝癌高发省,江苏肝癌死亡率由高到低的地市:海门、启东、邳州、大丰、淮安、徐州、泰兴、苏州。江苏肝癌发病率由高到低的地市:启东、海门、如东、通州、如皋、海安。

以上其实就是肝癌的流行病知识,或可以称为肝癌的概述。由这些数据足以说肝癌为何是“癌中之王”了。肝癌“恶毒”这是事实,不管是病人还是家属以及医务人员,都应该客观对待。任何逃避、讳疾忌医的行为都是不妥当的。应该遵循肝癌的二级预防原则(早发病、早诊、早治疗)积极对待肝癌。

肝癌“潜伏”两年,发现多在晚期

医学界认为肝癌的病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与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素、饮水污染、某些微量元素缺乏、遗传因素和嗜酒等因素有关。

肝癌的症状在早期很不明显,甚至患者在患病后较长时间毫无感觉,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逐步产生一些肝区疼痛、食欲下降、疲乏无力、日渐消瘦等症状,到晚期则会有黄疸、腹水、呕血、昏迷等表现。

肝癌病人的上腹部常可摸到巨大的肿块,但此时已到中晚期,甚至已向肺部等处转移。肝癌总的病程大约2年半时间,其中2年时间都是在没有症状的早期阶段,一旦出现症状便是晚期。

近年来,肝癌由过去的“不治之症”转变为“部分可治”,5年生存率也由2.6%提高到20.6%。我科采用伽玛刀等现代放疗手段治疗治疗肝癌的5年生存率为45%。

伽玛刀治疗肝癌,是通过多放射源、旋转式聚焦,可使放射线高度集中于癌肿,而周围剂量下降陡峭,宛如一把无形、无创、无孔不入的“浓烟”,可消灭肿瘤而不伤及无辜。

相关偏方验方

肝癌通用方

清热解毒,化浊行瘀。适用于肝癌。

肝癌通用方

疏肝理气,活血解毒。适用于肝癌。

肝癌通用方

清热解毒,活血消痞。适用于肝癌。

肝癌通用方

清热解毒,化浊行瘀。适用于肝癌。

肝癌通用方

本方治疗肝癌有较好的疗效。方便使用,无不良反应。

肝癌放疗的效果-乡间郎中

肝癌放疗的效果

2020-07-15

肝癌放疗的效果:
  对于不能够手术或者手术以后有癌细胞残留的患者来说,放疗有明确的治疗效果。对于肝癌合并远处转移的患者,放疗可以明确地提高疗效。对于出现癌栓或者是癌细胞的局部种植的患者,放疗可以为手术创造条件。
  对一些中晚期尤其是合并了静脉癌栓、胆管癌栓的患者,术前做新辅助放疗可以使肝癌病人降级、降期,提高手术疗效。对于一部分在术后切缘是阳性的肝癌病人,在术后进行精准放疗可以提高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肝癌放疗的效果相关阅读


肝癌晚期门静脉癌栓是什么

肝癌通过血行转移是肝癌转移的一个特点。肝癌晚期会出现门静脉的癌栓,癌栓以离心的方式,以门静脉为支架向门静脉主干生长,往往会长到肠系膜上静脉,一般对门静脉有特殊的倾向性,很少侵犯脾静脉。患者出现了门静脉的癌栓,如果患者综合条件良好,能够手术切除则尽量采取手术切除,通过门静脉把癌栓取出来,同时给患者门静脉里留置化疗泵,然后通过化疗泵术后采取化疗,采取这种综合治疗的方式,能够使患者达到长期生存的目的,在临床当中,相当多患者通过这些综合治疗的措施,取得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不适合手术切除,可以采取门静脉癌栓部位的放疗,也能够有比较满意的效果。

肝癌门静脉癌栓怎么办

血行转移是肝癌转移的特点和方式。肝癌晚期患者往往会出现癌栓,癌栓往往是以门静脉为支架,成离心式的向门静脉主干生长,长到肠系膜上静脉,癌栓往往对门静脉有特殊的倾向性,一般很少侵犯脾静脉。患者出现门静脉癌栓,如果患者一般状况良好,肝功是A级或者B级,适合手术切除,可以采取手术中把病灶切除,然后通过门静脉把癌栓取出,同时在门静脉里留置化疗泵术后再通过化疗泵进行化疗,通过这种综合治疗措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在临床当中相当多的患者通过以上的综合治疗,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还有部分患者肝癌晚期出现门静脉癌栓,但不适合手术,此时可以采取门静脉局部放疗的治疗措施,从而达到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什么是结节性肝癌

