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血常规报告单关键看什么

2020-07-15

化疗后患者,会出现骨髓抑制的情况,故血常规的复查很重要。主要观察以下四方面:第一为白细胞计数,是观察的首选;第二为红细胞血红蛋白计数;第三为粒细胞计数,即白细胞的亚型;第四位血小板计数。一般会根据不同的计数等级,来选择不同治疗方案。



化疗后血常规报告单关键看什么相关阅读


肿瘤靶向治疗效果怎么样

肿瘤靶向治疗效果怎么样:
  肿瘤的靶向药物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尤其是今年一些靶向用药的研发,分子药物已进入到临床,还有很多药物,去年有十几种靶向药已进入医保里。所以,靶向药物的治疗在临床上已受到肯定。另外,很多药物也进入到临床一线的治疗方案。不只是美国的NCCN指南还有中国诊疗指南,以及专家共识中将靶向药物列入到诊治的常规中。
  现在医院把靶向药包括其应用已和化疗药物一样,作为一线药物用到临床。但在靶向药应用治疗前,一定要做基因检测。因为靶向用药是根据肿瘤的癌基因启动子进行研发,所以是否能应用靶向药及应用靶向药的类型是如何是需做基因检测。

腰椎肿瘤是为什么

腰椎肿瘤是为什么:
  腰椎肿瘤临床上不常见,但是我告诉大家的是,腰椎它分椎体和后边的附件,中间是椎管,所以它从肿瘤上分为椎管内的肿瘤和椎管外的肿瘤。所以说这种肿瘤怎么去鉴别它,怎么从临床上发现,比方说我腰间盘突出了,我经过休息我减轻,但是椎管肿瘤这种病人,他休息完他还不减轻,尤其是晚上夜间痛比较明显,你比方说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这种病人,晚上休息他症状可以非常轻的,但这种椎管肿瘤的病人,他会晚上疼得非常厉害,这么去发现的,以腰部疼痛为主。
  临床上普通片子都不一定发现,这种普通X线发现不了这种椎管肿瘤,需要做CT或者核磁,所以说更需要还可能做一些PET-CT。你比方说男性的前列腺癌容易转移到腰椎上去,所以说这种癌症的病人,突然老年人有时候做完手术了,前列腺癌做完了,两三年之后腰疼得非常厉害,这时候一定要小心是不是,有肿瘤的转移和复发,这是需要提醒大家的。

肿瘤康复的必要性有哪些

肿瘤康复的必要性有哪些:
  随着医学的发展,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手段都在不断的进步。经过合理的治疗,大多数的早期癌症和部分的中晚期癌症都可以得到治愈或者控制,相当多的中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期得到延长,因此带瘤生存者逐渐增多,患者对生存质量的期望也在逐步的提高。
  但是癌症本身或者手术,以及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会带来诸多的不良影响。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身体功能异常以及躯体残疾,或者回归社会和家庭的障碍等多种问题。肿瘤患者及其家庭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都不同程度地需要专业的康复指导与帮助。

肿瘤康复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肿瘤康复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肿瘤康复主要针对四个方面的问题:
  生理功能障碍、心理功能障碍、疼痛和体质衰弱。
  第一,生理功能障碍。在肿瘤患者中极为常见。比如上肢淋巴水肿,就是乳腺癌治疗后的常见功能障碍,从治疗结束后数天到三十年都有可能发生。而头颈部、乳腺和胸腔部的癌症治疗后,往往会出现关节活动受限的问题,这些功能障碍都需要康复治疗来帮助改善。
  第二,心理功能障碍。肿瘤患者的焦虑、易怒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病率在40%以上。要通过康复治疗,结合睡眠调理以及药物来帮助患者正视疾病,积极面对治疗和生活。
  第三,疼痛。超过半数的癌症患者会伴发疼痛,康复治疗会结合药物、运动、理疗、心理治疗等来解决疼痛的问题,效果会比单纯的药物治疗要好。
  第四,体质衰弱。是肿瘤康复中的关键一点。大部分肿瘤患者都会存在身体衰弱,胃口不好的问题,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营养不良、极度消瘦和器官功能衰竭。肿瘤康复可以通过营养支持、胃肠功能康复,结合康复运动来应对这些问题。

