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胆囊结石

2020-07-15

如何预防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很多饮食习惯行为和内外因素都可以引起胆囊结石的形成。比如经常不吃早饭,空腹时间较长,胆汁长期储存在胆囊内形成淤积,胆汁过度浓缩,使胆汁当中的胆固醇沉积并形成结石。
  其次,饮食结构中过量的甜品、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胆固醇,不仅可以引起发胖,同样也会增加胆汁中的胆固醇比例,引起胆固醇的代谢异常,容易形成结石。而某些慢性的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肝病、脂肪肝、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同样胆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其他还有甲状腺功能异常,某些过度节食减肥而导致营养不良,也是胆结石的高发人群。所以胆结石的预防一定要采取综合的措施。



如何预防胆囊结石相关阅读


胆囊结石术后要注意什么

胆囊结石术后要注意什么:
  这个需要和胆囊结石做什么手术相关。大部分的胆囊结石手术方式可能是胆囊切除术,这个时候胆囊连同结石都已经拿到体外了,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什么。我们还需要注意清淡饮食,因为胆囊切除术以后身体没有胆囊了,肝脏分泌的胆汁会直接进入十二指肠,胆总管还没有变粗,还没有增宽,还没有代偿的功能。饮食如果油腻比较大容易引起腹泻。
  所以大约3~4%的病人在胆囊切除术后的一周可能会有腹泻,重了一天可能2到3次,轻的可能每天都有一次腹泻这种不要太担心,我们可以吃一些多酶片利于消化的药物,然后通过控制饮食,清淡好消化的饮食。胆囊手术刚做完以后,切除术以后近期切记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吃油煎或油炸的食物,这样加重肝胆系统的负担。肝脏生产的胆汁不足,往往不能有效的消化,会引起腹泻,另外还有一种朋友做的手术方式可能是保留胆囊的结石取出术,常常说我们所说的保胆取石,这样的病人胆囊创面还有一个缝合的口,腹腔里面可能还有一个引流管,这个时候要密切观察引流管引出的液体的颜色、量等等,因为有些时候保胆取石有可能会有小的胆漏或者胆汁顺着腹腔引流管引出体外,这个时候如果量大要及时报告医生和其他的对等处理。同样在饮食上保胆取石术后的病人也是以清淡饮食为主,胆囊受了伤,有切口又缝合了,它也需要休息,这个时候如果高油饮食的话也能加大胆囊的负担,可能诱发胆绞痛胆囊炎等等,所以保胆取石术后的患者也需要清淡饮食。

胆囊结石预后怎么样

胆囊结石预后怎么样:
  近些年,随着体检的越来越常规地进行,很多患者可能都会发现自己有胆结石。对于胆结石已经做完手术治疗过的患者而言,他会问:那我胆囊结石治疗好了以后,它的预后会怎么样?其实胆囊结石它是一类良性的疾病。一般来说做完手术以后就治愈了。因为胆囊已经切除了,胆囊不存在,以后也就不存在有胆囊结石发生的可能性了。但是要有一点要引起注意,虽然胆囊不在了,但是我们胆管还在,肝脏合成和分泌的胆汁还会通过胆管把胆汁排到肠道里来消化食物。在胆管这个系统中还有可能会再长结石。当然,不是所有做过胆囊切除手术的病人都会在胆管里再长结石。有一小部分患者他在胆囊切除术后,胆管里有可能再长结石。
  再长结石怎么办?绝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内镜下去处理,而有一些胆管结石体积特别大的时候,可能还需要二次的外科手术将胆管内的结石去除。所以说,胆囊结石一旦发现以后,引起症状了又接受了正规的手术切除,它的预后是比较好的。患者术后胆囊结石不会复发,有可能复发的是胆管结石。

