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表面抗体

2020-07-15

乙肝表面抗体:
  乙型肝炎是一个令人担心的疾病,在预防乙型肝炎时都希望大多数人有抗体,乙肝检测抗原时,乙肝检测标志物有很多项,其中有一项叫乙肝表面抗体。
  乙肝表面抗体是乙肝病毒的外壳,含有乙肝的表面抗原,用抗原免疫正常人的机体,正常人就会针对抗原产生抗体,这种抗体叫乙肝表面抗体,它的正常值大于十,对于正常健康人来说,滴度越高越好,至少一百以上才对人体有一定的保护价值作用。如果抗体能够达到上千,那正常健康人就会有非常强的免疫力。所以乙肝表面抗体是每一个没有患乙肝的患者需要具备。



乙肝表面抗体相关阅读


乙肝活动期严重吗

乙肝的活动期或者说乙肝病人发病之后,对于当时来说没有一个非常严重的危及生命的事情发生,但是如果出现下面这种情况,就会让病人出现问题。第一种情况是乙肝活动之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使得这种乙肝活动长期存在,会让肝脏出现纤维化。如果纤维化得不到有效治疗,经过10年、/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就会发展为肝硬化,一旦发展为肝硬化,患者就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这个时候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在5年以内就会丧失生命。第二种情况是肝炎发作之后容易发生肝癌。肝癌的发生率一般在没有肝炎发作的人群中极低。而在肝炎发作之后,尤其是肝炎反复发作,发生了肝硬化之后,它的发生率就会大大的提高。所以对于有肝炎发作的人,不仅仅是害怕他的转氨酶升高,也不仅仅是害怕他将来会变成肝硬化,更害怕的是这些病人会出现肝癌。因为肝癌是现在最难治的一种癌症,在所有的癌症的治疗过程中,只有肝癌没有很好的化疗药,也没有很好的靶向药物治疗,只能是在早期发现之后,通过手术得到根治。如果肝癌发现的时候已经到了中晚期,那么几乎就没有很好的根治的手段。第三种情况是肝衰竭。虽然大部分的乙肝病人在肝炎发作的活动期阶段都是转氨酶升高,经过一些保肝治疗之后能够恢复正常。但是也有极少一部分人可能在某次猛烈的发作之后,让肝脏失去了一个功能,这个时候称为肝衰竭。肝衰竭的病人一旦被确诊,存活率可能不到50%,也就是说普通的乙肝病人即使发作,在短期内也不会造成一些影响,但是一旦出现了严重的肝炎发作,真正的出现了肝衰竭,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不做肝移植,大部分人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约1到2个月的时间内就会失去生命。总体而言,临床上不太害怕乙肝病人的肝炎发作或者是进入肝炎活动期。因为进入肝炎活动期,只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让病人保持一个长期的健康。但是如果出现了下列三种情况,出现了肝硬化,出现了肝癌,出现了肝衰竭,会危及生命。所以对于一个乙肝病人,应该强调的是按时的复查,同时一旦发现肝炎发作,就应该及时的治疗。

得乙肝的原因是什么

乙肝主要有四种传播方式,第一种是母婴垂直传播,得了乙肝的母亲可能把乙肝遗传给孩子,这种传播极少数由宫内感染引起,大多数是因为围产期、围手术期管理不严格造成。第二种传播方式是血液传播,主要由输血传播,是国内比较常见的传播方式。第三种传播方式是性传播,乙肝是性病中的一种,但患有乙肝的成年人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几率相对比较小。第四种是医源性传播,医学上很多侵袭性的操作行为可能会造成乙肝的传播。另外需要注意,日常接触,如拥抱、亲吻、一起吃饭不会造成乙肝的传播。

打乙肝疫苗后注意什么

很多人认为只要按时打乙肝疫苗或按时接种某种疫苗,得病的几率就会减小,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绝大多数人在接种乙肝疫苗或其他疫苗以后都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对疾病就具有了抵抗的能力,但有一部分人对乙肝疫苗的反应性很差,注射疫苗无法产生有效的乙肝抗体,因此建议注射乙肝疫苗以后1到2个月的时间到医院检查,是否已经产生了乙肝的表面抗体,即保护性抗体,没有保护性抗体时可能被乙肝病毒感染,因此建议进行积极的监测,乙肝疫苗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存在的时间会很长,建议3到5年左右复查一次。对于会经常接触到乙肝病毒病人血液或体液样本的高危人群,要每年进行检查,表面抗体的滴度酶联法维持在十以上,或放免法状态下维持在一百以上才能够有效地抵抗乙肝病毒的侵袭。

