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止痛穴位有哪些

2020-07-15

中医里有一首歌诀: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合谷是所有穴道的首选,合谷穴不仅是临床常用穴,更是治痛要穴。主要治疗头面五官的痛症:头痛眼睛痛、牙痛、喉咙肿痛。足三里位于足阳明胃经,是调理肠胃功能的保健要穴,举凡所有肠胃问题,胃痛、胃痉挛、十二指肠溃疡、肚子痛等症状都可以治疗。“腰背委中求”指凡腰背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疗,虚实腰痛均可选此穴。列缺乃肺经本经之气得过阳明而上达头脑,按摩列缺穴,不仅善疗偏头患,而且能疏通颈项部经络气血,可迅速缓解颈项疼痛和感冒症状。



常用的止痛穴位有哪些相关阅读


印堂穴是什么

印堂穴是人体督脉上的一个穴位,它的位置是在两个眉头的中点。印堂穴作用主要是通鼻窍、明目、清脑安神。平时主要用印堂穴来治疗失眠等神志方面的疾病,还有急慢性鼻炎和感冒引起的鼻塞不通,以及眼睛红肿、疼痛等症状。平时在家里也可以自己经常按摩印堂穴,缓解一些慢性的头痛、头晕和视觉的疲劳。如果有慢性的鼻炎和鼻窦炎,也可以经常按摩印堂穴。按摩的时候可以用食指按住印堂穴,揉按最好能让局部有酸胀的感觉,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天做2到3次,但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百会穴是什么

百会穴是人体督脉上的一个穴位,它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线上五寸位置。百会穴是在人体最高的位置,它可以通百脉,全身的阳气都可以汇聚到百会穴这个位置。百会穴的意思是“百脉于此交会,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所以,百会穴的治疗症状很多,为临床常用穴位之一。百会穴有升阳举陷的功能,还有醒脑安神的作用。平时主要是用于治疗中风、头痛、头晕,还有癫痫等这些脑病;另外,还可以治疗一些气虚下陷的疾病,比如子宫下垂、胃下垂等。

太阳穴的位置在哪里

太阳穴,是一个经外奇穴,就是不属于十二正经的一个穴位,它在人体的头部的两侧,这样来定位,就是从眼角和眉毛的两个延长线的交汇处,就是太阳穴,实际上它是在颞部,就是我们的头侧的颞部。它的穴位就是顾名思义它可以治疗很多头疼,偏头疼的问题。另外尤其是这个太阳它能够疏泄掉人体的阳气,通过针刺或者按摩让这个上冲到头部的阳气,或者热邪给它散掉。所以可以用按摩的方法,按它以后可以治疗比如说肝火上炎的头疼、生气,然后着急经常都会人气的头脑发胀。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太阳穴,另外耳鸣也可以用太阳穴,头晕、头痛都可以用到太阳穴。通过按压的方法,能够有治疗头痛或者偏头疼的作用。

大椎穴的位置在哪

大椎穴在人体的后颈部,属于督脉。督脉是一个阳脉,就是总管一身的阳气,督脉是诸阳之会,而大椎穴又是阳中之阳的一个穴位。大椎穴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的地方。取穴的时候,低头可以摸到颈后部有一个最高点,最高点下凹陷的地方就是大椎穴。在生活当中,往往能够看到有一些人后脖子这鼓一个大包,其实那是气血运行不通,瘀滞的一种状况。这个地方如果要是有了大包,会影响很多经络的运行,比如膀胱经,还有小肠经、三焦经,其实都是通过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堵了会影响脑部的供血,会出现头沉,有时候会有一种昏睡不醒的状态。所以大椎穴是人体很重要的一个穴位。

承山穴在哪个位置

承山穴在小腿后侧,在腿部后正中线上。当在临床取穴的时候,当小腿绷直或者脚跟轻微上提的时候,会有一个两侧的腓肠肌形成,在腿的后侧会有一个凹陷,在那个凹陷的地方就是承山穴。承山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现在网上经常会说承山穴具有祛湿的作用,但是我在临床上用承山穴并没有感觉到承山穴有很明显的祛湿作用。它只是一个治疗局部或者治疗足太阳膀胱经病的一个重要的穴位,比如治疗坐骨神经痛,会取到承山穴,或者是抽筋的时候,会按压承山穴,而在祛湿方面没有一个特别明显的临床疗效。祛湿,大家经常会听到健脾祛湿,通过健脾才能够达到祛湿的效果。临床上往往会选阴陵泉。阴陵泉是足太阳脾经的一个重要的穴位,这个穴位有很明显的祛湿效果。在临床上扎了阴陵泉,留针30分钟以后,患者会觉得明显的腿部轻松,会改善双下肢水肿的状态。阴陵泉其实是祛湿的一个重要的穴位。

