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2020-07-15

乙肝病人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吃一些清淡的食物。生、冷、硬、烫的食物尽量不吃。然后要注意有节律的休息。戒掉抽烟喝酒的生活习惯。乙型肝炎患者要注意检查,半年查一次肝功能、B超。如果是肝硬化的病人还要隔上半年或一年做增强ct,以免发现或是出现肿瘤。



乙肝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相关阅读


乙肝传播途径

乙肝会不会传染首先要明确乙肝病毒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染的,乙肝病毒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传播:第一个是血液的传播,比如你接触了乙肝患者的血液,而且你正好没有保护性的抗体,这时候可能被感染;第二个途径是性途径传播,如果两个人发生了没有保护的性行为,而一方携带有乙肝病毒,另一方没有对乙肝病毒的抗体会导致传播;第三个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顾名思义就是妈妈把病毒传给孩子,这是母婴的垂直传播。知道了这三个主要的传播途径,就可以知道吃饭不会传播乙肝,因为乙肝病毒不是通过消化道传播,而是通过接触传播,所以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饭、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游泳都不会传播,大家也不要谈乙肝就色变,要正确认识这个传播的问题。

乙肝能治好吗?

乙肝病毒感染人类以后对个体的影响与很多因素有关,不能简单的说感染了乙肝病毒今后就一定出现什么或者不出现什么。乙肝的结局首先与感染时间有关,如果一个个体在出生的时候就感染了乙肝病毒,这时候如果没有正确的治疗,将来90%都会发展到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如果成人感染乙肝病毒,他的预后就比较好,基本上90%都可以彻底治好。我们国家之所以有很多慢性乙肝患者是因为很多都是母婴传播,治疗起来比较困难。第二个因素是有没有经过正规的治疗,随着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目前对抗乙肝的治疗方法已经非常多了,而且非常有效,比如乙肝抗病毒治疗以前只有干扰素,现在有各种各样有效又安全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只要按照正规医院医生的治疗方案去治疗,一般半年左右就可以把乙肝病毒控制在不可检测的范围,持续的巩固治疗就可以完全阻止乙肝向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发展。第三条是在治疗过程中有没有按医嘱的要求定期的随访,一种治疗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人拿到一种药就长期的吃,不去医院随访,结果出现问题也没及时发现,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和医生取得联系,让医生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简化治疗,最后取得一个比较好的结果。所以随着医学的发展,乙肝的治疗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困难了,我们有信心把乙肝病毒控制到一个不可检测的水平,可以大大的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治疗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没有任何的肝炎发作,没有肝纤维化,也没有向肝硬化肝癌进展的风险,目前不需要治疗。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个规定,并不是说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是健康人,只是现在的科学手段,还没有办法让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的病毒得到根治,所以在现在科技条件下,只能给有炎症发作的人、有肝纤维化肝硬化风险的人进行抗病毒治疗。因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中会有60%甚至更多的人即使不做治疗,终生也不会发病。他们从来都不会发生肝炎,也不会有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所以不主张给没有肝炎的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人只要转氨酶正常,就一定是没有必要治疗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还有很多乙肝病毒感染者,即使在化验检查的时候,他的肝功能始终正常,在做B超的时候也没有发现肝纤维化、肝硬化,但是在很多人四五十岁的时候,会变成肝硬化,甚至有的人会得肝癌。经过现在的一些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在这种所谓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里边,可能会有一部分人虽然转氨酶水平一直正常,但可能是隐匿进展的肝炎病人。因此为了及早的发现这些人,医生会对肝功能正常,但HBV–DNA水平是阳性的这些所谓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年龄大于30岁的时候,就要求他们做肝活检,也叫肝穿刺。之后在病理专家的指导下,就可以发现,哪些人有肝纤维化倾向,有可能将来会发生肝硬化,那么这些人就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因此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不需要治疗,只是应该更精细的来区分这个人群。在这些病人30岁的时候,应该给乙肝病毒DNA阳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肝活检,通过肝活检就能够发现真正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不需要治疗,还能够发现隐匿进展的肝炎发作的人,这些人就需要进行治疗。

打乙肝疫苗后注意什么

很多人认为只要按时打乙肝疫苗或按时接种某种疫苗,得病的几率就会减小,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绝大多数人在接种乙肝疫苗或其他疫苗以后都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对疾病就具有了抵抗的能力,但有一部分人对乙肝疫苗的反应性很差,注射疫苗无法产生有效的乙肝抗体,因此建议注射乙肝疫苗以后1到2个月的时间到医院检查,是否已经产生了乙肝的表面抗体,即保护性抗体,没有保护性抗体时可能被乙肝病毒感染,因此建议进行积极的监测,乙肝疫苗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存在的时间会很长,建议3到5年左右复查一次。对于会经常接触到乙肝病毒病人血液或体液样本的高危人群,要每年进行检查,表面抗体的滴度酶联法维持在十以上,或放免法状态下维持在一百以上才能够有效地抵抗乙肝病毒的侵袭。

乙肝可以治愈吗

乙肝是否能治好要从两个方向来看,要达到表面抗原阴转,把乙肝病毒从体内彻底清除,目前现有的医学手段还很难达到,虽然美国目前也在开发一些新药,但这些药物目前还没有应用到临床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控制乙肝,21世纪初出现了核苷类似物的药物,通过口服就可以有效的控制乙肝病毒复制,进而达到肝功长期稳定的状态,但是这种药物必须长期服用,不能停药,药物在体内存在有时可以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一旦消失,乙肝病毒就会迅速出现,造成肝功的损害。口服药物可以有效的控制肝功,也可以有效的控制肝脏的进展,这时可以说乙肝病人是可控、可治愈的。

乙肝是怎么得的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乙肝主要有四种传播方式,第一种是母婴垂直传播,得了乙肝的母亲可能把乙肝遗传给孩子,这种传播极少数由宫内感染引起,大多数是因为围产期、围手术期管理不严格造成。第二种传播方式是血液传播,主要由输血传播,是国内比较常见的传播方式。第三种传播方式是性传播,患有乙肝的成年人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几率比较小。第四种是医源性传播,医学上很多侵袭性的操作行为可能会造成乙肝的传播。

乙肝五项怎么看

乙肝五项最早是评测乙肝病毒在体内感染状态的标志物,乙肝五项包括病毒的两项,即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的e抗原,以及身体对病毒反应的三项,即表面抗体、e抗体以及核心抗体。如果能检测到病毒的两项抗原,表面抗原和e抗原,以及体内的核心抗体,则诊断为大三阳,如果只检测到病毒的表面抗原,并检测到身体对病毒反应出现的e抗体和核心抗体,这时诊断为小三阳。存在大三阳和小三阳时,更倾向于检查血液中病毒的DNA情况,一旦血液中存在活性病毒,就需要到医院定期复查和治疗。

和乙肝病人一起吃饭会传染吗

乙肝主要是经血液传播,和乙肝病人吃饭一般不会传染,但也不排除意外情况发生,如恰好一起吃饭的乙肝病人牙龈出血,带到菜上,同桌吃饭的人吃了带血的菜,又本身胃肠道不好,也是有可能被感染的,生活中接触或饮食传染的概率非常小,但也不完全排除。

乙肝有哪些危害

在中国乙肝的危害性非常大,全世界每年死于肝癌的病人是50万,其中中国就占25万。它的危害主要有两点,危害一是它具有传染性,如果乙肝病人不好好管理,可以传染另一个人。危害二是它有严重并发症,一种是肝硬化,一种是肝癌。

乙肝患者可以怀孕吗

育龄期的乙肝患者,如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DNA为阴性,可以怀孕。如乙肝病毒DNA为阳性,说明体内病毒处于稳定状态,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影响正常生活也可以怀孕。如肝功能异常,乙肝病毒为阳性,那就需要治疗后再怀孕。

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会好转吗

有些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已经发展为肝硬化。这些患者常对治疗失去信心,认为抗病毒治疗已经为时过晚。其实,无论是否发展到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一方面可阻止病毒对肝脏造成进一步伤害,另一方面也可促进肝损伤恢复,减轻肝纤维化。

近年来上市的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不仅能缓解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而且还很安全。早在1996年,国外就有人用这类药物治疗肝硬化患者,并达到较好的疗效。近年来国内外医生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并积累了更多经验。我国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保持病毒抑制状态的患者9年后肝穿刺检查,以前的肝纤维化明显好转。

国外一些研究也证实,一些准备接受肝移植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手术前接受了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有2/3的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甚至达到了暂缓手术的效果。因此,肝硬化患者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测下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达到缓解病情,逆转肝纤维化,减少肝移植手术需求的良好效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核苷(酸)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阻止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的进展,改善肝脏纤维化,而且安全性好。因此,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目前各国指南均建议: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无论其ALT和HBeAg的情况如何,只要在血液中能够检测到HBV DNA,就应该开始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是长期的,甚至是终生服药。这是因为停药后反弹所导致肝病复发的病情轻重与治疗前肝脏的基础密切相关。治疗前肝损害较轻的患者停药后若发生反弹,一般不会导致肝衰竭。而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肝小叶结构紊乱,纤维组织增生多,尽管抗病毒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细胞功能,减轻肝纤维化,但是,肝脏已经很难完全恢复正常。

一旦停药后肝病复发,肝脏将不可避免地再次受到重创,患者将面临肝衰竭的威胁。因此,肝硬化患者不能轻易停用抗病毒药物,需要长期乃至终生治疗。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可以阻止肝病进展,但仍有肝细胞癌发生的风险。在长期治疗期间,尽管病情缓解,也不能放松对肝细胞癌的监测。

乙肝妈妈生的宝宝是否都要打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所生后代,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为87.8%。如果同时使用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即采用目前推荐的主动+被动联合免疫方法,母婴传播的阻断率可明显提高,达到95%以上。

但是,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于e抗原阴性的乙肝病毒感染母亲单独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已经很好,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没有明显增加疫苗的免疫效果,如果考虑成本或乙肝免疫球蛋白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不一定都要联合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因此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对e抗对e抗原和HBV DNA均阴性的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只接种乙肝疫苗,而不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近年来,我国疾控中心对广西及江苏两省中一共884例乙肝“小三阳”妈妈所生宝宝进行了一项研究。这些母亲所生的宝宝出生后被分为两组:一组只接种乙肝疫苗,另一组使用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

结果:两组母亲所生的后代在出生7个月后,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率分别为0.1%和0;表面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7%和98.5%。两组的阻断失败率和免疫成功率均无明显差异。说明乙肝“小三阳”妈妈(尤其是低病毒复制者),所生后代完全可以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多大剂量?

