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的治疗

2020-07-15

胆囊结石的治疗:
  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人,女性多于男性,4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石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黑色胆色素结石。胆囊结石的最佳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一般区分为有症状和无症状的结石。
  没有症状的结石主要是关注它是不是会有并发症、急性发作的急性胆囊炎的风险大小、是不是合并有糖尿病,如果患者有感染高危因素,则需要积极的治疗;而有症状的结石很多时候可能已经引起了并发症,患者需要尽快积极地治疗,在排除手术禁忌症前提下,进行及时的外科治疗。



胆囊结石的治疗相关阅读


胆囊结石症状有什么

胆囊结石症状有什么:
  胆囊结石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类疾病。尤其是近些年,随着体检的(增多)发现很多患者在体检的时候,都会检查出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有可能会引起哪些症状呢?首先胆囊结石有可能会诱发胆囊炎的发生。胆囊炎发作时,患者一般可以有腹痛,主要是表现为右上腹或者中上腹剧烈的疼痛,疼痛可以伴有肩背部的放射性。同时如果胆囊炎严重的时候,患者还可以有发烧(的症状)。胆囊结石导致胆囊炎它一般会有诱发因素。比如说在进食大量油腻饮食以后,容易会诱发胆囊炎的发作。有时候患者还容易出现夜间痛,主要是在半夜的时候、胆汁储存比较多的时候,容易导致胆囊炎的发生。
  除了胆囊炎的症状以外,有时候胆结石可能会从胆囊里掉到胆管里堵塞胆管引起胆管炎或者胰腺炎。这个时候,除了胆囊炎本身的症状以外,患者还可以出现胆管炎和胰腺炎的表现。比如说患者可以出现黄疸,同时可以出现血尿淀粉酶升高。CT上还会有一些相应的临床表现。比如说胆管的增宽,胰腺周围的渗出包括胰腺的水肿,这些都是胆结石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如果患者有胆结石同时又合并相应临床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去医院立即就诊。

胆囊结石如何诊断

胆囊结石如何诊断:
  胆囊结石是我们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类胆囊疾病。其实胆囊结石的诊断有特别简单有效的办法,主要是靠B超(检查)。绝大多数的结石在B超下都表现为强回声,后面有声影。CT也是我们用来诊断胆囊结石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是很多胆囊结石是放射线阴性的。所以说有些时候,CT上没有看到胆囊结石,而B超上会发现胆囊结石。并不是说结石不存在,而是说CT在诊断结石方面有它一定的局限性。有些结石在CT上就是在放射线下,它是不显影的。
  对于一些合并有胆管结石或者怀疑有可能合并有胆管结石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B超或者CT的检查以外,还要进行核磁的(检查),也就是磁共振胆道水成像的检查。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看在胆管里是不是也有结石。因为B超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最害怕的就是受肠道气体的影响。对于下段的胆管,由于有十二指肠还有胃肠道气体的影响,是没有办法观察清楚的。这是它检查本身的局限性。而核磁是不受这些影响的,核磁可以很清楚的显示胆囊腔内的结石以及胆管全程的结石。

怎么治疗胆囊结石

怎么治疗胆囊结石:
  不是所有胆囊结石都需要治疗,胆囊结石的治疗原则如下:
  一,对于单颗的、直径小于两厘米的、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可以不做治疗,定期复查肝胆彩超。随访观察胆囊结石大小及数量的变化。
  二,对于单颗的、直径超过两厘米的胆囊结石,即使没有症状,也建议行胆囊切除。因为胆囊结石尺寸过大,胆囊在排空的过程中,胆囊壁会和结石摩擦,反复的摩擦会刺激胆囊壁的增生,最终可能导致胆囊的癌变。
  三,对于多颗结石,不管尺寸大小、有无症状,都建议行胆囊切除。因为胆囊多发结石,往往大小不等,小的胆囊结石容易掉入胆总管,形成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远比胆囊结石更加麻烦,所以应该尽早处理胆囊多发结石。
  四,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不管大小都建议行胆囊切除。胆囊结石一旦诱发胆囊炎急性发作,即使依靠药物治疗暂时控制炎症,一年内胆囊炎再次发作的概率可高达75%。与其忍受反复腹痛的折磨,不如把胆囊切除,以免后患。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显着特点。