什么是风池穴

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风气。池,屯居水液之器,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风池穴属于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古称为“热府穴”。风池穴靠近枕骨、枕骨下缘,在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的支干。可以用两个拇指,十指交叉叠在一起简单取穴、风池穴主要可以治疗一切外感风邪引发疾病,例如颈项疼痛、肩背酸痛、头晕、头痛。风池穴可以明目、降血压。可以使用拇指按压法,多指按压法或掌捏法,来治疗颈肩部、背部疾病。

什么是列缺穴

列缺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列缺在腕部,腕部有一小骨缝,手臂平放时裂缝打开,有一个缺陷,称为列缺穴。此腧穴在人体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宣肺解表,通经活络,通调任脉的作用。列缺穴所归肺经,它可以治疗呼吸系统的一系列疾病,例如咳嗽、哮喘、咳痰过多、咳血。在临床中,采用按摩以及艾灸对穴位进行保健性治疗。

列缺穴的保健方法及注意事项

列缺穴的保健方法,经常用拇指,或食指和中指并一起,点按和搓揉。用拇指时要用指腹,而不是指尖、指端,因为指腹较平坦、柔软,轻轻搓揉,一般36下。因为36属于道家学说,道家中36天为一个周期。如果运转搓揉36下,可以达到一定保健和治疗的效果。用双指搓揉,也可以艾灸进行治疗。手持艾条,悬灸在列缺穴位置,注意艾灸时距离不能太近。可以选取回旋灸的方法,也可以采用雀啄灸的方法,这些都属于温和灸,可以预防冬季肺系咳喘、感冒。

百会穴在什么位置

百会穴是督脉上的穴位,位于头顶。是足三阳经,足厥阴经交汇的位置。百是指脉特别多,会是汇聚。百会穴位于头顶部前发际上缘向上五寸,或者从后发际往上七寸的位置。简便取穴的方法是取前后正中线作为纵轴,两手的拇指点按住两耳尖,然后用中指做交接作为横轴,横轴与纵轴相互交叉的位置有一个小的凹陷,就是百会穴。日常治疗及保健中,百会穴属于首选的必要穴位,百会具有开窍醒神、固脱、厥逆的作用。百会穴可以治疗头部疾病,例如头晕、头痛、焦虑、烦躁、失眠等。

百会穴的保健方法及注意事项

百会穴可以通过按摩进行治疗,用拇指指腹或三指在百会穴多指按揉,顺时针36下,逆时针36下,可提神醒脑、开窍醒神。如果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轻揉百会可改善头部血液循环。如果头顶部疼痛,可雀啄样叩击百会穴位。疼痛是由于瘀滞不通引起,不通则痛,轻轻叩击可以击散瘀滞,改善循环。百会穴进行艾灸治疗时,要尽量远离头部,避免烫伤,因为头部皮肤浅薄且有毛发。使用艾条时,将两个手指搭在百会穴上,用艾条轻轻靠近百会穴,如果温度过高,手指会先感受到温度,这时要将艾条离皮肤稍微远些,避免头部皮肤灼伤。

关元穴

关元为经穴名(CV4)。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篇。别名三结交、下纪、次门、丹田、大中极。属任脉。关元是小肠的募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交会穴。关即关藏,元即元气,此穴在脐下3寸,为关藏人身元气之处,故名关元。