在临床当中进行肝癌分类有很多的分法,可以根据大小分为小肝癌、中肝癌、大肝癌甚至是巨大的肝癌;还有一种是根据病理进行分类,从形态上把肝癌分为结节性肝癌、弥漫性肝癌还有巨块型的肝癌。所以,结节性的肝癌是肝癌的一种病理学的分类。

甲胎蛋白是什么

甲胎蛋白是由胎儿的肝细胞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蛋白。它往往在原发性肝癌还有其他的恶性肿瘤,如肠癌、胃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中会明显的增高。在临床当中常常把甲胎蛋白作为原发性肝癌检测的一种指标或者把它用于判断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好坏的一种指标。甲胎蛋白偏高还可以见于一些良性的疾病,如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正常妇女妊娠甲胎蛋白也会增高。所以,甲胎蛋白偏高不一定会出现症状,如果出现了症状一般患者都是原发性疾病的症状,例如甲胎蛋白增高是由原发性肝癌引起,则患者表现的是肝癌的症状。

肝癌射频消融术前准备什么

肝癌射频消融术前准备什么:
肝癌的治疗方式比较多。作为病人来讲,应该首先充分听取各个专业医生的意见。因为肝癌的治疗是一个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要听取外科医生的意见,B超医生的意见,还有放射科医生的意见。经过三个专业的专家,最后综合的评估,选择出一个适合的方案。
在做出射频选择的时候,首先要充分地咨询,最后是个性化方案的制定。作为真正在实施这个射频消融的时候,它并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因为它是一个很微创的治疗。在一些大的医院,可能是就是一个门诊的小手术,没有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但是强调的一点就是,这个方案的选择是需要患者下一番功夫的,去多咨询几个专业的医生。

肝脏结节和肝癌区别

肝脏结节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肝结节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并且引起肝小梁排列紊乱所形成。它既包括肝癌这种恶性肿瘤,同时也包括肝硬化、良性结节、寄生虫、肝包虫病或者是肝腺瘤等良性的疾病;而肝癌范围更局限、更小。因此,在临床当中如果患者的病变不是特别明确时,医生就会下一个肝脏占位性的病变诊断,实际上是因为患者表现的是肝脏结节,它的性质到底是不是肝癌,需要进一步通过ct、核磁或者是病理才能确认。

肝癌介入后康复

肝癌介入术后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手术本身,穿刺之后大动脉上就可能有一个穿刺孔,要预防穿刺孔出血,另外在介入治疗之后,局部的压迫的肢体一定要制动,24小时不能剧烈的活动。另一方面要关注化学药物对肝脏的影响,保护肝脏功能。

肝细胞癌三级能活多久

细胞癌的五年生存率总的来讲大概在20%左右。三级的肝细胞癌,没有淋巴结转移,也没有远位转移,它应该是局限在肝脏的一叶内,可能获得这种根治性的切除,手术治疗五年的生存率可以达到40%左右。除了手术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影响病人的最终生存时限。

肝癌治疗方法

肝癌治疗方法:
  肝癌早期诊断、早起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提高肝癌长期治疗效果的关键。
  1。部分肝切除:是治疗肝癌首选和最有效的方法。
  2。肝移植:由于同时切除肿瘤和硬化的肝,因此可以获得较好的长期治疗效果。
  3。肿瘤消融:通常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行微波、射频、冷冻、无水酒精注射等消融治疗。
  4。经肝动脉和(或)门静脉区域化疗或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用于治疗不可切除的肝癌或作为肝癌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
  5。其他治疗方法:体内或体外放射,全身化疗、靶向治疗和中药治疗等。

