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大三阳有什么症状

2020-07-15

乙肝大三阳有什么症状:
  进行乙肝五项检查如果确诊是乙肝大三阳,提示病人肯定是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是病人有什么临床症状还需要区别来讲。
  第一,大三阳同时出现急性乙肝的病人,会出现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症状,患者表现为明显的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尿黄等。
  第二,仅仅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正常的病人,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不适症状。
  第三,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和乙肝病毒DNA数量有关。
  如果HBV-DNA病毒高载量,合并肝脏的急性炎症性反应,那么也会出现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症状,如果HBV-DNA病毒低载量,患者临床症状比较轻,多出现轻微乏力、消化不良、上腹胀肚等症状。



乙肝大三阳有什么症状相关阅读


乙肝活动期严重吗

乙肝的活动期或者说乙肝病人发病之后,对于当时来说没有一个非常严重的危及生命的事情发生,但是如果出现下面这种情况,就会让病人出现问题。第一种情况是乙肝活动之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使得这种乙肝活动长期存在,会让肝脏出现纤维化。如果纤维化得不到有效治疗,经过10年、/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就会发展为肝硬化,一旦发展为肝硬化,患者就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这个时候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在5年以内就会丧失生命。第二种情况是肝炎发作之后容易发生肝癌。肝癌的发生率一般在没有肝炎发作的人群中极低。而在肝炎发作之后,尤其是肝炎反复发作,发生了肝硬化之后,它的发生率就会大大的提高。所以对于有肝炎发作的人,不仅仅是害怕他的转氨酶升高,也不仅仅是害怕他将来会变成肝硬化,更害怕的是这些病人会出现肝癌。因为肝癌是现在最难治的一种癌症,在所有的癌症的治疗过程中,只有肝癌没有很好的化疗药,也没有很好的靶向药物治疗,只能是在早期发现之后,通过手术得到根治。如果肝癌发现的时候已经到了中晚期,那么几乎就没有很好的根治的手段。第三种情况是肝衰竭。虽然大部分的乙肝病人在肝炎发作的活动期阶段都是转氨酶升高,经过一些保肝治疗之后能够恢复正常。但是也有极少一部分人可能在某次猛烈的发作之后,让肝脏失去了一个功能,这个时候称为肝衰竭。肝衰竭的病人一旦被确诊,存活率可能不到50%,也就是说普通的乙肝病人即使发作,在短期内也不会造成一些影响,但是一旦出现了严重的肝炎发作,真正的出现了肝衰竭,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不做肝移植,大部分人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约1到2个月的时间内就会失去生命。总体而言,临床上不太害怕乙肝病人的肝炎发作或者是进入肝炎活动期。因为进入肝炎活动期,只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让病人保持一个长期的健康。但是如果出现了下列三种情况,出现了肝硬化,出现了肝癌,出现了肝衰竭,会危及生命。所以对于一个乙肝病人,应该强调的是按时的复查,同时一旦发现肝炎发作,就应该及时的治疗。

慢性乙肝的危害

慢性乙肝的危害,慢性乙型肝炎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大的危害就是会出现终末期肝病,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监测、治疗,任由慢性乙型肝炎不断的进展,最终都会出现肝硬化、肝癌,而这些情况一旦出现,通过现在的医学手段无法逆转。医学上把这段时间称为终末期肝病,也就是说发展到这个阶段之后,肝病就发展到头了,再往后的发展,就逐渐越来越接近死亡。而肝硬化之所以会导致患者生命的终结,主要是来自肝硬化的并发症。在肝硬化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有三种,第一种是肝腹水,是门静脉高压引起。肠道内的一些血流,不能够流过肝脏进入心脏,这样就会以渗出的形式渗到腹腔内,就会形成腹水。而在腹水的基础上就容易发生感染。腹腔内的血液是流动的,不断循环的,不容易长细菌,而腹水不容易被吸收回到血液中去,一旦出现了腹腔感染,就会造成人体整个的机能下降,就会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最终会影响人的生命。除了腹水以外,门静脉压力升高使胃肠道的血液不能够有效的流通,也会让血液积攒在血管里,等积攒到一定程度之后,血管会受压而变得越来越薄,血管壁越来越薄,薄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破裂,从而形成上消化道出血,这种出血非常迅猛,很快就会造成失血性休克,使人失去生命。另外由于肝脏解毒能力下降,还会引起脑子的损伤,称为肝性脑病。也就是说,脑子因为肝脏的功能下降,出现了问题,也称为肝昏迷。因为它的表现就是逐渐的发生昏迷现象,而昏迷之后就会出现很多的意外。所以一旦出现这三个并发症中的一种,都会危及到乙肝病人的生命。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同其他的癌症相比,肝癌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肝癌一旦失去了手术时机,并没有很好的内科治疗方法,没有很好的放疗药、化疗药,也没有给病人吃的更加有效的靶向药。所以在到了这种阶段,病人可能就会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就会丧失生命。所以对于一个乙肝病人来说,一定要及时的开始抗病毒治疗,只有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才会让乙肝的病人不会出现肝硬化、肝癌这样的终末期疾病状态,才能延长乙肝病人的寿命。

