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传染途径

2020-07-15

乙肝传染途径:
  乙肝的传染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血液传播,是在占大多数的一个途径,血液传播并不是接触患者的血液,一定会被感染,如果本身接触者打过乙肝疫苗或者乙肝抗体的阳性,即使接触到血液也不会感染;同时如果皮肤粘膜完整,也不会被感染。
  第二,性传播,性传播是目前比较多见的传播途径,如果一方没有抗体,一方是乙肝的感染者或携带者,很容易被感染。
  第三,母婴传播,目前越来越少,因为我国对13岁以下的儿童进行标准的免疫。所以乙肝的三种传播途径以性传播和血液传播为主。



乙肝传染途径相关阅读


什么是乙肝活动期

乙肝的活动期就是乙肝病毒在人的肝脏内存在,对肝脏引起了一些损伤,也就是有肝炎的这一段时期或者叫做肝炎的活动期,或者叫做乙肝的活动期。这个时期其实并不是乙肝病毒直接的引起了肝脏的损伤,而是乙肝病毒在肝脏内的存在,被人的免疫力发现之后,人的免疫力要去杀灭病毒的时候,同时把肝脏也损伤了。因为乙肝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它存在的场所就是肝细胞。人的免疫力,免疫细胞、各种抗体去杀病毒的时候就会把肝细胞也损伤了,这时候就会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胆红素的升高,出现一些所谓的肝功能的不正常。这个时候是需要给乙肝病人进行治疗的一个时期。

乙肝五项是什么

乙肝五项最早用来评测乙肝病毒在体内感染状态的标志物,乙肝五项包括病毒的两项,即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的e抗原,以及身体对病毒反应的三项,即表面抗体、e抗体以及核心抗体,乙肝的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是一对抗原和抗体,乙肝的e抗原和e抗体是一对抗原和抗体,正常应该具有六个抗原抗体配对的情况,但由于核心抗原在血液里很难检测,只能在血液里检测到核心抗体,这时就演化出了平时说的大三阳、小三阳。如果能检测到病毒的两项抗原,表面抗原和e抗原,以及体内的核心抗体,则诊断为大三阳,如果只检测到病毒的表面抗原,并检测到身体对病毒反应出现的e抗体和核心抗体,这时诊断为小三阳。但是并不是小三阳一定比大三阳好,或者大三阳的传染性一定比小三阳强,这只是机体对抗病毒时出现的不同免疫状态,存在大三阳和小三阳时,更倾向于检查血液中病毒的DNA情况,一旦血液中存在活性病毒,大三阳和小三阳的状态其实一样,都需要到医院定期复查和治疗,如果病毒是阴性,只需要定期的监测,发现病毒的反复时才进行相应的治疗。

乙肝病毒携带者指什么

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前叫健康携带者,但后期发现这些病人里有一些人是不健康的,他们的肝脏会逐渐受到乙肝病毒的侵袭而变差,因此后来叫表面抗原的携带状态,现在叫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者,也叫乙肝携带者,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体内也存在乙肝病毒但不发病,乙肝病毒和身体处于共生状态,它们之间互不干扰、互不损害,机体和病毒达到一个相对比较平衡的状态。绝大多数的乙肝患者都处于这种状态,并不是所有的乙肝病人都发病,当携带者出现转氨酶异常,即出现了肝脏的损害后,才进行积极的治疗干预,其他情况只需积极地进行复查和监测。

乙肝抗毒药物有副作用吗

乙肝抗病毒药物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干扰素,它的有效率相对来说比较低,副作用比较大,会出现发热、骨髓造血抑制、甲状腺功能异常,甚至继发血糖代谢的异常,但它一旦进入有效范围,就相当于提高自身免疫力去抵抗病毒,它的效果是持续性的。还有一类是核苷酸类似物,这类的药物在应用期间的副作用比较少,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可能会有肌酸激酶升高,主要是横纹肌溶解,也可能会有肾脏方面的问题,如替诺福韦或阿德福韦酯,副作用的发生率都比较低,但是需要长期服用,不能间断停药。所以两者有各自的优缺点。