肝癌病人的饮食禁忌

肝癌病人的饮食,要强调营养为主。只有有好的营养的支持,才能经得住各种各样的治疗。一个错误的理论是得了肝癌的病人,大家不太愿意吃好东西,吃了营养丰富的东西都去喂癌细胞去了,正常的细胞得不到。这个观点是没有道理的,是因噎废食。希望肝癌患者,要重视营养,支持治疗。

肝癌腹水的内因与外显

肝癌腹水的成因是什么?腹水是肝癌晚期患者常见的症状,最基本原因是腹腔内液体的产生和吸收之间失去平衡。

肝癌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损害(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导致白蛋白合成大量减少,且患者常伴有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从而导致低蛋白血症。当血浆蛋白低至25-30g/L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外渗形成腹水。

肝癌患者合并门静脉癌栓、肝硬化等引起的门静脉高压,使组织液回流受阻而漏入腹腔形成腹水。癌肿浸润腹膜或在腹腔内种植及肝结节自发破裂出血等均可通过其后的一系列的改变而形成腹水。

肝癌腹水的表现

肝癌晚期患者腹水量较少时,可无自觉症状仅可在超声检查中被偶然发现。腹水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腹胀、腹部膨隆及腹部轻微疼痛等症状。而当腹水量较大或腹水增长较快时,患者多会感到腹胀明显。此外,大量腹水或腹水量增长过快时,还可由于其压迫周围器官组织而出现相应症状。

如腹水压迫肺、胃肠道及腹腔内静脉、淋巴系统等时,可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饱胀感、下肢浮肿等症状。压迫肾脏时,患者可出现少尿等症状,若患者出现血压下降,表情淡漠、嗜睡等症状时,则为肾功受损,这时预后极差。

肝癌分型及病理

☆肝细胞癌按肉眼形态可分为五类:

① 弥漫型,小癌结节弥漫分布于全肝;

② 块状型,瘤体直径在5~10cm之间,根据肿块数量和形态,又分单块型、融合块状型、多块状型;

③ 巨块型,瘤体直径大于10 cm;

④ 结节型,瘤体直径在3~5 cm之间;

⑤ 小癌型,瘤体直径小于3cm,边界清楚。

☆肝细胞癌按组织排列方式及细胞特征亦可分为五类:

① 梁状型:为HCC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

②假腺样和腺泡状型;

③ 致密(实性)型;

④ 硬化型;

⑤ 其他类型:紫癜样、菊型团样、自发性坏死及伴其他不同类型的肿瘤成分。

◇肝细胞癌细胞学分型 :

①肝细胞型:最为常见,癌细胞呈多边形,与正常肝细胞相似,但癌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②透明细胞型:癌组织中50%以上的癌细胞胞浆内富含糖原,细胞浆可呈淡染细丝状,或透明状。

③梭形细胞型:约占肝细胞癌的5%,其中约46%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呈阳性。该型常出现门静脉侵犯和肝内转移,预后较差。

④富脂型:为癌细胞脂肪代谢紊乱所致,易误诊为良性病变,如局灶性脂肪变等。

◇肝细胞癌的分化与分级:

Ⅰ级:癌细胞呈高分化状态,类似正常肝细胞,细梁型排列。手术切除率较高,术后生存机率较高.

Ⅱ级:癌细胞中度分化,形态接近正常肝细胞,但核/浆比增大,核染色加深,胞浆嗜酸性增加,在梁索型基础上出现假腺管型结构。大肝癌切除率明显降低且术后短期内复发的机率很高。

Ⅲ级:癌细胞分化较差,核体积与核染色均超过Ⅱ级,核异型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可见瘤巨细胞。不能行根治性切除术,或切缘见癌浸润;

Ⅳ级:癌细胞分化最差,形状极不规则,高度异型的癌细胞占多数,细胞排列松散。镜下可见较多的血管癌栓或卫星灶 ,伴肝内、外转移。

◆小肝癌

指单结节直径或两个相邻癌结节直径之和≤3厘米的肝癌,少有肉眼可见的癌栓,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楚。小肝癌属早期肝癌,有如下病理形态特点

◇小肝癌的分化与癌灶大小有关;

◇小肝癌具有膨胀性生长和侵润性生长的特点;

◇近60%的小肝癌呈Ⅰ~Ⅱ级高分化表现,需要与肝细胞腺瘤、肝腺瘤样增生、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相鉴别,可做相关免疫组化或肿瘤基因标志物检测以帮助。

