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吃什么

2020-07-15

低血糖吃什么:
  如果患者产生了低血糖的症状,首先要摄入葡萄糖。因为低血糖本质上是因为葡萄糖的减少,造成了交感神经兴奋、或者中枢神经系统缺糖的表现,所以首先要补充葡萄糖。
  葡萄糖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包括糖块、含糖的饮料,这些是最容易升高血糖的食物。如果没有糖块或含糖饮料,可以吃米饭馒头、面条饺子。这些碳水化合物经过消化,也会变成葡萄糖,能够升高血糖。所以进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食物是巧克力,巧克力的含糖量相对比较低,升高血糖的作用并不是非常快,所以并不是低血糖患者的首选。



低血糖吃什么相关阅读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中医认为糖尿病叫“消渴”,它是上、中、下三消引起的。首先,喝得多属于肺热,肺燥有热就出现口渴的情况。在糖尿病的早期是以燥热为主,5到10年的糖尿病可以出现阴虚燥热,再往后就可能出现气阴两虚,20年左右的糖尿病可以出现阴阳两虚。如果糖尿病到了20多年的时候,出现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各种并发症,出现了淤血阻络,这是糖尿病的主要的情况。

糖尿病的生存时间

糖尿病本身是不会影响寿命长短的。糖尿病患者寿命减少,是因为自身血糖控制不达标,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比如血管、神经的并发症等。单纯的高血糖,死亡几率很小,然而并发症的发生还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残疾或死亡。

什么是糖耐量试验

临床工作中经常会有患者的血糖还没有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比如空腹血糖小于等于7.0毫摩尔每升,但又高于正常的参考范围,比如大于5.6。对于这部分人群,要进行75克的葡萄糖耐量试验。在做试验时,要注意首先前一天晚上十点以后,尽量不要吃东西,禁食8到10个小时。第二天早上空腹,八点左右来抽血,前一天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尤其要注意在试验的前三天,每天的主食量不能小于三两。因为门诊上有些病人害怕血糖测得高了,故意做实验前不吃饭,这样做是不对的。实验要求是75克的无水葡萄糖,溶在250到300毫升的水里,先空腹抽血,五分钟之内把糖水喝完,从喝的第一口开始计时,过一小时抽一次,餐后两小时再抽一次血。在等待的过程中,不需剧烈的运动,也不能抽烟、喝酒,更不要去吃东西。还有部分人群害怕血糖高,反而在做实验过程中,经常在医院里跑来跑去,剧烈运动,这也是不对的。不需要绝对的卧床,但也不能剧烈的运动来影响测定结果。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实际上大家对于糖尿病不陌生,很多人知道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状,包括口干、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的下降。但在临床工作中,出现这些典型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很少,大部分病人都是在体检中无意发现。如果在临床过程中,有部分人不明原因的乏力,反复的感染,伤口不易愈合,皮肤瘙痒时要注意警惕是不是有糖尿病的可能。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是中医的病名,在传统中医里它叫消渴。消渴是指“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越来越轻、消瘦。这也是糖尿病典型的表现,但是现在不同。现在糖尿病人有可能既不瘦,也不多吃、多喝,但是糖尿病很严重。所以,时代不一样,表现也会不一样,中医不能根据以前的观点认为患者肯定是消渴。有可能消渴是糖尿病,有可能糖尿病的表现不是消渴,要因人而异。

糖尿病的危害有哪些

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是血糖升高导致血管和神经的并发症。血管并发症可能会致盲,肾功能衰退、冠心病、糖尿病足等。糖尿病人口腔容易感染,比如牙龈炎、牙周疾病。糖尿病引起胃肠神经病变会很多,比如胃轻瘫、肠道疾病。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糖尿病的常见表现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并伴有体重减轻的症状,但是从临床上来看,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会表现为乏力、消瘦、皮肤瘙痒、胸闷、心慌、反复感染以及视力出现问题等一系列糖尿病并发症的症状。