慢性乙型肝炎能自己好吗

慢性乙型肝炎的感染者其实是有两种状态,一种是肝功能B超完全正常的一个乙肝携带者;还有一种人是有肝功能异常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的人群。对于这两个状态的人群,不管是不是进行了抗病毒治疗,都有极少数人确实可以自愈,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他的肝功能是正常的,B超也没有发现问题,甚至表面抗原就转阴了,称之为自愈,但是每个人每年可能只有1%的概率。还有一些情况,就是他自认为是自愈,因为没有症状,但其实是一种携带状态,如果只查肝功能B超,可能完全是正常的,只有查到表面抗原或者是查乙肝五项的时候,才能发现他是感染者。还有经过抗病毒治疗,可能只有不到10%的人,一般说5%到10%左右的人,经过抗病毒治疗可以实现痊愈,也就是表面抗原转阴。

乙肝抗病毒药吃多长时间

乙肝抗病毒口服的药物,目前只有核苷酸类似物有明确疗效,这类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不建议停药,它是目前国内指南上服药时间最长的一种药物,一般出现停药指征后也不建议停药,因为这类药物只要存在,乙肝病毒就无法致病,但是如果它不存在,乙肝病毒就会进入快速复制期,一定要把乙肝的所有CCDNA耗竭干净以后才能停药,但这并不意味着乙肝患者没有停药的希望,目前国内外都在研究彻底根除乙肝病毒的药物,如表面抗原的阴转药,未来患者可能不需要长时间服药就可以彻底把体内的乙肝病毒清除干净。

和乙肝大三阳的人吃饭会传染吗

乙肝有四种传播方式,第一种传播方式是母婴垂直传播,得了乙肝的母亲可能把乙肝遗传给孩子。第二种传播方式是血液传播,主要由输血传播,是国内比较常见的传播方式。第三种传播方式是性传播,乙肝是性病中的一种,但患有乙肝的成年人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几率比较小。第四种传播方式是医源性传播,医学上很多侵袭性的操作行为可能会造成乙肝传播。日常生活的接触,如与乙肝病人吃饭等不会传播乙肝,成年人之间传播乙肝的几率非常低。所以不应该歧视乙肝病人,在日常接触时应保持平和的心态。

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

乙肝确实很常见,乙肝病毒携带者从理论上讲是有一定的传染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根据病毒的情况判断,化验DNA。如果DNA化验结果是阴性,说明平常的生活接触是没有问题的;若果DNA化验结果是阳性,则可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什么意思

乙肝病毒携带者分两种,一种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通常指年轻的处于乙肝免疫耐受状态的表面抗原,表面E抗原阳性和乙肝病毒DNA阳性者。另外一种是非活动性表面抗原携带者。指表面抗原阳性,E抗阴性,病毒也是阴性者。

得了乙肝怎么治

乙肝有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90%或者95%以上的急性乙肝都是自限性,这种急性乙肝不需要抗病毒治疗,给予保肝的治疗跟营养支持能够自愈。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非常严谨。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丙肝病毒与乙肝病毒有何不同

丙肝病毒和乙肝病毒都是引起慢性肝炎的嗜肝病毒。它们感染肝细胞,引起肝脏疾病的机制有何不同呢?

首先,丙肝病毒特别狡猾。它可通过一些特殊的机制,把自己重要的基因隐藏起来,并保持其相对稳定;而把免疫系统能够发挥作用的基因抗原——丙肝病毒包膜蛋白-2放在容易发生变异的位置,形成一个高度变异区,导致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像孙悟空七十二变一样不停地发生变异。

机体免疫系统对原病毒抗原产生的抗体,在迅速突变的新病毒株面前很快失效;而再产生刚刚能对抗新病毒抗原时,病毒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从而逃避人体免疫系统对它的清除。因此,至今没有研究出预防丙肝病毒感染的疫苗,也没有有效的免疫学方法预防或治疗丙肝病毒感染,而且导致病毒感染后容易难以清除,成为慢性感染者。

