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能治愈吗

2020-07-15

社交恐惧症能治愈吗:
  社交恐惧症,经过规范、系统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自我成长,可以治愈。研究发现,社交恐惧症的患者有一些不良的人格基础,比如胆小、不自信、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自卑心太重、缺乏安全感。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恐惧症状。
  而心理治疗,比如认知行为治疗,人格再成长治疗、中医心理疗法、TIP技术,对于患者的人格再成长,具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所以社交恐惧症并不可怕,只要患者遵医嘱,系统规范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双管齐下,绝大多数的社交恐惧症都会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社交恐惧症能治愈吗相关阅读


恐惧症分哪些

恐惧症分哪些:
  恐惧症是指患者对某些外界的一些客体,或者与人交往时产生一种恐惧和紧张不安,可以表现为脸红,出汗,心跳、血压变化,恶心,甚至晕厥。患者会出现回避反应,患者明明知道客体对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威胁,知道这种恐惧不合理,但是在相同的场合下,仍然反复出现这种恐惧的情绪和回避的行为,难以自制,以致影响到他正常的生活。
  恐惧症在临床上恐惧的对象很多,可有数百种,我们在临床上将这种恐惧症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场所恐惧症。场所恐惧症主要表现为患者不敢进入公共场所,比如商店、汽车站、剧院、教室等这些人多,公共场所人群比较聚集的地方。
  第二是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主要表现为在社交的时候害羞,感到尴尬、笨拙、拘束不安,怕成为人们聚焦的对象,所以他在社交的情况下,他也不敢和人对视,也就是不能眼神的交流,不敢在公共场合讲话,不敢与重要的人物谈话,会表现脸红。
  第三种,恐惧症称为单一恐惧症,指患者对某一特殊的一个物体产生恐惧。

恐惧症吃什么药

恐惧症吃什么药:
恐惧症是一种以过分地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者情境的一种神经症。一般情况下,病人知道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不合理的。但是在相同的场合下面仍然会反复的出现,难以控制。在恐惧发作时候还会有明显的焦虑症状以及自主神经的症状。患者会尽量回避这种让他恐惧的客观事物或者事情。恐惧症大概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场所恐惧,第二是社交恐惧,第三是单一恐惧。
它的治疗主要就是行为治疗,进行暴露或者脱敏治疗,也可以跟脱敏治疗同时进行。对于恐惧症吃什么药,由于在恐惧的时候患者会伴有明显的焦虑症状,所以可以用一些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抗焦虑抗抑郁的药,我们先可以选择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比如氟伏沙明、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以及氟西汀等等。还有一些苯二氮卓类的药物以及β受体阻滞剂,也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患者的焦虑情绪缓解以后,可以增强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所以药物治疗对患者有一定的帮助。

恐惧症偏方

恐惧症偏方:
  民间有一种说法“偏方治百病”。因为有些人有这么一些疑难杂症,上医院治不好,结果找一些偏方偶然治好了,所以很多人相信偏方。
  那么恐惧症有没有偏方可以治疗,说实在的恐惧症还真没有偏方。恐惧症的治疗主要是心理治疗里面的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可以起辅助作用。心理治疗的行为治疗可以改变患者的认知,逐渐的让他对恐怖的环境进行脱敏,减轻这种恐惧,逐步恢复社会功能。所以心理治疗是很主要的。
  在心理治疗的过程当中,患者会有明显的焦虑症状出现,还有明显的恐惧反应。我们用一些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的这种身体的反应,比如减轻焦虑的程度,减轻心慌心跳的程度,减轻出汗的程度,这样有利于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也减轻患者的主观痛苦体验,更有利于接受治疗,也更有利于配合治疗。
  总之,恐惧症治疗一定要寻求正规的治疗,千万不要寻求什么偏方,恐惧症的偏方是没有的。

胆小恐惧症吃什么药

胆小恐惧症吃什么药:
  胆小恐惧症吃什么药我们先分清一下胆小和恐惧,胆小是性格的问题,它会存在于一个人的方方面面,你不论做什么事,他都是胆小的。恐惧症它是一种疾病,也是疾病的表现。它只有面对一些特殊的环境或特殊的场合才表现出来的一种恐惧。患者会回避掉这个场合,不在这个场合的时候,患者又不觉得害怕,没有恐惧的感觉了。那么胆小恐惧加到一起,这个人的恐惧就让患者更加胆小了。也就是胆小和恐惧会累加起来了。
  那么胆小时候发生的恐惧该吃什么药呢?同样,如果说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惊恐的症状,比如心悸、出汗,特别恐惧焦虑,那么我们可以配合一些药物。这些药物有抗抑郁药,还有苯二氮卓类的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现在有新型的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包括氟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帕罗西汀等等。那苯二氮卓类药物都有什么?有氟西泮、奥沙西泮、地西泮、艾司唑仑等等。这些药都有利于消除恐惧症的这种紧张焦虑,也可以辅助恐惧症的治疗。