【定位归经】
  仰卧位。关元穴位在人体哪里,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功能主治及配伍】
  关元穴主要用于泌尿、生殖及肠胃疾患:如脐腹绞痛、癓瘕臌胀、小腹胀满、小便赤涩、遗尿、癃闭、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腹痛泄泻、痢疾脱肛等。以下是其配伍方法:
  (1)配阴陵泉、带脉穴治赤白带下;
  (2)配子宫穴、三阴交治月经不调、崩漏;
  (3)配大肠俞、曲池治脐周作痛;
  (4)配天枢、气海治腹胀肠鸣、泄泻。
  【保健方法】
  关元穴是我们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有以下五种保健方法:
  (1)按摩法: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2)温灸:用扶阳罐每天温灸3-5分钟,有强肾壮阳,增加男性性功能的功效,建议长期坚持使用,效果显着。
  (3)贴膏药:穴位敷贴法。可以将腰肾膏等贴在关元穴上,用于补肾虚,也可以用其他膏药敷贴。
  (4)针刺方法:直刺0.5~1寸,需在排尿后进行针刺。一般直刺0.5~1.0寸。针前排空小便,孕妇慎用。
  (5)艾灸方法:艾炷灸7~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适用人群】
  常用于中青年和老年人疾病的保健及治疗,尤其适合以下人群:
  (1)身体消瘦的病人:有培肾固本、调节回阳的作用,能够治疗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子宫脱垂、闭经、遗精、遗尿、小便频繁、小便不通、痛经、产后出血、小腹痛、腹泄、腹痛、痢疾等症状;长期按摩关元,对尿路感染、肾炎、脱肛、中风、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消化不良等疾患,都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有调理、改善的功能。
  (2)肠胃功能不好者:关元穴又是小肠经的募穴,所谓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意思。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而艾灸关元穴就能很好的促进肠道功能,增强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所以肠胃功能不好者也可以艾灸关元穴来调节。
  【注意事项】
  (1)10岁以下的孩子可以不用灸的方法,按揉就可以起到作用。
  (2)50岁以上的人,建议用灸的方法。因为艾灸更为温热。补益作用会更好。

大椎穴

大椎穴是人体穴位之一,别名百劳穴、上杼穴。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1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

【定位归经】
  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功能主治及配伍】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等。以下是其配伍方法:
  (1)虚损劳热:配肺俞穴治虚损、盗汗、劳热。
  (2)脾虚发疟:配间使穴乳根穴治脾虚发疟。
  (3)咳嗽:配四花穴治百日咳(双膈俞穴、双胆俞穴) 。
  (4)哮喘:配大椎穴、定喘穴孔最穴治哮喘。
  (5)泻热:配曲池穴、合谷穴泻热。
  (6)癫痫:配腰奇穴、间使穴治癫痫。
  【保健方法】
  大椎穴是我们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有以下五种保健方法:
  (1)按摩法:先左手后右手,4指并拢放于颈项部,反复斜擦大椎穴30~50次,若擦后局部发热,则效果最佳。
  (2)针刺法:一般微向上斜刺0.5~1.0寸。
  (3)艾灸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4)刮痧法:在大椎处刮痧时,要刮出痧点。
  (5)拔罐法:一般要留罐10分钟。
  【适用人群】
  常用于中青年和老年人疾病的保健及治疗,尤其适合以下人群:
  (1)感冒发热
  针刺大椎穴有明显的退热作用,风寒感冒所导致的高热可以首选大椎,治疗应该越早越好。
  (2)哮喘
  大椎拔罐及温灸后可助一身之阳气,温肺散寒,配合丰隆穴和胃化痰。
  (3)皮肤病
  采用大椎、阳陵泉点刺放血加拔罐治疗疱疹后神经痛疗效佳。
  (4)颈椎病
  独取大椎穴针刺治疗颈椎病,采用小幅度低频率捻转行针法,留针1-2分钟,拔火罐30分钟,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效果佳,可明显改善颈椎不适。
  【注意事项】
  (1)从年龄上来说,艾灸大椎只适合用于中老年人;刮痧大椎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使用;而在大椎刺络、拔罐,一般只适用于儿童和中青年人,而老年人则应当尽量少用。
  (2)艾灸大椎的时间可以稍长,一般15-20分钟都可以,以颈部感到温热或颈部感觉舒适即可;大椎刮痧时,儿童只要刮到微微有痧点显现即可,青壮年可以刮到有紫红色的痧条出现,而对于老年人来说,只要刮到皮肤泛红或症状减轻即可,不必强求出痧;在大椎刺络、拔罐,对于儿童,只要出血20滴左右即可,而青壮年则要求出血量较多,一般要出到中号罐的1/6-1/5。
  (3)刮痧时要注意避开第7颈椎的棘突,应当在棘突下进行刮拭,以防刮破局部皮肤。