胆囊结石饮食注意哪些

胆囊结石饮食注意哪些:
  胆囊结石近些年来随着体检的大范围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发现自己有胆囊结石、有胆囊结石以后。很多人可能都会问:我的饮食需要注意什么?在我们吃饭以后,会刺激胆囊收缩将胆汁排空到肠道里来消化食物。尤其是在进食油腻的食物以后,胆囊收缩就会更加的剧烈。因此,对于合并有胆囊结石的患者来说,是要尽量减少油腻饮食的。因为油腻食物的摄入会刺激胆囊的剧烈收缩。如果患者胆囊里有结石的话,在胆囊剧烈收缩的时候,结石有可能堵塞胆囊排泄胆汁的开口,导致剧烈的胆绞痛或者胆囊炎的发作。
  所以对于胆囊结石的患者而言,首先要做的是尽量减少油腻饮食的摄入。对于其他的食物类型,比如说碳水化合物包括蛋白质类的摄入,没有明确的限制。如果说胆囊结石的患者他合并有胆囊炎的存在,也就是说发作过胆囊炎,有脂肪类的食物是要严格摄入的。因为在接受胆囊切除手术之前,任何油腻的饮食都可能会导致胆囊炎再次发作。

胆囊结石必须做手术吗

胆囊结石必须做手术吗:
  胆囊结石是我们临床上常遇见的一类胆囊疾病。其实关于胆囊结石是否需要做手术?我们目前有比较明确的手术适应症。
  胆囊结石是否需要做手术的手术指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胆囊结石引起了相应的临床症状。比如说胆囊结石导致了胆囊炎或者胆囊结石掉落到胆管里引起胆管炎或者胰腺炎。这都是胆囊结石相关的临床症状。这个时候是肯定需要做手术切除的。因为即使保守治疗使病情暂时缓解,后期患者还可能会再次发作相应的临床症状。手术切除可以避免类似症状的反复发。二是对于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有几种情况也是需要做胆囊切除手术的。比如说胆囊结石合并有胆囊息肉的存在,因为结石和息肉的共同存在有可能会导致胆囊的慢性炎症,同时刺激息肉的癌变。三是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但是患者的年龄大于60岁,这个时候我们也是建议做胆囊切除术的,因为胆囊结石终身不犯病的患者还是很少的。而对于一些老年患者而言,他的身体素质较弱的时候,即使想做胆囊切除手术可能也很困难。因此对于这种老年人,即使胆囊炎没有发作过,这个时候我们也是建议他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胆囊结石微创手术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胆囊微创手术前,首先要确定患者是否属于手术适应症,这很重要,有一部分病人没有手术适应症是不需要做手术的,所以第一手术适应症要确认好。患者如果有症状,有癌变的可能或者是有胆囊结石合并息肉、胆囊结石并且有钙化胆囊等等,在中华医学胆囊学术里面,有一个胆囊良性疾病的诊疗指南,里面有明确的规定。另外在确定需要手术的情况下,第一个患者在门诊把相关的术前检查的评估要做全了,比如说像血常规、肝肾功能、感染性指标、凝血功能的检查,还有心电图、胸片、彩超。有一些病人如果属于胆管结石高危因素的病人,还需要做一个核磁,观察是否有胆总管结石,避免手术遗漏,以后引起胆总管结石的疼痛,这是术前需要检查。对于病人本身来说,如果在术前,比如第二天要做手术,那么第一天应该晚上空腹或者是清淡饮食,术前的六小时应该是空腹的。另外一个就是做好心理的准备,不要太多的害怕,因为现在做胆囊切除是一个微创的手术,特别是对于一般的慢性胆囊炎而言是微创的,创伤很小,术后病人恢复也是比较快的,所以不要有太多的顾虑。这是术前需要准备的一些内容。

胆囊结石症状有哪些

胆囊结石症状有哪些:
胆囊结石有可能会诱发胆囊炎的发生。胆囊炎发作时,患者一般可以有腹痛,主要是表现为右上腹或者中上腹剧烈的疼痛,疼痛可以伴有肩背部的放射性。如果胆囊炎严重的时候,患者还可能发烧。有时候患者还容易出现夜间痛。
除了胆囊炎的症状以外,胆结石可能会从胆囊里掉到胆管里堵塞胆管引起胆管炎或者胰腺炎。除了胆囊炎本身的症状以外,患者还可以出现胆管炎和胰腺炎的表现。比如患者可以出现黄疸,同时出现血尿淀粉酶升高。CT上还会有一些相应的临床表现,胆管的增宽,胰腺周围的渗出包括胰腺的水肿。