甲胎蛋白为什么偏高

甲胎蛋白为什么偏高:
  甲胎蛋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在日常检测中也经常遇到。甲胎蛋白是胎儿肝脏表达的一种蛋白,在成年以后就不再表达;但是如果又突然重新表达,可能是肿瘤发生。甲胎蛋白升高一般是原发性肝癌的表现,转移性肝癌一般不会升高。
  有些肝炎也可能造成低度的甲胎蛋白升高,肝硬化会有甲胎蛋白升高,如果甲胎蛋白更高,就高度提示肝癌。如果发现该项目有点高,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然后进行影像学检测,或者是病理学的检查来确诊。肿瘤标志物总体来说,是一个辅助诊断项目,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肿瘤患者如何开展运动康复

肿瘤患者如何开展运动康复:
  肿瘤康复的一大重要原则是适度运动。运动可以改善患者的失眠、疲乏、焦虑等症状,还能够提高免疫功能,改善放化疗导致的疲劳、器官损害等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慢走、快跑、游泳以及球类等有氧运动,和传统的太极、气功、武术,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
  但必须要强调,肿瘤患者的运动康复需要在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的专业指导下开展,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运动方案,要把运动的强度和康复运动的时间,都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确保患者康复运动的安全性。

什么是肿瘤康复

什么是肿瘤康复:
  肿瘤康复是一种综合性的指导和治疗,能够恢复患者因为肿瘤本身、抗肿瘤治疗造成的躯体残缺、生理功能异常、心理障碍。
  肿瘤康复能够通过综合的指导和治疗,使患者在躯体、心理、社会和职业等方面,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帮助肿瘤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延缓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延长生命,使年轻的患者能够更快的恢复工作能力,避免劳动力的丢失。而患者的家庭成员也能逐步从照护工作中解脱出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肿瘤康复对于患者、家庭和社会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肿瘤康复的必要性

肿瘤康复的必要性:
  肿瘤康复非常有必要。经过合理的治疗,大多数的早期癌症和部分中晚期癌症都可以得到治愈或者控制。
  许多中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期得到延长,因此带瘤生存者逐渐增多,患者对生存质量的期望也在逐步的提高。但是癌症本身或者手术,以及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会带来诸多的不良影响。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身体功能异常以及躯体残疾,或者回归社会和家庭的障碍等多种问题。肿瘤患者及其家庭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都不同程度地需要专业的康复指导与帮助。

肿瘤康复能解决什么问题

肿瘤康复能解决什么问题:
  肿瘤康复主要解决四个方面:
  生理功能障碍、心理功能障碍、疼痛和体质衰弱。
  第一,生理功能障碍。比如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治疗后常见功能障碍,需要康复治疗帮助改善。
  第二,心理功能障碍。肿瘤患者多存在焦虑、易怒、抑郁等心理问题。要通过康复治疗,结合睡眠调理以及药物来帮助患者正视疾病,积极面对治疗和生活。
  第三,疼痛。超过半数的癌症患者会伴发疼痛,康复治疗会结合药物、运动、心理治疗等解决疼痛,效果比单纯药物治疗要好。
  第四,体质衰弱。肿瘤康复可以通过营养支持、胃肠功能康复,结合康复运动来应对。

肿瘤康复具体有什么内容

肿瘤康复具体有什么内容:
  肿瘤康复包括运动治疗、手法治疗、作业治疗、言语吞咽治疗、水疗、物理因子治疗,以及中医传统治疗,包括针灸、按摩、推拿等。
  具体而言,康复治疗、手法治疗可以促进躯体功能障碍的恢复。个体或团体化的心理治疗、睡眠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营养康复可以促进患者的食欲,改善晚期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症状。运动康复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疲乏无力等躯体症状。癌痛康复则能够减轻癌症晚期患者痛苦,保证患者生活质量。

