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甲状腺炎怎么治

2020-07-15

桥本甲状腺炎怎么治:
  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要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如果是甲减,就需要给患者补充甲状腺激素,比如优甲乐。可能需要长期治疗,甚至终生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也会引起甲亢。如果出现甲亢,在病程的初期,有时也不用治疗,因为部分桥本甲亢是一过性的疾病,不用治疗,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也能回到正常。
  如果到了后期,患者的病情并没有恢复,也需要用治疗甲亢的药物。部分桥本病,会引起患者甲状腺增大,甚至压迫气管,这个时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除此以外,现在也有补充硒制剂进行治疗的方法。



桥本甲状腺炎怎么治相关阅读


糖尿病有什么危害

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是血糖升高导致血管和神经的并发症。血管并发症可能会致盲,肾功能衰退、冠心病、糖尿病足等。糖尿病人口腔容易感染,比如牙龈炎、牙周疾病。糖尿病引起胃肠神经病变会很多,比如胃轻瘫、肠道疾病。

糖尿病可以吃哪些水果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但是吃法有讲究,主要考虑以下三种因素,第一、血糖水平,如果餐后血糖控制在10以下,可以吃点水果;第二、总热量控制,如果餐前吃水果,就要在正餐时主食减量,保持热量均衡;第三、患者自觉性很重要,多听取医生建议。

糖尿病饮食禁忌

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就是控制饮食,主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控制总量,实际上就是在热量上进行控制;第二、调整饮食结构,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血糖水平、血压血脂等指标,来进行粗细搭配;第三、按照以上原则,终生坚持。

什么是糖耐量试验

临床工作中经常会有患者的血糖还没有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比如空腹血糖小于等于7.0毫摩尔每升,但又高于正常的参考范围,比如大于5.6。对于这部分人群,要进行75克的葡萄糖耐量试验。在做试验时,要注意首先前一天晚上十点以后,尽量不要吃东西,禁食8到10个小时。第二天早上空腹,八点左右来抽血,前一天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尤其要注意在试验的前三天,每天的主食量不能小于三两。因为门诊上有些病人害怕血糖测得高了,故意做实验前不吃饭,这样做是不对的。实验要求是75克的无水葡萄糖,溶在250到300毫升的水里,先空腹抽血,五分钟之内把糖水喝完,从喝的第一口开始计时,过一小时抽一次,餐后两小时再抽一次血。在等待的过程中,不需剧烈的运动,也不能抽烟、喝酒,更不要去吃东西。还有部分人群害怕血糖高,反而在做实验过程中,经常在医院里跑来跑去,剧烈运动,这也是不对的。不需要绝对的卧床,但也不能剧烈的运动来影响测定结果。

糖尿病怀孕后注意事项

综合管理是保证整个孕期健康正常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发现怀孕后,首先要停掉所有的口服降糖药,改为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来控制血糖。对于血糖的监测,至少每天测4到6次。因为孕期对血糖的管理更为严格,要求空腹血糖,睡前血糖以及餐前血糖在3.3到5.3毫摩尔每升,餐后一小时血糖要小于等于7.8毫摩尔每升,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6.7毫摩尔每升。第二,关于孕期的饮食问题,一般需要一天5到6餐,既要保证热量需求,保证孕妇和胎儿健康的生长发育,其次不能因为控制的过于严格而出现饥饿性酮症。第三,孕妇的运动,在早期和中期、晚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适量运动。孕早期注意避免过度运动造成的流产。糖尿病孕妇完全可以自然生产,要根据产科医生根据情况决定。生完孩子后,胰岛素量的需求大幅度的减低,所以在生完孩子后仍要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的剂量,甚至停用胰岛素。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尚不清楚清楚,临床上糖尿病易发于以下人群:一、有糖尿病家族史,患糖尿病的几率高。二,年龄大于40岁,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三、妊娠期糖尿病或有过巨大儿生产史的妇女,这是女性特有的预警机制。四,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以引起月经紊乱造成不孕,胰岛素抵抗,血糖异常,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五、体力活动较少,缺少运动。六、油脂摄量过多。七、合并有高血压或血脂异常。

糖尿病患者能吃木糖醇吗

木糖醇与蔗糖相比含糖量较低,每克木糖醇的含糖量为2.4卡路里,比多数碳水化合物的热量少40%。它的新陈代谢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所以对血糖的影响较小。木糖醇是一种甜味剂,主要用来满足糖尿病患者口腹感要求。甜味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从安全的角度上,不建议孕妇和儿童使用。木糖醇不容易被胃消化酶消化吸收,它直接到肠道后只有20%吸收,会引起腹胀、腹泻。所以对于糖尿病病患者,可以适量吃木糖醇,但不应过多,一天的量不能超过50克。

糖尿病运动指导

糖尿病患者要根据自己的年龄、病情、喜好和生活习惯来选择运动方式。运动有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无氧运动的运动强度较大,不适合糖尿病患者。一般选择有氧运动,例如抗阻运动。对于老年人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较轻的运动方式,例如平地走、平地骑自行车、体操。孕妇要注意孕早期不应做太剧烈的活动,避免发生流产。糖尿病病情较轻,血糖控制较好、年龄小,没有并发症的人群可以选择强度大一些的运动方式,例如体育比赛、游泳。在运动方式中,病人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每周的运动时间不能少于150分钟。

糖尿病会传染吗

目前,并没有研究数据来证明糖尿病是可以传染的。随着国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摄入食物的热量明显增加,但运动量却相对的在减少,同时,精神方面的压力也在增加,这样的生活方式,促使了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在不断的上升。

糖尿病遗传吗

实际上糖尿病会遗传,如果家族里面出现一个糖尿病人,在后代里面出现糖尿病的机会大概是比非糖尿病人的家族高3-20倍,这是国外做过很多的调研得出来一个数据。这种遗传不是一对一的。并不是说父母是糖尿病,孩子就一定是糖尿病。但是遗传应该说在糖尿病发病里面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是不是一定发病,可能跟出生以后的饮食、生活方式等等都有关系,是不是就一定能遗传到子代,同父母遗传给孩子,还是跟后天的很多因素有关系。

糖尿病皮肤病变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血糖升高可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使包括皮肤在内的身体各器官发生异常。据报告,30%的糖尿病患者患皮肤病,并且,通常其皮肤病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更严重。各种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关的皮肤病分别具有不同特点。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以皮肤病变为首发表现的糖尿病也逐渐增多,其中最常见为皮肤感染、瘙痒症、湿疹,且皮肤病病情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血糖水平、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并发症等关系密切。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皮肤病表现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①皮肤感染

皮肤感染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皮肤表现发病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高血糖和酮症酸中毒时更易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局部皮肤干燥、皮肤小血管损害、末梢神经受累、多核白细胞功能障碍以及抗体和补体功能低下等。

真菌感染

据统计,在病情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中,并发真菌感染者高达40%,且感染后不易治愈,即使治愈也易复发。真菌感染主要由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感染所致,好发部位是外阴、黏膜、皱褶部位及指(趾)甲。外阴念珠菌感染在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其瘙痒程度与血糖及尿糖升高程度相关,另外,口角炎、擦烂、甲真菌病、股癣、足癣及癣菌病亦较常见。鼻脑毛霉病与糖尿病关系密切,一般起于鼻腔感染,随后扩散至眼及脑部,可危及生命。

细菌感染

糖尿病患者中,皮肤化脓性感染发病率约为20%,较健康人群显著升高,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表现为疖、痈、毛囊炎、汗腺炎。严重感染可加重糖尿病病情,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也较常见,多表现为趾间及甲下感染,另外其引起的恶性外耳炎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外耳道感染,致死率达50%。红癣是由微小棒状杆菌所致表皮感染,通常发生于间擦部位,病情控制差者易患此病。

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及尖锐湿疣最常见。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引起的免疫学异常和末梢神经病变是包括病毒感染在内的各种皮肤感染的重要基础,因此,糖尿病可能增加病毒感染发病率。

②血管病变所致皮肤改变

坏疽

一般是由闭塞性动脉硬化引起,多为湿性坏疽,常见发病部位为足、外生殖器。足部坏疽在4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非糖尿病人群升高50倍,是导致患者残疾、死亡和活动能力丧失的重要原因,病情严重者可死于脓毒症。

丹毒样红斑

糖尿病患者下肢和足背可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可能为局部微循环受累所致微血管功能性改变。该类患者无发热、血沉增快和白细胞增多,使之区别于丹毒。

无痛性水肿性红斑

常发生于四肢及面部,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酮症酸中毒患者的面部常潮红,病情控制不良者两颊及下颌可出现持续性潮红,伴毛细血管扩张,在血糖控制后扩张血管可恢复正常。

