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

2020-07-15

乙肝确实很常见,乙肝病毒携带者从理论上讲是有一定的传染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根据病毒的情况判断,化验DNA。如果DNA化验结果是阴性,说明平常的生活接触是没有问题的;若果DNA化验结果是阳性,则可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相关阅读


得乙肝的原因是什么

乙肝主要有四种传播方式,第一种是母婴垂直传播,得了乙肝的母亲可能把乙肝遗传给孩子,这种传播极少数由宫内感染引起,大多数是因为围产期、围手术期管理不严格造成。第二种传播方式是血液传播,主要由输血传播,是国内比较常见的传播方式。第三种传播方式是性传播,乙肝是性病中的一种,但患有乙肝的成年人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几率相对比较小。第四种是医源性传播,医学上很多侵袭性的操作行为可能会造成乙肝的传播。另外需要注意,日常接触,如拥抱、亲吻、一起吃饭不会造成乙肝的传播。

乙肝五项是什么

乙肝五项最早用来评测乙肝病毒在体内感染状态的标志物,乙肝五项包括病毒的两项,即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的e抗原,以及身体对病毒反应的三项,即表面抗体、e抗体以及核心抗体,乙肝的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是一对抗原和抗体,乙肝的e抗原和e抗体是一对抗原和抗体,正常应该具有六个抗原抗体配对的情况,但由于核心抗原在血液里很难检测,只能在血液里检测到核心抗体,这时就演化出了平时说的大三阳、小三阳。如果能检测到病毒的两项抗原,表面抗原和e抗原,以及体内的核心抗体,则诊断为大三阳,如果只检测到病毒的表面抗原,并检测到身体对病毒反应出现的e抗体和核心抗体,这时诊断为小三阳。但是并不是小三阳一定比大三阳好,或者大三阳的传染性一定比小三阳强,这只是机体对抗病毒时出现的不同免疫状态,存在大三阳和小三阳时,更倾向于检查血液中病毒的DNA情况,一旦血液中存在活性病毒,大三阳和小三阳的状态其实一样,都需要到医院定期复查和治疗,如果病毒是阴性,只需要定期的监测,发现病毒的反复时才进行相应的治疗。

乙肝抗毒药物有副作用吗

乙肝抗病毒药物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干扰素,它的有效率相对来说比较低,副作用比较大,会出现发热、骨髓造血抑制、甲状腺功能异常,甚至继发血糖代谢的异常,但它一旦进入有效范围,就相当于提高自身免疫力去抵抗病毒,它的效果是持续性的。还有一类是核苷酸类似物,这类的药物在应用期间的副作用比较少,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可能会有肌酸激酶升高,主要是横纹肌溶解,也可能会有肾脏方面的问题,如替诺福韦或阿德福韦酯,副作用的发生率都比较低,但是需要长期服用,不能间断停药。所以两者有各自的优缺点。

乙肝抗毒药要吃多久

乙肝抗病毒口服的药物,目前只有核苷酸类似物有明确疗效,这类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不建议停药,服药指南从一年、一年半修改到两年、两年半,再修改到出现停药指征,四年、四年半,它是目前国内指南上服药时间最长的一种药物,一般出现停药指征后也不建议停药,因为这类药物处于存在即合理的状态,它只要存在,乙肝病毒就无法致病,但是如果它不存在,乙肝病毒就会进入快速复制期,一定要把乙肝的所有的CCDNA耗竭干净以后才能停药,CCDNA从理论上推算大概需要14年半的时间,才能从身体里面完全消失,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乙肝患者没有停药的希望,目前国内国际都在研究彻底根除乙肝病毒的药物,如表面抗原的阴转药,未来患者可能不需要再长时间地服用药物,吃药一段时间就可以彻底的把体内的乙肝病毒清除干净,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不需要治疗