◆肝内胆管癌

肝内胆管癌 占肝脏恶性肿瘤的2.3%。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研究提示,多基因变异在肝内胆管癌的多阶段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肉眼所见:肝内胆管癌 以肝左外叶多见,瘤体直径2~15cm,可包裹累及的胆管,肝组织常有淤胆,少有肝硬化。

◇镜下所见:典型的肝内胆管癌 为中度分化的腺癌,癌细胞有立方形或低柱状,胞质不含胆汁,癌细胞核膜清楚,核仁不明显,常见核分裂象。

◇组织学类型:肝内胆管癌 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或梁索型。分化差的腺癌包括多形型、腺泡型、黏液型、印戒细胞型和梭形细胞型等。

◇治疗及预后:总体来说,肝内胆管癌 恶性程度较高,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一般可将平均生存期提高到2年。

◆混合型肝癌

由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 两种成分混合构成,发生率少于肝脏肿瘤的5%。主要表现为在一个肿瘤结节内,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两种成分或相互混杂或分区存在,在基因表型分析上显示分属两个独立的克隆。混合型肝癌属于高侵袭性肿瘤,术后5年生存率为24%,比单纯性肝细胞癌(37%)可能更差,治疗原则同肝细胞癌。

◆肝母细胞瘤

为一种肝脏的胚胎性恶性肿瘤,占儿童肝原发性恶性肿瘤的50% ~62%, 2岁和5岁以下的患儿分别占70%和90%,平均年龄16个月,男女之比为2:1。5%~96%患儿血清甲胎蛋白含量升高。肿瘤多位于肝右叶,以单个实性大肿块为主,切面为实性分叶状,或因出血坏死而局部囊性变,含有骨性成分时质地坚硬并伴有钙化。肿瘤半数有纤维包膜,肝组织无肝硬化。

镜下可分为上皮型(56%)和上皮-间叶混合型(44%)。

◇上皮型

①胎儿型:最常见,约占31%,瘤细胞犹如6~8周的胎肝细胞,为圆形或立方形,小于正常肝细胞,排列成1~2层细胞厚的梁状,相互交替排列成特征性的亮区和暗区结构。

②胚胎型:约占19%,瘤细胞分化更差,缺乏相互连接,通常排列成不规则索状、条带状、腺泡状、菊花团状。瘤细胞边界不清,胞质稀少,嗜碱性,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象多见。胚胎型和胎儿型常混合出现。

③粗梁型:约占3%,瘤细胞排列成10余层细胞厚度的梁索状,是肝母细胞瘤分化较为成熟的表现。

④小细胞未分化型:占2%~10%,是肝母细胞瘤中分化最差的一种组织类型。瘤细胞小圆形或卵圆形,因连接差而呈松散片状或巢状分布,胞质少,细胞边界不清。

◇上皮-间叶型混合型

由数量不等的胎儿型或胚胎型上皮细胞成分与三个胚层的间叶成分混合出现,最常见的间叶成分是围绕瘤细胞沉积的骨样组织和灶性钙化。

◆纤维板层型癌

纤维板层型癌在我国非常少见。在美国,此肿瘤在所有肝细胞癌中占1%。患者主要为青年人,90%以上发生于35岁以下人群, 患者中多无肝硬化,85%~90%以上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不升高,而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可升高。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肝癌的早期诊断

1、 肝癌的早期诊断

原发性肝癌(PLC,以下简称肝癌)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从20世纪70~80年代起,由于血清甲胎蛋白(AFP)、实 时超声显像和CT的逐步普及和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肝癌的早期诊断。由于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手术切除率随之提高,预后亦获得明显改善,肝癌的诊断,尤其 是早期诊断,是临床诊疗和预后的关键。

就早期诊断而言,对于患者的肝病背景应予充分重视。我国95%的肝癌患者具有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背景,10%有丙肝病毒(HCV)感染背景,还有部分患者HBV和HCV重叠感染。

