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诊糖尿病

2020-07-15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只要记住两个数就可以了,第一、空腹血糖7.0;第二、餐后两小时血糖11.1。但是满足标准并不意味着不是糖尿病,需要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诊断,临床上单纯的空腹检查会漏掉75%的糖尿病人,所以要结合餐后血糖共同检测。



如何确诊糖尿病相关阅读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以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病因尚未查清,可能与遗传、环境、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关,发病年龄贯穿整个生命周期,最大的危害是其引发的例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及神经病变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什么是糖尿病脑血管病变

糖尿病脑血管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糖尿病危害主要表现为血管并发症和神经并发症,而糖尿病脑血管并发症中一部分是微血管并发症及大血管并发症,若患者反复微血管梗塞,则会导致脑部功能下降,
所以我们要重视小血管的并发症。

哪些人易得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根本原因不是十分清楚,但临床上有一些蛛丝马迹可以寻。比如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部分人群,患糖尿病的几率高。第二,年龄大于40岁的人群,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第三,妊娠期糖尿病或有过巨大儿生产史的妇女,患糖尿病的几率也较高,这是女性特有的预警机制。第四,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现在越来越多年轻女性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一方面可以引起月经的紊乱造成不孕,引起胰岛素抵抗,血糖的异常,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还有一部分人群体力活动较少,缺少运动,因为运动可以消耗热量,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油脂摄量过多,合并有高血压或血脂异常的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比较高。这部分人群出现糖尿病并发症早,且会加重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长期服用一些药物,虽然药治疗一定疾病,但会增加糖尿病发病率。

糖尿病怀孕后注意事项

综合管理是保证整个孕期健康正常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发现怀孕后,首先要停掉所有的口服降糖药,改为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来控制血糖。对于血糖的监测,至少每天测4到6次。因为孕期对血糖的管理更为严格,要求空腹血糖,睡前血糖以及餐前血糖在3.3到5.3毫摩尔每升,餐后一小时血糖要小于等于7.8毫摩尔每升,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6.7毫摩尔每升。第二,关于孕期的饮食问题,一般需要一天5到6餐,既要保证热量需求,保证孕妇和胎儿健康的生长发育,其次不能因为控制的过于严格而出现饥饿性酮症。第三,孕妇的运动,在早期和中期、晚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适量运动。孕早期注意避免过度运动造成的流产。糖尿病孕妇完全可以自然生产,要根据产科医生根据情况决定。生完孩子后,胰岛素量的需求大幅度的减低,所以在生完孩子后仍要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的剂量,甚至停用胰岛素。

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治疗糖尿病如果仅仅靠西医疗法,血糖控制得不理想时可以加中医疗法。仅仅依靠西医疗法时,有些症状改善不明显,这时中西医结合疗法要优于单纯的中医或者单纯的西医疗法。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即使是中医疗法也不仅是中药,包括针灸、足浴、推拿、按摩、穴位贴敷、食疗综合疗法等,各有各的作用同时使用时效果更好。

糖耐量试验

临床中经常会有患者血糖未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例如空腹血糖小于等于7.0毫摩尔每升,但又高于正常的参考范围,例如大于5.6。这部分人群要进行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试验时要注意首先前一天晚上十点以后,禁食8到10个小时,并保证充足的睡眠。第二天早上空腹抽血。试验前三天,每天主食量不能小于三两。实验为75克的无水葡萄糖溶于250到300毫升水中,空腹抽血。五分钟内把糖水喝完,喝的第一口开始计时,一小时抽一次,餐后两小时再抽血。等待中,不能剧烈运动、抽烟、喝酒,更不能进食,同时不能绝对卧床影响测定结果。

测空腹血糖注意什么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抽血检测空腹血时应注意:一、空腹血糖是指禁食8到12个小时之间血糖,如果空腹时间太长对于血糖的测定有影响。在测血糖的前一晚不能太兴奋,进行剧烈活动,要保证充分的睡眠,不能有应激状态或近期有感染。二、当天到医院测空腹血时,建议到医院后休息10分钟左右,再去抽血。三、不但要关注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同样重要。

血糖高是糖尿病吗

血糖高是不是糖尿病,这个应该是一个伪命题,只要超过标准了,肯定是糖尿病。但是即使血糖没有达到7.0,但比如说空腹在6.1以上,这部分也是血糖高,是不是糖尿病,可能还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比如通过糖耐量试验,还是在进食以后或者是任意时候的血糖。如果超过11.1,还是要诊断糖尿病。所以血糖高是不是糖尿病,可能要看具体的数值和次数。当然有很多病人可能都在问,是不是糖尿病人一定血糖高,实际上在控制理想以后,应该更接近于正常人的血糖水平。所以血糖高,看高到什么值,如果超过诊断标准,显然它是糖尿病。

