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饮食注意事项

2020-07-15

慢性乙肝饮食注意事项:
  慢性乙型肝炎,是指的有感染乙肝病毒以后,所导致的慢性的肝脏的炎症。因为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可以引起消化道的症状。比如说恶心、腹胀、乏力、不想吃饭。
  慢性乙肝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能喝酒,少吃辛辣油腻食品,不能暴饮暴食,要防止肝性的血糖升高,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病情严重时,也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入。总之,丰富的维生素,清淡的饮食,严格的戒酒,适当的休息,这种管理对乙肝的恢复可能会有一定的帮助。



慢性乙肝饮食注意事项相关阅读


乙肝活动期严重吗

乙肝的活动期或者说乙肝病人发病之后,对于当时来说没有一个非常严重的危及生命的事情发生,但是如果出现下面这种情况,就会让病人出现问题。第一种情况是乙肝活动之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使得这种乙肝活动长期存在,会让肝脏出现纤维化。如果纤维化得不到有效治疗,经过10年、/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就会发展为肝硬化,一旦发展为肝硬化,患者就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这个时候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在5年以内就会丧失生命。第二种情况是肝炎发作之后容易发生肝癌。肝癌的发生率一般在没有肝炎发作的人群中极低。而在肝炎发作之后,尤其是肝炎反复发作,发生了肝硬化之后,它的发生率就会大大的提高。所以对于有肝炎发作的人,不仅仅是害怕他的转氨酶升高,也不仅仅是害怕他将来会变成肝硬化,更害怕的是这些病人会出现肝癌。因为肝癌是现在最难治的一种癌症,在所有的癌症的治疗过程中,只有肝癌没有很好的化疗药,也没有很好的靶向药物治疗,只能是在早期发现之后,通过手术得到根治。如果肝癌发现的时候已经到了中晚期,那么几乎就没有很好的根治的手段。第三种情况是肝衰竭。虽然大部分的乙肝病人在肝炎发作的活动期阶段都是转氨酶升高,经过一些保肝治疗之后能够恢复正常。但是也有极少一部分人可能在某次猛烈的发作之后,让肝脏失去了一个功能,这个时候称为肝衰竭。肝衰竭的病人一旦被确诊,存活率可能不到50%,也就是说普通的乙肝病人即使发作,在短期内也不会造成一些影响,但是一旦出现了严重的肝炎发作,真正的出现了肝衰竭,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不做肝移植,大部分人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约1到2个月的时间内就会失去生命。总体而言,临床上不太害怕乙肝病人的肝炎发作或者是进入肝炎活动期。因为进入肝炎活动期,只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让病人保持一个长期的健康。但是如果出现了下列三种情况,出现了肝硬化,出现了肝癌,出现了肝衰竭,会危及生命。所以对于一个乙肝病人,应该强调的是按时的复查,同时一旦发现肝炎发作,就应该及时的治疗。

慢性乙肝的危害

慢性乙肝的危害,慢性乙型肝炎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大的危害就是会出现终末期肝病,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监测、治疗,任由慢性乙型肝炎不断的进展,最终都会出现肝硬化、肝癌,而这些情况一旦出现,通过现在的医学手段无法逆转。医学上把这段时间称为终末期肝病,也就是说发展到这个阶段之后,肝病就发展到头了,再往后的发展,就逐渐越来越接近死亡。而肝硬化之所以会导致患者生命的终结,主要是来自肝硬化的并发症。在肝硬化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有三种,第一种是肝腹水,是门静脉高压引起。肠道内的一些血流,不能够流过肝脏进入心脏,这样就会以渗出的形式渗到腹腔内,就会形成腹水。而在腹水的基础上就容易发生感染。腹腔内的血液是流动的,不断循环的,不容易长细菌,而腹水不容易被吸收回到血液中去,一旦出现了腹腔感染,就会造成人体整个的机能下降,就会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最终会影响人的生命。除了腹水以外,门静脉压力升高使胃肠道的血液不能够有效的流通,也会让血液积攒在血管里,等积攒到一定程度之后,血管会受压而变得越来越薄,血管壁越来越薄,薄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破裂,从而形成上消化道出血,这种出血非常迅猛,很快就会造成失血性休克,使人失去生命。另外由于肝脏解毒能力下降,还会引起脑子的损伤,称为肝性脑病。也就是说,脑子因为肝脏的功能下降,出现了问题,也称为肝昏迷。因为它的表现就是逐渐的发生昏迷现象,而昏迷之后就会出现很多的意外。所以一旦出现这三个并发症中的一种,都会危及到乙肝病人的生命。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同其他的癌症相比,肝癌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肝癌一旦失去了手术时机,并没有很好的内科治疗方法,没有很好的放疗药、化疗药,也没有给病人吃的更加有效的靶向药。所以在到了这种阶段,病人可能就会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就会丧失生命。所以对于一个乙肝病人来说,一定要及时的开始抗病毒治疗,只有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才会让乙肝的病人不会出现肝硬化、肝癌这样的终末期疾病状态,才能延长乙肝病人的寿命。

