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有哪些

2020-07-15

抗抑郁药有哪些: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郁药都是一线的新型抗郁药,与传统的抗郁药相比副作用减少。
  一般抗郁药分以下几个机制的药物,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五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或者是其它机制的抗郁药。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包括五朵金花比如百忧解、舍曲林、赛乐特、氟伏沙明等药物;五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有盐酸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都是比较常用的药物。现在一些新型的其它递质机制的抗郁药如安非他酮、米氮平、阿戈美拉汀,也比较常用。大夫会根据病人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身体状况,综合选择抗郁药。



抗抑郁药有哪些相关阅读


抗抑郁药物有没有副作用

抗抑郁药物有没有副作用:
  抗抑郁药物会有副作用,但副作用因人而异。不是所有的病人用了这类的药都会有副作用,有的药物在某些人身上反应较大,有的人用可能完全没有问题。
  常见的副作用主要是消化道副作用较多,尤其是在服药的前两周,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便秘、腹泻等等,消化道的副作用较多,但是副作用一般两周时间慢慢减退,包括口干、出汗等等副作用都可能发生。

抑郁症的自我调节

自我调理需要花一些时间来梳理内心。梳理自己的时候要先问自己现在情绪怎么样,自己最近面临的是什么压力,哪些是外在的、哪些是内在的。假设是一个学生,目前的任务是要把学习搞好;如果已经工作,那就是要把工作做好;如果成家,那要对配偶、孩子负责,对家人负责。这些压力是必须要面对的。但是有些人会压力过大,这是需要思考哪些因素与自己有关,哪些因素与对方有关。自己调整还有一种方法是转移注意力。总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维模式里面,意志消沉,不如暂时转移注意力。体育活动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当然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观看轻松愉快的电视或者喜剧节目;也可以外出散步,找亲朋好友聊天。人际交流、运动让人身心愉悦,会产生类似脑啡肽的物质让人相对比较快乐,改善抑郁的情绪。做一些简单的、自己喜欢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一些爱好,如听音乐、散步、打乒乓、钓鱼、看书。做喜欢做的事能转移注意力,投入到的爱好之中,可能会忘记抑郁忘记焦虑。

如何应对抑郁症头晕

抑郁症出现头晕的症状还是应该先确定是否存在内科疾病,主要是应该排除脑供血不足等疾病。也可以通过改善头部循环的药物改善头晕的症状,其次也应该调节好心情。精神压力的因素也是导致头晕的典型症状。所以心里疏导也是缓解头晕的方式之一。

老年人抑郁症中医辩证分型有哪些

老年人抑郁症可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类是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型。主意表现为疲乏无力、心慌气短。第二类是肝郁气滞,瘀血阻滞型。表现为脾气急躁、两胁胀痛。第三类是肝肾阴虚,内热混扰型。表现为五心烦热、盗汗。第四类是肾阳不足型,表现为抑郁寡欢、怕冷。

焦虑症是怎么引起的?

焦虑症是神经症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又叫焦虑障碍。焦虑症包括广泛性焦虑症和急性焦虑两种形式。焦虑的严重程度比较高、持续一定时间,并且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就可能变成焦虑症。

抑郁症一般多久能好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抑郁症分为轻、中、重度,恢复时间每个人不一样。轻度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工作者的帮助或者中药治疗会好;中度以上,如果用西药治疗,足量两周左右患者基本上都能看到好的迹象。这类疾病目前可以有效地治疗,如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自我调节康复,抗抑郁药有效率高达80%-90%。患抑郁症无需害怕,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进行巩固治疗,二到四周就有明显疗效。

抑郁症药有依赖性吗

首先要明确一点,抗抑郁药没有依赖性。有些患者停药一月或半年然后又复发,这不叫依赖。这是很多抑郁症患者一个错误的认识。所谓依赖的东西比如安定、酒精、烟草、咖啡、毒品等。比如香烟,今天抽了明天要不抽就很着急,可能就会焦虑,坐卧不安停药一个月、两个月或者半年以后出现了复发,这不是药物依赖,依赖就是今天用明天不用就难受。之所以抑郁症会复发,是因为自己性格问题或是因为一些影响到自己的人和事,是来源于自己的认识出现问题才会复发。

更年期抑郁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更年期是妇女从有生育能力到无生育能力的过渡期。更年期妇女会发生内分泌的一些变化,进而导致情绪的变化,出现焦虑、烦躁、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容易发脾气等症状。其次和家庭环境以及自己的能力下降等也有一些关系。

更年期抑郁症是怎么回事

更年期是妇女从有生育能力到无生育能力的过渡期。更年期妇女会发生内分泌的一些变化,进而导致情绪的变化,出现焦虑、烦躁、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容易发脾气等症状。其次和家庭环境以及自己的能力下降等也有一些关系。

哪些人容易得焦虑症

焦虑症不但与遗传有关而且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父母患有焦虑症,那么子女也容易患有焦虑症,关注细节,追求完美的人也可能更容易焦虑。焦虑症是精神疾病的一种,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避免得焦虑症。

抗抑郁药起效时间

抑郁症病人经常会对抗抑郁药心存芥蒂,不太愿意接受药物的治疗,即便是接受治疗了,擅自减药、停药的现象也是十分普遍的。目前,新型的抗抑郁药还是比较安全的。那么,抗抑郁的药有哪几类呢?它们的起效时间都是什么时候呢?如何规避服药所带来的副作用呢?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抗抑郁药,是用来治疗以情绪抑郁为突出症状的精神疾病的精神药物。抗抑郁的药物在20世纪50年代面世,在此之前抑郁性疾病并没有什么合适的治疗药物,最经常使用的是电休克治疗。20世纪50年代以后,抗抑郁药就成为了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休克治疗。那么,抗抑郁的药有哪几种?这些药的起效时间又是什么时候呢?
  抗抑郁药三大类
  第一大类:单胺氧化酶
  异丙肼,是50年代问世的第一个药物。它原来是一种抗结核的药物,于1957年试用于抑郁病患者并获得成功。
  属于这一类的药物,还有苯乙肼、反苯环丙胺等等,这些都曾被广泛应用,但不久却因为陆续出现和某种食物和药物相互作用引发急性黄色肝萎缩、高血压危象等反应而被淘汰。
  第二大类:三环类
  它是紧接着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后出现的另一类抗抑郁药,以丙咪嗪为代表。
  丙咪嗪的化学结构和氯丙嗪相似,原以为是一种新的抗精神病的药物,但临床试验却表明可以改善抑郁心境。从而成为了治疗抑郁症治疗的首选药品。
  第三大类:新型药物
  选择性5-HT再摄取SSRI,成为了新型抗抑郁药物。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已有几十种。临床上常用的有舍曲林、氟伏沙明、氟西汀等等。
  抗抑郁药起效时间
  三环类抗抑郁药
  常用药物包括阿米替林、氯丙咪嗪、丙咪嗪等,治疗剂量50-200mg/d,主要用于内因性抑郁症和其他疾病中出现的抑郁症。TCA的镇静作用,一般在2-4星期后情绪才会得到改善。应用的时候,要采取剂时递增的方法,在取得疗效后,继续服用剂量治疗4-6周,然后递减到半量维持治疗6个月。
  不可否认,三环类抗抑郁药也有很多的副作用,比如便秘、排尿困难、口干。同时,对心脏和血压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可引发心肌损害。另外,还有双手细震颤、躁狂等副作用。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常用的有无有苯乙肼,从15mg每天2次开始,逐渐增加,最高日量是75mg;超本环丙胺,日用剂量为10-30mg。切忌,有肾、心血管和肝病的患者不要服用此药。此外,服药期间不要食用鸡肝、乳酪等酷胺较高的食物。
  一般不要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如果要改用TCA的时候,要先停用MAOI两个星期,再服用TCA。
  四环类抗抑郁药
  主要的药物是麦普替林,它和TCA类似,但它具有副作用少,起效快等优点。因为其对心脏的毒性较小,患者对四环类抗抑郁药的耐受性比较好,所以,更适合老人或已得心血管疾病的抑郁症病人服用。服药方法和三环类抗抑郁药一样,每天最高量是200mg。

警惕:“抑郁”幽灵正在招手

据统计:中国每年约25万人死于自杀,半数以上患有抑郁症,80后、90后抑郁人群不断增多,抗抑郁药销量以倍数翻滚着直线上升,想一想,还有什么事比这个问题更严峻?

