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

2020-07-15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
  乙肝大三阳能否治愈需要看发病形式和发病人群。如果是乙肝大三阳以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形式出现在成人身上,由于成年人免疫力比较强,乙肝病毒可以被清除,95%的人群是可以自愈的。
  乙肝大三阳如果发生在慢性乙肝病人身上,达到临床治愈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一般来说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多半是在幼年感染的,感染时自身免疫力发育不健全,病毒进入身体以后免疫力无法清除掉病毒,于是病毒在体内潜伏下来,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情况下乙肝病毒会进行性损害肝细胞,导致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
  对于慢性乙肝大三阳患者需要积极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目前于临床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药物,但是也难以彻底治愈,只能控制慢性乙肝病情。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相关阅读


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是否会传染

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是否会传染: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可以传染。因为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三种途径传播:
  第一个途径是血液途径。如乙型肝炎会通过输血或者是创伤性的手术或其它的创伤性治疗等传播。
  第二个途径是母婴途径。母婴途径传播在国内非常多见,尤其是家庭集聚型,母亲有乙型肝炎,孩子可能都会被感染。
  第三种途径是性途径。比如夫妻双方一方有乙型肝炎,另外一方就是高危人群。我们会建议她一定要注射乙肝疫苗,否则就有可能被感染。
  所以,乙型肝炎病毒是通过以上三种途径传播的。不论是小三阳、大三阳、携带状态或者是已经发生了炎症,都有可能会造成感染。所以,乙型肝炎的携带者,仍然是可以造成传播、传染的。

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可以生孩子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可以生孩子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生孩子的问题,是很多人关心的。首先明确乙型肝炎患者是可以生孩子的。
  如果母亲是乙型肝炎的患者或携带者,我们需要注意:如果确定母亲是乙型肝炎携带者,建议在怀孕之前先做抗病毒治疗,等病毒得到明显的控制和稳定后,再备孕或怀孕可能会更好。但是有的患者平时并不清楚自己的感染情况,怀孕后通过检查才发现已经感染,有的甚至是在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怀孕。对于这种以前并不知道自己有乙肝的感染,怀孕后查出来的,我们并不建议终止妊娠,可以将孩子生下来。如果母亲的病毒量很高,超过了10的8次方,可以考虑母婴阻断,也就是在怀孕的后三个月,后期在7月、8月、9月时可以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或等孩子出生后用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进行阻断,这样会大大的减低感染率。如果母亲是在抗病毒治疗的期间,比如她正在口服核苷药,但是发现意外怀孕,我们也不建议终止妊娠。如果患者是用拉米夫定的抗病毒药,我们可以在严密的观察下让患者继续用药,以完成妊娠。如果服用的是恩替卡韦或者是替米夫定,我们会建议患者改换成拉米夫定药物,继续妊娠。总而言之,乙肝患者可以妊娠。
  并不是因为乙肝有母婴传播的途径,就不能进行妊娠。只要在生孩子的过程中,注意做母婴阻断,或者是在怀孕之前能得到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会更安全。

乙肝做什么检查

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有传染性的肝病。诊断乙肝的时候,首先应该查所谓的乙肝五项,包括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在内的一个系列的检查,主要是为了确定乙肝病毒的存在。除此以外,还应该做肝功能、乙肝病毒定量检测、甲胎蛋白和肝胆脾超声。这些检查是为了确定乙肝病毒在体内的活动性以及它所引起疾病的一个阶段。这些检查全部做完了之后,才能给乙肝病毒感染者一个明确的临床诊断,是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是肝炎状态,还是已经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已经出现了肝癌。把这些事情都搞清楚之后,才能够给乙肝病毒感染者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核苷类药物耐药了怎么办

核苷类药物耐药的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有效解决。最新上市的两种口服核苷类药物:替诺福韦酯和丙酚替诺福韦。至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明确的耐药变异。也就是说这两种药物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发生任何的耐药。所以在初始治疗的阶段,应该尽量去选择耐药变异发生率非常低,或者还没有发生耐药变异的这些药物。除此以外,恩替卡韦的耐药变异发生率也非常低,通过观察十年的数据,发现是1.2%左右的耐药率。所以对于初始治疗,应该尽量选择强效低耐药的药物。如果患者在初始治疗中已经吃上了耐药变异发生率比较高的药,比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阿德福韦酯,也不要害怕。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在乙肝病毒DNA阴性的条件下,换成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这样的一些药。如果真的出现了耐药,也有挽救治疗措施。比如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耐药,可以选择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这两个药物中的一种进行治疗。也就是说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之间没有交叉耐药,可以直接换用。如果阿德福韦酯发生了耐药,可以给病人选择恩替卡韦进行挽救治疗,当然也可以使用替诺福韦进行挽救治疗。也就是一旦发生了耐药,可以通过换用没有交叉耐药另外的药物进行挽救治疗。而且这些治疗方案非常成熟。

乙肝大三阳需要治疗吗

乙肝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的阳性。大三阳的病人往往预示着他的乙肝病毒DNA水平比较高,也就是说乙肝病毒在肝脏中复制的能力比较强,传染性比较强,但是并不是说大三阳的病人一定是肝炎发作的病人,也不能认为大三阳比小三阳厉害、大三阳一定要治疗。一个乙肝病人是不是需要治疗,首先要判断的是他有没有发生肝炎。对肝炎的评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查肝功能,观察转氨酶水平是否升高,是否有胆红素的异常。如果转氨酶水平升高能够大于两倍的正常上限,都应该评估要不要抗病毒治疗。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人可能是缓慢进展,没有表现在转氨酶水平升高,没有表现在肝功异常的有炎症活动的病人,这些病人可以通过肝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来发现。如果一个大三阳的病人,查转氨酶水平正常,做肝活检也没有明显的炎症和纤维化,也就是说这些人可能没有任何的疾病进展,将来不会发生肝硬化和肝癌,则不需要做治疗。只有发现这些人有炎症活动,有转氨酶的升高,或者有肝脏病理方面的炎症或者纤维化的二级以上的证据,才需要治疗。所以说不论是大三阳的病人,还是小三阳的病人,只有通过对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评估之后,才能够确定是不是一定需要治疗。

乙肝怀孕会传染宝宝吗

乙肝有很大的概率会通过母婴传播。但是近几年来,有了非常有效的母婴阻断的一套策略。如果有乙肝的女性在生育前就知道自己有乙肝,而且在正规医院的产科进行产检。通过母婴阻断之后,生出来的宝宝没有乙肝的可能性已经可以达到95%甚至更高。一般的治疗手段是:如果妈妈的HBV–DNA水平大于10的5次方,会建议在怀孕28周的时候,服用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拉米夫定等对胎儿没有任何影响的抗病毒药,使得在生孩子的过程中,妈妈传染给孩子的可能性变小。而孩子出生之后,完全可以通过母乳喂养长大。

乙肝抗病毒药吃多长时间

乙肝抗病毒口服的药物,目前只有核苷酸类似物有明确疗效,这类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不建议停药,它是目前国内指南上服药时间最长的一种药物,一般出现停药指征后也不建议停药,因为这类药物只要存在,乙肝病毒就无法致病,但是如果它不存在,乙肝病毒就会进入快速复制期,一定要把乙肝的所有CCDNA耗竭干净以后才能停药,但这并不意味着乙肝患者没有停药的希望,目前国内外都在研究彻底根除乙肝病毒的药物,如表面抗原的阴转药,未来患者可能不需要长时间服药就可以彻底把体内的乙肝病毒清除干净。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生孩子吗

乙肝病毒携带既然说病毒携带那肯定他并不是阳性的,我们可以在她怀孕到24周到28周之间,给她抗病毒治疗。让她病毒量下降甚至阴性,可以减少传给胎儿,然后孩子出生以后,马上打乙肝疫苗加免疫球蛋白,所以说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孩子是没有问题的。

打了乙肝疫苗总是没有抗体怎么办

打乙肝疫苗后有无抗体,跟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系。一般打了乙肝疫苗没有反应的人,也不容易感染上乙肝。如果打了疫苗没有反应,过段时间可以再打三针,若还是不产生抗体,也不需要特殊处理,每过一两年定期复查即可。

甲肝、乙肝、丙肝哪个更严重

甲肝、乙肝、丙肝都是病毒肝炎,但是它们是三个不同的病毒,传染途径不同,感染方式不同,造成的结果也不相同。甲肝以消化道传播,基本可以治愈。丙肝的危害性比乙肝大,因为丙肝没有疫苗预防,丙肝病毒变异率较高,使得丙肝的治疗比乙肝更麻烦。

如何在治疗期间预测干扰素对乙型肝炎的疗效

在治疗期间观察HBsAg和HBV DNA下降的情况可以预测干扰素的疗效。根据以往文献的报道,对于基因A型和D型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若经过12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未发生HBsAg定量的下降,建议停止治疗。

对于基因B型和C型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若经过12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治疗。无论哪种基因型,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

对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12周治疗后HBsAg未下降且HBV DNA较基线下降<2 log10 IU/ml,应考虑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法国医生瓦利特?皮卡德(Vallet -Pichard)在2014年总结了以往文献,提出了干扰素治疗期间预测和早期停药的原则:12周时HBV DNA及HBsAg下降是持续病毒应答的最佳早期预测指标。

对于e抗原阳性患者,干扰素治疗12周,HBV DNA下降至20000 IU/ml以下,HBsAg水平< 1500 IU/ml,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较高;然而,HBsAg水平在20000 IU/ml以上或HBsAg水平未下降者,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极低,应该考虑早期停药。

对于e抗原阴性患者,干扰素治疗12周时HBV DNA下降至20000 IU/ml以下,治疗12周和24周时HBsAg下降>10%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率较高;而治疗12周时HBV DNA下降< 2 log10 IU/ml和HBsAg无明显下降者,治疗结束后的病毒学应答率较低,应该考虑早期停药。

我国专家根据国外学者的经验,首次把干扰素治疗期间的预测和疗效欠佳患者早期停药写入2015年版《乙肝指南》,建议“:HBeAg阳性慢乙型肝炎患者治疗24周HBsAg和HBV DNA的定量水平是治疗应答的预测因素。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如果24周HBsAg<1500 IU/ml,继续单药治疗至48周可获得较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改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

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治疗过程中HBsAg的下降、HBV DNA水平是停药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如果经过12周治疗后HBsAg未下降且HBV DNA较基线下降<2 log10 IU/ml,应考虑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

普通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疗效有限,大约2/3的患者疗效欠佳,而且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另外,聚乙二醇干扰素的价格也较贵。对于疗效欠佳的患者,早期预测,可以指导患者及时改变治疗方案,使病人更早获得有效治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和医疗费用。

乙肝孕妈妈胎膜早破是否要行剖宫产

前两天,一位乙肝妈妈连续给我发了好几封信,告诉我她现在“十万火急”,原本准备剖宫产,没想到昨晚破水了(胎膜早破),“端午节期间,医生很少,医院建议顺产,可是羊水破了,有些见红,怕会引起乙肝母婴感染。”

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羊水流出,俗称“早破水”。据统计,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大约为2%~17%。在我们医院目前收集到的乙肝大三阳母亲数据库中,1728例母亲有283例母亲发生胎膜早破,占16.4%。其中176例母亲经医生引产,通过阴道成功分娩,占62.2%;107例母亲剖宫产分娩,占37.8%。而且,两组母亲所生婴儿的母婴阻断率没有差异。

大部分胎膜早破的乙肝大三阳产妇自己生下孩子,这对她们的健康和以后生育二胎都有很大的好处。从我们医院的数据可以看出,乙肝孕妈妈胎膜早破是发生率是较高的,但胎膜早破并不是乙肝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只要妇产科医生做好母婴阻断工作,积极协助产妇生育,大多数产妇都能顺利通过阴道分娩。

今天,我用我们医院真实的数据告诉这位“早破水”的乙肝妈妈,医生建议她顺产是正确的,希望她像在我们医院生育的乙肝妈妈一样勇敢,通过自己的努力生下宝宝。

孩子是怎样感染的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有三个途径: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宫内感染是指胎儿在母亲体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感染;产时感染是指母亲在分娩的时候,新生儿吞咽了含有乙肝病毒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在分娩过程中因子宫收缩促使少量母血渗漏入胎儿血循环引起婴儿感染;产后感染实际上属于乙肝病毒的“水平传播”,主要是通过哺乳和生活中密切接触传播。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在没有使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母婴阻断的情况下,产时感染占绝大多数,约为80%~85%,产后感染约10%~15%,宫内感染约5%~10%。因此,产时感染是乙肝母婴传播中最主要的途径。

但在目前已经使用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母婴传播阻断措施后,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这是因为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会有效地清除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污染到新生儿体内的病毒,保护新生儿免遭乙肝病毒感染。

而且,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保护作用可以持续至少42~63天,4个月后基本清除。而此时,新生儿已经接种了两针乙肝疫苗的接种,大约有80%~95%的婴儿已经通过自己的免疫系统产生了抗体,完全能力抵御产后与母亲密切接触导致的乙肝病毒感染。因此,目前的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病例基本上都属于宫内感染所致。

如何诊断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用来诊断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一般认为,出生时新生儿HBsAg和HBV DNA同时阳性,且持续到出生1个月后仍为阳性的新生儿基本上可以确定为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了。但是近些年来发现,这种诊断标准常常会漏掉许多因宫内感染所致的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病例。

这是因为部分新生儿虽然在子宫内已被母亲的乙肝病毒感染,但血清学感染标志却表现为阴性,形成所谓的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由于胎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肝细胞也未充分发育,尽管胎儿在子宫内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乙肝病毒的复制能力较低,对HBsAg的表达水平也较低;再加上新生儿出生时立即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而来自母血的抗-HBcIgG也可抑制胎儿HBsAg表达和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

所以,有些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尤其是临近分娩期的宫内感染,常常表现为HBsAg或/和HBV DNA的“假阴性”,被医生们称为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随着新生儿肝细胞发育逐渐成熟,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来自母血的抗-HBcIgG滴度下降,“潜隐性状态”的乙肝病毒开始复制和表达,HBsAg和HBV DNA才逐渐转为阳性。

宝宝阻断失败,反复打乙肝免疫球蛋白能挽救吗?

前几个月,我曾经收到一位乙肝母亲的来信,说她的宝宝在出生后医生曾怀疑孩子阻断失败。为了挽救孩子,在孩子1岁以内,她先后给孩子打过6次乙肝免疫球蛋白,期间多次给孩子取血检查,孩子抗体最高达到300 mIU/ml以上,但1岁以后检查,仍然阻断失败。她问我:“有抗体了为什么还被感染?这是为什么呢?”

我告诉她:她的孩子肯定是宫内感染。如果是产时感染或产后感染,打了那么多乙肝免疫球蛋白,病毒早就被清除了。但是,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则不同。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后,已经在胎儿的肝细胞内扎下了“根”,形成了cccDNA。

这种情况下,出生后注射再多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也不可能清除病毒了,只能延长新生儿体内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的时间,到1岁以后仍然被检测出携带乙肝病毒。而且,反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还有可能造成乙肝病毒的变异,甚至因频繁注射抗体,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效果或导致其他副作用。

乙肝妈妈能不能给孩子喂奶

我常常收到许多乙肝新妈妈的来信,她们在自己孩子出生的同时,又有着深深地恐惧:她们害怕自己的孩子也像她们一样感染上乙肝病毒。她们想亲亲孩子,又怕嘴上的唾液沾到孩子的脸上;她们想抱抱孩子,又担心自己身上的汗液带有病毒;她们更希望像其他妈妈一样让孩子吸允着自己胀满乳汁的乳房,但更担心孩子吸入带有病毒的乳汁。

她们在孩子还没有完成三针乙肝疫苗接种的时候,就三番五次地抱着孩子到医院,硬着心肠让护士把那尖锐的针头刺进孩子那微细的血脉,抽取那本来就不多的血液,查查孩子体内的乙肝抗体还省多少,生怕抗体的减少不足以帮助孩子抵御来自母亲身上的病毒。

她们常常产后抑郁,像发了疯一样地自责,认为自己使孩子感染上乙肝病毒,一封封地来信,只想从我这里得到一些安慰,直到孩子7个月后,证实母婴阻断成功,她们才转悲为喜。这就是许多乙肝妈妈的真实写照!今天,我就想谈谈有关乙肝妈妈给孩子喂奶的那些事。

乳汁中有没有病毒?

乙肝妈妈的乳汁中确有病毒!1974年,两位科学家首次从母乳中检测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证实了乙肝病毒感染母亲的乳汁中存在乙肝病毒。后来,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的核酸(HBV DNA)也相继从母乳中检出,使人们产生了乙肝病毒感染母亲可能通过乳汁感染婴儿的担心。由于这种担心,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母乳喂养率普遍低于其他母亲。

乳汁能不能传乙肝?

确有一些研究认为母乳喂养可能是乙肝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之一。但更多的研究认为,母乳不会增加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为了更科学地找出乙肝母亲母乳喂养是否增加乙肝母婴传播风险的证据,2011年以来,几位医生分别对国内外有关乙肝母亲母乳喂养的文献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均显示,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无论其感染状况如何(“大三阳”或“小三阳”,HBV DNA水平高或低),在新生儿正规免疫后母乳喂养均不会增加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更有一些医生进行了一些大样本的研究,调查乙肝母婴传播与母乳喂养的关系。我国湖北武汉的一些医生,调查了4个研究中心的1150例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与乙肝母婴传播的情况,进一步证实乙肝妈妈母乳喂养没有导致乙肝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增加。

有病毒为何不会传乙肝?

乙肝妈妈的乳汁中有病毒,但不会影响其后代乙肝母婴阻断的结果,这取决于许多因素。

原因之一:乙肝妈妈的乳汁中虽然有病毒,但病毒含量极低,仅为母亲血液中病毒含量的1/10000~1/1000。且初乳中病毒含量较高,到产后个月再检测,大多数母亲的乳汁中HBV DNA已经检测不到,仅有18%HBV DNA≥10的6次方拷贝/ml的母亲乳汁中还能检测到微量的HBV DNA。

原因之二:乳汁中的乳铁蛋白具有杀菌和抗病毒的活性。许多研究都发现,乳铁蛋白可以抑制丙肝病毒、乙肝病毒、腺病毒、艾滋病毒、轮状病毒的活性,因此可能抑制了乙肝病毒的感染性。

原因之三:人的消化液可以使乙肝病毒失去活性,因此,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甚至有人认为乙肝抗原通过消化道后,可能促进免疫系统抗体的产生。

原因之四:孩子出生时暴露于母亲羊水、血液中的乙肝病毒量远比母亲奶水中的病毒量高得多,母乳喂养接触到的那点儿病毒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原因之五:经过主动+被动联合免疫,孩子已经具备了抵御乙肝病毒感染的能力。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以前的多篇博客中我已经反复说过,只要孩子体内“抗HBs抗体≥10 mIU/ml,则可视为机体已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备了抵御能力。”

出生时注射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注射后15~30分钟开始发挥作用,其血浓度在注射后3~7天达到高峰,半衰期一般可维持17.5~25天,对新生儿的有效保护作用可维持42~63天,4个月后基本清除。再接种3针乙肝疫苗,新生儿都能足够的抗体抵御来自母亲体内的乙肝病毒。因此,乙肝妈妈与孩子亲近及母乳喂养都不会把病毒传播给孩子。

经过这些年的研究,乙肝妈妈能不能母乳喂养的答案已经十分肯定。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国内外的乙肝指南都已经明确,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只要孩子经过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正规免疫接种,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不会增加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乙肝患者治疗前用检测乙肝病毒基因型吗

乙型肝炎病毒目前发现至少有9个基因型,为了辨认,人们用英文字母给它们编排成A、B、C、D、E、F、G、H、I——9个基因型。不同的基因型在全球流行的分布不同。

我国流行的乙肝病毒以B型和C型为主,而欧洲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多为A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乙肝病毒B基因型感染者比C基因型的感染者较少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不同基因型的乙肝病毒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也不同。A基因型疗效最好,其次是D基因型,然后是B基因型,最难治疗的是C基因型。

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中,C基因型为占60%,B基因型约30%;南方以B基因型为主,北方以C基因型为主,另有少数为D基因型和B+C混合基因型感染。因此,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比西方国家更难,干扰素的疗效较差。

不过,现在大多数乙型肝炎患者都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核苷(酸)类药物无论对哪种基因型的疗效都很好,疗效没有明显差异。即使用干扰素治疗,也可以通过一些化验指标来预测疗效。

我国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的预测因素有5条:

(1)HBV DNA<2×10的8次方 IU/ml;

(2)高ALT水平;

(3)基因型为A或B型;

(4)基线低HBsAg水平;

(5)肝组织炎症坏死G2以上。

这5条中,除了第3条外,其他4条如果符合,也可以用干扰素治疗。

由于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对治疗方案的影响不大,而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还要花很多钱,并且尚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回报检测结果。因此,如果不是临床研究需要,乙肝病毒感染者要治疗前不必非要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

相关偏方验方

抗乙肝大三阳方

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扶正护肝。适用于乙肝“大三阳”。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乡间郎中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