容易得胆囊结石的都有哪些人

得胆囊结石的人群比较多,胆囊结石发病最多见的是和遗传因素、人种有关系,像印第安人60%人都有胆囊结石;另一部分人和遗传有关系,比如说像父母以及特别直系亲属里头,如果患胆囊结石的人数比较多的话,那么自己患胆囊结石几率也比较高。再有一个和地域和饮食因素有关系,比如说在我国的西北地区,还有像内蒙古一带以及在东南沿海地区,它的发病率都比较高,所以这个是和人群有关系。最后一个是和饮食有关系,比如说长期吃油脂食物比较高、吃肉食比较多的人,是容易得胆囊结石的。

胆结石如何预防

胆结石如何预防:
饮食的习惯和饮食结构对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有明显相关性。因此胆囊结石的预防要从少吃高脂肪、高糖、高热量的饮食做起。预防特别要注意自身的饮食结构调整。要有合理的膳食结构、规律的饮食。定时定量,按点吃饭。并保持心情舒畅。

胆囊结石症状有哪些

胆囊结石症状有哪些:
胆囊结石有可能会诱发胆囊炎的发生。胆囊炎发作时,患者一般可以有腹痛,主要是表现为右上腹或者中上腹剧烈的疼痛,疼痛可以伴有肩背部的放射性。如果胆囊炎严重的时候,患者还可能发烧。有时候患者还容易出现夜间痛。
除了胆囊炎的症状以外,胆结石可能会从胆囊里掉到胆管里堵塞胆管引起胆管炎或者胰腺炎。除了胆囊炎本身的症状以外,患者还可以出现胆管炎和胰腺炎的表现。比如患者可以出现黄疸,同时出现血尿淀粉酶升高。CT上还会有一些相应的临床表现,胆管的增宽,胰腺周围的渗出包括胰腺的水肿。

胆囊结石怎么诊断

胆囊结石怎么诊断:
胆囊结石的诊断主要是靠B超(检查)。绝大多数的结石在B超下都表现为强回声,后面有声影。CT也是我们用来诊断胆囊结石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是很多胆囊结石是放射线阴性的。所以说有些时候,CT上没有看到胆囊结石,而B超上会发现胆囊结石。并不是结石不存在,而是CT在诊断结石方面有它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一些合并有胆管结石或者怀疑有可能合并有胆管结石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B超或者CT的检查以外,还要进行核磁的(检查),也就是磁共振胆道水成像的检查,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看在胆管里是不是也有结石。

胆囊结石预后如何

胆囊结石预后如何:
胆囊结石是一类良性的疾病。一般来说做完手术以后就治愈了。因为胆囊不存在,以后也就不存在有胆囊结石发生的可能性了。但是要有一点要引起注意,虽然胆囊不在了,但是我们胆管还在。
在胆管这个系统中还有可能会再长结石。有一小部分患者他在胆囊切除术后,胆管里再长结石。再长结石怎么办?绝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内镜下去处理,而有一些胆管结石体积特别大的时候,可能还需要二次的外科手术将胆管内的结石去除。所以说,患者术后胆囊结石不会复发,他有可能复发的是胆管结石。

胆囊结石有什么危害

胆囊结石有什么危害:
胆囊结石对身体的危害可以分成这么几个情况:第一就是结石本身可能会引起胆囊炎的发生,表现为腹痛,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发烧。另外一个就是结石有可能会从胆囊里掉出来,掉到胆管里引起胆管炎或者胰腺炎。这个时候,需要尽快的对胆管的结石进行处理。同时胆囊结石长期存在有可能会诱发慢性胆囊炎,而胆囊结石的长期慢性刺激有可能会导致胆囊的癌变,也就是胆囊恶性肿瘤的发生。
所以对于一个胆囊结石同时又引起胆管炎、胆囊炎或者胰腺炎任何一种症状的这种胆囊结石患者,我们建议要尽早的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胆囊结石的治疗