胆囊结石怎么诊断

胆囊结石怎么诊断:
胆囊结石的诊断主要是靠B超(检查)。绝大多数的结石在B超下都表现为强回声,后面有声影。CT也是我们用来诊断胆囊结石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是很多胆囊结石是放射线阴性的。所以说有些时候,CT上没有看到胆囊结石,而B超上会发现胆囊结石。并不是结石不存在,而是CT在诊断结石方面有它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一些合并有胆管结石或者怀疑有可能合并有胆管结石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B超或者CT的检查以外,还要进行核磁的(检查),也就是磁共振胆道水成像的检查,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看在胆管里是不是也有结石。

胆囊结石怎么形成的

胆囊结石怎么形成的:
胆囊结石的形成原因主要取决于这样几个方面:一个是患者本身胆汁里的成分,比如胆汁酸或者胆红素的成分比例异常,这些异常增高的成分容易在胆囊里沉积下来,形成结石。另外一个跟患者本身胆道结构的发育有关系,比如胆囊的发育存在畸形,胆汁很难彻底地排净,容易在胆囊内形成蓄积,导致胆汁的浓稠,胆汁里的成分沉积,形成胆囊结石。
饮食上的一些习惯会对胆囊结石的发生产生影响,比如不吃早饭,胆囊里的胆汁始终处于过度充盈的状态,没有办法排泄出去,充盈时间久了,胆汁里的成分就会容易结晶形成结石。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治疗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治疗: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患者,若没有明显症状,则无需治疗,只需定期复查腹部彩超日常饮食注意清淡少油,定时进餐。若出现以下情况,则考虑手术治疗:
  一,反复发作的急性炎症,对于该种患者,症状可能越来越严重,若结石梗阻,可能导致腹膜炎和休克危及生命。
  二,充满型胆结石,即使无任何症状,也建议手术治疗,此时胆囊已无任何储存和浓缩胆汁的过程。
  三,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
  四,胆囊结石直径超过3厘米。
  五,萎缩胆囊,该症状癌变几率很大。
  六,其他高危因素。

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需要治疗吗

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从长远来讲是应该积极治疗的,在未来的人生历程当中,胆囊结石发作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及时没有症状,也可能造成一系列的胆囊结石的并发症,所以说胆囊结石不管有没有症状,都建议要积极的治疗。

胆囊结石的症状及治疗

对于胆结石患者来说,其实引发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环境因素而导致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的因素,当然不管是因为什么因素而导致的,尽快接受治疗非常的重要,而最为明显的症状就是会出现绞痛的现象,同时也会伴有阵发性的疼痛,治疗的过程中方法虽然并不是很多,但是最为有效的应该就是外科治疗,很多人可能选择了药物治疗,但是最终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在目前的生活中,胆结石本身就是比较常见的,这可能是因为环境或者是其他因素而导致,而一旦患有了胆结石就会导致腹部出现明显的疼痛现象,当然也会伴有其他的一些症状,可是很多人可能并不是特别了解,那么胆囊结石的症状及治疗有哪些呢?
  一、胆囊结石的症状
  1、明显腹痛现象
  胆道绞痛患者在吃饱、吃油腻的食物后,当体位发生变化时,往往会患上疝气。胆囊排空受阻,胆囊压力增大,胆囊强烈收缩引起绞痛。

2、阵发性疼痛
  疼痛位于右上腹部或上腹部,它是阵发性的或持续性的,可以扩散到右肩胛骨和背部,可能伴有恶心和呕吐。有些患者由于疼痛而不能准确识别疼痛部位,第一次胆道绞痛后,约70%的患者一年内复发。
  二、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
  1、药物溶石
  如果胆囊内出现明显结石,大部分都是因为胆固结晶而导致的,那么可以适当性的使用药物的方法来达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大部分的人因为结石体积比较大,所以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也并不是很出色。

2、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是治疗胆结石的一种方法。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逐渐成为胆囊结石的标准治疗方法,而且由于其处于研究阶段,具有一定的临床风险,还包括保留胆囊的碎石术,因此有必要与医生详细沟通,以确定是否适合胆囊切除术,能够有效的达到去除碎石的一种作用,让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患有胆囊结石之后,其实并不需要过于的担心,因为有很多的治疗方法都可以达到缓解的效果。

胆囊结石嘴苦怎么办

胆囊结石出现嘴苦的症状,这时候首先需要及时的对胆结石进行治疗。胆结石程度并不是很严重,或者是发现直径比较小的时候,可以通过溶石疗法,或者是体外碎石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对于嘴苦这种症状,一般可以通过口含生姜片,或者是喝柠檬水来进行缓解。