睛明穴

睛明是足太阳膀胱经俞穴,别名目内眦,泪孔穴,泪空穴,泪腔穴,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

【定位归经】
  位于目内眦外,在鼻梁两侧距内眼角半分的地方。穴主目视不明,故名睛明;用手指按在穴位上挤压、上下移动,可以感觉到鼻粱深处有隐痛。
  【功能主治及配伍】
  目赤肿痛,憎寒头痛,目眩,迎风流泪,内眦痒痛,胬肉攀睛,目翳、目视不明,近视,夜盲,色盲。以下是其配伍方法:
  (1)视目不明:配球后、光明治视目不明。
  (2)目生翳膜:睛明、合谷(大肠经)、四白(胃经)。
  (3)目痛:睛明、肾俞(膀胱经)、关元(任脉)、光明(胆经)、涌泉(肾经)、行间(肝经)。
  (4)球后视神经炎:睛明、风池(胆经)、合谷(大肠经)、行间(肝经)、足叁里(胃经)。
  (5)翼状胬肉:睛明、少泽(小肠经)、太阳(奇穴)、合谷(大肠经)。
  (6)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青光眼:睛明、肝俞(膀胱经)、肾俞(膀胱经)、风池(胆经)、太阳(奇穴)、角孙(叁焦经)、合谷(大肠经)。
  【保健方法】
  晴明穴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以下是其保健方法:
  (1)针刺法:嘱病人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向外侧固定,右手持针沿眼眶边缘缓慢进针,刺入0.3~0.5寸。
  (2)按摩法:用大拇指和食指指端按、揉、拿、捏此穴,每次按摩2分钟。按摩睛明穴每隔两个小时用大拇指和食指以画圈的方式按压此穴位,可令疲劳的双眼立刻得到放松,建议每日多按揉几次睛明穴。
  【适用人群】
  晴明穴常用于中青年和老年人疾病的保健及治疗,尤其适合以下人群:
  (1)眼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迎风流泪、结膜炎、目赤肿痛、睑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近视、夜盲,色盲等,这种体质的人可采用按摩晴明穴法。
  (2)疼痛:主要表现为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可采用针刺晴明穴法。
  【注意事项】
  (1)针刺时不宜作大幅度提插、捻转。
  (2)禁灸。
  (3)如有血肿、皮损、怀疑骨折的病人都不要按摩。另外,有骨质疏松的病人按摩时不要过力。眼部卫生一定要注意。

列缺穴

列缺:列,分解,裂开;缺,缺口。此穴为手太阴肺经之络穴,自此分支别走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桡骨茎突上方,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如裂隙处,故名。

【定位归经】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或者以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达之凹陷处取穴。或立掌或侧掌,把指向外上方翘起,先取两筋之间的阳溪穴,在阳溪穴上1.5寸的桡骨茎突中部有一凹陷即此穴。
  【功能主治及配伍】
  宣肺解表,通经活络,通调任脉 此穴是手太阴肺经络穴,通行表里阴阳之气,邪气在表时可借宣散肺气之功祛风解表,邪气入里时又可借表经之道,引邪外出;故具有疏风解表,宣肺理气,止咳平喘之效,是治疗伤风外感病的要穴。
  (1)外感咳嗽:列缺、大椎、合谷、外关、鱼际(《针灸学简编》)。
  (2)喘急:列缺、足三里(《医学入门》)。
  (3)咳嗽寒痰、胸膈闭痛:列缺、肺俞、膻中、三里(《针灸大全》)。
  (4)头痛:列缺、中脘、合谷、上星、太渊、百会、头维、丝竹空、风池、太阳(《针灸治疗实验集》)。
  (5) 咯血:列缺、太渊、尺泽、足三里(《针灸学》)。
  (6) 茎中痛:列缺、行间(《类经图翼》)。
  (7) 牙齿疼痛:列缺、后溪、人中、颊车、吕细、太渊、合谷(《针灸大成》)。
  (8)淋痛:列缺、中封、膈俞、肝俞、肾俞、气海、石门(《神灸经纶》)。
  【保健方法】
  (1)针刺法:向上斜刺0.2~0.3寸,局部酸胀、沉重、或向肘、肩部放散。或向下斜刺0.3~0.5寸,或用恢刺法以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等手腕部疾患。
  (2)艾灸法: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因此处皮肤较薄,不宜瘢痕灸。
  (3)按摩法: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拇指弹拨法等。
  【适用人群】
  (1) 偏头痛: 主要表现为头部局域疼痛,头痛持续不断,多伴有头晕、烦躁易怒。这种体质的人适合按摩列缺穴法。
  (2)咽喉炎: 主要表现为有异物感、发痒、咽干、咽痛、灼热、咳嗽、痰多不易咳净,讲话易疲劳,或于刷牙漱口,讲话多时易恶心作呕等。这种体质的人适合艾灸列缺穴法。
  (3)腕无力: 主要表现为手腕无力同时手也是但是手握东西时也能用上劲小腿也感觉酸软无力非常痛苦。这种体质的人适合针刺列缺穴法
  【注意事项】
  (1)这个穴位使用广泛,作用强大,但是因为其下有很重要的肌腱通过,如果使用不当,一旦造成损伤必然得不偿失。所以,我们在使用时还是应当多加小心。
  (2)在这个穴位按摩时,手法可以稍重,方向要向上,使得气感向着头项部传导。
  (3) 在此穴位使用刮痧的方法时,一定不要强求出痧,避免损伤深层的肌腱。
  (4) 穴位处有疤痕、破损、皮疣等皮肤损伤时,不宜使用刮痧的方法。