胆囊结石的治疗:
  胆囊结石的治疗原则如下:
  一,对于单颗、直径小于2厘米、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可不做治疗。定期复查肝胆彩超即可。
  二,对于单颗、直径超过2厘米的胆囊结石,即使无症状,也建议行胆囊切除。胆囊在排空过程中,由于胆结石尺寸过大,会与胆囊壁摩擦,刺激胆囊壁增生,最终可能导致胆囊癌变。
  三,对于多颗结石,不管尺寸大小、有无症状,都建议行胆囊切除,因为胆囊结石易掉入胆总管,使治疗更加困难。
  四,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不管大小都建议行胆囊切除,一旦诱发胆囊炎急性发作,则复发概率将大大提高。

腹腔镜胆囊手术步骤

虽然说现在的医学技术比较好,但是腹腔镜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手术,步骤也是比较多的,腹腔镜手术简要步骤:1、暴露胆囊颈部,2、剥离胆囊三角前后浆膜,3、切断胆囊管与胆囊动脉,4、切除胆囊,5、去除胆囊标本,6、留置胆囊窝引流管。并且每一步骤对于医生的技术要求都是比较高的。
  如果患上了胆囊结石,虽然治疗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由于这种疾病想要治愈并不容易,很多方式都存在着复发率,一旦出现复发危害性比原始疾病大得多,因此我们需要一种能够完全治愈的方式,而腹腔镜也是治疗的好方式,那么,腹腔镜胆囊手术步骤是什么呢?

腹腔镜手术简要步骤:1、暴露胆囊颈部。2、剥离胆囊三角前后浆膜。3、切断胆囊管与胆囊动脉。4、切除胆囊。5、去除胆囊标本。6、留置胆囊窝引流管。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主要手术步骤为分离胆囊管和分离胆囊动脉,结扎并离断,然后在肝脏上剥离胆囊。手术步骤如此简单,医生竟然说不是小手术?
  简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确实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时间短,但是那只是一般情况。由于胆囊的解剖结构并不是像教科书讲的那么长的。胆囊周围可能由于炎症导致十二指肠、胃、大网膜与胆囊粘连致密,可能无明显的手术路径进行胆囊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真的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还有部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右上腹部引流管引流出黄色浑浊液体的,医生忧心忡忡担心是不是胆漏或者十二指肠损伤的。有一些胆囊和十二指肠粘连松解过程中可能出现十二指肠热损伤导致十二指肠漏。还有一些胆囊床上细小的胆管叫Luschuka肝管,是连接胆囊与肝内杆断的通道,但不与胆囊想通,借助胆囊壁内的脉管上皮与肝内短管交通,胆囊切除术后在胆囊窝导致胆管漏出现积液感染等。
  总之,粘连分离了才能进行胆囊切除术,但是有的胆囊周围粘连很难分离的, 甚至解剖结构不清楚。有时为了避免其他损伤,有可能就要改为开腹胆囊切除术了,毕竟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胆囊切除后背痛是怎么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放射性背痛、腹泻等症状,均属于胆囊术后综合征,主要由胆道特殊的解剖位置以及生理现象引起的。后背痛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患者可以通过按摩合谷、肝俞、胆俞等穴位来减轻疼痛。
  胆囊在人们身体中主要是起到分泌胆液的作用,它还有促进消化和免疫系统发育的功能,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要。但是人们的胆囊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胆囊结石,严重的时候需要通过手术切除胆囊,才能真正地治疗疾病。但是一些人在切除胆囊之后,身上会出现放射性的背痛,这是怎么回事呢?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放射性背痛、腹泻等症状,均属于胆囊术后综合征,又称为胆道术后综合征。术后放射性背痛主要由胆道特殊的解剖位置以及生理现象引起的。肝外胆管与十二指肠相通处有十二指肠乳头,其由括约肌控制,在括约肌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可定时向肠道排放胆汁。术后由于括约肌功能受影响,使胆汁排放异常,进而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痉挛、炎症,即会出现放射性疼痛、肝区下方疼痛。

许多胆囊疾病会导致胆囊的功能受损,例如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增大等。胆囊疾病严重时,需要通过手术切除,特别是胆囊结石,容易导致周围的邻近器官受到影响,因此及时切除可以减轻疼痛。许多患者在胆囊结石切除之后感觉自己的后背十分疼痛,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因此需要掌握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减轻患者的身体痛苦。

那么胆囊切除后背放射性疼痛应该怎么办?