和乙肝大三阳的人吃饭能不能传染

乙肝有四种传播方式,更多的是通过血液、性传播,日常生活的接触不会传播乙肝,也可能会有意外的情况,比如接触了过多乙肝患者的体液,而自身在饮食的过程中存在胃溃疡或消化道黏膜破损的情况,这时可能会出现乙肝的传播,但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成年人之间传播乙肝的几率非常低。所以不应该歧视乙肝的病人,在日常接触时应保持平和的心态。

打乙肝疫苗后注意什么

很多人认为只要按时打乙肝疫苗或按时接种某种疫苗,得病的几率就会减小,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绝大多数人在接种乙肝疫苗或其他疫苗以后都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对疾病就具有了抵抗的能力,但有一部分人对乙肝疫苗的反应性很差,注射疫苗无法产生有效的乙肝抗体,因此建议注射乙肝疫苗以后1到2个月的时间到医院检查,是否已经产生了乙肝的表面抗体,即保护性抗体,没有保护性抗体时可能被乙肝病毒感染,因此建议进行积极的监测,乙肝疫苗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存在的时间会很长,建议3到5年左右复查一次。对于会经常接触到乙肝病毒病人血液或体液样本的高危人群,要每年进行检查,表面抗体的滴度酶联法维持在十以上,或放免法状态下维持在一百以上才能够有效地抵抗乙肝病毒的侵袭。

乙肝病毒携带者指什么

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前叫健康携带者,但后期发现这些病人里有一些人是不健康的,他们的肝脏会逐渐受到乙肝病毒的侵袭而变差,因此后来叫表面抗原的携带状态,现在叫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者,也叫乙肝携带者,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体内也存在乙肝病毒但不发病,乙肝病毒和身体处于共生状态,它们之间互不干扰、互不损害,机体和病毒达到一个相对比较平衡的状态。绝大多数的乙肝患者都处于这种状态,并不是所有的乙肝病人都发病,当携带者出现转氨酶异常,即出现了肝脏的损害后,才进行积极的治疗干预,其他情况只需积极地进行复查和监测。

乙肝注意什么

乙肝病人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少用药或不用药,很多乙肝病人认为出现乙肝就需要吃很多药物来控制,这种认识不科学,吃药本身会加重肝脏的负荷。第二个需要注意的是生活规律,在养护肝脏的过程中要注意休息,很多人在进行频繁、剧烈的体育运动时会激发机体免疫力的变化,从而引起乙肝的发作。在饮食上要注意清淡、温软,少量多餐,少量多餐不适合于糖尿病患者,但是对绝大多数乙肝患者都适合,此外,乙肝患者必须严格戒酒,不能吃过度油腻的食物,否则会造成乙肝肝硬化发病率的提高。

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传染方式与乙肝相同。乙肝病毒传染性,要根据乙肝病毒是否是阳性决定。病毒阳性就有传染性,病毒阴性则没有传染性。日常生活中,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几率小,但是要注意适当与健康人保持距离,不共用毛巾、牙具等。

打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

第一种方法是打了三针乙肝疫苗如果没有发现产生抗体,可以再加打三针,直至三针打完。第二种是加大疫苗剂量,因为不同的人产生的乙肝疫苗刺激性反应不同。第三种可以更换乙肝疫苗接种。如果以上都不行就顺其自然,一般这种人得乙肝的几率非常低。

乙肝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乙肝病人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吃一些清淡的食物。生、冷、硬、烫的食物尽量不吃。然后要注意有节律的休息。戒掉抽烟喝酒的生活习惯。乙型肝炎患者要注意检查,半年查一次肝功能、B超。如果是肝硬化的病人还要隔上半年或一年做增强ct,以免发现或是出现肿瘤。

甲肝、乙肝、丙肝哪个更严重

甲肝、乙肝、丙肝都是病毒肝炎,但是它们是三个不同的病毒,传染途径不同,感染方式不同,造成的结果也不相同。甲肝以消化道传播,基本可以治愈。丙肝的危害性比乙肝大,因为丙肝没有疫苗预防,丙肝病毒变异率较高,使得丙肝的治疗比乙肝更麻烦。

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现肝功能异常后应立即治疗吗

乙肝“大三阳”感染者可以观察一段时间

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在HBV感染自然史中,部分ALT升高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随访过程中随着肝内炎症活动的减轻,可出现自发的HBeAg血清学转换,ALT恢复正常。因此,对于ALT升高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先观察3~6个月,如未发生自发性的HBeAg血清学转换且ALT持续升高,再考虑开始抗病毒治疗。”

根据乙肝病毒感染的自然史,e抗原阳性的免疫耐受期乙肝病毒感染者突然发生ALT升高,通常是免疫清除的发生。对于HBeAg阳性的患者,有些可能会发生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对于发生了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则不需要再抗病毒治疗了。