密闭空间恐惧症的症状

密闭恐惧症患者通常有一些创伤性的体验,独自处于狭窄有限空间里,表现出紧张、焦虑、害怕的情绪,最后发展成对所有带有密闭性质的场所表现出恐惧心理。这都是一种本能反应,如果患者没办法战胜本能的反应就会表现出恐惧。

恐惧症分为哪些类型

恐惧症分为哪些类型:
  恐惧症是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对象或处境产生强烈的、不必要的恐惧感、恐慌感。
  严重的患者会有濒死感,好像要死过去一样,同时有明显的焦虑和心慌、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这时,患者采取回避的方式来解除这种紧张、不安。患者明明知道这种恐惧、紧张、不安完全不必要、不合理,但是无法控制。
  恐惧症,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社交恐怖症、广场恐怖症、空间恐怖症,以及特定的恐惧,比如害怕某些动物、环境等。

交际恐惧症的症状

交际恐惧症的症状:
  社交恐惧症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在社交时,患者会感到害羞、局促不安,口干、心慌,脸红,说话口吃、结巴,甚至会有轻微震颤、呼吸急促、手脚冰凉的表现。患者明明知道这没有必要,但却控制不住自己的这种不合理情感反应。
  交际恐惧症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一般人群恐惧症。在任何地方、任何情景下,患者都会害怕自己成为别人注意的中心和焦点,甚至觉得周围人都在看着自己,患者害怕和大家交往。
  第二种是特殊人群恐惧症,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境或场合,特别恐惧和慌张。比如在大会上当众发言或者表演节目。

异性恐惧症能治愈吗

异性恐惧症不是只对异性恐惧,其实是社交焦虑症的一个表现。异性为什么更恐惧,可能在性的观念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正因为有社交焦虑的问题,有跟人建立关系的问题,所以对异性恐惧症来说,要解决社交焦虑的问题,解决跟人关系的问题。

密闭空间恐惧症的表现

密闭恐惧症是指处于狭窄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出的一种焦虑、紧张。这种人往往有创伤性的体验,或者将某种生理状态与场所联系在一起,当我们被限制在狭小的空间一定是不舒服的,这是一种本能,如果理智没办法战胜本能的反应就表现出恐惧。

如何克服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的首选治疗方法是心理治疗,通过在人际环境中的心理训练,才能真正克服社交恐惧。当社交恐惧症程度非常严重时,可以适当选择药物治疗,比如服用一些抗抑郁剂、抗焦虑药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心理治疗才能克服社交恐惧。

恐惧症类型有哪些

恐惧症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疾病,恐惧症主要有单一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学校恐怖症五种类型,恐惧症对患者的身心都有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针对病型及时治疗。

一、单一恐惧症
  单一恐惧症指患者对某一具体的物件、动物等有一种不合理的恐惧。但是,ruguonindui某一种动物或者是事物感到恐惧,不用担心,这并不是恐惧症。人在长期的进化中会对对自己有危险的东西产生恐惧,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您对单一的东西,有这及其的恐惧,并且影响您的生活,您要注意,您可能还上了单一恐惧症。
  二、场所恐惧症
  场所恐惧症又称广场恐惧症、旷野恐惧症、聚会恐惧症等。是恐惧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60%。您可能在韩剧中常看到这种类型的恐惧症,主人公因为患有这样一种类型的疾病很是悲惨,而被很多人同情,甚至收获爱情。但是现实生活并不像电视剧,很多时候场所恐惧症还是很危险的,容易导致人的过激行为。场所恐惧症多起病于25岁左右,35岁左右为另一发病高峰年龄,并且女性多于男性。
  三、密集恐惧症
  相信很多人都有轻微的密集恐惧症。这种恐惧症也是最为流行的一种恐惧症。患者常常对密集排列的相对小物体很敏感,感觉头晕,恶心,头皮发麻。严重的会导致晕厥。这种恐惧症几乎人人都有,但是程度因人而异。
  四、社交恐惧症
  也许您会以为这是害羞,但是社交恐惧症与害羞并不相同。社交恐惧症多发生在17~30岁期间,常无明显诱因突然起病。社交恐惧症主要特点是害怕被人注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脸红、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因而不愿社交,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不敢坐在前面。如果强行逼迫会导致严重后果。
  五、学校恐怖症
  学校恐怖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7-12岁的小学生。由于存在各种不良心理因素,使学生害怕上上学,害怕学习,具有恐怖心理,故又称“恐学症”。临场表现为害怕上学,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在发病期间,如果父母强迫患儿去上学,会使其焦虑加重,倘若父母同意暂时不去上学,则孩子焦虑马上缓解。严重时会出现一些严重症状,如心神不安,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惶惶不安,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甚至有尿频、呕吐、腹疼、便急等。