乙肝五项是什么

乙肝五项最早用来评测乙肝病毒在体内感染状态的标志物,乙肝五项包括病毒的两项,即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的e抗原,以及身体对病毒反应的三项,即表面抗体、e抗体以及核心抗体,乙肝的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是一对抗原和抗体,乙肝的e抗原和e抗体是一对抗原和抗体,正常应该具有六个抗原抗体配对的情况,但由于核心抗原在血液里很难检测,只能在血液里检测到核心抗体,这时就演化出了平时说的大三阳、小三阳。如果能检测到病毒的两项抗原,表面抗原和e抗原,以及体内的核心抗体,则诊断为大三阳,如果只检测到病毒的表面抗原,并检测到身体对病毒反应出现的e抗体和核心抗体,这时诊断为小三阳。但是并不是小三阳一定比大三阳好,或者大三阳的传染性一定比小三阳强,这只是机体对抗病毒时出现的不同免疫状态,存在大三阳和小三阳时,更倾向于检查血液中病毒的DNA情况,一旦血液中存在活性病毒,大三阳和小三阳的状态其实一样,都需要到医院定期复查和治疗,如果病毒是阴性,只需要定期的监测,发现病毒的反复时才进行相应的治疗。

乙肝可以治愈吗

乙肝是否能治好要从两个方向来看,要达到表面抗原阴转,把乙肝病毒从体内彻底清除,目前现有的医学手段还很难达到,虽然美国目前也在开发一些新药,但这些药物目前还没有应用到临床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控制乙肝,21世纪初出现了核苷类似物的药物,通过口服就可以有效的控制乙肝病毒复制,进而达到肝功长期稳定的状态,但是这种药物必须长期服用,不能停药,药物在体内存在有时可以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一旦消失,乙肝病毒就会迅速出现,造成肝功的损害。口服药物可以有效的控制肝功,也可以有效的控制肝脏的进展,这时可以说乙肝病人是可控、可治愈的。

乙肝抗毒药要吃多久

乙肝抗病毒口服的药物,目前只有核苷酸类似物有明确疗效,这类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不建议停药,服药指南从一年、一年半修改到两年、两年半,再修改到出现停药指征,四年、四年半,它是目前国内指南上服药时间最长的一种药物,一般出现停药指征后也不建议停药,因为这类药物处于存在即合理的状态,它只要存在,乙肝病毒就无法致病,但是如果它不存在,乙肝病毒就会进入快速复制期,一定要把乙肝的所有的CCDNA耗竭干净以后才能停药,CCDNA从理论上推算大概需要14年半的时间,才能从身体里面完全消失,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乙肝患者没有停药的希望,目前国内国际都在研究彻底根除乙肝病毒的药物,如表面抗原的阴转药,未来患者可能不需要再长时间地服用药物,吃药一段时间就可以彻底的把体内的乙肝病毒清除干净,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乙肝病毒携带者要治疗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没有任何肝炎发作、肝纤维化,也没有向肝硬化肝癌进展,目前不需要治疗。因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60%甚至更多的人即使不做治疗,终生也不会发病。所以不主张给没有肝炎的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只要转氨酶正常,就一定没有必要治疗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对肝功能正常,但HBV–DNA水平阳性,所谓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年龄大于30岁的时候,做肝活检,在病理专家的指导下,了解是否有肝纤维化倾向,是否有可能发生肝硬化。对有这种可能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乙肝注意什么

乙肝病人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少用药或不用药,很多乙肝病人认为出现乙肝就需要吃很多药物来控制,这种认识不科学,吃药本身会加重肝脏的负荷。第二个需要注意的是生活规律,在养护肝脏的过程中要注意休息,很多人在进行频繁、剧烈的体育运动时会激发机体免疫力的变化,从而引起乙肝的发作。在饮食上要注意清淡、温软,少量多餐,少量多餐不适合于糖尿病患者,但是对绝大多数乙肝患者都适合,此外,乙肝患者必须严格戒酒,不能吃过度油腻的食物,否则会造成乙肝肝硬化发病率的提高。

乙肝是怎么得的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乙肝主要有四种传播方式,第一种是母婴垂直传播,得了乙肝的母亲可能把乙肝遗传给孩子,这种传播极少数由宫内感染引起,大多数是因为围产期、围手术期管理不严格造成。第二种传播方式是血液传播,主要由输血传播,是国内比较常见的传播方式。第三种传播方式是性传播,患有乙肝的成年人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几率比较小。第四种是医源性传播,医学上很多侵袭性的操作行为可能会造成乙肝的传播。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什么意思

乙肝病毒携带者分两种,一种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通常指年轻的处于乙肝免疫耐受状态的表面抗原,表面E抗原阳性和乙肝病毒DNA阳性者。另外一种是非活动性表面抗原携带者。指表面抗原阳性,E抗阴性,病毒也是阴性者。