糖尿病能吃什么水果

糖尿病任何水果都可以吃,理论上说是都可以吃,但是怎么吃可能是最有讲究的。比如临床在夏季的时候,有些病人会经常问西瓜能不能吃,但是我们肯定会根据以下几个因素考虑,第一个是血糖的水平。如果血糖水平餐后控制在十以下,平时血糖的曲线一直很平稳,夏季实际上是可以吃一点水果。第二就是饮食的情况,糖尿病人讲究吃并不是说吃哪一种东西,可能是总热量的控制,比如说在夏季,我们会跟一个老病人介绍他可以去吃一片西瓜的时候,后面跟着的一句话就是你要把主食减少一些,这样才能保持总热量的均衡,所以控制的不是哪一种食物,控制的是热量。所以我觉得考虑到他的血糖水平,考虑到它热量的控制,包括他的自觉性,实际上糖尿病很多水果是可以吃的,只不过是量的问题,要听大夫的建议。

糖尿病饮食

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就是控制饮食,主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控制总量,实际上就是在热量上进行控制;第二、调整饮食结构,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血糖水平、血压血脂等指标,来进行粗细搭配;第三、按照以上原则,终生坚持。

糖尿病患者使用葡萄糖输液时须加入胰岛素吗

一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作为治疗药物的稀释液(输液溶媒)时,同时加入4U胰岛素,问医生:“此时为什么要在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胰岛素?”,回答是为了兑冲葡萄糖,这种用药方法对吗?为什么不选择葡萄糖以外的输液作为溶媒呢?如果正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此时还需要继续服药吗?

1、临床治疗时,选用药物溶媒,一般会从药物溶解后的稳定性和患者疾病禁忌来考虑。譬如患有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患者,需要控制钠盐的摄入;或者有些治疗药只适宜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医师一般就会选用糖类输液作为溶媒。另外,有时葡萄糖输液中加入胰岛素是治疗需要。譬如胰岛素、葡萄糖及氯化钾组成合剂(GIK)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临床称作极化液,可纠正细胞内缺钾,并提供能量,减少缺血心肌中游离的脂肪酸。可用于防治心肌梗死时的心律失常。

2、对于糖尿病患者,为了避免葡萄糖的过多摄入,可以选择果糖、木糖醇等非葡萄糖输液作为溶媒。但是,因这类输液存在价格较贵、与很多药物配伍禁忌和不是药品说明书推荐溶媒等原因,并不是临床常规选用的溶媒。

3、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时,在不改变糖尿病患者常规治疗和进食的前提下,临床上一般会采取加用胰岛素兑冲输液使用的葡萄糖,一般1U胰岛素可对抗4—5g葡萄糖。

4、糖尿病患者也不是完全不能使用葡萄糖,只是不能过量摄入。可以做一道算术题:成人一顿正常饮食,100克大米(按75%转化为糖)大概也是75克糖左右,而一瓶25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含糖量只有12.5g。所以糖尿病患者也不必过于顾忌葡萄糖注射液的使用,治疗需要使用的还是应该使用,只须关注葡萄糖的摄入量和血糖变化即可。

5、胰岛素使用方法,可以皮下注射,不提倡与其他药物混合滴注。原因有:1)胰岛素为多肽结构,易受理化因素影响,与许多药物存在配伍禁忌;2)输液瓶材质会对胰岛素造成吸附作用,进入人体的胰岛素实际用量会减少;3)胰岛素兑冲葡萄糖,并不是两者在输液瓶中化学兑冲,而是胰岛素进入机体内,通过增强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促进糖元的合成,从而降低血糖。胰岛素血中半衰期短,只能几分钟,而皮下注射,吸收慢,作用时间长。

哪些人要警惕糖尿病

糖尿病是发达国家病人短寿的原因之一。必须对糖尿病保持警惕。如果仍不放心,就找医生检查血糖浓度。要一生平安,不要终生遗憾。那么糖尿病早期有哪些症状呢?哪些人应该警惕糖尿病呢?