胆囊结石是平时很多人都容易出现的一种疾病,出现这种情况之后,除了患者会感觉到胆囊部位出现剧烈疼痛之外,也经常会引起各种其他的不适,比如嘴巴发苦,这时候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食欲,那么胆囊结石嘴苦怎么办好呢?
  一、胆结石嘴苦原发疾病治疗
  1.溶石疗法
  胆囊结石使得患者,出现嘴苦的时候,需要及时的对胆囊结石这种原发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对于很多结石体积并不是很大,尤其是早期患者,可以通过口服胆酸等药物进行药物溶石。这种治疗方法通常会对肝脏,具有一定的毒性反应,因此肝功能不是很好的人群,最好是不要使用。

2.体外碎石
  出现有胆囊结石的患者,可以通过体外冲击波的方式,进行碎石治疗。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胆囊结石,同时伴有胆固醇升高的患者进行,相对来说,这种方法进行碎石治疗,它的副作用比较轻微,只是有极少数患者在治疗之后,会出现右上腹部隐痛,或者是身体乏力的情况,一般不会引起肝胆胰等脏器损伤。
  二、胆囊结石嘴苦症状缓解治疗
  1.口含生姜片
  胆囊结石引起患者出现嘴巴发苦的情况时,可以通过口含生姜片的方法,来缓解嘴巴苦涩的感觉。尤其是在早晨起床的时候,将新鲜的生姜清洗干净以后,切成薄片含到嘴里,可以让口气变得更清新,同时对于苦涩感,也会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喝柠檬水
  嘴苦的时候,很多患者都会出现食欲明显下降的情况,这时候可以适当的喝一些柠檬水。用新鲜的柠檬泡水,里面适当的放上一些蜂蜜,它的酸甜口感,能够对苦味起到一定的中和作用,同时适当的喝柠檬水,也可以清除口腔异味。

胆囊切除后人衰老会加快吗

胆囊切除对人的衰老情况影响不是很大的,一般来说和正常人是差不多一样的。当然,胆囊切除之后可能需要经过一段比较长时间的恢复才能和正常人一样工作以及生活,所以胆囊切除患者不用太过纠结这个问题。
  胆囊是我们身体的消化系统,可以说对于我们的身体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胆囊出现了疾病,可能就会对身体有着严重的威胁,尤其是严重的胆囊疾病比如说胆囊结石等等,患上了这样的疾病就需要切除胆囊,那么胆囊切除后人衰老会加快吗?

其实,胆囊切除对人的衰老情况影响不是很大的,一般来说和正常人是差不多一样的。当然,胆囊切除之后可能需要经过一段比较长时间的恢复才能和正常人一样工作以及生活,所以胆囊切除患者不用太过纠结这个问题。
  胆囊切除之后可能会增加患者大肠癌的发病率,但是发病的可能性不是很高,所以没有必要太过惊慌,只要平时定期做下个人体检就好。胆囊有着存储胆汁的作用,还能对胆汁的分泌进行调节。因此,在胆囊切除之后,胆囊的作用就会被人体的胆总管所代替,所以不存在一些缺失等问题。因为胆囊疾病导致胆囊切除其实还是利大于弊的,胆囊切除可能减少胆囊结石和胆囊癌情况的发生。
  胆囊切除之后需要注意,因为胆囊切除虽然不会影响到衰老的情况,但是对人体的影响还是有的,因此平时的护理是少了的。在饮食方面需要控制脂肪的摄入,特别是油类方面,最好是选择植物油来烧菜,热量比较高的食物应该少吃,因为热量过道会导致患者的身体增加,这样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情况。日常还需要限制胆固醇的摄取量,每天最多不能超过300毫克,一些动物类的脂肪还有动物类的内脏应该少吃,可以选择鱼肉,蛋清类的食物。患者对维生素的摄入也是需要注意的,比如维生素K就需要控制,因为这类维生素会造成黄疸从而引起出血的情况。
  其实胆囊切除之后人是不会出现衰老加快的情况的,还是跟正常人差不多一样的,所以不用太担心。不过,胆囊切除之后要特别注意护理,这样才能减少对身体的伤害,让患者恢复的快一些。平时饮食需要少吃多餐,多吃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尽量少吃。当然,一些刺激性比较大的食物和产气的食物最好是不要吃。