乙肝是不是很严重的病

乙肝如果你是成年人感染乙肝,特别是成年人感染乙肝,90%都能自己好,不好的一部分人就是小孩,特别是围产期婴幼儿的时候感染,他的慢性化很高,可能达到90%都变成慢性了,所以乙肝你要看你是什么时候得的,如果成年人得的话你不用担心,绝大多数都能自己好。

得了乙肝如何治疗

对于什么样的乙肝病人,我们需要抗病毒治疗,首先看两个,一个是转氨酶,如果转氨酶大于正常的两倍以上,也要病毒,DNA的量,根据E抗原阳性,就要大于五次方,E抗原阴性大于四次方,如果是这种两个条件都符合,我们就应该抗病毒治疗。

乙肝病毒携带者要治疗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没有任何肝炎发作、肝纤维化,也没有向肝硬化肝癌进展,目前不需要治疗。因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60%甚至更多的人即使不做治疗,终生也不会发病。所以不主张给没有肝炎的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只要转氨酶正常,就一定没有必要治疗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对肝功能正常,但HBV–DNA水平阳性,所谓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年龄大于30岁的时候,做肝活检,在病理专家的指导下,了解是否有肝纤维化倾向,是否有可能发生肝硬化。对有这种可能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核苷类药物耐药

核苷类药物耐药的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有效解决。最新上市的两种口服核苷类药物,即替诺福韦酯和丙酚替诺福韦。至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明确的耐药变异。在初始治疗的阶段,应该尽量去选择耐药变异发生率非常低,或是还没有发生耐药变异的药物。如果患者在初始治疗中已经吃了耐药变异发生率比较高的药物,也无需害怕。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在乙肝病毒DNA阴性的条件下,换成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这样的药物。如果真的出现了耐药,还可以通过换用没有交叉耐药的其它药物进行挽救治疗。

乙肝能治好吗

乙型肝炎目前没有彻底根治的治疗药物上市,但是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在一些特殊选择的人群中,比如在表面抗原水平非常低,乙肝病毒DNA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而且有一次明显的炎症发作,转氨酶水平大于200以上,这些人经过长期的干扰素治疗,会有30%左右的人会出现表面抗原转阴,甚至出现表面抗体,称为功能性治愈。但是对于大部分人,即对于70%的乙肝病人来说,可能还是需要长期的治疗。但是不论达到了功能性治愈还是长期治疗能够保持HBV-DNA阴性的人,将来再发生肝硬化、肝癌恶性的终末期肝病事件的可能性都会非常低。

和乙肝大三阳的人吃饭会传染吗

乙肝有四种传播方式,第一种传播方式是母婴垂直传播,得了乙肝的母亲可能把乙肝遗传给孩子。第二种传播方式是血液传播,主要由输血传播,是国内比较常见的传播方式。第三种传播方式是性传播,乙肝是性病中的一种,但患有乙肝的成年人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几率比较小。第四种传播方式是医源性传播,医学上很多侵袭性的操作行为可能会造成乙肝传播。日常生活的接触,如与乙肝病人吃饭等不会传播乙肝,成年人之间传播乙肝的几率非常低。所以不应该歧视乙肝病人,在日常接触时应保持平和的心态。

如何预防乙肝

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乙肝疫苗。国家规定,刚出生的孩子都要打乙肝疫苗,这一措施明显降低了近几年来我国乙肝发病率。如果怀孕的母亲乙肝病毒阳性,一定要进行专业的咨询,规范处理。对于其他普通人,没有乙肝抗体,打疫苗也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肝功能不正常的乙肝女性应该如何治疗

有大约1/3的乙肝病毒感染女性在育龄期会出现肝功能异常,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这种情况下怀孕是有风险的。因为怀孕期间胎儿的发育需要大量营养,势必加重母亲肝脏的负担,常常导致肝功能恶化和多种妊娠并发症,甚至发展为重症肝炎。

另一方面,在肝功能不正常时怀孕,也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早产和胎死宫内的发生率增加。严重的肝病还会导致产后出血和感染。因此,在肝功能异常时,医生往往建议先治疗,等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再怀孕。那么,肝功能异常的育龄期乙肝女性应该如何治疗呢?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包括保肝降酶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孕前女性轻度或偶发性肝功能异常可以先服用保肝降酶药治疗,如:甘草酸类药物、垂盆草冲剂、护肝片等五味子的中成药等,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不要马上停药,慢慢减量,逐渐停药。