许多内科疾病平时没有异常表现,但只要稍加注意,就能发现一些症状。病人中,最初没被确诊的,有很多人后来都诊断出是糖尿病。西方国家2%的人患有糖尿病,而患了此病但没诊断出来的,也不低于这个数字。人体缺乏足够的胰岛素来控制糖分,血糖浓度就会偏高,于是患上糖尿病。糖尿病有两种类型,且都能缩短人的生命。

Ⅰ型 糖尿病对胰岛素完全依赖,但较少见,只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0%,多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贯穿病人一生。我医治的糖尿病患者大多属于Ⅱ型。这种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Ⅱ型糖尿病患者不是缺乏胰岛素,而是患者对体内产生的胰岛素产生抗性,使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功能。

这么多人患糖尿病却没被诊断出来(英国每隔10分钟就增加1例),原因是糖尿病早期没有症状,而患者对不适、疲劳已经麻木。糖尿病典型症状是体重下降、疲劳、异常饥渴、排尿增多,也可能是长出顽固的疖子,出现不易彻底根除的感染。这些症状在Ⅰ型糖尿病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因此容易诊断出来。Ⅱ型糖尿病有时只表现为过度疲劳,而大多数人把这归结为岁数大了的缘故,这种想法不对。医生只需片刻功夫,检查病人尿液中的糖分含量,就可发现其是否有可能患有糖尿病。如果结果呈阳性,一般再进行血液化验就能确认诊断结果。

Ⅰ型糖尿病需终生注射胰岛素,还要短期住院治疗,监测血糖含量是否正常。Ⅱ型糖尿病初期只需调节饮食结构即可,如果一段时间后仍不见效,就要吃药和注射胰岛素。不管是哪种糖尿病,都不能吃过多的糖、 脂肪和肉类。糖尿病的治疗相当重要,许多患者常死于与此相关的心脏疾病、中风和高血压。

饮食方面,少吃糖和油炸食品,多吃蒸煮食物、粗粮和蔬菜。不少人忽略了酒精的热量,每天晚上喝很多,这样,再长久的努力也是白费。(多喝酒就会少吃饭,或是接受过多的治疗,而且酒精刺激会导致血糖含量偏低。)

糖尿病病人平时要随身携带葡萄糖药片,以防出现晕厥等紧急情况。类似情况如果发生,一定要告诉医生,他们会检查血糖含量是否正常。如果注射胰岛素,即使感觉不适也不能贸然停止,否则会产生反作用。而这是人们常犯的错误。

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增长,但最让人害怕的还是Ⅱ型糖尿病在青少年中的蔓延速度。美国早就证实了这一点,这反映了新一代与老一代人生活方式的不同———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缺乏锻炼,不爱运动。在这种情况下,暴饮暴食是致命的错误,不要让自己掉进这个陷阱。

容易患糖尿病的人

◆ 近亲中有糖尿病患者 ◆ 习惯吃得很饱

◆ 偏食 ◆ 用餐时间很不规律

◆ 常常在外面吃饭 ◆ 喜欢肉类或油腻的食物

◆ 常喝含糖饮料 ◆ 每天喝大量酒

◆ 肥胖 ◆ 平常几乎不运动

◆ 常感精神压力大 ◆ 常熬夜

◆ 高血压 ◆ 高血脂

加湿器应用不当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专家提醒,加湿器不是杀菌器,务必要定时清洗,否则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使用加湿器注意事项,关节炎、糖尿病患者慎用空气加湿器。

潮湿的空气会加重该类病人的病情。若该类病人确实需要使用加湿器,应与专科医生商量沟通,确定合适的湿度,以稳定原发病的病情。最好每天换水,每周清洗。加湿器应每天换水,而且最好一周清洗一次,以防水中的微生物散布到空气中。不能直接将自来水加入加湿器。

因为自来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会对加湿器的蒸发器造成损害,所含的水碱也会影响其使用寿命。自来水中的氯原子和微生物有可能随水雾吹入空气中造成污染。如果自来水硬度较高,加湿器喷出的水雾中因含有钙镁离子,会产生白色粉末,污染室内空气。根据天气情况、室内外的温度调节加湿器的湿度。

室内的湿度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即40%~60%。因此,使用加湿器的家庭,不妨同时买一个湿度计,定期观察室内空气的湿度情况,加湿器平时还要及时加水、定期换水、注意清洁。

天气好的时候,开开窗户通通风,大自然的空气总是很纯的。但是,强调通风,并不意味着要整日门窗洞开,要合理选择通风时间。据研究测试,在工业比较集中的城市,昼夜有两个污染高峰和两个相对清洁的低谷。两个污染高峰一般在日出前后和傍晚,两个相对清洁时段是上午10时和下午3时前后,此时可酌情开窗。

一日之内开窗时间和次数,可根据住房大小、人口多少、起居习惯、室内污染程度以及天气情况进行安排。以100立方米的空间为例,在无风、室内外温差为20℃情况下,大约十几分钟就可达到空气交换一遍。若室内外温差小,交换时间相应要延长。冬季天冷,但每天开窗换气也不应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最多30分钟。

