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会得手足口病吗

2020-07-15

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成年人绝大部分会在儿童时期或者青少年时期就感染过这些肠道病毒,所以成年以后再感染这些病毒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不代表没有可能,小时候没有得过这些病,没有接触过这些病毒,还是会感染的。



大人会得手足口病吗相关阅读


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手、足、臀、口处斑丘疹、疱疹为主要的特点,多伴有发热。好发年龄是六个月到五岁内的儿童,特别是三岁以内更常见。好发季节是全年都可以发病,在北方地区夏秋高发,但有逐渐提早的趋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如下:手足口病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多数是普通型,症状较轻,无需治疗就能自行恢复。
  轻型的表现为急性发病,在口腔、手足处出现疱疹和斑丘疹。在出疹的同时或者出疹前可能会出现发热,大部分是低热,小于三十八点三摄氏度的低热。口腔疱疹最多见与舌头和颊粘膜,其次是唇齿侧、硬腭、口周也可能会出现。手足处表现为数个或数十个斑丘疹或者疱疹,都表现为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四不特点。在五天左右消失,七到十天,逐渐的完全消失。如果是手足口重型,那就相当麻烦了,大概有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一点六的手足口病会发展成为重症的手足口病。
  重症的手足口病是比较严重的。得了手足口病以后,如果孩子出现了一些典型的症状,比如说孩子呼吸和心率增快、四肢发凉、出冷汗、摸着皮肤湿冷、嗜睡、呕吐、头痛、惊厥等等这些情况,一定要考虑有可能是手中口病的重型。如果孩子持续高烧也要警惕,很有可能是手足口病,重型需要马上住院去治疗,避免发生危险。

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的症状是三个部位可能出现疱疹,就是手、足和口腔内出现疱疹。其实最早见到的手足口病一般是从口腔开始,咽部会有一些小的疱疹。
  因为这些疱疹有的存在吞咽比较有受影响的部位,可能会最开始孩子表现一个不进食,不愿意进食和水。孩子有时候会有哭闹,在逐渐随着疱疹的增加,可能手脚上也开始出现小的疱疹,孩子可能会伴有发热或者是精神状态不好,甚至有一些重症的手足口病可能合并脑炎,可能会出现一些心脏的并发心肌炎等等。这些属于比较重症的手足口病,多数的手足口病还是以发热和伴口腔咽部、手和足部的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是怎么引起的

手足口病最主要是被传染,在孩子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如果有传染源就容易被传染。手足口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消化道传播,比如带病毒的孩子摸过门把手或者玩具,健康的孩子如果也去摸这个玩具,并且随后将手含在嘴巴里,就有可能被感染。手足口病的感染途径实际上就是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所以患有手足口病的孩子,一定要在家中隔离。

手足口病的症状

家长判断自己孩子是否感染手足口病,最主要是看这个孩子周围有没有手足口病患儿,如果别的小孩有手足口病,自己家中的孩子手上也出现皮疹,口腔中出现疱疹,或者臀部脚上出现疹子,家长就要小心手足口病的问题。有的时候皮疹可以很多,散发的也可能就一个两个,所以一定要重视,而且往往也容易引起发热症状。孩子发热、哭闹、不进食,手心、脚心、臀部、臂部、腿部出现皮疹,有疹子又有发烧,家长一定要重视是不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吃什么药