得了乙肝怎么治

乙肝有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90%或者95%以上的急性乙肝都是自限性,这种急性乙肝不需要抗病毒治疗,给予保肝的治疗跟营养支持能够自愈。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非常严谨。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什么是干扰素的“后续作用”

最近有一位病人使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一年,尽管HBV DNA已经下降得较低的水平,但仍未达到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他很犹豫是否要停用干扰素,来信问我:是不是停用干扰素就得长期服药了?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位女病人。

这位女病人在我院参加干扰素临床试验,效果很好。不幸的是,在治疗8个月时出现了干扰素引起的甲状腺疾病,无法继续使用干扰素治疗。可她的e抗原水平已经很低,距离血清转换仅一步之遥。是停用干扰素还是继续治疗呢?我建议她停用干扰素。因为她继续治疗后很可能加重她的甲状腺疾病。她很犹豫,但也十分害怕甲状腺疾病加重。这时,我告诉她干扰素有时还会有“后续作用”。

于是,她停止了干扰素的治疗。我继续在门诊对她进行跟踪随访。结果正像我希望的那样,干扰素的“后续作用”在她的身上发生了!她停药后不仅HBV DNA没有反弹,而且还发生了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继续随访2年,这位病人一直保持乙肝没有复发。

那么,什么是干扰素的“后续作用”呢?科学家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干扰素停药后,一些在治疗期间未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病人还可能继续发生血清学转换,甚至有3%~5%的患者发生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真正达到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这就是干扰素的后续作用。

不过,这种“后续作用”一般都发生在干扰素治疗期间HBV DNA小于10的3次方或/和表面抗原定量低于1000 IU/ml患者的身上,对于治疗期间HBV DNA没有下降的患者或表面抗原较高的患者,在干扰素无效停药后,还得依靠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才会控制疾病的进展。

最近向我提问这位病人是否停药,主要取决他对干扰素的耐受情况。如果干扰素对他的副作用或伤害较大,难以耐受,可以停药观察。但如果没有明显的副作用,也可以继续治疗3-6个月。

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现肝功能异常后应立即治疗吗

乙肝“大三阳”感染者可以观察一段时间

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在HBV感染自然史中,部分ALT升高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随访过程中随着肝内炎症活动的减轻,可出现自发的HBeAg血清学转换,ALT恢复正常。因此,对于ALT升高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先观察3~6个月,如未发生自发性的HBeAg血清学转换且ALT持续升高,再考虑开始抗病毒治疗。”

根据乙肝病毒感染的自然史,e抗原阳性的免疫耐受期乙肝病毒感染者突然发生ALT升高,通常是免疫清除的发生。对于HBeAg阳性的患者,有些可能会发生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对于发生了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则不需要再抗病毒治疗了。

但是,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发生率较低,只有大约1.1%~9%。一般来说,年龄较轻,ALT较高(>150 U/L),且HBV DNA和HBeAg动态观察下降较快的患者,预测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对于年龄较轻、HBeAg阳性且没有肝硬化的患者,可以观察一段时间,监测ALT、HBV DNA和HBeAg,看看是否能发生自发的HBeAg血清学转换。

如果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说明感染者已经进入非活动期,大多数预后较好,可不必治疗。但是,年龄>30岁,持续ALT升高,HBV DNA和HBeAg水平没有下降趋势者,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小,应该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

根据我的经验,一般观察1~2个月便可以看出。如果在1~2个月内,HBV DNA不下降者,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小。还有,ALT较低(<150 U/L)的患者,体内免疫清除的力度往往不够,不能有效地抑制病毒,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也较小。

另外,有些乙肝病毒感染者检查的频率不够,1年才检查一次,偶然发现的ALT升高,但实际上肝功能异常早已发生,这类患者大多不可能出现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等待下去往往导致肝脏更严重的损伤和纤维化,应该及时抗病毒治疗。

乙肝“小三阳”感染者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治疗

对于e抗原阴性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HBV DNA升高,则应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不应该拖延或观察。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乙肝病毒感染自然史中的第四期——再活动期。乙肝病毒为了“逃逸”免疫系统的攻击,想出办法“乔装打扮”一番,把免疫系统认识的e抗原去掉,使自己变了样子,成为一种前C区或C区的变异的病毒。

病毒变异后,在感染者的血清中不能检测出e抗原,但病毒还具有复制能力,乙肝病毒DNA阳性,感染者常伴有持续性或间歇性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这类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尽管ALT和HBV DNA水平往往低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ALT会持续波动,自发性缓解的可能很小,而且其肝脏病变常是在经过免疫清除期肝脏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往往更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常常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发生肝癌。

因此,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指征更宽,一旦出现ALT升高或符合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适应证则立即开始治疗。

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会好转吗

有些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已经发展为肝硬化。这些患者常对治疗失去信心,认为抗病毒治疗已经为时过晚。其实,无论是否发展到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一方面可阻止病毒对肝脏造成进一步伤害,另一方面也可促进肝损伤恢复,减轻肝纤维化。