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这一部分人,因为他没有肝炎的表现,它只是乙肝病毒核酸阳性,但转氨酶是正常的,对于这一类人需不需要治疗,我们要根据情况来定。但是如果年纪比较大的40岁以上的,有肝纤维化或者肝硬化,或者家里有肝癌肝硬化的家族史,那我们就要治疗。

乙肝能治好吗

乙肝是否能治好要从两个方向来看,如果想要达到表面抗原阴转,把乙肝病毒从体内彻底清除,现有的医学手段还很难达到。可以通过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控制乙肝,21世纪初出现了核苷类似物的药物,通过口服就可以有效的控制乙肝病毒复制,进而达到肝功长期稳定的状态,但是这种药物必须长期服用,不能停药,在体内存有的药物浓度,乙肝病毒就很难进行复制,一旦消失,乙肝病毒就会迅速出现,造成肝功的损害。口服药物可以有效的控制肝功,也可以有效的控制肝脏的进展,这时可以说乙肝病人是可控、可治愈的。

乙肝五项怎么看

乙肝五项最早是评测乙肝病毒在体内感染状态的标志物,乙肝五项包括病毒的两项,即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的e抗原,以及身体对病毒反应的三项,即表面抗体、e抗体以及核心抗体。如果能检测到病毒的两项抗原,表面抗原和e抗原,以及体内的核心抗体,则诊断为大三阳,如果只检测到病毒的表面抗原,并检测到身体对病毒反应出现的e抗体和核心抗体,这时诊断为小三阳。存在大三阳和小三阳时,更倾向于检查血液中病毒的DNA情况,一旦血液中存在活性病毒,就需要到医院定期复查和治疗。

打了乙肝疫苗总是没有抗体怎么办

打乙肝疫苗后有无抗体,跟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系。一般打了乙肝疫苗没有反应的人,也不容易感染上乙肝。如果打了疫苗没有反应,过段时间可以再打三针,若还是不产生抗体,也不需要特殊处理,每过一两年定期复查即可。

得了乙肝怎么治

乙肝有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90%或者95%以上的急性乙肝都是自限性,这种急性乙肝不需要抗病毒治疗,给予保肝的治疗跟营养支持能够自愈。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非常严谨。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乙肝患者可以怀孕吗

育龄期的乙肝患者,如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DNA为阴性,可以怀孕。如乙肝病毒DNA为阳性,说明体内病毒处于稳定状态,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影响正常生活也可以怀孕。如肝功能异常,乙肝病毒为阳性,那就需要治疗后再怀孕。

乙肝孕妇能不能做羊膜腔穿刺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没有说HBV感染的孕妇不应做唐氏筛查,只是建议“对HBsAg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以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但有关乙肝孕妇能不能做羊膜腔穿刺的问题一直存有争议。

请教有关专家后得知:在2005年第一次编写《指南》时,因为没有找到太多的临床研究证据,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提出的建议:“应避免羊膜穿刺术。”在2010年重新修订指南时,专家们再次检索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发现这条建议仍然未变,故在更新的《指南》中也未加改变。

检索相关文献发现:早在1994年,台湾和荷兰的医生就均发表了自己有关乙肝孕妇羊膜腔穿刺对母婴传播影响的研究。两项研究结果一致认为,羊膜腔穿刺没有增加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1999年,美国一位医生发表了一项前瞻性观察了认为羊膜腔穿刺导致乙肝母婴传播风险是低的。

因此,2003年加拿大在一篇有关乙型和丙型肝炎,艾滋病妇女羊膜腔穿刺指导意见时提出:羊膜腔穿刺导致乙肝母婴传播风险是低的,但e抗原阳性的孕妇应慎重考虑。2009年和2010年,法国和西班牙的指导意见也重申了加拿大的这一主张。

综合上述意见:我认为,对于乙肝感染的孕妇应先进行唐氏筛查,谨慎进行羊膜腔穿刺。经唐氏筛查为唐氏综合征高风险者,若HBV DNA低复制或检测不出,在知情同意后可以考虑进行羊膜腔穿刺;若HBV DNA高复制,除非特殊原因,一般不建议进行羊膜腔穿刺检查。