令人心碎的抑郁

资料显示: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76%,也就是说每一百个人,从生到死有76个人会患上最少一次抑郁症。那就是说大部分人都可能患病。可是绝大多数人却是在不知道或不理解的情况下患上抑郁症的,他们没有能借助任何正常的方式,只是在艰难的过程中自己熬过去的。先进的治疗技术惨败给了无知,令人心碎!

2003年10月10日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抑郁障碍的“未治率”高达95%。调查中,听说过精神分 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名称的人,分别为80.8%、51.9%、36.6%。在认识到紧张恐惧可能与心理问题有关的人中,认为应该去看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生的不足一半。这组数字表明我们国民的心理健康意识非常薄弱,与我们当今高速发展的经济极不相衬。与畸高的自杀率不无关系。

什么人最易患上抑郁症

1、曲高和寡:特别聪明、爱钻牛角尖、自恃过高的人易患抑郁症;

2、孤僻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喜苦思冥想、不善表达的人易患抑郁症;

3、受社会限制:高层管理人员、机密要员、明星艺人易患抑郁症;

4、高风险:证券期货、赌博和设赌人员易患抑郁症;

5、生活单调:退休和孤寡老人、下岗人员、家庭妇女、在押监犯、孤儿易患抑郁症;

6、面临考试:升中、大考、考研、晋升人员易患抑郁症;

7、重大疾病:意外伤害、恶性疾病、残疾易患抑郁症。

8、婚姻感情:遭遇感情挫折打击的人易患抑郁症;

9、追求至高:对艺术境界要求完美的作家、画家、音乐家等易患抑郁症;

10、特殊妇女:产后妇女、患慢性妇女科疾病的人易患抑郁症。

心理疾病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增加,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以及重大灾害、经济危机的爆发等,使得国民心理疾患和社会问题日益凸现。

中国心理疾病前三位是抑郁、焦虑和失眠。

心理问题涉及面广泛,从发育的儿童、成长的青年,到空巢老人;从象牙塔内的大学生、工棚里的农民工,到白领、政府官员、企业精英,各阶层的人都面临着各式各样心理问题的困扰。

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已超过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病,排名中国疾病总负担之首,约占20%。每年约有160万人因心理问题引发社会问题,甚至构成犯罪,社会危害很大。

心理问题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个人认为主要为“六大缺失”。

一、轻松感缺失 呈现普遍紧张焦虑状态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竞争面前,人们心理放松、宣泄的机会和渠道越来越少,无法调整自己原有的心理定式和行为模式。据《2008中国职场人士工作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一项以网络上100万上班族为基础的调查中,61%的人感到压力较大,近2/3的人产生职业倦怠。尤其在警务、医护人员、高层管理者等职业群体中,70%-80%的人都感到压力大;表现为失眠、记忆力衰退、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和抑郁。

 二、公平感缺失 呈现群体心理失衡状态

由于当前各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人们在资源占用、机会获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出现事实上的不公平,往往在比较中产生相对剥夺感和失衡心理。加之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高,各种不平衡、不公平信息迅速大量地传播给公众,造成很多人的心理失衡。这种情绪积累时间过长,势必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矛盾。

三、安全感缺失 呈现公众信任危机状态

在社会转型期,几十年来传统的价值观、就业模式、保障体系等,一下子发生了急剧变化,使得人们对未来的安全预期缺乏、对未知的担忧恐惧、对变化的心理准备不足和对多元化的心理认同不够,易产生焦虑、恐惧、迷茫心理,出现信任、信念和诚信危机。近年来发生的瓮安、石首等地的群体性事件,都有着政府公信力下降的社会心理背景。

 四、幸福感缺失 呈现精神空虚迷茫状态

2006年对北京白领阶层社会调查显示,认为与过去5年相比,生活幸福指数略有下降和下降很多的占36%;离婚夫妻中,81%是因感情折磨而存在心理问题。这说明,当追求和拥有财富不再只是满足生活的必须,而是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和炫耀时,精神就会更加空虚、痛苦和迷茫。比如,近年来屡屡曝光的演艺明星吸毒、同性恋,就是追求病态精神刺激填补自身空虚心灵的例证。

五、归属感缺失 呈现社会边缘人群状态

人口流动范围加大,生活环境变化加快,加之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都会使人们增加更多的社会陌生感,带来归属感的降低,进而导致孤独感、无助感。特别在一些发展较快城市,生活着很多被高就业门槛和高生活成本边缘化的“社会隔离”人群,或称心理“无根”人群,他们的存在和不断扩大,对城市而言是潜藏着一定风险,易使一些负面情绪蔓延,甚至危及社会秩序和安全。

 六、同情感缺失 社会对心理疾病存有偏见和歧视

心理精神疾病患者常因“羞耻感”而不能及时就医,延误了诊治。而且精神疾病康复者不能顺利回归社会大家庭,也导致了心理精神疾病复发率增高。

抑郁症的报警信号

冬天寒冷季节,最容易引发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性疾病,以心情显著而持久的低落为主要症状,并且伴有相应的思维、行为改变。诊断抑郁症并不困难,但是病人的表现并不典型,作为核心的抑郁症状,往往隐藏于其他心理和躯体的症状中,含而不露,因而容易导致医生误诊、失治,甚至酿成严重后果。

应当警惕以下一些报警信号:

1.人逢喜事而精神不爽。经常为了一些小事,甚至无端地感到苦闷、愁眉不展。

2.对以往的爱好,甚至是嗜好,以及日常活动都失去兴趣,整天无精打采。

3.生活变得懒散,不修边幅,随遇而安,不思进取。

4.长期失眠,尤其以早醒为特征,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5.思维反应变得迟钝,遇事难以决断。

6.总是感到自卑,经常自责,对过去总是悔恨,对未来失去自信。

7.善感多疑,总是怀疑自己有大病,虽然不断进行各种检查,但仍难释其疑。

8.记忆力下降,常丢三落四。

9.脾气变坏,急躁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

10.经常莫明其妙地感到心慌,惴惴不安。

11.经常厌食、恶心、腹胀或腹泻,或出现胃痛等症状,但是检查时又无明显的器质性改变。

12.有的病人无明显原因的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13.经常感到疲劳,精力不足,做事力不从心。

14.精神淡漠,对周围一切都难发生兴趣,也不愿意说话,更不想做事。

15.自感头痛、腰痛、身痛,而又查不出器质性的病因。

16.社交活动明显减少,不愿与亲友来往,甚至闭门索居。

17.对性生活失去兴趣。

18.常常不由自主地感到空虚,自己觉得没有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19.常想到与死亡有关的话题。

以上19条,假若有一条特别严重,或数条同时出现,就很可能是抑郁症发作的征兆,一定要提高警惕,调整自己的的工作、学习和情绪,如果仍没有改善,则因及时到医院就医。

冬去春来防抑郁

春天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每年3~5月份乍暖还寒,人的情绪如同天气一样波动。性格内向、不自信或者脾气暴躁的人更容易出现焦虑、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现象。对于抑郁症患者必须进行干预治疗,无论是抑郁症患者还是家属、朋友都应增强防范意识,做到早判断、早就医。

 抑郁症的“三低症状”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等“三低症状”。此外,抑郁发作时还可以出现恶心、心悸、胸闷、出汗等躯体症状,同时,还可伴有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降低、体重明显减轻等症状。

如何预防抑郁症

预防抑郁症,在平时生活中可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充足的睡眠。

2.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

3.多到户外活动。

4.适当做些保护,避免受刺激、受干扰。

5.安排轻松的娱乐活动。

 抑郁症常被漏诊

我国北方地区四季变化明显,季节对人心理情绪的影响也愈加明显。春季,不仅心理疾病患者易发生抑郁,其他疾病患者以及亚健康人群也处于抑郁高发态势,而这些人群接受正确诊断、正规治疗的比例却非常低。

与抑郁高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精神科医生很少能早期识别患者是否患有抑郁症,大部分患者非常容易被忽略病情,进而产生漏诊。