对下列危险人群应特别加以关注:中老年男性中HBV载量高者、HCV感染者、HBV和HCV重叠感染者、嗜酒者、合并糖 尿病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者。此类人群在35~40岁后,每6个月应定期进行筛查(包括血清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当出现AFP升高或肝区“占位性病 变”时,应立即进入诊断流程,严密观察,力争早期作出诊断。

2、 肝癌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目前,在我国肝癌的定性诊断仍以检测血清AFP为主,应高度重视:

1. 在我国,60%以上肝癌病例的血清AFP>400 μg/L;

2. 目前还没有其他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可与AFP相媲美;

3. AFP检测较少依赖影像学设备和新技术。

3、 肝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近年来,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进步明显,为临床上肝癌的“四定”(定位、定性、定量、定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为非侵入性检查,对人体组织无任何不良影响,其操作简单、直观准确、费用低廉、方便无创、广泛普及,可用于肝癌的普查和治疗后随访。

实时超声造影对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常用于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肝癌与肝囊肿和肝血管瘤的鉴别 诊断较有参考价值,而术中超声直接在开腹后的肝脏表面探查,避免了超声衰减和腹壁、肋骨的干扰,可发现术前CT、超声检查皆未发现的肝内小病灶。但是,超 声检查容易受到检查者经验、手法和细致程度的影响。

多层螺旋CT

CT的分辨率远远高于超声,图像清晰而稳定,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肝癌的特性,用于肝癌常规诊断检查和治疗后的随访检查。

CT有以下方面的优势:CT增强扫描可清楚地显示肝癌的大小、数目、形态、部位、边界、肿瘤血供丰富程度,以及与肝内管 道的关系;对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是否有癌栓,肝门和腹腔淋巴结是否有转移,肝癌是否侵犯邻近组织器官都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还可通过显示肝脏的外形、 脾脏的大小以及有无腹水来判断肝硬化的轻重,因此CT已经成为肝癌诊断的重要常规手段。特别是CT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显著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肝动脉碘油栓 塞3~4周后进行CT扫描也能有效发现小肝癌病灶。

磁共振成像(MRI)

MRI具有很高的组织分辨率和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等特点,而且无辐射影响,因此MRI是继CT之后的又一高效而无创伤性的肝癌检查诊断方法。

应用肝脏特异性MRI造影剂能够提高小肝癌检出率,对肝癌与肝脏局灶性增生结节、肝腺瘤等的鉴别亦有较大帮助;另外,对 于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疗效的跟踪观察,MRI较CT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对肝内小病灶的检出、血管的情况以及肿瘤内结构及其坏死状况等的显 示有独到之处,可以作为CT检查的重要补充。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

PET-CT是将PET与CT融为一体而成的功能分子影像成像系统,既可由PET功能显像反映肝脏占位的生化代谢信息, 又可通过CT形态显像进行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并且同时全身扫描可以了解整体状况和评估转移情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的目的,同时可了解肿瘤治疗前后的大小 和代谢变化。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是侵入性检查,同时进行化疗和碘油栓塞还具有治疗作用,可以明确显示肝脏小病灶及其血供情况,选择性肝动脉造影适用于其他检查后仍未能确诊的患者。

肝癌为何称为“癌中之王”

我们都知道老虎是“百兽之王”。其理由不单因为其额前的“王”字的标志,更多的原因是老虎是一种凶猛的食肉性动物,它身躯庞大,行动敏捷,任何飞禽走兽都有可能成为它嘴中的美食。因为它的这个特点,百兽都害怕它,故而得名“百兽之王”。

顾名思义,肝癌是“癌中之王”说明它是诸多癌症中最严重的,最“恶”的一种肿瘤。肝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40-50岁的壮年男性发病较多,在各种肿瘤中它的恶性程度很高,已成为仅次于肺癌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对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为了让大家更加详尽地了解肝癌,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介绍肝癌,看看它的外号“癌中之王”是不是名符其实。

一 肝癌的发病(死亡)率

我们所说的肝癌是特指原发性肝癌。它是全球最为常见的癌症之一,在发展中国家如我国、东南亚、非洲南部更为多见。

在全球,肝癌发病率为癌症中第六位(发病率由高到低排序如下:肺、胃、结直肠、前列腺、口咽、肝、食管、膀胱),其死亡率为第三位(死亡率由高到低排序如下:肺、胃、肝、食管、结直肠、口咽、前列腺、膀胱)。