胆囊切除对饮食的影响有多大

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是一类常见的胆道疾患,由于我国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饮食中脂类成份的比重明显增加,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比例明显增加,胆囊结石等疾患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一微创治疗技术的普及,胆囊结石的治疗原则,从原来的以保守治疗为主,逐渐向以预防为主转变,即在明确胆囊结石诊断之后,在急性胆囊炎、胆管结石等可能的并发症发生之前,提倡行胆囊切除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胆囊结石产生的潜在危害。
  对于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的胆囊结石患者,接受胆囊切除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患者最大的顾虑是,胆囊是一个消化器官,胆囊切除术会对饮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手术后只能吃清淡饮食,不能够吃油脂类食物。
  更有甚者,有不少患者就是因为惧怕胆囊切除对饮食有严重影响,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机,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遗憾终生。
  大家都知道胆囊是个消化器官,但对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消化器官不甚清楚。其实,胆囊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具有不可或缺的功能。胆囊不是分泌胆汁的器官,胆汁是肝脏中的肝细胞分泌的。
  肝脏每天分泌的胆汁大部分经胆管排入肠道,只有很小一部分流入胆囊进行储存和浓缩。当进食时,胆囊会反射性地将其中的胆汁排入肠道,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可见,胆囊只是一部分胆汁的集散地,类似一个储水池。胆囊的功能只是通过集中排入一定量的胆汁入肠道,对消化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切除胆囊后,胆汁直接经胆总管缓缓流入十二指肠,由于餐后缺少了集中排入胆道的胆汁,术后近期内对高脂、高蛋白的饮食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每餐食量大者(如青壮年、体力劳动者等)更为显着。三个月后,胆管会有轻微的扩张,以代偿胆囊储存功能缺失。
  所以,只要在术后三个月内避免高脂和过饱饮食,“无胆”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就变得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了。大量的临床病例表明,术后三个月后,绝大多数患者的饮食状况都可以恢复到术后的正常状态。
  当然,只有极个别的患者,切除胆囊后胃肠道功能有一定程度的紊乱,对消化功能的影响较大,且持续时间长达数周甚至数月。但这只是个案,决不能因噎废食。
  总之,胆囊切除对于饮食的影响是短暂和轻微的,而不是长期和严重的,患者们大可不必过分计较。捡了芝麻,漏了西瓜,毕竟不是明智之举。

胆囊结石诊断和治疗中的常见误区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胆囊结石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胆囊结石如果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常能够完全治愈。但遗憾的是,人们在胆囊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较普遍地存在着许多误区,影响着胆囊结石的治疗效果,许多患者正是因为由于这些误区,没有得到及时和正确的治疗,发生了悲剧和惨剧,抱恨终生。胆囊结石诊断和治疗中的常见误区包括如下:

 误区一:胆囊是分泌胆汁的重要器官,没有了胆囊,体内就没有胆汁了。所以,切除胆囊对消化功能会有很大的影响。

这个误区很普遍。这个误区实际上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胆汁不是由胆囊分泌的,是由肝脏分泌的,胆囊的主要作用是储存、浓缩肝脏分泌的胆汁,当进食时,胆囊会反射性地将其中的胆汁排入肠道,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可见,胆囊只是一个胆汁的集散地,类似一个储水池。

治疗胆囊结石只取出结石不切除胆囊是不明智的。一个长有结石的胆囊,无论胆囊本身的病变重否,日后再发结石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尤其是胆囊结石的病程较长时,胆囊往往已失去了它的储存、浓缩和排泄胆汁的功能,保存一个有病的胆囊就相当于保存一个病灶,日后更容易再发结石。再者,保留胆囊只取结石的手术较胆囊切除术更为复杂。

切除胆囊后,胆汁直接经胆总管缓缓流入十二指肠,由于餐后缺少了集中排入胆道的胆汁,术后近期内对高脂、高蛋白的饮食多少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每餐食量大者(如青壮年、农发工等)更为显著。三个月后,胆管会有轻微的扩张,相当于是对胆囊储存功能的代偿,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就变得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了。我们曾对30岁之前接受胆囊结石的人群进行随访观察,绝大多数在手术后三个月即能够恢复手术前的饮食,手术前后的消化功能相差无几。