2020-07-15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
  乙肝大三阳能否治愈需要看发病形式和发病人群。如果是乙肝大三阳以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形式出现在成人身上,由于成年人免疫力比较强,乙肝病毒可以被清除,95%的人群是可以自愈的。
  乙肝大三阳如果发生在慢性乙肝病人身上,达到临床治愈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一般来说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多半是在幼年感染的,感染时自身免疫力发育不健全,病毒进入身体以后免疫力无法清除掉病毒,于是病毒在体内潜伏下来,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情况下乙肝病毒会进行性损害肝细胞,导致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
  对于慢性乙肝大三阳患者需要积极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目前于临床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药物,但是也难以彻底治愈,只能控制慢性乙肝病情。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相关阅读


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是否会传染

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是否会传染: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可以传染。因为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三种途径传播:
  第一个途径是血液途径。如乙型肝炎会通过输血或者是创伤性的手术或其它的创伤性治疗等传播。
  第二个途径是母婴途径。母婴途径传播在国内非常多见,尤其是家庭集聚型,母亲有乙型肝炎,孩子可能都会被感染。
  第三种途径是性途径。比如夫妻双方一方有乙型肝炎,另外一方就是高危人群。我们会建议她一定要注射乙肝疫苗,否则就有可能被感染。
  所以,乙型肝炎病毒是通过以上三种途径传播的。不论是小三阳、大三阳、携带状态或者是已经发生了炎症,都有可能会造成感染。所以,乙型肝炎的携带者,仍然是可以造成传播、传染的。

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可以生孩子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可以生孩子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生孩子的问题,是很多人关心的。首先明确乙型肝炎患者是可以生孩子的。
  如果母亲是乙型肝炎的患者或携带者,我们需要注意:如果确定母亲是乙型肝炎携带者,建议在怀孕之前先做抗病毒治疗,等病毒得到明显的控制和稳定后,再备孕或怀孕可能会更好。但是有的患者平时并不清楚自己的感染情况,怀孕后通过检查才发现已经感染,有的甚至是在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怀孕。对于这种以前并不知道自己有乙肝的感染,怀孕后查出来的,我们并不建议终止妊娠,可以将孩子生下来。如果母亲的病毒量很高,超过了10的8次方,可以考虑母婴阻断,也就是在怀孕的后三个月,后期在7月、8月、9月时可以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或等孩子出生后用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进行阻断,这样会大大的减低感染率。如果母亲是在抗病毒治疗的期间,比如她正在口服核苷药,但是发现意外怀孕,我们也不建议终止妊娠。如果患者是用拉米夫定的抗病毒药,我们可以在严密的观察下让患者继续用药,以完成妊娠。如果服用的是恩替卡韦或者是替米夫定,我们会建议患者改换成拉米夫定药物,继续妊娠。总而言之,乙肝患者可以妊娠。
  并不是因为乙肝有母婴传播的途径,就不能进行妊娠。只要在生孩子的过程中,注意做母婴阻断,或者是在怀孕之前能得到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会更安全。

乙肝做什么检查

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有传染性的肝病。诊断乙肝的时候,首先应该查所谓的乙肝五项,包括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在内的一个系列的检查,主要是为了确定乙肝病毒的存在。除此以外,还应该做肝功能、乙肝病毒定量检测、甲胎蛋白和肝胆脾超声。这些检查是为了确定乙肝病毒在体内的活动性以及它所引起疾病的一个阶段。这些检查全部做完了之后,才能给乙肝病毒感染者一个明确的临床诊断,是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是肝炎状态,还是已经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已经出现了肝癌。把这些事情都搞清楚之后,才能够给乙肝病毒感染者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核苷类药物耐药了怎么办

核苷类药物耐药的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有效解决。最新上市的两种口服核苷类药物:替诺福韦酯和丙酚替诺福韦。至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明确的耐药变异。也就是说这两种药物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发生任何的耐药。所以在初始治疗的阶段,应该尽量去选择耐药变异发生率非常低,或者还没有发生耐药变异的这些药物。除此以外,恩替卡韦的耐药变异发生率也非常低,通过观察十年的数据,发现是1.2%左右的耐药率。所以对于初始治疗,应该尽量选择强效低耐药的药物。如果患者在初始治疗中已经吃上了耐药变异发生率比较高的药,比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阿德福韦酯,也不要害怕。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在乙肝病毒DNA阴性的条件下,换成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这样的一些药。如果真的出现了耐药,也有挽救治疗措施。比如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耐药,可以选择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这两个药物中的一种进行治疗。也就是说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之间没有交叉耐药,可以直接换用。如果阿德福韦酯发生了耐药,可以给病人选择恩替卡韦进行挽救治疗,当然也可以使用替诺福韦进行挽救治疗。也就是一旦发生了耐药,可以通过换用没有交叉耐药另外的药物进行挽救治疗。而且这些治疗方案非常成熟。

乙肝大三阳需要治疗吗

乙肝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的阳性。大三阳的病人往往预示着他的乙肝病毒DNA水平比较高,也就是说乙肝病毒在肝脏中复制的能力比较强,传染性比较强,但是并不是说大三阳的病人一定是肝炎发作的病人,也不能认为大三阳比小三阳厉害、大三阳一定要治疗。一个乙肝病人是不是需要治疗,首先要判断的是他有没有发生肝炎。对肝炎的评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查肝功能,观察转氨酶水平是否升高,是否有胆红素的异常。如果转氨酶水平升高能够大于两倍的正常上限,都应该评估要不要抗病毒治疗。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人可能是缓慢进展,没有表现在转氨酶水平升高,没有表现在肝功异常的有炎症活动的病人,这些病人可以通过肝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来发现。如果一个大三阳的病人,查转氨酶水平正常,做肝活检也没有明显的炎症和纤维化,也就是说这些人可能没有任何的疾病进展,将来不会发生肝硬化和肝癌,则不需要做治疗。只有发现这些人有炎症活动,有转氨酶的升高,或者有肝脏病理方面的炎症或者纤维化的二级以上的证据,才需要治疗。所以说不论是大三阳的病人,还是小三阳的病人,只有通过对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评估之后,才能够确定是不是一定需要治疗。

乙肝怀孕会传染宝宝吗

乙肝有很大的概率会通过母婴传播。但是近几年来,有了非常有效的母婴阻断的一套策略。如果有乙肝的女性在生育前就知道自己有乙肝,而且在正规医院的产科进行产检。通过母婴阻断之后,生出来的宝宝没有乙肝的可能性已经可以达到95%甚至更高。一般的治疗手段是:如果妈妈的HBV–DNA水平大于10的5次方,会建议在怀孕28周的时候,服用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拉米夫定等对胎儿没有任何影响的抗病毒药,使得在生孩子的过程中,妈妈传染给孩子的可能性变小。而孩子出生之后,完全可以通过母乳喂养长大。

乙肝抗病毒药吃多长时间

乙肝抗病毒口服的药物,目前只有核苷酸类似物有明确疗效,这类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不建议停药,它是目前国内指南上服药时间最长的一种药物,一般出现停药指征后也不建议停药,因为这类药物只要存在,乙肝病毒就无法致病,但是如果它不存在,乙肝病毒就会进入快速复制期,一定要把乙肝的所有CCDNA耗竭干净以后才能停药,但这并不意味着乙肝患者没有停药的希望,目前国内外都在研究彻底根除乙肝病毒的药物,如表面抗原的阴转药,未来患者可能不需要长时间服药就可以彻底把体内的乙肝病毒清除干净。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生孩子吗

乙肝病毒携带既然说病毒携带那肯定他并不是阳性的,我们可以在她怀孕到24周到28周之间,给她抗病毒治疗。让她病毒量下降甚至阴性,可以减少传给胎儿,然后孩子出生以后,马上打乙肝疫苗加免疫球蛋白,所以说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孩子是没有问题的。

打了乙肝疫苗总是没有抗体怎么办

打乙肝疫苗后有无抗体,跟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系。一般打了乙肝疫苗没有反应的人,也不容易感染上乙肝。如果打了疫苗没有反应,过段时间可以再打三针,若还是不产生抗体,也不需要特殊处理,每过一两年定期复查即可。

甲肝、乙肝、丙肝哪个更严重

甲肝、乙肝、丙肝都是病毒肝炎,但是它们是三个不同的病毒,传染途径不同,感染方式不同,造成的结果也不相同。甲肝以消化道传播,基本可以治愈。丙肝的危害性比乙肝大,因为丙肝没有疫苗预防,丙肝病毒变异率较高,使得丙肝的治疗比乙肝更麻烦。

如何在治疗期间预测干扰素对乙型肝炎的疗效

在治疗期间观察HBsAg和HBV DNA下降的情况可以预测干扰素的疗效。根据以往文献的报道,对于基因A型和D型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若经过12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未发生HBsAg定量的下降,建议停止治疗。

对于基因B型和C型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若经过12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治疗。无论哪种基因型,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

对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12周治疗后HBsAg未下降且HBV DNA较基线下降<2 log10 IU/ml,应考虑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法国医生瓦利特?皮卡德(Vallet -Pichard)在2014年总结了以往文献,提出了干扰素治疗期间预测和早期停药的原则:12周时HBV DNA及HBsAg下降是持续病毒应答的最佳早期预测指标。

对于e抗原阳性患者,干扰素治疗12周,HBV DNA下降至20000 IU/ml以下,HBsAg水平< 1500 IU/ml,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较高;然而,HBsAg水平在20000 IU/ml以上或HBsAg水平未下降者,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极低,应该考虑早期停药。

对于e抗原阴性患者,干扰素治疗12周时HBV DNA下降至20000 IU/ml以下,治疗12周和24周时HBsAg下降>10%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率较高;而治疗12周时HBV DNA下降< 2 log10 IU/ml和HBsAg无明显下降者,治疗结束后的病毒学应答率较低,应该考虑早期停药。

我国专家根据国外学者的经验,首次把干扰素治疗期间的预测和疗效欠佳患者早期停药写入2015年版《乙肝指南》,建议“:HBeAg阳性慢乙型肝炎患者治疗24周HBsAg和HBV DNA的定量水平是治疗应答的预测因素。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如果24周HBsAg<1500 IU/ml,继续单药治疗至48周可获得较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改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

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治疗过程中HBsAg的下降、HBV DNA水平是停药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如果经过12周治疗后HBsAg未下降且HBV DNA较基线下降<2 log10 IU/ml,应考虑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

普通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疗效有限,大约2/3的患者疗效欠佳,而且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另外,聚乙二醇干扰素的价格也较贵。对于疗效欠佳的患者,早期预测,可以指导患者及时改变治疗方案,使病人更早获得有效治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和医疗费用。

乙肝孕妈妈胎膜早破是否要行剖宫产

前两天,一位乙肝妈妈连续给我发了好几封信,告诉我她现在“十万火急”,原本准备剖宫产,没想到昨晚破水了(胎膜早破),“端午节期间,医生很少,医院建议顺产,可是羊水破了,有些见红,怕会引起乙肝母婴感染。”

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羊水流出,俗称“早破水”。据统计,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大约为2%~17%。在我们医院目前收集到的乙肝大三阳母亲数据库中,1728例母亲有283例母亲发生胎膜早破,占16.4%。其中176例母亲经医生引产,通过阴道成功分娩,占62.2%;107例母亲剖宫产分娩,占37.8%。而且,两组母亲所生婴儿的母婴阻断率没有差异。

大部分胎膜早破的乙肝大三阳产妇自己生下孩子,这对她们的健康和以后生育二胎都有很大的好处。从我们医院的数据可以看出,乙肝孕妈妈胎膜早破是发生率是较高的,但胎膜早破并不是乙肝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只要妇产科医生做好母婴阻断工作,积极协助产妇生育,大多数产妇都能顺利通过阴道分娩。

今天,我用我们医院真实的数据告诉这位“早破水”的乙肝妈妈,医生建议她顺产是正确的,希望她像在我们医院生育的乙肝妈妈一样勇敢,通过自己的努力生下宝宝。

孩子是怎样感染的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有三个途径: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宫内感染是指胎儿在母亲体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感染;产时感染是指母亲在分娩的时候,新生儿吞咽了含有乙肝病毒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在分娩过程中因子宫收缩促使少量母血渗漏入胎儿血循环引起婴儿感染;产后感染实际上属于乙肝病毒的“水平传播”,主要是通过哺乳和生活中密切接触传播。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在没有使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母婴阻断的情况下,产时感染占绝大多数,约为80%~85%,产后感染约10%~15%,宫内感染约5%~10%。因此,产时感染是乙肝母婴传播中最主要的途径。

但在目前已经使用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母婴传播阻断措施后,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这是因为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会有效地清除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污染到新生儿体内的病毒,保护新生儿免遭乙肝病毒感染。

而且,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保护作用可以持续至少42~63天,4个月后基本清除。而此时,新生儿已经接种了两针乙肝疫苗的接种,大约有80%~95%的婴儿已经通过自己的免疫系统产生了抗体,完全能力抵御产后与母亲密切接触导致的乙肝病毒感染。因此,目前的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病例基本上都属于宫内感染所致。

如何诊断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用来诊断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一般认为,出生时新生儿HBsAg和HBV DNA同时阳性,且持续到出生1个月后仍为阳性的新生儿基本上可以确定为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了。但是近些年来发现,这种诊断标准常常会漏掉许多因宫内感染所致的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病例。

这是因为部分新生儿虽然在子宫内已被母亲的乙肝病毒感染,但血清学感染标志却表现为阴性,形成所谓的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由于胎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肝细胞也未充分发育,尽管胎儿在子宫内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乙肝病毒的复制能力较低,对HBsAg的表达水平也较低;再加上新生儿出生时立即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而来自母血的抗-HBcIgG也可抑制胎儿HBsAg表达和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

所以,有些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尤其是临近分娩期的宫内感染,常常表现为HBsAg或/和HBV DNA的“假阴性”,被医生们称为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随着新生儿肝细胞发育逐渐成熟,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来自母血的抗-HBcIgG滴度下降,“潜隐性状态”的乙肝病毒开始复制和表达,HBsAg和HBV DNA才逐渐转为阳性。

宝宝阻断失败,反复打乙肝免疫球蛋白能挽救吗?

前几个月,我曾经收到一位乙肝母亲的来信,说她的宝宝在出生后医生曾怀疑孩子阻断失败。为了挽救孩子,在孩子1岁以内,她先后给孩子打过6次乙肝免疫球蛋白,期间多次给孩子取血检查,孩子抗体最高达到300 mIU/ml以上,但1岁以后检查,仍然阻断失败。她问我:“有抗体了为什么还被感染?这是为什么呢?”

我告诉她:她的孩子肯定是宫内感染。如果是产时感染或产后感染,打了那么多乙肝免疫球蛋白,病毒早就被清除了。但是,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则不同。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后,已经在胎儿的肝细胞内扎下了“根”,形成了cccDNA。

这种情况下,出生后注射再多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也不可能清除病毒了,只能延长新生儿体内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的时间,到1岁以后仍然被检测出携带乙肝病毒。而且,反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还有可能造成乙肝病毒的变异,甚至因频繁注射抗体,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效果或导致其他副作用。

乙肝妈妈能不能给孩子喂奶

我常常收到许多乙肝新妈妈的来信,她们在自己孩子出生的同时,又有着深深地恐惧:她们害怕自己的孩子也像她们一样感染上乙肝病毒。她们想亲亲孩子,又怕嘴上的唾液沾到孩子的脸上;她们想抱抱孩子,又担心自己身上的汗液带有病毒;她们更希望像其他妈妈一样让孩子吸允着自己胀满乳汁的乳房,但更担心孩子吸入带有病毒的乳汁。

她们在孩子还没有完成三针乙肝疫苗接种的时候,就三番五次地抱着孩子到医院,硬着心肠让护士把那尖锐的针头刺进孩子那微细的血脉,抽取那本来就不多的血液,查查孩子体内的乙肝抗体还省多少,生怕抗体的减少不足以帮助孩子抵御来自母亲身上的病毒。

她们常常产后抑郁,像发了疯一样地自责,认为自己使孩子感染上乙肝病毒,一封封地来信,只想从我这里得到一些安慰,直到孩子7个月后,证实母婴阻断成功,她们才转悲为喜。这就是许多乙肝妈妈的真实写照!今天,我就想谈谈有关乙肝妈妈给孩子喂奶的那些事。

乳汁中有没有病毒?

乙肝妈妈的乳汁中确有病毒!1974年,两位科学家首次从母乳中检测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证实了乙肝病毒感染母亲的乳汁中存在乙肝病毒。后来,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的核酸(HBV DNA)也相继从母乳中检出,使人们产生了乙肝病毒感染母亲可能通过乳汁感染婴儿的担心。由于这种担心,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母乳喂养率普遍低于其他母亲。

乳汁能不能传乙肝?

确有一些研究认为母乳喂养可能是乙肝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之一。但更多的研究认为,母乳不会增加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为了更科学地找出乙肝母亲母乳喂养是否增加乙肝母婴传播风险的证据,2011年以来,几位医生分别对国内外有关乙肝母亲母乳喂养的文献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均显示,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无论其感染状况如何(“大三阳”或“小三阳”,HBV DNA水平高或低),在新生儿正规免疫后母乳喂养均不会增加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更有一些医生进行了一些大样本的研究,调查乙肝母婴传播与母乳喂养的关系。我国湖北武汉的一些医生,调查了4个研究中心的1150例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与乙肝母婴传播的情况,进一步证实乙肝妈妈母乳喂养没有导致乙肝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增加。

有病毒为何不会传乙肝?

乙肝妈妈的乳汁中有病毒,但不会影响其后代乙肝母婴阻断的结果,这取决于许多因素。

原因之一:乙肝妈妈的乳汁中虽然有病毒,但病毒含量极低,仅为母亲血液中病毒含量的1/10000~1/1000。且初乳中病毒含量较高,到产后个月再检测,大多数母亲的乳汁中HBV DNA已经检测不到,仅有18%HBV DNA≥10的6次方拷贝/ml的母亲乳汁中还能检测到微量的HBV DNA。

原因之二:乳汁中的乳铁蛋白具有杀菌和抗病毒的活性。许多研究都发现,乳铁蛋白可以抑制丙肝病毒、乙肝病毒、腺病毒、艾滋病毒、轮状病毒的活性,因此可能抑制了乙肝病毒的感染性。

原因之三:人的消化液可以使乙肝病毒失去活性,因此,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甚至有人认为乙肝抗原通过消化道后,可能促进免疫系统抗体的产生。

原因之四:孩子出生时暴露于母亲羊水、血液中的乙肝病毒量远比母亲奶水中的病毒量高得多,母乳喂养接触到的那点儿病毒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原因之五:经过主动+被动联合免疫,孩子已经具备了抵御乙肝病毒感染的能力。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以前的多篇博客中我已经反复说过,只要孩子体内“抗HBs抗体≥10 mIU/ml,则可视为机体已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备了抵御能力。”

出生时注射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注射后15~30分钟开始发挥作用,其血浓度在注射后3~7天达到高峰,半衰期一般可维持17.5~25天,对新生儿的有效保护作用可维持42~63天,4个月后基本清除。再接种3针乙肝疫苗,新生儿都能足够的抗体抵御来自母亲体内的乙肝病毒。因此,乙肝妈妈与孩子亲近及母乳喂养都不会把病毒传播给孩子。

经过这些年的研究,乙肝妈妈能不能母乳喂养的答案已经十分肯定。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国内外的乙肝指南都已经明确,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只要孩子经过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正规免疫接种,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不会增加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乙肝患者治疗前用检测乙肝病毒基因型吗

乙型肝炎病毒目前发现至少有9个基因型,为了辨认,人们用英文字母给它们编排成A、B、C、D、E、F、G、H、I——9个基因型。不同的基因型在全球流行的分布不同。

我国流行的乙肝病毒以B型和C型为主,而欧洲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多为A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乙肝病毒B基因型感染者比C基因型的感染者较少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不同基因型的乙肝病毒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也不同。A基因型疗效最好,其次是D基因型,然后是B基因型,最难治疗的是C基因型。

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中,C基因型为占60%,B基因型约30%;南方以B基因型为主,北方以C基因型为主,另有少数为D基因型和B+C混合基因型感染。因此,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比西方国家更难,干扰素的疗效较差。

不过,现在大多数乙型肝炎患者都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核苷(酸)类药物无论对哪种基因型的疗效都很好,疗效没有明显差异。即使用干扰素治疗,也可以通过一些化验指标来预测疗效。

我国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的预测因素有5条:

(1)HBV DNA<2×10的8次方 IU/ml;

(2)高ALT水平;

(3)基因型为A或B型;

(4)基线低HBsAg水平;

(5)肝组织炎症坏死G2以上。

这5条中,除了第3条外,其他4条如果符合,也可以用干扰素治疗。

由于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对治疗方案的影响不大,而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还要花很多钱,并且尚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回报检测结果。因此,如果不是临床研究需要,乙肝病毒感染者要治疗前不必非要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

相关偏方验方

抗乙肝大三阳方

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扶正护肝。适用于乙肝“大三阳”。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乡间郎中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