紫癜

多出现于高龄患者下肢,足部、小腿多见,一般为淤点。

神经血管性溃疡

一般由血管病变、血液高凝状态及自主神经损伤引起。自主神经损伤所致溃疡多见于脚趾、足跟及趾骨等压力高和易反复损伤部位,可为无痛性溃疡,经久不愈。静脉性溃疡易发生于浅表静脉曲张相关部位,动脉性溃疡则常伴疼痛,多发生于远端。

③神经病变所致皮肤改变

皮肤瘙痒症

瘙痒可以是糖尿病起病症状之一,多见于高龄患者,可全身泛发或局限于外阴及肛周,主要与感染、皮肤干燥或血液循环不良有关。

无汗症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干燥,尤其是小腿伸侧,可伴无汗症。

糖尿病足

发病率为1%~2%,通常由血管并发症及神经病变引起,表现为皮肤易发生皲裂、蜂窝织炎和深部组织感染。

眼、足综合征

发病率较低,患者有神经性足损害和典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④胶原异常所致皮肤病

胶原沉着症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可导致颈后、背部皮肤变厚,较少见。

环状肉芽肿

最常见于四肢远端伸侧,临床表现多样 特殊类型包括巨大型、皮下结节型、穿通性及播散型环状肉芽肿。

糖尿病性硬肿病

多见于伴糖尿病的肥胖成人,颈背部、肩部常见,表现为非凹陷性皮肤硬肿。

蜡样皮肤和僵直关节

较少见,通常见于1型糖尿病。

⑤代谢障碍相关皮肤病

发疹性黄瘤

见于少数严重糖尿病患者,多出现于中年以上男性。常见于肘膝伸侧、臀部,也可发生于黏膜,表现为桔黄色丘疹或结节。可能与血糖控制不佳、甘油三酯升高时胰岛素抵抗妨碍血液中脂肪清除有关。另外,睑黄瘤常见于中年女性,与高脂血症、肝胆疾病和糖尿病有关。

迟发性皮肤卟啉症

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多见,由血红素合成代谢障碍引起,以面颈、手背等日光暴露部位的散在皮疹和尿卟啉大量增多为特征。

胡萝卜素沉着症

多见于糖尿病伴高脂血症者,血清胡萝卜素水平升高,常见于手足掌侧及鼻唇沟等部位皮肤变为橘黄色,无自觉症状,巩膜无黄染,预后良好。

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

较罕见,好发于中年女性,患者多伴发胰高血糖素瘤,口周和摩擦部位多见,表现为泛发性、游走性环状或花边状红斑,中央紫癜样,有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留有色素沉着。组织病理示表皮上半部松解坏死,为特征性表现。

代谢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新突破

糖尿病危害健康: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病,得了糖尿病就相当于被判了终生监禁。你需要终生监测血糖,终生服药,甚至终生注射胰岛素。全世界每年糖尿病有700余万新增病例,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8亿。这样数字虽然可怕,更为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每年有100多万人因糖尿病而被迫截肢,50多万人因糖尿病而导致肾功能衰竭,30多万人因糖尿病而发生失明。

外科手术可降糖:

糖尿病既往是内科治疗为主,但糖尿病治疗历时长,需要不断监测血糖,调整治疗方案,病人较难长期配合,内科治疗效果难以持久。代谢减重手术治疗糖尿病已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成熟。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该手术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能长期维持正常血糖,多数的病人术后不需要服用降糖药物。这种神奇效果是因为,第一,手术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加敏感性;第二,减少胰岛细胞的凋亡,促进胰岛细胞增殖。第三,改善代谢失衡状态,改善肠道菌群及微环境。

科学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的治疗是世界性的难题,防治糖尿病刻不容缓!为加强糖尿病的科普、减少糖尿病危害、让全社会远离不良生活方式,我科减重与糖尿病代谢外科专业团队常规于世界糖尿病日举办义诊活动。

影响糖尿病血糖生成指数的因素

影响糖尿病血糖生成指数大小的因素有很多,如食物的种类、生熟程度、加工方法等。

首先,食物种类不同,血糖生成指数也各异。如豆类食品一般比谷、薯类食品的血糖生成指数低;谷类食品中,大麦、荞麦、黑米等较小麦的血糖生成指数低。这也是提倡糖尿病病友多吃粗杂粮的原因之一。

其次,膳食纤维含量多的食物的生糖指数较低。如全麦面包,黑面包血糖生成指数较白面包低,所以要提倡糖尿病病友多吃粗制粮。

第三,食物的物理特征,如食物中的颗粒物所占比例及食物的冷热等都对血糖生成指数有影响。淀粉颗粒越大,血糖生成指数越低;食物中颗粒物质所占比例越高,血糖生成指数越低。

吃“米饭”比喝“粥”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大米的淀粉颗粒平均直径为5毫米,呈六角多面体。植物种子或根茎中的淀粉不溶环境污染不,加热后才能促进它在水中溶解。加热和水的存在使淀粉颗粒膨胀,从而使包裹它们的“包膜”分裂,淀粉胶化,颗粒变小。

加热时间越长,这种作用越彻底,进食后与消化液接触越广泛,越易被吸收。即使是同等重量的大米,因将其加工成"粥”比加工成“米饭”的时间长,所以“粥”更易于吸收,血糖生成指数也高。因此喝“粥”后血糖升高更明显。

另外,同于“米饭”和“粥”的含水量不同,分别为固体和半流体,它们在胃中停留的时间和在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速度也不一样。进食“粥”后,吸的排空时间比较短,在小肠吸收得更彻底,这也可能是喝“粥”比吃“米饭”对血糖影响大的原因。

糖友要多练下肢和器械

器械锻炼俗称“举铁”。顾名思义,就是“把铁制品举起来”,杠铃、哑铃、棒铃、单双杠等都属于这一范畴。举铁是力量训练的基础,适合绝大多数人,不分性别、年龄。人体骨骼肌有个明显的“用进废退”现象,如果某块肌肉或肌肉群缺乏应用,就会逐渐萎缩退化,不仅力量下降,对葡萄糖的吸收与利用效率也会降低,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最终引起血糖上升,加大控糖难度。举铁是最有效、灵活的抗阻训练,可通过一定的压力负荷促使肌肉收缩,增加肌肉的力量与体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因此,举铁对糖友来说是一项很好的运动。糖友需注意,举铁最重要的是练下肢力量。因为下肢肌肉占人体全部肌肉的60%,下肢肌比上肢肌粗壮强大,才能维持人体直立姿势,适应负重和行走等功能。锻炼下肢力量,可显著增加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

特别是老年糖友,更应重视练习腿部力量。“人老腿先老”,当我们随年龄增长时,下肢肌肉也会逐渐萎缩,由此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如直立姿势改变、步态改变、行走迟缓、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并且容易跌倒。加强腿部力量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跌倒损伤风险,减少骨关节炎的发生。最后需要纠正一个错误观念。很多人认为老年人和女性只适合一些中低强度的有氧训练,如慢跑、快走、游泳等,这是不对的。

老年人和女性同样可以进行中高强度的举铁训练,尤其对老年人控制血糖非常重要。只要保持循序渐进的科学锻炼方式,老年人一样可以安全举铁。女性举铁,不仅不会使肌肉线条“男性化”,还能缓解日常工作疲劳,特别对于久坐办公室的女性,举铁可以减少长期伏案引起的颈椎、腰椎不适。

糖尿病会影响味觉吗

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如果影响了味觉神经,糖尿病患者就会出现味觉的改变。早于20世纪60年代起,在欧美国家就有人对糖尿病患者的味觉进行了研究。

Fabio医生曾报导2/3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味觉障碍,Lawso等医生发现成人起病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增高的甜味阀,约3/4 糖尿病病人存在甜、苦、咸、酸四种基本味觉受损,被认为是一种神经病变。在胰岛素治疗后可以使味觉提高。

最近,我看到某医院内分泌科医生的一项研究,收集了20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并找了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发现,糖尿病患者对甜味的敏感度低于对照组,而对酸味的敏感度高于对照组,但对咸味的敏感性两组无明显差异。

味觉的改变对糖尿病患者意味着什么呢?我认为:首先,这位糖尿病患者可能已经出现了神经系统并发病,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第二,糖尿病患者对甜味的敏感性降低,这就可能本来已经很甜的东西,吃到糖尿病患者口里就变成不甜了。

这样一来,糖尿病患者更可能多吃含糖的食物,导致糖尿病加重。因此,存在味觉改变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更加注意饮食的含糖量。