但是,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发生率较低,只有大约1.1%~9%。一般来说,年龄较轻,ALT较高(>150 U/L),且HBV DNA和HBeAg动态观察下降较快的患者,预测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对于年龄较轻、HBeAg阳性且没有肝硬化的患者,可以观察一段时间,监测ALT、HBV DNA和HBeAg,看看是否能发生自发的HBeAg血清学转换。

如果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说明感染者已经进入非活动期,大多数预后较好,可不必治疗。但是,年龄>30岁,持续ALT升高,HBV DNA和HBeAg水平没有下降趋势者,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小,应该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

根据我的经验,一般观察1~2个月便可以看出。如果在1~2个月内,HBV DNA不下降者,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小。还有,ALT较低(<150 U/L)的患者,体内免疫清除的力度往往不够,不能有效地抑制病毒,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也较小。

另外,有些乙肝病毒感染者检查的频率不够,1年才检查一次,偶然发现的ALT升高,但实际上肝功能异常早已发生,这类患者大多不可能出现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等待下去往往导致肝脏更严重的损伤和纤维化,应该及时抗病毒治疗。

乙肝“小三阳”感染者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治疗

对于e抗原阴性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HBV DNA升高,则应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不应该拖延或观察。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乙肝病毒感染自然史中的第四期——再活动期。乙肝病毒为了“逃逸”免疫系统的攻击,想出办法“乔装打扮”一番,把免疫系统认识的e抗原去掉,使自己变了样子,成为一种前C区或C区的变异的病毒。

病毒变异后,在感染者的血清中不能检测出e抗原,但病毒还具有复制能力,乙肝病毒DNA阳性,感染者常伴有持续性或间歇性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这类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尽管ALT和HBV DNA水平往往低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ALT会持续波动,自发性缓解的可能很小,而且其肝脏病变常是在经过免疫清除期肝脏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往往更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常常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发生肝癌。

因此,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指征更宽,一旦出现ALT升高或符合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适应证则立即开始治疗。

病毒高复制的乙肝女性能否先降病毒再怀孕

一些免疫耐受期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女性因为发现自己HBV DNA水平较高,害怕乙肝母婴阻断失败,于是在孕前就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试图把HBV DNA降到“正常”,然后再停药怀孕。但是,她们失败了。尽管服药时HBV DNA下降到<500拷贝/毫升,但停药后HBV DNA立即反弹,反复多次,造成耐药,甚至导致肝功能异常。也有些人选择了使用干扰素治疗,但往往以失败告终。这是为什么呢?

在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机体的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常常处于“免疫耐受”状态,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认识”病毒,常常与病毒“和平共处”。在这个时候,肝脏损伤很轻微,不影响妊娠。而此时应用抗病毒药物,尽管可以使病毒暂时停止复制,但很难使机体免疫系统发生清除病毒的免疫反应,停药后病毒则会再度疯狂复制,因此常常疗效欠佳,而且不能停药。

不仅如此,病毒长期与药物接触,常常会“想”出变异的办法抵抗药物对它们的攻击,造成耐药,使以后需要治疗时药物选择更加困难。更重要的是,在不能停药的情况下怀孕,增加了胎儿在母亲子宫内与药物暴露所造成的风险。

因此,免疫耐受期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不是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所推荐的抗病毒治疗适应证,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女性不用治疗,可以生育,孕前不要盲目治疗;在孕期监测肝功能和HBV DNA,如果孕期HBV DNA >106 IU/ml,母婴传播的风险较大,可在妊娠28±4周选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产后1~3个月内酌情停药。

汗液能传播乙肝吗

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汗液中确实可检测到乙肝病毒。不仅公众担心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汗液是否会传播乙肝,科学家们也在关注这个问题。1980年,日本一所相扑俱乐部里曾发生乙肝疫情。当时的疫情暴发原因并不明确,人们担心有乙肝病毒感染的运动员在大量出汗时,体内的病毒会不会出现在汗液中?

摔跤运动员在比赛时有身体间的密切接触,也可能会受伤,一旦接触了有病毒的汗液,会不会被感染?2007年,土耳其的科学家对70例摔跤运动员的血液和汗液进行了检测,发现其中9例摔跤选手血液内检测到乙肝病毒基因DNA,这9例选手中的8例汗液内也同样检测到乙肝病毒的基因,但水平很低。奇怪的是,这9例运动员血液的乙肝表面抗原均阴性。

这篇文章报道出来后,立即引起很多关注。许多人担心汗液有传播乙肝的风险。2012年,日本的科学家从9例高病毒复制(血清HBV DNA大于10的6次方)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汗液中检测到HBV DNA,但汗液是HBV DNA的水平明显低于血清HBV DNA。因此可以确定,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汗液中是可以检测到乙肝病毒的。

但是,检测到病毒并不等于病毒能够传播。体液中的成分与血液中相关很远,在不利于病毒存活的条件下,病毒会很快死亡,失去感染的能力。例如: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大便中是可以检测到乙肝病毒的,但乙肝病毒并不能像甲型肝炎那样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有科学家对33例儿童和17例成人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大便进行病毒检测,74%的大便中检测到HBV DNA。