1、人的身上分布着许多穴位,推压合谷穴止痛也是有效的方式。患者左侧卧位之后,将右手伸直,抬向头部,按摩的人站在患者侧位头部前方,左手将病人手肘位置托住。同时,将病人右手往上拉,坚持一段时间后反向推压合谷穴。这种方式能够减轻胆结石引起的身体不适,止痛效果较为明显。

2、胆囊切除手术后背放射性疼痛时,可以用指压穴位配合热敷止痛。一般是将患者的衣物脱去,仰卧之后用手掌以及大拇指相互配合,按压患者的肝俞、胆俞、脾俞3个穴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缓胆结石带来的疼痛,另外,还可以用热毛巾敷在患者的右乳房下侧,保证期门穴和剑突(心口)下胃脘部温度升高,止住疼痛。

3、按压患者的耳穴可以减轻胆结石带来的痛苦,将拇指以及食指捏住患者耳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力度,用力揉捏五分钟即可,后背疼痛就会得到改善。一般来说,胆囊结石导致的后背疼痛在手术后没那么快缓解,可以通过术后的饮食帮助改善,多喝水促进结石排出。同时,有利于炎症的消退。如果后背实在疼痛,可以告知医生需求帮助,可能是手术后的一些并发症导致后背酸痛难忍。

胆结石发作时,可以通过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可以减轻结石带来的身体伤害。但是,胆囊切除并不意味着身体就不会出现疼痛。因此,需要掌握一些小妙招帮助缓解身体上面的不适。在此建议大家,如果自身胆结石较为严重,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胆囊结石诊断和治疗中的常见误区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胆囊结石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胆囊结石如果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常能够完全治愈。但遗憾的是,人们在胆囊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较普遍地存在着许多误区,影响着胆囊结石的治疗效果,许多患者正是因为由于这些误区,没有得到及时和正确的治疗,发生了悲剧和惨剧,抱恨终生。胆囊结石诊断和治疗中的常见误区包括如下:

 误区一:胆囊是分泌胆汁的重要器官,没有了胆囊,体内就没有胆汁了。所以,切除胆囊对消化功能会有很大的影响。

这个误区很普遍。这个误区实际上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胆汁不是由胆囊分泌的,是由肝脏分泌的,胆囊的主要作用是储存、浓缩肝脏分泌的胆汁,当进食时,胆囊会反射性地将其中的胆汁排入肠道,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可见,胆囊只是一个胆汁的集散地,类似一个储水池。

治疗胆囊结石只取出结石不切除胆囊是不明智的。一个长有结石的胆囊,无论胆囊本身的病变重否,日后再发结石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尤其是胆囊结石的病程较长时,胆囊往往已失去了它的储存、浓缩和排泄胆汁的功能,保存一个有病的胆囊就相当于保存一个病灶,日后更容易再发结石。再者,保留胆囊只取结石的手术较胆囊切除术更为复杂。

切除胆囊后,胆汁直接经胆总管缓缓流入十二指肠,由于餐后缺少了集中排入胆道的胆汁,术后近期内对高脂、高蛋白的饮食多少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每餐食量大者(如青壮年、农发工等)更为显著。三个月后,胆管会有轻微的扩张,相当于是对胆囊储存功能的代偿,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就变得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了。我们曾对30岁之前接受胆囊结石的人群进行随访观察,绝大多数在手术后三个月即能够恢复手术前的饮食,手术前后的消化功能相差无几。

 误区二:胆囊结石是小毛病,即使不治疗,也不会引起太大的问题。

这一误区使许多患者“揣石待治”,或“揣石不治”,吃了各种各样的“亏”。细细算来,这些“亏”有大有小,大致可分为“小亏”、“中亏”、“大亏”和“重亏”。

发作一次急性胆囊炎,经受了病痛,耗费了钱财,可以列为吃“小亏”的范畴。如果患者通过这个“小亏”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治疗,将胆囊结石“斩草除根”,虽说是亡羊补牢,那也是“吃小亏赚了大便宜”。