近年来上市的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不仅能缓解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而且还很安全。早在1996年,国外就有人用这类药物治疗肝硬化患者,并达到较好的疗效。近年来国内外医生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并积累了更多经验。我国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保持病毒抑制状态的患者9年后肝穿刺检查,以前的肝纤维化明显好转。

国外一些研究也证实,一些准备接受肝移植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手术前接受了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有2/3的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甚至达到了暂缓手术的效果。因此,肝硬化患者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测下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达到缓解病情,逆转肝纤维化,减少肝移植手术需求的良好效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核苷(酸)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阻止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的进展,改善肝脏纤维化,而且安全性好。因此,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目前各国指南均建议: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无论其ALT和HBeAg的情况如何,只要在血液中能够检测到HBV DNA,就应该开始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是长期的,甚至是终生服药。这是因为停药后反弹所导致肝病复发的病情轻重与治疗前肝脏的基础密切相关。治疗前肝损害较轻的患者停药后若发生反弹,一般不会导致肝衰竭。而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肝小叶结构紊乱,纤维组织增生多,尽管抗病毒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细胞功能,减轻肝纤维化,但是,肝脏已经很难完全恢复正常。

一旦停药后肝病复发,肝脏将不可避免地再次受到重创,患者将面临肝衰竭的威胁。因此,肝硬化患者不能轻易停用抗病毒药物,需要长期乃至终生治疗。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可以阻止肝病进展,但仍有肝细胞癌发生的风险。在长期治疗期间,尽管病情缓解,也不能放松对肝细胞癌的监测。

新生儿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抗体应该有多高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两种治疗丙型肝炎的药物刚刚上市,为了让一些医生和患者了解这两种药物,一直在写丙型肝炎的治疗。这段时间里,我接到过几封乙肝妈妈的来信,问自己的孩子打了三针乙肝疫苗后,抗体没有>1000 mIU/ml,是不是太低了。说自己在妈妈群里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抗体都>1000 mIU/ml,担心自己宝宝的抗体没有达到1000 mIU/ml,会不会感染乙肝。

我反复回信告诉这些乙肝妈妈,说抗体>100 mIU/ml就算很高的,并非所有孩子打了疫苗后抗体都会>1000 mIU/ml。但这些妈妈们还是不放心。今天,我写完了丙型肝炎的博客,决心把我们医院妇产科乙肝“大三阳”妈妈生育的孩子接种三针乙肝疫苗后抗体高低的情况做个统计,让这些妈妈们看看。

我初步统计了数据库中1517例乙肝“大三阳”或/和高病毒复制(HBV DNA>106 IU/ml)的母亲所生的1528例孩子(11对双胞胎)阻断成功后抗体产生的情况(如图)。完成3针全程乙肝疫苗接种后1个月时检查孩子的抗体,抗体的定量值>10 mIU/ml即表示孩子对乙肝病毒产生了免疫力,抗体的定量值≥100 mIU/ml为正常应答,在10~100 mIU/ml之间为低应答,抗HBs<10 mIU/ml为无应答。从下面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97.3%的孩子都产生了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80.4%的孩子抗体>100 mIU/ml(其中33.8%的孩子抗体>1000 mIU/ml),为正常应答;16.8%的孩子产生了抗体,但定量的值较低,在10~100 mIU/ml之间,为低应答,抗体容易消失;只有2.7%的孩子尽管后来证实阻断成功,但对最初的3针疫苗无应答(没有产生抗体),加强疫苗接种后最终获得抗体。

儿童乙肝用哪种药治疗更好

到目前为止,被批准用于治疗2岁以上儿童乙型肝炎的药物有普通干扰素、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普通干扰素批准的时间较早,但因为干扰素的副作用和需要频繁注射的缺点,许多医生开始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儿童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2岁以上儿童乙型肝炎的药物。虽然拉米夫定在儿童中使用的安全性很好,但由于拉米夫定容易产生耐药性,所以在恩替卡韦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得到证实,被批准用于2岁以上儿童乙型肝炎后,世界卫生组织在2015年3月12日发布的《预防、关护和治疗慢性乙肝感染者指南》中推荐儿童慢性乙型肝炎选择恩替卡韦治疗。

因此,选择恩替卡韦治疗更好。因为,恩替卡韦的抗病毒作用更强,耐药的发生率很低。近些年来,我也曾使用恩替卡韦治疗过一些儿童慢性乙型肝炎,都获得较好的疗效,e抗原血清转换率较高,病毒应答也很好。

以前,我国没有提供给儿童治疗的恩替卡韦口服液。高兴是的,在最近恩替卡韦口服液也要在我国上市了。

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儿童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母亲也需要做好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帮助孩子服药,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提高孩子治疗的依从性。二是,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和体重增加,要根据孩子的体重调整药物剂量。