2020-07-15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
  乙肝大三阳能否治愈需要看发病形式和发病人群。如果是乙肝大三阳以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形式出现在成人身上,由于成年人免疫力比较强,乙肝病毒可以被清除,95%的人群是可以自愈的。
  乙肝大三阳如果发生在慢性乙肝病人身上,达到临床治愈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一般来说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多半是在幼年感染的,感染时自身免疫力发育不健全,病毒进入身体以后免疫力无法清除掉病毒,于是病毒在体内潜伏下来,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情况下乙肝病毒会进行性损害肝细胞,导致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
  对于慢性乙肝大三阳患者需要积极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目前于临床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药物,但是也难以彻底治愈,只能控制慢性乙肝病情。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相关阅读


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是否会传染

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是否会传染: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可以传染。因为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三种途径传播:
  第一个途径是血液途径。如乙型肝炎会通过输血或者是创伤性的手术或其它的创伤性治疗等传播。
  第二个途径是母婴途径。母婴途径传播在国内非常多见,尤其是家庭集聚型,母亲有乙型肝炎,孩子可能都会被感染。
  第三种途径是性途径。比如夫妻双方一方有乙型肝炎,另外一方就是高危人群。我们会建议她一定要注射乙肝疫苗,否则就有可能被感染。
  所以,乙型肝炎病毒是通过以上三种途径传播的。不论是小三阳、大三阳、携带状态或者是已经发生了炎症,都有可能会造成感染。所以,乙型肝炎的携带者,仍然是可以造成传播、传染的。

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可以生孩子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可以生孩子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生孩子的问题,是很多人关心的。首先明确乙型肝炎患者是可以生孩子的。
  如果母亲是乙型肝炎的患者或携带者,我们需要注意:如果确定母亲是乙型肝炎携带者,建议在怀孕之前先做抗病毒治疗,等病毒得到明显的控制和稳定后,再备孕或怀孕可能会更好。但是有的患者平时并不清楚自己的感染情况,怀孕后通过检查才发现已经感染,有的甚至是在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怀孕。对于这种以前并不知道自己有乙肝的感染,怀孕后查出来的,我们并不建议终止妊娠,可以将孩子生下来。如果母亲的病毒量很高,超过了10的8次方,可以考虑母婴阻断,也就是在怀孕的后三个月,后期在7月、8月、9月时可以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或等孩子出生后用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进行阻断,这样会大大的减低感染率。如果母亲是在抗病毒治疗的期间,比如她正在口服核苷药,但是发现意外怀孕,我们也不建议终止妊娠。如果患者是用拉米夫定的抗病毒药,我们可以在严密的观察下让患者继续用药,以完成妊娠。如果服用的是恩替卡韦或者是替米夫定,我们会建议患者改换成拉米夫定药物,继续妊娠。总而言之,乙肝患者可以妊娠。
  并不是因为乙肝有母婴传播的途径,就不能进行妊娠。只要在生孩子的过程中,注意做母婴阻断,或者是在怀孕之前能得到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会更安全。

乙肝做什么检查

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有传染性的肝病。诊断乙肝的时候,首先应该查所谓的乙肝五项,包括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在内的一个系列的检查,主要是为了确定乙肝病毒的存在。除此以外,还应该做肝功能、乙肝病毒定量检测、甲胎蛋白和肝胆脾超声。这些检查是为了确定乙肝病毒在体内的活动性以及它所引起疾病的一个阶段。这些检查全部做完了之后,才能给乙肝病毒感染者一个明确的临床诊断,是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是肝炎状态,还是已经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已经出现了肝癌。把这些事情都搞清楚之后,才能够给乙肝病毒感染者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核苷类药物耐药了怎么办

核苷类药物耐药的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有效解决。最新上市的两种口服核苷类药物:替诺福韦酯和丙酚替诺福韦。至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明确的耐药变异。也就是说这两种药物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发生任何的耐药。所以在初始治疗的阶段,应该尽量去选择耐药变异发生率非常低,或者还没有发生耐药变异的这些药物。除此以外,恩替卡韦的耐药变异发生率也非常低,通过观察十年的数据,发现是1.2%左右的耐药率。所以对于初始治疗,应该尽量选择强效低耐药的药物。如果患者在初始治疗中已经吃上了耐药变异发生率比较高的药,比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阿德福韦酯,也不要害怕。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在乙肝病毒DNA阴性的条件下,换成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这样的一些药。如果真的出现了耐药,也有挽救治疗措施。比如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耐药,可以选择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这两个药物中的一种进行治疗。也就是说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之间没有交叉耐药,可以直接换用。如果阿德福韦酯发生了耐药,可以给病人选择恩替卡韦进行挽救治疗,当然也可以使用替诺福韦进行挽救治疗。也就是一旦发生了耐药,可以通过换用没有交叉耐药另外的药物进行挽救治疗。而且这些治疗方案非常成熟。

乙肝大三阳需要治疗吗

乙肝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的阳性。大三阳的病人往往预示着他的乙肝病毒DNA水平比较高,也就是说乙肝病毒在肝脏中复制的能力比较强,传染性比较强,但是并不是说大三阳的病人一定是肝炎发作的病人,也不能认为大三阳比小三阳厉害、大三阳一定要治疗。一个乙肝病人是不是需要治疗,首先要判断的是他有没有发生肝炎。对肝炎的评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查肝功能,观察转氨酶水平是否升高,是否有胆红素的异常。如果转氨酶水平升高能够大于两倍的正常上限,都应该评估要不要抗病毒治疗。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人可能是缓慢进展,没有表现在转氨酶水平升高,没有表现在肝功异常的有炎症活动的病人,这些病人可以通过肝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来发现。如果一个大三阳的病人,查转氨酶水平正常,做肝活检也没有明显的炎症和纤维化,也就是说这些人可能没有任何的疾病进展,将来不会发生肝硬化和肝癌,则不需要做治疗。只有发现这些人有炎症活动,有转氨酶的升高,或者有肝脏病理方面的炎症或者纤维化的二级以上的证据,才需要治疗。所以说不论是大三阳的病人,还是小三阳的病人,只有通过对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评估之后,才能够确定是不是一定需要治疗。

乙肝怀孕会传染宝宝吗

乙肝有很大的概率会通过母婴传播。但是近几年来,有了非常有效的母婴阻断的一套策略。如果有乙肝的女性在生育前就知道自己有乙肝,而且在正规医院的产科进行产检。通过母婴阻断之后,生出来的宝宝没有乙肝的可能性已经可以达到95%甚至更高。一般的治疗手段是:如果妈妈的HBV–DNA水平大于10的5次方,会建议在怀孕28周的时候,服用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拉米夫定等对胎儿没有任何影响的抗病毒药,使得在生孩子的过程中,妈妈传染给孩子的可能性变小。而孩子出生之后,完全可以通过母乳喂养长大。

乙肝抗病毒药吃多长时间

乙肝抗病毒口服的药物,目前只有核苷酸类似物有明确疗效,这类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不建议停药,它是目前国内指南上服药时间最长的一种药物,一般出现停药指征后也不建议停药,因为这类药物只要存在,乙肝病毒就无法致病,但是如果它不存在,乙肝病毒就会进入快速复制期,一定要把乙肝的所有CCDNA耗竭干净以后才能停药,但这并不意味着乙肝患者没有停药的希望,目前国内外都在研究彻底根除乙肝病毒的药物,如表面抗原的阴转药,未来患者可能不需要长时间服药就可以彻底把体内的乙肝病毒清除干净。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生孩子吗

乙肝病毒携带既然说病毒携带那肯定他并不是阳性的,我们可以在她怀孕到24周到28周之间,给她抗病毒治疗。让她病毒量下降甚至阴性,可以减少传给胎儿,然后孩子出生以后,马上打乙肝疫苗加免疫球蛋白,所以说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孩子是没有问题的。

打了乙肝疫苗总是没有抗体怎么办

打乙肝疫苗后有无抗体,跟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系。一般打了乙肝疫苗没有反应的人,也不容易感染上乙肝。如果打了疫苗没有反应,过段时间可以再打三针,若还是不产生抗体,也不需要特殊处理,每过一两年定期复查即可。

甲肝、乙肝、丙肝哪个更严重

甲肝、乙肝、丙肝都是病毒肝炎,但是它们是三个不同的病毒,传染途径不同,感染方式不同,造成的结果也不相同。甲肝以消化道传播,基本可以治愈。丙肝的危害性比乙肝大,因为丙肝没有疫苗预防,丙肝病毒变异率较高,使得丙肝的治疗比乙肝更麻烦。

如何在治疗期间预测干扰素对乙型肝炎的疗效

在治疗期间观察HBsAg和HBV DNA下降的情况可以预测干扰素的疗效。根据以往文献的报道,对于基因A型和D型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若经过12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未发生HBsAg定量的下降,建议停止治疗。

对于基因B型和C型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若经过12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治疗。无论哪种基因型,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

对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12周治疗后HBsAg未下降且HBV DNA较基线下降<2 log10 IU/ml,应考虑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法国医生瓦利特?皮卡德(Vallet -Pichard)在2014年总结了以往文献,提出了干扰素治疗期间预测和早期停药的原则:12周时HBV DNA及HBsAg下降是持续病毒应答的最佳早期预测指标。

对于e抗原阳性患者,干扰素治疗12周,HBV DNA下降至20000 IU/ml以下,HBsAg水平< 1500 IU/ml,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较高;然而,HBsAg水平在20000 IU/ml以上或HBsAg水平未下降者,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极低,应该考虑早期停药。

对于e抗原阴性患者,干扰素治疗12周时HBV DNA下降至20000 IU/ml以下,治疗12周和24周时HBsAg下降>10%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率较高;而治疗12周时HBV DNA下降< 2 log10 IU/ml和HBsAg无明显下降者,治疗结束后的病毒学应答率较低,应该考虑早期停药。

我国专家根据国外学者的经验,首次把干扰素治疗期间的预测和疗效欠佳患者早期停药写入2015年版《乙肝指南》,建议“:HBeAg阳性慢乙型肝炎患者治疗24周HBsAg和HBV DNA的定量水平是治疗应答的预测因素。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如果24周HBsAg<1500 IU/ml,继续单药治疗至48周可获得较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改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

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治疗过程中HBsAg的下降、HBV DNA水平是停药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如果经过12周治疗后HBsAg未下降且HBV DNA较基线下降<2 log10 IU/ml,应考虑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

普通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疗效有限,大约2/3的患者疗效欠佳,而且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另外,聚乙二醇干扰素的价格也较贵。对于疗效欠佳的患者,早期预测,可以指导患者及时改变治疗方案,使病人更早获得有效治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和医疗费用。

乙肝孕妈妈胎膜早破是否要行剖宫产

前两天,一位乙肝妈妈连续给我发了好几封信,告诉我她现在“十万火急”,原本准备剖宫产,没想到昨晚破水了(胎膜早破),“端午节期间,医生很少,医院建议顺产,可是羊水破了,有些见红,怕会引起乙肝母婴感染。”

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羊水流出,俗称“早破水”。据统计,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大约为2%~17%。在我们医院目前收集到的乙肝大三阳母亲数据库中,1728例母亲有283例母亲发生胎膜早破,占16.4%。其中176例母亲经医生引产,通过阴道成功分娩,占62.2%;107例母亲剖宫产分娩,占37.8%。而且,两组母亲所生婴儿的母婴阻断率没有差异。

大部分胎膜早破的乙肝大三阳产妇自己生下孩子,这对她们的健康和以后生育二胎都有很大的好处。从我们医院的数据可以看出,乙肝孕妈妈胎膜早破是发生率是较高的,但胎膜早破并不是乙肝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只要妇产科医生做好母婴阻断工作,积极协助产妇生育,大多数产妇都能顺利通过阴道分娩。

今天,我用我们医院真实的数据告诉这位“早破水”的乙肝妈妈,医生建议她顺产是正确的,希望她像在我们医院生育的乙肝妈妈一样勇敢,通过自己的努力生下宝宝。

孩子是怎样感染的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有三个途径: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宫内感染是指胎儿在母亲体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感染;产时感染是指母亲在分娩的时候,新生儿吞咽了含有乙肝病毒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在分娩过程中因子宫收缩促使少量母血渗漏入胎儿血循环引起婴儿感染;产后感染实际上属于乙肝病毒的“水平传播”,主要是通过哺乳和生活中密切接触传播。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在没有使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母婴阻断的情况下,产时感染占绝大多数,约为80%~85%,产后感染约10%~15%,宫内感染约5%~10%。因此,产时感染是乙肝母婴传播中最主要的途径。

但在目前已经使用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母婴传播阻断措施后,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这是因为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会有效地清除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污染到新生儿体内的病毒,保护新生儿免遭乙肝病毒感染。

而且,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保护作用可以持续至少42~63天,4个月后基本清除。而此时,新生儿已经接种了两针乙肝疫苗的接种,大约有80%~95%的婴儿已经通过自己的免疫系统产生了抗体,完全能力抵御产后与母亲密切接触导致的乙肝病毒感染。因此,目前的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病例基本上都属于宫内感染所致。

如何诊断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用来诊断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一般认为,出生时新生儿HBsAg和HBV DNA同时阳性,且持续到出生1个月后仍为阳性的新生儿基本上可以确定为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了。但是近些年来发现,这种诊断标准常常会漏掉许多因宫内感染所致的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病例。

这是因为部分新生儿虽然在子宫内已被母亲的乙肝病毒感染,但血清学感染标志却表现为阴性,形成所谓的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由于胎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肝细胞也未充分发育,尽管胎儿在子宫内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乙肝病毒的复制能力较低,对HBsAg的表达水平也较低;再加上新生儿出生时立即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而来自母血的抗-HBcIgG也可抑制胎儿HBsAg表达和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

所以,有些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尤其是临近分娩期的宫内感染,常常表现为HBsAg或/和HBV DNA的“假阴性”,被医生们称为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随着新生儿肝细胞发育逐渐成熟,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来自母血的抗-HBcIgG滴度下降,“潜隐性状态”的乙肝病毒开始复制和表达,HBsAg和HBV DNA才逐渐转为阳性。

宝宝阻断失败,反复打乙肝免疫球蛋白能挽救吗?

前几个月,我曾经收到一位乙肝母亲的来信,说她的宝宝在出生后医生曾怀疑孩子阻断失败。为了挽救孩子,在孩子1岁以内,她先后给孩子打过6次乙肝免疫球蛋白,期间多次给孩子取血检查,孩子抗体最高达到300 mIU/ml以上,但1岁以后检查,仍然阻断失败。她问我:“有抗体了为什么还被感染?这是为什么呢?”

我告诉她:她的孩子肯定是宫内感染。如果是产时感染或产后感染,打了那么多乙肝免疫球蛋白,病毒早就被清除了。但是,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则不同。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后,已经在胎儿的肝细胞内扎下了“根”,形成了cccDNA。

这种情况下,出生后注射再多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也不可能清除病毒了,只能延长新生儿体内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的时间,到1岁以后仍然被检测出携带乙肝病毒。而且,反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还有可能造成乙肝病毒的变异,甚至因频繁注射抗体,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效果或导致其他副作用。

乙肝妈妈能不能给孩子喂奶

我常常收到许多乙肝新妈妈的来信,她们在自己孩子出生的同时,又有着深深地恐惧:她们害怕自己的孩子也像她们一样感染上乙肝病毒。她们想亲亲孩子,又怕嘴上的唾液沾到孩子的脸上;她们想抱抱孩子,又担心自己身上的汗液带有病毒;她们更希望像其他妈妈一样让孩子吸允着自己胀满乳汁的乳房,但更担心孩子吸入带有病毒的乳汁。

她们在孩子还没有完成三针乙肝疫苗接种的时候,就三番五次地抱着孩子到医院,硬着心肠让护士把那尖锐的针头刺进孩子那微细的血脉,抽取那本来就不多的血液,查查孩子体内的乙肝抗体还省多少,生怕抗体的减少不足以帮助孩子抵御来自母亲身上的病毒。

她们常常产后抑郁,像发了疯一样地自责,认为自己使孩子感染上乙肝病毒,一封封地来信,只想从我这里得到一些安慰,直到孩子7个月后,证实母婴阻断成功,她们才转悲为喜。这就是许多乙肝妈妈的真实写照!今天,我就想谈谈有关乙肝妈妈给孩子喂奶的那些事。

乳汁中有没有病毒?

乙肝妈妈的乳汁中确有病毒!1974年,两位科学家首次从母乳中检测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证实了乙肝病毒感染母亲的乳汁中存在乙肝病毒。后来,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的核酸(HBV DNA)也相继从母乳中检出,使人们产生了乙肝病毒感染母亲可能通过乳汁感染婴儿的担心。由于这种担心,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母乳喂养率普遍低于其他母亲。

乳汁能不能传乙肝?

确有一些研究认为母乳喂养可能是乙肝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之一。但更多的研究认为,母乳不会增加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为了更科学地找出乙肝母亲母乳喂养是否增加乙肝母婴传播风险的证据,2011年以来,几位医生分别对国内外有关乙肝母亲母乳喂养的文献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均显示,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无论其感染状况如何(“大三阳”或“小三阳”,HBV DNA水平高或低),在新生儿正规免疫后母乳喂养均不会增加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更有一些医生进行了一些大样本的研究,调查乙肝母婴传播与母乳喂养的关系。我国湖北武汉的一些医生,调查了4个研究中心的1150例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与乙肝母婴传播的情况,进一步证实乙肝妈妈母乳喂养没有导致乙肝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增加。

有病毒为何不会传乙肝?

乙肝妈妈的乳汁中有病毒,但不会影响其后代乙肝母婴阻断的结果,这取决于许多因素。

原因之一:乙肝妈妈的乳汁中虽然有病毒,但病毒含量极低,仅为母亲血液中病毒含量的1/10000~1/1000。且初乳中病毒含量较高,到产后个月再检测,大多数母亲的乳汁中HBV DNA已经检测不到,仅有18%HBV DNA≥10的6次方拷贝/ml的母亲乳汁中还能检测到微量的HBV DNA。

原因之二:乳汁中的乳铁蛋白具有杀菌和抗病毒的活性。许多研究都发现,乳铁蛋白可以抑制丙肝病毒、乙肝病毒、腺病毒、艾滋病毒、轮状病毒的活性,因此可能抑制了乙肝病毒的感染性。

原因之三:人的消化液可以使乙肝病毒失去活性,因此,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甚至有人认为乙肝抗原通过消化道后,可能促进免疫系统抗体的产生。

原因之四:孩子出生时暴露于母亲羊水、血液中的乙肝病毒量远比母亲奶水中的病毒量高得多,母乳喂养接触到的那点儿病毒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原因之五:经过主动+被动联合免疫,孩子已经具备了抵御乙肝病毒感染的能力。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以前的多篇博客中我已经反复说过,只要孩子体内“抗HBs抗体≥10 mIU/ml,则可视为机体已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备了抵御能力。”

出生时注射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注射后15~30分钟开始发挥作用,其血浓度在注射后3~7天达到高峰,半衰期一般可维持17.5~25天,对新生儿的有效保护作用可维持42~63天,4个月后基本清除。再接种3针乙肝疫苗,新生儿都能足够的抗体抵御来自母亲体内的乙肝病毒。因此,乙肝妈妈与孩子亲近及母乳喂养都不会把病毒传播给孩子。

经过这些年的研究,乙肝妈妈能不能母乳喂养的答案已经十分肯定。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国内外的乙肝指南都已经明确,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只要孩子经过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正规免疫接种,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不会增加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乙肝患者治疗前用检测乙肝病毒基因型吗

乙型肝炎病毒目前发现至少有9个基因型,为了辨认,人们用英文字母给它们编排成A、B、C、D、E、F、G、H、I——9个基因型。不同的基因型在全球流行的分布不同。

我国流行的乙肝病毒以B型和C型为主,而欧洲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多为A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乙肝病毒B基因型感染者比C基因型的感染者较少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不同基因型的乙肝病毒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也不同。A基因型疗效最好,其次是D基因型,然后是B基因型,最难治疗的是C基因型。

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中,C基因型为占60%,B基因型约30%;南方以B基因型为主,北方以C基因型为主,另有少数为D基因型和B+C混合基因型感染。因此,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比西方国家更难,干扰素的疗效较差。

不过,现在大多数乙型肝炎患者都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核苷(酸)类药物无论对哪种基因型的疗效都很好,疗效没有明显差异。即使用干扰素治疗,也可以通过一些化验指标来预测疗效。

我国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的预测因素有5条:

(1)HBV DNA<2×10的8次方 IU/ml;

(2)高ALT水平;

(3)基因型为A或B型;

(4)基线低HBsAg水平;

(5)肝组织炎症坏死G2以上。

这5条中,除了第3条外,其他4条如果符合,也可以用干扰素治疗。

由于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对治疗方案的影响不大,而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还要花很多钱,并且尚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回报检测结果。因此,如果不是临床研究需要,乙肝病毒感染者要治疗前不必非要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

相关偏方验方

抗乙肝大三阳方

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扶正护肝。适用于乙肝“大三阳”。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乡间郎中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