如果胆囊内较小的结石从胆囊管脱出进入胆总管,形成继发性胆管结石,发生胆管梗阻、黄疸、急性胆管炎和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时,那患者就算吃了“中亏”了,因为这时的病情已经较胆囊结石复杂得多了,治疗上仅靠腹腔镜也显得不够了,常需要更复杂的治疗。

当急性胆囊炎演变为胆囊化脓、穿孔,胆总管结石进一步并发重症胆管炎和重症胰腺炎时,病情就变得严重了,如果处理不及时,还有可能发生死亡,即便是救治成功,那患者也是与死神擦肩而过,这种情况,患者可算是吃“大亏”了。

当然,胆囊结石还可以让您吃更大的“亏”,我们姑切称之为“重亏”,那就是胆囊癌。我们遇到过许多让人极其痛心的病例。一些患者发现胆囊结石达10年甚至更长时间,误解缠身,揣石不治。当症状明显不得不就医时,病情已不是简单的胆囊结石了,而是并发了胆囊癌。这种情况,即便是积极治疗,生存期也难超三年。

可见,胆囊结石决不是小毛病,一旦确诊,应积极治疗!

 误区三: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不需要治疗,等有了症状再说。

由于B超等影像学检查的普及,有1/3以上的胆囊结石是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被诊断的,称为“无症状”胆囊结石。还有相当一部分胆囊结石只表现为餐后胃区不适,长期按“胃病”治疗。理论上讲,所谓“无症状”只是相对的,也只是暂时的。随着胆囊病变的发展,机体抵抗力的逐渐降低,胆囊结石终会发生症状,患者不可因暂时无症状就任其不管,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胆囊结石在无症状时治疗,是防患于未然,当然要优于亡羊补牢!

 误区四:小的胆囊结石不需要治疗,等长大了再说。

这是个非常错误的观点。从专业的角度讲,胆囊结石越大越安全,因为直径超过1厘米的结石,既不容易卡在胆囊管,更不会掉入胆总管,很少会发生急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等并发症。发生各种并发症者,大多是直径在5毫米以下的结石。所以,小胆囊结石更危险,更应该尽早治疗!

误区五:单个胆囊结石不需要治疗,等长多了再说。

的确,胆囊结石多发时,常常是大小不等,比单个胆囊结石的症状更常见,更重,更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更危险,更应该积极治疗,但这决不是说单个胆囊结石就不需要治疗。单个结石也同样会引起各种并发症,也同样会让患者吃上述的几个“亏”。单个较大的结石,由于症状常不严重,容易让患者产生麻痹思想,忽视治疗,更容易让患者吃“重亏“。临床上,并发胆囊癌的胆囊结石常常是单个较大的结石,很少是多发结石或小结石。因此,单个胆囊结石,不论大小,都应该积极治疗。

误区六:胆囊息肉只是胆囊里长了个息肉,不需要治疗

严格地讲,真正的胆囊息肉并不多见。我们常说的胆囊息肉,是超声检查对胆囊结石早期病变的一种描述,因为在超声影像上像息肉,所以把它描述为胆囊息肉样变。因此,我们可以把胆囊息肉样变看成是胆囊结石的一种早期形式。

较小的胆囊息肉样变(直径0.2~0.3厘米)通常无症状,很少引起并发症,不需要手术治疗,可以采取临床观察,辅助一些内科治疗,有一部分可以消失。直径在0.5厘米以上者,消失的可能性较小,如果症状较为明显,或有明显长大的趋势,可采取手术治疗。

所以,把胆囊息肉样变作为胆囊息肉是不对的,一概地认为胆囊息肉样变不需要手术治疗也是不正确的。

 误区七:高龄患者胆囊结石尽量不治疗。

高龄患者胆囊结石的治疗是个较复杂的临床问题。一方面,由于老年人机体抵抗力较低,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老年胆囊结石的症状更多、更重,更容易发生急性胆囊炎等并发症,也更容易发生癌变,在处理上应该比中青年胆囊结石更积极。另一方面,老年患者常伴发心脑血管疾患、慢性肺损害、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风险较大,在手术决策上应更加慎重。