糖尿病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注意事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当发现自身患有糖尿病后,一定要找专科大夫进行专业评估。第二、面对糖尿病,患者此时不要自暴自弃,应以认真的态度来看待疾病。第三、在病情日常管理上,需要糖尿病人及家属积极配合。第四、不要偏信所谓的偏方。

糖尿病饮食

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就是控制饮食,主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控制总量,实际上就是在热量上进行控制;第二、调整饮食结构,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血糖水平、血压血脂等指标,来进行粗细搭配;第三、按照以上原则,终生坚持。

糖尿病的中医分型

糖尿病的中医分型,要看教科书,包括其它的内科书,有很多种分型,最常见的是虚症,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糖尿病病人虚证非常多见,它的初期还有内热,时间长了淤血越来越明显,所以糖尿病的治疗,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后期的治疗难度很大。糖尿病症状分为上、中、下三消论治;阴阳偏盛偏衰分为阴虚型、阳虚型、阴阳两虚型;阴阳辨证与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相结合分型;临床观察分为糖尿病前期(Ⅰ期)、糖尿病症状期(Ⅱ期)、合并症早期(Ⅲ期)、合并症中期(Ⅳ期)、合并症重危期(Ⅴ期)。

胰岛素针开启后无须放在冰箱贮存

胰岛素针开启不要放在冰箱储存。原因是:

1. 使用中的胰岛素可以室温保存。温度不超过30℃,可保存28天,所以开封使用后的胰岛素不必再放入冰箱冷藏,且由于胰岛素针反复置于在冷热环境中更易造成胰岛素失效。尤其是不能将装上笔芯的胰岛素笔放入冷藏箱,反复放入取出,如果针头未取下,胰岛素药液在热胀冷缩过程中会吸入空气形成气泡,造成注射量不准。因此,每次使用胰岛素笔注射完成后,只需将针头取下,室温保存即可。

2. 胰岛素针开始使用后,由于注射液已经与外界连通,不在密闭的环境下,放入冰箱会使针剂水分挥发(如新鲜蔬菜再冰箱放一天就会奄),反而不利于药品保存。

3. 实际上在使用胰岛素30R等注射剂时,往往使用者都不知道用前需要摇动混匀。如诺和灵30R为可溶性人胰岛素30%,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70%预混制成的混悬液。如果用前不摇匀,就可能使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沉积于注射器下方,且影响疗效。如果开启后,再放于冰箱,也会加速的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沉积。

另外,未开封使用的胰岛素药瓶或者胰岛素笔芯应盒装储存于2℃~8℃的冰箱内,可保持活性不变2~3年。如果需要长途携带,可将胰岛素装在专用的盒子里,到达目的地后再放入冷藏箱中。在运输过程中不能剧烈震动,因为胰岛素的分子结构是由两条氨基酸链通过两条二硫键松散的连接在一起,在剧烈震动的情况下,二硫键会出现断裂,从而破坏其生物活性,导致药效丧失。乘飞机旅行时,胰岛素应随身携带,千万不可随行李托运,因为托运舱与外界相通,温度可降至零度以下,这样会使胰岛素变性。

糖尿病患者使用葡萄糖输液时须加入胰岛素吗

一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作为治疗药物的稀释液(输液溶媒)时,同时加入4U胰岛素,问医生:“此时为什么要在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胰岛素?”,回答是为了兑冲葡萄糖,这种用药方法对吗?为什么不选择葡萄糖以外的输液作为溶媒呢?如果正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此时还需要继续服药吗?

1、临床治疗时,选用药物溶媒,一般会从药物溶解后的稳定性和患者疾病禁忌来考虑。譬如患有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患者,需要控制钠盐的摄入;或者有些治疗药只适宜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医师一般就会选用糖类输液作为溶媒。另外,有时葡萄糖输液中加入胰岛素是治疗需要。譬如胰岛素、葡萄糖及氯化钾组成合剂(GIK)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临床称作极化液,可纠正细胞内缺钾,并提供能量,减少缺血心肌中游离的脂肪酸。可用于防治心肌梗死时的心律失常。