丙肝病毒损害肝细胞的手段比乙肝病毒更多。乙肝病毒只会寄生在肝细胞内,它本身并不引起肝损伤,只有在身体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刺激而“生气”的时候,才会和肝细胞中的乙肝病毒“打仗”,引起肝细胞“死亡”。所以,乙肝病毒感染者中肝功能正常的病毒携带者很常见。而丙肝病毒可以通过许多办法导致肝细胞损伤。丙肝病毒可以直接破坏肝细胞。

不仅如此,丙肝病毒也可以像乙肝病毒一样刺激免疫系统,挑起战争,导致肝损害。丙肝病毒作恶不仅限于肝脏,它还会改变人体代谢,导致糖代谢、脂代谢紊乱,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导致肝细胞迫害。丙肝病毒还常常在人体内挑起“内战”。丙肝病毒核心抗原与人体细胞核的一种多肽抗原“长得”十分相像,感染丙肝病毒后,免疫系统常常误把人体细胞核的多肽抗原当成丙肝病毒核心抗原,其结果没有清除丙肝病毒,反而伤了自身细胞,引起自身免疫性损伤和相关疾病。

因此,丙肝病毒比乙肝病毒感染更容易发生肝损害。在病毒复制阳性的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中,88%存在肝脏组织学改变;肝功能持续正常的病毒携带者仅占20%~30%;而且,在这些持续肝功能正常的感染者中,肝组织学正常者仅占13.6%~17%,大多数感染者有肝组织炎症病理改变,甚至有中-重度肝炎表现和肝硬化。

但丙肝病毒也有弱点。它感染肝细胞后,只呆在肝细胞浆内复制,不像乙肝病毒那样会“钻”,一直“钻”进肝细胞核内“扎根”。所以,经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丙肝病毒可以从体内彻底清除。

尤其是近几年来,已经有许多直接抗丙肝病毒逐渐问世,丙型肝炎的治愈率已经达到90%以上,成为一种可以完全治愈的疾病。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些治疗丙型肝炎的药物早日在我国上市。

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目标

许多乙型肝炎患者对长期的抗病毒治疗无心理准备,以为乙型肝炎会很快治愈。所以常常表现为治疗的依从性差,不能坚持治疗。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的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因此,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是长期的。干扰素只能对部分病人有效,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治疗的短期目标是有效地抑制HBV复制,使肝脏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得到改善;长期目的的达到HBeAg的血清学转换,最终达到HBsAg消失的目的。

但是,长期目标绝不可能短期实现,需要坚持长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往往需要几年或十几年的努力才能达到。

肝功能异常或有黄疸的乙肝患者传染性更强吗

刚刚收到一封网民的来信,问她的妈妈有乙肝病毒感染,她也因母婴传播感染了乙肝病毒。最近,她妈妈的肝病急性发作,出现了黄疸。她问我,她妈妈出现黄疸是不是传染性更强了?是不是应该住院隔离?

她母亲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急性加重,很可能属于“慢加急性肝衰竭”,这种情况非常危险,一定要住院治疗。但是,认为肝功能异常或有黄疸的乙型肝炎病人传染性比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强是错误的。这种认识来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当时,各种肝炎病毒尚未发现,人们还不能区分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只能通过肝功能和黄疸的检查知道病人得了肝炎。

所以,在那个时候,人们只好把肝功能和黄疸作为肝炎的诊断标志,提示病人有一定的传染性。实际上,酒精性肝炎和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也可以升高,甚至出现黄疸,但他们体内不存在肝炎病毒,因此没有传染性。而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则具有传染性。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的传染性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液中HBV DNA水平,与血清ALT、AST或胆红素水平无关。”现在,人们已经能准确地检测出血液中的各种肝炎病毒和病毒的复制状况。

在乙肝病毒感染者中,病毒复制越活跃的人传染性较强。因此,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液中HBV DNA水平决定了感染者传染性的高低。HBV DNA阳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传染性是一样的。