抗抑郁药有哪些-乡间郎中

抗抑郁药有哪些

2020-07-15

抗抑郁药有哪些: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郁药都是一线的新型抗郁药,与传统的抗郁药相比副作用减少。
  一般抗郁药分以下几个机制的药物,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五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或者是其它机制的抗郁药。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包括五朵金花比如百忧解、舍曲林、赛乐特、氟伏沙明等药物;五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有盐酸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都是比较常用的药物。现在一些新型的其它递质机制的抗郁药如安非他酮、米氮平、阿戈美拉汀,也比较常用。大夫会根据病人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身体状况,综合选择抗郁药。



抗抑郁药有哪些相关阅读


抗抑郁药物有没有副作用

抗抑郁药物有没有副作用:
  抗抑郁药物会有副作用,但副作用因人而异。不是所有的病人用了这类的药都会有副作用,有的药物在某些人身上反应较大,有的人用可能完全没有问题。
  常见的副作用主要是消化道副作用较多,尤其是在服药的前两周,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便秘、腹泻等等,消化道的副作用较多,但是副作用一般两周时间慢慢减退,包括口干、出汗等等副作用都可能发生。

抑郁症的自我调节

自我调理需要花一些时间来梳理内心。梳理自己的时候要先问自己现在情绪怎么样,自己最近面临的是什么压力,哪些是外在的、哪些是内在的。假设是一个学生,目前的任务是要把学习搞好;如果已经工作,那就是要把工作做好;如果成家,那要对配偶、孩子负责,对家人负责。这些压力是必须要面对的。但是有些人会压力过大,这是需要思考哪些因素与自己有关,哪些因素与对方有关。自己调整还有一种方法是转移注意力。总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维模式里面,意志消沉,不如暂时转移注意力。体育活动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当然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观看轻松愉快的电视或者喜剧节目;也可以外出散步,找亲朋好友聊天。人际交流、运动让人身心愉悦,会产生类似脑啡肽的物质让人相对比较快乐,改善抑郁的情绪。做一些简单的、自己喜欢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一些爱好,如听音乐、散步、打乒乓、钓鱼、看书。做喜欢做的事能转移注意力,投入到的爱好之中,可能会忘记抑郁忘记焦虑。

如何应对抑郁症头晕

抑郁症出现头晕的症状还是应该先确定是否存在内科疾病,主要是应该排除脑供血不足等疾病。也可以通过改善头部循环的药物改善头晕的症状,其次也应该调节好心情。精神压力的因素也是导致头晕的典型症状。所以心里疏导也是缓解头晕的方式之一。

老年人抑郁症中医辩证分型有哪些

老年人抑郁症可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类是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型。主意表现为疲乏无力、心慌气短。第二类是肝郁气滞,瘀血阻滞型。表现为脾气急躁、两胁胀痛。第三类是肝肾阴虚,内热混扰型。表现为五心烦热、盗汗。第四类是肾阳不足型,表现为抑郁寡欢、怕冷。

焦虑症是怎么引起的?

焦虑症是神经症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又叫焦虑障碍。焦虑症包括广泛性焦虑症和急性焦虑两种形式。焦虑的严重程度比较高、持续一定时间,并且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就可能变成焦虑症。

抑郁症一般多久能好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抑郁症分为轻、中、重度,恢复时间每个人不一样。轻度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工作者的帮助或者中药治疗会好;中度以上,如果用西药治疗,足量两周左右患者基本上都能看到好的迹象。这类疾病目前可以有效地治疗,如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自我调节康复,抗抑郁药有效率高达80%-90%。患抑郁症无需害怕,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进行巩固治疗,二到四周就有明显疗效。

抑郁症药有依赖性吗

首先要明确一点,抗抑郁药没有依赖性。有些患者停药一月或半年然后又复发,这不叫依赖。这是很多抑郁症患者一个错误的认识。所谓依赖的东西比如安定、酒精、烟草、咖啡、毒品等。比如香烟,今天抽了明天要不抽就很着急,可能就会焦虑,坐卧不安停药一个月、两个月或者半年以后出现了复发,这不是药物依赖,依赖就是今天用明天不用就难受。之所以抑郁症会复发,是因为自己性格问题或是因为一些影响到自己的人和事,是来源于自己的认识出现问题才会复发。

更年期抑郁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更年期是妇女从有生育能力到无生育能力的过渡期。更年期妇女会发生内分泌的一些变化,进而导致情绪的变化,出现焦虑、烦躁、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容易发脾气等症状。其次和家庭环境以及自己的能力下降等也有一些关系。

更年期抑郁症是怎么回事

更年期是妇女从有生育能力到无生育能力的过渡期。更年期妇女会发生内分泌的一些变化,进而导致情绪的变化,出现焦虑、烦躁、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容易发脾气等症状。其次和家庭环境以及自己的能力下降等也有一些关系。

哪些人容易得焦虑症

焦虑症不但与遗传有关而且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父母患有焦虑症,那么子女也容易患有焦虑症,关注细节,追求完美的人也可能更容易焦虑。焦虑症是精神疾病的一种,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避免得焦虑症。

抗抑郁药起效时间

抑郁症病人经常会对抗抑郁药心存芥蒂,不太愿意接受药物的治疗,即便是接受治疗了,擅自减药、停药的现象也是十分普遍的。目前,新型的抗抑郁药还是比较安全的。那么,抗抑郁的药有哪几类呢?它们的起效时间都是什么时候呢?如何规避服药所带来的副作用呢?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抗抑郁药,是用来治疗以情绪抑郁为突出症状的精神疾病的精神药物。抗抑郁的药物在20世纪50年代面世,在此之前抑郁性疾病并没有什么合适的治疗药物,最经常使用的是电休克治疗。20世纪50年代以后,抗抑郁药就成为了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休克治疗。那么,抗抑郁的药有哪几种?这些药的起效时间又是什么时候呢?
  抗抑郁药三大类
  第一大类:单胺氧化酶
  异丙肼,是50年代问世的第一个药物。它原来是一种抗结核的药物,于1957年试用于抑郁病患者并获得成功。
  属于这一类的药物,还有苯乙肼、反苯环丙胺等等,这些都曾被广泛应用,但不久却因为陆续出现和某种食物和药物相互作用引发急性黄色肝萎缩、高血压危象等反应而被淘汰。
  第二大类:三环类
  它是紧接着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后出现的另一类抗抑郁药,以丙咪嗪为代表。
  丙咪嗪的化学结构和氯丙嗪相似,原以为是一种新的抗精神病的药物,但临床试验却表明可以改善抑郁心境。从而成为了治疗抑郁症治疗的首选药品。
  第三大类:新型药物
  选择性5-HT再摄取SSRI,成为了新型抗抑郁药物。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已有几十种。临床上常用的有舍曲林、氟伏沙明、氟西汀等等。
  抗抑郁药起效时间
  三环类抗抑郁药
  常用药物包括阿米替林、氯丙咪嗪、丙咪嗪等,治疗剂量50-200mg/d,主要用于内因性抑郁症和其他疾病中出现的抑郁症。TCA的镇静作用,一般在2-4星期后情绪才会得到改善。应用的时候,要采取剂时递增的方法,在取得疗效后,继续服用剂量治疗4-6周,然后递减到半量维持治疗6个月。
  不可否认,三环类抗抑郁药也有很多的副作用,比如便秘、排尿困难、口干。同时,对心脏和血压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可引发心肌损害。另外,还有双手细震颤、躁狂等副作用。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常用的有无有苯乙肼,从15mg每天2次开始,逐渐增加,最高日量是75mg;超本环丙胺,日用剂量为10-30mg。切忌,有肾、心血管和肝病的患者不要服用此药。此外,服药期间不要食用鸡肝、乳酪等酷胺较高的食物。
  一般不要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如果要改用TCA的时候,要先停用MAOI两个星期,再服用TCA。
  四环类抗抑郁药
  主要的药物是麦普替林,它和TCA类似,但它具有副作用少,起效快等优点。因为其对心脏的毒性较小,患者对四环类抗抑郁药的耐受性比较好,所以,更适合老人或已得心血管疾病的抑郁症病人服用。服药方法和三环类抗抑郁药一样,每天最高量是200mg。

警惕:“抑郁”幽灵正在招手

据统计:中国每年约25万人死于自杀,半数以上患有抑郁症,80后、90后抑郁人群不断增多,抗抑郁药销量以倍数翻滚着直线上升,想一想,还有什么事比这个问题更严峻?