但是,用这些带有病毒的粪便进行动物试验,无论是口服还是静脉注射,动物都没有被感染。因此,研究者认为乙肝病毒感染者大便中的病毒已经失去了感染人体的能力。尽管我没有检索到类似有关汗液的试验,但让我们看看汗液的成分,其中的氯化钠含量很高,约为300毫克/100毫升。这么高的渗透压病毒很难存活。

为了搞清楚摔跤运动员有没有感染乙肝的风险,伊朗运动医学研究中心对420例摔跤运动员进行了有关乙型肝炎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结果发现,摔跤运动员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

研究人员又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运动员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运动员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因素也与对照组一样,主要是危险性行为、共用剔须刀、手术及外科治疗。说明摔跤运动员感染乙肝病毒与他们的职业、出汗及身体接触无明显相关性。

总结上述内容,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汗液中可以检测到乙肝病毒的基因,但水平很低,有没有传染性不明,但即使有一些传染性,皮肤上没有新鲜破损的伤口也不会发生感染。

还要补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是可以抵御乙肝病毒的,而且乙肝也是一种可以用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容易接触到汗液的运动员或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亲属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来预防,不必为接触到一点汗液而如此恐慌。

刚出生的婴儿乙肝核心抗体为什么会阳性

孕期母亲的胎盘对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有选择的通透性。在一般情况下,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取决于3个因素:一是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的分子量大小,二是母亲乙肝病毒的感染状态,三是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的量。

乙肝病毒抗体的分子量较小,容易透过胎盘,抗原的分子量较大,不容易透过胎盘。国内外许多研究结果都已经证实: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都属于抗体,都可以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新生儿出生后即可检测出这些抗体。

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分子量最大,最不容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可部分透过胎盘。根据我们医院妇产科的研究数据,410例阻断成功的乙肝“大三阳”母亲所生后代中,出生时HBsAg的阳性率为11.0%,HBeAg的阳性率为34.9%,而抗HBc的阳性率几乎100%。

母亲感染乙肝病毒的状态也是决定乙肝病毒抗原和抗体透过胎盘的重新因素。新生儿HBeAg仅会出现在HBeAg阳性的乙肝“大三阳”母亲所生后代中,而HBeAg阴性的乙肝“小三阳”母亲所生后代无1例HBeAg阳性,但92.5%~100%的新生儿血清内可以检测到抗HBe。

同理,母亲体内的乙肝抗体也会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接种了乙肝疫苗的母亲所生孩子,出生时即可检测到抗HBs;而母亲体内的抗HBc也可以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无论其母亲是否为慢性乙肝病毒的感染者。也就是说,只要母亲体内存在抗HBc,新生儿体内就有可能检测出抗HBc,即使母亲为单抗HBc阳性(HBsAg阴性)者。

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是否可以透过胎盘,也与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的量有关。母亲体内HBeAg水平越高,新生儿HBeAg阳性率也越高。抗体透过胎盘的情况也是一样的。

接种3针乙肝疫苗的母亲所生后代抗HBs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接种2针乙肝疫苗者;单抗HBc阳性(HBsAg阴性)母亲所生后代,由于母亲体内抗HBc水平较低,其后代出生后抗HBc阳性率也低于HBsAg母亲。

总之,新生儿出生时检测到抗HBc阳性最大可能是母亲有乙肝病毒感染,也可能为HBsAg阴性/抗HBc阳性母亲所生后代。但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母亲是否为乙肝病毒感染者,新生儿检测出抗HBc阳性都不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母亲不用为这一指标担心。

慢性乙肝患者要多吃糖吗

建议慢性肝炎患者适量多吃糖,甚至葡萄糖,这是非常错误的。过去生活条件不好时,特别是六十年代,国家对肝炎患者多供应白糖,那时强调高糖饮食,以供给机体充足的热量。现在粮食充足、食物丰富,已没有必要高糖饮食。我们吃的粮食,不论大米还是面粉或是其他,经消化吸收后都是以葡萄糖的形式进入血液的,再额外吃糖,不论葡萄糖还是白糖(蔗糖)、果糖,对慢性肝炎并没有什么额外的好处。而有意识地、经常地或大量地摄入白糖或葡萄糖,这些简单糖类很容易转化为脂肪,会使人发胖并患脂肪肝(《临床营养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出版)——反而对肝细胞不利。

一般认为,慢性乙肝患者应该减少脂肪摄入量、保证蛋白质摄入量并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既能促进受损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又可使正常肝细胞免受脂肪损害。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粮食中的淀粉和甜食中的糖)在一些专业教材(如《生物化学》)上又被称为“糖”,于是有了慢性乙肝患者要适当多吃糖的说法,但此糖非彼糖,慢性乙肝患者应该增加粮食的摄入量,而不仅仅是多吃甜食或白糖(蔗糖)。