哪些乙肝妈妈应谨慎生二胎

虽然乙肝二孩时代有很多好消息,但并非所有乙肝妈妈都适合生育二孩,有些乙肝妈妈应谨慎选择生育二孩。

年龄较大且有反复人工或自然流产史的妈妈须谨慎。因为再次怀孕的流产率仍较高,而且可能容易发生宫外孕。流产和宫外孕有可能影响母亲的健康,甚至导致乙肝再活动,促进肝病进展。

第一胎剖宫产的妈妈须谨慎。一是要防止二胎落在前次剖宫产的子宫疤痕处,导致“疤痕妊娠”。“疤痕妊娠”容易导致子宫破裂大出血,非常危险。二是要与第一胎间隔至少2年以上,才能生育,而且生第二胎时大多还得选择剖宫产,增加了生育的难度,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

肝功能异常的乙肝妈妈须谨慎。随着年龄的增长,乙肝妈妈在生完第一胎后肝病进展者逐渐增多,肝功能异常的母亲怀孕后肝病加重的风险较高,更容易发生糖尿病、产后出血、早产等妊娠不良事件。因此,准备生二孩的乙肝妈妈要加强监测,孕前检查肝功能、HBV DNA和B超,如果肝功能异常,应该先治疗再考虑生二孩。

肝硬化的乙肝妈妈须谨慎。已经发展到肝硬化的乙肝妈妈不建议再生二孩。肝硬化的妈妈由于脾肿大,血小板减少,门静脉高压等肝脏并发症,孕期发生出血、感染及早产的风险更高,生育一胎已经非常不容易,最好不要再生二胎了,以免肝病加重,影响两代人的健康和生命。

乙肝二孩时代到来了!想生二孩的乙肝妈妈要认真做好孕前检查,咨询肝病科和妇产科的医生,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生育能力、疾病治疗情况和家庭条件再选择生育二孩。

乙肝病毒感染者是否可以接种甲型肝炎疫苗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重叠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后可使原有的肝病加重。研究表明,乙肝病毒感染者重叠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后肝病的严重程度,比单纯乙肝病毒感染者明显加重,且比单纯急性甲型肝炎患者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

乙肝/甲肝重叠感染与单纯乙肝病毒感染比较

因此,预防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乙肝病毒感染者预防乙型肝炎疾病进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今年3月份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预防、关爱和治疗指南》中推荐乙肝病毒感染者接种甲型肝炎疫苗。

我国使用的甲型肝炎疫苗分为三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和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乙肝病毒感染者不能使用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只能使用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甲型肝炎灭活疫苗。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和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的接种程序不同。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仅接种1剂,接种时间为≥18月龄,儿童与成人的接种剂量相同。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接种2剂,在18月龄和24~30月龄各接种1剂,两剂间隔应≥6个月。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儿童和成人的接种剂量不一样,成人剂量较大,1~15岁使用儿童剂型疫苗,15岁以上使用成人剂型疫苗。

甲型肝炎疫苗接种后几乎100%的接种者都可以获得有效的免疫力,而且免疫效果持久,可保护至少10年以上。少数人在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疼痛、红肿,全身性反应包括头痛、疲劳、发热、恶心和食欲下降,偶有皮疹出现。一般不需特殊处理,2~3天内自行缓解。

乙肝病毒感染者接种甲型肝炎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与非乙肝病毒感染者相同。因此,乙肝病毒感染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接种甲型肝炎疫苗预防甲型肝炎。

有肾损害的乙肝患者如何调整药物剂量

乙肝病毒感染可引起乙型肝炎相关肾炎。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阻止肝病进展,而且也是治疗乙型肝炎相关肾病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另一方面,肾病患者、肾移植患者需要免疫抑制剂治疗,免疫抑制剂是导致乙肝病毒再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理论上应该在治疗前一个月开始抗病毒治疗,在用完最后一次免疫抑制药物后还要继续治疗12个月以上。