令人心碎的抑郁

资料显示: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76%,也就是说每一百个人,从生到死有76个人会患上最少一次抑郁症。那就是说大部分人都可能患病。可是绝大多数人却是在不知道或不理解的情况下患上抑郁症的,他们没有能借助任何正常的方式,只是在艰难的过程中自己熬过去的。先进的治疗技术惨败给了无知,令人心碎!

2003年10月10日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抑郁障碍的“未治率”高达95%。调查中,听说过精神分 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名称的人,分别为80.8%、51.9%、36.6%。在认识到紧张恐惧可能与心理问题有关的人中,认为应该去看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生的不足一半。这组数字表明我们国民的心理健康意识非常薄弱,与我们当今高速发展的经济极不相衬。与畸高的自杀率不无关系。

什么人最易患上抑郁症

1、曲高和寡:特别聪明、爱钻牛角尖、自恃过高的人易患抑郁症;

2、孤僻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喜苦思冥想、不善表达的人易患抑郁症;

3、受社会限制:高层管理人员、机密要员、明星艺人易患抑郁症;

4、高风险:证券期货、赌博和设赌人员易患抑郁症;

5、生活单调:退休和孤寡老人、下岗人员、家庭妇女、在押监犯、孤儿易患抑郁症;

6、面临考试:升中、大考、考研、晋升人员易患抑郁症;

7、重大疾病:意外伤害、恶性疾病、残疾易患抑郁症。

8、婚姻感情:遭遇感情挫折打击的人易患抑郁症;

9、追求至高:对艺术境界要求完美的作家、画家、音乐家等易患抑郁症;

10、特殊妇女:产后妇女、患慢性妇女科疾病的人易患抑郁症。

心理疾病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增加,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以及重大灾害、经济危机的爆发等,使得国民心理疾患和社会问题日益凸现。

中国心理疾病前三位是抑郁、焦虑和失眠。

心理问题涉及面广泛,从发育的儿童、成长的青年,到空巢老人;从象牙塔内的大学生、工棚里的农民工,到白领、政府官员、企业精英,各阶层的人都面临着各式各样心理问题的困扰。

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已超过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病,排名中国疾病总负担之首,约占20%。每年约有160万人因心理问题引发社会问题,甚至构成犯罪,社会危害很大。

心理问题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个人认为主要为“六大缺失”。

一、轻松感缺失 呈现普遍紧张焦虑状态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竞争面前,人们心理放松、宣泄的机会和渠道越来越少,无法调整自己原有的心理定式和行为模式。据《2008中国职场人士工作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一项以网络上100万上班族为基础的调查中,61%的人感到压力较大,近2/3的人产生职业倦怠。尤其在警务、医护人员、高层管理者等职业群体中,70%-80%的人都感到压力大;表现为失眠、记忆力衰退、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和抑郁。

 二、公平感缺失 呈现群体心理失衡状态

由于当前各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人们在资源占用、机会获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出现事实上的不公平,往往在比较中产生相对剥夺感和失衡心理。加之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高,各种不平衡、不公平信息迅速大量地传播给公众,造成很多人的心理失衡。这种情绪积累时间过长,势必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矛盾。

三、安全感缺失 呈现公众信任危机状态

在社会转型期,几十年来传统的价值观、就业模式、保障体系等,一下子发生了急剧变化,使得人们对未来的安全预期缺乏、对未知的担忧恐惧、对变化的心理准备不足和对多元化的心理认同不够,易产生焦虑、恐惧、迷茫心理,出现信任、信念和诚信危机。近年来发生的瓮安、石首等地的群体性事件,都有着政府公信力下降的社会心理背景。

 四、幸福感缺失 呈现精神空虚迷茫状态

2006年对北京白领阶层社会调查显示,认为与过去5年相比,生活幸福指数略有下降和下降很多的占36%;离婚夫妻中,81%是因感情折磨而存在心理问题。这说明,当追求和拥有财富不再只是满足生活的必须,而是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和炫耀时,精神就会更加空虚、痛苦和迷茫。比如,近年来屡屡曝光的演艺明星吸毒、同性恋,就是追求病态精神刺激填补自身空虚心灵的例证。

五、归属感缺失 呈现社会边缘人群状态

人口流动范围加大,生活环境变化加快,加之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都会使人们增加更多的社会陌生感,带来归属感的降低,进而导致孤独感、无助感。特别在一些发展较快城市,生活着很多被高就业门槛和高生活成本边缘化的“社会隔离”人群,或称心理“无根”人群,他们的存在和不断扩大,对城市而言是潜藏着一定风险,易使一些负面情绪蔓延,甚至危及社会秩序和安全。

 六、同情感缺失 社会对心理疾病存有偏见和歧视

心理精神疾病患者常因“羞耻感”而不能及时就医,延误了诊治。而且精神疾病康复者不能顺利回归社会大家庭,也导致了心理精神疾病复发率增高。

抑郁症的报警信号

冬天寒冷季节,最容易引发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性疾病,以心情显著而持久的低落为主要症状,并且伴有相应的思维、行为改变。诊断抑郁症并不困难,但是病人的表现并不典型,作为核心的抑郁症状,往往隐藏于其他心理和躯体的症状中,含而不露,因而容易导致医生误诊、失治,甚至酿成严重后果。

应当警惕以下一些报警信号:

1.人逢喜事而精神不爽。经常为了一些小事,甚至无端地感到苦闷、愁眉不展。

2.对以往的爱好,甚至是嗜好,以及日常活动都失去兴趣,整天无精打采。

3.生活变得懒散,不修边幅,随遇而安,不思进取。

4.长期失眠,尤其以早醒为特征,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5.思维反应变得迟钝,遇事难以决断。

6.总是感到自卑,经常自责,对过去总是悔恨,对未来失去自信。

7.善感多疑,总是怀疑自己有大病,虽然不断进行各种检查,但仍难释其疑。

8.记忆力下降,常丢三落四。

9.脾气变坏,急躁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

10.经常莫明其妙地感到心慌,惴惴不安。

11.经常厌食、恶心、腹胀或腹泻,或出现胃痛等症状,但是检查时又无明显的器质性改变。

12.有的病人无明显原因的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13.经常感到疲劳,精力不足,做事力不从心。

14.精神淡漠,对周围一切都难发生兴趣,也不愿意说话,更不想做事。

15.自感头痛、腰痛、身痛,而又查不出器质性的病因。

16.社交活动明显减少,不愿与亲友来往,甚至闭门索居。

17.对性生活失去兴趣。

18.常常不由自主地感到空虚,自己觉得没有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19.常想到与死亡有关的话题。

以上19条,假若有一条特别严重,或数条同时出现,就很可能是抑郁症发作的征兆,一定要提高警惕,调整自己的的工作、学习和情绪,如果仍没有改善,则因及时到医院就医。

冬去春来防抑郁

春天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每年3~5月份乍暖还寒,人的情绪如同天气一样波动。性格内向、不自信或者脾气暴躁的人更容易出现焦虑、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现象。对于抑郁症患者必须进行干预治疗,无论是抑郁症患者还是家属、朋友都应增强防范意识,做到早判断、早就医。

 抑郁症的“三低症状”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等“三低症状”。此外,抑郁发作时还可以出现恶心、心悸、胸闷、出汗等躯体症状,同时,还可伴有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降低、体重明显减轻等症状。

如何预防抑郁症

预防抑郁症,在平时生活中可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充足的睡眠。

2.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

3.多到户外活动。

4.适当做些保护,避免受刺激、受干扰。

5.安排轻松的娱乐活动。

 抑郁症常被漏诊

我国北方地区四季变化明显,季节对人心理情绪的影响也愈加明显。春季,不仅心理疾病患者易发生抑郁,其他疾病患者以及亚健康人群也处于抑郁高发态势,而这些人群接受正确诊断、正规治疗的比例却非常低。

与抑郁高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精神科医生很少能早期识别患者是否患有抑郁症,大部分患者非常容易被忽略病情,进而产生漏诊。