什么是纵隔神经原肿瘤

此瘤来自施万氏细胞、外胚层,多称为施万氏瘤。纵隔神经原肿瘤以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细胞瘤及施万氏瘤三者最常见。其他有恶性施万氏瘤、交感神经纤维瘤、交感神经节细胞瘤、神经纤维肉瘤、神经母细胞瘤、副交感节细胞瘤、化学感受器瘤、嗜铬细胞瘤等。

纵隔恶性神经原肿瘤少见,良性与恶性之比为10:1,肿瘤部位多在后纵隔,上纵隔较下纵隔多见。后纵隔神经纤维瘤和施万氏瘤来源于脊神经、肋间神经,位于脊旁沟。

纵隔淋巴类肿瘤及其他肉瘤:淋巴瘤位于中纵隔。分为霍奇金氏病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两类,后者包括淋巴肉瘤和网状细胞瘤等。其他纵隔肉瘤有纤维、脂肪和平滑肌瘤。

霍奇金氏病是淋巴瘤的一种独立类型。以肿瘤组织中找到里德-斯特恩贝格二氏细胞(简称R-S细胞)为其特点,该细胞具有高度分叶核及多个大核仁的多染色体性巨大间叶细胞,是为霍奇金氏病特有的细胞组织形态。

在病理上淋巴肉瘤分两型,即淋巴母细胞型及淋巴细胞型淋巴肉瘤。网织细胞肉瘤分成熟和未成熟型。由其他组织构成的纵隔肉瘤有纤维、脂肪和平滑肌肉瘤等。

纵隔淋巴系统肿瘤多恶性程度高、生长快、易转移。纤维肉瘤生长慢,细胞分化不良者可恶变并向远方转移。平滑肌肉瘤及脂肪肉瘤恶性程度低。

垂体炎―――垂体肿瘤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是到目前为止人类最晚发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以垂体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多见于妊娠后期或产后年轻妇女,临床表现类似垂体肿瘤,有头痛、视力下降和垂体功能减退等。1962年首例在尸检标本中证实的病例,1980年通过手术活检标本确定了本病的诊断,从而为临床诊治奠定了基础。到1999年为止,文献共报道了145例活检证实的病例。

本病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常。可能与下列环节有关:妇女妊娠期间垂体增生肥大,产后垂体逐步缩小,释放大量垂体抗原;或者胎儿抗原抗体与母体抗原交叉反应;以及产后母体失去胎儿免疫抑制物质,致使免疫调节紊乱等等,引起淋巴细胞浸润垂体,导致组织破坏。另有资料显示,患者病毒感染后可出现垂体功能减退,手术证实为淋巴细胞性垂体炎。推测系病毒直接感染垂体或病毒与垂体具有相同抗原,引起机体交叉反应所致。此外,本病易伴发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等,提示遗传因素在本病的发病机理中可能也发挥一定作用。

临床表现有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如双颞侧偏盲)等类似垂体肿瘤,影像学检查表现为占位病变,故外科当作垂体肿瘤而手术。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及散在嗜酸性粒细胞,散在变性的垂体前叶细胞,还可见巨细胞和局灶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偶见淋巴滤泡及生发中心。不小心会当作淋巴瘤。

近来随着诊治水平的提高,有关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的报道逐年增多。当垂体肿块与妊娠、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尿崩症并存时,应考虑本病。一般患者可随访观察或药物治疗,密切监测垂体功能和视力、视野状况。手术活检仍是目前公认的确诊和治疗的主要手段。

胆道镜是怎样检查和治疗肿瘤的

胆道镜是一种直视下观察胆管、肝管、处理病变的特制的器械,随着胆道镜仪器和技术的发展,胆道镜在胆道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胆道镜必须借助各种通道才能进入胆道,因操作途径的不同又可分为:经皮经肝胆道镜、经T管窦道胆道镜、经皮胆囊镜、经皮经肝胆囊镜、经口胆道镜(母子镜系统)等。

胆道镜对胆道肿瘤的处理:

(1)经内镜胆管引流术:主要针对胆道肿瘤所致胆道狭窄的处理,当前已成为不能手术的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胆道引流,能解除胆道梗阻, 使黄疸减退和肝功能恢复, 延长患者的生命。

内镜胆管引流术包括外引流和内引流两大类,前者如鼻胆管引流术,后者又叫内镜胆管内支架置入术,是通过胆道镜技术将一段胆道支架置于胆管狭窄处,尽量通过狭窄段,一端置于梗阻部近端,一端置于梗阻远端,以此解除梗阻、引流胆道。其优点是无胆汁丢失,符合生理状态,又无须导管护理,不增加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胆道记忆合金覆膜粒子支架:该支架予以含放射性核素或缓释化疗药,通过胆道镜置入胆道肿瘤处,不仅解决胆道狭窄,同时放射性核素或缓释化疗药能进一步作用于肿瘤,消灭或抑制肿瘤生长,延缓肿瘤进展,期望从根本上解决支架术后的再狭窄和闭塞问题,更好地改善预后,并提高生存质量。

(2)胆道镜引导下的肿瘤微创治疗

胆道镜与新技术结合,实现腔内肿瘤的治疗。

① 微波:微波辐射使胆管内肿瘤组织产生高温(42℃以上),肿瘤细胞解体死亡、脱落。

②光动力学治疗:术前将光敏剂注入体内,24~48小时后将光纤沿胆道镜插入肿瘤部位,再将波长为630nm左右的红激光引入胆管癌灶处,HPD被激活,光能迅疾作用产生氧自由基,溶解癌细胞,使癌肿坏死、脱落,胆管变为通畅。采用内镜下光纤照射进行PDT进展期胆管癌获得明显效果,患者的症状减轻,生活质量得以改善,生存期延长,个别患者甚至重新获得了外科手术切除的机会。初步结果发现这种治疗的安全性较好,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是治疗胆管癌中一种可供选择的新手段。

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极为困难,只有20%~30%的患者能施行根治性手术,术后复发率达76%,生存时间仅4~6个月。国外作者报道23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胆管癌,经内镜逆行性向胆管内插入光导纤维,肿瘤行光动力治疗(光敏剂为Photofrin)。结果表明30天死亡率仅4%,6个月生存率从诊断时起算为91%,从光动力治疗起算为74%。还有报道晚期近段不能手术的胆管癌,光动力治疗后平均6周(3~44周)均接受了根治性手术切除,手术标本中胆管内层4mm以内未见肿瘤。2个患者术后6~19个月复发,1年无病生存率达83%,表明手术前的新辅助光动力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且能有效地缓解肝门部胆管闭塞,提高患者生存率。

③胆道镜下的热消融治疗:可进行激光、高频电刀、氩气刀等,将这些附件通过胆道镜操作道引入胆管肿瘤处,直接切割、烧灼等,消除肿瘤。

电化学疗法能治疗哪些肿瘤

什么是电化学治疗?

电化学治疗系将特制的铂极电针按照特定的规律,插布于肿瘤组织的中央及其周围,然后连接特制的肿瘤治疗仪通电,形成生物闭合电场,产生局部电生物化学反应,改变癌细胞的增殖和生存环境,进而杀灭癌细胞。

研究证明,在电化学治疗的病变部位,正极释放出质子,H+在电场的作用下迁移、扩散,使pH值下降到1。处于酸性环境,使蛋白沉淀,产生酸性氯化血红蛋白,使组织变黑。负极组织中的阴离子迁向阳极,H+由正极迁向负极,(OH)集中,使组织碱性化,pH值升至14,组织中的H3O+ 迁向负极。在电场作用下,带有剩余电荷的大小分子在电场中转移,不带电的分子在闭电路中运动。这样,造成正极脱水,负极水肿,血管收缩,微循环障碍,使电化区组织内水、电介质、酸、碱以及酶系统发生巨大变化,造成肿瘤组织细胞失去正常的生存条件。在高H+酸性的正极区域内,肿瘤组织细胞失去活力,散乱在周围组织中的肿瘤岛受到破坏。在电化学治疗中,正极pH 8~10min即下降到2~1,负极区上升到12~14。

 电化学疗法能治疗哪些肿瘤?