桥本甲状腺炎怎么治-乡间郎中

桥本甲状腺炎怎么治

2020-07-15

桥本甲状腺炎怎么治:
  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要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如果是甲减,就需要给患者补充甲状腺激素,比如优甲乐。可能需要长期治疗,甚至终生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也会引起甲亢。如果出现甲亢,在病程的初期,有时也不用治疗,因为部分桥本甲亢是一过性的疾病,不用治疗,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也能回到正常。
  如果到了后期,患者的病情并没有恢复,也需要用治疗甲亢的药物。部分桥本病,会引起患者甲状腺增大,甚至压迫气管,这个时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除此以外,现在也有补充硒制剂进行治疗的方法。



桥本甲状腺炎怎么治相关阅读


糖尿病有什么危害

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是血糖升高导致血管和神经的并发症。血管并发症可能会致盲,肾功能衰退、冠心病、糖尿病足等。糖尿病人口腔容易感染,比如牙龈炎、牙周疾病。糖尿病引起胃肠神经病变会很多,比如胃轻瘫、肠道疾病。

糖尿病可以吃哪些水果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但是吃法有讲究,主要考虑以下三种因素,第一、血糖水平,如果餐后血糖控制在10以下,可以吃点水果;第二、总热量控制,如果餐前吃水果,就要在正餐时主食减量,保持热量均衡;第三、患者自觉性很重要,多听取医生建议。

糖尿病饮食禁忌

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就是控制饮食,主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控制总量,实际上就是在热量上进行控制;第二、调整饮食结构,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血糖水平、血压血脂等指标,来进行粗细搭配;第三、按照以上原则,终生坚持。

什么是糖耐量试验

临床工作中经常会有患者的血糖还没有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比如空腹血糖小于等于7.0毫摩尔每升,但又高于正常的参考范围,比如大于5.6。对于这部分人群,要进行75克的葡萄糖耐量试验。在做试验时,要注意首先前一天晚上十点以后,尽量不要吃东西,禁食8到10个小时。第二天早上空腹,八点左右来抽血,前一天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尤其要注意在试验的前三天,每天的主食量不能小于三两。因为门诊上有些病人害怕血糖测得高了,故意做实验前不吃饭,这样做是不对的。实验要求是75克的无水葡萄糖,溶在250到300毫升的水里,先空腹抽血,五分钟之内把糖水喝完,从喝的第一口开始计时,过一小时抽一次,餐后两小时再抽一次血。在等待的过程中,不需剧烈的运动,也不能抽烟、喝酒,更不要去吃东西。还有部分人群害怕血糖高,反而在做实验过程中,经常在医院里跑来跑去,剧烈运动,这也是不对的。不需要绝对的卧床,但也不能剧烈的运动来影响测定结果。

糖尿病怀孕后注意事项

综合管理是保证整个孕期健康正常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发现怀孕后,首先要停掉所有的口服降糖药,改为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来控制血糖。对于血糖的监测,至少每天测4到6次。因为孕期对血糖的管理更为严格,要求空腹血糖,睡前血糖以及餐前血糖在3.3到5.3毫摩尔每升,餐后一小时血糖要小于等于7.8毫摩尔每升,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6.7毫摩尔每升。第二,关于孕期的饮食问题,一般需要一天5到6餐,既要保证热量需求,保证孕妇和胎儿健康的生长发育,其次不能因为控制的过于严格而出现饥饿性酮症。第三,孕妇的运动,在早期和中期、晚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适量运动。孕早期注意避免过度运动造成的流产。糖尿病孕妇完全可以自然生产,要根据产科医生根据情况决定。生完孩子后,胰岛素量的需求大幅度的减低,所以在生完孩子后仍要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的剂量,甚至停用胰岛素。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尚不清楚清楚,临床上糖尿病易发于以下人群:一、有糖尿病家族史,患糖尿病的几率高。二,年龄大于40岁,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三、妊娠期糖尿病或有过巨大儿生产史的妇女,这是女性特有的预警机制。四,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以引起月经紊乱造成不孕,胰岛素抵抗,血糖异常,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五、体力活动较少,缺少运动。六、油脂摄量过多。七、合并有高血压或血脂异常。

糖尿病患者能吃木糖醇吗

木糖醇与蔗糖相比含糖量较低,每克木糖醇的含糖量为2.4卡路里,比多数碳水化合物的热量少40%。它的新陈代谢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所以对血糖的影响较小。木糖醇是一种甜味剂,主要用来满足糖尿病患者口腹感要求。甜味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从安全的角度上,不建议孕妇和儿童使用。木糖醇不容易被胃消化酶消化吸收,它直接到肠道后只有20%吸收,会引起腹胀、腹泻。所以对于糖尿病病患者,可以适量吃木糖醇,但不应过多,一天的量不能超过50克。

糖尿病运动指导

糖尿病患者要根据自己的年龄、病情、喜好和生活习惯来选择运动方式。运动有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无氧运动的运动强度较大,不适合糖尿病患者。一般选择有氧运动,例如抗阻运动。对于老年人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较轻的运动方式,例如平地走、平地骑自行车、体操。孕妇要注意孕早期不应做太剧烈的活动,避免发生流产。糖尿病病情较轻,血糖控制较好、年龄小,没有并发症的人群可以选择强度大一些的运动方式,例如体育比赛、游泳。在运动方式中,病人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每周的运动时间不能少于150分钟。

糖尿病会传染吗

目前,并没有研究数据来证明糖尿病是可以传染的。随着国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摄入食物的热量明显增加,但运动量却相对的在减少,同时,精神方面的压力也在增加,这样的生活方式,促使了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在不断的上升。

糖尿病遗传吗

实际上糖尿病会遗传,如果家族里面出现一个糖尿病人,在后代里面出现糖尿病的机会大概是比非糖尿病人的家族高3-20倍,这是国外做过很多的调研得出来一个数据。这种遗传不是一对一的。并不是说父母是糖尿病,孩子就一定是糖尿病。但是遗传应该说在糖尿病发病里面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是不是一定发病,可能跟出生以后的饮食、生活方式等等都有关系,是不是就一定能遗传到子代,同父母遗传给孩子,还是跟后天的很多因素有关系。

糖尿病皮肤病变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血糖升高可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使包括皮肤在内的身体各器官发生异常。据报告,30%的糖尿病患者患皮肤病,并且,通常其皮肤病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更严重。各种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关的皮肤病分别具有不同特点。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以皮肤病变为首发表现的糖尿病也逐渐增多,其中最常见为皮肤感染、瘙痒症、湿疹,且皮肤病病情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血糖水平、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并发症等关系密切。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皮肤病表现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①皮肤感染

皮肤感染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皮肤表现发病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高血糖和酮症酸中毒时更易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局部皮肤干燥、皮肤小血管损害、末梢神经受累、多核白细胞功能障碍以及抗体和补体功能低下等。

真菌感染

据统计,在病情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中,并发真菌感染者高达40%,且感染后不易治愈,即使治愈也易复发。真菌感染主要由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感染所致,好发部位是外阴、黏膜、皱褶部位及指(趾)甲。外阴念珠菌感染在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其瘙痒程度与血糖及尿糖升高程度相关,另外,口角炎、擦烂、甲真菌病、股癣、足癣及癣菌病亦较常见。鼻脑毛霉病与糖尿病关系密切,一般起于鼻腔感染,随后扩散至眼及脑部,可危及生命。

细菌感染

糖尿病患者中,皮肤化脓性感染发病率约为20%,较健康人群显著升高,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表现为疖、痈、毛囊炎、汗腺炎。严重感染可加重糖尿病病情,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也较常见,多表现为趾间及甲下感染,另外其引起的恶性外耳炎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外耳道感染,致死率达50%。红癣是由微小棒状杆菌所致表皮感染,通常发生于间擦部位,病情控制差者易患此病。

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及尖锐湿疣最常见。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引起的免疫学异常和末梢神经病变是包括病毒感染在内的各种皮肤感染的重要基础,因此,糖尿病可能增加病毒感染发病率。

②血管病变所致皮肤改变

坏疽

一般是由闭塞性动脉硬化引起,多为湿性坏疽,常见发病部位为足、外生殖器。足部坏疽在4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非糖尿病人群升高50倍,是导致患者残疾、死亡和活动能力丧失的重要原因,病情严重者可死于脓毒症。

丹毒样红斑

糖尿病患者下肢和足背可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可能为局部微循环受累所致微血管功能性改变。该类患者无发热、血沉增快和白细胞增多,使之区别于丹毒。

无痛性水肿性红斑

常发生于四肢及面部,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酮症酸中毒患者的面部常潮红,病情控制不良者两颊及下颌可出现持续性潮红,伴毛细血管扩张,在血糖控制后扩张血管可恢复正常。