商阳穴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商阳穴,别名绝阳,为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出自于《灵枢·本输》。商,漏刻也,古之计时之器,此指本穴的微观形态如漏刻滴孔。阳,阳气也。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气由本穴外出体表。人体经脉由气血物质的运行构成内外无端的循环,它分为体表部分和体内部分,体表部分运行在三部九候的表层,也即是地之上部,体内部分运行在三部九候的里部,也就是地之内部。商阳它即是大肠经体内经脉气血向体表经脉运行的出口。

【定位归经】
  商阳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在食指桡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或微握掌,食指前伸,手食指爪甲桡侧与基底部各作一线,相交处是穴。
  【功能主治及配伍】
  清泻阳明,宣肺利咽,开窍醒神 此穴为手阳明大肠脉气所发,可调节大肠经气,清泻阳明火热,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消肿、利咽止痛之效,治疗阳明热盛所致的各种头面五官疾患。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井穴,五行属性属金,又与肺经之络脉直接相连,故可清宣手阳明与手太阴两经郁热。
  (1)中风昏迷:商阳、少商、中冲、关冲、少冲、少泽(《针灸大成》)。
  (2)咳嗽汗不出:商阳、鱼际、窍阴、胆俞、上星、肺俞、心俞、肝俞、曲泉、孔最(《针灸集成》)。
  (3)气喘:商阳、喘满、三间(《神应经》)。
  (4)胸中满闷:商阳、华盖、紫宫、中庭、神藏、灵墟、胃俞、侠溪、步廊、上廉、三里、气户、周荣、上管、劳宫、涌泉、阳陵泉(《备急千金要方》)。
  (5)热病汗不出:商阳、合谷、阳谷、侠溪、厉兑、劳宫、腕骨(《针灸聚英》)。
  【保健方法】
  按摩法:
  商阳穴部位骨质很薄,感觉较为敏感,适合用切法进行按摩。可以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尖和食指指尖相对用力,以及指甲的硬度用力掐按商阳穴。每次掐按3-5分钟即可。亦可用棉签或者圆珠笔的末端连续刺扎商阳穴,可同样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
  针刺法:
  商阳穴需浅刺0.1寸,多采用点刺放血。用消毒后的中号三棱针,对患者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医者以左手握住患者者被刺手指,右手持三棱针点刺放血数滴,以出血颜色转为鲜红为度。最后用棉棒轻轻按住以便于止血。
  【适用人群】
  中风:商阳穴有开窍醒神的功能,是临床中常用的急救穴位之一,常用于中风昏迷,热证神昏等的昏迷、神志不清等证。可取其双侧商阳穴点刺放血,可清热泻火,醒神开窍。
  喉痹:喉痹临床常见为急慢性咽炎症状,其发病多由火热之邪臃滞咽喉部从而灼伤肌膜所致。商阳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经过咽喉部,故以此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有清热消肿之功,能消除燥热之邪。
  【注意事项】
  (1)使用针刺法时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如商阳穴。
  (2)因商阳穴部位多有神经分布,故不宜自行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