什么是核苷(酸)类药物的优化治疗

“优化治疗”最早是根据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全球临床试验结果提出来的。“优化治疗”的概念就是根据病人在治疗前HBV DNA水平的高低,再结合病人治疗6个月时的疗效对治疗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在替比夫定两年的研究中,医生发现治疗6个月的时候,病人的疗效可以预测将来疗效和耐药发生。如果治疗6个月时病毒DNA下降较明显,治疗两年后,病毒会保持持久的抑制,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比较高,且耐药发生率比较低;反之,治疗两年的疗效较差,许多病人会发生耐药,HBV DNA反弹。

对于替比夫定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患者加用阿德福韦“优化治疗”后,大提高了HBV DNA的阴转率,减少了耐药的发生。

根据这个研究结果,美国教授当时提出了一个核苷(酸)类药物优化治疗的“路线图”,使医生能够更清楚地根据病人服药后的早期疗效预测将来疗效和耐药发生,及时调整病人的治疗方案。

“路线图”概念很快得到大多数医生的认同,因此被写入我国的《乙肝指南》。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以6个月检测结果来预测以后的疗效。阿德福韦酯的抗病毒作用较慢,因此可延迟到1年以后预测疗效或改变治疗方案。

乙肝妈妈可不可以母乳喂养

乙肝妈妈的乳汁中确实能够检测出乙肝病毒的抗原和HBV DNA,但是,乳汁病毒含量极低,仅为母亲血液中病毒含量的1/10000~1/1000。且初乳中病毒含量较高,到产后个月再检测,大多数母亲的乳汁中HBV DNA已经检测不到,仅有18%HBV DNA≥10的6次方拷贝/ml的母亲乳汁中还能检测到微量的HBV DNA。

而且,循证医学的证据已经充分说明,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无论其感染状况如何(“大三阳”或“小三阳”,HBV DNA水平高或低),在新生儿正规免疫后母乳喂养均不会增加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因此,根据母亲乳汁中的HBV DNA水平来决定是否母乳喂养完全没有必要,也没有依据。国内外没有一家乙肝防治指南建议检测母亲乳汁中的乙肝病毒。

除了孩子出生时注射的那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外,孩子的抗体主要来源于乙肝疫苗的刺激。乙肝疫苗是现代科学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乙肝病毒的基因片段插入酵母细胞或仓鼠卵母细胞的基因中,重新组成新的基因,利用这些细胞的复制生产出来含有乙肝病毒片段的疫苗。这种基因重组疫苗非常安全,它进入体内并不像乙肝病毒那样侵入肝细胞做“坏事”,而是模仿乙肝病毒的“坏样子”,在体内调动并训练免疫系统产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保卫机体不受乙肝病毒的侵害。

人的免疫系统有很强的记忆力。只要孩子的免疫系统对乙肝疫苗产生了“应答反应”,孩子的免疫细胞就会牢牢乙肝抗原的“坏样子”。因此,在孩子有了抗体之后,如果真有抗原侵入体内,抗原不仅不会“消耗”抗体,而且还会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

抗体的下降并非抗原的消耗,而是抗体自身的代谢,就像体内的红细胞寿命是120天一样,到一定寿命,抗体自然代谢掉了。但大家不用担心,免疫细胞还会源源不断的制造出抗体加以补充,只不过如果没有抗原的再次刺激,补充的抗体产量会逐渐减少,直到下一次抗原的侵入。

不仅如此,已有许多研究证实,母乳喂养不会影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乙肝妈妈所生后代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在三针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是一样的。这足以证明,乙肝妈妈没有必要整天想着带着孩子去医院抽血检查,母乳喂养不会“消耗”乙肝抗体,不会影响孩子抗体的产生和母婴阻断效果。