干扰素不良反应较多,慢性肾病的患者(尤其是血液透析患者和肾移植患者)对干扰素的耐受性很差,相对疗效也较差,安全性数据较少,且易导致肾移植患者出现急性排异反应,近年来已被核苷(酸)类药物取代。

乙肝病毒感染的慢性肾病患者抗病毒治疗首选恩替卡韦,因为恩替卡韦的抗病毒作用较强,耐药屏障较高,对肾脏影响较小。低病毒复制的乙肝病毒感染者(HBV DNA<106 IU/ml)也可以选用替比夫定治疗,因为替比夫定有改善肾小球滤过率的报道,但要警惕耐药的发生。对于经治耐药的患者可以选择替诺福韦酯治疗,治疗期间严密监测肾功能。

核苷(酸)类药物在体内的清除主要是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主动分泌,经肾脏排泄的。肾功能不全和血液透析的病人对药物代谢的速度减慢,需根据患者的肌酐清除率调整药物的剂量。

肌酐清除率受年龄、体重、性别和血清肌酐水平4种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和低体重患者无论血清肌酐是否异常,都应注意肌酐清除率的计算。透析患者的服药时间应选择在透析之后。

HBsAg阳性的肾移植患者应在移植前预先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在肾移植后应继续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防止移植后乙肝病毒再活动和肝病进展。需要注意的是,在肾移植前的透析治疗期间每周给药1次;而肾移植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则应恢复正常的给药剂量,以免药物用量过低而导致病毒耐药。

导致非活动期小三阳肝病再活动的原因有哪些

我们可以把非活动期比喻成为乙肝病毒的“冬眠期”。因为此时的病毒并没有被清除,而是受到免疫功能的抑制暂时缩了头,不敢轻举妄动了。但是它们并不甘心失败,只要遇到时机,就会“东山再起”,再度发动“战争”,进入第四期——“再活动期”。在此期,乙肝病毒发生了一些小小的变化,e抗原可以为阳性或仍为阴性,但病毒却开始复制,肝脏内免疫战争再起,肝功能也随之出现异常。

导致非活动期乙肝小三阳感染者肝病再活动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的监督和清除能力减弱,稍有疏忽,病毒就有可能抬头。所以,乙肝病毒的再活动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

另外,饮酒、药物损伤、紧张与劳累、工作压力、慢性疾病、恶性肿瘤、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抗肿瘤药物等因素都可能降低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导致乙肝病毒乘虚再起。怀孕也是导致免疫系统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

非活动期乙肝小三阳的准妈妈在怀孕后体内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首先,准妈妈在孕期会自动降低免疫防护“级别”,来容忍和保护自来父亲体内的基因和抗原物质不受清除。这一现象被称为孕期的“免疫容忍”状态。这种“免疫容忍”状态有可能被乙肝病毒“利用”,趁机开始活动。

另外,在孕期母体的肾上腺激素水平升高,内分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加上孕期母亲的肝脏负担增加,这些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乙肝病毒再活动的可乘之机。2015年,我和妇产科的医生曾对我们医院的23例非活动期乙肝小三阳孕妈妈的临床情况进行了分析:95.7%患者从孕早期即发现HBV DNA反弹;随着HBV DNA反弹,68.6%的患者出现ALT异常,但ALT的峰值主要发生在怀孕的中-晚期和产后。23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39.1%)ALT升高到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其中5例在孕期住院治疗,1例在产后住院治疗。

尽管乙肝病毒感染的非活动期乙肝女性怀孕的最佳时期,但仍不可以掉以轻心,在孕期应该注意监测HBV DNA和肝功能,防止肝病再活动。

相关偏方验方

传染性软疣

解毒祛疣。适用于传染性软疣。

传染性软疣

解毒祛疣,祛腐生肌。适用于传染性软疣。

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乡间郎中

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

2020-07-15

乙肝确实很常见,乙肝病毒携带者从理论上讲是有一定的传染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根据病毒的情况判断,化验DNA。如果DNA化验结果是阴性,说明平常的生活接触是没有问题的;若果DNA化验结果是阳性,则可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相关阅读


