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多久最好

2020-07-15

母乳喂养多久最好:
  在奶量充足的情况下,健康足月新生儿前六个月内最好纯母乳喂养,也不需要加水。六个月以后逐渐添加辅食。母乳是宝宝最天然、营养最适宜、最安全的食物。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活性物质,可以增加宝宝的抵抗力。
  六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日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也比较低。母乳喂养,同时也有利于母亲的身材恢复,减少母亲患其他疾病的风险。六个月以后,婴儿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为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可以添加辅食,补充营养。同时继续喂母乳,直至幼儿2到3岁自然离乳。



母乳喂养多久最好相关阅读


新生儿怎么测黄疸

新生儿怎么测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比较特殊的一种生理现象,测新生儿黄疸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三种:抽血化验、使用经皮胆红素仪检测,以及目测。相对来讲,抽血化验的结果会比较准确。用经皮胆红素仪来检测比较便捷,而且无创,对宝宝没有痛苦。当然也可以目测新生儿黄疸。目测,它的要求是必须要在充分的自然光条件下来进行目测。
  一般来讲,如果新生儿黄疸的部位局限在头面部,它的胆红素值不超过6毫克每分升。如果到了胸部肚脐以上,一般不超过9毫克每分升。如果蔓延到了腹股沟,也就是大腿根以下,可能就超过了12毫克每分升。一般如果超过了这个部位了,新生儿的黄疸就已经超出了生理性黄疸的范围,这时要重视。
  新生儿黄疸的目测对观测人的主观经验要求比较高。如果拿不准还是以前两者为准。

新生儿黄疸严不严重

新生儿黄疸严不严重:
  新生儿黄疸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足月儿如果出现生理性黄疸,对他的生长发育没有不良影响。病理性黄疸又分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和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大家认为的新生儿黄疸高了,多数指的是新生儿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当血中的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过高,就会透过血脑屏障,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又称为胆红素脑病。
  通常足月儿出现胆红素脑病的峰值多数在25毫克每分升以上,但合并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在较低水平的胆红素时,也可以出现胆红素脑病。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早产、低体重的孩子,在10到14毫克每分升的胆红素水平下,就可以出现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的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减低,嗜睡、尖声的哭叫、吸吮差,而后出现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激惹、发热、惊厥,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低出生体重儿出现胆红素脑病时,通常缺乏典型症状,表现为呼吸暂停,循环功能急剧恶化等,不容易诊断。

为什么小孩流鼻血

儿童期鼻黏膜的发育是在不断的进展过程中,而外界环境对鼻粘膜的刺激对孩子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孩子出现鼻出血。如果只是少量的鼻出血,可以让孩子适当的多饮水,改善外界环境的高温、湿度。一方面也要注意孩子是不是有一些特殊的中医所谓的上火症状,让孩子保持饮食的相对清淡,适当多饮水,多吃绿色蔬菜;还有一方面是孩子可能出现了全身系统的疾病,特别是血液系统的一些特殊疾病,也可能会造成鼻部的出血。这类出血一般是相对大量的出血,不容易止住,如果出现这类问题,也及时要到医院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宝宝添加辅食什么时候最好

一般来说,添加辅食的月龄段是因人而异的,但是有一些孩子的指标会有一些提示。第一如果孩子的体重已经达到出生时候的两倍,那也就是说孩子出生的时候是三公斤,这个时候已经达到六公斤或者孩子的体重已经达到6.7公斤,这就是一个提示;第二个是孩子开始流口水,流口水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提示,第一个提示是孩子要出牙了,之前的纯液体食物喂养就已经不能够满足他口欲期的需求,第二,流口水说明孩子唾液腺所分泌的唾液中的淀粉酶已经发育完善,如果给他一些淀粉类的食物,他完全具备消化和吸收的能力;第三个是如果孩子是配方奶粉喂养,他的奶量已经达到一千毫升,如果是母乳喂养,每天24小时哺喂的次数已经达到8到10次以上,但是仍然感觉孩子因为饥饿而哭闹;第四个指标就是孩子的月龄已经达到4到6月龄,这也是一个提示。这四项指标当中,4到6月龄是一个金指标。因为4到6月龄是孩子味觉发育的关键期,也是他学吃的关键期,所以这四项指标提示应该考虑给孩子添加辅食了。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孩子,他的具体的喂养方式不太一样,那确定他的时间点也不是很一样,所以确定时间点是需要因人而异。比如纯母乳喂养的孩子,建议最好到五个半月的时候再开始做准备,如果是混合喂养或者是纯人工喂养的孩子,最早从四个月龄开始添加辅食也可以。