恐惧症怎么办

患上了恐惧症严重的还会导致其他的疾病出现,因此恐惧症也是需要治疗的,而恐惧症的类型是非常多的,不同的恐惧症类型就需要不同的治疗方式,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疗等方式,具体要听从医生的建议。

1、药物治疗恐惧症:减轻紧张、焦虑或惊恐发作,可选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或抗抑剂,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剂等。
  2、社交技能训练治疗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常有社交技能缺陷或低估自己的社交技能,因此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来改善恐惧症患者的症状。包括:治疗师的示范作用、社交性强化、暴露的作业练习、自我肯定训练等。
  3、心理治疗恐惧症:心理治疗由医生向恐惧症病人系统讲解该病的医学知识,使病人对该病有充分了解,从而能分析自己起病的原因,并寻求对策,消除疑病心理等,减轻焦虑和烦恼,打破恶性循环。并予讲解治疗方法,使恐惧症患者主动配合,充分发挥治疗作用。个别心理治疗是在集体或小组治疗的基础上针对个别恐惧症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辅导。森田疗法,主张顺应自然,是治疗神经衰弱的有效方法之一。
  4、认知行为治疗恐惧症: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恐惧症的首选方法。既往的行为治疗方法更强调可观察到的行为动作,长期疗效不甚满意。认知行为治疗在调整恐惧症患者行为的同时,强调对患者不合理认知的调整,效果更好。尤其对社交恐惧症患者,其歪曲的信念和信息处理过程使得症状持续存在,纠正这些歪曲的认知模式是治疗中非常关键的内容。

什么是镜头恐惧症

镜头恐惧症的患者平时表现都是比较正常的,但是一旦到了镜头前就会出现反常的举动,身体变得僵硬,笑容不自然,甚至会躲避镜头的拍摄。这种恐惧症并不是因为身体有缺陷,而是心理作用导致害怕镜头,所以想要改善就得从心理做自我调节。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相片很丑,害怕被拍照。无论个人性情和自我尊重程度怎样,该症状所有问题都源于我们看到的自己永远不符合我们对自己的感觉。平日里活泼欢快的他(她)们一旦面对镜头,就会变成不正常的神经质,身体抑止不住的僵硬,无论如何沟通,都不能自然地微笑,或者举起胳膊挡住自己,甚至直接从镜头前逃跑。有如此反应的原因并非不健全的身体或者严重的安全感缺失问题,仅仅是因为镜头会让人精神紧张。
  自我调节
  自信
  缺乏自信可以使最美丽的女孩都变成摄影师的灾难。那么记住,不要躲避相机--它总会找到你。与其害羞地遮遮掩掩让相机捕捉到半睁半闭、醉酒的尴尬嘴脸,还不如大大方方地把你最好的一面展现给镜头,至少你能收获一张有趣的照片。
  记住微笑
  有些姑娘爱大笑展示出她们洁白无瑕的牙齿,而有些腼腆的姑娘更钟爱微笑或轻微的嘴角上扬。 请记住,没有哪一种笑容是绝对正确的,但正如俗话说的,熟能生巧,多加练习,你也将拥有最完美的笑容。
  看别处
  在很多美丽的照片中,主角都是凝视着远方而非直视镜头。 你还应当记住三分之二原则,将你的脸侧对镜头,露出脸部的三分之二,隐藏另外三分之一部分。 由于大部分人的脸部都不对称,因此将脸部侧对这镜头绝对是扬长避短的好招数。

什么是对视恐惧症

对视恐惧症,顾名思义就是不能够看对方的眼睛,否则就会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一般患上这种疾病的都是15.6岁到20岁左右的青少年,他们害怕的就是怕遇人目光对视,不敢在人多的场合说话,总认为别人在盯着自己看,或者是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这种就被称为是对视恐惧症。