近年来,我国政府免费为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所生后代实施被动免疫,即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均免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IU。但有些乙肝妈妈不放心,来信问我:是不是打200 I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更好?

曾有研究显示,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剂量是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来计算的,一般的使用剂量为0.2~0.5 ml/kg,每毫升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大约为145 IU。这样算起来,一个出生体重为3 kg的婴儿使用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大约为87~217.5 IU。

后来为了简便,大部分研究中新生儿使用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为100 IU或200 IU。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推荐“剂量应≥100 IU”。从理论上讲,用200 IU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所产生的保护效果更好一些。

但我国“十一五”重大专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课题组的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后使用100 IU或200 I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其母婴阻断率和表面抗体阳性率是没有差别的。所以,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可以放心享受国家给予的免费优惠,注射100 I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

 打几针?

有些医生推荐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在出生时注射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再于出生1个月内注射第二针乙肝免疫球蛋白。更有甚者还推荐宝宝注射第三次或第四次乙肝免疫球蛋白。那么,乙肝妈妈所生宝宝出生后到底应该打几次乙肝免疫球蛋白呢?

在以往的很多研究中,乙肝免疫球蛋白只在出生时使用1次,但也有报道使用多次,如在出生时和2周龄,或在出生时和2月龄时使用2次乙肝免疫球蛋白。但有研究显示出生后多次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与只在出生时使用1次的免疫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

而且有研究显示,乙肝免疫球蛋白在注射后一般15~30分钟即开始发挥作用,其血浓度一般在注射后3~7天达到高峰,其半衰期一般可维持17.5~25天,对新生儿的有效保护作用可维持42~63天,4个月后基本清除。而大多数新生儿在接种第二针疫苗后即已经产生了具有保护作用的乙肝抗体。

因此,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均推荐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只在出生时注射1次乙肝免疫球蛋白,无须使用第2次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患者要治疗也要减肥

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控制体重。这是韩国一项有关替诺福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发现肥胖的患者(高体重指数)是影响替诺福韦疗效的重要原因。因此,作者鼓励患者在服用替诺福韦治疗乙肝的同时,调整生活方式,减肥,降低体重指数。

为此,作者进行了长达3年的观察。3年后,作者发现这些患者的肝脏弹性指标明显好转,从3年前的14.7 kPa降低到8.7 kPa,脂肪受控衰减指数和体重指数也明显降低。说明乙肝患者边治疗边控制体重更有利于肝脏纤维化的改善。

这个研究结果我也有相同的感受。在几年前,我对阿德福韦临床试验中的病例进行总结,想找一下影响阿德福韦疗效的相关因素。在总结患者体重指数和体重对疗效影响时,我发现阿德福韦治疗2年仍无应答的患者中53%的患者体重指数>25%,80%的患者体重≥70kg。所以,我认定肥胖和超重会影响阿德福韦的疗效,因此在后来的临床治疗中,我对肥胖和超重的患者很少推荐使用阿德福韦,建议使用恩替卡韦。

但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如果不注意控制体重,也会影响肝病的恢复。我们一项长达10年恩替卡韦的临床试验中,有一位患者非常典型。他加入我们科研的时候还是个学生,又瘦又小,由妈妈带来参加恩替卡韦临床试验。治疗初期的效果很好,HBV DNA阴转,肝功能恢复,几年后达到了e抗原血清转换,成为乙肝“小三阳”,肝纤维化也明显改善。

但他毕业后,参加了工作,被分配到一个经常需要应酬的岗位,常常在外就餐,体重突飞猛进地长了起来。一次随访时我们发现,他的转氨酶升高到300多,但乙肝病毒的指标并没有恶化。为了找到引起这位患者肝病加重的原因,我们为他做了肝穿刺检查,结果发现他的肝细胞内布满脂肪,脂肪含量高达50%以上,严重的脂肪肝不仅使他的肝功能升高,而且导致了他的肝脏明显纤维化。

我也有一些患者在治疗中减肥,改善疗效的例子。一位患者最初因抗病毒效果不好,不得不受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联合治疗。尽管HBV DNA受到抑制,但肝功能改善并不明显,表面抗原和e抗原也一直坚挺不降。B超发现患者有中度以上的脂肪肝。我鼓励患者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患者的依从性很好,坚持治疗和锻炼。经过10年多的治疗,目前患者脂肪肝完全消失。

不仅如此,患者已发生e抗原血清转换,表面抗原也逐渐下降,今年复查的时候,表面抗原已降低到几乎检测不出,很快就要完全消失了。他对他的治疗也越来越有信心。

以上例子都说明:脂肪肝也是导致肝纤维化的重要原因,乙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减肥,控制体重,可明显改善疗效,减轻肝纤维化。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有可能消失吗

乙肝病毒是一种特别“做衣服”的病毒。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病毒颗粒可高达10的13次方拷贝/毫升,其中完整的(成熟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仅占万分之一,只有少数是具有全基因的,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

每个乙肝病毒只需要约100个HBsAg分子作为它的外膜蛋白,但是在乙肝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HBsAg的量比病毒装配所需要的大约多出了10万~100万倍,有数百万HBsAg分子在血液中循环。

那么,这么多的HBsAg在乙肝病毒感染的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HBsAg不仅只有做病毒“外衣”的作用,它会作用于人体的免疫细胞,保护乙肝病毒,不让机体免疫系统清除乙肝病毒。HBsAg能作用于T细胞,使其失去杀伤HBV感染的肝细胞的能力;还能作用于B细胞,使其不能对乙肝病毒产生抗体。HBsAg的持续存在使HBV感染慢性化。”因此,HBsAg水平越低,病毒在体内的根基越不牢靠,越容易被清除。

肝细胞的生命周期大约为100天,每天约有1%的肝细胞凋亡,新的肝细胞再生。新的肝细胞往往是没有被乙肝病毒所感染的“干净”细胞。如果持续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旧的肝细胞(包括整合了HBV DNA的肝细胞)逐渐凋亡,新的未被病毒感染的“干净”肝细胞不断再生。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HBsAg是有可能消失的。

我国台湾的医生曾对2121例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进行了长期的随访,这些患者中50.4%在28~75岁HBsAg自然消失。作者分析了这些患者HBsAg的有利因素,发现乙肝病毒的C基因型比B基因型更容易自发性HBsAg消失。另外,男性、HBV DNA<2000 IU/ml和HBsAg<100 IU/ml的患者自发性HBsAg消失的比率较高。

在台湾的另一项研究中,1991-1992年登记纳入长期随访且HBsAg等数据完整的2946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在随访48149.1人-年期间,累积18%的患者HBsAg消失。

我国香港的医生对775例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于HBeAg消失后随访1年、5年、10年、15后、20年和25年,HBsAg消失率分别为0.3%、1.3%、3.0%、8.9%、15.7%和23.6%。

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要达到HBsAg消失,首先要达到e抗原的消失和血清学转换和HBV DNA复制的长期抑制。

汗液能传播乙肝吗

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汗液中确实可检测到乙肝病毒。不仅公众担心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汗液是否会传播乙肝,科学家们也在关注这个问题。1980年,日本一所相扑俱乐部里曾发生乙肝疫情。当时的疫情暴发原因并不明确,人们担心有乙肝病毒感染的运动员在大量出汗时,体内的病毒会不会出现在汗液中?

摔跤运动员在比赛时有身体间的密切接触,也可能会受伤,一旦接触了有病毒的汗液,会不会被感染?2007年,土耳其的科学家对70例摔跤运动员的血液和汗液进行了检测,发现其中9例摔跤选手血液内检测到乙肝病毒基因DNA,这9例选手中的8例汗液内也同样检测到乙肝病毒的基因,但水平很低。奇怪的是,这9例运动员血液的乙肝表面抗原均阴性。

这篇文章报道出来后,立即引起很多关注。许多人担心汗液有传播乙肝的风险。2012年,日本的科学家从9例高病毒复制(血清HBV DNA大于10的6次方)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汗液中检测到HBV DNA,但汗液是HBV DNA的水平明显低于血清HBV DNA。因此可以确定,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汗液中是可以检测到乙肝病毒的。

但是,检测到病毒并不等于病毒能够传播。体液中的成分与血液中相关很远,在不利于病毒存活的条件下,病毒会很快死亡,失去感染的能力。例如: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大便中是可以检测到乙肝病毒的,但乙肝病毒并不能像甲型肝炎那样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有科学家对33例儿童和17例成人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大便进行病毒检测,74%的大便中检测到HBV DNA。

但是,用这些带有病毒的粪便进行动物试验,无论是口服还是静脉注射,动物都没有被感染。因此,研究者认为乙肝病毒感染者大便中的病毒已经失去了感染人体的能力。尽管我没有检索到类似有关汗液的试验,但让我们看看汗液的成分,其中的氯化钠含量很高,约为300毫克/100毫升。这么高的渗透压病毒很难存活。

为了搞清楚摔跤运动员有没有感染乙肝的风险,伊朗运动医学研究中心对420例摔跤运动员进行了有关乙型肝炎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结果发现,摔跤运动员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

研究人员又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运动员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运动员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因素也与对照组一样,主要是危险性行为、共用剔须刀、手术及外科治疗。说明摔跤运动员感染乙肝病毒与他们的职业、出汗及身体接触无明显相关性。

总结上述内容,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汗液中可以检测到乙肝病毒的基因,但水平很低,有没有传染性不明,但即使有一些传染性,皮肤上没有新鲜破损的伤口也不会发生感染。

还要补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是可以抵御乙肝病毒的,而且乙肝也是一种可以用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容易接触到汗液的运动员或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亲属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来预防,不必为接触到一点汗液而如此恐慌。

相关方剂

乙肝益气解郁颗粒

益气化湿,疏肝解郁。

乙肝宁颗粒

补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相关偏方验方

乙肝煎

慢性乙型肝炎。

抗乙肝大三阳方

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扶正护肝。适用于乙肝“大三阳”。

乙肝宁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乡间郎中

乙肝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2020-07-15

乙肝病人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吃一些清淡的食物。生、冷、硬、烫的食物尽量不吃。然后要注意有节律的休息。戒掉抽烟喝酒的生活习惯。乙型肝炎患者要注意检查,半年查一次肝功能、B超。如果是肝硬化的病人还要隔上半年或一年做增强ct,以免发现或是出现肿瘤。



乙肝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相关阅读


乙肝传播途径

乙肝会不会传染首先要明确乙肝病毒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染的,乙肝病毒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传播:第一个是血液的传播,比如你接触了乙肝患者的血液,而且你正好没有保护性的抗体,这时候可能被感染;第二个途径是性途径传播,如果两个人发生了没有保护的性行为,而一方携带有乙肝病毒,另一方没有对乙肝病毒的抗体会导致传播;第三个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顾名思义就是妈妈把病毒传给孩子,这是母婴的垂直传播。知道了这三个主要的传播途径,就可以知道吃饭不会传播乙肝,因为乙肝病毒不是通过消化道传播,而是通过接触传播,所以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饭、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游泳都不会传播,大家也不要谈乙肝就色变,要正确认识这个传播的问题。

乙肝能治好吗?