慢性乙肝饮食注意事项-乡间郎中

慢性乙肝饮食注意事项

2020-07-15

慢性乙肝饮食注意事项:
  慢性乙型肝炎,是指的有感染乙肝病毒以后,所导致的慢性的肝脏的炎症。因为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可以引起消化道的症状。比如说恶心、腹胀、乏力、不想吃饭。
  慢性乙肝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能喝酒,少吃辛辣油腻食品,不能暴饮暴食,要防止肝性的血糖升高,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病情严重时,也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入。总之,丰富的维生素,清淡的饮食,严格的戒酒,适当的休息,这种管理对乙肝的恢复可能会有一定的帮助。



慢性乙肝饮食注意事项相关阅读


乙肝活动期严重吗

乙肝的活动期或者说乙肝病人发病之后,对于当时来说没有一个非常严重的危及生命的事情发生,但是如果出现下面这种情况,就会让病人出现问题。第一种情况是乙肝活动之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使得这种乙肝活动长期存在,会让肝脏出现纤维化。如果纤维化得不到有效治疗,经过10年、/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就会发展为肝硬化,一旦发展为肝硬化,患者就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这个时候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在5年以内就会丧失生命。第二种情况是肝炎发作之后容易发生肝癌。肝癌的发生率一般在没有肝炎发作的人群中极低。而在肝炎发作之后,尤其是肝炎反复发作,发生了肝硬化之后,它的发生率就会大大的提高。所以对于有肝炎发作的人,不仅仅是害怕他的转氨酶升高,也不仅仅是害怕他将来会变成肝硬化,更害怕的是这些病人会出现肝癌。因为肝癌是现在最难治的一种癌症,在所有的癌症的治疗过程中,只有肝癌没有很好的化疗药,也没有很好的靶向药物治疗,只能是在早期发现之后,通过手术得到根治。如果肝癌发现的时候已经到了中晚期,那么几乎就没有很好的根治的手段。第三种情况是肝衰竭。虽然大部分的乙肝病人在肝炎发作的活动期阶段都是转氨酶升高,经过一些保肝治疗之后能够恢复正常。但是也有极少一部分人可能在某次猛烈的发作之后,让肝脏失去了一个功能,这个时候称为肝衰竭。肝衰竭的病人一旦被确诊,存活率可能不到50%,也就是说普通的乙肝病人即使发作,在短期内也不会造成一些影响,但是一旦出现了严重的肝炎发作,真正的出现了肝衰竭,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不做肝移植,大部分人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约1到2个月的时间内就会失去生命。总体而言,临床上不太害怕乙肝病人的肝炎发作或者是进入肝炎活动期。因为进入肝炎活动期,只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让病人保持一个长期的健康。但是如果出现了下列三种情况,出现了肝硬化,出现了肝癌,出现了肝衰竭,会危及生命。所以对于一个乙肝病人,应该强调的是按时的复查,同时一旦发现肝炎发作,就应该及时的治疗。

慢性乙肝的危害

慢性乙肝的危害,慢性乙型肝炎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大的危害就是会出现终末期肝病,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监测、治疗,任由慢性乙型肝炎不断的进展,最终都会出现肝硬化、肝癌,而这些情况一旦出现,通过现在的医学手段无法逆转。医学上把这段时间称为终末期肝病,也就是说发展到这个阶段之后,肝病就发展到头了,再往后的发展,就逐渐越来越接近死亡。而肝硬化之所以会导致患者生命的终结,主要是来自肝硬化的并发症。在肝硬化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有三种,第一种是肝腹水,是门静脉高压引起。肠道内的一些血流,不能够流过肝脏进入心脏,这样就会以渗出的形式渗到腹腔内,就会形成腹水。而在腹水的基础上就容易发生感染。腹腔内的血液是流动的,不断循环的,不容易长细菌,而腹水不容易被吸收回到血液中去,一旦出现了腹腔感染,就会造成人体整个的机能下降,就会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最终会影响人的生命。除了腹水以外,门静脉压力升高使胃肠道的血液不能够有效的流通,也会让血液积攒在血管里,等积攒到一定程度之后,血管会受压而变得越来越薄,血管壁越来越薄,薄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破裂,从而形成上消化道出血,这种出血非常迅猛,很快就会造成失血性休克,使人失去生命。另外由于肝脏解毒能力下降,还会引起脑子的损伤,称为肝性脑病。也就是说,脑子因为肝脏的功能下降,出现了问题,也称为肝昏迷。因为它的表现就是逐渐的发生昏迷现象,而昏迷之后就会出现很多的意外。所以一旦出现这三个并发症中的一种,都会危及到乙肝病人的生命。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同其他的癌症相比,肝癌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肝癌一旦失去了手术时机,并没有很好的内科治疗方法,没有很好的放疗药、化疗药,也没有给病人吃的更加有效的靶向药。所以在到了这种阶段,病人可能就会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就会丧失生命。所以对于一个乙肝病人来说,一定要及时的开始抗病毒治疗,只有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才会让乙肝的病人不会出现肝硬化、肝癌这样的终末期疾病状态,才能延长乙肝病人的寿命。