手足口病大部分可以自愈,不需要去医院。手足口病分成几个期,绝大部分孩子其实只有经过第一期就会恢复,出疹期出现了发热和皮疹,如果没有其他症状,只是发热、皮疹,或者还有一些孩子因为口腔有疱疹,疱疹破溃以后会形成溃疡,导致溃疡疼痛。因为口腔溃疡疼痛,有些孩子就不愿意吃东西、不愿意喝水,其实这些症状都没有关系,都会在一周内痊愈,不需要去医院,也不需要额外用药物。现在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可以缓解这些症状,所以只需要居家隔离,从发病之日起,在家隔离要两周,不要去幼儿园、学校。在这段时间内,如果发烧,可以给一些退热的药物,除此之外,其他药物都没有必要用,家长最重要的是在家里观察孩子的症状,有没有并发脑炎的一些表现,比如说高热持续不退;吃完退烧药,体温还不下降或者是下降后一两个小时,又出现了高热到39度以上;有没有像嗜睡、精神萎靡、双眼上翻、频繁呕吐、肢体的活动障碍。肢体的不自主抖动(易惊),孩子睡着了,甚至清醒的时候,像受到惊吓一样,突然间跳一下,是惊跳的表现,是神营系统受累。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就诊;如果没有这些症状,只有发烧、皮疹、嗓子疼,在家隔离观察就可以,家长在家里一定要告诉孩子注意个人卫生,比如说上完厕所一定要严格洗手,洗手之后开关水龙头的时候,要把水龙头的开关冲洗,这样避免交叉感染;房间内要经常开窗通风;餐具、孩子的玩具都要及时消毒,避免病毒在家庭内部传播。

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发病时手、足、口腔等部位会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除71型等重症病毒引起的危重型手足口需要抢救外,多数手足口,只需要对症进行控制。
例如可以给孩子多喝水,清淡饮食,使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或者局部的粘膜用一些药物缓解疼痛状态。这个过程如果合并细菌感染,还应进行抗炎治疗,如果不合并感染,单纯的病毒,只需对症处理。一些手足口病的危重病例,治疗较特殊,需要进行单独给药。

手足口病痊愈的标准

手足口病痊愈首先患者要完成病程,手足口病病程为7到10天,如果病程为一周以上,可以提高痊愈的概率。另外痊愈表现为临床症状消失,情况好转,比如孩子不发热,可以进食,皮疹逐渐消退,血化验正常。其次患儿没有并发症,未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基本上可以认为临床痊愈,最主要患儿没有传染性。如果没有并发症,多数可自愈,7天以上便可痊愈,预后良好。如果有并发症,康复时间可能较长,需要两到三周甚至更长时间。

手足口病的饮食

手足口病饮食在饮食上需要注意,急性期应该清淡饮食,病初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多吃蔬菜水果,禁食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治疗期间应注意不吃鱼、虾、蟹;给孩子喂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大鱼大肉难消化,不要给孩子胃肠增加负担。如果孩子明显口腔难受吃不下东西,可以给孩子喂食相对较凉的食物,比如饮用凉白开,可以缓解口腔疼痛。恢复期饮食要多餐,量不需太多,但营养要高。大约十天左右恢复正常饮食。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手足口病初期会出现皮疹,一般第一天发热和皮疹会同时出现,少数人会伴有咳嗽、流鼻涕等症状。但手足口病的主要特点是发烧和皮疹,皮疹一般出现在手足、口腔和臀部,口腔中的咽后壁、舌头上,还有口腔黏膜上会出现一些疱疹,周围伴有红晕,手足、臀部的皮疹也是中间有疱疹并且伴有红晕,有的人表现为斑丘疹,甚至是不典型的、比较硬的红色丘疹。大多数孩子在手足口病初期,即出现发热出疹之后痊愈,只有极少数人群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严重吗

手足口病最严重时会并发脑炎,要警惕对待。手足口病第一期是出疹期,大部分人都会在这个时期痊愈,少部分人会发展为第二期神经系统受累期,主要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孩子嗜睡、烦躁不安、肢体的不自主抖动或者肢体活动障碍等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少数人会发展到第三期心肺功能衰竭的前期,最危险的情况是心肺功能衰竭期,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这个时期会出现血压偏低、心率减慢或者是咳嗽,甚至咳出粉红色泡沫痰的症状。心肺功能衰竭期有很高的病死率,必须及时救治。

口足手病的症状有哪些

口足手病的情况可能在生活中比较多,也有很多免疫力比较差的小孩子很容易出现,期间承受的痛苦可能会比较多,一般建议在发现手脚以及口腔出现疱疹,伴随低热等症状的时候,就要接受专业的处理,否则还有可能会出现精神系统异常和呼吸系统异常的症状。