宝宝断奶后需要额外补充营养吗

宝宝断奶后需要额外补充营养吗:
  通常所谓的断奶是指的断掉母乳,一般来说断完母乳之后,还是需要继续喝配方奶粉,尤其是三岁之内的孩子,三岁以上的孩子,如果他不存在挑食或偏食的问题,那就可以喝普通的鲜牛奶,也就是说一岁以上的孩子就应该是以食物为主,奶为辅,每天的奶量应该是400到500毫升,
  但如果孩子断掉母乳之后不能够很好地去接受配方奶或者是其他的食物,也就是说食物有时候量很少或者说有偏食挑食的问题,特别是有偏食挑食的问题,那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他额外补充一些营养补充剂。

母乳喂养还需要喂水吗

母乳当中水分的含量足够孩子生理上对水的需求,所以对于一个纯母乳喂养的孩子不需要额外再喂水,四个月可以适当喂水,过多会加重肾脏负担,因为孩子小,肾脏没发育完善。也需要因具体的情况而定,如果宝宝经常出汗、尿黄需要适当补充水分。比如到了夏天妈妈出汗特别多,孩子也会出汗很多,会造成孩子体内液体流失的量比较多,在这个时候要提醒妈妈及时的补充液体,多喝一些水。如果这个时候,用小勺来给孩子喂一些清洁水,孩子如果能够接受,也可以适当喂一些。

宝宝什么时候添加辅食好

宝宝添加辅食时间的指标会有一些提示:第一孩子的体重已经达到出生时候的两倍;第二孩子开始流口水,提示孩子要出牙或唾液中的淀粉酶已经发育完善,之前的纯液体食物喂养已经不能够满足他口欲期的需求,如果给他一些淀粉类的食物,他完全具备消化和吸收的能力;第三孩子是配方奶粉喂养,奶量已经达到一千毫升,母乳喂养,每天24小时哺喂的次数已经达到8到10次以上,但是仍然感觉孩子因为饥饿而哭闹;第四孩子已经达到4到6个月龄,是孩子味觉发育的关键期,这四项指标提示应该考虑给孩子添加辅食。

宝宝只喝奶不吃辅食怎么办

对于只喝奶不愿意接受辅食的孩子,更多的原因是更偏爱于奶的味道而不喜欢种类丰富的辅食,遇到这样的孩子,最好在每一顿饭之前当他特别饥饿的时候,先给他尝试辅食。一般来说经过15次到20次之间,最多不应超过30次,他就能够接受辅食,即先让他吃辅食,能吃多少吃多少,剩下不够的量再拿奶粉补足。假如这一种辅食已经经过反复尝试30次以上他还不接受,就要考虑,他有可能是对辅食有不耐受或者是过敏的问题,这种情况就不需要强迫。

儿童营养不良诊断标准

儿童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一般是用年龄别体重或者是年龄别身高或者是身高别体重,年龄别体重低于两个标准差以下,叫体重低下或者低体重;身高别体重低于同龄段孩子两个标准差以下,叫发育迟缓;年龄别身高低于同龄段孩子两个标准差以下,叫消瘦,这些都叫营养不良。但是儿保专业的营养不良和临床的营养不良的标准略有差异,一般临床医生鉴定孩子出现营养不良,主要是以体重,体重低于同龄段孩子正常参考值体重数值的15%--25%叫轻度营养不良;低于同龄孩子的参考值的25%--40%叫中度营养不良;大于40%叫重度营养不良。

儿童免疫力低下的原因是什么

儿童免疫低下的原因有很多种,第一是孩子存在原发性的免疫缺陷病;第二是存在继发性的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是在基础病的基础上出现免疫功能低下的问题;第三是孩子有可能存在某些营养素缺乏的问题,比如缺维生素C、维生素A、B族维生素,缺铁、缺锌、缺钙、缺D都可以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另外如果营养不均衡,就会造成这些营养素缺乏,也会间接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另外孩子本身不爱运动,缺乏体格锻炼也是导致孩子出现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之一。

宝宝吐奶什么原因

吐奶让很多的宝宝会感觉非常不舒服,故而很多的宝妈也在寻找较为合适的方法尽量减小宝宝吐奶的次数。有不少宝妈认为宝宝吐奶只是喂奶过多所造成,其实宝宝喉咙上火也有可能会造成吐奶,那么具体有哪些原因会造成宝宝吐奶呢?