糖友别轻易尝试生酮饮食

近年来,生酮饮食可谓火遍了减肥界,甚至有越来越多的糖友们尝试用生酮饮食来控制糖尿病。这是万万不可的。生酮饮食是一种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饮食模式,其核心是限制摄入饭、面等最常获得能量来源的碳水化合物的份量与比例,主张采用“低碳水化合物(粮食)、中等蛋白质、高脂肪”的饮食法,一天总热量只有5%来自碳水化合物,20~25%来自蛋白质,其他则来自脂肪。

这种饮食法的原理是:在身体中糖分不足(碳水化合物吃的少)的情况下,身体会燃烧蛋白质和脂肪来提供能量。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燃烧不完全的中间产物——酮体。酮体无法被身体吸收利用,就会排出体外,同时带走大量水分,以此达到快速减重的目的。生酮饮食号称能为身体提供能量,但又不会引起血糖波动,于是便吸引了一些脂肪肝、糖尿病的患者尝试。

但在医学界看来,生酮饮食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胰岛素发明前,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就被拿来治疗糖尿病,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用,个体差异极大。而且生酮饮食的疗效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都没有确实的科学研究。所以,不建议糖尿病患者贸然尝试生酮饮食,即使要用,也最好遵循以下原则。

1.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儿童青少年糖友慎用。2.生酮饮食前,建议先做身体检查。尤其是本就患有尿酸、痛风或肾功能不全的人,以避免加重病情。3.生酮饮食最好短期执行,最长不能超过3个月,期间还要密切注意身体健康状况。4.多吃蔬菜,其带来的饱腹感能使血糖更稳定,不至于波动太大。5.少吃白米、面粉制品等精致淀粉,可用糙米、芋头、山药等全谷淀粉替代。6.生酮饮食的重点是低碳水化合物,脂肪可选相对优良的“饱和脂肪”,如红肉、动物性油脂等。7.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仅建议肥胖或糖尿病前期患者采用,1型糖尿病患者不建议用,2型糖尿病患者须在严密监控下调整,并增加测量血糖的次数,避免在药物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双重作用下造成低血糖、酮症酸中毒。

这个手指要截掉,都是糖尿病惹的祸

今天是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各类病人纷至沓来,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今天下午来了一位如此严重的糖尿病引起的手指感染。

大家想一想,手指还能够保住吗?为什么现在这么好的医疗条件,还能拖延至现在才来门诊就治?过去的血糖过高不知道吗?为什么不去控制血糖?

我简直是疑问太多了,患者住院后,急查血糖、血常规、凝血、传染病筛查,请内分泌科会诊控制血糖,抗生素皮试,积极术前准备,立即手术治疗。

经过再三斟酌和与病人及家属的反复沟通,最后还是按照我的意见先做引流减压,观察手指血运是否恢复,后期再采取相应措施,目的是尽量为保住手指多做一份努力,但从手术中的情况看,难度非常大,因为在减压的同时,已经看不到创口内的渗血出现。

回过头来,我再次仔细的追问,断断续续的了解到一些情况。没有医保,害怕治疗花费;血糖高的情况也知道,医生建议用胰岛素控制,听人说会产生依赖,所以坚决不用胰岛素,也不服药治疗;去别的医院看都认为没有问题(我十分怀疑这句话的真伪);还有的医院拒绝收治(我更怀疑这句话的真伪)。。。。。。

原来我曾经以《糖尿病足,每20秒锯掉一只》为题,写过类似的文章,就是要给大家提个醒,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16年4月6日首次发布《全球糖尿病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共有糖尿病患者4。22亿人,约占全球人口的8。5%。目前,2型糖尿病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90%,其主要诱因为超重和运动量不足。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糖尿病是慢性代谢性疾病,病程长,症状隐蔽,当足部产生了溃疡、感染、变黑,不得不截肢的情况下才到医院诊治,一定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所以说糖尿病足的治疗要趁早,越早越好,要走预防为主的策略。手指的感染初期发生时,也是要提高警惕,尽早干预。

每位糖尿病患者都要高度警惕,都要定期筛查糖尿病足,或者手,一旦发现手部或者足部出现感觉减退、缺血、畸形等危险因素时,就要接受医生诊查、指导,尽可能地去除危险因素,及时有效的接受治疗最为重要。

严格意义上说,预防糖尿病手足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包括尽量减少摩擦、碰撞,尽量选择合适的鞋和袜子,在修剪趾甲时,不要修剪太深,以免诱发甲沟炎等。

相信大家明白了这些道理,从早开始,从严执行,一定在早期预防和避免不应有的悲剧发生。从这些类似的案例中汲取更多教训。

相关治疗图解

相关方剂

糖尿病常用方

益气养明,温阳补肾。

相关偏方验方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利湿,清暑止渴。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祛暑,化湿醒脾。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解暑,祛风润肠。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化湿,顺气和胃。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散风。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如何确诊糖尿病-乡间郎中