紫癜

多出现于高龄患者下肢,足部、小腿多见,一般为淤点。

神经血管性溃疡

一般由血管病变、血液高凝状态及自主神经损伤引起。自主神经损伤所致溃疡多见于脚趾、足跟及趾骨等压力高和易反复损伤部位,可为无痛性溃疡,经久不愈。静脉性溃疡易发生于浅表静脉曲张相关部位,动脉性溃疡则常伴疼痛,多发生于远端。

③神经病变所致皮肤改变

皮肤瘙痒症

瘙痒可以是糖尿病起病症状之一,多见于高龄患者,可全身泛发或局限于外阴及肛周,主要与感染、皮肤干燥或血液循环不良有关。

无汗症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干燥,尤其是小腿伸侧,可伴无汗症。

糖尿病足

发病率为1%~2%,通常由血管并发症及神经病变引起,表现为皮肤易发生皲裂、蜂窝织炎和深部组织感染。

眼、足综合征

发病率较低,患者有神经性足损害和典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④胶原异常所致皮肤病

胶原沉着症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可导致颈后、背部皮肤变厚,较少见。

环状肉芽肿

最常见于四肢远端伸侧,临床表现多样 特殊类型包括巨大型、皮下结节型、穿通性及播散型环状肉芽肿。

糖尿病性硬肿病

多见于伴糖尿病的肥胖成人,颈背部、肩部常见,表现为非凹陷性皮肤硬肿。

蜡样皮肤和僵直关节

较少见,通常见于1型糖尿病。

⑤代谢障碍相关皮肤病

发疹性黄瘤

见于少数严重糖尿病患者,多出现于中年以上男性。常见于肘膝伸侧、臀部,也可发生于黏膜,表现为桔黄色丘疹或结节。可能与血糖控制不佳、甘油三酯升高时胰岛素抵抗妨碍血液中脂肪清除有关。另外,睑黄瘤常见于中年女性,与高脂血症、肝胆疾病和糖尿病有关。

迟发性皮肤卟啉症

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多见,由血红素合成代谢障碍引起,以面颈、手背等日光暴露部位的散在皮疹和尿卟啉大量增多为特征。

胡萝卜素沉着症

多见于糖尿病伴高脂血症者,血清胡萝卜素水平升高,常见于手足掌侧及鼻唇沟等部位皮肤变为橘黄色,无自觉症状,巩膜无黄染,预后良好。

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

较罕见,好发于中年女性,患者多伴发胰高血糖素瘤,口周和摩擦部位多见,表现为泛发性、游走性环状或花边状红斑,中央紫癜样,有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留有色素沉着。组织病理示表皮上半部松解坏死,为特征性表现。

代谢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新突破

糖尿病危害健康: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病,得了糖尿病就相当于被判了终生监禁。你需要终生监测血糖,终生服药,甚至终生注射胰岛素。全世界每年糖尿病有700余万新增病例,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8亿。这样数字虽然可怕,更为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每年有100多万人因糖尿病而被迫截肢,50多万人因糖尿病而导致肾功能衰竭,30多万人因糖尿病而发生失明。

外科手术可降糖:

糖尿病既往是内科治疗为主,但糖尿病治疗历时长,需要不断监测血糖,调整治疗方案,病人较难长期配合,内科治疗效果难以持久。代谢减重手术治疗糖尿病已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成熟。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该手术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能长期维持正常血糖,多数的病人术后不需要服用降糖药物。这种神奇效果是因为,第一,手术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加敏感性;第二,减少胰岛细胞的凋亡,促进胰岛细胞增殖。第三,改善代谢失衡状态,改善肠道菌群及微环境。

科学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的治疗是世界性的难题,防治糖尿病刻不容缓!为加强糖尿病的科普、减少糖尿病危害、让全社会远离不良生活方式,我科减重与糖尿病代谢外科专业团队常规于世界糖尿病日举办义诊活动。

影响糖尿病血糖生成指数的因素

影响糖尿病血糖生成指数大小的因素有很多,如食物的种类、生熟程度、加工方法等。

首先,食物种类不同,血糖生成指数也各异。如豆类食品一般比谷、薯类食品的血糖生成指数低;谷类食品中,大麦、荞麦、黑米等较小麦的血糖生成指数低。这也是提倡糖尿病病友多吃粗杂粮的原因之一。

其次,膳食纤维含量多的食物的生糖指数较低。如全麦面包,黑面包血糖生成指数较白面包低,所以要提倡糖尿病病友多吃粗制粮。

第三,食物的物理特征,如食物中的颗粒物所占比例及食物的冷热等都对血糖生成指数有影响。淀粉颗粒越大,血糖生成指数越低;食物中颗粒物质所占比例越高,血糖生成指数越低。

吃“米饭”比喝“粥”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大米的淀粉颗粒平均直径为5毫米,呈六角多面体。植物种子或根茎中的淀粉不溶环境污染不,加热后才能促进它在水中溶解。加热和水的存在使淀粉颗粒膨胀,从而使包裹它们的“包膜”分裂,淀粉胶化,颗粒变小。

加热时间越长,这种作用越彻底,进食后与消化液接触越广泛,越易被吸收。即使是同等重量的大米,因将其加工成"粥”比加工成“米饭”的时间长,所以“粥”更易于吸收,血糖生成指数也高。因此喝“粥”后血糖升高更明显。

另外,同于“米饭”和“粥”的含水量不同,分别为固体和半流体,它们在胃中停留的时间和在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速度也不一样。进食“粥”后,吸的排空时间比较短,在小肠吸收得更彻底,这也可能是喝“粥”比吃“米饭”对血糖影响大的原因。

糖友要多练下肢和器械

器械锻炼俗称“举铁”。顾名思义,就是“把铁制品举起来”,杠铃、哑铃、棒铃、单双杠等都属于这一范畴。举铁是力量训练的基础,适合绝大多数人,不分性别、年龄。人体骨骼肌有个明显的“用进废退”现象,如果某块肌肉或肌肉群缺乏应用,就会逐渐萎缩退化,不仅力量下降,对葡萄糖的吸收与利用效率也会降低,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最终引起血糖上升,加大控糖难度。举铁是最有效、灵活的抗阻训练,可通过一定的压力负荷促使肌肉收缩,增加肌肉的力量与体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因此,举铁对糖友来说是一项很好的运动。糖友需注意,举铁最重要的是练下肢力量。因为下肢肌肉占人体全部肌肉的60%,下肢肌比上肢肌粗壮强大,才能维持人体直立姿势,适应负重和行走等功能。锻炼下肢力量,可显著增加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

特别是老年糖友,更应重视练习腿部力量。“人老腿先老”,当我们随年龄增长时,下肢肌肉也会逐渐萎缩,由此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如直立姿势改变、步态改变、行走迟缓、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并且容易跌倒。加强腿部力量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跌倒损伤风险,减少骨关节炎的发生。最后需要纠正一个错误观念。很多人认为老年人和女性只适合一些中低强度的有氧训练,如慢跑、快走、游泳等,这是不对的。

老年人和女性同样可以进行中高强度的举铁训练,尤其对老年人控制血糖非常重要。只要保持循序渐进的科学锻炼方式,老年人一样可以安全举铁。女性举铁,不仅不会使肌肉线条“男性化”,还能缓解日常工作疲劳,特别对于久坐办公室的女性,举铁可以减少长期伏案引起的颈椎、腰椎不适。

糖尿病会影响味觉吗

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如果影响了味觉神经,糖尿病患者就会出现味觉的改变。早于20世纪60年代起,在欧美国家就有人对糖尿病患者的味觉进行了研究。

Fabio医生曾报导2/3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味觉障碍,Lawso等医生发现成人起病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增高的甜味阀,约3/4 糖尿病病人存在甜、苦、咸、酸四种基本味觉受损,被认为是一种神经病变。在胰岛素治疗后可以使味觉提高。

最近,我看到某医院内分泌科医生的一项研究,收集了20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并找了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发现,糖尿病患者对甜味的敏感度低于对照组,而对酸味的敏感度高于对照组,但对咸味的敏感性两组无明显差异。

味觉的改变对糖尿病患者意味着什么呢?我认为:首先,这位糖尿病患者可能已经出现了神经系统并发病,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第二,糖尿病患者对甜味的敏感性降低,这就可能本来已经很甜的东西,吃到糖尿病患者口里就变成不甜了。

这样一来,糖尿病患者更可能多吃含糖的食物,导致糖尿病加重。因此,存在味觉改变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更加注意饮食的含糖量。