乙肝病毒感染人类以后对个体的影响与很多因素有关,不能简单的说感染了乙肝病毒今后就一定出现什么或者不出现什么。乙肝的结局首先与感染时间有关,如果一个个体在出生的时候就感染了乙肝病毒,这时候如果没有正确的治疗,将来90%都会发展到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如果成人感染乙肝病毒,他的预后就比较好,基本上90%都可以彻底治好。我们国家之所以有很多慢性乙肝患者是因为很多都是母婴传播,治疗起来比较困难。第二个因素是有没有经过正规的治疗,随着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目前对抗乙肝的治疗方法已经非常多了,而且非常有效,比如乙肝抗病毒治疗以前只有干扰素,现在有各种各样有效又安全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只要按照正规医院医生的治疗方案去治疗,一般半年左右就可以把乙肝病毒控制在不可检测的范围,持续的巩固治疗就可以完全阻止乙肝向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发展。第三条是在治疗过程中有没有按医嘱的要求定期的随访,一种治疗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人拿到一种药就长期的吃,不去医院随访,结果出现问题也没及时发现,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和医生取得联系,让医生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简化治疗,最后取得一个比较好的结果。所以随着医学的发展,乙肝的治疗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困难了,我们有信心把乙肝病毒控制到一个不可检测的水平,可以大大的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治疗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没有任何的肝炎发作,没有肝纤维化,也没有向肝硬化肝癌进展的风险,目前不需要治疗。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个规定,并不是说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是健康人,只是现在的科学手段,还没有办法让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的病毒得到根治,所以在现在科技条件下,只能给有炎症发作的人、有肝纤维化肝硬化风险的人进行抗病毒治疗。因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中会有60%甚至更多的人即使不做治疗,终生也不会发病。他们从来都不会发生肝炎,也不会有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所以不主张给没有肝炎的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人只要转氨酶正常,就一定是没有必要治疗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还有很多乙肝病毒感染者,即使在化验检查的时候,他的肝功能始终正常,在做B超的时候也没有发现肝纤维化、肝硬化,但是在很多人四五十岁的时候,会变成肝硬化,甚至有的人会得肝癌。经过现在的一些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在这种所谓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里边,可能会有一部分人虽然转氨酶水平一直正常,但可能是隐匿进展的肝炎病人。因此为了及早的发现这些人,医生会对肝功能正常,但HBV–DNA水平是阳性的这些所谓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年龄大于30岁的时候,就要求他们做肝活检,也叫肝穿刺。之后在病理专家的指导下,就可以发现,哪些人有肝纤维化倾向,有可能将来会发生肝硬化,那么这些人就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因此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不需要治疗,只是应该更精细的来区分这个人群。在这些病人30岁的时候,应该给乙肝病毒DNA阳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肝活检,通过肝活检就能够发现真正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不需要治疗,还能够发现隐匿进展的肝炎发作的人,这些人就需要进行治疗。

打乙肝疫苗后注意什么

很多人认为只要按时打乙肝疫苗或按时接种某种疫苗,得病的几率就会减小,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绝大多数人在接种乙肝疫苗或其他疫苗以后都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对疾病就具有了抵抗的能力,但有一部分人对乙肝疫苗的反应性很差,注射疫苗无法产生有效的乙肝抗体,因此建议注射乙肝疫苗以后1到2个月的时间到医院检查,是否已经产生了乙肝的表面抗体,即保护性抗体,没有保护性抗体时可能被乙肝病毒感染,因此建议进行积极的监测,乙肝疫苗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存在的时间会很长,建议3到5年左右复查一次。对于会经常接触到乙肝病毒病人血液或体液样本的高危人群,要每年进行检查,表面抗体的滴度酶联法维持在十以上,或放免法状态下维持在一百以上才能够有效地抵抗乙肝病毒的侵袭。

乙肝可以治愈吗

乙肝是否能治好要从两个方向来看,要达到表面抗原阴转,把乙肝病毒从体内彻底清除,目前现有的医学手段还很难达到,虽然美国目前也在开发一些新药,但这些药物目前还没有应用到临床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控制乙肝,21世纪初出现了核苷类似物的药物,通过口服就可以有效的控制乙肝病毒复制,进而达到肝功长期稳定的状态,但是这种药物必须长期服用,不能停药,药物在体内存在有时可以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一旦消失,乙肝病毒就会迅速出现,造成肝功的损害。口服药物可以有效的控制肝功,也可以有效的控制肝脏的进展,这时可以说乙肝病人是可控、可治愈的。

乙肝是怎么得的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乙肝主要有四种传播方式,第一种是母婴垂直传播,得了乙肝的母亲可能把乙肝遗传给孩子,这种传播极少数由宫内感染引起,大多数是因为围产期、围手术期管理不严格造成。第二种传播方式是血液传播,主要由输血传播,是国内比较常见的传播方式。第三种传播方式是性传播,患有乙肝的成年人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几率比较小。第四种是医源性传播,医学上很多侵袭性的操作行为可能会造成乙肝的传播。

乙肝五项怎么看

乙肝五项最早是评测乙肝病毒在体内感染状态的标志物,乙肝五项包括病毒的两项,即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的e抗原,以及身体对病毒反应的三项,即表面抗体、e抗体以及核心抗体。如果能检测到病毒的两项抗原,表面抗原和e抗原,以及体内的核心抗体,则诊断为大三阳,如果只检测到病毒的表面抗原,并检测到身体对病毒反应出现的e抗体和核心抗体,这时诊断为小三阳。存在大三阳和小三阳时,更倾向于检查血液中病毒的DNA情况,一旦血液中存在活性病毒,就需要到医院定期复查和治疗。

和乙肝病人一起吃饭会传染吗

乙肝主要是经血液传播,和乙肝病人吃饭一般不会传染,但也不排除意外情况发生,如恰好一起吃饭的乙肝病人牙龈出血,带到菜上,同桌吃饭的人吃了带血的菜,又本身胃肠道不好,也是有可能被感染的,生活中接触或饮食传染的概率非常小,但也不完全排除。

乙肝有哪些危害

在中国乙肝的危害性非常大,全世界每年死于肝癌的病人是50万,其中中国就占25万。它的危害主要有两点,危害一是它具有传染性,如果乙肝病人不好好管理,可以传染另一个人。危害二是它有严重并发症,一种是肝硬化,一种是肝癌。

乙肝患者可以怀孕吗

育龄期的乙肝患者,如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DNA为阴性,可以怀孕。如乙肝病毒DNA为阳性,说明体内病毒处于稳定状态,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影响正常生活也可以怀孕。如肝功能异常,乙肝病毒为阳性,那就需要治疗后再怀孕。

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会好转吗

有些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已经发展为肝硬化。这些患者常对治疗失去信心,认为抗病毒治疗已经为时过晚。其实,无论是否发展到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一方面可阻止病毒对肝脏造成进一步伤害,另一方面也可促进肝损伤恢复,减轻肝纤维化。

近年来上市的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不仅能缓解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而且还很安全。早在1996年,国外就有人用这类药物治疗肝硬化患者,并达到较好的疗效。近年来国内外医生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并积累了更多经验。我国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保持病毒抑制状态的患者9年后肝穿刺检查,以前的肝纤维化明显好转。

国外一些研究也证实,一些准备接受肝移植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手术前接受了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有2/3的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甚至达到了暂缓手术的效果。因此,肝硬化患者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测下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达到缓解病情,逆转肝纤维化,减少肝移植手术需求的良好效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核苷(酸)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阻止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的进展,改善肝脏纤维化,而且安全性好。因此,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目前各国指南均建议: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无论其ALT和HBeAg的情况如何,只要在血液中能够检测到HBV DNA,就应该开始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是长期的,甚至是终生服药。这是因为停药后反弹所导致肝病复发的病情轻重与治疗前肝脏的基础密切相关。治疗前肝损害较轻的患者停药后若发生反弹,一般不会导致肝衰竭。而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肝小叶结构紊乱,纤维组织增生多,尽管抗病毒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细胞功能,减轻肝纤维化,但是,肝脏已经很难完全恢复正常。

一旦停药后肝病复发,肝脏将不可避免地再次受到重创,患者将面临肝衰竭的威胁。因此,肝硬化患者不能轻易停用抗病毒药物,需要长期乃至终生治疗。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可以阻止肝病进展,但仍有肝细胞癌发生的风险。在长期治疗期间,尽管病情缓解,也不能放松对肝细胞癌的监测。

乙肝妈妈生的宝宝是否都要打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所生后代,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为87.8%。如果同时使用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即采用目前推荐的主动+被动联合免疫方法,母婴传播的阻断率可明显提高,达到95%以上。

但是,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于e抗原阴性的乙肝病毒感染母亲单独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已经很好,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没有明显增加疫苗的免疫效果,如果考虑成本或乙肝免疫球蛋白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不一定都要联合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因此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对e抗对e抗原和HBV DNA均阴性的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只接种乙肝疫苗,而不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近年来,我国疾控中心对广西及江苏两省中一共884例乙肝“小三阳”妈妈所生宝宝进行了一项研究。这些母亲所生的宝宝出生后被分为两组:一组只接种乙肝疫苗,另一组使用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

结果:两组母亲所生的后代在出生7个月后,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率分别为0.1%和0;表面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7%和98.5%。两组的阻断失败率和免疫成功率均无明显差异。说明乙肝“小三阳”妈妈(尤其是低病毒复制者),所生后代完全可以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多大剂量?