得乙肝的原因是什么

乙肝主要有四种传播方式,第一种是母婴垂直传播,得了乙肝的母亲可能把乙肝遗传给孩子,这种传播极少数由宫内感染引起,大多数是因为围产期、围手术期管理不严格造成。第二种传播方式是血液传播,主要由输血传播,是国内比较常见的传播方式。第三种传播方式是性传播,乙肝是性病中的一种,但患有乙肝的成年人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几率相对比较小。第四种是医源性传播,医学上很多侵袭性的操作行为可能会造成乙肝的传播。另外需要注意,日常接触,如拥抱、亲吻、一起吃饭不会造成乙肝的传播。

乙肝五项是什么

乙肝五项最早用来评测乙肝病毒在体内感染状态的标志物,乙肝五项包括病毒的两项,即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的e抗原,以及身体对病毒反应的三项,即表面抗体、e抗体以及核心抗体,乙肝的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是一对抗原和抗体,乙肝的e抗原和e抗体是一对抗原和抗体,正常应该具有六个抗原抗体配对的情况,但由于核心抗原在血液里很难检测,只能在血液里检测到核心抗体,这时就演化出了平时说的大三阳、小三阳。如果能检测到病毒的两项抗原,表面抗原和e抗原,以及体内的核心抗体,则诊断为大三阳,如果只检测到病毒的表面抗原,并检测到身体对病毒反应出现的e抗体和核心抗体,这时诊断为小三阳。但是并不是小三阳一定比大三阳好,或者大三阳的传染性一定比小三阳强,这只是机体对抗病毒时出现的不同免疫状态,存在大三阳和小三阳时,更倾向于检查血液中病毒的DNA情况,一旦血液中存在活性病毒,大三阳和小三阳的状态其实一样,都需要到医院定期复查和治疗,如果病毒是阴性,只需要定期的监测,发现病毒的反复时才进行相应的治疗。

乙肝抗毒药物有副作用吗

乙肝抗病毒药物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干扰素,它的有效率相对来说比较低,副作用比较大,会出现发热、骨髓造血抑制、甲状腺功能异常,甚至继发血糖代谢的异常,但它一旦进入有效范围,就相当于提高自身免疫力去抵抗病毒,它的效果是持续性的。还有一类是核苷酸类似物,这类的药物在应用期间的副作用比较少,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可能会有肌酸激酶升高,主要是横纹肌溶解,也可能会有肾脏方面的问题,如替诺福韦或阿德福韦酯,副作用的发生率都比较低,但是需要长期服用,不能间断停药。所以两者有各自的优缺点。

乙肝抗毒药要吃多久

乙肝抗病毒口服的药物,目前只有核苷酸类似物有明确疗效,这类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不建议停药,服药指南从一年、一年半修改到两年、两年半,再修改到出现停药指征,四年、四年半,它是目前国内指南上服药时间最长的一种药物,一般出现停药指征后也不建议停药,因为这类药物处于存在即合理的状态,它只要存在,乙肝病毒就无法致病,但是如果它不存在,乙肝病毒就会进入快速复制期,一定要把乙肝的所有的CCDNA耗竭干净以后才能停药,CCDNA从理论上推算大概需要14年半的时间,才能从身体里面完全消失,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乙肝患者没有停药的希望,目前国内国际都在研究彻底根除乙肝病毒的药物,如表面抗原的阴转药,未来患者可能不需要再长时间地服用药物,吃药一段时间就可以彻底的把体内的乙肝病毒清除干净,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不需要治疗