停药后观察一个月未复发,则可以备孕。如保肝降酶药物治疗无效,或ALT反复升高大于正常值上限2倍,或有明显的肝纤维化表现,则应该和其他乙肝患者一样按照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的抗病毒治疗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若不治疗,则可能导致肝功能长期异常,逐渐加重肝脏纤维化,增加肝硬化和肝病进展的风险。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亚太地区的乙肝治疗指南均推荐未怀孕的育龄妇女若有治疗适应症,可应用干扰素或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但在治疗期间应采取可靠措施避孕。这是因为干扰素不仅具有较多的副作用,对妊娠有明显影响,而且有抗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影响胎儿发育;而核苷(酸)类药物在孕早期乃至整个孕期使用,胎儿在母亲子宫内长期暴露药物的安全性数据尚少,应尽量避免。

但是,干扰素抗病毒疗效有限,只有不到1/3的女性可能使用干扰素治疗成功后停药怀孕,2/3以上的女性有可能因为疗效不佳或干扰素的副作用导致治疗失败。而核苷(酸)类药物需要长期治疗,仅有20%的HBeAg阳性患者经短期治疗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12%达到持续病毒抑制而停药。这就意味着大部分接受治疗的育龄女性有可能需要在治疗期间怀孕。

使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何时停药

干扰素治疗有三种情况:一是达到满意疗效且完成1年的疗程停药,二是预测疗效欠佳者可提前停药,三是有部分疗效的患者延长疗程。我国及国外的乙肝指南推荐干扰素的疗程是1年。在治疗1年期间,若e抗原阳性的患者达到了HBV DNA阴转,e抗原血清学转换或/和乙肝表面抗原阴转,在完成1年的疗程后可以停药。

干扰素的疗效有限,大约2/3的患者应答不佳,而且有较多的副作用,聚乙二醇干扰素的价格也较贵。因此,如果在治疗期间预测可能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在治疗12周或24周提前停止干扰素治疗。在治疗期间观察HBsAg和HBV DNA下降的情况可以预测干扰素的疗效。

根据以往文献的报道,对于基因型A型和D型患者,若经过12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未发生HBsAg定量的下降,建议停止治疗。对于基因型B型和C型患者,若经过12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治疗。无论哪种基因型,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

对于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如果12周治疗后HBsAg未下降且HBV DNA较基线下降<2 Log10 IU/ml,应考虑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法国医生瓦利特?皮卡德(Vallet -Pichard)在2014年总结了以往文献,提出了干扰素治疗期间预测和早期停药标准:12周时HBV DNA及HBsAg下降是持续病毒应答的最佳早期预测指标。

对于e抗原阳性患者,干扰素治疗12周,HBV DNA下降至20000 IU/ml以下,HBsAg水平< 1500 IU/ml,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较高;然而,HBsAg水平在20000 IU/ml以上或HBsAg水平未下降者,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极低,应该考虑早期停药。对于e抗原阴性患者,干扰素治疗12周时HBV DNA下降至20000 IU/ml以下,治疗12周和24周时HBsAg下降>10%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率较高;而治疗12周时HBV DNA下降< 2 log10 IU/ml和HBsAg无明显下降者,治疗结束后的病毒学应答率较低,应该考虑早期停药。

我国专家根据国外学者的经验,首次把干扰素治疗期间的预测和疗效欠佳患者早期停药写入2015年版《乙肝指南》,建议: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改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

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如果经过12周治疗后HBsAg未下降且HBV DNA较基线下降<2 Log10 IU/ml,应考虑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改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预测干扰素疗效欠佳的患者提前中止干扰素的治疗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可以减少干扰素不良反应,并使这些患者及时得到其他更有效的药物治疗。

但是,有许多患者是达到了部分疗效,乙肝表面抗原和HBV DNA都明显下降,但下降到一定程度则不再有进展,e抗原也未发生血清转换。这样的患者什么时候停药呢?