近年来,我国政府免费为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所生后代实施被动免疫,即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均免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IU。但有些乙肝妈妈不放心,来信问我:是不是打200 I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更好?

曾有研究显示,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剂量是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来计算的,一般的使用剂量为0.2~0.5 ml/kg,每毫升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大约为145 IU。这样算起来,一个出生体重为3 kg的婴儿使用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大约为87~217.5 IU。

后来为了简便,大部分研究中新生儿使用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为100 IU或200 IU。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推荐“剂量应≥100 IU”。从理论上讲,用200 IU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所产生的保护效果更好一些。

但我国“十一五”重大专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课题组的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后使用100 IU或200 I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其母婴阻断率和表面抗体阳性率是没有差别的。所以,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可以放心享受国家给予的免费优惠,注射100 I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

 打几针?

有些医生推荐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在出生时注射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再于出生1个月内注射第二针乙肝免疫球蛋白。更有甚者还推荐宝宝注射第三次或第四次乙肝免疫球蛋白。那么,乙肝妈妈所生宝宝出生后到底应该打几次乙肝免疫球蛋白呢?

在以往的很多研究中,乙肝免疫球蛋白只在出生时使用1次,但也有报道使用多次,如在出生时和2周龄,或在出生时和2月龄时使用2次乙肝免疫球蛋白。但有研究显示出生后多次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与只在出生时使用1次的免疫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

而且有研究显示,乙肝免疫球蛋白在注射后一般15~30分钟即开始发挥作用,其血浓度一般在注射后3~7天达到高峰,其半衰期一般可维持17.5~25天,对新生儿的有效保护作用可维持42~63天,4个月后基本清除。而大多数新生儿在接种第二针疫苗后即已经产生了具有保护作用的乙肝抗体。

因此,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均推荐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只在出生时注射1次乙肝免疫球蛋白,无须使用第2次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患者要治疗也要减肥

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控制体重。这是韩国一项有关替诺福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发现肥胖的患者(高体重指数)是影响替诺福韦疗效的重要原因。因此,作者鼓励患者在服用替诺福韦治疗乙肝的同时,调整生活方式,减肥,降低体重指数。

为此,作者进行了长达3年的观察。3年后,作者发现这些患者的肝脏弹性指标明显好转,从3年前的14.7 kPa降低到8.7 kPa,脂肪受控衰减指数和体重指数也明显降低。说明乙肝患者边治疗边控制体重更有利于肝脏纤维化的改善。

这个研究结果我也有相同的感受。在几年前,我对阿德福韦临床试验中的病例进行总结,想找一下影响阿德福韦疗效的相关因素。在总结患者体重指数和体重对疗效影响时,我发现阿德福韦治疗2年仍无应答的患者中53%的患者体重指数>25%,80%的患者体重≥70kg。所以,我认定肥胖和超重会影响阿德福韦的疗效,因此在后来的临床治疗中,我对肥胖和超重的患者很少推荐使用阿德福韦,建议使用恩替卡韦。

但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如果不注意控制体重,也会影响肝病的恢复。我们一项长达10年恩替卡韦的临床试验中,有一位患者非常典型。他加入我们科研的时候还是个学生,又瘦又小,由妈妈带来参加恩替卡韦临床试验。治疗初期的效果很好,HBV DNA阴转,肝功能恢复,几年后达到了e抗原血清转换,成为乙肝“小三阳”,肝纤维化也明显改善。

但他毕业后,参加了工作,被分配到一个经常需要应酬的岗位,常常在外就餐,体重突飞猛进地长了起来。一次随访时我们发现,他的转氨酶升高到300多,但乙肝病毒的指标并没有恶化。为了找到引起这位患者肝病加重的原因,我们为他做了肝穿刺检查,结果发现他的肝细胞内布满脂肪,脂肪含量高达50%以上,严重的脂肪肝不仅使他的肝功能升高,而且导致了他的肝脏明显纤维化。

我也有一些患者在治疗中减肥,改善疗效的例子。一位患者最初因抗病毒效果不好,不得不受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联合治疗。尽管HBV DNA受到抑制,但肝功能改善并不明显,表面抗原和e抗原也一直坚挺不降。B超发现患者有中度以上的脂肪肝。我鼓励患者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患者的依从性很好,坚持治疗和锻炼。经过10年多的治疗,目前患者脂肪肝完全消失。

不仅如此,患者已发生e抗原血清转换,表面抗原也逐渐下降,今年复查的时候,表面抗原已降低到几乎检测不出,很快就要完全消失了。他对他的治疗也越来越有信心。

以上例子都说明:脂肪肝也是导致肝纤维化的重要原因,乙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减肥,控制体重,可明显改善疗效,减轻肝纤维化。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有可能消失吗

乙肝病毒是一种特别“做衣服”的病毒。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病毒颗粒可高达10的13次方拷贝/毫升,其中完整的(成熟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仅占万分之一,只有少数是具有全基因的,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

每个乙肝病毒只需要约100个HBsAg分子作为它的外膜蛋白,但是在乙肝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HBsAg的量比病毒装配所需要的大约多出了10万~100万倍,有数百万HBsAg分子在血液中循环。

那么,这么多的HBsAg在乙肝病毒感染的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HBsAg不仅只有做病毒“外衣”的作用,它会作用于人体的免疫细胞,保护乙肝病毒,不让机体免疫系统清除乙肝病毒。HBsAg能作用于T细胞,使其失去杀伤HBV感染的肝细胞的能力;还能作用于B细胞,使其不能对乙肝病毒产生抗体。HBsAg的持续存在使HBV感染慢性化。”因此,HBsAg水平越低,病毒在体内的根基越不牢靠,越容易被清除。

肝细胞的生命周期大约为100天,每天约有1%的肝细胞凋亡,新的肝细胞再生。新的肝细胞往往是没有被乙肝病毒所感染的“干净”细胞。如果持续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旧的肝细胞(包括整合了HBV DNA的肝细胞)逐渐凋亡,新的未被病毒感染的“干净”肝细胞不断再生。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HBsAg是有可能消失的。

我国台湾的医生曾对2121例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进行了长期的随访,这些患者中50.4%在28~75岁HBsAg自然消失。作者分析了这些患者HBsAg的有利因素,发现乙肝病毒的C基因型比B基因型更容易自发性HBsAg消失。另外,男性、HBV DNA<2000 IU/ml和HBsAg<100 IU/ml的患者自发性HBsAg消失的比率较高。

在台湾的另一项研究中,1991-1992年登记纳入长期随访且HBsAg等数据完整的2946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在随访48149.1人-年期间,累积18%的患者HBsAg消失。

我国香港的医生对775例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于HBeAg消失后随访1年、5年、10年、15后、20年和25年,HBsAg消失率分别为0.3%、1.3%、3.0%、8.9%、15.7%和23.6%。

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要达到HBsAg消失,首先要达到e抗原的消失和血清学转换和HBV DNA复制的长期抑制。

汗液能传播乙肝吗

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汗液中确实可检测到乙肝病毒。不仅公众担心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汗液是否会传播乙肝,科学家们也在关注这个问题。1980年,日本一所相扑俱乐部里曾发生乙肝疫情。当时的疫情暴发原因并不明确,人们担心有乙肝病毒感染的运动员在大量出汗时,体内的病毒会不会出现在汗液中?

摔跤运动员在比赛时有身体间的密切接触,也可能会受伤,一旦接触了有病毒的汗液,会不会被感染?2007年,土耳其的科学家对70例摔跤运动员的血液和汗液进行了检测,发现其中9例摔跤选手血液内检测到乙肝病毒基因DNA,这9例选手中的8例汗液内也同样检测到乙肝病毒的基因,但水平很低。奇怪的是,这9例运动员血液的乙肝表面抗原均阴性。

这篇文章报道出来后,立即引起很多关注。许多人担心汗液有传播乙肝的风险。2012年,日本的科学家从9例高病毒复制(血清HBV DNA大于10的6次方)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汗液中检测到HBV DNA,但汗液是HBV DNA的水平明显低于血清HBV DNA。因此可以确定,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汗液中是可以检测到乙肝病毒的。

但是,检测到病毒并不等于病毒能够传播。体液中的成分与血液中相关很远,在不利于病毒存活的条件下,病毒会很快死亡,失去感染的能力。例如: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大便中是可以检测到乙肝病毒的,但乙肝病毒并不能像甲型肝炎那样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有科学家对33例儿童和17例成人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大便进行病毒检测,74%的大便中检测到HBV DNA。

但是,用这些带有病毒的粪便进行动物试验,无论是口服还是静脉注射,动物都没有被感染。因此,研究者认为乙肝病毒感染者大便中的病毒已经失去了感染人体的能力。尽管我没有检索到类似有关汗液的试验,但让我们看看汗液的成分,其中的氯化钠含量很高,约为300毫克/100毫升。这么高的渗透压病毒很难存活。

为了搞清楚摔跤运动员有没有感染乙肝的风险,伊朗运动医学研究中心对420例摔跤运动员进行了有关乙型肝炎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结果发现,摔跤运动员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

研究人员又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运动员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运动员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因素也与对照组一样,主要是危险性行为、共用剔须刀、手术及外科治疗。说明摔跤运动员感染乙肝病毒与他们的职业、出汗及身体接触无明显相关性。

总结上述内容,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汗液中可以检测到乙肝病毒的基因,但水平很低,有没有传染性不明,但即使有一些传染性,皮肤上没有新鲜破损的伤口也不会发生感染。

还要补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是可以抵御乙肝病毒的,而且乙肝也是一种可以用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容易接触到汗液的运动员或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亲属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来预防,不必为接触到一点汗液而如此恐慌。

相关方剂

乙肝益气解郁颗粒

益气化湿,疏肝解郁。

乙肝宁颗粒

补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相关偏方验方

乙肝煎

慢性乙型肝炎。

抗乙肝大三阳方

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扶正护肝。适用于乙肝“大三阳”。

乙肝宁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乡间郎中

乙肝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2020-07-15

乙肝病人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吃一些清淡的食物。生、冷、硬、烫的食物尽量不吃。然后要注意有节律的休息。戒掉抽烟喝酒的生活习惯。乙型肝炎患者要注意检查,半年查一次肝功能、B超。如果是肝硬化的病人还要隔上半年或一年做增强ct,以免发现或是出现肿瘤。



乙肝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相关阅读


乙肝传播途径

乙肝会不会传染首先要明确乙肝病毒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染的,乙肝病毒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传播:第一个是血液的传播,比如你接触了乙肝患者的血液,而且你正好没有保护性的抗体,这时候可能被感染;第二个途径是性途径传播,如果两个人发生了没有保护的性行为,而一方携带有乙肝病毒,另一方没有对乙肝病毒的抗体会导致传播;第三个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顾名思义就是妈妈把病毒传给孩子,这是母婴的垂直传播。知道了这三个主要的传播途径,就可以知道吃饭不会传播乙肝,因为乙肝病毒不是通过消化道传播,而是通过接触传播,所以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饭、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游泳都不会传播,大家也不要谈乙肝就色变,要正确认识这个传播的问题。

乙肝能治好吗?