抗抑郁药有哪些-乡间郎中

抗抑郁药有哪些

2020-07-15

抗抑郁药有哪些: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郁药都是一线的新型抗郁药,与传统的抗郁药相比副作用减少。
  一般抗郁药分以下几个机制的药物,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五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或者是其它机制的抗郁药。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包括五朵金花比如百忧解、舍曲林、赛乐特、氟伏沙明等药物;五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有盐酸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都是比较常用的药物。现在一些新型的其它递质机制的抗郁药如安非他酮、米氮平、阿戈美拉汀,也比较常用。大夫会根据病人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身体状况,综合选择抗郁药。



抗抑郁药有哪些相关阅读


抗抑郁药物有没有副作用

抗抑郁药物有没有副作用:
  抗抑郁药物会有副作用,但副作用因人而异。不是所有的病人用了这类的药都会有副作用,有的药物在某些人身上反应较大,有的人用可能完全没有问题。
  常见的副作用主要是消化道副作用较多,尤其是在服药的前两周,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便秘、腹泻等等,消化道的副作用较多,但是副作用一般两周时间慢慢减退,包括口干、出汗等等副作用都可能发生。

抑郁症的自我调节

自我调理需要花一些时间来梳理内心。梳理自己的时候要先问自己现在情绪怎么样,自己最近面临的是什么压力,哪些是外在的、哪些是内在的。假设是一个学生,目前的任务是要把学习搞好;如果已经工作,那就是要把工作做好;如果成家,那要对配偶、孩子负责,对家人负责。这些压力是必须要面对的。但是有些人会压力过大,这是需要思考哪些因素与自己有关,哪些因素与对方有关。自己调整还有一种方法是转移注意力。总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维模式里面,意志消沉,不如暂时转移注意力。体育活动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当然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观看轻松愉快的电视或者喜剧节目;也可以外出散步,找亲朋好友聊天。人际交流、运动让人身心愉悦,会产生类似脑啡肽的物质让人相对比较快乐,改善抑郁的情绪。做一些简单的、自己喜欢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一些爱好,如听音乐、散步、打乒乓、钓鱼、看书。做喜欢做的事能转移注意力,投入到的爱好之中,可能会忘记抑郁忘记焦虑。

如何应对抑郁症头晕

抑郁症出现头晕的症状还是应该先确定是否存在内科疾病,主要是应该排除脑供血不足等疾病。也可以通过改善头部循环的药物改善头晕的症状,其次也应该调节好心情。精神压力的因素也是导致头晕的典型症状。所以心里疏导也是缓解头晕的方式之一。

老年人抑郁症中医辩证分型有哪些

老年人抑郁症可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类是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型。主意表现为疲乏无力、心慌气短。第二类是肝郁气滞,瘀血阻滞型。表现为脾气急躁、两胁胀痛。第三类是肝肾阴虚,内热混扰型。表现为五心烦热、盗汗。第四类是肾阳不足型,表现为抑郁寡欢、怕冷。

焦虑症是怎么引起的?

焦虑症是神经症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又叫焦虑障碍。焦虑症包括广泛性焦虑症和急性焦虑两种形式。焦虑的严重程度比较高、持续一定时间,并且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就可能变成焦虑症。

抑郁症一般多久能好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抑郁症分为轻、中、重度,恢复时间每个人不一样。轻度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工作者的帮助或者中药治疗会好;中度以上,如果用西药治疗,足量两周左右患者基本上都能看到好的迹象。这类疾病目前可以有效地治疗,如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自我调节康复,抗抑郁药有效率高达80%-90%。患抑郁症无需害怕,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进行巩固治疗,二到四周就有明显疗效。

抑郁症药有依赖性吗

首先要明确一点,抗抑郁药没有依赖性。有些患者停药一月或半年然后又复发,这不叫依赖。这是很多抑郁症患者一个错误的认识。所谓依赖的东西比如安定、酒精、烟草、咖啡、毒品等。比如香烟,今天抽了明天要不抽就很着急,可能就会焦虑,坐卧不安停药一个月、两个月或者半年以后出现了复发,这不是药物依赖,依赖就是今天用明天不用就难受。之所以抑郁症会复发,是因为自己性格问题或是因为一些影响到自己的人和事,是来源于自己的认识出现问题才会复发。

更年期抑郁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更年期是妇女从有生育能力到无生育能力的过渡期。更年期妇女会发生内分泌的一些变化,进而导致情绪的变化,出现焦虑、烦躁、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容易发脾气等症状。其次和家庭环境以及自己的能力下降等也有一些关系。

更年期抑郁症是怎么回事

更年期是妇女从有生育能力到无生育能力的过渡期。更年期妇女会发生内分泌的一些变化,进而导致情绪的变化,出现焦虑、烦躁、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容易发脾气等症状。其次和家庭环境以及自己的能力下降等也有一些关系。

哪些人容易得焦虑症

焦虑症不但与遗传有关而且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父母患有焦虑症,那么子女也容易患有焦虑症,关注细节,追求完美的人也可能更容易焦虑。焦虑症是精神疾病的一种,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避免得焦虑症。

抗抑郁药起效时间

抑郁症病人经常会对抗抑郁药心存芥蒂,不太愿意接受药物的治疗,即便是接受治疗了,擅自减药、停药的现象也是十分普遍的。目前,新型的抗抑郁药还是比较安全的。那么,抗抑郁的药有哪几类呢?它们的起效时间都是什么时候呢?如何规避服药所带来的副作用呢?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抗抑郁药,是用来治疗以情绪抑郁为突出症状的精神疾病的精神药物。抗抑郁的药物在20世纪50年代面世,在此之前抑郁性疾病并没有什么合适的治疗药物,最经常使用的是电休克治疗。20世纪50年代以后,抗抑郁药就成为了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休克治疗。那么,抗抑郁的药有哪几种?这些药的起效时间又是什么时候呢?
  抗抑郁药三大类
  第一大类:单胺氧化酶
  异丙肼,是50年代问世的第一个药物。它原来是一种抗结核的药物,于1957年试用于抑郁病患者并获得成功。
  属于这一类的药物,还有苯乙肼、反苯环丙胺等等,这些都曾被广泛应用,但不久却因为陆续出现和某种食物和药物相互作用引发急性黄色肝萎缩、高血压危象等反应而被淘汰。
  第二大类:三环类
  它是紧接着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后出现的另一类抗抑郁药,以丙咪嗪为代表。
  丙咪嗪的化学结构和氯丙嗪相似,原以为是一种新的抗精神病的药物,但临床试验却表明可以改善抑郁心境。从而成为了治疗抑郁症治疗的首选药品。
  第三大类:新型药物
  选择性5-HT再摄取SSRI,成为了新型抗抑郁药物。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已有几十种。临床上常用的有舍曲林、氟伏沙明、氟西汀等等。
  抗抑郁药起效时间
  三环类抗抑郁药
  常用药物包括阿米替林、氯丙咪嗪、丙咪嗪等,治疗剂量50-200mg/d,主要用于内因性抑郁症和其他疾病中出现的抑郁症。TCA的镇静作用,一般在2-4星期后情绪才会得到改善。应用的时候,要采取剂时递增的方法,在取得疗效后,继续服用剂量治疗4-6周,然后递减到半量维持治疗6个月。
  不可否认,三环类抗抑郁药也有很多的副作用,比如便秘、排尿困难、口干。同时,对心脏和血压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可引发心肌损害。另外,还有双手细震颤、躁狂等副作用。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常用的有无有苯乙肼,从15mg每天2次开始,逐渐增加,最高日量是75mg;超本环丙胺,日用剂量为10-30mg。切忌,有肾、心血管和肝病的患者不要服用此药。此外,服药期间不要食用鸡肝、乳酪等酷胺较高的食物。
  一般不要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如果要改用TCA的时候,要先停用MAOI两个星期,再服用TCA。
  四环类抗抑郁药
  主要的药物是麦普替林,它和TCA类似,但它具有副作用少,起效快等优点。因为其对心脏的毒性较小,患者对四环类抗抑郁药的耐受性比较好,所以,更适合老人或已得心血管疾病的抑郁症病人服用。服药方法和三环类抗抑郁药一样,每天最高量是200mg。

警惕:“抑郁”幽灵正在招手

据统计:中国每年约25万人死于自杀,半数以上患有抑郁症,80后、90后抑郁人群不断增多,抗抑郁药销量以倍数翻滚着直线上升,想一想,还有什么事比这个问题更严峻?