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这一部分人,因为他没有肝炎的表现,它只是乙肝病毒核酸阳性,但转氨酶是正常的,对于这一类人需不需要治疗,我们要根据情况来定。但是如果年纪比较大的40岁以上的,有肝纤维化或者肝硬化,或者家里有肝癌肝硬化的家族史,那我们就要治疗。

乙肝能治好吗

乙肝是否能治好要从两个方向来看,如果想要达到表面抗原阴转,把乙肝病毒从体内彻底清除,现有的医学手段还很难达到。可以通过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控制乙肝,21世纪初出现了核苷类似物的药物,通过口服就可以有效的控制乙肝病毒复制,进而达到肝功长期稳定的状态,但是这种药物必须长期服用,不能停药,在体内存有的药物浓度,乙肝病毒就很难进行复制,一旦消失,乙肝病毒就会迅速出现,造成肝功的损害。口服药物可以有效的控制肝功,也可以有效的控制肝脏的进展,这时可以说乙肝病人是可控、可治愈的。

乙肝五项怎么看

乙肝五项最早是评测乙肝病毒在体内感染状态的标志物,乙肝五项包括病毒的两项,即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的e抗原,以及身体对病毒反应的三项,即表面抗体、e抗体以及核心抗体。如果能检测到病毒的两项抗原,表面抗原和e抗原,以及体内的核心抗体,则诊断为大三阳,如果只检测到病毒的表面抗原,并检测到身体对病毒反应出现的e抗体和核心抗体,这时诊断为小三阳。存在大三阳和小三阳时,更倾向于检查血液中病毒的DNA情况,一旦血液中存在活性病毒,就需要到医院定期复查和治疗。

打了乙肝疫苗总是没有抗体怎么办

打乙肝疫苗后有无抗体,跟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系。一般打了乙肝疫苗没有反应的人,也不容易感染上乙肝。如果打了疫苗没有反应,过段时间可以再打三针,若还是不产生抗体,也不需要特殊处理,每过一两年定期复查即可。

得了乙肝怎么治

乙肝有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90%或者95%以上的急性乙肝都是自限性,这种急性乙肝不需要抗病毒治疗,给予保肝的治疗跟营养支持能够自愈。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非常严谨。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乙肝患者可以怀孕吗

育龄期的乙肝患者,如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DNA为阴性,可以怀孕。如乙肝病毒DNA为阳性,说明体内病毒处于稳定状态,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影响正常生活也可以怀孕。如肝功能异常,乙肝病毒为阳性,那就需要治疗后再怀孕。

乙肝孕妇能不能做羊膜腔穿刺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没有说HBV感染的孕妇不应做唐氏筛查,只是建议“对HBsAg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以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但有关乙肝孕妇能不能做羊膜腔穿刺的问题一直存有争议。

请教有关专家后得知:在2005年第一次编写《指南》时,因为没有找到太多的临床研究证据,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提出的建议:“应避免羊膜穿刺术。”在2010年重新修订指南时,专家们再次检索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发现这条建议仍然未变,故在更新的《指南》中也未加改变。

检索相关文献发现:早在1994年,台湾和荷兰的医生就均发表了自己有关乙肝孕妇羊膜腔穿刺对母婴传播影响的研究。两项研究结果一致认为,羊膜腔穿刺没有增加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1999年,美国一位医生发表了一项前瞻性观察了认为羊膜腔穿刺导致乙肝母婴传播风险是低的。

因此,2003年加拿大在一篇有关乙型和丙型肝炎,艾滋病妇女羊膜腔穿刺指导意见时提出:羊膜腔穿刺导致乙肝母婴传播风险是低的,但e抗原阳性的孕妇应慎重考虑。2009年和2010年,法国和西班牙的指导意见也重申了加拿大的这一主张。

综合上述意见:我认为,对于乙肝感染的孕妇应先进行唐氏筛查,谨慎进行羊膜腔穿刺。经唐氏筛查为唐氏综合征高风险者,若HBV DNA低复制或检测不出,在知情同意后可以考虑进行羊膜腔穿刺;若HBV DNA高复制,除非特殊原因,一般不建议进行羊膜腔穿刺检查。