桥本甲状腺炎怎么治-乡间郎中

桥本甲状腺炎怎么治

2020-07-15

桥本甲状腺炎怎么治:
  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要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如果是甲减,就需要给患者补充甲状腺激素,比如优甲乐。可能需要长期治疗,甚至终生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也会引起甲亢。如果出现甲亢,在病程的初期,有时也不用治疗,因为部分桥本甲亢是一过性的疾病,不用治疗,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也能回到正常。
  如果到了后期,患者的病情并没有恢复,也需要用治疗甲亢的药物。部分桥本病,会引起患者甲状腺增大,甚至压迫气管,这个时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除此以外,现在也有补充硒制剂进行治疗的方法。



桥本甲状腺炎怎么治相关阅读


糖尿病有什么危害

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是血糖升高导致血管和神经的并发症。血管并发症可能会致盲,肾功能衰退、冠心病、糖尿病足等。糖尿病人口腔容易感染,比如牙龈炎、牙周疾病。糖尿病引起胃肠神经病变会很多,比如胃轻瘫、肠道疾病。

糖尿病可以吃哪些水果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但是吃法有讲究,主要考虑以下三种因素,第一、血糖水平,如果餐后血糖控制在10以下,可以吃点水果;第二、总热量控制,如果餐前吃水果,就要在正餐时主食减量,保持热量均衡;第三、患者自觉性很重要,多听取医生建议。

糖尿病饮食禁忌

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就是控制饮食,主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控制总量,实际上就是在热量上进行控制;第二、调整饮食结构,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血糖水平、血压血脂等指标,来进行粗细搭配;第三、按照以上原则,终生坚持。

什么是糖耐量试验

临床工作中经常会有患者的血糖还没有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比如空腹血糖小于等于7.0毫摩尔每升,但又高于正常的参考范围,比如大于5.6。对于这部分人群,要进行75克的葡萄糖耐量试验。在做试验时,要注意首先前一天晚上十点以后,尽量不要吃东西,禁食8到10个小时。第二天早上空腹,八点左右来抽血,前一天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尤其要注意在试验的前三天,每天的主食量不能小于三两。因为门诊上有些病人害怕血糖测得高了,故意做实验前不吃饭,这样做是不对的。实验要求是75克的无水葡萄糖,溶在250到300毫升的水里,先空腹抽血,五分钟之内把糖水喝完,从喝的第一口开始计时,过一小时抽一次,餐后两小时再抽一次血。在等待的过程中,不需剧烈的运动,也不能抽烟、喝酒,更不要去吃东西。还有部分人群害怕血糖高,反而在做实验过程中,经常在医院里跑来跑去,剧烈运动,这也是不对的。不需要绝对的卧床,但也不能剧烈的运动来影响测定结果。

糖尿病怀孕后注意事项

综合管理是保证整个孕期健康正常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发现怀孕后,首先要停掉所有的口服降糖药,改为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来控制血糖。对于血糖的监测,至少每天测4到6次。因为孕期对血糖的管理更为严格,要求空腹血糖,睡前血糖以及餐前血糖在3.3到5.3毫摩尔每升,餐后一小时血糖要小于等于7.8毫摩尔每升,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6.7毫摩尔每升。第二,关于孕期的饮食问题,一般需要一天5到6餐,既要保证热量需求,保证孕妇和胎儿健康的生长发育,其次不能因为控制的过于严格而出现饥饿性酮症。第三,孕妇的运动,在早期和中期、晚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适量运动。孕早期注意避免过度运动造成的流产。糖尿病孕妇完全可以自然生产,要根据产科医生根据情况决定。生完孩子后,胰岛素量的需求大幅度的减低,所以在生完孩子后仍要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的剂量,甚至停用胰岛素。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尚不清楚清楚,临床上糖尿病易发于以下人群:一、有糖尿病家族史,患糖尿病的几率高。二,年龄大于40岁,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三、妊娠期糖尿病或有过巨大儿生产史的妇女,这是女性特有的预警机制。四,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以引起月经紊乱造成不孕,胰岛素抵抗,血糖异常,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五、体力活动较少,缺少运动。六、油脂摄量过多。七、合并有高血压或血脂异常。

糖尿病患者能吃木糖醇吗

木糖醇与蔗糖相比含糖量较低,每克木糖醇的含糖量为2.4卡路里,比多数碳水化合物的热量少40%。它的新陈代谢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所以对血糖的影响较小。木糖醇是一种甜味剂,主要用来满足糖尿病患者口腹感要求。甜味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从安全的角度上,不建议孕妇和儿童使用。木糖醇不容易被胃消化酶消化吸收,它直接到肠道后只有20%吸收,会引起腹胀、腹泻。所以对于糖尿病病患者,可以适量吃木糖醇,但不应过多,一天的量不能超过50克。

糖尿病运动指导

糖尿病患者要根据自己的年龄、病情、喜好和生活习惯来选择运动方式。运动有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无氧运动的运动强度较大,不适合糖尿病患者。一般选择有氧运动,例如抗阻运动。对于老年人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较轻的运动方式,例如平地走、平地骑自行车、体操。孕妇要注意孕早期不应做太剧烈的活动,避免发生流产。糖尿病病情较轻,血糖控制较好、年龄小,没有并发症的人群可以选择强度大一些的运动方式,例如体育比赛、游泳。在运动方式中,病人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每周的运动时间不能少于150分钟。

糖尿病会传染吗

目前,并没有研究数据来证明糖尿病是可以传染的。随着国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摄入食物的热量明显增加,但运动量却相对的在减少,同时,精神方面的压力也在增加,这样的生活方式,促使了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在不断的上升。

糖尿病遗传吗

实际上糖尿病会遗传,如果家族里面出现一个糖尿病人,在后代里面出现糖尿病的机会大概是比非糖尿病人的家族高3-20倍,这是国外做过很多的调研得出来一个数据。这种遗传不是一对一的。并不是说父母是糖尿病,孩子就一定是糖尿病。但是遗传应该说在糖尿病发病里面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是不是一定发病,可能跟出生以后的饮食、生活方式等等都有关系,是不是就一定能遗传到子代,同父母遗传给孩子,还是跟后天的很多因素有关系。

糖尿病皮肤病变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血糖升高可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使包括皮肤在内的身体各器官发生异常。据报告,30%的糖尿病患者患皮肤病,并且,通常其皮肤病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更严重。各种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关的皮肤病分别具有不同特点。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以皮肤病变为首发表现的糖尿病也逐渐增多,其中最常见为皮肤感染、瘙痒症、湿疹,且皮肤病病情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血糖水平、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并发症等关系密切。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皮肤病表现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①皮肤感染

皮肤感染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皮肤表现发病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高血糖和酮症酸中毒时更易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局部皮肤干燥、皮肤小血管损害、末梢神经受累、多核白细胞功能障碍以及抗体和补体功能低下等。

真菌感染

据统计,在病情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中,并发真菌感染者高达40%,且感染后不易治愈,即使治愈也易复发。真菌感染主要由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感染所致,好发部位是外阴、黏膜、皱褶部位及指(趾)甲。外阴念珠菌感染在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其瘙痒程度与血糖及尿糖升高程度相关,另外,口角炎、擦烂、甲真菌病、股癣、足癣及癣菌病亦较常见。鼻脑毛霉病与糖尿病关系密切,一般起于鼻腔感染,随后扩散至眼及脑部,可危及生命。

细菌感染

糖尿病患者中,皮肤化脓性感染发病率约为20%,较健康人群显著升高,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表现为疖、痈、毛囊炎、汗腺炎。严重感染可加重糖尿病病情,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也较常见,多表现为趾间及甲下感染,另外其引起的恶性外耳炎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外耳道感染,致死率达50%。红癣是由微小棒状杆菌所致表皮感染,通常发生于间擦部位,病情控制差者易患此病。

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及尖锐湿疣最常见。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引起的免疫学异常和末梢神经病变是包括病毒感染在内的各种皮肤感染的重要基础,因此,糖尿病可能增加病毒感染发病率。

②血管病变所致皮肤改变

坏疽

一般是由闭塞性动脉硬化引起,多为湿性坏疽,常见发病部位为足、外生殖器。足部坏疽在4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非糖尿病人群升高50倍,是导致患者残疾、死亡和活动能力丧失的重要原因,病情严重者可死于脓毒症。

丹毒样红斑

糖尿病患者下肢和足背可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可能为局部微循环受累所致微血管功能性改变。该类患者无发热、血沉增快和白细胞增多,使之区别于丹毒。

无痛性水肿性红斑

常发生于四肢及面部,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酮症酸中毒患者的面部常潮红,病情控制不良者两颊及下颌可出现持续性潮红,伴毛细血管扩张,在血糖控制后扩张血管可恢复正常。