令人心碎的抑郁

资料显示: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76%,也就是说每一百个人,从生到死有76个人会患上最少一次抑郁症。那就是说大部分人都可能患病。可是绝大多数人却是在不知道或不理解的情况下患上抑郁症的,他们没有能借助任何正常的方式,只是在艰难的过程中自己熬过去的。先进的治疗技术惨败给了无知,令人心碎!

2003年10月10日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抑郁障碍的“未治率”高达95%。调查中,听说过精神分 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名称的人,分别为80.8%、51.9%、36.6%。在认识到紧张恐惧可能与心理问题有关的人中,认为应该去看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生的不足一半。这组数字表明我们国民的心理健康意识非常薄弱,与我们当今高速发展的经济极不相衬。与畸高的自杀率不无关系。

什么人最易患上抑郁症

1、曲高和寡:特别聪明、爱钻牛角尖、自恃过高的人易患抑郁症;

2、孤僻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喜苦思冥想、不善表达的人易患抑郁症;

3、受社会限制:高层管理人员、机密要员、明星艺人易患抑郁症;

4、高风险:证券期货、赌博和设赌人员易患抑郁症;

5、生活单调:退休和孤寡老人、下岗人员、家庭妇女、在押监犯、孤儿易患抑郁症;

6、面临考试:升中、大考、考研、晋升人员易患抑郁症;

7、重大疾病:意外伤害、恶性疾病、残疾易患抑郁症。

8、婚姻感情:遭遇感情挫折打击的人易患抑郁症;

9、追求至高:对艺术境界要求完美的作家、画家、音乐家等易患抑郁症;

10、特殊妇女:产后妇女、患慢性妇女科疾病的人易患抑郁症。

心理疾病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增加,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以及重大灾害、经济危机的爆发等,使得国民心理疾患和社会问题日益凸现。

中国心理疾病前三位是抑郁、焦虑和失眠。

心理问题涉及面广泛,从发育的儿童、成长的青年,到空巢老人;从象牙塔内的大学生、工棚里的农民工,到白领、政府官员、企业精英,各阶层的人都面临着各式各样心理问题的困扰。

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已超过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病,排名中国疾病总负担之首,约占20%。每年约有160万人因心理问题引发社会问题,甚至构成犯罪,社会危害很大。

心理问题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个人认为主要为“六大缺失”。

一、轻松感缺失 呈现普遍紧张焦虑状态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竞争面前,人们心理放松、宣泄的机会和渠道越来越少,无法调整自己原有的心理定式和行为模式。据《2008中国职场人士工作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一项以网络上100万上班族为基础的调查中,61%的人感到压力较大,近2/3的人产生职业倦怠。尤其在警务、医护人员、高层管理者等职业群体中,70%-80%的人都感到压力大;表现为失眠、记忆力衰退、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和抑郁。

 二、公平感缺失 呈现群体心理失衡状态

由于当前各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人们在资源占用、机会获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出现事实上的不公平,往往在比较中产生相对剥夺感和失衡心理。加之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高,各种不平衡、不公平信息迅速大量地传播给公众,造成很多人的心理失衡。这种情绪积累时间过长,势必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矛盾。

三、安全感缺失 呈现公众信任危机状态

在社会转型期,几十年来传统的价值观、就业模式、保障体系等,一下子发生了急剧变化,使得人们对未来的安全预期缺乏、对未知的担忧恐惧、对变化的心理准备不足和对多元化的心理认同不够,易产生焦虑、恐惧、迷茫心理,出现信任、信念和诚信危机。近年来发生的瓮安、石首等地的群体性事件,都有着政府公信力下降的社会心理背景。

 四、幸福感缺失 呈现精神空虚迷茫状态

2006年对北京白领阶层社会调查显示,认为与过去5年相比,生活幸福指数略有下降和下降很多的占36%;离婚夫妻中,81%是因感情折磨而存在心理问题。这说明,当追求和拥有财富不再只是满足生活的必须,而是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和炫耀时,精神就会更加空虚、痛苦和迷茫。比如,近年来屡屡曝光的演艺明星吸毒、同性恋,就是追求病态精神刺激填补自身空虚心灵的例证。

五、归属感缺失 呈现社会边缘人群状态

人口流动范围加大,生活环境变化加快,加之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都会使人们增加更多的社会陌生感,带来归属感的降低,进而导致孤独感、无助感。特别在一些发展较快城市,生活着很多被高就业门槛和高生活成本边缘化的“社会隔离”人群,或称心理“无根”人群,他们的存在和不断扩大,对城市而言是潜藏着一定风险,易使一些负面情绪蔓延,甚至危及社会秩序和安全。

 六、同情感缺失 社会对心理疾病存有偏见和歧视

心理精神疾病患者常因“羞耻感”而不能及时就医,延误了诊治。而且精神疾病康复者不能顺利回归社会大家庭,也导致了心理精神疾病复发率增高。

抑郁症的报警信号

冬天寒冷季节,最容易引发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性疾病,以心情显著而持久的低落为主要症状,并且伴有相应的思维、行为改变。诊断抑郁症并不困难,但是病人的表现并不典型,作为核心的抑郁症状,往往隐藏于其他心理和躯体的症状中,含而不露,因而容易导致医生误诊、失治,甚至酿成严重后果。

应当警惕以下一些报警信号:

1.人逢喜事而精神不爽。经常为了一些小事,甚至无端地感到苦闷、愁眉不展。

2.对以往的爱好,甚至是嗜好,以及日常活动都失去兴趣,整天无精打采。

3.生活变得懒散,不修边幅,随遇而安,不思进取。

4.长期失眠,尤其以早醒为特征,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5.思维反应变得迟钝,遇事难以决断。

6.总是感到自卑,经常自责,对过去总是悔恨,对未来失去自信。

7.善感多疑,总是怀疑自己有大病,虽然不断进行各种检查,但仍难释其疑。

8.记忆力下降,常丢三落四。

9.脾气变坏,急躁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

10.经常莫明其妙地感到心慌,惴惴不安。

11.经常厌食、恶心、腹胀或腹泻,或出现胃痛等症状,但是检查时又无明显的器质性改变。

12.有的病人无明显原因的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13.经常感到疲劳,精力不足,做事力不从心。

14.精神淡漠,对周围一切都难发生兴趣,也不愿意说话,更不想做事。

15.自感头痛、腰痛、身痛,而又查不出器质性的病因。

16.社交活动明显减少,不愿与亲友来往,甚至闭门索居。

17.对性生活失去兴趣。

18.常常不由自主地感到空虚,自己觉得没有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19.常想到与死亡有关的话题。

以上19条,假若有一条特别严重,或数条同时出现,就很可能是抑郁症发作的征兆,一定要提高警惕,调整自己的的工作、学习和情绪,如果仍没有改善,则因及时到医院就医。

冬去春来防抑郁

春天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每年3~5月份乍暖还寒,人的情绪如同天气一样波动。性格内向、不自信或者脾气暴躁的人更容易出现焦虑、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现象。对于抑郁症患者必须进行干预治疗,无论是抑郁症患者还是家属、朋友都应增强防范意识,做到早判断、早就医。

 抑郁症的“三低症状”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等“三低症状”。此外,抑郁发作时还可以出现恶心、心悸、胸闷、出汗等躯体症状,同时,还可伴有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降低、体重明显减轻等症状。

如何预防抑郁症

预防抑郁症,在平时生活中可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充足的睡眠。

2.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

3.多到户外活动。

4.适当做些保护,避免受刺激、受干扰。

5.安排轻松的娱乐活动。

 抑郁症常被漏诊

我国北方地区四季变化明显,季节对人心理情绪的影响也愈加明显。春季,不仅心理疾病患者易发生抑郁,其他疾病患者以及亚健康人群也处于抑郁高发态势,而这些人群接受正确诊断、正规治疗的比例却非常低。

与抑郁高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精神科医生很少能早期识别患者是否患有抑郁症,大部分患者非常容易被忽略病情,进而产生漏诊。