电化学治疗恶性肿瘤起始于1953年。瑞典 Nodenstrom教授1983年发表著作,详细讨论了电化学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工作,阐述了电化学治疗肺癌的机理,首先报道了20例肺癌,共26个肿瘤的临床治疗,结果经2~5年观察,其中12个肿瘤完全消失或明显缩小,从而开创了利用直流电化学治疗的新途径。

我国最早由中日友好医院辛育龄教授研制成功电化学治疗仪,自1987~1997年10年的统计,国内共治疗了体表及体腔恶性肿瘤22种,国内156家医院治疗的8240例中,恶性肿瘤7642例近期有效率76.1%,良性肿瘤598例中近期有效率94.1%。我国在电化学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居世界领先地位。

目前电化学主要用于肺癌、肝癌、食道癌、贲门癌、直肠癌、宫颈癌等的治疗,而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等良性肿瘤病例效果更佳。体腔肿瘤的治疗需要B超、X线、CT、内窥镜等辅助设施。

体表肿瘤的电化学治疗亦可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如皮肤癌、海绵状血管瘤,颜面及头部肿瘤、乳腺癌、腮腺癌、鼻咽癌、口腔癌、舌癌、体表淋巴腺癌、恶性黑色素瘤、横纹肌纤维肉瘤、骨肉瘤、子宫颈癌、阴茎癌等。

哪些患者适合血管介入治疗

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侵入性、带有一定创伤性的诊治方法,存在一定危险性。哪些患者适合做这种治疗呢?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在临床上主要的几种介入方法:

(1)经动脉肿瘤化疗术:是采用介入方法,将导管经血管送达肿瘤供血动脉,注入药物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它有三个优势:

①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较同等剂量静脉用药高数十倍)直接杀灭肿瘤细胞;

②通过血液循环流经全身各器官,起到静脉化疗的作用;

③降低外周血最大血浓度以及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减低全身不良反应。此种方法适用于对化疗药物敏感的实体瘤的姑息性治疗、术前辅助化疗及切除术后预防性化疗。

(2)经动脉肿瘤栓塞术:是将栓塞剂经导管注入到肿瘤供血靶动脉,使靶动脉闭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经动脉肿瘤栓塞术常用于鼻咽癌、肺癌、肾癌、消化道及盆腔肿瘤大出血时栓塞止血和术前栓塞,也可以用于改变血流分布的保护性栓塞。

(3)经皮化疗泵留置术:是一种区域性灌注化疗方法,是近几年来肿瘤化疗方面的新进展,它的区域性化疗优于其它化疗,对肿瘤复发的监测、预防和治疗都具有显著意义。经皮血管内化疗泵留置术是通过介入进行化疗泵植入,它有两种途径:即经皮股动脉穿刺植入和经皮左锁骨下动脉穿刺植入。两种途径的穿刺和植入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股动脉入路组的曝光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锁骨下动脉入路组;经锁骨下动脉入路组者易发生局部血肿和气、血胸‘而经股动脉入路组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它的适应证是:晚期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肝癌切除术后、食道癌、胃癌、小肠肿瘤、结肠癌术后、胰腺癌、腹部广泛转移瘤、肺癌化疗。

(4)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是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送入球囊导管等器材于狭窄的血管内进行成形的一系列技术。它的范畴包括:①血管溶栓术;②球囊成形术;③斑块旋切术;④激光成形术;⑤内支架成形术。

它的适应证是:(1)肿瘤压迫和侵蚀血管引起狭窄或闭塞。(2)各种原因引起的狭窄或闭塞。它的禁忌症:(1)严重出血倾向;(2)导丝、导管不能通过狭窄部位;(3)血管狭窄部位超长;(4)血管被肿瘤侵蚀严重易破裂;(5)血管壁明显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