相关方剂

乙肝益气解郁颗粒

益气化湿,疏肝解郁。

乙肝宁颗粒

补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相关偏方验方

乙肝煎

慢性乙型肝炎。

抗乙肝大三阳方

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扶正护肝。适用于乙肝“大三阳”。

乙肝宁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传染途径-乡间郎中

乙肝传染途径

2020-07-15

乙肝传染途径:
  乙肝的传染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血液传播,是在占大多数的一个途径,血液传播并不是接触患者的血液,一定会被感染,如果本身接触者打过乙肝疫苗或者乙肝抗体的阳性,即使接触到血液也不会感染;同时如果皮肤粘膜完整,也不会被感染。
  第二,性传播,性传播是目前比较多见的传播途径,如果一方没有抗体,一方是乙肝的感染者或携带者,很容易被感染。
  第三,母婴传播,目前越来越少,因为我国对13岁以下的儿童进行标准的免疫。所以乙肝的三种传播途径以性传播和血液传播为主。



乙肝传染途径相关阅读


什么是乙肝活动期

乙肝的活动期就是乙肝病毒在人的肝脏内存在,对肝脏引起了一些损伤,也就是有肝炎的这一段时期或者叫做肝炎的活动期,或者叫做乙肝的活动期。这个时期其实并不是乙肝病毒直接的引起了肝脏的损伤,而是乙肝病毒在肝脏内的存在,被人的免疫力发现之后,人的免疫力要去杀灭病毒的时候,同时把肝脏也损伤了。因为乙肝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它存在的场所就是肝细胞。人的免疫力,免疫细胞、各种抗体去杀病毒的时候就会把肝细胞也损伤了,这时候就会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胆红素的升高,出现一些所谓的肝功能的不正常。这个时候是需要给乙肝病人进行治疗的一个时期。

乙肝五项是什么

乙肝五项最早用来评测乙肝病毒在体内感染状态的标志物,乙肝五项包括病毒的两项,即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的e抗原,以及身体对病毒反应的三项,即表面抗体、e抗体以及核心抗体,乙肝的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是一对抗原和抗体,乙肝的e抗原和e抗体是一对抗原和抗体,正常应该具有六个抗原抗体配对的情况,但由于核心抗原在血液里很难检测,只能在血液里检测到核心抗体,这时就演化出了平时说的大三阳、小三阳。如果能检测到病毒的两项抗原,表面抗原和e抗原,以及体内的核心抗体,则诊断为大三阳,如果只检测到病毒的表面抗原,并检测到身体对病毒反应出现的e抗体和核心抗体,这时诊断为小三阳。但是并不是小三阳一定比大三阳好,或者大三阳的传染性一定比小三阳强,这只是机体对抗病毒时出现的不同免疫状态,存在大三阳和小三阳时,更倾向于检查血液中病毒的DNA情况,一旦血液中存在活性病毒,大三阳和小三阳的状态其实一样,都需要到医院定期复查和治疗,如果病毒是阴性,只需要定期的监测,发现病毒的反复时才进行相应的治疗。

乙肝病毒携带者指什么

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前叫健康携带者,但后期发现这些病人里有一些人是不健康的,他们的肝脏会逐渐受到乙肝病毒的侵袭而变差,因此后来叫表面抗原的携带状态,现在叫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者,也叫乙肝携带者,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体内也存在乙肝病毒但不发病,乙肝病毒和身体处于共生状态,它们之间互不干扰、互不损害,机体和病毒达到一个相对比较平衡的状态。绝大多数的乙肝患者都处于这种状态,并不是所有的乙肝病人都发病,当携带者出现转氨酶异常,即出现了肝脏的损害后,才进行积极的治疗干预,其他情况只需积极地进行复查和监测。

乙肝抗毒药物有副作用吗

乙肝抗病毒药物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干扰素,它的有效率相对来说比较低,副作用比较大,会出现发热、骨髓造血抑制、甲状腺功能异常,甚至继发血糖代谢的异常,但它一旦进入有效范围,就相当于提高自身免疫力去抵抗病毒,它的效果是持续性的。还有一类是核苷酸类似物,这类的药物在应用期间的副作用比较少,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可能会有肌酸激酶升高,主要是横纹肌溶解,也可能会有肾脏方面的问题,如替诺福韦或阿德福韦酯,副作用的发生率都比较低,但是需要长期服用,不能间断停药。所以两者有各自的优缺点。