我国2015年版《乙肝指南》建议:“有研究显示延长聚乙二醇干扰素疗程至2年可提高治疗应答率,但考虑延长治疗带来的更多不良反应和经济负担,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考虑,现阶段并不推荐延长治疗。”

我也非常同意这种观点,尽管有有研究显示延长聚乙二醇干扰素的疗程至2年可提高治疗应答率,但延长疗程有可能导致更多的不良反应和经济负担,且对于预测应答不佳的大多数患者即使延长疗程也很可能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还不如早些改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

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丙种球蛋白有什么区别

一位乙肝妈妈的孩子出生后患病住院,住院期间医生给孩子使用了丙种球蛋白。今天,这位妈妈来信问我,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丙种球蛋白有什么区别?

球蛋白是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蛋白质。根据这种蛋白质在电泳中游动的速度,科学家们把球蛋白分为α球蛋白(甲种球蛋白)、β球蛋白(乙种球蛋白)和γ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三大类,其中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都属于丙种球蛋白,也被称为免疫球蛋白。

健康人的血液中含有各种抗体,如:麻疹抗体、水痘抗体、流感抗体、甲型肝炎抗体、乙型肝炎抗体等。把健康人血液中的这些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提取出来,就可以制作成“人血丙种球蛋白”,把健康产妇胎盘血中的这些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提取出来,就可以制成“胎盘丙种球蛋白”。“人血丙种球蛋白”和“胎盘丙种球蛋白”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免疫缺陷疾病,提高人体抵抗力。

但是,“人血丙种球蛋白”和“胎盘丙种球蛋白”中的抗体是非特异性的,即没有针对性。其中包括着对许多疾病的抗体,但对每种疾病抗体的含量都很少;而且,所含抗体的种类也因不同来源的人体而有差异。因此,丙种球蛋白中可能含有乙型肝炎抗体,也可以不含乙型肝炎抗体;即使含有乙型肝炎抗体,但量也很少。所以,丙种球蛋白只能用于提高人体普遍的免疫力,而不能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全称应该是“高效价特异性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这种球蛋白是从具有较高乙肝抗体水平的人血液中提取的,不含或很少含有其他抗体成分。它只针对乙型肝炎,能够提高人体对乙型肝炎的抵抗力,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因此用于乙型肝炎的母婴阻断。

乙肝妈妈所生的孩子在出生后立即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不仅可以清除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污染到胎儿血中的乙肝病毒,还能抵御出生后新生儿和乙肝妈妈密切接触导致的感染。但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不能治疗其他疾病,不能提高新生儿对其他疾病的免疫力。

这就是丙种球蛋白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所以,乙肝妈妈所生宝宝会在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但如果孩子得了其他疾病,医生为了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促进疾病恢复,可能会给孩子使用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中可能含有部分乙肝免疫球蛋白,也可以起到补充部分乙肝抗体的作用。

哪类乙肝孕妈产后不能停用抗病毒药物

几个月前,一位乙肝孕妈妈给我来信,告诉我她在孕期出现肝功能异常,HBV DNA水平也很高。医生建议她抗病毒治疗,但她总是担心药物伤害胎儿,一直未接受医生的建议。到了妊娠晚期,她的总胆汁酸也升高了。医生诊断为妊娠胆汁淤积症,再次建议她用抗病毒药。为此她来信向我咨询。我告诉她,医生的建议是正确的,她应该立即选用替诺福韦或替比夫定治疗。

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建议:“对于妊娠期间乙型肝炎发作患者,ALT轻度升高可密切观察,肝脏病变较重者,在与患者充分沟通并权衡利弊后,可以使用替诺福韦或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妊娠期间,孕妈妈的肝脏负担加重,加之孕期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一些变化,可能导致病毒复制活跃的乙肝孕妈妈肝病发作。如果再并发了妊娠胆汁淤积症,肝脏受到的损害可能更大。

胆汁代谢障碍,这些激素刺激子宫,或胆汁淤积于胎盘,可促使子宫收缩,导致早产或导致胎儿宫内缺氧。更危险的是,由于妊娠期肝脏负担增加,肝功能异常的乙肝病毒感染孕妇更容易发生肝病加重,甚至发生重症肝炎,危及母亲和胎儿的生命。因此,孕期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时,如果ALT持续升高,应该考虑尽量开始抗病毒治疗。

这位乙肝孕妈妈终于接受了我的建议,在妊娠31周开始服用替比夫定治疗。两个月后,这位母亲顺利分娩。她再次给我写信,告诉我她想停药喂奶。我告诉她:孕前和孕期肝功能一直保持正常的高病毒复制的母亲,在孕晚期为了加强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服用抗病毒药治疗,在产后1~3个月可以停药,停药后监测肝功能,大部分母亲停药后仍然保持肝功能正常。