如何确诊糖尿病

2020-07-15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只要记住两个数就可以了,第一、空腹血糖7.0;第二、餐后两小时血糖11.1。但是满足标准并不意味着不是糖尿病,需要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诊断,临床上单纯的空腹检查会漏掉75%的糖尿病人,所以要结合餐后血糖共同检测。



如何确诊糖尿病相关阅读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以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病因尚未查清,可能与遗传、环境、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关,发病年龄贯穿整个生命周期,最大的危害是其引发的例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及神经病变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什么是糖尿病脑血管病变

糖尿病脑血管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糖尿病危害主要表现为血管并发症和神经并发症,而糖尿病脑血管并发症中一部分是微血管并发症及大血管并发症,若患者反复微血管梗塞,则会导致脑部功能下降,
所以我们要重视小血管的并发症。

哪些人易得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根本原因不是十分清楚,但临床上有一些蛛丝马迹可以寻。比如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部分人群,患糖尿病的几率高。第二,年龄大于40岁的人群,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第三,妊娠期糖尿病或有过巨大儿生产史的妇女,患糖尿病的几率也较高,这是女性特有的预警机制。第四,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现在越来越多年轻女性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一方面可以引起月经的紊乱造成不孕,引起胰岛素抵抗,血糖的异常,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还有一部分人群体力活动较少,缺少运动,因为运动可以消耗热量,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油脂摄量过多,合并有高血压或血脂异常的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比较高。这部分人群出现糖尿病并发症早,且会加重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长期服用一些药物,虽然药治疗一定疾病,但会增加糖尿病发病率。

糖尿病怀孕后注意事项

综合管理是保证整个孕期健康正常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发现怀孕后,首先要停掉所有的口服降糖药,改为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来控制血糖。对于血糖的监测,至少每天测4到6次。因为孕期对血糖的管理更为严格,要求空腹血糖,睡前血糖以及餐前血糖在3.3到5.3毫摩尔每升,餐后一小时血糖要小于等于7.8毫摩尔每升,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6.7毫摩尔每升。第二,关于孕期的饮食问题,一般需要一天5到6餐,既要保证热量需求,保证孕妇和胎儿健康的生长发育,其次不能因为控制的过于严格而出现饥饿性酮症。第三,孕妇的运动,在早期和中期、晚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适量运动。孕早期注意避免过度运动造成的流产。糖尿病孕妇完全可以自然生产,要根据产科医生根据情况决定。生完孩子后,胰岛素量的需求大幅度的减低,所以在生完孩子后仍要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的剂量,甚至停用胰岛素。

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治疗糖尿病如果仅仅靠西医疗法,血糖控制得不理想时可以加中医疗法。仅仅依靠西医疗法时,有些症状改善不明显,这时中西医结合疗法要优于单纯的中医或者单纯的西医疗法。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即使是中医疗法也不仅是中药,包括针灸、足浴、推拿、按摩、穴位贴敷、食疗综合疗法等,各有各的作用同时使用时效果更好。

糖耐量试验

临床中经常会有患者血糖未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例如空腹血糖小于等于7.0毫摩尔每升,但又高于正常的参考范围,例如大于5.6。这部分人群要进行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试验时要注意首先前一天晚上十点以后,禁食8到10个小时,并保证充足的睡眠。第二天早上空腹抽血。试验前三天,每天主食量不能小于三两。实验为75克的无水葡萄糖溶于250到300毫升水中,空腹抽血。五分钟内把糖水喝完,喝的第一口开始计时,一小时抽一次,餐后两小时再抽血。等待中,不能剧烈运动、抽烟、喝酒,更不能进食,同时不能绝对卧床影响测定结果。

测空腹血糖注意什么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抽血检测空腹血时应注意:一、空腹血糖是指禁食8到12个小时之间血糖,如果空腹时间太长对于血糖的测定有影响。在测血糖的前一晚不能太兴奋,进行剧烈活动,要保证充分的睡眠,不能有应激状态或近期有感染。二、当天到医院测空腹血时,建议到医院后休息10分钟左右,再去抽血。三、不但要关注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同样重要。

血糖高是糖尿病吗

血糖高是不是糖尿病,这个应该是一个伪命题,只要超过标准了,肯定是糖尿病。但是即使血糖没有达到7.0,但比如说空腹在6.1以上,这部分也是血糖高,是不是糖尿病,可能还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比如通过糖耐量试验,还是在进食以后或者是任意时候的血糖。如果超过11.1,还是要诊断糖尿病。所以血糖高是不是糖尿病,可能要看具体的数值和次数。当然有很多病人可能都在问,是不是糖尿病人一定血糖高,实际上在控制理想以后,应该更接近于正常人的血糖水平。所以血糖高,看高到什么值,如果超过诊断标准,显然它是糖尿病。