老年胆囊结石上述的两方面特点构成了一对矛盾,这一矛盾如处理不好,会产生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患者让年龄大“吓”得不敢接受手术治疗,揣石不治,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发生了严重的并发症。另一方面,过分地忽略老年患者的特殊性和危险性,导致轻率手术,发生一些不该发生的问题。目前,这两方面的问题是常见的,是亟待解决的。

老年胆囊结石的正确处理具体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应积极治疗伴发的心血管疾患、慢性肺损害、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这些合并症处理好了,胆囊手术的风险就会有明显的降低。另一方面,要解决好术前检查、麻醉、手术等围手术期的各个环节。第二,老年患者的胆囊结石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决不能只考虑年龄因素。如果胆囊结石症状较多,发作较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即便是年龄较大,只要身体的主要器官没有严重的功能障碍,在保证身体状况耐受的前提下,应积极地手术治疗,切不可因噎废食。还有一种情况,如果胆囊结石需要治疗,因合并其它系统的慢性疾病,又无法耐受麻醉等手术创伤,这种情况下,既要保证有效的治疗,又要尽可能地降低手术创伤,可以考虑在局部麻醉下行胆囊结石取除术。当然,如果患者已属80岁以上的高龄,胆囊结石又没有症状,或不重,则尽量避免手术治疗。第三,老年患者的救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院的综合条件,应尽可能依靠大的综合医院,尤其是肝胆专科治疗中心。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老年这个概念是发展的,上世纪70年代之前,我国通常把老年的概念限定在60岁以上,80年代之后,通常的概念是65岁以上,今后,随着国人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老年的概念可能还会有相应的提高。老年的概念更是相对的,一些高龄患者,年龄虽逾80岁,但他(她)的生理状况可能只相当于70岁的水平;相反,一些中青年患者,年龄虽只有50多岁,或60岁左右,但他(她)的生理状况可能早已进入老年状态。具体到每个人治疗方案的选择,不能仅看年龄,更重要的是要看生理状况。

总之,仅因为年龄大而不加选择地放弃胆囊结石的治疗是不明智的。

 误区八:胆囊结石可以溶石治疗和排石治疗

这两种方式都不足为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们曾做过实验研究,筛选了一些可以溶解胆囊结石的药物,发现有些药物的确可以溶解结石,但对肝、肾功能的损害很大,这样的治疗得不偿失。

如果说溶石治疗还有点道理的话,排石治疗就只能叫添乱了。从上文的叙述中,您也许已感受到了肝胆外科的一个重要观点,胆囊结石最怕的就是排石。把胆囊结石从胆囊排到胆总管内,就意味着病情的复杂化,小病就成了大病,病人从此就进入了可以说“危及四伏”的阶段,各种各样的并发症也就会接踵而来。许多胆囊结石患者就是因为排石治疗,结石卡在了胆总管的下端,诱发了重症胰腺炎,导致了人财两空的惨局。

误区九:腹腔镜切除胆囊较开腹手术危险性更大,图安全,应选择传统的开腹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只需在患者肚脐处作一个0.5cm-1cm的小切口,再在右上腹作2个或3个0.3cm的细小切口,把腹腔镜器械通过这些孔伸到腹腔内,切除胆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常规的手术方式,手术者利用杠杆原理间接操作,而且,所看到的图像也只是个二维图像。从理论上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传统的手术有更大的风险。但这样的风险主要是针对哪些刚开展这项技术,或开展的时间不长,经验不多的医师和单位而言,对于有经验的肝胆外科专科医师来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传统开腹手术切除胆囊是相似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基本上不损伤腹壁的血管、神经、肌肉,愈合后疤痕很小,不影响外观,术后很少发生肠粘连、肠梗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而且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身体恢复快。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这些优点,该术式已几乎成为了胆囊结石手术治疗的唯一选择。