总之,慢性乙肝患者要多吃糖的说法完全是一个低级错误造成的:把碳水化合物(粮食中的淀粉和甜食中的糖)理解成了白糖。关于慢性乙肝患者要适当增加粮食的摄入量。

相关偏方验方

抗乙肝大三阳方

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扶正护肝。适用于乙肝“大三阳”。

乙肝大三阳有什么症状-乡间郎中

乙肝大三阳有什么症状

2020-07-15

乙肝大三阳有什么症状:
  进行乙肝五项检查如果确诊是乙肝大三阳,提示病人肯定是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是病人有什么临床症状还需要区别来讲。
  第一,大三阳同时出现急性乙肝的病人,会出现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症状,患者表现为明显的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尿黄等。
  第二,仅仅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正常的病人,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不适症状。
  第三,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和乙肝病毒DNA数量有关。
  如果HBV-DNA病毒高载量,合并肝脏的急性炎症性反应,那么也会出现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症状,如果HBV-DNA病毒低载量,患者临床症状比较轻,多出现轻微乏力、消化不良、上腹胀肚等症状。



乙肝大三阳有什么症状相关阅读


乙肝活动期严重吗

乙肝的活动期或者说乙肝病人发病之后,对于当时来说没有一个非常严重的危及生命的事情发生,但是如果出现下面这种情况,就会让病人出现问题。第一种情况是乙肝活动之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使得这种乙肝活动长期存在,会让肝脏出现纤维化。如果纤维化得不到有效治疗,经过10年、/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就会发展为肝硬化,一旦发展为肝硬化,患者就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这个时候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在5年以内就会丧失生命。第二种情况是肝炎发作之后容易发生肝癌。肝癌的发生率一般在没有肝炎发作的人群中极低。而在肝炎发作之后,尤其是肝炎反复发作,发生了肝硬化之后,它的发生率就会大大的提高。所以对于有肝炎发作的人,不仅仅是害怕他的转氨酶升高,也不仅仅是害怕他将来会变成肝硬化,更害怕的是这些病人会出现肝癌。因为肝癌是现在最难治的一种癌症,在所有的癌症的治疗过程中,只有肝癌没有很好的化疗药,也没有很好的靶向药物治疗,只能是在早期发现之后,通过手术得到根治。如果肝癌发现的时候已经到了中晚期,那么几乎就没有很好的根治的手段。第三种情况是肝衰竭。虽然大部分的乙肝病人在肝炎发作的活动期阶段都是转氨酶升高,经过一些保肝治疗之后能够恢复正常。但是也有极少一部分人可能在某次猛烈的发作之后,让肝脏失去了一个功能,这个时候称为肝衰竭。肝衰竭的病人一旦被确诊,存活率可能不到50%,也就是说普通的乙肝病人即使发作,在短期内也不会造成一些影响,但是一旦出现了严重的肝炎发作,真正的出现了肝衰竭,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不做肝移植,大部分人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约1到2个月的时间内就会失去生命。总体而言,临床上不太害怕乙肝病人的肝炎发作或者是进入肝炎活动期。因为进入肝炎活动期,只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让病人保持一个长期的健康。但是如果出现了下列三种情况,出现了肝硬化,出现了肝癌,出现了肝衰竭,会危及生命。所以对于一个乙肝病人,应该强调的是按时的复查,同时一旦发现肝炎发作,就应该及时的治疗。

慢性乙肝的危害

慢性乙肝的危害,慢性乙型肝炎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大的危害就是会出现终末期肝病,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监测、治疗,任由慢性乙型肝炎不断的进展,最终都会出现肝硬化、肝癌,而这些情况一旦出现,通过现在的医学手段无法逆转。医学上把这段时间称为终末期肝病,也就是说发展到这个阶段之后,肝病就发展到头了,再往后的发展,就逐渐越来越接近死亡。而肝硬化之所以会导致患者生命的终结,主要是来自肝硬化的并发症。在肝硬化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有三种,第一种是肝腹水,是门静脉高压引起。肠道内的一些血流,不能够流过肝脏进入心脏,这样就会以渗出的形式渗到腹腔内,就会形成腹水。而在腹水的基础上就容易发生感染。腹腔内的血液是流动的,不断循环的,不容易长细菌,而腹水不容易被吸收回到血液中去,一旦出现了腹腔感染,就会造成人体整个的机能下降,就会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最终会影响人的生命。除了腹水以外,门静脉压力升高使胃肠道的血液不能够有效的流通,也会让血液积攒在血管里,等积攒到一定程度之后,血管会受压而变得越来越薄,血管壁越来越薄,薄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破裂,从而形成上消化道出血,这种出血非常迅猛,很快就会造成失血性休克,使人失去生命。另外由于肝脏解毒能力下降,还会引起脑子的损伤,称为肝性脑病。也就是说,脑子因为肝脏的功能下降,出现了问题,也称为肝昏迷。因为它的表现就是逐渐的发生昏迷现象,而昏迷之后就会出现很多的意外。所以一旦出现这三个并发症中的一种,都会危及到乙肝病人的生命。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同其他的癌症相比,肝癌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肝癌一旦失去了手术时机,并没有很好的内科治疗方法,没有很好的放疗药、化疗药,也没有给病人吃的更加有效的靶向药。所以在到了这种阶段,病人可能就会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就会丧失生命。所以对于一个乙肝病人来说,一定要及时的开始抗病毒治疗,只有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才会让乙肝的病人不会出现肝硬化、肝癌这样的终末期疾病状态,才能延长乙肝病人的寿命。