乙肝五项是什么

乙肝五项最早用来评测乙肝病毒在体内感染状态的标志物,乙肝五项包括病毒的两项,即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的e抗原,以及身体对病毒反应的三项,即表面抗体、e抗体以及核心抗体,乙肝的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是一对抗原和抗体,乙肝的e抗原和e抗体是一对抗原和抗体,正常应该具有六个抗原抗体配对的情况,但由于核心抗原在血液里很难检测,只能在血液里检测到核心抗体,这时就演化出了平时说的大三阳、小三阳。如果能检测到病毒的两项抗原,表面抗原和e抗原,以及体内的核心抗体,则诊断为大三阳,如果只检测到病毒的表面抗原,并检测到身体对病毒反应出现的e抗体和核心抗体,这时诊断为小三阳。但是并不是小三阳一定比大三阳好,或者大三阳的传染性一定比小三阳强,这只是机体对抗病毒时出现的不同免疫状态,存在大三阳和小三阳时,更倾向于检查血液中病毒的DNA情况,一旦血液中存在活性病毒,大三阳和小三阳的状态其实一样,都需要到医院定期复查和治疗,如果病毒是阴性,只需要定期的监测,发现病毒的反复时才进行相应的治疗。

乙肝可以治愈吗

乙肝是否能治好要从两个方向来看,要达到表面抗原阴转,把乙肝病毒从体内彻底清除,目前现有的医学手段还很难达到,虽然美国目前也在开发一些新药,但这些药物目前还没有应用到临床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控制乙肝,21世纪初出现了核苷类似物的药物,通过口服就可以有效的控制乙肝病毒复制,进而达到肝功长期稳定的状态,但是这种药物必须长期服用,不能停药,药物在体内存在有时可以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一旦消失,乙肝病毒就会迅速出现,造成肝功的损害。口服药物可以有效的控制肝功,也可以有效的控制肝脏的进展,这时可以说乙肝病人是可控、可治愈的。

乙肝抗毒药要吃多久

乙肝抗病毒口服的药物,目前只有核苷酸类似物有明确疗效,这类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不建议停药,服药指南从一年、一年半修改到两年、两年半,再修改到出现停药指征,四年、四年半,它是目前国内指南上服药时间最长的一种药物,一般出现停药指征后也不建议停药,因为这类药物处于存在即合理的状态,它只要存在,乙肝病毒就无法致病,但是如果它不存在,乙肝病毒就会进入快速复制期,一定要把乙肝的所有的CCDNA耗竭干净以后才能停药,CCDNA从理论上推算大概需要14年半的时间,才能从身体里面完全消失,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乙肝患者没有停药的希望,目前国内国际都在研究彻底根除乙肝病毒的药物,如表面抗原的阴转药,未来患者可能不需要再长时间地服用药物,吃药一段时间就可以彻底的把体内的乙肝病毒清除干净,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乙肝病毒携带者要治疗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没有任何肝炎发作、肝纤维化,也没有向肝硬化肝癌进展,目前不需要治疗。因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60%甚至更多的人即使不做治疗,终生也不会发病。所以不主张给没有肝炎的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只要转氨酶正常,就一定没有必要治疗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对肝功能正常,但HBV–DNA水平阳性,所谓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年龄大于30岁的时候,做肝活检,在病理专家的指导下,了解是否有肝纤维化倾向,是否有可能发生肝硬化。对有这种可能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乙肝注意什么

乙肝病人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少用药或不用药,很多乙肝病人认为出现乙肝就需要吃很多药物来控制,这种认识不科学,吃药本身会加重肝脏的负荷。第二个需要注意的是生活规律,在养护肝脏的过程中要注意休息,很多人在进行频繁、剧烈的体育运动时会激发机体免疫力的变化,从而引起乙肝的发作。在饮食上要注意清淡、温软,少量多餐,少量多餐不适合于糖尿病患者,但是对绝大多数乙肝患者都适合,此外,乙肝患者必须严格戒酒,不能吃过度油腻的食物,否则会造成乙肝肝硬化发病率的提高。

乙肝是怎么得的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乙肝主要有四种传播方式,第一种是母婴垂直传播,得了乙肝的母亲可能把乙肝遗传给孩子,这种传播极少数由宫内感染引起,大多数是因为围产期、围手术期管理不严格造成。第二种传播方式是血液传播,主要由输血传播,是国内比较常见的传播方式。第三种传播方式是性传播,患有乙肝的成年人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几率比较小。第四种是医源性传播,医学上很多侵袭性的操作行为可能会造成乙肝的传播。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什么意思

乙肝病毒携带者分两种,一种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通常指年轻的处于乙肝免疫耐受状态的表面抗原,表面E抗原阳性和乙肝病毒DNA阳性者。另外一种是非活动性表面抗原携带者。指表面抗原阳性,E抗阴性,病毒也是阴性者。