乙肝病毒感染人类以后对个体的影响与很多因素有关,不能简单的说感染了乙肝病毒今后就一定出现什么或者不出现什么。乙肝的结局首先与感染时间有关,如果一个个体在出生的时候就感染了乙肝病毒,这时候如果没有正确的治疗,将来90%都会发展到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如果成人感染乙肝病毒,他的预后就比较好,基本上90%都可以彻底治好。我们国家之所以有很多慢性乙肝患者是因为很多都是母婴传播,治疗起来比较困难。第二个因素是有没有经过正规的治疗,随着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目前对抗乙肝的治疗方法已经非常多了,而且非常有效,比如乙肝抗病毒治疗以前只有干扰素,现在有各种各样有效又安全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只要按照正规医院医生的治疗方案去治疗,一般半年左右就可以把乙肝病毒控制在不可检测的范围,持续的巩固治疗就可以完全阻止乙肝向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发展。第三条是在治疗过程中有没有按医嘱的要求定期的随访,一种治疗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人拿到一种药就长期的吃,不去医院随访,结果出现问题也没及时发现,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和医生取得联系,让医生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简化治疗,最后取得一个比较好的结果。所以随着医学的发展,乙肝的治疗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困难了,我们有信心把乙肝病毒控制到一个不可检测的水平,可以大大的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治疗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没有任何的肝炎发作,没有肝纤维化,也没有向肝硬化肝癌进展的风险,目前不需要治疗。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个规定,并不是说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是健康人,只是现在的科学手段,还没有办法让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的病毒得到根治,所以在现在科技条件下,只能给有炎症发作的人、有肝纤维化肝硬化风险的人进行抗病毒治疗。因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中会有60%甚至更多的人即使不做治疗,终生也不会发病。他们从来都不会发生肝炎,也不会有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所以不主张给没有肝炎的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人只要转氨酶正常,就一定是没有必要治疗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还有很多乙肝病毒感染者,即使在化验检查的时候,他的肝功能始终正常,在做B超的时候也没有发现肝纤维化、肝硬化,但是在很多人四五十岁的时候,会变成肝硬化,甚至有的人会得肝癌。经过现在的一些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在这种所谓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里边,可能会有一部分人虽然转氨酶水平一直正常,但可能是隐匿进展的肝炎病人。因此为了及早的发现这些人,医生会对肝功能正常,但HBV–DNA水平是阳性的这些所谓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年龄大于30岁的时候,就要求他们做肝活检,也叫肝穿刺。之后在病理专家的指导下,就可以发现,哪些人有肝纤维化倾向,有可能将来会发生肝硬化,那么这些人就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因此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不需要治疗,只是应该更精细的来区分这个人群。在这些病人30岁的时候,应该给乙肝病毒DNA阳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肝活检,通过肝活检就能够发现真正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不需要治疗,还能够发现隐匿进展的肝炎发作的人,这些人就需要进行治疗。

打乙肝疫苗后注意什么

很多人认为只要按时打乙肝疫苗或按时接种某种疫苗,得病的几率就会减小,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绝大多数人在接种乙肝疫苗或其他疫苗以后都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对疾病就具有了抵抗的能力,但有一部分人对乙肝疫苗的反应性很差,注射疫苗无法产生有效的乙肝抗体,因此建议注射乙肝疫苗以后1到2个月的时间到医院检查,是否已经产生了乙肝的表面抗体,即保护性抗体,没有保护性抗体时可能被乙肝病毒感染,因此建议进行积极的监测,乙肝疫苗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存在的时间会很长,建议3到5年左右复查一次。对于会经常接触到乙肝病毒病人血液或体液样本的高危人群,要每年进行检查,表面抗体的滴度酶联法维持在十以上,或放免法状态下维持在一百以上才能够有效地抵抗乙肝病毒的侵袭。

乙肝可以治愈吗

乙肝是否能治好要从两个方向来看,要达到表面抗原阴转,把乙肝病毒从体内彻底清除,目前现有的医学手段还很难达到,虽然美国目前也在开发一些新药,但这些药物目前还没有应用到临床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控制乙肝,21世纪初出现了核苷类似物的药物,通过口服就可以有效的控制乙肝病毒复制,进而达到肝功长期稳定的状态,但是这种药物必须长期服用,不能停药,药物在体内存在有时可以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一旦消失,乙肝病毒就会迅速出现,造成肝功的损害。口服药物可以有效的控制肝功,也可以有效的控制肝脏的进展,这时可以说乙肝病人是可控、可治愈的。

乙肝是怎么得的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乙肝主要有四种传播方式,第一种是母婴垂直传播,得了乙肝的母亲可能把乙肝遗传给孩子,这种传播极少数由宫内感染引起,大多数是因为围产期、围手术期管理不严格造成。第二种传播方式是血液传播,主要由输血传播,是国内比较常见的传播方式。第三种传播方式是性传播,患有乙肝的成年人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几率比较小。第四种是医源性传播,医学上很多侵袭性的操作行为可能会造成乙肝的传播。

乙肝五项怎么看

乙肝五项最早是评测乙肝病毒在体内感染状态的标志物,乙肝五项包括病毒的两项,即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的e抗原,以及身体对病毒反应的三项,即表面抗体、e抗体以及核心抗体。如果能检测到病毒的两项抗原,表面抗原和e抗原,以及体内的核心抗体,则诊断为大三阳,如果只检测到病毒的表面抗原,并检测到身体对病毒反应出现的e抗体和核心抗体,这时诊断为小三阳。存在大三阳和小三阳时,更倾向于检查血液中病毒的DNA情况,一旦血液中存在活性病毒,就需要到医院定期复查和治疗。

和乙肝病人一起吃饭会传染吗

乙肝主要是经血液传播,和乙肝病人吃饭一般不会传染,但也不排除意外情况发生,如恰好一起吃饭的乙肝病人牙龈出血,带到菜上,同桌吃饭的人吃了带血的菜,又本身胃肠道不好,也是有可能被感染的,生活中接触或饮食传染的概率非常小,但也不完全排除。

乙肝有哪些危害

在中国乙肝的危害性非常大,全世界每年死于肝癌的病人是50万,其中中国就占25万。它的危害主要有两点,危害一是它具有传染性,如果乙肝病人不好好管理,可以传染另一个人。危害二是它有严重并发症,一种是肝硬化,一种是肝癌。

乙肝患者可以怀孕吗

育龄期的乙肝患者,如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DNA为阴性,可以怀孕。如乙肝病毒DNA为阳性,说明体内病毒处于稳定状态,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影响正常生活也可以怀孕。如肝功能异常,乙肝病毒为阳性,那就需要治疗后再怀孕。

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会好转吗

有些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已经发展为肝硬化。这些患者常对治疗失去信心,认为抗病毒治疗已经为时过晚。其实,无论是否发展到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一方面可阻止病毒对肝脏造成进一步伤害,另一方面也可促进肝损伤恢复,减轻肝纤维化。

近年来上市的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不仅能缓解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而且还很安全。早在1996年,国外就有人用这类药物治疗肝硬化患者,并达到较好的疗效。近年来国内外医生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并积累了更多经验。我国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保持病毒抑制状态的患者9年后肝穿刺检查,以前的肝纤维化明显好转。

国外一些研究也证实,一些准备接受肝移植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手术前接受了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有2/3的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甚至达到了暂缓手术的效果。因此,肝硬化患者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测下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达到缓解病情,逆转肝纤维化,减少肝移植手术需求的良好效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核苷(酸)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阻止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的进展,改善肝脏纤维化,而且安全性好。因此,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目前各国指南均建议: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无论其ALT和HBeAg的情况如何,只要在血液中能够检测到HBV DNA,就应该开始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是长期的,甚至是终生服药。这是因为停药后反弹所导致肝病复发的病情轻重与治疗前肝脏的基础密切相关。治疗前肝损害较轻的患者停药后若发生反弹,一般不会导致肝衰竭。而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肝小叶结构紊乱,纤维组织增生多,尽管抗病毒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细胞功能,减轻肝纤维化,但是,肝脏已经很难完全恢复正常。

一旦停药后肝病复发,肝脏将不可避免地再次受到重创,患者将面临肝衰竭的威胁。因此,肝硬化患者不能轻易停用抗病毒药物,需要长期乃至终生治疗。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可以阻止肝病进展,但仍有肝细胞癌发生的风险。在长期治疗期间,尽管病情缓解,也不能放松对肝细胞癌的监测。

乙肝妈妈生的宝宝是否都要打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所生后代,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为87.8%。如果同时使用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即采用目前推荐的主动+被动联合免疫方法,母婴传播的阻断率可明显提高,达到95%以上。

但是,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于e抗原阴性的乙肝病毒感染母亲单独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已经很好,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没有明显增加疫苗的免疫效果,如果考虑成本或乙肝免疫球蛋白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不一定都要联合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因此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对e抗对e抗原和HBV DNA均阴性的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只接种乙肝疫苗,而不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近年来,我国疾控中心对广西及江苏两省中一共884例乙肝“小三阳”妈妈所生宝宝进行了一项研究。这些母亲所生的宝宝出生后被分为两组:一组只接种乙肝疫苗,另一组使用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

结果:两组母亲所生的后代在出生7个月后,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率分别为0.1%和0;表面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7%和98.5%。两组的阻断失败率和免疫成功率均无明显差异。说明乙肝“小三阳”妈妈(尤其是低病毒复制者),所生后代完全可以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多大剂量?