和乙肝大三阳的人吃饭能不能传染

乙肝有四种传播方式,更多的是通过血液、性传播,日常生活的接触不会传播乙肝,也可能会有意外的情况,比如接触了过多乙肝患者的体液,而自身在饮食的过程中存在胃溃疡或消化道黏膜破损的情况,这时可能会出现乙肝的传播,但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成年人之间传播乙肝的几率非常低。所以不应该歧视乙肝的病人,在日常接触时应保持平和的心态。

打乙肝疫苗后注意什么

很多人认为只要按时打乙肝疫苗或按时接种某种疫苗,得病的几率就会减小,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绝大多数人在接种乙肝疫苗或其他疫苗以后都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对疾病就具有了抵抗的能力,但有一部分人对乙肝疫苗的反应性很差,注射疫苗无法产生有效的乙肝抗体,因此建议注射乙肝疫苗以后1到2个月的时间到医院检查,是否已经产生了乙肝的表面抗体,即保护性抗体,没有保护性抗体时可能被乙肝病毒感染,因此建议进行积极的监测,乙肝疫苗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存在的时间会很长,建议3到5年左右复查一次。对于会经常接触到乙肝病毒病人血液或体液样本的高危人群,要每年进行检查,表面抗体的滴度酶联法维持在十以上,或放免法状态下维持在一百以上才能够有效地抵抗乙肝病毒的侵袭。

乙肝病毒携带者指什么

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前叫健康携带者,但后期发现这些病人里有一些人是不健康的,他们的肝脏会逐渐受到乙肝病毒的侵袭而变差,因此后来叫表面抗原的携带状态,现在叫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者,也叫乙肝携带者,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体内也存在乙肝病毒但不发病,乙肝病毒和身体处于共生状态,它们之间互不干扰、互不损害,机体和病毒达到一个相对比较平衡的状态。绝大多数的乙肝患者都处于这种状态,并不是所有的乙肝病人都发病,当携带者出现转氨酶异常,即出现了肝脏的损害后,才进行积极的治疗干预,其他情况只需积极地进行复查和监测。

乙肝注意什么

乙肝病人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少用药或不用药,很多乙肝病人认为出现乙肝就需要吃很多药物来控制,这种认识不科学,吃药本身会加重肝脏的负荷。第二个需要注意的是生活规律,在养护肝脏的过程中要注意休息,很多人在进行频繁、剧烈的体育运动时会激发机体免疫力的变化,从而引起乙肝的发作。在饮食上要注意清淡、温软,少量多餐,少量多餐不适合于糖尿病患者,但是对绝大多数乙肝患者都适合,此外,乙肝患者必须严格戒酒,不能吃过度油腻的食物,否则会造成乙肝肝硬化发病率的提高。

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传染方式与乙肝相同。乙肝病毒传染性,要根据乙肝病毒是否是阳性决定。病毒阳性就有传染性,病毒阴性则没有传染性。日常生活中,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几率小,但是要注意适当与健康人保持距离,不共用毛巾、牙具等。

打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

第一种方法是打了三针乙肝疫苗如果没有发现产生抗体,可以再加打三针,直至三针打完。第二种是加大疫苗剂量,因为不同的人产生的乙肝疫苗刺激性反应不同。第三种可以更换乙肝疫苗接种。如果以上都不行就顺其自然,一般这种人得乙肝的几率非常低。

乙肝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乙肝病人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吃一些清淡的食物。生、冷、硬、烫的食物尽量不吃。然后要注意有节律的休息。戒掉抽烟喝酒的生活习惯。乙型肝炎患者要注意检查,半年查一次肝功能、B超。如果是肝硬化的病人还要隔上半年或一年做增强ct,以免发现或是出现肿瘤。

甲肝、乙肝、丙肝哪个更严重

甲肝、乙肝、丙肝都是病毒肝炎,但是它们是三个不同的病毒,传染途径不同,感染方式不同,造成的结果也不相同。甲肝以消化道传播,基本可以治愈。丙肝的危害性比乙肝大,因为丙肝没有疫苗预防,丙肝病毒变异率较高,使得丙肝的治疗比乙肝更麻烦。

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现肝功能异常后应立即治疗吗

乙肝“大三阳”感染者可以观察一段时间

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在HBV感染自然史中,部分ALT升高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随访过程中随着肝内炎症活动的减轻,可出现自发的HBeAg血清学转换,ALT恢复正常。因此,对于ALT升高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先观察3~6个月,如未发生自发性的HBeAg血清学转换且ALT持续升高,再考虑开始抗病毒治疗。”

根据乙肝病毒感染的自然史,e抗原阳性的免疫耐受期乙肝病毒感染者突然发生ALT升高,通常是免疫清除的发生。对于HBeAg阳性的患者,有些可能会发生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对于发生了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则不需要再抗病毒治疗了。