2、对于糖尿病患者,为了避免葡萄糖的过多摄入,可以选择果糖、木糖醇等非葡萄糖输液作为溶媒。但是,因这类输液存在价格较贵、与很多药物配伍禁忌和不是药品说明书推荐溶媒等原因,并不是临床常规选用的溶媒。

3、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时,在不改变糖尿病患者常规治疗和进食的前提下,临床上一般会采取加用胰岛素兑冲输液使用的葡萄糖,一般1U胰岛素可对抗4—5g葡萄糖。

4、糖尿病患者也不是完全不能使用葡萄糖,只是不能过量摄入。可以做一道算术题:成人一顿正常饮食,100克大米(按75%转化为糖)大概也是75克糖左右,而一瓶25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含糖量只有12.5g。所以糖尿病患者也不必过于顾忌葡萄糖注射液的使用,治疗需要使用的还是应该使用,只须关注葡萄糖的摄入量和血糖变化即可。

5、胰岛素使用方法,可以皮下注射,不提倡与其他药物混合滴注。原因有:1)胰岛素为多肽结构,易受理化因素影响,与许多药物存在配伍禁忌;2)输液瓶材质会对胰岛素造成吸附作用,进入人体的胰岛素实际用量会减少;3)胰岛素兑冲葡萄糖,并不是两者在输液瓶中化学兑冲,而是胰岛素进入机体内,通过增强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促进糖元的合成,从而降低血糖。胰岛素血中半衰期短,只能几分钟,而皮下注射,吸收慢,作用时间长。

发现导致糖尿病的新基因

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是困扰人类的慢性疾病之一,以往人们把它称之为“富贵病”,原因是不能多吃,吃能吃“好的”(高热量食物在困难年代称为“好的”食品),吃得越多越瘦。糖尿病是一种糖代谢疾病,是人体内胰岛素不足所致,2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肥胖所致,人体胰岛素相对不足导致血糖升高。

血糖升高本身没有什么直接危害,但是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人体血管硬化、血压升高、血脂升高、神经损伤从而带来一些列的糖尿病并发症。特别严重者可造成心脏病、脑出血、肢体坏死、失明、失聪等。

目前治疗糖尿病主要方法是降低血糖,一种就是增加胰岛素、一种就是降低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因此,需要患者首先要降低体重,减少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第二促进人体自身细胞分泌胰岛素,第三,注射胰岛素。可是这一切都只能减缓糖尿病的症状,根治糖尿病却没有办法。那么如何根治糖尿病?我们必须找到糖尿病发病的机理,今年发现就是发现导致糖尿病的新基因,如果成功了,我们就可以通过基因改变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这是对全球几亿糖尿病患者的福音。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但是疾病还是要预防为主,在没有科学改变之前,我们最有效的预防就是“少食多动”。

糖尿病防治知识有哪些

1.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因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人体无法有效地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导致血糖过高,出现糖尿,进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重症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或血管、神经等慢性并发症。

2.什么人较容易患上糖尿病?

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向心性肥胖人士;身体活动不足;四十岁或以上的人士。

3.糖尿病有几种类型?

Ⅰ型(胰岛素依赖型):特征是缺乏胰岛素分泌能力。若不每天注射胰岛素,一型糖尿病会迅速引起死亡。

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是人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的结果。世界各地的糖尿病患者中有90%的人患有二型糖尿病。

4.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1)“三多一少”。口渴多饮;小便及夜尿频繁,排尿量增加;常感感饥饿,食欲增加;体重下降。

(2)视力下降;四肢出现麻木刺痛;

(3)皮肤干燥、搔痒,皮肤疥肿溃疡经久不愈,多见足部。

(4)精神不振、容易疲倦。

5.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患了糖尿病后如不注意控制,可出现血脂升高,导致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视网膜剥离而失明,肢端坏死等。

6.正确治疗糖尿病——“五驾马车”

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

7.糖尿病病人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什么?