哪些乙肝妈妈应谨慎生二胎

虽然乙肝二孩时代有很多好消息,但并非所有乙肝妈妈都适合生育二孩,有些乙肝妈妈应谨慎选择生育二孩。

年龄较大且有反复人工或自然流产史的妈妈须谨慎。因为再次怀孕的流产率仍较高,而且可能容易发生宫外孕。流产和宫外孕有可能影响母亲的健康,甚至导致乙肝再活动,促进肝病进展。

第一胎剖宫产的妈妈须谨慎。一是要防止二胎落在前次剖宫产的子宫疤痕处,导致“疤痕妊娠”。“疤痕妊娠”容易导致子宫破裂大出血,非常危险。二是要与第一胎间隔至少2年以上,才能生育,而且生第二胎时大多还得选择剖宫产,增加了生育的难度,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

肝功能异常的乙肝妈妈须谨慎。随着年龄的增长,乙肝妈妈在生完第一胎后肝病进展者逐渐增多,肝功能异常的母亲怀孕后肝病加重的风险较高,更容易发生糖尿病、产后出血、早产等妊娠不良事件。因此,准备生二孩的乙肝妈妈要加强监测,孕前检查肝功能、HBV DNA和B超,如果肝功能异常,应该先治疗再考虑生二孩。

肝硬化的乙肝妈妈须谨慎。已经发展到肝硬化的乙肝妈妈不建议再生二孩。肝硬化的妈妈由于脾肿大,血小板减少,门静脉高压等肝脏并发症,孕期发生出血、感染及早产的风险更高,生育一胎已经非常不容易,最好不要再生二胎了,以免肝病加重,影响两代人的健康和生命。

乙肝二孩时代到来了!想生二孩的乙肝妈妈要认真做好孕前检查,咨询肝病科和妇产科的医生,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生育能力、疾病治疗情况和家庭条件再选择生育二孩。

乙肝病毒感染者是否可以接种甲型肝炎疫苗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重叠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后可使原有的肝病加重。研究表明,乙肝病毒感染者重叠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后肝病的严重程度,比单纯乙肝病毒感染者明显加重,且比单纯急性甲型肝炎患者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

乙肝/甲肝重叠感染与单纯乙肝病毒感染比较

因此,预防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乙肝病毒感染者预防乙型肝炎疾病进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今年3月份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预防、关爱和治疗指南》中推荐乙肝病毒感染者接种甲型肝炎疫苗。

我国使用的甲型肝炎疫苗分为三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和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乙肝病毒感染者不能使用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只能使用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甲型肝炎灭活疫苗。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和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的接种程序不同。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仅接种1剂,接种时间为≥18月龄,儿童与成人的接种剂量相同。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接种2剂,在18月龄和24~30月龄各接种1剂,两剂间隔应≥6个月。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儿童和成人的接种剂量不一样,成人剂量较大,1~15岁使用儿童剂型疫苗,15岁以上使用成人剂型疫苗。

甲型肝炎疫苗接种后几乎100%的接种者都可以获得有效的免疫力,而且免疫效果持久,可保护至少10年以上。少数人在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疼痛、红肿,全身性反应包括头痛、疲劳、发热、恶心和食欲下降,偶有皮疹出现。一般不需特殊处理,2~3天内自行缓解。

乙肝病毒感染者接种甲型肝炎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与非乙肝病毒感染者相同。因此,乙肝病毒感染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接种甲型肝炎疫苗预防甲型肝炎。

有肾损害的乙肝患者如何调整药物剂量

乙肝病毒感染可引起乙型肝炎相关肾炎。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阻止肝病进展,而且也是治疗乙型肝炎相关肾病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另一方面,肾病患者、肾移植患者需要免疫抑制剂治疗,免疫抑制剂是导致乙肝病毒再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理论上应该在治疗前一个月开始抗病毒治疗,在用完最后一次免疫抑制药物后还要继续治疗12个月以上。