但是,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发生率较低,只有大约1.1%~9%。一般来说,年龄较轻,ALT较高(>150 U/L),且HBV DNA和HBeAg动态观察下降较快的患者,预测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对于年龄较轻、HBeAg阳性且没有肝硬化的患者,可以观察一段时间,监测ALT、HBV DNA和HBeAg,看看是否能发生自发的HBeAg血清学转换。

如果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说明感染者已经进入非活动期,大多数预后较好,可不必治疗。但是,年龄>30岁,持续ALT升高,HBV DNA和HBeAg水平没有下降趋势者,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小,应该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

根据我的经验,一般观察1~2个月便可以看出。如果在1~2个月内,HBV DNA不下降者,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小。还有,ALT较低(<150 U/L)的患者,体内免疫清除的力度往往不够,不能有效地抑制病毒,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也较小。

另外,有些乙肝病毒感染者检查的频率不够,1年才检查一次,偶然发现的ALT升高,但实际上肝功能异常早已发生,这类患者大多不可能出现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等待下去往往导致肝脏更严重的损伤和纤维化,应该及时抗病毒治疗。

乙肝“小三阳”感染者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治疗

对于e抗原阴性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HBV DNA升高,则应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不应该拖延或观察。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乙肝病毒感染自然史中的第四期——再活动期。乙肝病毒为了“逃逸”免疫系统的攻击,想出办法“乔装打扮”一番,把免疫系统认识的e抗原去掉,使自己变了样子,成为一种前C区或C区的变异的病毒。

病毒变异后,在感染者的血清中不能检测出e抗原,但病毒还具有复制能力,乙肝病毒DNA阳性,感染者常伴有持续性或间歇性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这类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尽管ALT和HBV DNA水平往往低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ALT会持续波动,自发性缓解的可能很小,而且其肝脏病变常是在经过免疫清除期肝脏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往往更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常常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发生肝癌。

因此,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指征更宽,一旦出现ALT升高或符合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适应证则立即开始治疗。

病毒高复制的乙肝女性能否先降病毒再怀孕

一些免疫耐受期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女性因为发现自己HBV DNA水平较高,害怕乙肝母婴阻断失败,于是在孕前就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试图把HBV DNA降到“正常”,然后再停药怀孕。但是,她们失败了。尽管服药时HBV DNA下降到<500拷贝/毫升,但停药后HBV DNA立即反弹,反复多次,造成耐药,甚至导致肝功能异常。也有些人选择了使用干扰素治疗,但往往以失败告终。这是为什么呢?

在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机体的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常常处于“免疫耐受”状态,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认识”病毒,常常与病毒“和平共处”。在这个时候,肝脏损伤很轻微,不影响妊娠。而此时应用抗病毒药物,尽管可以使病毒暂时停止复制,但很难使机体免疫系统发生清除病毒的免疫反应,停药后病毒则会再度疯狂复制,因此常常疗效欠佳,而且不能停药。

不仅如此,病毒长期与药物接触,常常会“想”出变异的办法抵抗药物对它们的攻击,造成耐药,使以后需要治疗时药物选择更加困难。更重要的是,在不能停药的情况下怀孕,增加了胎儿在母亲子宫内与药物暴露所造成的风险。

因此,免疫耐受期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不是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所推荐的抗病毒治疗适应证,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女性不用治疗,可以生育,孕前不要盲目治疗;在孕期监测肝功能和HBV DNA,如果孕期HBV DNA >106 IU/ml,母婴传播的风险较大,可在妊娠28±4周选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产后1~3个月内酌情停药。

汗液能传播乙肝吗

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汗液中确实可检测到乙肝病毒。不仅公众担心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汗液是否会传播乙肝,科学家们也在关注这个问题。1980年,日本一所相扑俱乐部里曾发生乙肝疫情。当时的疫情暴发原因并不明确,人们担心有乙肝病毒感染的运动员在大量出汗时,体内的病毒会不会出现在汗液中?

摔跤运动员在比赛时有身体间的密切接触,也可能会受伤,一旦接触了有病毒的汗液,会不会被感染?2007年,土耳其的科学家对70例摔跤运动员的血液和汗液进行了检测,发现其中9例摔跤选手血液内检测到乙肝病毒基因DNA,这9例选手中的8例汗液内也同样检测到乙肝病毒的基因,但水平很低。奇怪的是,这9例运动员血液的乙肝表面抗原均阴性。

这篇文章报道出来后,立即引起很多关注。许多人担心汗液有传播乙肝的风险。2012年,日本的科学家从9例高病毒复制(血清HBV DNA大于10的6次方)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汗液中检测到HBV DNA,但汗液是HBV DNA的水平明显低于血清HBV DNA。因此可以确定,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汗液中是可以检测到乙肝病毒的。

但是,检测到病毒并不等于病毒能够传播。体液中的成分与血液中相关很远,在不利于病毒存活的条件下,病毒会很快死亡,失去感染的能力。例如: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大便中是可以检测到乙肝病毒的,但乙肝病毒并不能像甲型肝炎那样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有科学家对33例儿童和17例成人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大便进行病毒检测,74%的大便中检测到HBV DNA。