糖尿病能吃什么水果

糖尿病任何水果都可以吃,理论上说是都可以吃,但是怎么吃可能是最有讲究的。比如临床在夏季的时候,有些病人会经常问西瓜能不能吃,但是我们肯定会根据以下几个因素考虑,第一个是血糖的水平。如果血糖水平餐后控制在十以下,平时血糖的曲线一直很平稳,夏季实际上是可以吃一点水果。第二就是饮食的情况,糖尿病人讲究吃并不是说吃哪一种东西,可能是总热量的控制,比如说在夏季,我们会跟一个老病人介绍他可以去吃一片西瓜的时候,后面跟着的一句话就是你要把主食减少一些,这样才能保持总热量的均衡,所以控制的不是哪一种食物,控制的是热量。所以我觉得考虑到他的血糖水平,考虑到它热量的控制,包括他的自觉性,实际上糖尿病很多水果是可以吃的,只不过是量的问题,要听大夫的建议。

糖尿病饮食

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就是控制饮食,主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控制总量,实际上就是在热量上进行控制;第二、调整饮食结构,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血糖水平、血压血脂等指标,来进行粗细搭配;第三、按照以上原则,终生坚持。

糖尿病患者使用葡萄糖输液时须加入胰岛素吗

一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作为治疗药物的稀释液(输液溶媒)时,同时加入4U胰岛素,问医生:“此时为什么要在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胰岛素?”,回答是为了兑冲葡萄糖,这种用药方法对吗?为什么不选择葡萄糖以外的输液作为溶媒呢?如果正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此时还需要继续服药吗?

1、临床治疗时,选用药物溶媒,一般会从药物溶解后的稳定性和患者疾病禁忌来考虑。譬如患有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患者,需要控制钠盐的摄入;或者有些治疗药只适宜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医师一般就会选用糖类输液作为溶媒。另外,有时葡萄糖输液中加入胰岛素是治疗需要。譬如胰岛素、葡萄糖及氯化钾组成合剂(GIK)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临床称作极化液,可纠正细胞内缺钾,并提供能量,减少缺血心肌中游离的脂肪酸。可用于防治心肌梗死时的心律失常。

2、对于糖尿病患者,为了避免葡萄糖的过多摄入,可以选择果糖、木糖醇等非葡萄糖输液作为溶媒。但是,因这类输液存在价格较贵、与很多药物配伍禁忌和不是药品说明书推荐溶媒等原因,并不是临床常规选用的溶媒。

3、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时,在不改变糖尿病患者常规治疗和进食的前提下,临床上一般会采取加用胰岛素兑冲输液使用的葡萄糖,一般1U胰岛素可对抗4—5g葡萄糖。

4、糖尿病患者也不是完全不能使用葡萄糖,只是不能过量摄入。可以做一道算术题:成人一顿正常饮食,100克大米(按75%转化为糖)大概也是75克糖左右,而一瓶25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含糖量只有12.5g。所以糖尿病患者也不必过于顾忌葡萄糖注射液的使用,治疗需要使用的还是应该使用,只须关注葡萄糖的摄入量和血糖变化即可。

5、胰岛素使用方法,可以皮下注射,不提倡与其他药物混合滴注。原因有:1)胰岛素为多肽结构,易受理化因素影响,与许多药物存在配伍禁忌;2)输液瓶材质会对胰岛素造成吸附作用,进入人体的胰岛素实际用量会减少;3)胰岛素兑冲葡萄糖,并不是两者在输液瓶中化学兑冲,而是胰岛素进入机体内,通过增强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促进糖元的合成,从而降低血糖。胰岛素血中半衰期短,只能几分钟,而皮下注射,吸收慢,作用时间长。

哪些人要警惕糖尿病

糖尿病是发达国家病人短寿的原因之一。必须对糖尿病保持警惕。如果仍不放心,就找医生检查血糖浓度。要一生平安,不要终生遗憾。那么糖尿病早期有哪些症状呢?哪些人应该警惕糖尿病呢?