1.宝宝喉咙上火
  幼小的新生儿在喉咙上火会出现粘液,却无法将粘液吐出口外,在喝奶时会把粘液连同乳汁一同吐出。故而在出现宝宝吐奶时宝妈应查看下喉咙是否有发红、干涩等上火现象。
  2.吸入过量空气
  很多的宝宝在吸奶时会重复吸气与出气的动作,在重复这些动作的过程中,室内的空气会随着宝宝的吸吮而进入胃中,这就容易导致出现吐奶现象。大量的胃部粘液以及奶渍残液也会随着宝宝吐奶而排出。这时宝妈可以将宝宝竖抱起来,轻轻拍打其后背以帮助宝宝排除体内多余吸入的空气。

3.牛奶蛋白所引起的敏感反应
  在奶粉中富含大量的牛奶蛋白成分,有些宝宝对于牛奶蛋白较为敏感,故而在喝奶粉时有可能会引起大量吐奶现象。这时宝妈需要及时为宝宝更换可抗过敏的奶粉。

4.宝宝胃部与喉部发育不全
  新生宝宝之所以易发生吐奶现象是因为胃部横躺处于不不稳定的状态,一喝奶就易造成奶汁与母乳回流。另外,新生儿的喉部发育要略高于成年人,因其较高的位置会在喝奶时产生空隙,故而易引起回流现象。这时宝妈需要注意在喂奶时抬高婴儿的上身位置,并且控制奶瓶的流速。
  喉咙上火、吸入过量空气、牛奶蛋白所引起的敏感反应、宝宝胃部与喉部发育不全等各种不同的原因都有可能会造成宝宝出现吐奶的现象。宝妈在宝宝吐奶时需要及时调整喂奶的方式以及喂奶的量。

宝宝吐奶怎么回事

很多宝宝都会有吐奶的现象,虽然宝宝吐奶的时候不会表现出痛苦的表情,也不哭不闹,但是家长们也十分担心,担心会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好的影响,那宝宝吐奶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针对这个问题来看一下吧。

1、生理性因素
  跟我们成人所不同的是,宝宝的食管黏膜还未长成熟,弹力纤维和肌层发育不良,食管的两个生理性狭窄还没有完全长好,因此会产生吐奶的现象,出现了这种现象妈妈们只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就好了,不必太过于担心,一般是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的,随着宝宝逐渐长大,这种现象也是会慢慢消失的,一般在6个月左右可消失。

2、吃的太多
  如果宝宝经常发生吐奶的现象,绝大多数的由于吃的太多造成的,因为宝宝的胃容量十分小,如果妈妈们没有控制好喂奶的量和速度的话,就非常容易造成宝宝吐奶的现象。

3、过敏因素
  有些宝宝会因为喂养了母乳或者配方奶后,除了会反复出现鼻痒、喷嚏、流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之外,还会发生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很有可能是牛奶蛋白过敏,如果宝宝喝的是配方奶,可以考虑改用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如果宝宝喝的是母乳,那妈妈的饮食就要格外注意了,如果妈妈们食用了过多高蛋白的食物,会过奶给宝宝,这个时候妈妈们在饮食上要注意少食用牛奶、鸡蛋、花生、鱼虾类等食物。
  4、疾病引起
  宝宝吐奶现象的发生还有可能是一些疾病引起的,比如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是发烧引起的,所以宝宝最好去医院做相关的检查。

婴儿吐奶是怎么回事

照顾过宝宝的人都知道,宝宝是十分容易吐奶的,很多粗心的家长都是在宝宝吐奶之后,清理干净就不管了,其实对宝宝的照顾一定要细心周到。发现宝宝吐奶需要了解什么原因,然后再采取预防措施,以免给宝宝身体带来不适,那么,婴儿吐奶是怎么回事?