2020-07-15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
  乙肝大三阳能否治愈需要看发病形式和发病人群。如果是乙肝大三阳以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形式出现在成人身上,由于成年人免疫力比较强,乙肝病毒可以被清除,95%的人群是可以自愈的。
  乙肝大三阳如果发生在慢性乙肝病人身上,达到临床治愈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一般来说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多半是在幼年感染的,感染时自身免疫力发育不健全,病毒进入身体以后免疫力无法清除掉病毒,于是病毒在体内潜伏下来,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情况下乙肝病毒会进行性损害肝细胞,导致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
  对于慢性乙肝大三阳患者需要积极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目前于临床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药物,但是也难以彻底治愈,只能控制慢性乙肝病情。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相关阅读


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是否会传染

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是否会传染: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可以传染。因为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三种途径传播:
  第一个途径是血液途径。如乙型肝炎会通过输血或者是创伤性的手术或其它的创伤性治疗等传播。
  第二个途径是母婴途径。母婴途径传播在国内非常多见,尤其是家庭集聚型,母亲有乙型肝炎,孩子可能都会被感染。
  第三种途径是性途径。比如夫妻双方一方有乙型肝炎,另外一方就是高危人群。我们会建议她一定要注射乙肝疫苗,否则就有可能被感染。
  所以,乙型肝炎病毒是通过以上三种途径传播的。不论是小三阳、大三阳、携带状态或者是已经发生了炎症,都有可能会造成感染。所以,乙型肝炎的携带者,仍然是可以造成传播、传染的。

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可以生孩子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可以生孩子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生孩子的问题,是很多人关心的。首先明确乙型肝炎患者是可以生孩子的。
  如果母亲是乙型肝炎的患者或携带者,我们需要注意:如果确定母亲是乙型肝炎携带者,建议在怀孕之前先做抗病毒治疗,等病毒得到明显的控制和稳定后,再备孕或怀孕可能会更好。但是有的患者平时并不清楚自己的感染情况,怀孕后通过检查才发现已经感染,有的甚至是在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怀孕。对于这种以前并不知道自己有乙肝的感染,怀孕后查出来的,我们并不建议终止妊娠,可以将孩子生下来。如果母亲的病毒量很高,超过了10的8次方,可以考虑母婴阻断,也就是在怀孕的后三个月,后期在7月、8月、9月时可以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或等孩子出生后用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进行阻断,这样会大大的减低感染率。如果母亲是在抗病毒治疗的期间,比如她正在口服核苷药,但是发现意外怀孕,我们也不建议终止妊娠。如果患者是用拉米夫定的抗病毒药,我们可以在严密的观察下让患者继续用药,以完成妊娠。如果服用的是恩替卡韦或者是替米夫定,我们会建议患者改换成拉米夫定药物,继续妊娠。总而言之,乙肝患者可以妊娠。
  并不是因为乙肝有母婴传播的途径,就不能进行妊娠。只要在生孩子的过程中,注意做母婴阻断,或者是在怀孕之前能得到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会更安全。

乙肝做什么检查

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有传染性的肝病。诊断乙肝的时候,首先应该查所谓的乙肝五项,包括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在内的一个系列的检查,主要是为了确定乙肝病毒的存在。除此以外,还应该做肝功能、乙肝病毒定量检测、甲胎蛋白和肝胆脾超声。这些检查是为了确定乙肝病毒在体内的活动性以及它所引起疾病的一个阶段。这些检查全部做完了之后,才能给乙肝病毒感染者一个明确的临床诊断,是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是肝炎状态,还是已经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已经出现了肝癌。把这些事情都搞清楚之后,才能够给乙肝病毒感染者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核苷类药物耐药了怎么办

核苷类药物耐药的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有效解决。最新上市的两种口服核苷类药物:替诺福韦酯和丙酚替诺福韦。至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明确的耐药变异。也就是说这两种药物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发生任何的耐药。所以在初始治疗的阶段,应该尽量去选择耐药变异发生率非常低,或者还没有发生耐药变异的这些药物。除此以外,恩替卡韦的耐药变异发生率也非常低,通过观察十年的数据,发现是1.2%左右的耐药率。所以对于初始治疗,应该尽量选择强效低耐药的药物。如果患者在初始治疗中已经吃上了耐药变异发生率比较高的药,比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阿德福韦酯,也不要害怕。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在乙肝病毒DNA阴性的条件下,换成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这样的一些药。如果真的出现了耐药,也有挽救治疗措施。比如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耐药,可以选择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这两个药物中的一种进行治疗。也就是说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之间没有交叉耐药,可以直接换用。如果阿德福韦酯发生了耐药,可以给病人选择恩替卡韦进行挽救治疗,当然也可以使用替诺福韦进行挽救治疗。也就是一旦发生了耐药,可以通过换用没有交叉耐药另外的药物进行挽救治疗。而且这些治疗方案非常成熟。

乙肝大三阳需要治疗吗

乙肝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的阳性。大三阳的病人往往预示着他的乙肝病毒DNA水平比较高,也就是说乙肝病毒在肝脏中复制的能力比较强,传染性比较强,但是并不是说大三阳的病人一定是肝炎发作的病人,也不能认为大三阳比小三阳厉害、大三阳一定要治疗。一个乙肝病人是不是需要治疗,首先要判断的是他有没有发生肝炎。对肝炎的评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查肝功能,观察转氨酶水平是否升高,是否有胆红素的异常。如果转氨酶水平升高能够大于两倍的正常上限,都应该评估要不要抗病毒治疗。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人可能是缓慢进展,没有表现在转氨酶水平升高,没有表现在肝功异常的有炎症活动的病人,这些病人可以通过肝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来发现。如果一个大三阳的病人,查转氨酶水平正常,做肝活检也没有明显的炎症和纤维化,也就是说这些人可能没有任何的疾病进展,将来不会发生肝硬化和肝癌,则不需要做治疗。只有发现这些人有炎症活动,有转氨酶的升高,或者有肝脏病理方面的炎症或者纤维化的二级以上的证据,才需要治疗。所以说不论是大三阳的病人,还是小三阳的病人,只有通过对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评估之后,才能够确定是不是一定需要治疗。

乙肝怀孕会传染宝宝吗

乙肝有很大的概率会通过母婴传播。但是近几年来,有了非常有效的母婴阻断的一套策略。如果有乙肝的女性在生育前就知道自己有乙肝,而且在正规医院的产科进行产检。通过母婴阻断之后,生出来的宝宝没有乙肝的可能性已经可以达到95%甚至更高。一般的治疗手段是:如果妈妈的HBV–DNA水平大于10的5次方,会建议在怀孕28周的时候,服用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拉米夫定等对胎儿没有任何影响的抗病毒药,使得在生孩子的过程中,妈妈传染给孩子的可能性变小。而孩子出生之后,完全可以通过母乳喂养长大。

乙肝抗病毒药吃多长时间

乙肝抗病毒口服的药物,目前只有核苷酸类似物有明确疗效,这类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不建议停药,它是目前国内指南上服药时间最长的一种药物,一般出现停药指征后也不建议停药,因为这类药物只要存在,乙肝病毒就无法致病,但是如果它不存在,乙肝病毒就会进入快速复制期,一定要把乙肝的所有CCDNA耗竭干净以后才能停药,但这并不意味着乙肝患者没有停药的希望,目前国内外都在研究彻底根除乙肝病毒的药物,如表面抗原的阴转药,未来患者可能不需要长时间服药就可以彻底把体内的乙肝病毒清除干净。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生孩子吗

乙肝病毒携带既然说病毒携带那肯定他并不是阳性的,我们可以在她怀孕到24周到28周之间,给她抗病毒治疗。让她病毒量下降甚至阴性,可以减少传给胎儿,然后孩子出生以后,马上打乙肝疫苗加免疫球蛋白,所以说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孩子是没有问题的。

打了乙肝疫苗总是没有抗体怎么办

打乙肝疫苗后有无抗体,跟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系。一般打了乙肝疫苗没有反应的人,也不容易感染上乙肝。如果打了疫苗没有反应,过段时间可以再打三针,若还是不产生抗体,也不需要特殊处理,每过一两年定期复查即可。

甲肝、乙肝、丙肝哪个更严重

甲肝、乙肝、丙肝都是病毒肝炎,但是它们是三个不同的病毒,传染途径不同,感染方式不同,造成的结果也不相同。甲肝以消化道传播,基本可以治愈。丙肝的危害性比乙肝大,因为丙肝没有疫苗预防,丙肝病毒变异率较高,使得丙肝的治疗比乙肝更麻烦。

如何在治疗期间预测干扰素对乙型肝炎的疗效

在治疗期间观察HBsAg和HBV DNA下降的情况可以预测干扰素的疗效。根据以往文献的报道,对于基因A型和D型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若经过12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未发生HBsAg定量的下降,建议停止治疗。

对于基因B型和C型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若经过12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治疗。无论哪种基因型,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

对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12周治疗后HBsAg未下降且HBV DNA较基线下降<2 log10 IU/ml,应考虑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法国医生瓦利特?皮卡德(Vallet -Pichard)在2014年总结了以往文献,提出了干扰素治疗期间预测和早期停药的原则:12周时HBV DNA及HBsAg下降是持续病毒应答的最佳早期预测指标。

对于e抗原阳性患者,干扰素治疗12周,HBV DNA下降至20000 IU/ml以下,HBsAg水平< 1500 IU/ml,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较高;然而,HBsAg水平在20000 IU/ml以上或HBsAg水平未下降者,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极低,应该考虑早期停药。

对于e抗原阴性患者,干扰素治疗12周时HBV DNA下降至20000 IU/ml以下,治疗12周和24周时HBsAg下降>10%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率较高;而治疗12周时HBV DNA下降< 2 log10 IU/ml和HBsAg无明显下降者,治疗结束后的病毒学应答率较低,应该考虑早期停药。

我国专家根据国外学者的经验,首次把干扰素治疗期间的预测和疗效欠佳患者早期停药写入2015年版《乙肝指南》,建议“:HBeAg阳性慢乙型肝炎患者治疗24周HBsAg和HBV DNA的定量水平是治疗应答的预测因素。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如果24周HBsAg<1500 IU/ml,继续单药治疗至48周可获得较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改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

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治疗过程中HBsAg的下降、HBV DNA水平是停药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如果经过12周治疗后HBsAg未下降且HBV DNA较基线下降<2 log10 IU/ml,应考虑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

普通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疗效有限,大约2/3的患者疗效欠佳,而且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另外,聚乙二醇干扰素的价格也较贵。对于疗效欠佳的患者,早期预测,可以指导患者及时改变治疗方案,使病人更早获得有效治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和医疗费用。

乙肝孕妈妈胎膜早破是否要行剖宫产

前两天,一位乙肝妈妈连续给我发了好几封信,告诉我她现在“十万火急”,原本准备剖宫产,没想到昨晚破水了(胎膜早破),“端午节期间,医生很少,医院建议顺产,可是羊水破了,有些见红,怕会引起乙肝母婴感染。”

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羊水流出,俗称“早破水”。据统计,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大约为2%~17%。在我们医院目前收集到的乙肝大三阳母亲数据库中,1728例母亲有283例母亲发生胎膜早破,占16.4%。其中176例母亲经医生引产,通过阴道成功分娩,占62.2%;107例母亲剖宫产分娩,占37.8%。而且,两组母亲所生婴儿的母婴阻断率没有差异。

大部分胎膜早破的乙肝大三阳产妇自己生下孩子,这对她们的健康和以后生育二胎都有很大的好处。从我们医院的数据可以看出,乙肝孕妈妈胎膜早破是发生率是较高的,但胎膜早破并不是乙肝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只要妇产科医生做好母婴阻断工作,积极协助产妇生育,大多数产妇都能顺利通过阴道分娩。

今天,我用我们医院真实的数据告诉这位“早破水”的乙肝妈妈,医生建议她顺产是正确的,希望她像在我们医院生育的乙肝妈妈一样勇敢,通过自己的努力生下宝宝。

孩子是怎样感染的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有三个途径: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宫内感染是指胎儿在母亲体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感染;产时感染是指母亲在分娩的时候,新生儿吞咽了含有乙肝病毒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在分娩过程中因子宫收缩促使少量母血渗漏入胎儿血循环引起婴儿感染;产后感染实际上属于乙肝病毒的“水平传播”,主要是通过哺乳和生活中密切接触传播。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在没有使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母婴阻断的情况下,产时感染占绝大多数,约为80%~85%,产后感染约10%~15%,宫内感染约5%~10%。因此,产时感染是乙肝母婴传播中最主要的途径。

但在目前已经使用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母婴传播阻断措施后,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这是因为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会有效地清除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污染到新生儿体内的病毒,保护新生儿免遭乙肝病毒感染。

而且,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保护作用可以持续至少42~63天,4个月后基本清除。而此时,新生儿已经接种了两针乙肝疫苗的接种,大约有80%~95%的婴儿已经通过自己的免疫系统产生了抗体,完全能力抵御产后与母亲密切接触导致的乙肝病毒感染。因此,目前的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病例基本上都属于宫内感染所致。

如何诊断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用来诊断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一般认为,出生时新生儿HBsAg和HBV DNA同时阳性,且持续到出生1个月后仍为阳性的新生儿基本上可以确定为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了。但是近些年来发现,这种诊断标准常常会漏掉许多因宫内感染所致的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病例。

这是因为部分新生儿虽然在子宫内已被母亲的乙肝病毒感染,但血清学感染标志却表现为阴性,形成所谓的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由于胎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肝细胞也未充分发育,尽管胎儿在子宫内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乙肝病毒的复制能力较低,对HBsAg的表达水平也较低;再加上新生儿出生时立即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而来自母血的抗-HBcIgG也可抑制胎儿HBsAg表达和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

所以,有些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尤其是临近分娩期的宫内感染,常常表现为HBsAg或/和HBV DNA的“假阴性”,被医生们称为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随着新生儿肝细胞发育逐渐成熟,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来自母血的抗-HBcIgG滴度下降,“潜隐性状态”的乙肝病毒开始复制和表达,HBsAg和HBV DNA才逐渐转为阳性。

宝宝阻断失败,反复打乙肝免疫球蛋白能挽救吗?

前几个月,我曾经收到一位乙肝母亲的来信,说她的宝宝在出生后医生曾怀疑孩子阻断失败。为了挽救孩子,在孩子1岁以内,她先后给孩子打过6次乙肝免疫球蛋白,期间多次给孩子取血检查,孩子抗体最高达到300 mIU/ml以上,但1岁以后检查,仍然阻断失败。她问我:“有抗体了为什么还被感染?这是为什么呢?”

我告诉她:她的孩子肯定是宫内感染。如果是产时感染或产后感染,打了那么多乙肝免疫球蛋白,病毒早就被清除了。但是,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则不同。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后,已经在胎儿的肝细胞内扎下了“根”,形成了cccDNA。

这种情况下,出生后注射再多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也不可能清除病毒了,只能延长新生儿体内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的时间,到1岁以后仍然被检测出携带乙肝病毒。而且,反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还有可能造成乙肝病毒的变异,甚至因频繁注射抗体,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效果或导致其他副作用。

乙肝妈妈能不能给孩子喂奶

我常常收到许多乙肝新妈妈的来信,她们在自己孩子出生的同时,又有着深深地恐惧:她们害怕自己的孩子也像她们一样感染上乙肝病毒。她们想亲亲孩子,又怕嘴上的唾液沾到孩子的脸上;她们想抱抱孩子,又担心自己身上的汗液带有病毒;她们更希望像其他妈妈一样让孩子吸允着自己胀满乳汁的乳房,但更担心孩子吸入带有病毒的乳汁。

她们在孩子还没有完成三针乙肝疫苗接种的时候,就三番五次地抱着孩子到医院,硬着心肠让护士把那尖锐的针头刺进孩子那微细的血脉,抽取那本来就不多的血液,查查孩子体内的乙肝抗体还省多少,生怕抗体的减少不足以帮助孩子抵御来自母亲身上的病毒。

她们常常产后抑郁,像发了疯一样地自责,认为自己使孩子感染上乙肝病毒,一封封地来信,只想从我这里得到一些安慰,直到孩子7个月后,证实母婴阻断成功,她们才转悲为喜。这就是许多乙肝妈妈的真实写照!今天,我就想谈谈有关乙肝妈妈给孩子喂奶的那些事。

乳汁中有没有病毒?

乙肝妈妈的乳汁中确有病毒!1974年,两位科学家首次从母乳中检测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证实了乙肝病毒感染母亲的乳汁中存在乙肝病毒。后来,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的核酸(HBV DNA)也相继从母乳中检出,使人们产生了乙肝病毒感染母亲可能通过乳汁感染婴儿的担心。由于这种担心,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母乳喂养率普遍低于其他母亲。

乳汁能不能传乙肝?

确有一些研究认为母乳喂养可能是乙肝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之一。但更多的研究认为,母乳不会增加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为了更科学地找出乙肝母亲母乳喂养是否增加乙肝母婴传播风险的证据,2011年以来,几位医生分别对国内外有关乙肝母亲母乳喂养的文献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均显示,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无论其感染状况如何(“大三阳”或“小三阳”,HBV DNA水平高或低),在新生儿正规免疫后母乳喂养均不会增加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更有一些医生进行了一些大样本的研究,调查乙肝母婴传播与母乳喂养的关系。我国湖北武汉的一些医生,调查了4个研究中心的1150例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与乙肝母婴传播的情况,进一步证实乙肝妈妈母乳喂养没有导致乙肝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增加。

有病毒为何不会传乙肝?

乙肝妈妈的乳汁中有病毒,但不会影响其后代乙肝母婴阻断的结果,这取决于许多因素。

原因之一:乙肝妈妈的乳汁中虽然有病毒,但病毒含量极低,仅为母亲血液中病毒含量的1/10000~1/1000。且初乳中病毒含量较高,到产后个月再检测,大多数母亲的乳汁中HBV DNA已经检测不到,仅有18%HBV DNA≥10的6次方拷贝/ml的母亲乳汁中还能检测到微量的HBV DNA。

原因之二:乳汁中的乳铁蛋白具有杀菌和抗病毒的活性。许多研究都发现,乳铁蛋白可以抑制丙肝病毒、乙肝病毒、腺病毒、艾滋病毒、轮状病毒的活性,因此可能抑制了乙肝病毒的感染性。

原因之三:人的消化液可以使乙肝病毒失去活性,因此,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甚至有人认为乙肝抗原通过消化道后,可能促进免疫系统抗体的产生。

原因之四:孩子出生时暴露于母亲羊水、血液中的乙肝病毒量远比母亲奶水中的病毒量高得多,母乳喂养接触到的那点儿病毒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原因之五:经过主动+被动联合免疫,孩子已经具备了抵御乙肝病毒感染的能力。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以前的多篇博客中我已经反复说过,只要孩子体内“抗HBs抗体≥10 mIU/ml,则可视为机体已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备了抵御能力。”

出生时注射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注射后15~30分钟开始发挥作用,其血浓度在注射后3~7天达到高峰,半衰期一般可维持17.5~25天,对新生儿的有效保护作用可维持42~63天,4个月后基本清除。再接种3针乙肝疫苗,新生儿都能足够的抗体抵御来自母亲体内的乙肝病毒。因此,乙肝妈妈与孩子亲近及母乳喂养都不会把病毒传播给孩子。

经过这些年的研究,乙肝妈妈能不能母乳喂养的答案已经十分肯定。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国内外的乙肝指南都已经明确,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只要孩子经过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正规免疫接种,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不会增加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乙肝患者治疗前用检测乙肝病毒基因型吗

乙型肝炎病毒目前发现至少有9个基因型,为了辨认,人们用英文字母给它们编排成A、B、C、D、E、F、G、H、I——9个基因型。不同的基因型在全球流行的分布不同。

我国流行的乙肝病毒以B型和C型为主,而欧洲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多为A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乙肝病毒B基因型感染者比C基因型的感染者较少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不同基因型的乙肝病毒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也不同。A基因型疗效最好,其次是D基因型,然后是B基因型,最难治疗的是C基因型。

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中,C基因型为占60%,B基因型约30%;南方以B基因型为主,北方以C基因型为主,另有少数为D基因型和B+C混合基因型感染。因此,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比西方国家更难,干扰素的疗效较差。

不过,现在大多数乙型肝炎患者都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核苷(酸)类药物无论对哪种基因型的疗效都很好,疗效没有明显差异。即使用干扰素治疗,也可以通过一些化验指标来预测疗效。

我国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的预测因素有5条:

(1)HBV DNA<2×10的8次方 IU/ml;

(2)高ALT水平;

(3)基因型为A或B型;

(4)基线低HBsAg水平;

(5)肝组织炎症坏死G2以上。

这5条中,除了第3条外,其他4条如果符合,也可以用干扰素治疗。

由于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对治疗方案的影响不大,而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还要花很多钱,并且尚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回报检测结果。因此,如果不是临床研究需要,乙肝病毒感染者要治疗前不必非要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

相关偏方验方

抗乙肝大三阳方

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扶正护肝。适用于乙肝“大三阳”。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乡间郎中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