近年来,我国政府免费为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所生后代实施被动免疫,即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均免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IU。但有些乙肝妈妈不放心,来信问我:是不是打200 I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更好?

曾有研究显示,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剂量是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来计算的,一般的使用剂量为0.2~0.5 ml/kg,每毫升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大约为145 IU。这样算起来,一个出生体重为3 kg的婴儿使用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大约为87~217.5 IU。

后来为了简便,大部分研究中新生儿使用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为100 IU或200 IU。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推荐“剂量应≥100 IU”。从理论上讲,用200 IU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所产生的保护效果更好一些。

但我国“十一五”重大专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课题组的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后使用100 IU或200 I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其母婴阻断率和表面抗体阳性率是没有差别的。所以,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可以放心享受国家给予的免费优惠,注射100 I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

 打几针?

有些医生推荐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在出生时注射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再于出生1个月内注射第二针乙肝免疫球蛋白。更有甚者还推荐宝宝注射第三次或第四次乙肝免疫球蛋白。那么,乙肝妈妈所生宝宝出生后到底应该打几次乙肝免疫球蛋白呢?

在以往的很多研究中,乙肝免疫球蛋白只在出生时使用1次,但也有报道使用多次,如在出生时和2周龄,或在出生时和2月龄时使用2次乙肝免疫球蛋白。但有研究显示出生后多次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与只在出生时使用1次的免疫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

而且有研究显示,乙肝免疫球蛋白在注射后一般15~30分钟即开始发挥作用,其血浓度一般在注射后3~7天达到高峰,其半衰期一般可维持17.5~25天,对新生儿的有效保护作用可维持42~63天,4个月后基本清除。而大多数新生儿在接种第二针疫苗后即已经产生了具有保护作用的乙肝抗体。

因此,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均推荐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只在出生时注射1次乙肝免疫球蛋白,无须使用第2次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患者要治疗也要减肥

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控制体重。这是韩国一项有关替诺福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发现肥胖的患者(高体重指数)是影响替诺福韦疗效的重要原因。因此,作者鼓励患者在服用替诺福韦治疗乙肝的同时,调整生活方式,减肥,降低体重指数。

为此,作者进行了长达3年的观察。3年后,作者发现这些患者的肝脏弹性指标明显好转,从3年前的14.7 kPa降低到8.7 kPa,脂肪受控衰减指数和体重指数也明显降低。说明乙肝患者边治疗边控制体重更有利于肝脏纤维化的改善。

这个研究结果我也有相同的感受。在几年前,我对阿德福韦临床试验中的病例进行总结,想找一下影响阿德福韦疗效的相关因素。在总结患者体重指数和体重对疗效影响时,我发现阿德福韦治疗2年仍无应答的患者中53%的患者体重指数>25%,80%的患者体重≥70kg。所以,我认定肥胖和超重会影响阿德福韦的疗效,因此在后来的临床治疗中,我对肥胖和超重的患者很少推荐使用阿德福韦,建议使用恩替卡韦。

但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如果不注意控制体重,也会影响肝病的恢复。我们一项长达10年恩替卡韦的临床试验中,有一位患者非常典型。他加入我们科研的时候还是个学生,又瘦又小,由妈妈带来参加恩替卡韦临床试验。治疗初期的效果很好,HBV DNA阴转,肝功能恢复,几年后达到了e抗原血清转换,成为乙肝“小三阳”,肝纤维化也明显改善。

但他毕业后,参加了工作,被分配到一个经常需要应酬的岗位,常常在外就餐,体重突飞猛进地长了起来。一次随访时我们发现,他的转氨酶升高到300多,但乙肝病毒的指标并没有恶化。为了找到引起这位患者肝病加重的原因,我们为他做了肝穿刺检查,结果发现他的肝细胞内布满脂肪,脂肪含量高达50%以上,严重的脂肪肝不仅使他的肝功能升高,而且导致了他的肝脏明显纤维化。

我也有一些患者在治疗中减肥,改善疗效的例子。一位患者最初因抗病毒效果不好,不得不受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联合治疗。尽管HBV DNA受到抑制,但肝功能改善并不明显,表面抗原和e抗原也一直坚挺不降。B超发现患者有中度以上的脂肪肝。我鼓励患者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患者的依从性很好,坚持治疗和锻炼。经过10年多的治疗,目前患者脂肪肝完全消失。

不仅如此,患者已发生e抗原血清转换,表面抗原也逐渐下降,今年复查的时候,表面抗原已降低到几乎检测不出,很快就要完全消失了。他对他的治疗也越来越有信心。

以上例子都说明:脂肪肝也是导致肝纤维化的重要原因,乙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减肥,控制体重,可明显改善疗效,减轻肝纤维化。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有可能消失吗

乙肝病毒是一种特别“做衣服”的病毒。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病毒颗粒可高达10的13次方拷贝/毫升,其中完整的(成熟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仅占万分之一,只有少数是具有全基因的,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

每个乙肝病毒只需要约100个HBsAg分子作为它的外膜蛋白,但是在乙肝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HBsAg的量比病毒装配所需要的大约多出了10万~100万倍,有数百万HBsAg分子在血液中循环。

那么,这么多的HBsAg在乙肝病毒感染的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HBsAg不仅只有做病毒“外衣”的作用,它会作用于人体的免疫细胞,保护乙肝病毒,不让机体免疫系统清除乙肝病毒。HBsAg能作用于T细胞,使其失去杀伤HBV感染的肝细胞的能力;还能作用于B细胞,使其不能对乙肝病毒产生抗体。HBsAg的持续存在使HBV感染慢性化。”因此,HBsAg水平越低,病毒在体内的根基越不牢靠,越容易被清除。

肝细胞的生命周期大约为100天,每天约有1%的肝细胞凋亡,新的肝细胞再生。新的肝细胞往往是没有被乙肝病毒所感染的“干净”细胞。如果持续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旧的肝细胞(包括整合了HBV DNA的肝细胞)逐渐凋亡,新的未被病毒感染的“干净”肝细胞不断再生。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HBsAg是有可能消失的。

我国台湾的医生曾对2121例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进行了长期的随访,这些患者中50.4%在28~75岁HBsAg自然消失。作者分析了这些患者HBsAg的有利因素,发现乙肝病毒的C基因型比B基因型更容易自发性HBsAg消失。另外,男性、HBV DNA<2000 IU/ml和HBsAg<100 IU/ml的患者自发性HBsAg消失的比率较高。

在台湾的另一项研究中,1991-1992年登记纳入长期随访且HBsAg等数据完整的2946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在随访48149.1人-年期间,累积18%的患者HBsAg消失。

我国香港的医生对775例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于HBeAg消失后随访1年、5年、10年、15后、20年和25年,HBsAg消失率分别为0.3%、1.3%、3.0%、8.9%、15.7%和23.6%。

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要达到HBsAg消失,首先要达到e抗原的消失和血清学转换和HBV DNA复制的长期抑制。

汗液能传播乙肝吗

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汗液中确实可检测到乙肝病毒。不仅公众担心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汗液是否会传播乙肝,科学家们也在关注这个问题。1980年,日本一所相扑俱乐部里曾发生乙肝疫情。当时的疫情暴发原因并不明确,人们担心有乙肝病毒感染的运动员在大量出汗时,体内的病毒会不会出现在汗液中?

摔跤运动员在比赛时有身体间的密切接触,也可能会受伤,一旦接触了有病毒的汗液,会不会被感染?2007年,土耳其的科学家对70例摔跤运动员的血液和汗液进行了检测,发现其中9例摔跤选手血液内检测到乙肝病毒基因DNA,这9例选手中的8例汗液内也同样检测到乙肝病毒的基因,但水平很低。奇怪的是,这9例运动员血液的乙肝表面抗原均阴性。

这篇文章报道出来后,立即引起很多关注。许多人担心汗液有传播乙肝的风险。2012年,日本的科学家从9例高病毒复制(血清HBV DNA大于10的6次方)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汗液中检测到HBV DNA,但汗液是HBV DNA的水平明显低于血清HBV DNA。因此可以确定,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汗液中是可以检测到乙肝病毒的。

但是,检测到病毒并不等于病毒能够传播。体液中的成分与血液中相关很远,在不利于病毒存活的条件下,病毒会很快死亡,失去感染的能力。例如: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大便中是可以检测到乙肝病毒的,但乙肝病毒并不能像甲型肝炎那样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有科学家对33例儿童和17例成人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大便进行病毒检测,74%的大便中检测到HBV DNA。

但是,用这些带有病毒的粪便进行动物试验,无论是口服还是静脉注射,动物都没有被感染。因此,研究者认为乙肝病毒感染者大便中的病毒已经失去了感染人体的能力。尽管我没有检索到类似有关汗液的试验,但让我们看看汗液的成分,其中的氯化钠含量很高,约为300毫克/100毫升。这么高的渗透压病毒很难存活。

为了搞清楚摔跤运动员有没有感染乙肝的风险,伊朗运动医学研究中心对420例摔跤运动员进行了有关乙型肝炎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结果发现,摔跤运动员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

研究人员又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运动员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运动员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因素也与对照组一样,主要是危险性行为、共用剔须刀、手术及外科治疗。说明摔跤运动员感染乙肝病毒与他们的职业、出汗及身体接触无明显相关性。

总结上述内容,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汗液中可以检测到乙肝病毒的基因,但水平很低,有没有传染性不明,但即使有一些传染性,皮肤上没有新鲜破损的伤口也不会发生感染。

还要补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是可以抵御乙肝病毒的,而且乙肝也是一种可以用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容易接触到汗液的运动员或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亲属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来预防,不必为接触到一点汗液而如此恐慌。

相关方剂

乙肝益气解郁颗粒

益气化湿,疏肝解郁。

乙肝宁颗粒

补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相关偏方验方

乙肝煎

慢性乙型肝炎。

抗乙肝大三阳方

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扶正护肝。适用于乙肝“大三阳”。

乙肝宁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乡间郎中

乙肝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2020-07-15

乙肝病人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吃一些清淡的食物。生、冷、硬、烫的食物尽量不吃。然后要注意有节律的休息。戒掉抽烟喝酒的生活习惯。乙型肝炎患者要注意检查,半年查一次肝功能、B超。如果是肝硬化的病人还要隔上半年或一年做增强ct,以免发现或是出现肿瘤。



乙肝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相关阅读


乙肝传播途径

乙肝会不会传染首先要明确乙肝病毒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染的,乙肝病毒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传播:第一个是血液的传播,比如你接触了乙肝患者的血液,而且你正好没有保护性的抗体,这时候可能被感染;第二个途径是性途径传播,如果两个人发生了没有保护的性行为,而一方携带有乙肝病毒,另一方没有对乙肝病毒的抗体会导致传播;第三个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顾名思义就是妈妈把病毒传给孩子,这是母婴的垂直传播。知道了这三个主要的传播途径,就可以知道吃饭不会传播乙肝,因为乙肝病毒不是通过消化道传播,而是通过接触传播,所以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饭、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游泳都不会传播,大家也不要谈乙肝就色变,要正确认识这个传播的问题。

乙肝能治好吗?