慢性乙型肝炎能自己好吗

慢性乙型肝炎的感染者其实是有两种状态,一种是肝功能B超完全正常的一个乙肝携带者;还有一种人是有肝功能异常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的人群。对于这两个状态的人群,不管是不是进行了抗病毒治疗,都有极少数人确实可以自愈,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他的肝功能是正常的,B超也没有发现问题,甚至表面抗原就转阴了,称之为自愈,但是每个人每年可能只有1%的概率。还有一些情况,就是他自认为是自愈,因为没有症状,但其实是一种携带状态,如果只查肝功能B超,可能完全是正常的,只有查到表面抗原或者是查乙肝五项的时候,才能发现他是感染者。还有经过抗病毒治疗,可能只有不到10%的人,一般说5%到10%左右的人,经过抗病毒治疗可以实现痊愈,也就是表面抗原转阴。

乙肝抗病毒药吃多长时间

乙肝抗病毒口服的药物,目前只有核苷酸类似物有明确疗效,这类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不建议停药,它是目前国内指南上服药时间最长的一种药物,一般出现停药指征后也不建议停药,因为这类药物只要存在,乙肝病毒就无法致病,但是如果它不存在,乙肝病毒就会进入快速复制期,一定要把乙肝的所有CCDNA耗竭干净以后才能停药,但这并不意味着乙肝患者没有停药的希望,目前国内外都在研究彻底根除乙肝病毒的药物,如表面抗原的阴转药,未来患者可能不需要长时间服药就可以彻底把体内的乙肝病毒清除干净。

和乙肝大三阳的人吃饭会传染吗

乙肝有四种传播方式,第一种传播方式是母婴垂直传播,得了乙肝的母亲可能把乙肝遗传给孩子。第二种传播方式是血液传播,主要由输血传播,是国内比较常见的传播方式。第三种传播方式是性传播,乙肝是性病中的一种,但患有乙肝的成年人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几率比较小。第四种传播方式是医源性传播,医学上很多侵袭性的操作行为可能会造成乙肝传播。日常生活的接触,如与乙肝病人吃饭等不会传播乙肝,成年人之间传播乙肝的几率非常低。所以不应该歧视乙肝病人,在日常接触时应保持平和的心态。

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

乙肝确实很常见,乙肝病毒携带者从理论上讲是有一定的传染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根据病毒的情况判断,化验DNA。如果DNA化验结果是阴性,说明平常的生活接触是没有问题的;若果DNA化验结果是阳性,则可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什么意思

乙肝病毒携带者分两种,一种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通常指年轻的处于乙肝免疫耐受状态的表面抗原,表面E抗原阳性和乙肝病毒DNA阳性者。另外一种是非活动性表面抗原携带者。指表面抗原阳性,E抗阴性,病毒也是阴性者。

得了乙肝怎么治

乙肝有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90%或者95%以上的急性乙肝都是自限性,这种急性乙肝不需要抗病毒治疗,给予保肝的治疗跟营养支持能够自愈。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非常严谨。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丙肝病毒与乙肝病毒有何不同

丙肝病毒和乙肝病毒都是引起慢性肝炎的嗜肝病毒。它们感染肝细胞,引起肝脏疾病的机制有何不同呢?

首先,丙肝病毒特别狡猾。它可通过一些特殊的机制,把自己重要的基因隐藏起来,并保持其相对稳定;而把免疫系统能够发挥作用的基因抗原——丙肝病毒包膜蛋白-2放在容易发生变异的位置,形成一个高度变异区,导致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像孙悟空七十二变一样不停地发生变异。

机体免疫系统对原病毒抗原产生的抗体,在迅速突变的新病毒株面前很快失效;而再产生刚刚能对抗新病毒抗原时,病毒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从而逃避人体免疫系统对它的清除。因此,至今没有研究出预防丙肝病毒感染的疫苗,也没有有效的免疫学方法预防或治疗丙肝病毒感染,而且导致病毒感染后容易难以清除,成为慢性感染者。