2020-07-15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
  乙肝大三阳能否治愈需要看发病形式和发病人群。如果是乙肝大三阳以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形式出现在成人身上,由于成年人免疫力比较强,乙肝病毒可以被清除,95%的人群是可以自愈的。
  乙肝大三阳如果发生在慢性乙肝病人身上,达到临床治愈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一般来说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多半是在幼年感染的,感染时自身免疫力发育不健全,病毒进入身体以后免疫力无法清除掉病毒,于是病毒在体内潜伏下来,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情况下乙肝病毒会进行性损害肝细胞,导致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
  对于慢性乙肝大三阳患者需要积极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目前于临床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药物,但是也难以彻底治愈,只能控制慢性乙肝病情。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相关阅读


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是否会传染

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是否会传染: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可以传染。因为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三种途径传播:
  第一个途径是血液途径。如乙型肝炎会通过输血或者是创伤性的手术或其它的创伤性治疗等传播。
  第二个途径是母婴途径。母婴途径传播在国内非常多见,尤其是家庭集聚型,母亲有乙型肝炎,孩子可能都会被感染。
  第三种途径是性途径。比如夫妻双方一方有乙型肝炎,另外一方就是高危人群。我们会建议她一定要注射乙肝疫苗,否则就有可能被感染。
  所以,乙型肝炎病毒是通过以上三种途径传播的。不论是小三阳、大三阳、携带状态或者是已经发生了炎症,都有可能会造成感染。所以,乙型肝炎的携带者,仍然是可以造成传播、传染的。

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可以生孩子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可以生孩子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生孩子的问题,是很多人关心的。首先明确乙型肝炎患者是可以生孩子的。
  如果母亲是乙型肝炎的患者或携带者,我们需要注意:如果确定母亲是乙型肝炎携带者,建议在怀孕之前先做抗病毒治疗,等病毒得到明显的控制和稳定后,再备孕或怀孕可能会更好。但是有的患者平时并不清楚自己的感染情况,怀孕后通过检查才发现已经感染,有的甚至是在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怀孕。对于这种以前并不知道自己有乙肝的感染,怀孕后查出来的,我们并不建议终止妊娠,可以将孩子生下来。如果母亲的病毒量很高,超过了10的8次方,可以考虑母婴阻断,也就是在怀孕的后三个月,后期在7月、8月、9月时可以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或等孩子出生后用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进行阻断,这样会大大的减低感染率。如果母亲是在抗病毒治疗的期间,比如她正在口服核苷药,但是发现意外怀孕,我们也不建议终止妊娠。如果患者是用拉米夫定的抗病毒药,我们可以在严密的观察下让患者继续用药,以完成妊娠。如果服用的是恩替卡韦或者是替米夫定,我们会建议患者改换成拉米夫定药物,继续妊娠。总而言之,乙肝患者可以妊娠。
  并不是因为乙肝有母婴传播的途径,就不能进行妊娠。只要在生孩子的过程中,注意做母婴阻断,或者是在怀孕之前能得到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会更安全。

乙肝做什么检查

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有传染性的肝病。诊断乙肝的时候,首先应该查所谓的乙肝五项,包括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在内的一个系列的检查,主要是为了确定乙肝病毒的存在。除此以外,还应该做肝功能、乙肝病毒定量检测、甲胎蛋白和肝胆脾超声。这些检查是为了确定乙肝病毒在体内的活动性以及它所引起疾病的一个阶段。这些检查全部做完了之后,才能给乙肝病毒感染者一个明确的临床诊断,是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是肝炎状态,还是已经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已经出现了肝癌。把这些事情都搞清楚之后,才能够给乙肝病毒感染者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核苷类药物耐药了怎么办

核苷类药物耐药的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有效解决。最新上市的两种口服核苷类药物:替诺福韦酯和丙酚替诺福韦。至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明确的耐药变异。也就是说这两种药物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发生任何的耐药。所以在初始治疗的阶段,应该尽量去选择耐药变异发生率非常低,或者还没有发生耐药变异的这些药物。除此以外,恩替卡韦的耐药变异发生率也非常低,通过观察十年的数据,发现是1.2%左右的耐药率。所以对于初始治疗,应该尽量选择强效低耐药的药物。如果患者在初始治疗中已经吃上了耐药变异发生率比较高的药,比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阿德福韦酯,也不要害怕。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在乙肝病毒DNA阴性的条件下,换成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这样的一些药。如果真的出现了耐药,也有挽救治疗措施。比如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耐药,可以选择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这两个药物中的一种进行治疗。也就是说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之间没有交叉耐药,可以直接换用。如果阿德福韦酯发生了耐药,可以给病人选择恩替卡韦进行挽救治疗,当然也可以使用替诺福韦进行挽救治疗。也就是一旦发生了耐药,可以通过换用没有交叉耐药另外的药物进行挽救治疗。而且这些治疗方案非常成熟。

乙肝大三阳需要治疗吗

乙肝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的阳性。大三阳的病人往往预示着他的乙肝病毒DNA水平比较高,也就是说乙肝病毒在肝脏中复制的能力比较强,传染性比较强,但是并不是说大三阳的病人一定是肝炎发作的病人,也不能认为大三阳比小三阳厉害、大三阳一定要治疗。一个乙肝病人是不是需要治疗,首先要判断的是他有没有发生肝炎。对肝炎的评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查肝功能,观察转氨酶水平是否升高,是否有胆红素的异常。如果转氨酶水平升高能够大于两倍的正常上限,都应该评估要不要抗病毒治疗。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人可能是缓慢进展,没有表现在转氨酶水平升高,没有表现在肝功异常的有炎症活动的病人,这些病人可以通过肝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来发现。如果一个大三阳的病人,查转氨酶水平正常,做肝活检也没有明显的炎症和纤维化,也就是说这些人可能没有任何的疾病进展,将来不会发生肝硬化和肝癌,则不需要做治疗。只有发现这些人有炎症活动,有转氨酶的升高,或者有肝脏病理方面的炎症或者纤维化的二级以上的证据,才需要治疗。所以说不论是大三阳的病人,还是小三阳的病人,只有通过对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评估之后,才能够确定是不是一定需要治疗。

乙肝怀孕会传染宝宝吗

乙肝有很大的概率会通过母婴传播。但是近几年来,有了非常有效的母婴阻断的一套策略。如果有乙肝的女性在生育前就知道自己有乙肝,而且在正规医院的产科进行产检。通过母婴阻断之后,生出来的宝宝没有乙肝的可能性已经可以达到95%甚至更高。一般的治疗手段是:如果妈妈的HBV–DNA水平大于10的5次方,会建议在怀孕28周的时候,服用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拉米夫定等对胎儿没有任何影响的抗病毒药,使得在生孩子的过程中,妈妈传染给孩子的可能性变小。而孩子出生之后,完全可以通过母乳喂养长大。

乙肝抗病毒药吃多长时间

乙肝抗病毒口服的药物,目前只有核苷酸类似物有明确疗效,这类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不建议停药,它是目前国内指南上服药时间最长的一种药物,一般出现停药指征后也不建议停药,因为这类药物只要存在,乙肝病毒就无法致病,但是如果它不存在,乙肝病毒就会进入快速复制期,一定要把乙肝的所有CCDNA耗竭干净以后才能停药,但这并不意味着乙肝患者没有停药的希望,目前国内外都在研究彻底根除乙肝病毒的药物,如表面抗原的阴转药,未来患者可能不需要长时间服药就可以彻底把体内的乙肝病毒清除干净。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生孩子吗

乙肝病毒携带既然说病毒携带那肯定他并不是阳性的,我们可以在她怀孕到24周到28周之间,给她抗病毒治疗。让她病毒量下降甚至阴性,可以减少传给胎儿,然后孩子出生以后,马上打乙肝疫苗加免疫球蛋白,所以说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孩子是没有问题的。

打了乙肝疫苗总是没有抗体怎么办

打乙肝疫苗后有无抗体,跟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系。一般打了乙肝疫苗没有反应的人,也不容易感染上乙肝。如果打了疫苗没有反应,过段时间可以再打三针,若还是不产生抗体,也不需要特殊处理,每过一两年定期复查即可。

甲肝、乙肝、丙肝哪个更严重

甲肝、乙肝、丙肝都是病毒肝炎,但是它们是三个不同的病毒,传染途径不同,感染方式不同,造成的结果也不相同。甲肝以消化道传播,基本可以治愈。丙肝的危害性比乙肝大,因为丙肝没有疫苗预防,丙肝病毒变异率较高,使得丙肝的治疗比乙肝更麻烦。

如何在治疗期间预测干扰素对乙型肝炎的疗效

在治疗期间观察HBsAg和HBV DNA下降的情况可以预测干扰素的疗效。根据以往文献的报道,对于基因A型和D型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若经过12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未发生HBsAg定量的下降,建议停止治疗。

对于基因B型和C型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若经过12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治疗。无论哪种基因型,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

对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12周治疗后HBsAg未下降且HBV DNA较基线下降<2 log10 IU/ml,应考虑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法国医生瓦利特?皮卡德(Vallet -Pichard)在2014年总结了以往文献,提出了干扰素治疗期间预测和早期停药的原则:12周时HBV DNA及HBsAg下降是持续病毒应答的最佳早期预测指标。

对于e抗原阳性患者,干扰素治疗12周,HBV DNA下降至20000 IU/ml以下,HBsAg水平< 1500 IU/ml,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较高;然而,HBsAg水平在20000 IU/ml以上或HBsAg水平未下降者,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极低,应该考虑早期停药。

对于e抗原阴性患者,干扰素治疗12周时HBV DNA下降至20000 IU/ml以下,治疗12周和24周时HBsAg下降>10%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率较高;而治疗12周时HBV DNA下降< 2 log10 IU/ml和HBsAg无明显下降者,治疗结束后的病毒学应答率较低,应该考虑早期停药。

我国专家根据国外学者的经验,首次把干扰素治疗期间的预测和疗效欠佳患者早期停药写入2015年版《乙肝指南》,建议“:HBeAg阳性慢乙型肝炎患者治疗24周HBsAg和HBV DNA的定量水平是治疗应答的预测因素。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如果24周HBsAg<1500 IU/ml,继续单药治疗至48周可获得较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改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

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治疗过程中HBsAg的下降、HBV DNA水平是停药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如果经过12周治疗后HBsAg未下降且HBV DNA较基线下降<2 log10 IU/ml,应考虑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

普通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疗效有限,大约2/3的患者疗效欠佳,而且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另外,聚乙二醇干扰素的价格也较贵。对于疗效欠佳的患者,早期预测,可以指导患者及时改变治疗方案,使病人更早获得有效治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和医疗费用。

乙肝孕妈妈胎膜早破是否要行剖宫产

前两天,一位乙肝妈妈连续给我发了好几封信,告诉我她现在“十万火急”,原本准备剖宫产,没想到昨晚破水了(胎膜早破),“端午节期间,医生很少,医院建议顺产,可是羊水破了,有些见红,怕会引起乙肝母婴感染。”

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羊水流出,俗称“早破水”。据统计,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大约为2%~17%。在我们医院目前收集到的乙肝大三阳母亲数据库中,1728例母亲有283例母亲发生胎膜早破,占16.4%。其中176例母亲经医生引产,通过阴道成功分娩,占62.2%;107例母亲剖宫产分娩,占37.8%。而且,两组母亲所生婴儿的母婴阻断率没有差异。

大部分胎膜早破的乙肝大三阳产妇自己生下孩子,这对她们的健康和以后生育二胎都有很大的好处。从我们医院的数据可以看出,乙肝孕妈妈胎膜早破是发生率是较高的,但胎膜早破并不是乙肝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只要妇产科医生做好母婴阻断工作,积极协助产妇生育,大多数产妇都能顺利通过阴道分娩。

今天,我用我们医院真实的数据告诉这位“早破水”的乙肝妈妈,医生建议她顺产是正确的,希望她像在我们医院生育的乙肝妈妈一样勇敢,通过自己的努力生下宝宝。

孩子是怎样感染的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有三个途径: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宫内感染是指胎儿在母亲体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感染;产时感染是指母亲在分娩的时候,新生儿吞咽了含有乙肝病毒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在分娩过程中因子宫收缩促使少量母血渗漏入胎儿血循环引起婴儿感染;产后感染实际上属于乙肝病毒的“水平传播”,主要是通过哺乳和生活中密切接触传播。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在没有使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母婴阻断的情况下,产时感染占绝大多数,约为80%~85%,产后感染约10%~15%,宫内感染约5%~10%。因此,产时感染是乙肝母婴传播中最主要的途径。

但在目前已经使用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母婴传播阻断措施后,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这是因为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会有效地清除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污染到新生儿体内的病毒,保护新生儿免遭乙肝病毒感染。

而且,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保护作用可以持续至少42~63天,4个月后基本清除。而此时,新生儿已经接种了两针乙肝疫苗的接种,大约有80%~95%的婴儿已经通过自己的免疫系统产生了抗体,完全能力抵御产后与母亲密切接触导致的乙肝病毒感染。因此,目前的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病例基本上都属于宫内感染所致。

如何诊断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用来诊断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一般认为,出生时新生儿HBsAg和HBV DNA同时阳性,且持续到出生1个月后仍为阳性的新生儿基本上可以确定为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了。但是近些年来发现,这种诊断标准常常会漏掉许多因宫内感染所致的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病例。

这是因为部分新生儿虽然在子宫内已被母亲的乙肝病毒感染,但血清学感染标志却表现为阴性,形成所谓的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由于胎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肝细胞也未充分发育,尽管胎儿在子宫内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乙肝病毒的复制能力较低,对HBsAg的表达水平也较低;再加上新生儿出生时立即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而来自母血的抗-HBcIgG也可抑制胎儿HBsAg表达和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

所以,有些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尤其是临近分娩期的宫内感染,常常表现为HBsAg或/和HBV DNA的“假阴性”,被医生们称为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随着新生儿肝细胞发育逐渐成熟,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来自母血的抗-HBcIgG滴度下降,“潜隐性状态”的乙肝病毒开始复制和表达,HBsAg和HBV DNA才逐渐转为阳性。

宝宝阻断失败,反复打乙肝免疫球蛋白能挽救吗?

前几个月,我曾经收到一位乙肝母亲的来信,说她的宝宝在出生后医生曾怀疑孩子阻断失败。为了挽救孩子,在孩子1岁以内,她先后给孩子打过6次乙肝免疫球蛋白,期间多次给孩子取血检查,孩子抗体最高达到300 mIU/ml以上,但1岁以后检查,仍然阻断失败。她问我:“有抗体了为什么还被感染?这是为什么呢?”

我告诉她:她的孩子肯定是宫内感染。如果是产时感染或产后感染,打了那么多乙肝免疫球蛋白,病毒早就被清除了。但是,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则不同。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后,已经在胎儿的肝细胞内扎下了“根”,形成了cccDNA。

这种情况下,出生后注射再多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也不可能清除病毒了,只能延长新生儿体内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的时间,到1岁以后仍然被检测出携带乙肝病毒。而且,反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还有可能造成乙肝病毒的变异,甚至因频繁注射抗体,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效果或导致其他副作用。

乙肝妈妈能不能给孩子喂奶

我常常收到许多乙肝新妈妈的来信,她们在自己孩子出生的同时,又有着深深地恐惧:她们害怕自己的孩子也像她们一样感染上乙肝病毒。她们想亲亲孩子,又怕嘴上的唾液沾到孩子的脸上;她们想抱抱孩子,又担心自己身上的汗液带有病毒;她们更希望像其他妈妈一样让孩子吸允着自己胀满乳汁的乳房,但更担心孩子吸入带有病毒的乳汁。

她们在孩子还没有完成三针乙肝疫苗接种的时候,就三番五次地抱着孩子到医院,硬着心肠让护士把那尖锐的针头刺进孩子那微细的血脉,抽取那本来就不多的血液,查查孩子体内的乙肝抗体还省多少,生怕抗体的减少不足以帮助孩子抵御来自母亲身上的病毒。

她们常常产后抑郁,像发了疯一样地自责,认为自己使孩子感染上乙肝病毒,一封封地来信,只想从我这里得到一些安慰,直到孩子7个月后,证实母婴阻断成功,她们才转悲为喜。这就是许多乙肝妈妈的真实写照!今天,我就想谈谈有关乙肝妈妈给孩子喂奶的那些事。

乳汁中有没有病毒?

乙肝妈妈的乳汁中确有病毒!1974年,两位科学家首次从母乳中检测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证实了乙肝病毒感染母亲的乳汁中存在乙肝病毒。后来,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的核酸(HBV DNA)也相继从母乳中检出,使人们产生了乙肝病毒感染母亲可能通过乳汁感染婴儿的担心。由于这种担心,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母乳喂养率普遍低于其他母亲。

乳汁能不能传乙肝?

确有一些研究认为母乳喂养可能是乙肝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之一。但更多的研究认为,母乳不会增加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为了更科学地找出乙肝母亲母乳喂养是否增加乙肝母婴传播风险的证据,2011年以来,几位医生分别对国内外有关乙肝母亲母乳喂养的文献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均显示,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无论其感染状况如何(“大三阳”或“小三阳”,HBV DNA水平高或低),在新生儿正规免疫后母乳喂养均不会增加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更有一些医生进行了一些大样本的研究,调查乙肝母婴传播与母乳喂养的关系。我国湖北武汉的一些医生,调查了4个研究中心的1150例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与乙肝母婴传播的情况,进一步证实乙肝妈妈母乳喂养没有导致乙肝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增加。

有病毒为何不会传乙肝?

乙肝妈妈的乳汁中有病毒,但不会影响其后代乙肝母婴阻断的结果,这取决于许多因素。

原因之一:乙肝妈妈的乳汁中虽然有病毒,但病毒含量极低,仅为母亲血液中病毒含量的1/10000~1/1000。且初乳中病毒含量较高,到产后个月再检测,大多数母亲的乳汁中HBV DNA已经检测不到,仅有18%HBV DNA≥10的6次方拷贝/ml的母亲乳汁中还能检测到微量的HBV DNA。

原因之二:乳汁中的乳铁蛋白具有杀菌和抗病毒的活性。许多研究都发现,乳铁蛋白可以抑制丙肝病毒、乙肝病毒、腺病毒、艾滋病毒、轮状病毒的活性,因此可能抑制了乙肝病毒的感染性。

原因之三:人的消化液可以使乙肝病毒失去活性,因此,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甚至有人认为乙肝抗原通过消化道后,可能促进免疫系统抗体的产生。

原因之四:孩子出生时暴露于母亲羊水、血液中的乙肝病毒量远比母亲奶水中的病毒量高得多,母乳喂养接触到的那点儿病毒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原因之五:经过主动+被动联合免疫,孩子已经具备了抵御乙肝病毒感染的能力。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以前的多篇博客中我已经反复说过,只要孩子体内“抗HBs抗体≥10 mIU/ml,则可视为机体已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备了抵御能力。”

出生时注射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注射后15~30分钟开始发挥作用,其血浓度在注射后3~7天达到高峰,半衰期一般可维持17.5~25天,对新生儿的有效保护作用可维持42~63天,4个月后基本清除。再接种3针乙肝疫苗,新生儿都能足够的抗体抵御来自母亲体内的乙肝病毒。因此,乙肝妈妈与孩子亲近及母乳喂养都不会把病毒传播给孩子。

经过这些年的研究,乙肝妈妈能不能母乳喂养的答案已经十分肯定。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国内外的乙肝指南都已经明确,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只要孩子经过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正规免疫接种,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不会增加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乙肝患者治疗前用检测乙肝病毒基因型吗

乙型肝炎病毒目前发现至少有9个基因型,为了辨认,人们用英文字母给它们编排成A、B、C、D、E、F、G、H、I——9个基因型。不同的基因型在全球流行的分布不同。

我国流行的乙肝病毒以B型和C型为主,而欧洲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多为A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乙肝病毒B基因型感染者比C基因型的感染者较少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不同基因型的乙肝病毒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也不同。A基因型疗效最好,其次是D基因型,然后是B基因型,最难治疗的是C基因型。

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中,C基因型为占60%,B基因型约30%;南方以B基因型为主,北方以C基因型为主,另有少数为D基因型和B+C混合基因型感染。因此,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比西方国家更难,干扰素的疗效较差。

不过,现在大多数乙型肝炎患者都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核苷(酸)类药物无论对哪种基因型的疗效都很好,疗效没有明显差异。即使用干扰素治疗,也可以通过一些化验指标来预测疗效。

我国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的预测因素有5条:

(1)HBV DNA<2×10的8次方 IU/ml;

(2)高ALT水平;

(3)基因型为A或B型;

(4)基线低HBsAg水平;

(5)肝组织炎症坏死G2以上。

这5条中,除了第3条外,其他4条如果符合,也可以用干扰素治疗。

由于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对治疗方案的影响不大,而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还要花很多钱,并且尚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回报检测结果。因此,如果不是临床研究需要,乙肝病毒感染者要治疗前不必非要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

相关偏方验方

抗乙肝大三阳方

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扶正护肝。适用于乙肝“大三阳”。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乡间郎中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