如何选择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

胆囊结石是一个常见的外科性疾病。它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0%,中年女性的发病率高达15%。此文章就以一个外科医生的角度谈谈胆囊结石的治疗问题。希望本文对患有胆囊结石的网友有所帮助,能从这些文章中了解胆囊结石的治疗全貌,做一个明智的病人。

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包括:开腹手术切除胆囊、腹腔镜下切除胆囊、微创保胆取石、药物溶石、中药排石及震波碎石后中药排石的等方法。

因为中国人有一个习惯思维:认为做手术会伤元气,非到万不得以,是不愿意去找外科医生的。还有中国人特别喜欢中医,不是特别急的病都愿意找中医调理。所以,胆囊结石的病人的治疗往往分散掌握在中医、消化内科、普通外科的医生手中。同是胆囊结石,在治疗的观点上,这些科的医生所采取的方式又会不同,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治疗只有原则而没有固定不变的常式。那么病人会问:“到底哪种方法是治疗胆囊结石的最好方法呢?”这个问题我不好明确回答。原因是世界是个矛盾的统一体,老子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这句话是讲规律是无形的,如果遵循规律去办事,也许就不会要求把事办得圆满。换句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一切自称是最好的方法往往是违背规律的。只有根据情况来定才是更好的方法。对于胆囊结石的治疗也是遵循这一原则的。

既然没有一统天下的最好方法,那么上述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就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也无须相互指责谁是谁非了。作为医生,就有责任将你推荐的方法的优劣向病人讲清,让病人选择是否接受你的建议。作为病人也不应该说“我哪懂医学呀,我只能全听医生的”。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只要医生向你讲明此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后,那么病人在这一点上是与医生平等了,没有谁是弱者之说了,这也符合目前的《医师法》中的医生、病人的权利与义务。病人一旦选择了某一种治疗方法后就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认可此方法的优与劣。

下面我就尽医生的责任,讲述胆囊结石的不同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及各自存在的优劣:

开腹手术切除胆囊:适用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或伴胆囊结石、胆囊穿孔坏疽、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等。优点 去除了结石的“温床”,彻底根治胆囊结石。缺点 具备所有开腹手术创伤所带来的影响如: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心肺肝肾功能的短暂影响等;手术本身可能出现的副损伤如:术后出血、胆漏、肝胆管损伤、腹膜炎等;胆囊切除后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脂肪泻、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右上腹疼痛,原因不明,有的病人切除胆囊后还觉得有右上腹疼痛的感觉,但通过检查无明显疾病存在,这是因为器官去除后,但支配器官的神经仍然存在,或者因为手术后粘连而造成的牵拉,这些统称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胆囊切除术后病人被列为结肠癌的高发人群等。

腹腔镜切除胆囊:本手术还是切除胆囊,只是用的方式不同而已。它适合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不适合急性胆囊炎伴结石、胆囊穿孔坏疽等。优点 具备开腹切除胆囊的优点同是还具备腹部不留手术疤痕、手术创伤小对腹腔干扰小的特点。缺点 具备开腹切除胆囊的所有缺点同时在行腹腔镜手术时随时胆可能中转开腹(就是说腹腔镜手术时出现与术前判断不一致或发现有无法控制的出血无法用腹腔镜完成手术时,应该立即开腹。也就是说每一例腹腔镜手术必需有开腹手术作为保障)。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留胆囊取石:这是一种新开展的手术。它的适应症、优点、缺点,我在《“与胆共存亡”,请“刀下留胆”》、《外科医生应该客观地对待胆囊的“去与留”》、《圆梦--保留胆囊后的幸福微笑》有详细讲述,请参考这三篇文章。

药物溶石:此方法并不完善,尚在研究中。溶石的药物有多种,但并没有疗效非常确切的药物。而且溶石治疗是一个较长期的治疗,不能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接受此治疗的病有一定要去正规医院,不能相信某些专治结石的广告、宣传,防止上当受骗。本人不是溶石专业,详情请询问相关专业的专家。