乙肝病毒感染人类以后对个体的影响与很多因素有关,不能简单的说感染了乙肝病毒今后就一定出现什么或者不出现什么。乙肝的结局首先与感染时间有关,如果一个个体在出生的时候就感染了乙肝病毒,这时候如果没有正确的治疗,将来90%都会发展到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如果成人感染乙肝病毒,他的预后就比较好,基本上90%都可以彻底治好。我们国家之所以有很多慢性乙肝患者是因为很多都是母婴传播,治疗起来比较困难。第二个因素是有没有经过正规的治疗,随着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目前对抗乙肝的治疗方法已经非常多了,而且非常有效,比如乙肝抗病毒治疗以前只有干扰素,现在有各种各样有效又安全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只要按照正规医院医生的治疗方案去治疗,一般半年左右就可以把乙肝病毒控制在不可检测的范围,持续的巩固治疗就可以完全阻止乙肝向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发展。第三条是在治疗过程中有没有按医嘱的要求定期的随访,一种治疗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人拿到一种药就长期的吃,不去医院随访,结果出现问题也没及时发现,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和医生取得联系,让医生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简化治疗,最后取得一个比较好的结果。所以随着医学的发展,乙肝的治疗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困难了,我们有信心把乙肝病毒控制到一个不可检测的水平,可以大大的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治疗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没有任何的肝炎发作,没有肝纤维化,也没有向肝硬化肝癌进展的风险,目前不需要治疗。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个规定,并不是说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是健康人,只是现在的科学手段,还没有办法让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的病毒得到根治,所以在现在科技条件下,只能给有炎症发作的人、有肝纤维化肝硬化风险的人进行抗病毒治疗。因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中会有60%甚至更多的人即使不做治疗,终生也不会发病。他们从来都不会发生肝炎,也不会有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所以不主张给没有肝炎的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人只要转氨酶正常,就一定是没有必要治疗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还有很多乙肝病毒感染者,即使在化验检查的时候,他的肝功能始终正常,在做B超的时候也没有发现肝纤维化、肝硬化,但是在很多人四五十岁的时候,会变成肝硬化,甚至有的人会得肝癌。经过现在的一些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在这种所谓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里边,可能会有一部分人虽然转氨酶水平一直正常,但可能是隐匿进展的肝炎病人。因此为了及早的发现这些人,医生会对肝功能正常,但HBV–DNA水平是阳性的这些所谓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年龄大于30岁的时候,就要求他们做肝活检,也叫肝穿刺。之后在病理专家的指导下,就可以发现,哪些人有肝纤维化倾向,有可能将来会发生肝硬化,那么这些人就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因此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不需要治疗,只是应该更精细的来区分这个人群。在这些病人30岁的时候,应该给乙肝病毒DNA阳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肝活检,通过肝活检就能够发现真正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不需要治疗,还能够发现隐匿进展的肝炎发作的人,这些人就需要进行治疗。

打乙肝疫苗后注意什么

很多人认为只要按时打乙肝疫苗或按时接种某种疫苗,得病的几率就会减小,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绝大多数人在接种乙肝疫苗或其他疫苗以后都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对疾病就具有了抵抗的能力,但有一部分人对乙肝疫苗的反应性很差,注射疫苗无法产生有效的乙肝抗体,因此建议注射乙肝疫苗以后1到2个月的时间到医院检查,是否已经产生了乙肝的表面抗体,即保护性抗体,没有保护性抗体时可能被乙肝病毒感染,因此建议进行积极的监测,乙肝疫苗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存在的时间会很长,建议3到5年左右复查一次。对于会经常接触到乙肝病毒病人血液或体液样本的高危人群,要每年进行检查,表面抗体的滴度酶联法维持在十以上,或放免法状态下维持在一百以上才能够有效地抵抗乙肝病毒的侵袭。

乙肝可以治愈吗

乙肝是否能治好要从两个方向来看,要达到表面抗原阴转,把乙肝病毒从体内彻底清除,目前现有的医学手段还很难达到,虽然美国目前也在开发一些新药,但这些药物目前还没有应用到临床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控制乙肝,21世纪初出现了核苷类似物的药物,通过口服就可以有效的控制乙肝病毒复制,进而达到肝功长期稳定的状态,但是这种药物必须长期服用,不能停药,药物在体内存在有时可以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一旦消失,乙肝病毒就会迅速出现,造成肝功的损害。口服药物可以有效的控制肝功,也可以有效的控制肝脏的进展,这时可以说乙肝病人是可控、可治愈的。

乙肝是怎么得的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乙肝主要有四种传播方式,第一种是母婴垂直传播,得了乙肝的母亲可能把乙肝遗传给孩子,这种传播极少数由宫内感染引起,大多数是因为围产期、围手术期管理不严格造成。第二种传播方式是血液传播,主要由输血传播,是国内比较常见的传播方式。第三种传播方式是性传播,患有乙肝的成年人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几率比较小。第四种是医源性传播,医学上很多侵袭性的操作行为可能会造成乙肝的传播。

乙肝五项怎么看

乙肝五项最早是评测乙肝病毒在体内感染状态的标志物,乙肝五项包括病毒的两项,即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的e抗原,以及身体对病毒反应的三项,即表面抗体、e抗体以及核心抗体。如果能检测到病毒的两项抗原,表面抗原和e抗原,以及体内的核心抗体,则诊断为大三阳,如果只检测到病毒的表面抗原,并检测到身体对病毒反应出现的e抗体和核心抗体,这时诊断为小三阳。存在大三阳和小三阳时,更倾向于检查血液中病毒的DNA情况,一旦血液中存在活性病毒,就需要到医院定期复查和治疗。

和乙肝病人一起吃饭会传染吗

乙肝主要是经血液传播,和乙肝病人吃饭一般不会传染,但也不排除意外情况发生,如恰好一起吃饭的乙肝病人牙龈出血,带到菜上,同桌吃饭的人吃了带血的菜,又本身胃肠道不好,也是有可能被感染的,生活中接触或饮食传染的概率非常小,但也不完全排除。

乙肝有哪些危害

在中国乙肝的危害性非常大,全世界每年死于肝癌的病人是50万,其中中国就占25万。它的危害主要有两点,危害一是它具有传染性,如果乙肝病人不好好管理,可以传染另一个人。危害二是它有严重并发症,一种是肝硬化,一种是肝癌。

乙肝患者可以怀孕吗

育龄期的乙肝患者,如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DNA为阴性,可以怀孕。如乙肝病毒DNA为阳性,说明体内病毒处于稳定状态,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影响正常生活也可以怀孕。如肝功能异常,乙肝病毒为阳性,那就需要治疗后再怀孕。

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会好转吗

有些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已经发展为肝硬化。这些患者常对治疗失去信心,认为抗病毒治疗已经为时过晚。其实,无论是否发展到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一方面可阻止病毒对肝脏造成进一步伤害,另一方面也可促进肝损伤恢复,减轻肝纤维化。

近年来上市的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不仅能缓解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而且还很安全。早在1996年,国外就有人用这类药物治疗肝硬化患者,并达到较好的疗效。近年来国内外医生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并积累了更多经验。我国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保持病毒抑制状态的患者9年后肝穿刺检查,以前的肝纤维化明显好转。

国外一些研究也证实,一些准备接受肝移植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手术前接受了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有2/3的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甚至达到了暂缓手术的效果。因此,肝硬化患者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测下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达到缓解病情,逆转肝纤维化,减少肝移植手术需求的良好效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核苷(酸)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阻止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的进展,改善肝脏纤维化,而且安全性好。因此,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目前各国指南均建议: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无论其ALT和HBeAg的情况如何,只要在血液中能够检测到HBV DNA,就应该开始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是长期的,甚至是终生服药。这是因为停药后反弹所导致肝病复发的病情轻重与治疗前肝脏的基础密切相关。治疗前肝损害较轻的患者停药后若发生反弹,一般不会导致肝衰竭。而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肝小叶结构紊乱,纤维组织增生多,尽管抗病毒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细胞功能,减轻肝纤维化,但是,肝脏已经很难完全恢复正常。

一旦停药后肝病复发,肝脏将不可避免地再次受到重创,患者将面临肝衰竭的威胁。因此,肝硬化患者不能轻易停用抗病毒药物,需要长期乃至终生治疗。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可以阻止肝病进展,但仍有肝细胞癌发生的风险。在长期治疗期间,尽管病情缓解,也不能放松对肝细胞癌的监测。

乙肝妈妈生的宝宝是否都要打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所生后代,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为87.8%。如果同时使用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即采用目前推荐的主动+被动联合免疫方法,母婴传播的阻断率可明显提高,达到95%以上。

但是,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于e抗原阴性的乙肝病毒感染母亲单独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已经很好,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没有明显增加疫苗的免疫效果,如果考虑成本或乙肝免疫球蛋白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不一定都要联合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因此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对e抗对e抗原和HBV DNA均阴性的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只接种乙肝疫苗,而不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近年来,我国疾控中心对广西及江苏两省中一共884例乙肝“小三阳”妈妈所生宝宝进行了一项研究。这些母亲所生的宝宝出生后被分为两组:一组只接种乙肝疫苗,另一组使用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

结果:两组母亲所生的后代在出生7个月后,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率分别为0.1%和0;表面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7%和98.5%。两组的阻断失败率和免疫成功率均无明显差异。说明乙肝“小三阳”妈妈(尤其是低病毒复制者),所生后代完全可以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多大剂量?