丙肝病毒损害肝细胞的手段比乙肝病毒更多。乙肝病毒只会寄生在肝细胞内,它本身并不引起肝损伤,只有在身体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刺激而“生气”的时候,才会和肝细胞中的乙肝病毒“打仗”,引起肝细胞“死亡”。所以,乙肝病毒感染者中肝功能正常的病毒携带者很常见。而丙肝病毒可以通过许多办法导致肝细胞损伤。丙肝病毒可以直接破坏肝细胞。

不仅如此,丙肝病毒也可以像乙肝病毒一样刺激免疫系统,挑起战争,导致肝损害。丙肝病毒作恶不仅限于肝脏,它还会改变人体代谢,导致糖代谢、脂代谢紊乱,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导致肝细胞迫害。丙肝病毒还常常在人体内挑起“内战”。丙肝病毒核心抗原与人体细胞核的一种多肽抗原“长得”十分相像,感染丙肝病毒后,免疫系统常常误把人体细胞核的多肽抗原当成丙肝病毒核心抗原,其结果没有清除丙肝病毒,反而伤了自身细胞,引起自身免疫性损伤和相关疾病。

因此,丙肝病毒比乙肝病毒感染更容易发生肝损害。在病毒复制阳性的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中,88%存在肝脏组织学改变;肝功能持续正常的病毒携带者仅占20%~30%;而且,在这些持续肝功能正常的感染者中,肝组织学正常者仅占13.6%~17%,大多数感染者有肝组织炎症病理改变,甚至有中-重度肝炎表现和肝硬化。

但丙肝病毒也有弱点。它感染肝细胞后,只呆在肝细胞浆内复制,不像乙肝病毒那样会“钻”,一直“钻”进肝细胞核内“扎根”。所以,经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丙肝病毒可以从体内彻底清除。

尤其是近几年来,已经有许多直接抗丙肝病毒逐渐问世,丙型肝炎的治愈率已经达到90%以上,成为一种可以完全治愈的疾病。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些治疗丙型肝炎的药物早日在我国上市。

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目标

许多乙型肝炎患者对长期的抗病毒治疗无心理准备,以为乙型肝炎会很快治愈。所以常常表现为治疗的依从性差,不能坚持治疗。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的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因此,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是长期的。干扰素只能对部分病人有效,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治疗的短期目标是有效地抑制HBV复制,使肝脏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得到改善;长期目的的达到HBeAg的血清学转换,最终达到HBsAg消失的目的。

但是,长期目标绝不可能短期实现,需要坚持长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往往需要几年或十几年的努力才能达到。

肝功能异常或有黄疸的乙肝患者传染性更强吗

刚刚收到一封网民的来信,问她的妈妈有乙肝病毒感染,她也因母婴传播感染了乙肝病毒。最近,她妈妈的肝病急性发作,出现了黄疸。她问我,她妈妈出现黄疸是不是传染性更强了?是不是应该住院隔离?

她母亲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急性加重,很可能属于“慢加急性肝衰竭”,这种情况非常危险,一定要住院治疗。但是,认为肝功能异常或有黄疸的乙型肝炎病人传染性比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强是错误的。这种认识来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当时,各种肝炎病毒尚未发现,人们还不能区分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只能通过肝功能和黄疸的检查知道病人得了肝炎。

所以,在那个时候,人们只好把肝功能和黄疸作为肝炎的诊断标志,提示病人有一定的传染性。实际上,酒精性肝炎和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也可以升高,甚至出现黄疸,但他们体内不存在肝炎病毒,因此没有传染性。而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则具有传染性。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的传染性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液中HBV DNA水平,与血清ALT、AST或胆红素水平无关。”现在,人们已经能准确地检测出血液中的各种肝炎病毒和病毒的复制状况。

在乙肝病毒感染者中,病毒复制越活跃的人传染性较强。因此,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液中HBV DNA水平决定了感染者传染性的高低。HBV DNA阳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传染性是一样的。