很多疾病与季节有一些关系,可能在某些季节,非常适合一些病毒的繁殖和细菌的增生,所以就很容易引起相关的健康状况,口足手病是一种很常见的问题,一般是因为某些特殊的病毒感染所致,会有一些比较典型的表现,那么口足手病的症状有哪些?
  1、轻微症状
  口足手病是很多人,都害怕遇到的情况,因为会在手脚和口腔中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患者会觉得非常的疼痛,有的患者可能在肛门的地方,也会出现疱疹,因此带来的困扰是非常大的。
  有的患者还能出现低烧的情况和皮疹的现象,一般这些情况并不严重,在一周到两周之间,就会自然的痊愈,并且不会有其他的后遗症。但是持续出现低烧的情况,就有可能会让患者出现食欲不振,还有可能出现头晕头痛的情况,咳嗽和流鼻涕的症状也有可能会伴随发生。
  2、重症症状
  口足手病患者,可能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自然会不断的加重,有的患者就会出现肺部功能偏差的情况,呼吸会变得急促或者困难,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窒息的症状,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口吐白沫的情况,此时,应该马上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随着手足口病病的不断加重,患者的精神系统,也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可能会出现神思涣散的现象,患者也会出现经常性睡觉,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没有办法控制的肢体反应,严重的情况,甚至会引起脑水肿等。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手足口病的症状表现,是比较明显的,可以通过简单的检查后,确定真实的病因,但是由于每一个患者的病情程度不同,医生往往会决定采用不同的治疗药物,此外该疾病还有可能会通过饮食传播,有可能会通过唾沫传播或者接触传播,所以健康的人,应该与患者保持一定的距离。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容易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身上的传染病,一旦患上这种疾病后,患儿不但会有高烧,口腔和手足上长疱疹等不良反应,病情严重时,还可能有致命的危险,所以家有小宝宝的父母,应该了解一些手足口病的常识,做好宝宝的预防工作,那么,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呢?

一、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勤通风
  每天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在手足口高发期,不带孩子去人口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以免被感染。
  2.注意手部的卫生
  每次饭前便后,都要为宝宝洗手,并且注意勤为宝宝剪指甲,这样可以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能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的出现。
  3.多晒太阳
  因为这种病毒,最害怕的是紫外线,所以平时多带着孩子,在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可以有效的消灭这些病毒。孩子的被褥,也要经常在太阳下暴晒消毒,对预防手足口病有好处。

4.餐具要定期消毒
  宝宝的餐具、奶嘴、奶瓶等,在使用前后都要清洗,还要注意定期用开水煮一煮消毒,也能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预防手足口病出现。
  5.接种疫苗
  因为孩子的抵抗力比较差,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很容易感染这种病毒,为了预防疾病的出现,最好能提前给孩子接种疫苗。
  6.不和患病儿童接触
  因为这种疾病的传染性非常强,所以一旦发现,周围有宝宝出现的这种疾病,就要引起注意,避免自己的宝宝与患病儿童接触,防止被感染。

二、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宝宝出现了手足口病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病毒的药物,加上维生素b、维生素c进行治疗,并且让宝宝用温水,或者淡盐水漱口,可以尽快缓解病情。
  2.食疗方法
  1)荷叶粥:可以把鲜荷叶切碎后和白米一起煮粥吃,对于手足口病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2)红萝卜白茅茶:用红萝卜,白茅根,竹蔗,生薏仁加水煎煮代茶饮,也能治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疱疹怎么治

此病发病很急,会出现肌体发热及手掌、脚掌丘疹、疱疹病况,而且患者的臀部、膝盖也会发现皮疹。周边出现红晕,疱液很少,口腔黏膜出现疱疹,很痛。那么我们就一起看下,手足口病疱疹怎么治?