许多内科疾病平时没有异常表现,但只要稍加注意,就能发现一些症状。病人中,最初没被确诊的,有很多人后来都诊断出是糖尿病。西方国家2%的人患有糖尿病,而患了此病但没诊断出来的,也不低于这个数字。人体缺乏足够的胰岛素来控制糖分,血糖浓度就会偏高,于是患上糖尿病。糖尿病有两种类型,且都能缩短人的生命。

Ⅰ型 糖尿病对胰岛素完全依赖,但较少见,只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0%,多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贯穿病人一生。我医治的糖尿病患者大多属于Ⅱ型。这种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Ⅱ型糖尿病患者不是缺乏胰岛素,而是患者对体内产生的胰岛素产生抗性,使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功能。

这么多人患糖尿病却没被诊断出来(英国每隔10分钟就增加1例),原因是糖尿病早期没有症状,而患者对不适、疲劳已经麻木。糖尿病典型症状是体重下降、疲劳、异常饥渴、排尿增多,也可能是长出顽固的疖子,出现不易彻底根除的感染。这些症状在Ⅰ型糖尿病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因此容易诊断出来。Ⅱ型糖尿病有时只表现为过度疲劳,而大多数人把这归结为岁数大了的缘故,这种想法不对。医生只需片刻功夫,检查病人尿液中的糖分含量,就可发现其是否有可能患有糖尿病。如果结果呈阳性,一般再进行血液化验就能确认诊断结果。

Ⅰ型糖尿病需终生注射胰岛素,还要短期住院治疗,监测血糖含量是否正常。Ⅱ型糖尿病初期只需调节饮食结构即可,如果一段时间后仍不见效,就要吃药和注射胰岛素。不管是哪种糖尿病,都不能吃过多的糖、 脂肪和肉类。糖尿病的治疗相当重要,许多患者常死于与此相关的心脏疾病、中风和高血压。

饮食方面,少吃糖和油炸食品,多吃蒸煮食物、粗粮和蔬菜。不少人忽略了酒精的热量,每天晚上喝很多,这样,再长久的努力也是白费。(多喝酒就会少吃饭,或是接受过多的治疗,而且酒精刺激会导致血糖含量偏低。)

糖尿病病人平时要随身携带葡萄糖药片,以防出现晕厥等紧急情况。类似情况如果发生,一定要告诉医生,他们会检查血糖含量是否正常。如果注射胰岛素,即使感觉不适也不能贸然停止,否则会产生反作用。而这是人们常犯的错误。

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增长,但最让人害怕的还是Ⅱ型糖尿病在青少年中的蔓延速度。美国早就证实了这一点,这反映了新一代与老一代人生活方式的不同———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缺乏锻炼,不爱运动。在这种情况下,暴饮暴食是致命的错误,不要让自己掉进这个陷阱。

容易患糖尿病的人

◆ 近亲中有糖尿病患者 ◆ 习惯吃得很饱

◆ 偏食 ◆ 用餐时间很不规律

◆ 常常在外面吃饭 ◆ 喜欢肉类或油腻的食物

◆ 常喝含糖饮料 ◆ 每天喝大量酒

◆ 肥胖 ◆ 平常几乎不运动

◆ 常感精神压力大 ◆ 常熬夜

◆ 高血压 ◆ 高血脂

加湿器应用不当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专家提醒,加湿器不是杀菌器,务必要定时清洗,否则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使用加湿器注意事项,关节炎、糖尿病患者慎用空气加湿器。

潮湿的空气会加重该类病人的病情。若该类病人确实需要使用加湿器,应与专科医生商量沟通,确定合适的湿度,以稳定原发病的病情。最好每天换水,每周清洗。加湿器应每天换水,而且最好一周清洗一次,以防水中的微生物散布到空气中。不能直接将自来水加入加湿器。

因为自来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会对加湿器的蒸发器造成损害,所含的水碱也会影响其使用寿命。自来水中的氯原子和微生物有可能随水雾吹入空气中造成污染。如果自来水硬度较高,加湿器喷出的水雾中因含有钙镁离子,会产生白色粉末,污染室内空气。根据天气情况、室内外的温度调节加湿器的湿度。

室内的湿度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即40%~60%。因此,使用加湿器的家庭,不妨同时买一个湿度计,定期观察室内空气的湿度情况,加湿器平时还要及时加水、定期换水、注意清洁。

天气好的时候,开开窗户通通风,大自然的空气总是很纯的。但是,强调通风,并不意味着要整日门窗洞开,要合理选择通风时间。据研究测试,在工业比较集中的城市,昼夜有两个污染高峰和两个相对清洁的低谷。两个污染高峰一般在日出前后和傍晚,两个相对清洁时段是上午10时和下午3时前后,此时可酌情开窗。

一日之内开窗时间和次数,可根据住房大小、人口多少、起居习惯、室内污染程度以及天气情况进行安排。以100立方米的空间为例,在无风、室内外温差为20℃情况下,大约十几分钟就可达到空气交换一遍。若室内外温差小,交换时间相应要延长。冬季天冷,但每天开窗换气也不应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最多30分钟。