紫癜

多出现于高龄患者下肢,足部、小腿多见,一般为淤点。

神经血管性溃疡

一般由血管病变、血液高凝状态及自主神经损伤引起。自主神经损伤所致溃疡多见于脚趾、足跟及趾骨等压力高和易反复损伤部位,可为无痛性溃疡,经久不愈。静脉性溃疡易发生于浅表静脉曲张相关部位,动脉性溃疡则常伴疼痛,多发生于远端。

③神经病变所致皮肤改变

皮肤瘙痒症

瘙痒可以是糖尿病起病症状之一,多见于高龄患者,可全身泛发或局限于外阴及肛周,主要与感染、皮肤干燥或血液循环不良有关。

无汗症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干燥,尤其是小腿伸侧,可伴无汗症。

糖尿病足

发病率为1%~2%,通常由血管并发症及神经病变引起,表现为皮肤易发生皲裂、蜂窝织炎和深部组织感染。

眼、足综合征

发病率较低,患者有神经性足损害和典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④胶原异常所致皮肤病

胶原沉着症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可导致颈后、背部皮肤变厚,较少见。

环状肉芽肿

最常见于四肢远端伸侧,临床表现多样 特殊类型包括巨大型、皮下结节型、穿通性及播散型环状肉芽肿。

糖尿病性硬肿病

多见于伴糖尿病的肥胖成人,颈背部、肩部常见,表现为非凹陷性皮肤硬肿。

蜡样皮肤和僵直关节

较少见,通常见于1型糖尿病。

⑤代谢障碍相关皮肤病

发疹性黄瘤

见于少数严重糖尿病患者,多出现于中年以上男性。常见于肘膝伸侧、臀部,也可发生于黏膜,表现为桔黄色丘疹或结节。可能与血糖控制不佳、甘油三酯升高时胰岛素抵抗妨碍血液中脂肪清除有关。另外,睑黄瘤常见于中年女性,与高脂血症、肝胆疾病和糖尿病有关。

迟发性皮肤卟啉症

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多见,由血红素合成代谢障碍引起,以面颈、手背等日光暴露部位的散在皮疹和尿卟啉大量增多为特征。

胡萝卜素沉着症

多见于糖尿病伴高脂血症者,血清胡萝卜素水平升高,常见于手足掌侧及鼻唇沟等部位皮肤变为橘黄色,无自觉症状,巩膜无黄染,预后良好。

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

较罕见,好发于中年女性,患者多伴发胰高血糖素瘤,口周和摩擦部位多见,表现为泛发性、游走性环状或花边状红斑,中央紫癜样,有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留有色素沉着。组织病理示表皮上半部松解坏死,为特征性表现。

代谢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新突破

糖尿病危害健康: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病,得了糖尿病就相当于被判了终生监禁。你需要终生监测血糖,终生服药,甚至终生注射胰岛素。全世界每年糖尿病有700余万新增病例,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8亿。这样数字虽然可怕,更为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每年有100多万人因糖尿病而被迫截肢,50多万人因糖尿病而导致肾功能衰竭,30多万人因糖尿病而发生失明。

外科手术可降糖:

糖尿病既往是内科治疗为主,但糖尿病治疗历时长,需要不断监测血糖,调整治疗方案,病人较难长期配合,内科治疗效果难以持久。代谢减重手术治疗糖尿病已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成熟。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该手术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能长期维持正常血糖,多数的病人术后不需要服用降糖药物。这种神奇效果是因为,第一,手术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加敏感性;第二,减少胰岛细胞的凋亡,促进胰岛细胞增殖。第三,改善代谢失衡状态,改善肠道菌群及微环境。

科学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的治疗是世界性的难题,防治糖尿病刻不容缓!为加强糖尿病的科普、减少糖尿病危害、让全社会远离不良生活方式,我科减重与糖尿病代谢外科专业团队常规于世界糖尿病日举办义诊活动。

影响糖尿病血糖生成指数的因素

影响糖尿病血糖生成指数大小的因素有很多,如食物的种类、生熟程度、加工方法等。

首先,食物种类不同,血糖生成指数也各异。如豆类食品一般比谷、薯类食品的血糖生成指数低;谷类食品中,大麦、荞麦、黑米等较小麦的血糖生成指数低。这也是提倡糖尿病病友多吃粗杂粮的原因之一。

其次,膳食纤维含量多的食物的生糖指数较低。如全麦面包,黑面包血糖生成指数较白面包低,所以要提倡糖尿病病友多吃粗制粮。

第三,食物的物理特征,如食物中的颗粒物所占比例及食物的冷热等都对血糖生成指数有影响。淀粉颗粒越大,血糖生成指数越低;食物中颗粒物质所占比例越高,血糖生成指数越低。

吃“米饭”比喝“粥”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大米的淀粉颗粒平均直径为5毫米,呈六角多面体。植物种子或根茎中的淀粉不溶环境污染不,加热后才能促进它在水中溶解。加热和水的存在使淀粉颗粒膨胀,从而使包裹它们的“包膜”分裂,淀粉胶化,颗粒变小。

加热时间越长,这种作用越彻底,进食后与消化液接触越广泛,越易被吸收。即使是同等重量的大米,因将其加工成"粥”比加工成“米饭”的时间长,所以“粥”更易于吸收,血糖生成指数也高。因此喝“粥”后血糖升高更明显。

另外,同于“米饭”和“粥”的含水量不同,分别为固体和半流体,它们在胃中停留的时间和在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速度也不一样。进食“粥”后,吸的排空时间比较短,在小肠吸收得更彻底,这也可能是喝“粥”比吃“米饭”对血糖影响大的原因。

糖友要多练下肢和器械

器械锻炼俗称“举铁”。顾名思义,就是“把铁制品举起来”,杠铃、哑铃、棒铃、单双杠等都属于这一范畴。举铁是力量训练的基础,适合绝大多数人,不分性别、年龄。人体骨骼肌有个明显的“用进废退”现象,如果某块肌肉或肌肉群缺乏应用,就会逐渐萎缩退化,不仅力量下降,对葡萄糖的吸收与利用效率也会降低,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最终引起血糖上升,加大控糖难度。举铁是最有效、灵活的抗阻训练,可通过一定的压力负荷促使肌肉收缩,增加肌肉的力量与体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因此,举铁对糖友来说是一项很好的运动。糖友需注意,举铁最重要的是练下肢力量。因为下肢肌肉占人体全部肌肉的60%,下肢肌比上肢肌粗壮强大,才能维持人体直立姿势,适应负重和行走等功能。锻炼下肢力量,可显著增加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

特别是老年糖友,更应重视练习腿部力量。“人老腿先老”,当我们随年龄增长时,下肢肌肉也会逐渐萎缩,由此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如直立姿势改变、步态改变、行走迟缓、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并且容易跌倒。加强腿部力量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跌倒损伤风险,减少骨关节炎的发生。最后需要纠正一个错误观念。很多人认为老年人和女性只适合一些中低强度的有氧训练,如慢跑、快走、游泳等,这是不对的。

老年人和女性同样可以进行中高强度的举铁训练,尤其对老年人控制血糖非常重要。只要保持循序渐进的科学锻炼方式,老年人一样可以安全举铁。女性举铁,不仅不会使肌肉线条“男性化”,还能缓解日常工作疲劳,特别对于久坐办公室的女性,举铁可以减少长期伏案引起的颈椎、腰椎不适。

糖尿病会影响味觉吗

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如果影响了味觉神经,糖尿病患者就会出现味觉的改变。早于20世纪60年代起,在欧美国家就有人对糖尿病患者的味觉进行了研究。

Fabio医生曾报导2/3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味觉障碍,Lawso等医生发现成人起病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增高的甜味阀,约3/4 糖尿病病人存在甜、苦、咸、酸四种基本味觉受损,被认为是一种神经病变。在胰岛素治疗后可以使味觉提高。

最近,我看到某医院内分泌科医生的一项研究,收集了20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并找了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发现,糖尿病患者对甜味的敏感度低于对照组,而对酸味的敏感度高于对照组,但对咸味的敏感性两组无明显差异。

味觉的改变对糖尿病患者意味着什么呢?我认为:首先,这位糖尿病患者可能已经出现了神经系统并发病,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第二,糖尿病患者对甜味的敏感性降低,这就可能本来已经很甜的东西,吃到糖尿病患者口里就变成不甜了。

这样一来,糖尿病患者更可能多吃含糖的食物,导致糖尿病加重。因此,存在味觉改变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更加注意饮食的含糖量。