1、此症发病之时必须及时就诊
  在此症出现之时,患者还会出现咳嗽、流涕、没有食欲、恶心、呕吐、头疼等诸多症状。为此必须及时治疗,就可以很快治愈。而孩子的手足口病,其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就诊之时可化验肌体血常规,依据临床检查治疗,手足口病都要实施抗病毒治疗,但局部出现细菌感染之时,治疗也需抗菌治疗,在儿童出现发热,及手、足、口中出现水疱的时侯,就是很典型的此病之症了,要到医院就诊。

2、诊治此病注意要点
  在出现此病症状之时,可以让患者到医院的皮肤科就诊。手足口病是肌体病毒感染引发的,其有自限性,没有出现并发症之时,其病程大约有1周时间。急性起病之时,肌体会出现发热、手掌、脚掌出现丘疹、疱疹及臀部、膝盖也会出现肌肤皮疹。而肌肤出现皮疹之时,周围还会出现炎性红晕,其水疱内出现液体很少;而患者口腔黏膜还会出现疱疹,有很明显的疼痛感。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咳嗽、流涕、无食欲、恶心、呕吐、头疼等诸多症状,其必须实施抗病毒治疗,严重状况就可以采用抗生素输液治疗。

因此说在出现手足口疾病的时候,其可以采用必要的医学治疗,其中的抗病毒治疗等都对此病有很好的疗效,只只要及时治疗,患者就可以尽快治愈。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婴幼儿手足口病,有季节性以及传染性的特征,因此常常容易被误诊为普通的感冒发烧,所以养育者,需要注意观察,孩子平时的作息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等,如果在生病时出现一些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就医,下面我们来看看手足口病初期,有哪些症状需要注意?

1.发热
  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多表现为发热,是由于手足口病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它导致身体激发免疫系统,进行对病毒的杀死和抵抗,身体会产生大量的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在发生免疫生理活动的时候,患者的体温会增加,表现为体温发热。
  一般多为持续性的低温发热症状,这个症状与常见的感冒发烧相似,所以在手足口病初期的时候,容易被忽略和误诊。

2.口腔粘膜溃疡
  儿童长牙齿或者吃的过多、噎食等,都会出现温烧的情况,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还有比较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会口腔粘膜溃疡,当发现口腔粘膜溃疡的时候,注意补充维生素C如果没有好转,需要及时就医,确诊是否为手足口病。因为手足口病病毒,会导致口腔粘膜充血并且破损,导致口腔溃疡出血的症状。

3.嘴巴周围以及手掌中心、脚板底部会出现疱疹
  手足口病最明显和标志性的特征就是,在持续发烧的同时,会在嘴巴周围的皮肤以及手掌中心部位、脚部地板部位,出现红肿的疱疹,这是手足口病具有特点的症状之一,所以才会命名为手足口病。如果发现孩子低烧,并且具有这个三个部位的疱疹出现,需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建议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丙类急性传染病。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 1 型( E V 7 1 ) 感染引起,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部分婴幼儿可引起脑炎、脑脊髓膜炎、脑干脑炎,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衰竭时可在短期内危及生命。为有效降低肠道病毒(EV71)感染重症病例的死亡率,特制定本建议。

一、临床分期与诊断要点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将EV71感染分为5期。

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诊断要点为:

①发热:多为不规则发热,或一过性发热,部分病例可不发热;

②皮疹: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诊断要点为:

①病程: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

②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

③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

④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RI检查可见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诊断要点为:

①病程: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

②年龄:以0-3岁为主;

③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min(按年龄);

④循环功能障碍:心率增快(>140-150次/min,按年龄,排除体温升高或哭吵),出冷汗、四肢凉、皮肤花纹、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⑤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诊断要点为:

①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

②呼吸异常:呼吸急促或窘迫、呼吸减慢或节律异常,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

③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

④亦有病例以严重脑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肺水肿不明显,出现频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及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等。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病死率较高。

第5期(恢复期):诊断要点为: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状。

二、早期识别重症病例

3岁以下婴幼儿,病程在4天内,注意交感神经亢进表现。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提示为重症病例:

(一)持续高热:体温(腋温)>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二)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不振或烦躁不安,呕吐、易惊、频繁惊跳、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