近年来,我国政府免费为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所生后代实施被动免疫,即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均免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IU。但有些乙肝妈妈不放心,来信问我:是不是打200 I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更好?

曾有研究显示,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剂量是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来计算的,一般的使用剂量为0.2~0.5 ml/kg,每毫升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大约为145 IU。这样算起来,一个出生体重为3 kg的婴儿使用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大约为87~217.5 IU。

后来为了简便,大部分研究中新生儿使用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为100 IU或200 IU。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推荐“剂量应≥100 IU”。从理论上讲,用200 IU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所产生的保护效果更好一些。

但我国“十一五”重大专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课题组的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后使用100 IU或200 I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其母婴阻断率和表面抗体阳性率是没有差别的。所以,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可以放心享受国家给予的免费优惠,注射100 I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

 打几针?

有些医生推荐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在出生时注射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再于出生1个月内注射第二针乙肝免疫球蛋白。更有甚者还推荐宝宝注射第三次或第四次乙肝免疫球蛋白。那么,乙肝妈妈所生宝宝出生后到底应该打几次乙肝免疫球蛋白呢?

在以往的很多研究中,乙肝免疫球蛋白只在出生时使用1次,但也有报道使用多次,如在出生时和2周龄,或在出生时和2月龄时使用2次乙肝免疫球蛋白。但有研究显示出生后多次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与只在出生时使用1次的免疫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

而且有研究显示,乙肝免疫球蛋白在注射后一般15~30分钟即开始发挥作用,其血浓度一般在注射后3~7天达到高峰,其半衰期一般可维持17.5~25天,对新生儿的有效保护作用可维持42~63天,4个月后基本清除。而大多数新生儿在接种第二针疫苗后即已经产生了具有保护作用的乙肝抗体。

因此,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均推荐乙肝妈妈所生后代只在出生时注射1次乙肝免疫球蛋白,无须使用第2次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患者要治疗也要减肥

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控制体重。这是韩国一项有关替诺福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发现肥胖的患者(高体重指数)是影响替诺福韦疗效的重要原因。因此,作者鼓励患者在服用替诺福韦治疗乙肝的同时,调整生活方式,减肥,降低体重指数。

为此,作者进行了长达3年的观察。3年后,作者发现这些患者的肝脏弹性指标明显好转,从3年前的14.7 kPa降低到8.7 kPa,脂肪受控衰减指数和体重指数也明显降低。说明乙肝患者边治疗边控制体重更有利于肝脏纤维化的改善。

这个研究结果我也有相同的感受。在几年前,我对阿德福韦临床试验中的病例进行总结,想找一下影响阿德福韦疗效的相关因素。在总结患者体重指数和体重对疗效影响时,我发现阿德福韦治疗2年仍无应答的患者中53%的患者体重指数>25%,80%的患者体重≥70kg。所以,我认定肥胖和超重会影响阿德福韦的疗效,因此在后来的临床治疗中,我对肥胖和超重的患者很少推荐使用阿德福韦,建议使用恩替卡韦。

但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如果不注意控制体重,也会影响肝病的恢复。我们一项长达10年恩替卡韦的临床试验中,有一位患者非常典型。他加入我们科研的时候还是个学生,又瘦又小,由妈妈带来参加恩替卡韦临床试验。治疗初期的效果很好,HBV DNA阴转,肝功能恢复,几年后达到了e抗原血清转换,成为乙肝“小三阳”,肝纤维化也明显改善。

但他毕业后,参加了工作,被分配到一个经常需要应酬的岗位,常常在外就餐,体重突飞猛进地长了起来。一次随访时我们发现,他的转氨酶升高到300多,但乙肝病毒的指标并没有恶化。为了找到引起这位患者肝病加重的原因,我们为他做了肝穿刺检查,结果发现他的肝细胞内布满脂肪,脂肪含量高达50%以上,严重的脂肪肝不仅使他的肝功能升高,而且导致了他的肝脏明显纤维化。

我也有一些患者在治疗中减肥,改善疗效的例子。一位患者最初因抗病毒效果不好,不得不受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联合治疗。尽管HBV DNA受到抑制,但肝功能改善并不明显,表面抗原和e抗原也一直坚挺不降。B超发现患者有中度以上的脂肪肝。我鼓励患者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患者的依从性很好,坚持治疗和锻炼。经过10年多的治疗,目前患者脂肪肝完全消失。

不仅如此,患者已发生e抗原血清转换,表面抗原也逐渐下降,今年复查的时候,表面抗原已降低到几乎检测不出,很快就要完全消失了。他对他的治疗也越来越有信心。

以上例子都说明:脂肪肝也是导致肝纤维化的重要原因,乙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减肥,控制体重,可明显改善疗效,减轻肝纤维化。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有可能消失吗

乙肝病毒是一种特别“做衣服”的病毒。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病毒颗粒可高达10的13次方拷贝/毫升,其中完整的(成熟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仅占万分之一,只有少数是具有全基因的,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

每个乙肝病毒只需要约100个HBsAg分子作为它的外膜蛋白,但是在乙肝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HBsAg的量比病毒装配所需要的大约多出了10万~100万倍,有数百万HBsAg分子在血液中循环。

那么,这么多的HBsAg在乙肝病毒感染的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HBsAg不仅只有做病毒“外衣”的作用,它会作用于人体的免疫细胞,保护乙肝病毒,不让机体免疫系统清除乙肝病毒。HBsAg能作用于T细胞,使其失去杀伤HBV感染的肝细胞的能力;还能作用于B细胞,使其不能对乙肝病毒产生抗体。HBsAg的持续存在使HBV感染慢性化。”因此,HBsAg水平越低,病毒在体内的根基越不牢靠,越容易被清除。

肝细胞的生命周期大约为100天,每天约有1%的肝细胞凋亡,新的肝细胞再生。新的肝细胞往往是没有被乙肝病毒所感染的“干净”细胞。如果持续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旧的肝细胞(包括整合了HBV DNA的肝细胞)逐渐凋亡,新的未被病毒感染的“干净”肝细胞不断再生。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HBsAg是有可能消失的。

我国台湾的医生曾对2121例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进行了长期的随访,这些患者中50.4%在28~75岁HBsAg自然消失。作者分析了这些患者HBsAg的有利因素,发现乙肝病毒的C基因型比B基因型更容易自发性HBsAg消失。另外,男性、HBV DNA<2000 IU/ml和HBsAg<100 IU/ml的患者自发性HBsAg消失的比率较高。

在台湾的另一项研究中,1991-1992年登记纳入长期随访且HBsAg等数据完整的2946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在随访48149.1人-年期间,累积18%的患者HBsAg消失。

我国香港的医生对775例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于HBeAg消失后随访1年、5年、10年、15后、20年和25年,HBsAg消失率分别为0.3%、1.3%、3.0%、8.9%、15.7%和23.6%。

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要达到HBsAg消失,首先要达到e抗原的消失和血清学转换和HBV DNA复制的长期抑制。

汗液能传播乙肝吗

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汗液中确实可检测到乙肝病毒。不仅公众担心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汗液是否会传播乙肝,科学家们也在关注这个问题。1980年,日本一所相扑俱乐部里曾发生乙肝疫情。当时的疫情暴发原因并不明确,人们担心有乙肝病毒感染的运动员在大量出汗时,体内的病毒会不会出现在汗液中?

摔跤运动员在比赛时有身体间的密切接触,也可能会受伤,一旦接触了有病毒的汗液,会不会被感染?2007年,土耳其的科学家对70例摔跤运动员的血液和汗液进行了检测,发现其中9例摔跤选手血液内检测到乙肝病毒基因DNA,这9例选手中的8例汗液内也同样检测到乙肝病毒的基因,但水平很低。奇怪的是,这9例运动员血液的乙肝表面抗原均阴性。

这篇文章报道出来后,立即引起很多关注。许多人担心汗液有传播乙肝的风险。2012年,日本的科学家从9例高病毒复制(血清HBV DNA大于10的6次方)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汗液中检测到HBV DNA,但汗液是HBV DNA的水平明显低于血清HBV DNA。因此可以确定,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汗液中是可以检测到乙肝病毒的。

但是,检测到病毒并不等于病毒能够传播。体液中的成分与血液中相关很远,在不利于病毒存活的条件下,病毒会很快死亡,失去感染的能力。例如: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大便中是可以检测到乙肝病毒的,但乙肝病毒并不能像甲型肝炎那样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有科学家对33例儿童和17例成人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大便进行病毒检测,74%的大便中检测到HBV DNA。

但是,用这些带有病毒的粪便进行动物试验,无论是口服还是静脉注射,动物都没有被感染。因此,研究者认为乙肝病毒感染者大便中的病毒已经失去了感染人体的能力。尽管我没有检索到类似有关汗液的试验,但让我们看看汗液的成分,其中的氯化钠含量很高,约为300毫克/100毫升。这么高的渗透压病毒很难存活。

为了搞清楚摔跤运动员有没有感染乙肝的风险,伊朗运动医学研究中心对420例摔跤运动员进行了有关乙型肝炎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结果发现,摔跤运动员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

研究人员又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运动员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运动员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因素也与对照组一样,主要是危险性行为、共用剔须刀、手术及外科治疗。说明摔跤运动员感染乙肝病毒与他们的职业、出汗及身体接触无明显相关性。

总结上述内容,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汗液中可以检测到乙肝病毒的基因,但水平很低,有没有传染性不明,但即使有一些传染性,皮肤上没有新鲜破损的伤口也不会发生感染。

还要补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是可以抵御乙肝病毒的,而且乙肝也是一种可以用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容易接触到汗液的运动员或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亲属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来预防,不必为接触到一点汗液而如此恐慌。

相关方剂

乙肝益气解郁颗粒

益气化湿,疏肝解郁。

乙肝宁颗粒

补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相关偏方验方

乙肝煎

慢性乙型肝炎。

抗乙肝大三阳方

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扶正护肝。适用于乙肝“大三阳”。

乙肝宁

慢性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