2020-07-15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
  乙肝大三阳能否治愈需要看发病形式和发病人群。如果是乙肝大三阳以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形式出现在成人身上,由于成年人免疫力比较强,乙肝病毒可以被清除,95%的人群是可以自愈的。
  乙肝大三阳如果发生在慢性乙肝病人身上,达到临床治愈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一般来说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多半是在幼年感染的,感染时自身免疫力发育不健全,病毒进入身体以后免疫力无法清除掉病毒,于是病毒在体内潜伏下来,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情况下乙肝病毒会进行性损害肝细胞,导致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
  对于慢性乙肝大三阳患者需要积极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目前于临床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药物,但是也难以彻底治愈,只能控制慢性乙肝病情。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相关阅读


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是否会传染

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是否会传染: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可以传染。因为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三种途径传播:
  第一个途径是血液途径。如乙型肝炎会通过输血或者是创伤性的手术或其它的创伤性治疗等传播。
  第二个途径是母婴途径。母婴途径传播在国内非常多见,尤其是家庭集聚型,母亲有乙型肝炎,孩子可能都会被感染。
  第三种途径是性途径。比如夫妻双方一方有乙型肝炎,另外一方就是高危人群。我们会建议她一定要注射乙肝疫苗,否则就有可能被感染。
  所以,乙型肝炎病毒是通过以上三种途径传播的。不论是小三阳、大三阳、携带状态或者是已经发生了炎症,都有可能会造成感染。所以,乙型肝炎的携带者,仍然是可以造成传播、传染的。

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可以生孩子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可以生孩子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生孩子的问题,是很多人关心的。首先明确乙型肝炎患者是可以生孩子的。
  如果母亲是乙型肝炎的患者或携带者,我们需要注意:如果确定母亲是乙型肝炎携带者,建议在怀孕之前先做抗病毒治疗,等病毒得到明显的控制和稳定后,再备孕或怀孕可能会更好。但是有的患者平时并不清楚自己的感染情况,怀孕后通过检查才发现已经感染,有的甚至是在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怀孕。对于这种以前并不知道自己有乙肝的感染,怀孕后查出来的,我们并不建议终止妊娠,可以将孩子生下来。如果母亲的病毒量很高,超过了10的8次方,可以考虑母婴阻断,也就是在怀孕的后三个月,后期在7月、8月、9月时可以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或等孩子出生后用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进行阻断,这样会大大的减低感染率。如果母亲是在抗病毒治疗的期间,比如她正在口服核苷药,但是发现意外怀孕,我们也不建议终止妊娠。如果患者是用拉米夫定的抗病毒药,我们可以在严密的观察下让患者继续用药,以完成妊娠。如果服用的是恩替卡韦或者是替米夫定,我们会建议患者改换成拉米夫定药物,继续妊娠。总而言之,乙肝患者可以妊娠。
  并不是因为乙肝有母婴传播的途径,就不能进行妊娠。只要在生孩子的过程中,注意做母婴阻断,或者是在怀孕之前能得到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会更安全。

乙肝做什么检查

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有传染性的肝病。诊断乙肝的时候,首先应该查所谓的乙肝五项,包括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在内的一个系列的检查,主要是为了确定乙肝病毒的存在。除此以外,还应该做肝功能、乙肝病毒定量检测、甲胎蛋白和肝胆脾超声。这些检查是为了确定乙肝病毒在体内的活动性以及它所引起疾病的一个阶段。这些检查全部做完了之后,才能给乙肝病毒感染者一个明确的临床诊断,是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是肝炎状态,还是已经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已经出现了肝癌。把这些事情都搞清楚之后,才能够给乙肝病毒感染者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核苷类药物耐药了怎么办

核苷类药物耐药的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有效解决。最新上市的两种口服核苷类药物:替诺福韦酯和丙酚替诺福韦。至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明确的耐药变异。也就是说这两种药物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发生任何的耐药。所以在初始治疗的阶段,应该尽量去选择耐药变异发生率非常低,或者还没有发生耐药变异的这些药物。除此以外,恩替卡韦的耐药变异发生率也非常低,通过观察十年的数据,发现是1.2%左右的耐药率。所以对于初始治疗,应该尽量选择强效低耐药的药物。如果患者在初始治疗中已经吃上了耐药变异发生率比较高的药,比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阿德福韦酯,也不要害怕。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在乙肝病毒DNA阴性的条件下,换成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这样的一些药。如果真的出现了耐药,也有挽救治疗措施。比如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耐药,可以选择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这两个药物中的一种进行治疗。也就是说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之间没有交叉耐药,可以直接换用。如果阿德福韦酯发生了耐药,可以给病人选择恩替卡韦进行挽救治疗,当然也可以使用替诺福韦进行挽救治疗。也就是一旦发生了耐药,可以通过换用没有交叉耐药另外的药物进行挽救治疗。而且这些治疗方案非常成熟。

乙肝大三阳需要治疗吗

乙肝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的阳性。大三阳的病人往往预示着他的乙肝病毒DNA水平比较高,也就是说乙肝病毒在肝脏中复制的能力比较强,传染性比较强,但是并不是说大三阳的病人一定是肝炎发作的病人,也不能认为大三阳比小三阳厉害、大三阳一定要治疗。一个乙肝病人是不是需要治疗,首先要判断的是他有没有发生肝炎。对肝炎的评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查肝功能,观察转氨酶水平是否升高,是否有胆红素的异常。如果转氨酶水平升高能够大于两倍的正常上限,都应该评估要不要抗病毒治疗。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人可能是缓慢进展,没有表现在转氨酶水平升高,没有表现在肝功异常的有炎症活动的病人,这些病人可以通过肝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来发现。如果一个大三阳的病人,查转氨酶水平正常,做肝活检也没有明显的炎症和纤维化,也就是说这些人可能没有任何的疾病进展,将来不会发生肝硬化和肝癌,则不需要做治疗。只有发现这些人有炎症活动,有转氨酶的升高,或者有肝脏病理方面的炎症或者纤维化的二级以上的证据,才需要治疗。所以说不论是大三阳的病人,还是小三阳的病人,只有通过对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评估之后,才能够确定是不是一定需要治疗。

乙肝怀孕会传染宝宝吗

乙肝有很大的概率会通过母婴传播。但是近几年来,有了非常有效的母婴阻断的一套策略。如果有乙肝的女性在生育前就知道自己有乙肝,而且在正规医院的产科进行产检。通过母婴阻断之后,生出来的宝宝没有乙肝的可能性已经可以达到95%甚至更高。一般的治疗手段是:如果妈妈的HBV–DNA水平大于10的5次方,会建议在怀孕28周的时候,服用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拉米夫定等对胎儿没有任何影响的抗病毒药,使得在生孩子的过程中,妈妈传染给孩子的可能性变小。而孩子出生之后,完全可以通过母乳喂养长大。

乙肝抗病毒药吃多长时间

乙肝抗病毒口服的药物,目前只有核苷酸类似物有明确疗效,这类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不建议停药,它是目前国内指南上服药时间最长的一种药物,一般出现停药指征后也不建议停药,因为这类药物只要存在,乙肝病毒就无法致病,但是如果它不存在,乙肝病毒就会进入快速复制期,一定要把乙肝的所有CCDNA耗竭干净以后才能停药,但这并不意味着乙肝患者没有停药的希望,目前国内外都在研究彻底根除乙肝病毒的药物,如表面抗原的阴转药,未来患者可能不需要长时间服药就可以彻底把体内的乙肝病毒清除干净。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生孩子吗

乙肝病毒携带既然说病毒携带那肯定他并不是阳性的,我们可以在她怀孕到24周到28周之间,给她抗病毒治疗。让她病毒量下降甚至阴性,可以减少传给胎儿,然后孩子出生以后,马上打乙肝疫苗加免疫球蛋白,所以说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孩子是没有问题的。

打了乙肝疫苗总是没有抗体怎么办

打乙肝疫苗后有无抗体,跟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系。一般打了乙肝疫苗没有反应的人,也不容易感染上乙肝。如果打了疫苗没有反应,过段时间可以再打三针,若还是不产生抗体,也不需要特殊处理,每过一两年定期复查即可。

甲肝、乙肝、丙肝哪个更严重

甲肝、乙肝、丙肝都是病毒肝炎,但是它们是三个不同的病毒,传染途径不同,感染方式不同,造成的结果也不相同。甲肝以消化道传播,基本可以治愈。丙肝的危害性比乙肝大,因为丙肝没有疫苗预防,丙肝病毒变异率较高,使得丙肝的治疗比乙肝更麻烦。

如何在治疗期间预测干扰素对乙型肝炎的疗效

在治疗期间观察HBsAg和HBV DNA下降的情况可以预测干扰素的疗效。根据以往文献的报道,对于基因A型和D型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若经过12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未发生HBsAg定量的下降,建议停止治疗。

对于基因B型和C型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若经过12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治疗。无论哪种基因型,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

对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12周治疗后HBsAg未下降且HBV DNA较基线下降<2 log10 IU/ml,应考虑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法国医生瓦利特?皮卡德(Vallet -Pichard)在2014年总结了以往文献,提出了干扰素治疗期间预测和早期停药的原则:12周时HBV DNA及HBsAg下降是持续病毒应答的最佳早期预测指标。

对于e抗原阳性患者,干扰素治疗12周,HBV DNA下降至20000 IU/ml以下,HBsAg水平< 1500 IU/ml,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较高;然而,HBsAg水平在20000 IU/ml以上或HBsAg水平未下降者,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极低,应该考虑早期停药。

对于e抗原阴性患者,干扰素治疗12周时HBV DNA下降至20000 IU/ml以下,治疗12周和24周时HBsAg下降>10%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率较高;而治疗12周时HBV DNA下降< 2 log10 IU/ml和HBsAg无明显下降者,治疗结束后的病毒学应答率较低,应该考虑早期停药。

我国专家根据国外学者的经验,首次把干扰素治疗期间的预测和疗效欠佳患者早期停药写入2015年版《乙肝指南》,建议“:HBeAg阳性慢乙型肝炎患者治疗24周HBsAg和HBV DNA的定量水平是治疗应答的预测因素。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如果24周HBsAg<1500 IU/ml,继续单药治疗至48周可获得较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改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

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治疗过程中HBsAg的下降、HBV DNA水平是停药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如果经过12周治疗后HBsAg未下降且HBV DNA较基线下降<2 log10 IU/ml,应考虑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

普通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疗效有限,大约2/3的患者疗效欠佳,而且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另外,聚乙二醇干扰素的价格也较贵。对于疗效欠佳的患者,早期预测,可以指导患者及时改变治疗方案,使病人更早获得有效治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和医疗费用。

乙肝孕妈妈胎膜早破是否要行剖宫产

前两天,一位乙肝妈妈连续给我发了好几封信,告诉我她现在“十万火急”,原本准备剖宫产,没想到昨晚破水了(胎膜早破),“端午节期间,医生很少,医院建议顺产,可是羊水破了,有些见红,怕会引起乙肝母婴感染。”

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羊水流出,俗称“早破水”。据统计,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大约为2%~17%。在我们医院目前收集到的乙肝大三阳母亲数据库中,1728例母亲有283例母亲发生胎膜早破,占16.4%。其中176例母亲经医生引产,通过阴道成功分娩,占62.2%;107例母亲剖宫产分娩,占37.8%。而且,两组母亲所生婴儿的母婴阻断率没有差异。

大部分胎膜早破的乙肝大三阳产妇自己生下孩子,这对她们的健康和以后生育二胎都有很大的好处。从我们医院的数据可以看出,乙肝孕妈妈胎膜早破是发生率是较高的,但胎膜早破并不是乙肝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只要妇产科医生做好母婴阻断工作,积极协助产妇生育,大多数产妇都能顺利通过阴道分娩。

今天,我用我们医院真实的数据告诉这位“早破水”的乙肝妈妈,医生建议她顺产是正确的,希望她像在我们医院生育的乙肝妈妈一样勇敢,通过自己的努力生下宝宝。

孩子是怎样感染的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有三个途径: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宫内感染是指胎儿在母亲体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感染;产时感染是指母亲在分娩的时候,新生儿吞咽了含有乙肝病毒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在分娩过程中因子宫收缩促使少量母血渗漏入胎儿血循环引起婴儿感染;产后感染实际上属于乙肝病毒的“水平传播”,主要是通过哺乳和生活中密切接触传播。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在没有使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母婴阻断的情况下,产时感染占绝大多数,约为80%~85%,产后感染约10%~15%,宫内感染约5%~10%。因此,产时感染是乙肝母婴传播中最主要的途径。

但在目前已经使用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母婴传播阻断措施后,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这是因为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会有效地清除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污染到新生儿体内的病毒,保护新生儿免遭乙肝病毒感染。

而且,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保护作用可以持续至少42~63天,4个月后基本清除。而此时,新生儿已经接种了两针乙肝疫苗的接种,大约有80%~95%的婴儿已经通过自己的免疫系统产生了抗体,完全能力抵御产后与母亲密切接触导致的乙肝病毒感染。因此,目前的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病例基本上都属于宫内感染所致。

如何诊断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用来诊断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一般认为,出生时新生儿HBsAg和HBV DNA同时阳性,且持续到出生1个月后仍为阳性的新生儿基本上可以确定为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了。但是近些年来发现,这种诊断标准常常会漏掉许多因宫内感染所致的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病例。

这是因为部分新生儿虽然在子宫内已被母亲的乙肝病毒感染,但血清学感染标志却表现为阴性,形成所谓的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由于胎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肝细胞也未充分发育,尽管胎儿在子宫内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乙肝病毒的复制能力较低,对HBsAg的表达水平也较低;再加上新生儿出生时立即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而来自母血的抗-HBcIgG也可抑制胎儿HBsAg表达和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

所以,有些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尤其是临近分娩期的宫内感染,常常表现为HBsAg或/和HBV DNA的“假阴性”,被医生们称为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随着新生儿肝细胞发育逐渐成熟,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来自母血的抗-HBcIgG滴度下降,“潜隐性状态”的乙肝病毒开始复制和表达,HBsAg和HBV DNA才逐渐转为阳性。

宝宝阻断失败,反复打乙肝免疫球蛋白能挽救吗?

前几个月,我曾经收到一位乙肝母亲的来信,说她的宝宝在出生后医生曾怀疑孩子阻断失败。为了挽救孩子,在孩子1岁以内,她先后给孩子打过6次乙肝免疫球蛋白,期间多次给孩子取血检查,孩子抗体最高达到300 mIU/ml以上,但1岁以后检查,仍然阻断失败。她问我:“有抗体了为什么还被感染?这是为什么呢?”

我告诉她:她的孩子肯定是宫内感染。如果是产时感染或产后感染,打了那么多乙肝免疫球蛋白,病毒早就被清除了。但是,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则不同。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后,已经在胎儿的肝细胞内扎下了“根”,形成了cccDNA。

这种情况下,出生后注射再多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也不可能清除病毒了,只能延长新生儿体内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的时间,到1岁以后仍然被检测出携带乙肝病毒。而且,反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还有可能造成乙肝病毒的变异,甚至因频繁注射抗体,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效果或导致其他副作用。

乙肝妈妈能不能给孩子喂奶

我常常收到许多乙肝新妈妈的来信,她们在自己孩子出生的同时,又有着深深地恐惧:她们害怕自己的孩子也像她们一样感染上乙肝病毒。她们想亲亲孩子,又怕嘴上的唾液沾到孩子的脸上;她们想抱抱孩子,又担心自己身上的汗液带有病毒;她们更希望像其他妈妈一样让孩子吸允着自己胀满乳汁的乳房,但更担心孩子吸入带有病毒的乳汁。

她们在孩子还没有完成三针乙肝疫苗接种的时候,就三番五次地抱着孩子到医院,硬着心肠让护士把那尖锐的针头刺进孩子那微细的血脉,抽取那本来就不多的血液,查查孩子体内的乙肝抗体还省多少,生怕抗体的减少不足以帮助孩子抵御来自母亲身上的病毒。

她们常常产后抑郁,像发了疯一样地自责,认为自己使孩子感染上乙肝病毒,一封封地来信,只想从我这里得到一些安慰,直到孩子7个月后,证实母婴阻断成功,她们才转悲为喜。这就是许多乙肝妈妈的真实写照!今天,我就想谈谈有关乙肝妈妈给孩子喂奶的那些事。

乳汁中有没有病毒?

乙肝妈妈的乳汁中确有病毒!1974年,两位科学家首次从母乳中检测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证实了乙肝病毒感染母亲的乳汁中存在乙肝病毒。后来,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的核酸(HBV DNA)也相继从母乳中检出,使人们产生了乙肝病毒感染母亲可能通过乳汁感染婴儿的担心。由于这种担心,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母乳喂养率普遍低于其他母亲。

乳汁能不能传乙肝?

确有一些研究认为母乳喂养可能是乙肝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之一。但更多的研究认为,母乳不会增加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为了更科学地找出乙肝母亲母乳喂养是否增加乙肝母婴传播风险的证据,2011年以来,几位医生分别对国内外有关乙肝母亲母乳喂养的文献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均显示,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无论其感染状况如何(“大三阳”或“小三阳”,HBV DNA水平高或低),在新生儿正规免疫后母乳喂养均不会增加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更有一些医生进行了一些大样本的研究,调查乙肝母婴传播与母乳喂养的关系。我国湖北武汉的一些医生,调查了4个研究中心的1150例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与乙肝母婴传播的情况,进一步证实乙肝妈妈母乳喂养没有导致乙肝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增加。

有病毒为何不会传乙肝?

乙肝妈妈的乳汁中有病毒,但不会影响其后代乙肝母婴阻断的结果,这取决于许多因素。

原因之一:乙肝妈妈的乳汁中虽然有病毒,但病毒含量极低,仅为母亲血液中病毒含量的1/10000~1/1000。且初乳中病毒含量较高,到产后个月再检测,大多数母亲的乳汁中HBV DNA已经检测不到,仅有18%HBV DNA≥10的6次方拷贝/ml的母亲乳汁中还能检测到微量的HBV DNA。

原因之二:乳汁中的乳铁蛋白具有杀菌和抗病毒的活性。许多研究都发现,乳铁蛋白可以抑制丙肝病毒、乙肝病毒、腺病毒、艾滋病毒、轮状病毒的活性,因此可能抑制了乙肝病毒的感染性。

原因之三:人的消化液可以使乙肝病毒失去活性,因此,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甚至有人认为乙肝抗原通过消化道后,可能促进免疫系统抗体的产生。

原因之四:孩子出生时暴露于母亲羊水、血液中的乙肝病毒量远比母亲奶水中的病毒量高得多,母乳喂养接触到的那点儿病毒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原因之五:经过主动+被动联合免疫,孩子已经具备了抵御乙肝病毒感染的能力。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以前的多篇博客中我已经反复说过,只要孩子体内“抗HBs抗体≥10 mIU/ml,则可视为机体已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备了抵御能力。”

出生时注射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注射后15~30分钟开始发挥作用,其血浓度在注射后3~7天达到高峰,半衰期一般可维持17.5~25天,对新生儿的有效保护作用可维持42~63天,4个月后基本清除。再接种3针乙肝疫苗,新生儿都能足够的抗体抵御来自母亲体内的乙肝病毒。因此,乙肝妈妈与孩子亲近及母乳喂养都不会把病毒传播给孩子。

经过这些年的研究,乙肝妈妈能不能母乳喂养的答案已经十分肯定。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国内外的乙肝指南都已经明确,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只要孩子经过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正规免疫接种,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不会增加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乙肝患者治疗前用检测乙肝病毒基因型吗

乙型肝炎病毒目前发现至少有9个基因型,为了辨认,人们用英文字母给它们编排成A、B、C、D、E、F、G、H、I——9个基因型。不同的基因型在全球流行的分布不同。

我国流行的乙肝病毒以B型和C型为主,而欧洲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多为A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乙肝病毒B基因型感染者比C基因型的感染者较少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不同基因型的乙肝病毒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也不同。A基因型疗效最好,其次是D基因型,然后是B基因型,最难治疗的是C基因型。

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中,C基因型为占60%,B基因型约30%;南方以B基因型为主,北方以C基因型为主,另有少数为D基因型和B+C混合基因型感染。因此,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比西方国家更难,干扰素的疗效较差。

不过,现在大多数乙型肝炎患者都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核苷(酸)类药物无论对哪种基因型的疗效都很好,疗效没有明显差异。即使用干扰素治疗,也可以通过一些化验指标来预测疗效。

我国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的预测因素有5条:

(1)HBV DNA<2×10的8次方 IU/ml;

(2)高ALT水平;

(3)基因型为A或B型;

(4)基线低HBsAg水平;

(5)肝组织炎症坏死G2以上。

这5条中,除了第3条外,其他4条如果符合,也可以用干扰素治疗。

由于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对治疗方案的影响不大,而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还要花很多钱,并且尚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回报检测结果。因此,如果不是临床研究需要,乙肝病毒感染者要治疗前不必非要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

相关偏方验方

抗乙肝大三阳方

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扶正护肝。适用于乙肝“大三阳”。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乡间郎中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