(三)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min(按年龄),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

(四)循环功能障碍:心率增快(>140-150次/min,按年龄,排除体温升高或哭吵),出冷汗、四肢凉、皮肤花纹、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五)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超过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六)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8.3mmol/L。

三、转入至三级医院PICU指征

(一)重症病例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应及时转入PICU救治。

1、持续嗜睡、呕吐与惊跳的基础上出现抽搐、意识障碍(木僵、谵妄、呆滞、昏睡、昏迷)、肢体麻痹、共济失调。

2、颅神经损伤,出现非自主性眼球动作(眼球往上看、眼球固定偏向一侧、眼球乱转、眼球震颤、斗鸡眼等)。

3、呼吸急促(40次以上/分)、发绀、肺部病变短时间内发展快、肺水肿、出现粉红色泡沫痰、肺出血。

4、循环障碍:心率过速(160次以上/分)或过慢、肢体冰冷、面色苍白、脉搏微弱、血压上升或下降。

(二)转诊注意事项。接诊医师每次查房时,对重症病例必须对照标准进行判断,有指征时应在专业人员护送下及时转诊。如已发生肺水肿、肺出血、休克等呼吸循环衰竭和生命体征不稳定随时有生命危险时,应当就地救治,并请上一级专家组会诊指导抢救。

四、PICU的监护与管理

(一)PICU必须有经过规范培训或进修的儿科医师与护士,配备小儿呼吸机、血气分析仪、监护仪、输液泵等必须的设备,有独立设置的区域。

(二)转入PICU的患儿按病危病人进行管理,需要专人特护,强化时间就是生命的意识,关注病情的随时变化。

(三)主管医师必须是儿科医师,与上级医师共同查房会诊确定病情,每日有三级查房或主任查房,每日业务院长巡视。

(四)持续监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每小时测量脉搏、血压、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一次,计24小时出人水量(尤其是尿量)。

(五)详细神经学检查(包括第6、7、9、10、11、12对脑神经,瞳孔大小与对光反应),小脑征候检查。

(六)根据病情每1-8小时测定动脉血液气体分析、血糖一次。每天检测血常规、电解质。动态复查胸片。每1-3天检测肝肾功能、心肌酶一次。

(七)在每日动态监测血气、血糖、血象的基础上,选择性地实行心电图、心脏超声波、脑脊液、脑电图、MRI等检查项目。

(八)及时送检病原学标本并确定病原。

五、危重病例的救治

(一)早期强化三大措施。

1、早期降颅内压:出现持续惊跳等神经系统表现时,限制入量,60ml-80ml/kg.d,给予以下脱水药物:

(1)甘露醇:0.5g/(kg.次),每4~6小时一次,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严重颅高压或脑疝时可加大剂量至1~2g/(kg.次),2~4h 1次;

(2)10%甘油果糖:0.5-1g/(kg.次),4-8h 1次,快速静脉滴注;

(3)利尿剂:有心功能障碍或肺水肿者,宜首先应用速尿1-2mg/kg,进行评估后再使用其他脱水剂或其他救治措施(如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

(4)人血白蛋白:提高胶体渗透压,减轻脑水肿。用法:0.4g/(kg.次),常与利尿剂合用。

2、早期气管插管:

(1)气管插管指征:

①呼吸急促、减慢或节律改变;

②气道分泌物呈淡红色或血性;

③短期内肺部出现湿性罗音;

④胸部X线检查提示肺部有渗出性病灶;

⑤血气分析异常:pH在7.25以下, PaCO2示过度换气或CO2升高,PaO2降低,BE负值在10以上。

⑥频繁抽搐或深部昏迷;

⑦ 面色苍白或紫绀,血压下降。

(2)机械通气模式:常用压力控制通气,也可选用其他模式,有气漏或顽固性低氧血症者,可使用高频振荡通气。

(3)机械通气调节参数:

①目标:维持PaO2在60-80mmHg以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35-45 mmHg,控制肺水肿和肺出血。