桥本甲状腺炎怎么治-乡间郎中

桥本甲状腺炎怎么治

2020-07-15

桥本甲状腺炎怎么治:
  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要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如果是甲减,就需要给患者补充甲状腺激素,比如优甲乐。可能需要长期治疗,甚至终生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也会引起甲亢。如果出现甲亢,在病程的初期,有时也不用治疗,因为部分桥本甲亢是一过性的疾病,不用治疗,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也能回到正常。
  如果到了后期,患者的病情并没有恢复,也需要用治疗甲亢的药物。部分桥本病,会引起患者甲状腺增大,甚至压迫气管,这个时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除此以外,现在也有补充硒制剂进行治疗的方法。



桥本甲状腺炎怎么治相关阅读


糖尿病有什么危害

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是血糖升高导致血管和神经的并发症。血管并发症可能会致盲,肾功能衰退、冠心病、糖尿病足等。糖尿病人口腔容易感染,比如牙龈炎、牙周疾病。糖尿病引起胃肠神经病变会很多,比如胃轻瘫、肠道疾病。

糖尿病可以吃哪些水果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但是吃法有讲究,主要考虑以下三种因素,第一、血糖水平,如果餐后血糖控制在10以下,可以吃点水果;第二、总热量控制,如果餐前吃水果,就要在正餐时主食减量,保持热量均衡;第三、患者自觉性很重要,多听取医生建议。

糖尿病饮食禁忌

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就是控制饮食,主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控制总量,实际上就是在热量上进行控制;第二、调整饮食结构,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血糖水平、血压血脂等指标,来进行粗细搭配;第三、按照以上原则,终生坚持。

什么是糖耐量试验

临床工作中经常会有患者的血糖还没有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比如空腹血糖小于等于7.0毫摩尔每升,但又高于正常的参考范围,比如大于5.6。对于这部分人群,要进行75克的葡萄糖耐量试验。在做试验时,要注意首先前一天晚上十点以后,尽量不要吃东西,禁食8到10个小时。第二天早上空腹,八点左右来抽血,前一天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尤其要注意在试验的前三天,每天的主食量不能小于三两。因为门诊上有些病人害怕血糖测得高了,故意做实验前不吃饭,这样做是不对的。实验要求是75克的无水葡萄糖,溶在250到300毫升的水里,先空腹抽血,五分钟之内把糖水喝完,从喝的第一口开始计时,过一小时抽一次,餐后两小时再抽一次血。在等待的过程中,不需剧烈的运动,也不能抽烟、喝酒,更不要去吃东西。还有部分人群害怕血糖高,反而在做实验过程中,经常在医院里跑来跑去,剧烈运动,这也是不对的。不需要绝对的卧床,但也不能剧烈的运动来影响测定结果。

糖尿病怀孕后注意事项

综合管理是保证整个孕期健康正常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发现怀孕后,首先要停掉所有的口服降糖药,改为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来控制血糖。对于血糖的监测,至少每天测4到6次。因为孕期对血糖的管理更为严格,要求空腹血糖,睡前血糖以及餐前血糖在3.3到5.3毫摩尔每升,餐后一小时血糖要小于等于7.8毫摩尔每升,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6.7毫摩尔每升。第二,关于孕期的饮食问题,一般需要一天5到6餐,既要保证热量需求,保证孕妇和胎儿健康的生长发育,其次不能因为控制的过于严格而出现饥饿性酮症。第三,孕妇的运动,在早期和中期、晚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适量运动。孕早期注意避免过度运动造成的流产。糖尿病孕妇完全可以自然生产,要根据产科医生根据情况决定。生完孩子后,胰岛素量的需求大幅度的减低,所以在生完孩子后仍要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的剂量,甚至停用胰岛素。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尚不清楚清楚,临床上糖尿病易发于以下人群:一、有糖尿病家族史,患糖尿病的几率高。二,年龄大于40岁,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三、妊娠期糖尿病或有过巨大儿生产史的妇女,这是女性特有的预警机制。四,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以引起月经紊乱造成不孕,胰岛素抵抗,血糖异常,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五、体力活动较少,缺少运动。六、油脂摄量过多。七、合并有高血压或血脂异常。

糖尿病患者能吃木糖醇吗

木糖醇与蔗糖相比含糖量较低,每克木糖醇的含糖量为2.4卡路里,比多数碳水化合物的热量少40%。它的新陈代谢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所以对血糖的影响较小。木糖醇是一种甜味剂,主要用来满足糖尿病患者口腹感要求。甜味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从安全的角度上,不建议孕妇和儿童使用。木糖醇不容易被胃消化酶消化吸收,它直接到肠道后只有20%吸收,会引起腹胀、腹泻。所以对于糖尿病病患者,可以适量吃木糖醇,但不应过多,一天的量不能超过50克。

糖尿病运动指导

糖尿病患者要根据自己的年龄、病情、喜好和生活习惯来选择运动方式。运动有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无氧运动的运动强度较大,不适合糖尿病患者。一般选择有氧运动,例如抗阻运动。对于老年人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较轻的运动方式,例如平地走、平地骑自行车、体操。孕妇要注意孕早期不应做太剧烈的活动,避免发生流产。糖尿病病情较轻,血糖控制较好、年龄小,没有并发症的人群可以选择强度大一些的运动方式,例如体育比赛、游泳。在运动方式中,病人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每周的运动时间不能少于150分钟。

糖尿病会传染吗

目前,并没有研究数据来证明糖尿病是可以传染的。随着国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摄入食物的热量明显增加,但运动量却相对的在减少,同时,精神方面的压力也在增加,这样的生活方式,促使了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在不断的上升。

糖尿病遗传吗

实际上糖尿病会遗传,如果家族里面出现一个糖尿病人,在后代里面出现糖尿病的机会大概是比非糖尿病人的家族高3-20倍,这是国外做过很多的调研得出来一个数据。这种遗传不是一对一的。并不是说父母是糖尿病,孩子就一定是糖尿病。但是遗传应该说在糖尿病发病里面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是不是一定发病,可能跟出生以后的饮食、生活方式等等都有关系,是不是就一定能遗传到子代,同父母遗传给孩子,还是跟后天的很多因素有关系。

糖尿病皮肤病变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血糖升高可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使包括皮肤在内的身体各器官发生异常。据报告,30%的糖尿病患者患皮肤病,并且,通常其皮肤病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更严重。各种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关的皮肤病分别具有不同特点。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以皮肤病变为首发表现的糖尿病也逐渐增多,其中最常见为皮肤感染、瘙痒症、湿疹,且皮肤病病情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血糖水平、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并发症等关系密切。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皮肤病表现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①皮肤感染

皮肤感染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皮肤表现发病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高血糖和酮症酸中毒时更易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局部皮肤干燥、皮肤小血管损害、末梢神经受累、多核白细胞功能障碍以及抗体和补体功能低下等。

真菌感染

据统计,在病情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中,并发真菌感染者高达40%,且感染后不易治愈,即使治愈也易复发。真菌感染主要由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感染所致,好发部位是外阴、黏膜、皱褶部位及指(趾)甲。外阴念珠菌感染在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其瘙痒程度与血糖及尿糖升高程度相关,另外,口角炎、擦烂、甲真菌病、股癣、足癣及癣菌病亦较常见。鼻脑毛霉病与糖尿病关系密切,一般起于鼻腔感染,随后扩散至眼及脑部,可危及生命。

细菌感染

糖尿病患者中,皮肤化脓性感染发病率约为20%,较健康人群显著升高,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表现为疖、痈、毛囊炎、汗腺炎。严重感染可加重糖尿病病情,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也较常见,多表现为趾间及甲下感染,另外其引起的恶性外耳炎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外耳道感染,致死率达50%。红癣是由微小棒状杆菌所致表皮感染,通常发生于间擦部位,病情控制差者易患此病。

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及尖锐湿疣最常见。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引起的免疫学异常和末梢神经病变是包括病毒感染在内的各种皮肤感染的重要基础,因此,糖尿病可能增加病毒感染发病率。

②血管病变所致皮肤改变

坏疽

一般是由闭塞性动脉硬化引起,多为湿性坏疽,常见发病部位为足、外生殖器。足部坏疽在4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非糖尿病人群升高50倍,是导致患者残疾、死亡和活动能力丧失的重要原因,病情严重者可死于脓毒症。

丹毒样红斑

糖尿病患者下肢和足背可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可能为局部微循环受累所致微血管功能性改变。该类患者无发热、血沉增快和白细胞增多,使之区别于丹毒。