但是,孕期肝功能异常的乙肝孕妈妈由于乙型肝炎急性发作,为了治疗乙型肝炎同时也可以达到加强母婴阻断而服用抗病毒药物者在产后不能停药。因为她体内的免疫系统与乙肝病毒间的免疫耐受状态已经被打破,病毒在她的肝脏内已经开始改动战争,一旦停药,病毒则会再次疯狂复制,战火则会再起。

有两类抗病毒治疗的孕妈妈在产后不能停药

第一,在孕期乙型肝炎发作的乙肝孕妈妈,因治疗肝病而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者在产后不能停药。应继续孕期服用的抗病毒药物,或者换用耐药性更低的抗病毒药物继续治疗,并定期到肝病专科随访,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直至达到乙肝病毒清除或停药标准后再停药。

第二,在孕前已经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孕妈妈,孕前经医生权衡,尚未达到停药标准,需要在整个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乙肝孕妈妈在产后同样不能停药,应继续孕期或孕前服用的抗病毒药物继续治疗,并定期到肝病专科随访,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直至达到乙肝病毒清除或停药标准后再停药。

不能停药的母亲停药后则导致肝病加重。严重的肝病不仅影响母亲的健康,也影响了肝脏内蛋白质的合成,使母亲乳汁质量下降,影响婴儿的健康。一些母亲在肝功能异常后,选择服用一些保肝抗炎药物治疗。但这些药物大多都可通过乳汁分泌,有些药物可能对哺乳的婴儿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我曾经遇到一位服用甘草酸类药物的哺乳期母亲喂养的婴儿出现了严重的内分泌紊乱。因此,这些肝病复发的母亲往往需要重新开始抗病毒治疗。因此,还不如当初在产后不停药。

刚出生的婴儿乙肝核心抗体为什么会阳性

孕期母亲的胎盘对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有选择的通透性。在一般情况下,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取决于3个因素:一是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的分子量大小,二是母亲乙肝病毒的感染状态,三是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的量。

乙肝病毒抗体的分子量较小,容易透过胎盘,抗原的分子量较大,不容易透过胎盘。国内外许多研究结果都已经证实: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都属于抗体,都可以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新生儿出生后即可检测出这些抗体。

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分子量最大,最不容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可部分透过胎盘。根据我们医院妇产科的研究数据,410例阻断成功的乙肝“大三阳”母亲所生后代中,出生时HBsAg的阳性率为11.0%,HBeAg的阳性率为34.9%,而抗HBc的阳性率几乎100%。

母亲感染乙肝病毒的状态也是决定乙肝病毒抗原和抗体透过胎盘的重新因素。新生儿HBeAg仅会出现在HBeAg阳性的乙肝“大三阳”母亲所生后代中,而HBeAg阴性的乙肝“小三阳”母亲所生后代无1例HBeAg阳性,但92.5%~100%的新生儿血清内可以检测到抗HBe。

同理,母亲体内的乙肝抗体也会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接种了乙肝疫苗的母亲所生孩子,出生时即可检测到抗HBs;而母亲体内的抗HBc也可以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无论其母亲是否为慢性乙肝病毒的感染者。也就是说,只要母亲体内存在抗HBc,新生儿体内就有可能检测出抗HBc,即使母亲为单抗HBc阳性(HBsAg阴性)者。

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是否可以透过胎盘,也与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的量有关。母亲体内HBeAg水平越高,新生儿HBeAg阳性率也越高。抗体透过胎盘的情况也是一样的。

接种3针乙肝疫苗的母亲所生后代抗HBs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接种2针乙肝疫苗者;单抗HBc阳性(HBsAg阴性)母亲所生后代,由于母亲体内抗HBc水平较低,其后代出生后抗HBc阳性率也低于HBsAg母亲。

总之,新生儿出生时检测到抗HBc阳性最大可能是母亲有乙肝病毒感染,也可能为HBsAg阴性/抗HBc阳性母亲所生后代。但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母亲是否为乙肝病毒感染者,新生儿检测出抗HBc阳性都不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母亲不用为这一指标担心。

相关方剂

乙肝益气解郁颗粒

益气化湿,疏肝解郁。

乙肝宁颗粒

补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相关偏方验方

乙肝煎

慢性乙型肝炎。

抗乙肝大三阳方

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扶正护肝。适用于乙肝“大三阳”。

乙肝宁

慢性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