②有肺水肿或肺出血者,建议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60%-100%,PIP20-30 cmH2O(含PEEP),PEEP6-12 cmH2O,f20-40 次/分,潮气量6-8 ml/kg。呼吸机参数可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高与降低,若肺出血未控制或血氧未改善,可每次增加PEEP 2cmH2O,一般不超过20cmH2O,注意同时调节PIP,确保潮气量稳定。

③仅有中枢性呼吸衰竭者,吸入氧浓度21%-40%,PIP 15-25cmH2O(含PEEP),PEEP 4-5cmH2O,f 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

④呼吸道管理:避免频繁、长时间吸痰造成气道压力降低,且要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血凝块堵塞气管导管。

此外,适当给予镇静、镇痛药,常用药物包括:咪唑安定0.1-0.3mg/(kg·h),芬太尼1-4μg/(kg·h);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4)撤机指征:

①自主呼吸恢复正常,咳嗽反射良好;

②氧合指数(OI=PaO2/FiO2×100)≥300mmHg,胸片好转;

③意识状态好转;

④循环稳定;

⑤无其他威胁生命的并发症。

(5)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应用:虽然ECMO已成功救治很多心肺功能衰竭患者,但治疗EV71感染重症病例的经验很少。当EV71感染重症病例经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和液体疗法等治疗无好转,可考虑应用ECMO。而脑功能衰竭患者不宜应用ECMO。

3、早期抗休克处理:按照脓毒性休克早期表现的六条标准,对符合三条以上者及时扩充血容量,应用生理盐水10-20 ml/kg快速静脉滴入,之后进行评估。根据脑水肿、肺水肿的具体情况边补边脱,决定再次快速静脉滴入和24小时的需要量,及时纠正休克和改善循环。

(二)把握三项基本处理。

1、及时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指征:第3期和第4期可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第2期一般不主张使用糖皮质激素。可选用甲基泼尼松龙1-2mg/(kg·d),氢化可的松3-5 mg/(kg·d),地塞米松0.2-0.5 mg/(kg·d)。病情稳定后,尽早停用。

2、掌握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指征:建议应用指征为:精神萎靡、肢体抖动频繁;急性肢体麻痹;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按年龄);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140-150次/分(按年龄)。可按照1.0 g/(kg·d)(连续应用2天)应用。第4期使用IVIG的疗效有限。

3、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1)第3期:此期血流动力学常是高动力高阻力,表现为皮肤花纹、四肢发凉,但并非真正休克状态,以使用扩血管药物为主。常用米力农注射液:负荷量50-75μg/kg,维持量0.25-0.75μg/(kg·min),一般使用不超过72小时。血压高者将血压控制在该年龄段严重高血压值以下、正常血压以上,可用酚妥拉明1-20μg/(kg·min),或硝普钠0.5-5μg/(kg·min),一般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逐渐调整至合适剂量。

(2)第4期:治疗同第3期。如血压下降,低于同年龄正常下限,停用血管扩张剂,可使用正性肌力及升压药物。可给予多巴胺(5-15μg /kg·min)、多巴酚丁胺(2-20μg /kg·min)、肾上腺素(0.05-2μg/kg·min)、去甲肾上腺素(0.05-2μg /kg·min)等。儿茶酚胺类药物应从低剂量开始,以能维持接近正常血压的最小剂量为佳。

以上药物无效者,可试用左西孟旦(起始以12-24μg /kg负荷剂量静注,而后以0.1μg/kg·min维持)、血管加压素(每4小时静脉缓慢注射20μg/kg,用药时间视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而定)等。

(三)注重对症支持治疗。

1、降温。

2、镇静、止惊:可选择安定、苯巴比妥钠、水合氯醛等。注意气道通畅或在气管插管后应用。如普通镇静剂效果不好者,考虑给予咪哒唑仑或吗啡。若需要使用这类镇静药品时,须注意血压,若这些药物会造成血压降低,则应该立即停用。

3、保护各器官功能:特别注意神经源性肺水肿、休克和脑疝的处理。

4、纠正内环境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