 误区二:胆囊结石是小毛病,即使不治疗,也不会引起太大的问题。

这一误区使许多患者“揣石待治”,或“揣石不治”,吃了各种各样的“亏”。细细算来,这些“亏”有大有小,大致可分为“小亏”、“中亏”、“大亏”和“重亏”。

发作一次急性胆囊炎,经受了病痛,耗费了钱财,可以列为吃“小亏”的范畴。如果患者通过这个“小亏”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治疗,将胆囊结石“斩草除根”,虽说是亡羊补牢,那也是“吃小亏赚了大便宜”。

如果胆囊内较小的结石从胆囊管脱出进入胆总管,形成继发性胆管结石,发生胆管梗阻、黄疸、急性胆管炎和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时,那患者就算吃了“中亏”了,因为这时的病情已经较胆囊结石复杂得多了,治疗上仅靠腹腔镜也显得不够了,常需要更复杂的治疗。

当急性胆囊炎演变为胆囊化脓、穿孔,胆总管结石进一步并发重症胆管炎和重症胰腺炎时,病情就变得严重了,如果处理不及时,还有可能发生死亡,即便是救治成功,那患者也是与死神擦肩而过,这种情况,患者可算是吃“大亏”了。

当然,胆囊结石还可以让您吃更大的“亏”,我们姑切称之为“重亏”,那就是胆囊癌。我们遇到过许多让人极其痛心的病例。一些患者发现胆囊结石达10年甚至更长时间,误解缠身,揣石不治。当症状明显不得不就医时,病情已不是简单的胆囊结石了,而是并发了胆囊癌。这种情况,即便是积极治疗,生存期也难超三年。

可见,胆囊结石决不是小毛病,一旦确诊,应积极治疗!

 误区三: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不需要治疗,等有了症状再说。

由于B超等影像学检查的普及,有1/3以上的胆囊结石是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被诊断的,称为“无症状”胆囊结石。还有相当一部分胆囊结石只表现为餐后胃区不适,长期按“胃病”治疗。理论上讲,所谓“无症状”只是相对的,也只是暂时的。随着胆囊病变的发展,机体抵抗力的逐渐降低,胆囊结石终会发生症状,患者不可因暂时无症状就任其不管,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胆囊结石在无症状时治疗,是防患于未然,当然要优于亡羊补牢!

 误区四:小的胆囊结石不需要治疗,等长大了再说。

这是个非常错误的观点。从专业的角度讲,胆囊结石越大越安全,因为直径超过1厘米的结石,既不容易卡在胆囊管,更不会掉入胆总管,很少会发生急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等并发症。发生各种并发症者,大多是直径在5毫米以下的结石。所以,小胆囊结石更危险,更应该尽早治疗!

误区五:单个胆囊结石不需要治疗,等长多了再说。

的确,胆囊结石多发时,常常是大小不等,比单个胆囊结石的症状更常见,更重,更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更危险,更应该积极治疗,但这决不是说单个胆囊结石就不需要治疗。单个结石也同样会引起各种并发症,也同样会让患者吃上述的几个“亏”。单个较大的结石,由于症状常不严重,容易让患者产生麻痹思想,忽视治疗,更容易让患者吃“重亏“。临床上,并发胆囊癌的胆囊结石常常是单个较大的结石,很少是多发结石或小结石。因此,单个胆囊结石,不论大小,都应该积极治疗。

误区六:胆囊息肉只是胆囊里长了个息肉,不需要治疗

严格地讲,真正的胆囊息肉并不多见。我们常说的胆囊息肉,是超声检查对胆囊结石早期病变的一种描述,因为在超声影像上像息肉,所以把它描述为胆囊息肉样变。因此,我们可以把胆囊息肉样变看成是胆囊结石的一种早期形式。

较小的胆囊息肉样变(直径0.2~0.3厘米)通常无症状,很少引起并发症,不需要手术治疗,可以采取临床观察,辅助一些内科治疗,有一部分可以消失。直径在0.5厘米以上者,消失的可能性较小,如果症状较为明显,或有明显长大的趋势,可采取手术治疗。