干扰素不良反应较多,慢性肾病的患者(尤其是血液透析患者和肾移植患者)对干扰素的耐受性很差,相对疗效也较差,安全性数据较少,且易导致肾移植患者出现急性排异反应,近年来已被核苷(酸)类药物取代。

乙肝病毒感染的慢性肾病患者抗病毒治疗首选恩替卡韦,因为恩替卡韦的抗病毒作用较强,耐药屏障较高,对肾脏影响较小。低病毒复制的乙肝病毒感染者(HBV DNA<106 IU/ml)也可以选用替比夫定治疗,因为替比夫定有改善肾小球滤过率的报道,但要警惕耐药的发生。对于经治耐药的患者可以选择替诺福韦酯治疗,治疗期间严密监测肾功能。

核苷(酸)类药物在体内的清除主要是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主动分泌,经肾脏排泄的。肾功能不全和血液透析的病人对药物代谢的速度减慢,需根据患者的肌酐清除率调整药物的剂量。

肌酐清除率受年龄、体重、性别和血清肌酐水平4种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和低体重患者无论血清肌酐是否异常,都应注意肌酐清除率的计算。透析患者的服药时间应选择在透析之后。

HBsAg阳性的肾移植患者应在移植前预先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在肾移植后应继续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防止移植后乙肝病毒再活动和肝病进展。需要注意的是,在肾移植前的透析治疗期间每周给药1次;而肾移植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则应恢复正常的给药剂量,以免药物用量过低而导致病毒耐药。

导致非活动期小三阳肝病再活动的原因有哪些

我们可以把非活动期比喻成为乙肝病毒的“冬眠期”。因为此时的病毒并没有被清除,而是受到免疫功能的抑制暂时缩了头,不敢轻举妄动了。但是它们并不甘心失败,只要遇到时机,就会“东山再起”,再度发动“战争”,进入第四期——“再活动期”。在此期,乙肝病毒发生了一些小小的变化,e抗原可以为阳性或仍为阴性,但病毒却开始复制,肝脏内免疫战争再起,肝功能也随之出现异常。

导致非活动期乙肝小三阳感染者肝病再活动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的监督和清除能力减弱,稍有疏忽,病毒就有可能抬头。所以,乙肝病毒的再活动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

另外,饮酒、药物损伤、紧张与劳累、工作压力、慢性疾病、恶性肿瘤、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抗肿瘤药物等因素都可能降低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导致乙肝病毒乘虚再起。怀孕也是导致免疫系统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

非活动期乙肝小三阳的准妈妈在怀孕后体内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首先,准妈妈在孕期会自动降低免疫防护“级别”,来容忍和保护自来父亲体内的基因和抗原物质不受清除。这一现象被称为孕期的“免疫容忍”状态。这种“免疫容忍”状态有可能被乙肝病毒“利用”,趁机开始活动。

另外,在孕期母体的肾上腺激素水平升高,内分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加上孕期母亲的肝脏负担增加,这些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乙肝病毒再活动的可乘之机。2015年,我和妇产科的医生曾对我们医院的23例非活动期乙肝小三阳孕妈妈的临床情况进行了分析:95.7%患者从孕早期即发现HBV DNA反弹;随着HBV DNA反弹,68.6%的患者出现ALT异常,但ALT的峰值主要发生在怀孕的中-晚期和产后。23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39.1%)ALT升高到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其中5例在孕期住院治疗,1例在产后住院治疗。

尽管乙肝病毒感染的非活动期乙肝女性怀孕的最佳时期,但仍不可以掉以轻心,在孕期应该注意监测HBV DNA和肝功能,防止肝病再活动。

相关偏方验方

传染性软疣

解毒祛疣。适用于传染性软疣。

传染性软疣

解毒祛疣,祛腐生肌。适用于传染性软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