1、宝宝吐奶的原因
  刚出生的宝宝肠胃和头部呈水平状态,所以躺着的时候是很容易吐奶的,尤其是给宝宝吃的太多,宝宝的胃贲门部位收缩能力比较差,从而奶汁就容易回流,如果家长翻动宝宝的身体,或者宝宝吃完之后乱动,就容易吐奶的。
  宝宝也可能是因为肠胃方面的疾病,如果宝宝吐奶的次数太多,而且体重也明显的下降,还有可能大便也出现异常,这个可能是宝宝出现了肠胃疾病,是需要进行治疗的,需要就医了解病情,以免宝宝状况越来越严重。

2、宝宝吐奶之后怎么办
  吐奶是不可以忽视的问题,如果宝宝吐奶没有正确的护理,很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的。家长这个时候可以在宝宝的身体下方垫上东西,扶起宝宝的上半身,以免呕吐物进入器官,影响到宝宝的呼吸。吐奶之后还也不可以马上喂水,需要观察宝宝的状态,如果没事了,在半个小时之后再喂水。

在宝宝吐奶的之后喂奶量一定要减少,这样宝宝的肠胃才可以得到消化,除此之外也不可以喂辅食,喂奶的次数可以增加,这样宝宝才不会饥饿。如果宝宝除了吐奶之外,食物不好,精神状态不佳,身体消瘦等,说明宝宝并不是单纯的吐奶,很有可能生病了,就需要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医治了。

大姨妈来了还能喂奶吗

大姨妈来了还能喂奶吗?用母乳喂养宝宝的女性,她们的排卵期和月经恢复的时间相对较慢一些,有些哺乳期的女性,来了月经之后很担心母乳的营养会有所下降,宝宝吃了之后不利于健康,那么,大姨妈来了之后还能继续喂奶吗?

大部分的产后妈妈在第一次来月经的时候,月经量会比平时的多一些,等到第二次月经来的时候,基本会恢复正常,因此妈妈不必过分紧张,也无须治疗。当月经来潮时,哺乳妈妈的乳量一般会有所减少,乳汁中所含蛋白质及脂肪的质量也稍有变化,蛋白质的含量偏高些,脂肪的含量偏低些。

这种乳汁有时会引起婴儿消化不良症状,但这是暂时的现象,待经期过后,就会恢复正常。因此无论是处在经期或经期后,都无须停止喂哺。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哺乳期来了月经,母乳便没有营养,甚至对宝宝有毒,必须断奶。这种说法不科学。正常情况下,产后11天至4个月母乳质量最好。月经来潮后,乳汁比平日浓缩,所含脂肪减少,蛋白质增多,这种乳汁对宝宝并无害处。

为了避免乳汁浓缩和成分改变,母亲在月经期可多喝点开水,多吃些鱼类、牛奶、禽肉和菜汤等。产后4个月月经来潮亦不必断奶,奶量不够,可添加牛奶和米糊等辅助食品。如至产后8个月月经来潮,则可给宝宝断奶,逐日减少吃奶次数,增加辅助食品用量。

不要随便按压囟门

家长会发现,宝宝头上有两块比较软的地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囟门。不少妈妈问,囟门到底能不能按压,本期为大家进行解答。新生儿的头颅除了比成年人小,头骨结构也不同。人的颅骨由6块骨头组成,宝宝出生后,由于颅骨尚未发育完全,颅骨与颅骨之间并没有完成衔接。这种颅骨与颅骨之间形成的骨间隙就是囟门,俗称“天顶盖”。沿着宝宝头顶的中线前后触摸,会发现其头骨在前后各有一个开口,摸起来软软的,位于头顶部的是前囟门,它是两块额骨与顶骨形成的骨缝交合区域,呈菱形,是头颅上最大的骨缝交点。

后囟门位于宝宝脑后方,是枕骨与两块顶骨之间的骨缝交点,呈无骨的三角形,尺寸较小,有时甚至摸不到。在整个婴幼儿颅骨结构中,前囟门最薄弱。因为该部位没有坚硬的颅骨覆盖,只有头皮、皮下组织和脑膜,所以较其他部分略凹陷、柔软。前囟门凸出时,用手轻轻触摸可感觉到颅内有跳动,这反映的是脑内动脉振动波;用手还可感觉到好像有凹凸不平的东西在下面,这是大脑表面的脑组织。

宝宝出生6个月后,前囟门会随着颅骨缝逐渐骨化而面积变小。到1周岁,最迟不超过18个月,前囟门闭合,被骨质取代。而后囟门在宝宝出生时已接近闭合,约在出生后2~4个月完全闭合。宝宝出生后,颅骨需要一两年才能真正发育成熟。在此期间,家长要注意观察其头部发育,特别是留意和保护囟门。切忌用力压迫宝宝的头,否则可能对其大脑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