2020-07-15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
  乙肝大三阳能否治愈需要看发病形式和发病人群。如果是乙肝大三阳以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形式出现在成人身上,由于成年人免疫力比较强,乙肝病毒可以被清除,95%的人群是可以自愈的。
  乙肝大三阳如果发生在慢性乙肝病人身上,达到临床治愈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一般来说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多半是在幼年感染的,感染时自身免疫力发育不健全,病毒进入身体以后免疫力无法清除掉病毒,于是病毒在体内潜伏下来,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情况下乙肝病毒会进行性损害肝细胞,导致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
  对于慢性乙肝大三阳患者需要积极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目前于临床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药物,但是也难以彻底治愈,只能控制慢性乙肝病情。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相关阅读


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是否会传染

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是否会传染: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可以传染。因为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三种途径传播:
  第一个途径是血液途径。如乙型肝炎会通过输血或者是创伤性的手术或其它的创伤性治疗等传播。
  第二个途径是母婴途径。母婴途径传播在国内非常多见,尤其是家庭集聚型,母亲有乙型肝炎,孩子可能都会被感染。
  第三种途径是性途径。比如夫妻双方一方有乙型肝炎,另外一方就是高危人群。我们会建议她一定要注射乙肝疫苗,否则就有可能被感染。
  所以,乙型肝炎病毒是通过以上三种途径传播的。不论是小三阳、大三阳、携带状态或者是已经发生了炎症,都有可能会造成感染。所以,乙型肝炎的携带者,仍然是可以造成传播、传染的。

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可以生孩子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可以生孩子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生孩子的问题,是很多人关心的。首先明确乙型肝炎患者是可以生孩子的。
  如果母亲是乙型肝炎的患者或携带者,我们需要注意:如果确定母亲是乙型肝炎携带者,建议在怀孕之前先做抗病毒治疗,等病毒得到明显的控制和稳定后,再备孕或怀孕可能会更好。但是有的患者平时并不清楚自己的感染情况,怀孕后通过检查才发现已经感染,有的甚至是在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怀孕。对于这种以前并不知道自己有乙肝的感染,怀孕后查出来的,我们并不建议终止妊娠,可以将孩子生下来。如果母亲的病毒量很高,超过了10的8次方,可以考虑母婴阻断,也就是在怀孕的后三个月,后期在7月、8月、9月时可以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或等孩子出生后用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进行阻断,这样会大大的减低感染率。如果母亲是在抗病毒治疗的期间,比如她正在口服核苷药,但是发现意外怀孕,我们也不建议终止妊娠。如果患者是用拉米夫定的抗病毒药,我们可以在严密的观察下让患者继续用药,以完成妊娠。如果服用的是恩替卡韦或者是替米夫定,我们会建议患者改换成拉米夫定药物,继续妊娠。总而言之,乙肝患者可以妊娠。
  并不是因为乙肝有母婴传播的途径,就不能进行妊娠。只要在生孩子的过程中,注意做母婴阻断,或者是在怀孕之前能得到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会更安全。

乙肝做什么检查

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有传染性的肝病。诊断乙肝的时候,首先应该查所谓的乙肝五项,包括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在内的一个系列的检查,主要是为了确定乙肝病毒的存在。除此以外,还应该做肝功能、乙肝病毒定量检测、甲胎蛋白和肝胆脾超声。这些检查是为了确定乙肝病毒在体内的活动性以及它所引起疾病的一个阶段。这些检查全部做完了之后,才能给乙肝病毒感染者一个明确的临床诊断,是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是肝炎状态,还是已经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已经出现了肝癌。把这些事情都搞清楚之后,才能够给乙肝病毒感染者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核苷类药物耐药了怎么办

核苷类药物耐药的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有效解决。最新上市的两种口服核苷类药物:替诺福韦酯和丙酚替诺福韦。至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明确的耐药变异。也就是说这两种药物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发生任何的耐药。所以在初始治疗的阶段,应该尽量去选择耐药变异发生率非常低,或者还没有发生耐药变异的这些药物。除此以外,恩替卡韦的耐药变异发生率也非常低,通过观察十年的数据,发现是1.2%左右的耐药率。所以对于初始治疗,应该尽量选择强效低耐药的药物。如果患者在初始治疗中已经吃上了耐药变异发生率比较高的药,比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阿德福韦酯,也不要害怕。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在乙肝病毒DNA阴性的条件下,换成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这样的一些药。如果真的出现了耐药,也有挽救治疗措施。比如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耐药,可以选择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这两个药物中的一种进行治疗。也就是说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之间没有交叉耐药,可以直接换用。如果阿德福韦酯发生了耐药,可以给病人选择恩替卡韦进行挽救治疗,当然也可以使用替诺福韦进行挽救治疗。也就是一旦发生了耐药,可以通过换用没有交叉耐药另外的药物进行挽救治疗。而且这些治疗方案非常成熟。

乙肝大三阳需要治疗吗

乙肝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的阳性。大三阳的病人往往预示着他的乙肝病毒DNA水平比较高,也就是说乙肝病毒在肝脏中复制的能力比较强,传染性比较强,但是并不是说大三阳的病人一定是肝炎发作的病人,也不能认为大三阳比小三阳厉害、大三阳一定要治疗。一个乙肝病人是不是需要治疗,首先要判断的是他有没有发生肝炎。对肝炎的评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查肝功能,观察转氨酶水平是否升高,是否有胆红素的异常。如果转氨酶水平升高能够大于两倍的正常上限,都应该评估要不要抗病毒治疗。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人可能是缓慢进展,没有表现在转氨酶水平升高,没有表现在肝功异常的有炎症活动的病人,这些病人可以通过肝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来发现。如果一个大三阳的病人,查转氨酶水平正常,做肝活检也没有明显的炎症和纤维化,也就是说这些人可能没有任何的疾病进展,将来不会发生肝硬化和肝癌,则不需要做治疗。只有发现这些人有炎症活动,有转氨酶的升高,或者有肝脏病理方面的炎症或者纤维化的二级以上的证据,才需要治疗。所以说不论是大三阳的病人,还是小三阳的病人,只有通过对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评估之后,才能够确定是不是一定需要治疗。

乙肝怀孕会传染宝宝吗

乙肝有很大的概率会通过母婴传播。但是近几年来,有了非常有效的母婴阻断的一套策略。如果有乙肝的女性在生育前就知道自己有乙肝,而且在正规医院的产科进行产检。通过母婴阻断之后,生出来的宝宝没有乙肝的可能性已经可以达到95%甚至更高。一般的治疗手段是:如果妈妈的HBV–DNA水平大于10的5次方,会建议在怀孕28周的时候,服用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拉米夫定等对胎儿没有任何影响的抗病毒药,使得在生孩子的过程中,妈妈传染给孩子的可能性变小。而孩子出生之后,完全可以通过母乳喂养长大。

乙肝抗病毒药吃多长时间

乙肝抗病毒口服的药物,目前只有核苷酸类似物有明确疗效,这类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不建议停药,它是目前国内指南上服药时间最长的一种药物,一般出现停药指征后也不建议停药,因为这类药物只要存在,乙肝病毒就无法致病,但是如果它不存在,乙肝病毒就会进入快速复制期,一定要把乙肝的所有CCDNA耗竭干净以后才能停药,但这并不意味着乙肝患者没有停药的希望,目前国内外都在研究彻底根除乙肝病毒的药物,如表面抗原的阴转药,未来患者可能不需要长时间服药就可以彻底把体内的乙肝病毒清除干净。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生孩子吗

乙肝病毒携带既然说病毒携带那肯定他并不是阳性的,我们可以在她怀孕到24周到28周之间,给她抗病毒治疗。让她病毒量下降甚至阴性,可以减少传给胎儿,然后孩子出生以后,马上打乙肝疫苗加免疫球蛋白,所以说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孩子是没有问题的。

打了乙肝疫苗总是没有抗体怎么办

打乙肝疫苗后有无抗体,跟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系。一般打了乙肝疫苗没有反应的人,也不容易感染上乙肝。如果打了疫苗没有反应,过段时间可以再打三针,若还是不产生抗体,也不需要特殊处理,每过一两年定期复查即可。

甲肝、乙肝、丙肝哪个更严重

甲肝、乙肝、丙肝都是病毒肝炎,但是它们是三个不同的病毒,传染途径不同,感染方式不同,造成的结果也不相同。甲肝以消化道传播,基本可以治愈。丙肝的危害性比乙肝大,因为丙肝没有疫苗预防,丙肝病毒变异率较高,使得丙肝的治疗比乙肝更麻烦。

如何在治疗期间预测干扰素对乙型肝炎的疗效

在治疗期间观察HBsAg和HBV DNA下降的情况可以预测干扰素的疗效。根据以往文献的报道,对于基因A型和D型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若经过12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未发生HBsAg定量的下降,建议停止治疗。

对于基因B型和C型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若经过12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治疗。无论哪种基因型,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

对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12周治疗后HBsAg未下降且HBV DNA较基线下降<2 log10 IU/ml,应考虑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法国医生瓦利特?皮卡德(Vallet -Pichard)在2014年总结了以往文献,提出了干扰素治疗期间预测和早期停药的原则:12周时HBV DNA及HBsAg下降是持续病毒应答的最佳早期预测指标。

对于e抗原阳性患者,干扰素治疗12周,HBV DNA下降至20000 IU/ml以下,HBsAg水平< 1500 IU/ml,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较高;然而,HBsAg水平在20000 IU/ml以上或HBsAg水平未下降者,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极低,应该考虑早期停药。

对于e抗原阴性患者,干扰素治疗12周时HBV DNA下降至20000 IU/ml以下,治疗12周和24周时HBsAg下降>10%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率较高;而治疗12周时HBV DNA下降< 2 log10 IU/ml和HBsAg无明显下降者,治疗结束后的病毒学应答率较低,应该考虑早期停药。

我国专家根据国外学者的经验,首次把干扰素治疗期间的预测和疗效欠佳患者早期停药写入2015年版《乙肝指南》,建议“:HBeAg阳性慢乙型肝炎患者治疗24周HBsAg和HBV DNA的定量水平是治疗应答的预测因素。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如果24周HBsAg<1500 IU/ml,继续单药治疗至48周可获得较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改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

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治疗过程中HBsAg的下降、HBV DNA水平是停药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如果经过12周治疗后HBsAg未下降且HBV DNA较基线下降<2 log10 IU/ml,应考虑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

普通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疗效有限,大约2/3的患者疗效欠佳,而且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另外,聚乙二醇干扰素的价格也较贵。对于疗效欠佳的患者,早期预测,可以指导患者及时改变治疗方案,使病人更早获得有效治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和医疗费用。

乙肝孕妈妈胎膜早破是否要行剖宫产

前两天,一位乙肝妈妈连续给我发了好几封信,告诉我她现在“十万火急”,原本准备剖宫产,没想到昨晚破水了(胎膜早破),“端午节期间,医生很少,医院建议顺产,可是羊水破了,有些见红,怕会引起乙肝母婴感染。”

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羊水流出,俗称“早破水”。据统计,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大约为2%~17%。在我们医院目前收集到的乙肝大三阳母亲数据库中,1728例母亲有283例母亲发生胎膜早破,占16.4%。其中176例母亲经医生引产,通过阴道成功分娩,占62.2%;107例母亲剖宫产分娩,占37.8%。而且,两组母亲所生婴儿的母婴阻断率没有差异。

大部分胎膜早破的乙肝大三阳产妇自己生下孩子,这对她们的健康和以后生育二胎都有很大的好处。从我们医院的数据可以看出,乙肝孕妈妈胎膜早破是发生率是较高的,但胎膜早破并不是乙肝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只要妇产科医生做好母婴阻断工作,积极协助产妇生育,大多数产妇都能顺利通过阴道分娩。

今天,我用我们医院真实的数据告诉这位“早破水”的乙肝妈妈,医生建议她顺产是正确的,希望她像在我们医院生育的乙肝妈妈一样勇敢,通过自己的努力生下宝宝。

孩子是怎样感染的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有三个途径: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宫内感染是指胎儿在母亲体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感染;产时感染是指母亲在分娩的时候,新生儿吞咽了含有乙肝病毒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在分娩过程中因子宫收缩促使少量母血渗漏入胎儿血循环引起婴儿感染;产后感染实际上属于乙肝病毒的“水平传播”,主要是通过哺乳和生活中密切接触传播。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在没有使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母婴阻断的情况下,产时感染占绝大多数,约为80%~85%,产后感染约10%~15%,宫内感染约5%~10%。因此,产时感染是乙肝母婴传播中最主要的途径。

但在目前已经使用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母婴传播阻断措施后,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这是因为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会有效地清除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污染到新生儿体内的病毒,保护新生儿免遭乙肝病毒感染。

而且,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保护作用可以持续至少42~63天,4个月后基本清除。而此时,新生儿已经接种了两针乙肝疫苗的接种,大约有80%~95%的婴儿已经通过自己的免疫系统产生了抗体,完全能力抵御产后与母亲密切接触导致的乙肝病毒感染。因此,目前的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病例基本上都属于宫内感染所致。

如何诊断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用来诊断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一般认为,出生时新生儿HBsAg和HBV DNA同时阳性,且持续到出生1个月后仍为阳性的新生儿基本上可以确定为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了。但是近些年来发现,这种诊断标准常常会漏掉许多因宫内感染所致的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病例。

这是因为部分新生儿虽然在子宫内已被母亲的乙肝病毒感染,但血清学感染标志却表现为阴性,形成所谓的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由于胎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肝细胞也未充分发育,尽管胎儿在子宫内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乙肝病毒的复制能力较低,对HBsAg的表达水平也较低;再加上新生儿出生时立即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而来自母血的抗-HBcIgG也可抑制胎儿HBsAg表达和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

所以,有些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尤其是临近分娩期的宫内感染,常常表现为HBsAg或/和HBV DNA的“假阴性”,被医生们称为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随着新生儿肝细胞发育逐渐成熟,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来自母血的抗-HBcIgG滴度下降,“潜隐性状态”的乙肝病毒开始复制和表达,HBsAg和HBV DNA才逐渐转为阳性。

宝宝阻断失败,反复打乙肝免疫球蛋白能挽救吗?

前几个月,我曾经收到一位乙肝母亲的来信,说她的宝宝在出生后医生曾怀疑孩子阻断失败。为了挽救孩子,在孩子1岁以内,她先后给孩子打过6次乙肝免疫球蛋白,期间多次给孩子取血检查,孩子抗体最高达到300 mIU/ml以上,但1岁以后检查,仍然阻断失败。她问我:“有抗体了为什么还被感染?这是为什么呢?”

我告诉她:她的孩子肯定是宫内感染。如果是产时感染或产后感染,打了那么多乙肝免疫球蛋白,病毒早就被清除了。但是,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则不同。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后,已经在胎儿的肝细胞内扎下了“根”,形成了cccDNA。

这种情况下,出生后注射再多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也不可能清除病毒了,只能延长新生儿体内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的时间,到1岁以后仍然被检测出携带乙肝病毒。而且,反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还有可能造成乙肝病毒的变异,甚至因频繁注射抗体,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效果或导致其他副作用。

乙肝妈妈能不能给孩子喂奶

我常常收到许多乙肝新妈妈的来信,她们在自己孩子出生的同时,又有着深深地恐惧:她们害怕自己的孩子也像她们一样感染上乙肝病毒。她们想亲亲孩子,又怕嘴上的唾液沾到孩子的脸上;她们想抱抱孩子,又担心自己身上的汗液带有病毒;她们更希望像其他妈妈一样让孩子吸允着自己胀满乳汁的乳房,但更担心孩子吸入带有病毒的乳汁。

她们在孩子还没有完成三针乙肝疫苗接种的时候,就三番五次地抱着孩子到医院,硬着心肠让护士把那尖锐的针头刺进孩子那微细的血脉,抽取那本来就不多的血液,查查孩子体内的乙肝抗体还省多少,生怕抗体的减少不足以帮助孩子抵御来自母亲身上的病毒。

她们常常产后抑郁,像发了疯一样地自责,认为自己使孩子感染上乙肝病毒,一封封地来信,只想从我这里得到一些安慰,直到孩子7个月后,证实母婴阻断成功,她们才转悲为喜。这就是许多乙肝妈妈的真实写照!今天,我就想谈谈有关乙肝妈妈给孩子喂奶的那些事。

乳汁中有没有病毒?

乙肝妈妈的乳汁中确有病毒!1974年,两位科学家首次从母乳中检测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证实了乙肝病毒感染母亲的乳汁中存在乙肝病毒。后来,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的核酸(HBV DNA)也相继从母乳中检出,使人们产生了乙肝病毒感染母亲可能通过乳汁感染婴儿的担心。由于这种担心,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母乳喂养率普遍低于其他母亲。

乳汁能不能传乙肝?

确有一些研究认为母乳喂养可能是乙肝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之一。但更多的研究认为,母乳不会增加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为了更科学地找出乙肝母亲母乳喂养是否增加乙肝母婴传播风险的证据,2011年以来,几位医生分别对国内外有关乙肝母亲母乳喂养的文献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均显示,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无论其感染状况如何(“大三阳”或“小三阳”,HBV DNA水平高或低),在新生儿正规免疫后母乳喂养均不会增加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更有一些医生进行了一些大样本的研究,调查乙肝母婴传播与母乳喂养的关系。我国湖北武汉的一些医生,调查了4个研究中心的1150例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与乙肝母婴传播的情况,进一步证实乙肝妈妈母乳喂养没有导致乙肝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增加。

有病毒为何不会传乙肝?

乙肝妈妈的乳汁中有病毒,但不会影响其后代乙肝母婴阻断的结果,这取决于许多因素。

原因之一:乙肝妈妈的乳汁中虽然有病毒,但病毒含量极低,仅为母亲血液中病毒含量的1/10000~1/1000。且初乳中病毒含量较高,到产后个月再检测,大多数母亲的乳汁中HBV DNA已经检测不到,仅有18%HBV DNA≥10的6次方拷贝/ml的母亲乳汁中还能检测到微量的HBV DNA。

原因之二:乳汁中的乳铁蛋白具有杀菌和抗病毒的活性。许多研究都发现,乳铁蛋白可以抑制丙肝病毒、乙肝病毒、腺病毒、艾滋病毒、轮状病毒的活性,因此可能抑制了乙肝病毒的感染性。

原因之三:人的消化液可以使乙肝病毒失去活性,因此,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甚至有人认为乙肝抗原通过消化道后,可能促进免疫系统抗体的产生。

原因之四:孩子出生时暴露于母亲羊水、血液中的乙肝病毒量远比母亲奶水中的病毒量高得多,母乳喂养接触到的那点儿病毒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原因之五:经过主动+被动联合免疫,孩子已经具备了抵御乙肝病毒感染的能力。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以前的多篇博客中我已经反复说过,只要孩子体内“抗HBs抗体≥10 mIU/ml,则可视为机体已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备了抵御能力。”

出生时注射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注射后15~30分钟开始发挥作用,其血浓度在注射后3~7天达到高峰,半衰期一般可维持17.5~25天,对新生儿的有效保护作用可维持42~63天,4个月后基本清除。再接种3针乙肝疫苗,新生儿都能足够的抗体抵御来自母亲体内的乙肝病毒。因此,乙肝妈妈与孩子亲近及母乳喂养都不会把病毒传播给孩子。

经过这些年的研究,乙肝妈妈能不能母乳喂养的答案已经十分肯定。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国内外的乙肝指南都已经明确,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只要孩子经过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正规免疫接种,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不会增加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乙肝患者治疗前用检测乙肝病毒基因型吗

乙型肝炎病毒目前发现至少有9个基因型,为了辨认,人们用英文字母给它们编排成A、B、C、D、E、F、G、H、I——9个基因型。不同的基因型在全球流行的分布不同。

我国流行的乙肝病毒以B型和C型为主,而欧洲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多为A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乙肝病毒B基因型感染者比C基因型的感染者较少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不同基因型的乙肝病毒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也不同。A基因型疗效最好,其次是D基因型,然后是B基因型,最难治疗的是C基因型。

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中,C基因型为占60%,B基因型约30%;南方以B基因型为主,北方以C基因型为主,另有少数为D基因型和B+C混合基因型感染。因此,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比西方国家更难,干扰素的疗效较差。

不过,现在大多数乙型肝炎患者都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核苷(酸)类药物无论对哪种基因型的疗效都很好,疗效没有明显差异。即使用干扰素治疗,也可以通过一些化验指标来预测疗效。

我国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的预测因素有5条:

(1)HBV DNA<2×10的8次方 IU/ml;

(2)高ALT水平;

(3)基因型为A或B型;

(4)基线低HBsAg水平;

(5)肝组织炎症坏死G2以上。

这5条中,除了第3条外,其他4条如果符合,也可以用干扰素治疗。

由于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对治疗方案的影响不大,而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还要花很多钱,并且尚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回报检测结果。因此,如果不是临床研究需要,乙肝病毒感染者要治疗前不必非要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

相关偏方验方

抗乙肝大三阳方

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扶正护肝。适用于乙肝“大三阳”。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乡间郎中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