糖友别轻易尝试生酮饮食

近年来,生酮饮食可谓火遍了减肥界,甚至有越来越多的糖友们尝试用生酮饮食来控制糖尿病。这是万万不可的。生酮饮食是一种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饮食模式,其核心是限制摄入饭、面等最常获得能量来源的碳水化合物的份量与比例,主张采用“低碳水化合物(粮食)、中等蛋白质、高脂肪”的饮食法,一天总热量只有5%来自碳水化合物,20~25%来自蛋白质,其他则来自脂肪。

这种饮食法的原理是:在身体中糖分不足(碳水化合物吃的少)的情况下,身体会燃烧蛋白质和脂肪来提供能量。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燃烧不完全的中间产物——酮体。酮体无法被身体吸收利用,就会排出体外,同时带走大量水分,以此达到快速减重的目的。生酮饮食号称能为身体提供能量,但又不会引起血糖波动,于是便吸引了一些脂肪肝、糖尿病的患者尝试。

但在医学界看来,生酮饮食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胰岛素发明前,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就被拿来治疗糖尿病,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用,个体差异极大。而且生酮饮食的疗效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都没有确实的科学研究。所以,不建议糖尿病患者贸然尝试生酮饮食,即使要用,也最好遵循以下原则。

1.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儿童青少年糖友慎用。2.生酮饮食前,建议先做身体检查。尤其是本就患有尿酸、痛风或肾功能不全的人,以避免加重病情。3.生酮饮食最好短期执行,最长不能超过3个月,期间还要密切注意身体健康状况。4.多吃蔬菜,其带来的饱腹感能使血糖更稳定,不至于波动太大。5.少吃白米、面粉制品等精致淀粉,可用糙米、芋头、山药等全谷淀粉替代。6.生酮饮食的重点是低碳水化合物,脂肪可选相对优良的“饱和脂肪”,如红肉、动物性油脂等。7.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仅建议肥胖或糖尿病前期患者采用,1型糖尿病患者不建议用,2型糖尿病患者须在严密监控下调整,并增加测量血糖的次数,避免在药物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双重作用下造成低血糖、酮症酸中毒。

这个手指要截掉,都是糖尿病惹的祸

今天是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各类病人纷至沓来,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今天下午来了一位如此严重的糖尿病引起的手指感染。

大家想一想,手指还能够保住吗?为什么现在这么好的医疗条件,还能拖延至现在才来门诊就治?过去的血糖过高不知道吗?为什么不去控制血糖?

我简直是疑问太多了,患者住院后,急查血糖、血常规、凝血、传染病筛查,请内分泌科会诊控制血糖,抗生素皮试,积极术前准备,立即手术治疗。

经过再三斟酌和与病人及家属的反复沟通,最后还是按照我的意见先做引流减压,观察手指血运是否恢复,后期再采取相应措施,目的是尽量为保住手指多做一份努力,但从手术中的情况看,难度非常大,因为在减压的同时,已经看不到创口内的渗血出现。

回过头来,我再次仔细的追问,断断续续的了解到一些情况。没有医保,害怕治疗花费;血糖高的情况也知道,医生建议用胰岛素控制,听人说会产生依赖,所以坚决不用胰岛素,也不服药治疗;去别的医院看都认为没有问题(我十分怀疑这句话的真伪);还有的医院拒绝收治(我更怀疑这句话的真伪)。。。。。。

原来我曾经以《糖尿病足,每20秒锯掉一只》为题,写过类似的文章,就是要给大家提个醒,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16年4月6日首次发布《全球糖尿病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共有糖尿病患者4。22亿人,约占全球人口的8。5%。目前,2型糖尿病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90%,其主要诱因为超重和运动量不足。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糖尿病是慢性代谢性疾病,病程长,症状隐蔽,当足部产生了溃疡、感染、变黑,不得不截肢的情况下才到医院诊治,一定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所以说糖尿病足的治疗要趁早,越早越好,要走预防为主的策略。手指的感染初期发生时,也是要提高警惕,尽早干预。

每位糖尿病患者都要高度警惕,都要定期筛查糖尿病足,或者手,一旦发现手部或者足部出现感觉减退、缺血、畸形等危险因素时,就要接受医生诊查、指导,尽可能地去除危险因素,及时有效的接受治疗最为重要。

严格意义上说,预防糖尿病手足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包括尽量减少摩擦、碰撞,尽量选择合适的鞋和袜子,在修剪趾甲时,不要修剪太深,以免诱发甲沟炎等。

相信大家明白了这些道理,从早开始,从严执行,一定在早期预防和避免不应有的悲剧发生。从这些类似的案例中汲取更多教训。

相关治疗图解

相关方剂

糖尿病常用方

益气养明,温阳补肾。

相关偏方验方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利湿,清暑止渴。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祛暑,化湿醒脾。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解暑,祛风润肠。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化湿,顺气和胃。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散风。适用于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