得了乙肝怎么治

乙肝有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90%或者95%以上的急性乙肝都是自限性,这种急性乙肝不需要抗病毒治疗,给予保肝的治疗跟营养支持能够自愈。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非常严谨。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什么是干扰素的“后续作用”

最近有一位病人使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一年,尽管HBV DNA已经下降得较低的水平,但仍未达到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他很犹豫是否要停用干扰素,来信问我:是不是停用干扰素就得长期服药了?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位女病人。

这位女病人在我院参加干扰素临床试验,效果很好。不幸的是,在治疗8个月时出现了干扰素引起的甲状腺疾病,无法继续使用干扰素治疗。可她的e抗原水平已经很低,距离血清转换仅一步之遥。是停用干扰素还是继续治疗呢?我建议她停用干扰素。因为她继续治疗后很可能加重她的甲状腺疾病。她很犹豫,但也十分害怕甲状腺疾病加重。这时,我告诉她干扰素有时还会有“后续作用”。

于是,她停止了干扰素的治疗。我继续在门诊对她进行跟踪随访。结果正像我希望的那样,干扰素的“后续作用”在她的身上发生了!她停药后不仅HBV DNA没有反弹,而且还发生了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继续随访2年,这位病人一直保持乙肝没有复发。

那么,什么是干扰素的“后续作用”呢?科学家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干扰素停药后,一些在治疗期间未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病人还可能继续发生血清学转换,甚至有3%~5%的患者发生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真正达到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这就是干扰素的后续作用。

不过,这种“后续作用”一般都发生在干扰素治疗期间HBV DNA小于10的3次方或/和表面抗原定量低于1000 IU/ml患者的身上,对于治疗期间HBV DNA没有下降的患者或表面抗原较高的患者,在干扰素无效停药后,还得依靠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才会控制疾病的进展。

最近向我提问这位病人是否停药,主要取决他对干扰素的耐受情况。如果干扰素对他的副作用或伤害较大,难以耐受,可以停药观察。但如果没有明显的副作用,也可以继续治疗3-6个月。

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现肝功能异常后应立即治疗吗

乙肝“大三阳”感染者可以观察一段时间

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在HBV感染自然史中,部分ALT升高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随访过程中随着肝内炎症活动的减轻,可出现自发的HBeAg血清学转换,ALT恢复正常。因此,对于ALT升高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先观察3~6个月,如未发生自发性的HBeAg血清学转换且ALT持续升高,再考虑开始抗病毒治疗。”

根据乙肝病毒感染的自然史,e抗原阳性的免疫耐受期乙肝病毒感染者突然发生ALT升高,通常是免疫清除的发生。对于HBeAg阳性的患者,有些可能会发生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对于发生了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则不需要再抗病毒治疗了。

但是,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发生率较低,只有大约1.1%~9%。一般来说,年龄较轻,ALT较高(>150 U/L),且HBV DNA和HBeAg动态观察下降较快的患者,预测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对于年龄较轻、HBeAg阳性且没有肝硬化的患者,可以观察一段时间,监测ALT、HBV DNA和HBeAg,看看是否能发生自发的HBeAg血清学转换。

如果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说明感染者已经进入非活动期,大多数预后较好,可不必治疗。但是,年龄>30岁,持续ALT升高,HBV DNA和HBeAg水平没有下降趋势者,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小,应该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

根据我的经验,一般观察1~2个月便可以看出。如果在1~2个月内,HBV DNA不下降者,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小。还有,ALT较低(<150 U/L)的患者,体内免疫清除的力度往往不够,不能有效地抑制病毒,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也较小。

另外,有些乙肝病毒感染者检查的频率不够,1年才检查一次,偶然发现的ALT升高,但实际上肝功能异常早已发生,这类患者大多不可能出现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等待下去往往导致肝脏更严重的损伤和纤维化,应该及时抗病毒治疗。

乙肝“小三阳”感染者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治疗

对于e抗原阴性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HBV DNA升高,则应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不应该拖延或观察。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乙肝病毒感染自然史中的第四期——再活动期。乙肝病毒为了“逃逸”免疫系统的攻击,想出办法“乔装打扮”一番,把免疫系统认识的e抗原去掉,使自己变了样子,成为一种前C区或C区的变异的病毒。

病毒变异后,在感染者的血清中不能检测出e抗原,但病毒还具有复制能力,乙肝病毒DNA阳性,感染者常伴有持续性或间歇性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这类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尽管ALT和HBV DNA水平往往低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ALT会持续波动,自发性缓解的可能很小,而且其肝脏病变常是在经过免疫清除期肝脏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往往更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常常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发生肝癌。

因此,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指征更宽,一旦出现ALT升高或符合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适应证则立即开始治疗。