抗抑郁药有哪些-乡间郎中

抗抑郁药有哪些

2020-07-15

抗抑郁药有哪些: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郁药都是一线的新型抗郁药,与传统的抗郁药相比副作用减少。
  一般抗郁药分以下几个机制的药物,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五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或者是其它机制的抗郁药。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包括五朵金花比如百忧解、舍曲林、赛乐特、氟伏沙明等药物;五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有盐酸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都是比较常用的药物。现在一些新型的其它递质机制的抗郁药如安非他酮、米氮平、阿戈美拉汀,也比较常用。大夫会根据病人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身体状况,综合选择抗郁药。



抗抑郁药有哪些相关阅读


抗抑郁药物有没有副作用

抗抑郁药物有没有副作用:
  抗抑郁药物会有副作用,但副作用因人而异。不是所有的病人用了这类的药都会有副作用,有的药物在某些人身上反应较大,有的人用可能完全没有问题。
  常见的副作用主要是消化道副作用较多,尤其是在服药的前两周,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便秘、腹泻等等,消化道的副作用较多,但是副作用一般两周时间慢慢减退,包括口干、出汗等等副作用都可能发生。

抑郁症的自我调节

自我调理需要花一些时间来梳理内心。梳理自己的时候要先问自己现在情绪怎么样,自己最近面临的是什么压力,哪些是外在的、哪些是内在的。假设是一个学生,目前的任务是要把学习搞好;如果已经工作,那就是要把工作做好;如果成家,那要对配偶、孩子负责,对家人负责。这些压力是必须要面对的。但是有些人会压力过大,这是需要思考哪些因素与自己有关,哪些因素与对方有关。自己调整还有一种方法是转移注意力。总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维模式里面,意志消沉,不如暂时转移注意力。体育活动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当然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观看轻松愉快的电视或者喜剧节目;也可以外出散步,找亲朋好友聊天。人际交流、运动让人身心愉悦,会产生类似脑啡肽的物质让人相对比较快乐,改善抑郁的情绪。做一些简单的、自己喜欢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一些爱好,如听音乐、散步、打乒乓、钓鱼、看书。做喜欢做的事能转移注意力,投入到的爱好之中,可能会忘记抑郁忘记焦虑。

如何应对抑郁症头晕

抑郁症出现头晕的症状还是应该先确定是否存在内科疾病,主要是应该排除脑供血不足等疾病。也可以通过改善头部循环的药物改善头晕的症状,其次也应该调节好心情。精神压力的因素也是导致头晕的典型症状。所以心里疏导也是缓解头晕的方式之一。

老年人抑郁症中医辩证分型有哪些

老年人抑郁症可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类是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型。主意表现为疲乏无力、心慌气短。第二类是肝郁气滞,瘀血阻滞型。表现为脾气急躁、两胁胀痛。第三类是肝肾阴虚,内热混扰型。表现为五心烦热、盗汗。第四类是肾阳不足型,表现为抑郁寡欢、怕冷。

焦虑症是怎么引起的?

焦虑症是神经症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又叫焦虑障碍。焦虑症包括广泛性焦虑症和急性焦虑两种形式。焦虑的严重程度比较高、持续一定时间,并且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就可能变成焦虑症。

抑郁症一般多久能好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抑郁症分为轻、中、重度,恢复时间每个人不一样。轻度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工作者的帮助或者中药治疗会好;中度以上,如果用西药治疗,足量两周左右患者基本上都能看到好的迹象。这类疾病目前可以有效地治疗,如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自我调节康复,抗抑郁药有效率高达80%-90%。患抑郁症无需害怕,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进行巩固治疗,二到四周就有明显疗效。

抑郁症药有依赖性吗

首先要明确一点,抗抑郁药没有依赖性。有些患者停药一月或半年然后又复发,这不叫依赖。这是很多抑郁症患者一个错误的认识。所谓依赖的东西比如安定、酒精、烟草、咖啡、毒品等。比如香烟,今天抽了明天要不抽就很着急,可能就会焦虑,坐卧不安停药一个月、两个月或者半年以后出现了复发,这不是药物依赖,依赖就是今天用明天不用就难受。之所以抑郁症会复发,是因为自己性格问题或是因为一些影响到自己的人和事,是来源于自己的认识出现问题才会复发。

更年期抑郁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更年期是妇女从有生育能力到无生育能力的过渡期。更年期妇女会发生内分泌的一些变化,进而导致情绪的变化,出现焦虑、烦躁、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容易发脾气等症状。其次和家庭环境以及自己的能力下降等也有一些关系。

更年期抑郁症是怎么回事

更年期是妇女从有生育能力到无生育能力的过渡期。更年期妇女会发生内分泌的一些变化,进而导致情绪的变化,出现焦虑、烦躁、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容易发脾气等症状。其次和家庭环境以及自己的能力下降等也有一些关系。

哪些人容易得焦虑症

焦虑症不但与遗传有关而且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父母患有焦虑症,那么子女也容易患有焦虑症,关注细节,追求完美的人也可能更容易焦虑。焦虑症是精神疾病的一种,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避免得焦虑症。

抗抑郁药起效时间

抑郁症病人经常会对抗抑郁药心存芥蒂,不太愿意接受药物的治疗,即便是接受治疗了,擅自减药、停药的现象也是十分普遍的。目前,新型的抗抑郁药还是比较安全的。那么,抗抑郁的药有哪几类呢?它们的起效时间都是什么时候呢?如何规避服药所带来的副作用呢?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抗抑郁药,是用来治疗以情绪抑郁为突出症状的精神疾病的精神药物。抗抑郁的药物在20世纪50年代面世,在此之前抑郁性疾病并没有什么合适的治疗药物,最经常使用的是电休克治疗。20世纪50年代以后,抗抑郁药就成为了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休克治疗。那么,抗抑郁的药有哪几种?这些药的起效时间又是什么时候呢?
  抗抑郁药三大类
  第一大类:单胺氧化酶
  异丙肼,是50年代问世的第一个药物。它原来是一种抗结核的药物,于1957年试用于抑郁病患者并获得成功。
  属于这一类的药物,还有苯乙肼、反苯环丙胺等等,这些都曾被广泛应用,但不久却因为陆续出现和某种食物和药物相互作用引发急性黄色肝萎缩、高血压危象等反应而被淘汰。
  第二大类:三环类
  它是紧接着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后出现的另一类抗抑郁药,以丙咪嗪为代表。
  丙咪嗪的化学结构和氯丙嗪相似,原以为是一种新的抗精神病的药物,但临床试验却表明可以改善抑郁心境。从而成为了治疗抑郁症治疗的首选药品。
  第三大类:新型药物
  选择性5-HT再摄取SSRI,成为了新型抗抑郁药物。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已有几十种。临床上常用的有舍曲林、氟伏沙明、氟西汀等等。
  抗抑郁药起效时间
  三环类抗抑郁药
  常用药物包括阿米替林、氯丙咪嗪、丙咪嗪等,治疗剂量50-200mg/d,主要用于内因性抑郁症和其他疾病中出现的抑郁症。TCA的镇静作用,一般在2-4星期后情绪才会得到改善。应用的时候,要采取剂时递增的方法,在取得疗效后,继续服用剂量治疗4-6周,然后递减到半量维持治疗6个月。
  不可否认,三环类抗抑郁药也有很多的副作用,比如便秘、排尿困难、口干。同时,对心脏和血压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可引发心肌损害。另外,还有双手细震颤、躁狂等副作用。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常用的有无有苯乙肼,从15mg每天2次开始,逐渐增加,最高日量是75mg;超本环丙胺,日用剂量为10-30mg。切忌,有肾、心血管和肝病的患者不要服用此药。此外,服药期间不要食用鸡肝、乳酪等酷胺较高的食物。
  一般不要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如果要改用TCA的时候,要先停用MAOI两个星期,再服用TCA。
  四环类抗抑郁药
  主要的药物是麦普替林,它和TCA类似,但它具有副作用少,起效快等优点。因为其对心脏的毒性较小,患者对四环类抗抑郁药的耐受性比较好,所以,更适合老人或已得心血管疾病的抑郁症病人服用。服药方法和三环类抗抑郁药一样,每天最高量是200mg。

警惕:“抑郁”幽灵正在招手

据统计:中国每年约25万人死于自杀,半数以上患有抑郁症,80后、90后抑郁人群不断增多,抗抑郁药销量以倍数翻滚着直线上升,想一想,还有什么事比这个问题更严峻?