什么是核苷(酸)类药物的优化治疗

“优化治疗”最早是根据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全球临床试验结果提出来的。“优化治疗”的概念就是根据病人在治疗前HBV DNA水平的高低,再结合病人治疗6个月时的疗效对治疗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在替比夫定两年的研究中,医生发现治疗6个月的时候,病人的疗效可以预测将来疗效和耐药发生。如果治疗6个月时病毒DNA下降较明显,治疗两年后,病毒会保持持久的抑制,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比较高,且耐药发生率比较低;反之,治疗两年的疗效较差,许多病人会发生耐药,HBV DNA反弹。

对于替比夫定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患者加用阿德福韦“优化治疗”后,大提高了HBV DNA的阴转率,减少了耐药的发生。

根据这个研究结果,美国教授当时提出了一个核苷(酸)类药物优化治疗的“路线图”,使医生能够更清楚地根据病人服药后的早期疗效预测将来疗效和耐药发生,及时调整病人的治疗方案。

“路线图”概念很快得到大多数医生的认同,因此被写入我国的《乙肝指南》。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以6个月检测结果来预测以后的疗效。阿德福韦酯的抗病毒作用较慢,因此可延迟到1年以后预测疗效或改变治疗方案。

乙肝妈妈可不可以母乳喂养

乙肝妈妈的乳汁中确实能够检测出乙肝病毒的抗原和HBV DNA,但是,乳汁病毒含量极低,仅为母亲血液中病毒含量的1/10000~1/1000。且初乳中病毒含量较高,到产后个月再检测,大多数母亲的乳汁中HBV DNA已经检测不到,仅有18%HBV DNA≥10的6次方拷贝/ml的母亲乳汁中还能检测到微量的HBV DNA。

而且,循证医学的证据已经充分说明,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无论其感染状况如何(“大三阳”或“小三阳”,HBV DNA水平高或低),在新生儿正规免疫后母乳喂养均不会增加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因此,根据母亲乳汁中的HBV DNA水平来决定是否母乳喂养完全没有必要,也没有依据。国内外没有一家乙肝防治指南建议检测母亲乳汁中的乙肝病毒。

除了孩子出生时注射的那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外,孩子的抗体主要来源于乙肝疫苗的刺激。乙肝疫苗是现代科学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乙肝病毒的基因片段插入酵母细胞或仓鼠卵母细胞的基因中,重新组成新的基因,利用这些细胞的复制生产出来含有乙肝病毒片段的疫苗。这种基因重组疫苗非常安全,它进入体内并不像乙肝病毒那样侵入肝细胞做“坏事”,而是模仿乙肝病毒的“坏样子”,在体内调动并训练免疫系统产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保卫机体不受乙肝病毒的侵害。

人的免疫系统有很强的记忆力。只要孩子的免疫系统对乙肝疫苗产生了“应答反应”,孩子的免疫细胞就会牢牢乙肝抗原的“坏样子”。因此,在孩子有了抗体之后,如果真有抗原侵入体内,抗原不仅不会“消耗”抗体,而且还会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

抗体的下降并非抗原的消耗,而是抗体自身的代谢,就像体内的红细胞寿命是120天一样,到一定寿命,抗体自然代谢掉了。但大家不用担心,免疫细胞还会源源不断的制造出抗体加以补充,只不过如果没有抗原的再次刺激,补充的抗体产量会逐渐减少,直到下一次抗原的侵入。

不仅如此,已有许多研究证实,母乳喂养不会影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乙肝妈妈所生后代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在三针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是一样的。这足以证明,乙肝妈妈没有必要整天想着带着孩子去医院抽血检查,母乳喂养不会“消耗”乙肝抗体,不会影响孩子抗体的产生和母婴阻断效果。

相关方剂

乙肝益气解郁颗粒

益气化湿,疏肝解郁。

乙肝宁颗粒

补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相关偏方验方

乙肝煎

慢性乙型肝炎。

抗乙肝大三阳方

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扶正护肝。适用于乙肝“大三阳”。

乙肝宁

慢性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