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会好转吗

有些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已经发展为肝硬化。这些患者常对治疗失去信心,认为抗病毒治疗已经为时过晚。其实,无论是否发展到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一方面可阻止病毒对肝脏造成进一步伤害,另一方面也可促进肝损伤恢复,减轻肝纤维化。

近年来上市的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不仅能缓解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而且还很安全。早在1996年,国外就有人用这类药物治疗肝硬化患者,并达到较好的疗效。近年来国内外医生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并积累了更多经验。我国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保持病毒抑制状态的患者9年后肝穿刺检查,以前的肝纤维化明显好转。

国外一些研究也证实,一些准备接受肝移植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手术前接受了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有2/3的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甚至达到了暂缓手术的效果。因此,肝硬化患者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测下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达到缓解病情,逆转肝纤维化,减少肝移植手术需求的良好效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核苷(酸)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阻止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的进展,改善肝脏纤维化,而且安全性好。因此,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目前各国指南均建议: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无论其ALT和HBeAg的情况如何,只要在血液中能够检测到HBV DNA,就应该开始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是长期的,甚至是终生服药。这是因为停药后反弹所导致肝病复发的病情轻重与治疗前肝脏的基础密切相关。治疗前肝损害较轻的患者停药后若发生反弹,一般不会导致肝衰竭。而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肝小叶结构紊乱,纤维组织增生多,尽管抗病毒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细胞功能,减轻肝纤维化,但是,肝脏已经很难完全恢复正常。

一旦停药后肝病复发,肝脏将不可避免地再次受到重创,患者将面临肝衰竭的威胁。因此,肝硬化患者不能轻易停用抗病毒药物,需要长期乃至终生治疗。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可以阻止肝病进展,但仍有肝细胞癌发生的风险。在长期治疗期间,尽管病情缓解,也不能放松对肝细胞癌的监测。

新生儿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抗体应该有多高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两种治疗丙型肝炎的药物刚刚上市,为了让一些医生和患者了解这两种药物,一直在写丙型肝炎的治疗。这段时间里,我接到过几封乙肝妈妈的来信,问自己的孩子打了三针乙肝疫苗后,抗体没有>1000 mIU/ml,是不是太低了。说自己在妈妈群里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抗体都>1000 mIU/ml,担心自己宝宝的抗体没有达到1000 mIU/ml,会不会感染乙肝。

我反复回信告诉这些乙肝妈妈,说抗体>100 mIU/ml就算很高的,并非所有孩子打了疫苗后抗体都会>1000 mIU/ml。但这些妈妈们还是不放心。今天,我写完了丙型肝炎的博客,决心把我们医院妇产科乙肝“大三阳”妈妈生育的孩子接种三针乙肝疫苗后抗体高低的情况做个统计,让这些妈妈们看看。

我初步统计了数据库中1517例乙肝“大三阳”或/和高病毒复制(HBV DNA>106 IU/ml)的母亲所生的1528例孩子(11对双胞胎)阻断成功后抗体产生的情况(如图)。完成3针全程乙肝疫苗接种后1个月时检查孩子的抗体,抗体的定量值>10 mIU/ml即表示孩子对乙肝病毒产生了免疫力,抗体的定量值≥100 mIU/ml为正常应答,在10~100 mIU/ml之间为低应答,抗HBs<10 mIU/ml为无应答。从下面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97.3%的孩子都产生了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80.4%的孩子抗体>100 mIU/ml(其中33.8%的孩子抗体>1000 mIU/ml),为正常应答;16.8%的孩子产生了抗体,但定量的值较低,在10~100 mIU/ml之间,为低应答,抗体容易消失;只有2.7%的孩子尽管后来证实阻断成功,但对最初的3针疫苗无应答(没有产生抗体),加强疫苗接种后最终获得抗体。

儿童乙肝用哪种药治疗更好

到目前为止,被批准用于治疗2岁以上儿童乙型肝炎的药物有普通干扰素、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普通干扰素批准的时间较早,但因为干扰素的副作用和需要频繁注射的缺点,许多医生开始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儿童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2岁以上儿童乙型肝炎的药物。虽然拉米夫定在儿童中使用的安全性很好,但由于拉米夫定容易产生耐药性,所以在恩替卡韦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得到证实,被批准用于2岁以上儿童乙型肝炎后,世界卫生组织在2015年3月12日发布的《预防、关护和治疗慢性乙肝感染者指南》中推荐儿童慢性乙型肝炎选择恩替卡韦治疗。

因此,选择恩替卡韦治疗更好。因为,恩替卡韦的抗病毒作用更强,耐药的发生率很低。近些年来,我也曾使用恩替卡韦治疗过一些儿童慢性乙型肝炎,都获得较好的疗效,e抗原血清转换率较高,病毒应答也很好。

以前,我国没有提供给儿童治疗的恩替卡韦口服液。高兴是的,在最近恩替卡韦口服液也要在我国上市了。

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儿童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母亲也需要做好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帮助孩子服药,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提高孩子治疗的依从性。二是,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和体重增加,要根据孩子的体重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