2020-07-15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
  乙肝大三阳能否治愈需要看发病形式和发病人群。如果是乙肝大三阳以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形式出现在成人身上,由于成年人免疫力比较强,乙肝病毒可以被清除,95%的人群是可以自愈的。
  乙肝大三阳如果发生在慢性乙肝病人身上,达到临床治愈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一般来说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多半是在幼年感染的,感染时自身免疫力发育不健全,病毒进入身体以后免疫力无法清除掉病毒,于是病毒在体内潜伏下来,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情况下乙肝病毒会进行性损害肝细胞,导致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
  对于慢性乙肝大三阳患者需要积极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目前于临床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药物,但是也难以彻底治愈,只能控制慢性乙肝病情。



乙肝大三阳能治愈吗相关阅读


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是否会传染

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是否会传染: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可以传染。因为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三种途径传播:
  第一个途径是血液途径。如乙型肝炎会通过输血或者是创伤性的手术或其它的创伤性治疗等传播。
  第二个途径是母婴途径。母婴途径传播在国内非常多见,尤其是家庭集聚型,母亲有乙型肝炎,孩子可能都会被感染。
  第三种途径是性途径。比如夫妻双方一方有乙型肝炎,另外一方就是高危人群。我们会建议她一定要注射乙肝疫苗,否则就有可能被感染。
  所以,乙型肝炎病毒是通过以上三种途径传播的。不论是小三阳、大三阳、携带状态或者是已经发生了炎症,都有可能会造成感染。所以,乙型肝炎的携带者,仍然是可以造成传播、传染的。

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可以生孩子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可以生孩子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生孩子的问题,是很多人关心的。首先明确乙型肝炎患者是可以生孩子的。
  如果母亲是乙型肝炎的患者或携带者,我们需要注意:如果确定母亲是乙型肝炎携带者,建议在怀孕之前先做抗病毒治疗,等病毒得到明显的控制和稳定后,再备孕或怀孕可能会更好。但是有的患者平时并不清楚自己的感染情况,怀孕后通过检查才发现已经感染,有的甚至是在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怀孕。对于这种以前并不知道自己有乙肝的感染,怀孕后查出来的,我们并不建议终止妊娠,可以将孩子生下来。如果母亲的病毒量很高,超过了10的8次方,可以考虑母婴阻断,也就是在怀孕的后三个月,后期在7月、8月、9月时可以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或等孩子出生后用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进行阻断,这样会大大的减低感染率。如果母亲是在抗病毒治疗的期间,比如她正在口服核苷药,但是发现意外怀孕,我们也不建议终止妊娠。如果患者是用拉米夫定的抗病毒药,我们可以在严密的观察下让患者继续用药,以完成妊娠。如果服用的是恩替卡韦或者是替米夫定,我们会建议患者改换成拉米夫定药物,继续妊娠。总而言之,乙肝患者可以妊娠。
  并不是因为乙肝有母婴传播的途径,就不能进行妊娠。只要在生孩子的过程中,注意做母婴阻断,或者是在怀孕之前能得到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会更安全。

乙肝做什么检查

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有传染性的肝病。诊断乙肝的时候,首先应该查所谓的乙肝五项,包括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在内的一个系列的检查,主要是为了确定乙肝病毒的存在。除此以外,还应该做肝功能、乙肝病毒定量检测、甲胎蛋白和肝胆脾超声。这些检查是为了确定乙肝病毒在体内的活动性以及它所引起疾病的一个阶段。这些检查全部做完了之后,才能给乙肝病毒感染者一个明确的临床诊断,是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是肝炎状态,还是已经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已经出现了肝癌。把这些事情都搞清楚之后,才能够给乙肝病毒感染者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核苷类药物耐药了怎么办

核苷类药物耐药的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有效解决。最新上市的两种口服核苷类药物:替诺福韦酯和丙酚替诺福韦。至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明确的耐药变异。也就是说这两种药物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发生任何的耐药。所以在初始治疗的阶段,应该尽量去选择耐药变异发生率非常低,或者还没有发生耐药变异的这些药物。除此以外,恩替卡韦的耐药变异发生率也非常低,通过观察十年的数据,发现是1.2%左右的耐药率。所以对于初始治疗,应该尽量选择强效低耐药的药物。如果患者在初始治疗中已经吃上了耐药变异发生率比较高的药,比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阿德福韦酯,也不要害怕。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在乙肝病毒DNA阴性的条件下,换成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这样的一些药。如果真的出现了耐药,也有挽救治疗措施。比如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耐药,可以选择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这两个药物中的一种进行治疗。也就是说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之间没有交叉耐药,可以直接换用。如果阿德福韦酯发生了耐药,可以给病人选择恩替卡韦进行挽救治疗,当然也可以使用替诺福韦进行挽救治疗。也就是一旦发生了耐药,可以通过换用没有交叉耐药另外的药物进行挽救治疗。而且这些治疗方案非常成熟。

乙肝大三阳需要治疗吗

乙肝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的阳性。大三阳的病人往往预示着他的乙肝病毒DNA水平比较高,也就是说乙肝病毒在肝脏中复制的能力比较强,传染性比较强,但是并不是说大三阳的病人一定是肝炎发作的病人,也不能认为大三阳比小三阳厉害、大三阳一定要治疗。一个乙肝病人是不是需要治疗,首先要判断的是他有没有发生肝炎。对肝炎的评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查肝功能,观察转氨酶水平是否升高,是否有胆红素的异常。如果转氨酶水平升高能够大于两倍的正常上限,都应该评估要不要抗病毒治疗。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人可能是缓慢进展,没有表现在转氨酶水平升高,没有表现在肝功异常的有炎症活动的病人,这些病人可以通过肝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来发现。如果一个大三阳的病人,查转氨酶水平正常,做肝活检也没有明显的炎症和纤维化,也就是说这些人可能没有任何的疾病进展,将来不会发生肝硬化和肝癌,则不需要做治疗。只有发现这些人有炎症活动,有转氨酶的升高,或者有肝脏病理方面的炎症或者纤维化的二级以上的证据,才需要治疗。所以说不论是大三阳的病人,还是小三阳的病人,只有通过对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评估之后,才能够确定是不是一定需要治疗。

乙肝怀孕会传染宝宝吗

乙肝有很大的概率会通过母婴传播。但是近几年来,有了非常有效的母婴阻断的一套策略。如果有乙肝的女性在生育前就知道自己有乙肝,而且在正规医院的产科进行产检。通过母婴阻断之后,生出来的宝宝没有乙肝的可能性已经可以达到95%甚至更高。一般的治疗手段是:如果妈妈的HBV–DNA水平大于10的5次方,会建议在怀孕28周的时候,服用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拉米夫定等对胎儿没有任何影响的抗病毒药,使得在生孩子的过程中,妈妈传染给孩子的可能性变小。而孩子出生之后,完全可以通过母乳喂养长大。

乙肝抗病毒药吃多长时间

乙肝抗病毒口服的药物,目前只有核苷酸类似物有明确疗效,这类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不建议停药,它是目前国内指南上服药时间最长的一种药物,一般出现停药指征后也不建议停药,因为这类药物只要存在,乙肝病毒就无法致病,但是如果它不存在,乙肝病毒就会进入快速复制期,一定要把乙肝的所有CCDNA耗竭干净以后才能停药,但这并不意味着乙肝患者没有停药的希望,目前国内外都在研究彻底根除乙肝病毒的药物,如表面抗原的阴转药,未来患者可能不需要长时间服药就可以彻底把体内的乙肝病毒清除干净。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生孩子吗

乙肝病毒携带既然说病毒携带那肯定他并不是阳性的,我们可以在她怀孕到24周到28周之间,给她抗病毒治疗。让她病毒量下降甚至阴性,可以减少传给胎儿,然后孩子出生以后,马上打乙肝疫苗加免疫球蛋白,所以说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孩子是没有问题的。

打了乙肝疫苗总是没有抗体怎么办

打乙肝疫苗后有无抗体,跟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系。一般打了乙肝疫苗没有反应的人,也不容易感染上乙肝。如果打了疫苗没有反应,过段时间可以再打三针,若还是不产生抗体,也不需要特殊处理,每过一两年定期复查即可。

甲肝、乙肝、丙肝哪个更严重

甲肝、乙肝、丙肝都是病毒肝炎,但是它们是三个不同的病毒,传染途径不同,感染方式不同,造成的结果也不相同。甲肝以消化道传播,基本可以治愈。丙肝的危害性比乙肝大,因为丙肝没有疫苗预防,丙肝病毒变异率较高,使得丙肝的治疗比乙肝更麻烦。

如何在治疗期间预测干扰素对乙型肝炎的疗效

在治疗期间观察HBsAg和HBV DNA下降的情况可以预测干扰素的疗效。根据以往文献的报道,对于基因A型和D型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若经过12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未发生HBsAg定量的下降,建议停止治疗。

对于基因B型和C型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若经过12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治疗。无论哪种基因型,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

对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12周治疗后HBsAg未下降且HBV DNA较基线下降<2 log10 IU/ml,应考虑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法国医生瓦利特?皮卡德(Vallet -Pichard)在2014年总结了以往文献,提出了干扰素治疗期间预测和早期停药的原则:12周时HBV DNA及HBsAg下降是持续病毒应答的最佳早期预测指标。

对于e抗原阳性患者,干扰素治疗12周,HBV DNA下降至20000 IU/ml以下,HBsAg水平< 1500 IU/ml,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较高;然而,HBsAg水平在20000 IU/ml以上或HBsAg水平未下降者,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极低,应该考虑早期停药。

对于e抗原阴性患者,干扰素治疗12周时HBV DNA下降至20000 IU/ml以下,治疗12周和24周时HBsAg下降>10%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率较高;而治疗12周时HBV DNA下降< 2 log10 IU/ml和HBsAg无明显下降者,治疗结束后的病毒学应答率较低,应该考虑早期停药。

我国专家根据国外学者的经验,首次把干扰素治疗期间的预测和疗效欠佳患者早期停药写入2015年版《乙肝指南》,建议“:HBeAg阳性慢乙型肝炎患者治疗24周HBsAg和HBV DNA的定量水平是治疗应答的预测因素。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如果24周HBsAg<1500 IU/ml,继续单药治疗至48周可获得较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改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

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治疗过程中HBsAg的下降、HBV DNA水平是停药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如果经过12周治疗后HBsAg未下降且HBV DNA较基线下降<2 log10 IU/ml,应考虑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

普通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疗效有限,大约2/3的患者疗效欠佳,而且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另外,聚乙二醇干扰素的价格也较贵。对于疗效欠佳的患者,早期预测,可以指导患者及时改变治疗方案,使病人更早获得有效治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和医疗费用。

乙肝孕妈妈胎膜早破是否要行剖宫产

前两天,一位乙肝妈妈连续给我发了好几封信,告诉我她现在“十万火急”,原本准备剖宫产,没想到昨晚破水了(胎膜早破),“端午节期间,医生很少,医院建议顺产,可是羊水破了,有些见红,怕会引起乙肝母婴感染。”

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羊水流出,俗称“早破水”。据统计,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大约为2%~17%。在我们医院目前收集到的乙肝大三阳母亲数据库中,1728例母亲有283例母亲发生胎膜早破,占16.4%。其中176例母亲经医生引产,通过阴道成功分娩,占62.2%;107例母亲剖宫产分娩,占37.8%。而且,两组母亲所生婴儿的母婴阻断率没有差异。

大部分胎膜早破的乙肝大三阳产妇自己生下孩子,这对她们的健康和以后生育二胎都有很大的好处。从我们医院的数据可以看出,乙肝孕妈妈胎膜早破是发生率是较高的,但胎膜早破并不是乙肝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只要妇产科医生做好母婴阻断工作,积极协助产妇生育,大多数产妇都能顺利通过阴道分娩。

今天,我用我们医院真实的数据告诉这位“早破水”的乙肝妈妈,医生建议她顺产是正确的,希望她像在我们医院生育的乙肝妈妈一样勇敢,通过自己的努力生下宝宝。

孩子是怎样感染的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有三个途径: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宫内感染是指胎儿在母亲体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感染;产时感染是指母亲在分娩的时候,新生儿吞咽了含有乙肝病毒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在分娩过程中因子宫收缩促使少量母血渗漏入胎儿血循环引起婴儿感染;产后感染实际上属于乙肝病毒的“水平传播”,主要是通过哺乳和生活中密切接触传播。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在没有使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母婴阻断的情况下,产时感染占绝大多数,约为80%~85%,产后感染约10%~15%,宫内感染约5%~10%。因此,产时感染是乙肝母婴传播中最主要的途径。

但在目前已经使用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母婴传播阻断措施后,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这是因为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会有效地清除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污染到新生儿体内的病毒,保护新生儿免遭乙肝病毒感染。

而且,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保护作用可以持续至少42~63天,4个月后基本清除。而此时,新生儿已经接种了两针乙肝疫苗的接种,大约有80%~95%的婴儿已经通过自己的免疫系统产生了抗体,完全能力抵御产后与母亲密切接触导致的乙肝病毒感染。因此,目前的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病例基本上都属于宫内感染所致。

如何诊断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用来诊断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一般认为,出生时新生儿HBsAg和HBV DNA同时阳性,且持续到出生1个月后仍为阳性的新生儿基本上可以确定为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了。但是近些年来发现,这种诊断标准常常会漏掉许多因宫内感染所致的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病例。

这是因为部分新生儿虽然在子宫内已被母亲的乙肝病毒感染,但血清学感染标志却表现为阴性,形成所谓的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由于胎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肝细胞也未充分发育,尽管胎儿在子宫内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乙肝病毒的复制能力较低,对HBsAg的表达水平也较低;再加上新生儿出生时立即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而来自母血的抗-HBcIgG也可抑制胎儿HBsAg表达和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

所以,有些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尤其是临近分娩期的宫内感染,常常表现为HBsAg或/和HBV DNA的“假阴性”,被医生们称为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随着新生儿肝细胞发育逐渐成熟,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来自母血的抗-HBcIgG滴度下降,“潜隐性状态”的乙肝病毒开始复制和表达,HBsAg和HBV DNA才逐渐转为阳性。

宝宝阻断失败,反复打乙肝免疫球蛋白能挽救吗?

前几个月,我曾经收到一位乙肝母亲的来信,说她的宝宝在出生后医生曾怀疑孩子阻断失败。为了挽救孩子,在孩子1岁以内,她先后给孩子打过6次乙肝免疫球蛋白,期间多次给孩子取血检查,孩子抗体最高达到300 mIU/ml以上,但1岁以后检查,仍然阻断失败。她问我:“有抗体了为什么还被感染?这是为什么呢?”

我告诉她:她的孩子肯定是宫内感染。如果是产时感染或产后感染,打了那么多乙肝免疫球蛋白,病毒早就被清除了。但是,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则不同。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后,已经在胎儿的肝细胞内扎下了“根”,形成了cccDNA。

这种情况下,出生后注射再多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也不可能清除病毒了,只能延长新生儿体内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的时间,到1岁以后仍然被检测出携带乙肝病毒。而且,反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还有可能造成乙肝病毒的变异,甚至因频繁注射抗体,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效果或导致其他副作用。

乙肝妈妈能不能给孩子喂奶

我常常收到许多乙肝新妈妈的来信,她们在自己孩子出生的同时,又有着深深地恐惧:她们害怕自己的孩子也像她们一样感染上乙肝病毒。她们想亲亲孩子,又怕嘴上的唾液沾到孩子的脸上;她们想抱抱孩子,又担心自己身上的汗液带有病毒;她们更希望像其他妈妈一样让孩子吸允着自己胀满乳汁的乳房,但更担心孩子吸入带有病毒的乳汁。

她们在孩子还没有完成三针乙肝疫苗接种的时候,就三番五次地抱着孩子到医院,硬着心肠让护士把那尖锐的针头刺进孩子那微细的血脉,抽取那本来就不多的血液,查查孩子体内的乙肝抗体还省多少,生怕抗体的减少不足以帮助孩子抵御来自母亲身上的病毒。

她们常常产后抑郁,像发了疯一样地自责,认为自己使孩子感染上乙肝病毒,一封封地来信,只想从我这里得到一些安慰,直到孩子7个月后,证实母婴阻断成功,她们才转悲为喜。这就是许多乙肝妈妈的真实写照!今天,我就想谈谈有关乙肝妈妈给孩子喂奶的那些事。

乳汁中有没有病毒?

乙肝妈妈的乳汁中确有病毒!1974年,两位科学家首次从母乳中检测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证实了乙肝病毒感染母亲的乳汁中存在乙肝病毒。后来,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的核酸(HBV DNA)也相继从母乳中检出,使人们产生了乙肝病毒感染母亲可能通过乳汁感染婴儿的担心。由于这种担心,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母乳喂养率普遍低于其他母亲。

乳汁能不能传乙肝?

确有一些研究认为母乳喂养可能是乙肝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之一。但更多的研究认为,母乳不会增加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为了更科学地找出乙肝母亲母乳喂养是否增加乙肝母婴传播风险的证据,2011年以来,几位医生分别对国内外有关乙肝母亲母乳喂养的文献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均显示,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无论其感染状况如何(“大三阳”或“小三阳”,HBV DNA水平高或低),在新生儿正规免疫后母乳喂养均不会增加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更有一些医生进行了一些大样本的研究,调查乙肝母婴传播与母乳喂养的关系。我国湖北武汉的一些医生,调查了4个研究中心的1150例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与乙肝母婴传播的情况,进一步证实乙肝妈妈母乳喂养没有导致乙肝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增加。

有病毒为何不会传乙肝?

乙肝妈妈的乳汁中有病毒,但不会影响其后代乙肝母婴阻断的结果,这取决于许多因素。

原因之一:乙肝妈妈的乳汁中虽然有病毒,但病毒含量极低,仅为母亲血液中病毒含量的1/10000~1/1000。且初乳中病毒含量较高,到产后个月再检测,大多数母亲的乳汁中HBV DNA已经检测不到,仅有18%HBV DNA≥10的6次方拷贝/ml的母亲乳汁中还能检测到微量的HBV DNA。

原因之二:乳汁中的乳铁蛋白具有杀菌和抗病毒的活性。许多研究都发现,乳铁蛋白可以抑制丙肝病毒、乙肝病毒、腺病毒、艾滋病毒、轮状病毒的活性,因此可能抑制了乙肝病毒的感染性。

原因之三:人的消化液可以使乙肝病毒失去活性,因此,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甚至有人认为乙肝抗原通过消化道后,可能促进免疫系统抗体的产生。

原因之四:孩子出生时暴露于母亲羊水、血液中的乙肝病毒量远比母亲奶水中的病毒量高得多,母乳喂养接触到的那点儿病毒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原因之五:经过主动+被动联合免疫,孩子已经具备了抵御乙肝病毒感染的能力。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以前的多篇博客中我已经反复说过,只要孩子体内“抗HBs抗体≥10 mIU/ml,则可视为机体已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备了抵御能力。”

出生时注射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注射后15~30分钟开始发挥作用,其血浓度在注射后3~7天达到高峰,半衰期一般可维持17.5~25天,对新生儿的有效保护作用可维持42~63天,4个月后基本清除。再接种3针乙肝疫苗,新生儿都能足够的抗体抵御来自母亲体内的乙肝病毒。因此,乙肝妈妈与孩子亲近及母乳喂养都不会把病毒传播给孩子。

经过这些年的研究,乙肝妈妈能不能母乳喂养的答案已经十分肯定。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国内外的乙肝指南都已经明确,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只要孩子经过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正规免疫接种,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不会增加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乙肝患者治疗前用检测乙肝病毒基因型吗

乙型肝炎病毒目前发现至少有9个基因型,为了辨认,人们用英文字母给它们编排成A、B、C、D、E、F、G、H、I——9个基因型。不同的基因型在全球流行的分布不同。

我国流行的乙肝病毒以B型和C型为主,而欧洲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多为A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乙肝病毒B基因型感染者比C基因型的感染者较少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不同基因型的乙肝病毒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也不同。A基因型疗效最好,其次是D基因型,然后是B基因型,最难治疗的是C基因型。

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中,C基因型为占60%,B基因型约30%;南方以B基因型为主,北方以C基因型为主,另有少数为D基因型和B+C混合基因型感染。因此,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比西方国家更难,干扰素的疗效较差。

不过,现在大多数乙型肝炎患者都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核苷(酸)类药物无论对哪种基因型的疗效都很好,疗效没有明显差异。即使用干扰素治疗,也可以通过一些化验指标来预测疗效。

我国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的预测因素有5条:

(1)HBV DNA<2×10的8次方 IU/ml;

(2)高ALT水平;

(3)基因型为A或B型;

(4)基线低HBsAg水平;

(5)肝组织炎症坏死G2以上。

这5条中,除了第3条外,其他4条如果符合,也可以用干扰素治疗。

由于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对治疗方案的影响不大,而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还要花很多钱,并且尚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回报检测结果。因此,如果不是临床研究需要,乙肝病毒感染者要治疗前不必非要检测乙肝病毒的基因型。

相关偏方验方

抗乙肝大三阳方

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扶正护肝。适用于乙肝“大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