无痛性水肿性红斑

常发生于四肢及面部,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酮症酸中毒患者的面部常潮红,病情控制不良者两颊及下颌可出现持续性潮红,伴毛细血管扩张,在血糖控制后扩张血管可恢复正常。

紫癜

多出现于高龄患者下肢,足部、小腿多见,一般为淤点。

神经血管性溃疡

一般由血管病变、血液高凝状态及自主神经损伤引起。自主神经损伤所致溃疡多见于脚趾、足跟及趾骨等压力高和易反复损伤部位,可为无痛性溃疡,经久不愈。静脉性溃疡易发生于浅表静脉曲张相关部位,动脉性溃疡则常伴疼痛,多发生于远端。

③神经病变所致皮肤改变

皮肤瘙痒症

瘙痒可以是糖尿病起病症状之一,多见于高龄患者,可全身泛发或局限于外阴及肛周,主要与感染、皮肤干燥或血液循环不良有关。

无汗症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干燥,尤其是小腿伸侧,可伴无汗症。

糖尿病足

发病率为1%~2%,通常由血管并发症及神经病变引起,表现为皮肤易发生皲裂、蜂窝织炎和深部组织感染。

眼、足综合征

发病率较低,患者有神经性足损害和典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④胶原异常所致皮肤病

胶原沉着症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可导致颈后、背部皮肤变厚,较少见。

环状肉芽肿

最常见于四肢远端伸侧,临床表现多样 特殊类型包括巨大型、皮下结节型、穿通性及播散型环状肉芽肿。

糖尿病性硬肿病

多见于伴糖尿病的肥胖成人,颈背部、肩部常见,表现为非凹陷性皮肤硬肿。

蜡样皮肤和僵直关节

较少见,通常见于1型糖尿病。

⑤代谢障碍相关皮肤病

发疹性黄瘤

见于少数严重糖尿病患者,多出现于中年以上男性。常见于肘膝伸侧、臀部,也可发生于黏膜,表现为桔黄色丘疹或结节。可能与血糖控制不佳、甘油三酯升高时胰岛素抵抗妨碍血液中脂肪清除有关。另外,睑黄瘤常见于中年女性,与高脂血症、肝胆疾病和糖尿病有关。

迟发性皮肤卟啉症

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多见,由血红素合成代谢障碍引起,以面颈、手背等日光暴露部位的散在皮疹和尿卟啉大量增多为特征。

胡萝卜素沉着症

多见于糖尿病伴高脂血症者,血清胡萝卜素水平升高,常见于手足掌侧及鼻唇沟等部位皮肤变为橘黄色,无自觉症状,巩膜无黄染,预后良好。

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

较罕见,好发于中年女性,患者多伴发胰高血糖素瘤,口周和摩擦部位多见,表现为泛发性、游走性环状或花边状红斑,中央紫癜样,有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留有色素沉着。组织病理示表皮上半部松解坏死,为特征性表现。

代谢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新突破

糖尿病危害健康: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病,得了糖尿病就相当于被判了终生监禁。你需要终生监测血糖,终生服药,甚至终生注射胰岛素。全世界每年糖尿病有700余万新增病例,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8亿。这样数字虽然可怕,更为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每年有100多万人因糖尿病而被迫截肢,50多万人因糖尿病而导致肾功能衰竭,30多万人因糖尿病而发生失明。

外科手术可降糖:

糖尿病既往是内科治疗为主,但糖尿病治疗历时长,需要不断监测血糖,调整治疗方案,病人较难长期配合,内科治疗效果难以持久。代谢减重手术治疗糖尿病已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成熟。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该手术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能长期维持正常血糖,多数的病人术后不需要服用降糖药物。这种神奇效果是因为,第一,手术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加敏感性;第二,减少胰岛细胞的凋亡,促进胰岛细胞增殖。第三,改善代谢失衡状态,改善肠道菌群及微环境。

科学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的治疗是世界性的难题,防治糖尿病刻不容缓!为加强糖尿病的科普、减少糖尿病危害、让全社会远离不良生活方式,我科减重与糖尿病代谢外科专业团队常规于世界糖尿病日举办义诊活动。

影响糖尿病血糖生成指数的因素

影响糖尿病血糖生成指数大小的因素有很多,如食物的种类、生熟程度、加工方法等。

首先,食物种类不同,血糖生成指数也各异。如豆类食品一般比谷、薯类食品的血糖生成指数低;谷类食品中,大麦、荞麦、黑米等较小麦的血糖生成指数低。这也是提倡糖尿病病友多吃粗杂粮的原因之一。

其次,膳食纤维含量多的食物的生糖指数较低。如全麦面包,黑面包血糖生成指数较白面包低,所以要提倡糖尿病病友多吃粗制粮。

第三,食物的物理特征,如食物中的颗粒物所占比例及食物的冷热等都对血糖生成指数有影响。淀粉颗粒越大,血糖生成指数越低;食物中颗粒物质所占比例越高,血糖生成指数越低。

吃“米饭”比喝“粥”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大米的淀粉颗粒平均直径为5毫米,呈六角多面体。植物种子或根茎中的淀粉不溶环境污染不,加热后才能促进它在水中溶解。加热和水的存在使淀粉颗粒膨胀,从而使包裹它们的“包膜”分裂,淀粉胶化,颗粒变小。

加热时间越长,这种作用越彻底,进食后与消化液接触越广泛,越易被吸收。即使是同等重量的大米,因将其加工成"粥”比加工成“米饭”的时间长,所以“粥”更易于吸收,血糖生成指数也高。因此喝“粥”后血糖升高更明显。

另外,同于“米饭”和“粥”的含水量不同,分别为固体和半流体,它们在胃中停留的时间和在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速度也不一样。进食“粥”后,吸的排空时间比较短,在小肠吸收得更彻底,这也可能是喝“粥”比吃“米饭”对血糖影响大的原因。

糖友要多练下肢和器械

器械锻炼俗称“举铁”。顾名思义,就是“把铁制品举起来”,杠铃、哑铃、棒铃、单双杠等都属于这一范畴。举铁是力量训练的基础,适合绝大多数人,不分性别、年龄。人体骨骼肌有个明显的“用进废退”现象,如果某块肌肉或肌肉群缺乏应用,就会逐渐萎缩退化,不仅力量下降,对葡萄糖的吸收与利用效率也会降低,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最终引起血糖上升,加大控糖难度。举铁是最有效、灵活的抗阻训练,可通过一定的压力负荷促使肌肉收缩,增加肌肉的力量与体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因此,举铁对糖友来说是一项很好的运动。糖友需注意,举铁最重要的是练下肢力量。因为下肢肌肉占人体全部肌肉的60%,下肢肌比上肢肌粗壮强大,才能维持人体直立姿势,适应负重和行走等功能。锻炼下肢力量,可显著增加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

特别是老年糖友,更应重视练习腿部力量。“人老腿先老”,当我们随年龄增长时,下肢肌肉也会逐渐萎缩,由此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如直立姿势改变、步态改变、行走迟缓、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并且容易跌倒。加强腿部力量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跌倒损伤风险,减少骨关节炎的发生。最后需要纠正一个错误观念。很多人认为老年人和女性只适合一些中低强度的有氧训练,如慢跑、快走、游泳等,这是不对的。

老年人和女性同样可以进行中高强度的举铁训练,尤其对老年人控制血糖非常重要。只要保持循序渐进的科学锻炼方式,老年人一样可以安全举铁。女性举铁,不仅不会使肌肉线条“男性化”,还能缓解日常工作疲劳,特别对于久坐办公室的女性,举铁可以减少长期伏案引起的颈椎、腰椎不适。

糖尿病会影响味觉吗

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如果影响了味觉神经,糖尿病患者就会出现味觉的改变。早于20世纪60年代起,在欧美国家就有人对糖尿病患者的味觉进行了研究。

Fabio医生曾报导2/3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味觉障碍,Lawso等医生发现成人起病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增高的甜味阀,约3/4 糖尿病病人存在甜、苦、咸、酸四种基本味觉受损,被认为是一种神经病变。在胰岛素治疗后可以使味觉提高。

最近,我看到某医院内分泌科医生的一项研究,收集了20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并找了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发现,糖尿病患者对甜味的敏感度低于对照组,而对酸味的敏感度高于对照组,但对咸味的敏感性两组无明显差异。

味觉的改变对糖尿病患者意味着什么呢?我认为:首先,这位糖尿病患者可能已经出现了神经系统并发病,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第二,糖尿病患者对甜味的敏感性降低,这就可能本来已经很甜的东西,吃到糖尿病患者口里就变成不甜了。

这样一来,糖尿病患者更可能多吃含糖的食物,导致糖尿病加重。因此,存在味觉改变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更加注意饮食的含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