但是,用这些带有病毒的粪便进行动物试验,无论是口服还是静脉注射,动物都没有被感染。因此,研究者认为乙肝病毒感染者大便中的病毒已经失去了感染人体的能力。尽管我没有检索到类似有关汗液的试验,但让我们看看汗液的成分,其中的氯化钠含量很高,约为300毫克/100毫升。这么高的渗透压病毒很难存活。

为了搞清楚摔跤运动员有没有感染乙肝的风险,伊朗运动医学研究中心对420例摔跤运动员进行了有关乙型肝炎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结果发现,摔跤运动员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

研究人员又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运动员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运动员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因素也与对照组一样,主要是危险性行为、共用剔须刀、手术及外科治疗。说明摔跤运动员感染乙肝病毒与他们的职业、出汗及身体接触无明显相关性。

总结上述内容,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汗液中可以检测到乙肝病毒的基因,但水平很低,有没有传染性不明,但即使有一些传染性,皮肤上没有新鲜破损的伤口也不会发生感染。

还要补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是可以抵御乙肝病毒的,而且乙肝也是一种可以用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容易接触到汗液的运动员或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亲属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来预防,不必为接触到一点汗液而如此恐慌。

刚出生的婴儿乙肝核心抗体为什么会阳性

孕期母亲的胎盘对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有选择的通透性。在一般情况下,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取决于3个因素:一是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的分子量大小,二是母亲乙肝病毒的感染状态,三是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的量。

乙肝病毒抗体的分子量较小,容易透过胎盘,抗原的分子量较大,不容易透过胎盘。国内外许多研究结果都已经证实: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都属于抗体,都可以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新生儿出生后即可检测出这些抗体。

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分子量最大,最不容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可部分透过胎盘。根据我们医院妇产科的研究数据,410例阻断成功的乙肝“大三阳”母亲所生后代中,出生时HBsAg的阳性率为11.0%,HBeAg的阳性率为34.9%,而抗HBc的阳性率几乎100%。

母亲感染乙肝病毒的状态也是决定乙肝病毒抗原和抗体透过胎盘的重新因素。新生儿HBeAg仅会出现在HBeAg阳性的乙肝“大三阳”母亲所生后代中,而HBeAg阴性的乙肝“小三阳”母亲所生后代无1例HBeAg阳性,但92.5%~100%的新生儿血清内可以检测到抗HBe。

同理,母亲体内的乙肝抗体也会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接种了乙肝疫苗的母亲所生孩子,出生时即可检测到抗HBs;而母亲体内的抗HBc也可以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无论其母亲是否为慢性乙肝病毒的感染者。也就是说,只要母亲体内存在抗HBc,新生儿体内就有可能检测出抗HBc,即使母亲为单抗HBc阳性(HBsAg阴性)者。

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是否可以透过胎盘,也与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的量有关。母亲体内HBeAg水平越高,新生儿HBeAg阳性率也越高。抗体透过胎盘的情况也是一样的。

接种3针乙肝疫苗的母亲所生后代抗HBs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接种2针乙肝疫苗者;单抗HBc阳性(HBsAg阴性)母亲所生后代,由于母亲体内抗HBc水平较低,其后代出生后抗HBc阳性率也低于HBsAg母亲。

总之,新生儿出生时检测到抗HBc阳性最大可能是母亲有乙肝病毒感染,也可能为HBsAg阴性/抗HBc阳性母亲所生后代。但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母亲是否为乙肝病毒感染者,新生儿检测出抗HBc阳性都不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母亲不用为这一指标担心。

慢性乙肝患者要多吃糖吗

建议慢性肝炎患者适量多吃糖,甚至葡萄糖,这是非常错误的。过去生活条件不好时,特别是六十年代,国家对肝炎患者多供应白糖,那时强调高糖饮食,以供给机体充足的热量。现在粮食充足、食物丰富,已没有必要高糖饮食。我们吃的粮食,不论大米还是面粉或是其他,经消化吸收后都是以葡萄糖的形式进入血液的,再额外吃糖,不论葡萄糖还是白糖(蔗糖)、果糖,对慢性肝炎并没有什么额外的好处。而有意识地、经常地或大量地摄入白糖或葡萄糖,这些简单糖类很容易转化为脂肪,会使人发胖并患脂肪肝(《临床营养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出版)——反而对肝细胞不利。

一般认为,慢性乙肝患者应该减少脂肪摄入量、保证蛋白质摄入量并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既能促进受损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又可使正常肝细胞免受脂肪损害。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粮食中的淀粉和甜食中的糖)在一些专业教材(如《生物化学》)上又被称为“糖”,于是有了慢性乙肝患者要适当多吃糖的说法,但此糖非彼糖,慢性乙肝患者应该增加粮食的摄入量,而不仅仅是多吃甜食或白糖(蔗糖)。

总之,慢性乙肝患者要多吃糖的说法完全是一个低级错误造成的:把碳水化合物(粮食中的淀粉和甜食中的糖)理解成了白糖。关于慢性乙肝患者要适当增加粮食的摄入量。

相关偏方验方

抗乙肝大三阳方

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扶正护肝。适用于乙肝“大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