(1)控制糖类的摄入量。主食以豆类(如豆面、豆粉等)、谷类(如荞麦面、玉米面、燕麦等)为主。

(2)掌握蛋白质的摄入量。每天牛奶半斤,鸡蛋一个,瘦肉或禽鱼肉二两,豆制品一两。

(3)严格控制胆固醇和脂肪的摄入量。食用油以植物油、鱼油、橄榄油和花生油为主。

(4)最好少饮酒或不饮酒。

(5)可食用含糖量低的水果,时间应在两餐之间。

8.预防糖尿病四个点

多懂点:健康知识、防治措施多懂点。

少吃点:油脂食物(黄油及煎炸食品、巧克力等高热量食物)少吃点。营养科学,平稳膳食。

勤动点:每周锻炼五天以上,每天运动30分钟。

放松点:学会心理调节,保持良好心态。

妊娠糖尿病为何暴增

妊娠糖尿病(GDM)一般指怀孕期间新发的糖尿病。怀孕中后期,胎盘分泌的一些激素如糖皮质激素、孕酮、胎盘泌乳素等开始干扰胰岛素的作用,使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所以孕24周以后糖尿病的发生率比较高,32~34周最为严重。

不过,我这里所用“暴增”却另有原因。

首先,妊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血糖数值)与普通人不同,比普通人低。比如普通成人空腹血糖≥7.0mmol/L诊断糖尿病(确诊一般还要做糖耐量试验),而孕妇只要空腹血糖≥5.8mmol/L【该数值为旧标准,新标准见下】即诊断妊娠糖尿病。

其次,卫生部2011年7月1日发布的《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卫生行业标准WS331-2011)进一步调低了诊断妊娠糖尿病的血糖标准,空腹血糖≥5.1mmol/L即可诊断妊娠糖尿病。若孕妇空腹血糖<5.l mmoI/L但≥ 4.4mmol/L,则进行75g糖耐量试验(75gOGTT)。75gOGTT时空腹、服葡萄糖后1小时、2小时血糖值分别小于5.1mmol/L、10.0 mmol/L、8.5mmol/L为正常。任意一点血糖值异常者应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总之,因为妊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进一步调低,将有更多的孕妇被诊断为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不能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否则易导致胎儿畸形。唯一可以应用的降糖药是胰岛素。但是,并非所有诊断为妊娠糖尿病的孕妇都要立刻注射胰岛素,事实是,大部分妊娠糖尿病都没有应用胰岛素。

于是,尴尬的一幕出现了:有很多的孕妇被诊断为糖尿病,但医生根本不用药治疗。只有诊断,没有治疗。这些孕妇必须进行饮食干预,通过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糖尿病孕妇可以控制血糖。

但是,说老实话,单纯通过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要把血糖控制小于5.1mmol/L也是很难的。这不由得让我们回头探讨卫生部诊断妊娠糖尿病的新标准——孕妇空腹血糖≥5.1mmol/L即诊断糖尿病。

该标准的根据主要是,201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支持了一项“高血糖与不良妊娠结局,HAPO”研究,根据这项研究结果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IADPSG)在2011年初更改了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国内一些妇产科人士积极推动应用新标准,卫生部的前述标准由此而来。

然而,美国的血糖诊断标准真的适合中国孕妇吗?要知道,中国人饮食结构中粮食(富含碳水化合物,是血糖的最主要来源)比较多,远远超过欧美国家。理论上,人群粮食摄入量越多,则平均血糖水平(血糖负荷)越高。所以欧美国家妊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对中国孕妇而言有可能太苛刻了。

当然,这种担心只是一种推测,还需要找到证据才能成立。但最糟糕的是,没有人认真地研究“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IADPSG)的新标准(5.1mmol/L)是否适合中国孕妇的情况。简单地说就是,血糖≥5.1mmol/L时,带给中国孕妇胎儿的危害真的与欧美国家一样吗?或者再退一步,血糖≥5.1mmol/L时,会给中国孕妇胎儿带来哪些危害?

在这些问题全没深入研究之前,积极推行新的诊断标准,给大量的孕妇下糖尿病诊断,但又不进行任何治疗,到底想干什么呢?

妊娠糖尿病的饮食控制是非常专业的技术,不能道听途说,应该找专业的营养医师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