在中国,肝癌发病率为癌症中第三位(肺、胃、肝),其死亡率为第二位(肺、肝、胃)。

国际际抗癌研究中心(IARC)估计2000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56.4万,肝癌死亡病例54.9万,其中中国肝癌新发病例30.6万,肝癌死亡病例30.0万。由此可见,中国的肝癌发病(死亡)数就占了全球所有肝癌病例的一半还要多。我国是全球肝癌发病最高的国家。

 二 肝癌的生存时间:

肝癌病人如果不治疗能活多长时间,做了手术又能活多长时间。这些都是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肝癌生存期我们也称之为肝癌的预后。它的长短与许多因素有关,但总的来说肝癌的预后在所有肿瘤中是最不理想的。

在我国的上世纪70年代以前统计表明,未治疗肝癌的平均生存时间(也称自然生存期)1-2月,在诊断后6月死亡的占据95%。

1973年的统计表明,未治疗肝癌的平均生存时间5-7个月。目前有所提高,大约为6-8月。

通过手术治疗后的生存时间我们以中位生存期或5年生存率来说明。

1991-1998年澳大利亚245例肝癌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

上海中山医院肝癌治疗后五年生存率1958-1970年5.4%,1971-1980年11.9%,1983-1984年46.2%,1998-2000年62.9%。

这些不能代表总体人群中肝癌的生存率。事实上,全人群中肝癌生存率比上面还要低得多。

 三 我国肝癌地区分布

在20世纪70年代,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编辑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恶性肿瘤地图集》,它是迄今描述我国肝癌等恶性肿瘤死亡的最为翔实的资料。

我国肝癌地理分布特点:沿海高于内地,东南地区高于西北地区。高发区多为气候温暖、潮湿的海洋气候区。

肝癌死亡率由高到低前五位省:上海、福建、江苏、广西、浙江。死亡率由低到高的省:云南、贵州、甘肃、新疆、青海。

江苏是肝癌高发省,江苏肝癌死亡率由高到低的地市:海门、启东、邳州、大丰、淮安、徐州、泰兴、苏州。江苏肝癌发病率由高到低的地市:启东、海门、如东、通州、如皋、海安。

以上其实就是肝癌的流行病知识,或可以称为肝癌的概述。由这些数据足以说肝癌为何是“癌中之王”了。肝癌“恶毒”这是事实,不管是病人还是家属以及医务人员,都应该客观对待。任何逃避、讳疾忌医的行为都是不妥当的。应该遵循肝癌的二级预防原则(早发病、早诊、早治疗)积极对待肝癌。

肝癌“潜伏”两年,发现多在晚期

医学界认为肝癌的病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与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素、饮水污染、某些微量元素缺乏、遗传因素和嗜酒等因素有关。

肝癌的症状在早期很不明显,甚至患者在患病后较长时间毫无感觉,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逐步产生一些肝区疼痛、食欲下降、疲乏无力、日渐消瘦等症状,到晚期则会有黄疸、腹水、呕血、昏迷等表现。

肝癌病人的上腹部常可摸到巨大的肿块,但此时已到中晚期,甚至已向肺部等处转移。肝癌总的病程大约2年半时间,其中2年时间都是在没有症状的早期阶段,一旦出现症状便是晚期。

近年来,肝癌由过去的“不治之症”转变为“部分可治”,5年生存率也由2.6%提高到20.6%。我科采用伽玛刀等现代放疗手段治疗治疗肝癌的5年生存率为45%。

伽玛刀治疗肝癌,是通过多放射源、旋转式聚焦,可使放射线高度集中于癌肿,而周围剂量下降陡峭,宛如一把无形、无创、无孔不入的“浓烟”,可消灭肿瘤而不伤及无辜。

相关偏方验方

肝癌通用方

清热解毒,化浊行瘀。适用于肝癌。

肝癌通用方

疏肝理气,活血解毒。适用于肝癌。

肝癌通用方

清热解毒,活血消痞。适用于肝癌。

肝癌通用方

清热解毒,化浊行瘀。适用于肝癌。

肝癌通用方

本方治疗肝癌有较好的疗效。方便使用,无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