  对视恐惧症,顾名思义就是不能够看对方的眼睛,否则就会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一般患上这种疾病的都是15.6岁到20岁左右的青少年,他们害怕的就是怕遇人目光对视,不敢在人多的场合说话,总认为别人在盯着自己看,或者是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这种就被称为是对视恐惧症。
  怎么克服对视恐惧症
  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有些朋友患病是因为自己自信心不足,大家可以多和朋友们聚聚,多参加一些活动,总之你得有自信心。
  不要老是去想它
  随着时间你会慢慢淡忘它,只是时间,不要老是去想它。
  尝试着说话注视他人
  我曾经也就对视恐惧症,我看网上试了些方法,感觉都不奏效,如果想真正克服它,你一定得习惯看着别人说话呀。其实,说话注视着对方,放松,面带微笑,你会发现这其实这并不是什么。
  接受自己的缺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所以你千万不要把自己的缺点无限的放大,认为自己毫无优点可言,只要自己想开了,不必过分纠结于自己的缺点,适当的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学会接受自己的缺点。
  懂得感恩
  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至少你还是生命,你不是瞎子,人生还很漫长,还有很多未知与憧憬,为什么要难过呢?
  多参加社交活动
  多喝庆朋好友之间交流,这样可以锻炼你的胆量,在谈话的时候,可以直视对方的双眼,不要刻意的回避和躲闪,表情一定要放松,并且要面带微笑,时间久了,你自然就不必再害怕别人的目光了。

帮助儿童走出恐惧阴影

每个小儿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会对不同事物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小儿的恐惧心理可分为4种:(1)惧怕噪音、陌生人,或新奇的东西。这一类恐惧心理几乎所有的婴幼儿都存在,但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惧怕黑暗、鬼怪,大多数幼儿都有类似的害怕。(3)惧怕动物类,如老虎,蛇等。这种惧怕不受年龄限制,一般人都会程度不同地恐惧这类东西。(4)害怕人多、陌生的地方,如怕上幼儿园、怕上学等等,这属于一种环境适应不良。

引起幼儿恐惧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直接原因是其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过于敏感,他所作出的反应超出了应有的限度,这种过度敏感,一方面与母亲孕期过度紧张焦虑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父母的不良教育方式有关。有些父母对幼儿过于限制、过于保护。如怕幼儿受伤,而不让其多活动;怕幼儿受欺侮,而不准幼儿与小朋友交往;当幼儿有点小病小伤,父母就大惊小怪、焦虑不安。这样,父母把自己的恐惧传染给了幼儿,使其持久地生活在恐惧的氛围中,认为世界上充满了可怕的危险。还有些父母常常吓唬幼儿,如幼儿第一次看到猫,并不害怕,他想用手去抓、去摸,但父母怕猫咬伤幼儿,就吓唬说:“别动,猫会咬你!”这样,猫咬人的印象,就深印在幼儿的脑里。以后,他见了猫,就吓得后退。另外有些父母在幼儿哭闹时,喜欢用“大灰狼、妖怪”等等来吓唬幼儿,这样一时似乎颇有效果,幼儿止住了哭闹,殊不知,在这种恐吓下,造成了幼儿恐惧心理。

帮助幼儿克服恐惧心理,首先是父母绝对不要惩罚或嘲笑胆小的幼儿,说:“这么大了,还害怕,真没出息”、“胆小鬼”等。这种话,不仅不能使幼儿胆量大起来,而且还会使他变得孤僻。父母可以对幼儿说“爸爸妈妈会在你身边帮助你,你不会有事的”、“每一个人都有害怕的事,这是正常的”。还可以给他讲父母小时候克服恐惧的故事,这样就会逐渐减少幼儿恐惧心理。其次,父母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的恐惧心理,而应从幼儿的角度去看。如幼儿害怕黑暗,成人可能认为黑暗有什么可怕的,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去睡吧”,对幼儿来说,进入没有光亮的地方,会产生一种孤独和被抛弃的感觉。这时,父母要用爱心陪伴他、帮助他,可以在幼儿的房间里亮着一盏长明灯,调得暗一些。同时告诉幼儿,黑暗是没有什么可怕的。此外,晚上陪着幼儿散散步,告诉他各种各样有趣的东西,而这些东西白天是看不见的,例如月亮和星星以及一些夜晚才活动的动物。讲得多了,听得多了,幼儿就会对他害怕的东西习以为常了。又比如,幼儿害怕鬼怪,儿童心理学家认为“鬼怪对于孩子来说往往是难以对付的”。因此,父母对幼儿说鬼怪是假的、不存在的并不解决问题,因为他总相信那是真的。这个时候父母可以趴在床底下看看,检查一下衣柜,然后再说明里面没有鬼怪。还有就是在幼儿恐惧的事物面前,父母要泰然自若地行事,给幼儿树立榜样。父母可以鼓励幼儿画出他恐惧的事物以及怎样去战胜这些恐惧,画得越有激情越好。让他把自己画成勇士,拿着大棒或长枪、大炮等,让他尽情地向恐惧的事物发泄,而这时父母则夸奖幼儿取得的胜利。平时父母要多带幼儿出去游玩参观,扩大社会生活面,多接触生人和陌生环境,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做到不认生,说话不怯场,待人接物自然、大方、有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