所以,把胆囊息肉样变作为胆囊息肉是不对的,一概地认为胆囊息肉样变不需要手术治疗也是不正确的。

 误区七:高龄患者胆囊结石尽量不治疗。

高龄患者胆囊结石的治疗是个较复杂的临床问题。一方面,由于老年人机体抵抗力较低,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老年胆囊结石的症状更多、更重,更容易发生急性胆囊炎等并发症,也更容易发生癌变,在处理上应该比中青年胆囊结石更积极。另一方面,老年患者常伴发心脑血管疾患、慢性肺损害、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风险较大,在手术决策上应更加慎重。

老年胆囊结石上述的两方面特点构成了一对矛盾,这一矛盾如处理不好,会产生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患者让年龄大“吓”得不敢接受手术治疗,揣石不治,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发生了严重的并发症。另一方面,过分地忽略老年患者的特殊性和危险性,导致轻率手术,发生一些不该发生的问题。目前,这两方面的问题是常见的,是亟待解决的。

老年胆囊结石的正确处理具体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应积极治疗伴发的心血管疾患、慢性肺损害、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这些合并症处理好了,胆囊手术的风险就会有明显的降低。另一方面,要解决好术前检查、麻醉、手术等围手术期的各个环节。第二,老年患者的胆囊结石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决不能只考虑年龄因素。如果胆囊结石症状较多,发作较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即便是年龄较大,只要身体的主要器官没有严重的功能障碍,在保证身体状况耐受的前提下,应积极地手术治疗,切不可因噎废食。还有一种情况,如果胆囊结石需要治疗,因合并其它系统的慢性疾病,又无法耐受麻醉等手术创伤,这种情况下,既要保证有效的治疗,又要尽可能地降低手术创伤,可以考虑在局部麻醉下行胆囊结石取除术。当然,如果患者已属80岁以上的高龄,胆囊结石又没有症状,或不重,则尽量避免手术治疗。第三,老年患者的救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院的综合条件,应尽可能依靠大的综合医院,尤其是肝胆专科治疗中心。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老年这个概念是发展的,上世纪70年代之前,我国通常把老年的概念限定在60岁以上,80年代之后,通常的概念是65岁以上,今后,随着国人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老年的概念可能还会有相应的提高。老年的概念更是相对的,一些高龄患者,年龄虽逾80岁,但他(她)的生理状况可能只相当于70岁的水平;相反,一些中青年患者,年龄虽只有50多岁,或60岁左右,但他(她)的生理状况可能早已进入老年状态。具体到每个人治疗方案的选择,不能仅看年龄,更重要的是要看生理状况。

总之,仅因为年龄大而不加选择地放弃胆囊结石的治疗是不明智的。

 误区八:胆囊结石可以溶石治疗和排石治疗

这两种方式都不足为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们曾做过实验研究,筛选了一些可以溶解胆囊结石的药物,发现有些药物的确可以溶解结石,但对肝、肾功能的损害很大,这样的治疗得不偿失。

如果说溶石治疗还有点道理的话,排石治疗就只能叫添乱了。从上文的叙述中,您也许已感受到了肝胆外科的一个重要观点,胆囊结石最怕的就是排石。把胆囊结石从胆囊排到胆总管内,就意味着病情的复杂化,小病就成了大病,病人从此就进入了可以说“危及四伏”的阶段,各种各样的并发症也就会接踵而来。许多胆囊结石患者就是因为排石治疗,结石卡在了胆总管的下端,诱发了重症胰腺炎,导致了人财两空的惨局。

误区九:腹腔镜切除胆囊较开腹手术危险性更大,图安全,应选择传统的开腹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只需在患者肚脐处作一个0.5cm-1cm的小切口,再在右上腹作2个或3个0.3cm的细小切口,把腹腔镜器械通过这些孔伸到腹腔内,切除胆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常规的手术方式,手术者利用杠杆原理间接操作,而且,所看到的图像也只是个二维图像。从理论上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传统的手术有更大的风险。但这样的风险主要是针对哪些刚开展这项技术,或开展的时间不长,经验不多的医师和单位而言,对于有经验的肝胆外科专科医师来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传统开腹手术切除胆囊是相似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基本上不损伤腹壁的血管、神经、肌肉,愈合后疤痕很小,不影响外观,术后很少发生肠粘连、肠梗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而且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身体恢复快。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这些优点,该术式已几乎成为了胆囊结石手术治疗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