令人心碎的抑郁

资料显示: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76%,也就是说每一百个人,从生到死有76个人会患上最少一次抑郁症。那就是说大部分人都可能患病。可是绝大多数人却是在不知道或不理解的情况下患上抑郁症的,他们没有能借助任何正常的方式,只是在艰难的过程中自己熬过去的。先进的治疗技术惨败给了无知,令人心碎!

2003年10月10日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抑郁障碍的“未治率”高达95%。调查中,听说过精神分 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名称的人,分别为80.8%、51.9%、36.6%。在认识到紧张恐惧可能与心理问题有关的人中,认为应该去看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生的不足一半。这组数字表明我们国民的心理健康意识非常薄弱,与我们当今高速发展的经济极不相衬。与畸高的自杀率不无关系。

什么人最易患上抑郁症

1、曲高和寡:特别聪明、爱钻牛角尖、自恃过高的人易患抑郁症;

2、孤僻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喜苦思冥想、不善表达的人易患抑郁症;

3、受社会限制:高层管理人员、机密要员、明星艺人易患抑郁症;

4、高风险:证券期货、赌博和设赌人员易患抑郁症;

5、生活单调:退休和孤寡老人、下岗人员、家庭妇女、在押监犯、孤儿易患抑郁症;

6、面临考试:升中、大考、考研、晋升人员易患抑郁症;

7、重大疾病:意外伤害、恶性疾病、残疾易患抑郁症。

8、婚姻感情:遭遇感情挫折打击的人易患抑郁症;

9、追求至高:对艺术境界要求完美的作家、画家、音乐家等易患抑郁症;

10、特殊妇女:产后妇女、患慢性妇女科疾病的人易患抑郁症。

心理疾病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增加,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以及重大灾害、经济危机的爆发等,使得国民心理疾患和社会问题日益凸现。

中国心理疾病前三位是抑郁、焦虑和失眠。

心理问题涉及面广泛,从发育的儿童、成长的青年,到空巢老人;从象牙塔内的大学生、工棚里的农民工,到白领、政府官员、企业精英,各阶层的人都面临着各式各样心理问题的困扰。

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已超过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病,排名中国疾病总负担之首,约占20%。每年约有160万人因心理问题引发社会问题,甚至构成犯罪,社会危害很大。

心理问题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个人认为主要为“六大缺失”。

一、轻松感缺失 呈现普遍紧张焦虑状态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竞争面前,人们心理放松、宣泄的机会和渠道越来越少,无法调整自己原有的心理定式和行为模式。据《2008中国职场人士工作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一项以网络上100万上班族为基础的调查中,61%的人感到压力较大,近2/3的人产生职业倦怠。尤其在警务、医护人员、高层管理者等职业群体中,70%-80%的人都感到压力大;表现为失眠、记忆力衰退、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和抑郁。

 二、公平感缺失 呈现群体心理失衡状态

由于当前各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人们在资源占用、机会获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出现事实上的不公平,往往在比较中产生相对剥夺感和失衡心理。加之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高,各种不平衡、不公平信息迅速大量地传播给公众,造成很多人的心理失衡。这种情绪积累时间过长,势必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矛盾。

三、安全感缺失 呈现公众信任危机状态

在社会转型期,几十年来传统的价值观、就业模式、保障体系等,一下子发生了急剧变化,使得人们对未来的安全预期缺乏、对未知的担忧恐惧、对变化的心理准备不足和对多元化的心理认同不够,易产生焦虑、恐惧、迷茫心理,出现信任、信念和诚信危机。近年来发生的瓮安、石首等地的群体性事件,都有着政府公信力下降的社会心理背景。

 四、幸福感缺失 呈现精神空虚迷茫状态

2006年对北京白领阶层社会调查显示,认为与过去5年相比,生活幸福指数略有下降和下降很多的占36%;离婚夫妻中,81%是因感情折磨而存在心理问题。这说明,当追求和拥有财富不再只是满足生活的必须,而是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和炫耀时,精神就会更加空虚、痛苦和迷茫。比如,近年来屡屡曝光的演艺明星吸毒、同性恋,就是追求病态精神刺激填补自身空虚心灵的例证。

五、归属感缺失 呈现社会边缘人群状态

人口流动范围加大,生活环境变化加快,加之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都会使人们增加更多的社会陌生感,带来归属感的降低,进而导致孤独感、无助感。特别在一些发展较快城市,生活着很多被高就业门槛和高生活成本边缘化的“社会隔离”人群,或称心理“无根”人群,他们的存在和不断扩大,对城市而言是潜藏着一定风险,易使一些负面情绪蔓延,甚至危及社会秩序和安全。

 六、同情感缺失 社会对心理疾病存有偏见和歧视

心理精神疾病患者常因“羞耻感”而不能及时就医,延误了诊治。而且精神疾病康复者不能顺利回归社会大家庭,也导致了心理精神疾病复发率增高。

抑郁症的报警信号

冬天寒冷季节,最容易引发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性疾病,以心情显著而持久的低落为主要症状,并且伴有相应的思维、行为改变。诊断抑郁症并不困难,但是病人的表现并不典型,作为核心的抑郁症状,往往隐藏于其他心理和躯体的症状中,含而不露,因而容易导致医生误诊、失治,甚至酿成严重后果。

应当警惕以下一些报警信号:

1.人逢喜事而精神不爽。经常为了一些小事,甚至无端地感到苦闷、愁眉不展。

2.对以往的爱好,甚至是嗜好,以及日常活动都失去兴趣,整天无精打采。

3.生活变得懒散,不修边幅,随遇而安,不思进取。

4.长期失眠,尤其以早醒为特征,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5.思维反应变得迟钝,遇事难以决断。

6.总是感到自卑,经常自责,对过去总是悔恨,对未来失去自信。

7.善感多疑,总是怀疑自己有大病,虽然不断进行各种检查,但仍难释其疑。

8.记忆力下降,常丢三落四。

9.脾气变坏,急躁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

10.经常莫明其妙地感到心慌,惴惴不安。

11.经常厌食、恶心、腹胀或腹泻,或出现胃痛等症状,但是检查时又无明显的器质性改变。

12.有的病人无明显原因的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13.经常感到疲劳,精力不足,做事力不从心。

14.精神淡漠,对周围一切都难发生兴趣,也不愿意说话,更不想做事。

15.自感头痛、腰痛、身痛,而又查不出器质性的病因。

16.社交活动明显减少,不愿与亲友来往,甚至闭门索居。

17.对性生活失去兴趣。

18.常常不由自主地感到空虚,自己觉得没有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19.常想到与死亡有关的话题。

以上19条,假若有一条特别严重,或数条同时出现,就很可能是抑郁症发作的征兆,一定要提高警惕,调整自己的的工作、学习和情绪,如果仍没有改善,则因及时到医院就医。

冬去春来防抑郁

春天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每年3~5月份乍暖还寒,人的情绪如同天气一样波动。性格内向、不自信或者脾气暴躁的人更容易出现焦虑、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现象。对于抑郁症患者必须进行干预治疗,无论是抑郁症患者还是家属、朋友都应增强防范意识,做到早判断、早就医。

 抑郁症的“三低症状”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等“三低症状”。此外,抑郁发作时还可以出现恶心、心悸、胸闷、出汗等躯体症状,同时,还可伴有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降低、体重明显减轻等症状。

如何预防抑郁症

预防抑郁症,在平时生活中可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充足的睡眠。

2.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

3.多到户外活动。

4.适当做些保护,避免受刺激、受干扰。

5.安排轻松的娱乐活动。

 抑郁症常被漏诊

我国北方地区四季变化明显,季节对人心理情绪的影响也愈加明显。春季,不仅心理疾病患者易发生抑郁,其他疾病患者以及亚健康人群也处于抑郁高发态势,而这些人群接受正确诊断、正规治疗的比例却非常低。

与抑郁高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精神科医生很少能早期识别患者是否患有抑郁症,大部分患者非常容易被忽略病情,进而产生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