碎石后中药排石:这是一种病人很乐意接受的方法。它只适合于有症状和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优点 不用开力,可将结石排除胆囊。缺点 先将结石用震波方法击碎,需要多次碎石;击碎后的结石在排出胆囊时伴有疼痛,有时难以忍受;自然排石或用中药排石过和中因结石由胆囊进入胆总管后不能顺利排入十二指肠而嵌顿于胆总管内引起胆源性胰腺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右威协生命。此方法虽然病人容易接受,但医生一定要讲清楚其存在的危害。

 为什么外科医生不主张碎石后中药排石的方法呢

肝、胆囊、胆管、胰腺、十二指肠的解剖,了解这此解剖后就能知道胆囊内的结石是如何从胆囊排到十二指肠内的,就能明白结石在排出过程中如果某个部位卡住就会出现相应的疾病。这些疾病的出现都是人为排石所带来的。要用这个方法就得认可这些疾病的出现。

结石容易卡住的部位:胆囊颈、胆囊管内的螺旋瓣内、胆总管、胆管及胰管共同开口。结石卡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内时会出现急性胆囊炎、胆囊肿大甚至穿孔。结石卡在胆总管内可出现化脓性胆管炎或重症胆管炎,此病属于普外科的急重症疾病,需要立即手术解除胆管压力,否则会出现生命危险。结石卡在胆管与胰管开口时是最为危险的,不但会出现胆管炎、重症胆管炎而且还会出现胆源性胰腺炎,病人即使手术,术后也是九死一生。我们经常戏称为死马当活马医,能活过来就是命大

结石在“静息状态”下病人的表现,如同正常人。其实胆总管内的结石有很大的潜在性危险。可惜,往往这种病人在住院时期缓解后,是不听医生的劝告,坚决不做手术的。所以,大多数病人是到了胆管炎、重症胆管炎或出现胆源性胰腺炎时再次来就诊。有时医生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最终还是不能挽回病人的生命。惨痛的病例很多,但因为病人的习惯思维作祟,任凭医生怎么讲解就不同意手术。后果也只能由于她们的无知而自己负责了。

外科医生是开刀的。一些接受了碎石排石治疗的病人,结石消失了又没出问题的会去告诉中医大夫,可出现问题了一般都到了外科,所以,外科医生只见到出现问题的病人。有些胆源性胰腺炎的病人,如果治疗不及可能出现而死亡或者尽管已通过手但术后因病情严重有的也是九死一生,我经历过多例这种惨痛的病例。其实,不主张排石治疗在外科教材上也提到过,不是我一家之言。所以,外科医生是不主张碎石后中药排石的方法的。但决没有诋毁此方法的意思。更没有诋毁中医。

哪些病人可以考虑保留胆囊

保留胆囊的手术,我们又称之为:微创保胆结石、息肉去除术。所谓“微创”概念应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创伤小,包括切口小甚至是利用人体的自然腔道来完成手术、创面小从而恢复快。另一方面是手术对人体生理环境的干扰小,比如对腹腔内脏器表面的刺激与破坏及尽最大可能保存腹腔内环境的原貌。能同时达到这两方面的要求时我们才能称为真正的微创手术。微创保胆结石、息肉去除术是利用腹腔镜和胆道镜两种特殊内镜设备来完成保留胆囊的目的。因此,此手术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微创手术。目前,医学界无论是对胆囊结石还是胆囊息肉,其成因仍不十分清楚,故也没有针对性极强的预防结石及息肉形成的药物,而此两病均可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甚至最终走向疗效极差的胆囊癌的结局。胆囊不存在,一切也就随之而不存在了,所以,保留胆囊目前因以上原因而受到医学界的普遍质疑。然而,病人要求保留器官的心理却一直存在,可喜的是医学界内仍然有人在坚持不懈地努力研究保胆的工作:2007年12月和2009年7月,医学会召开了二次“全国内镜微创保胆学术会议”,通过这两次的学术交流,保留胆囊的观点逐步得到了广大外科医生的理解与支持。然而,在没有解决结石和息肉复发的前提下,我们目前只能对部分胆结石和胆息肉的病人进行保胆手术。只有严格筛选病人,我们才能尽最大可能保留一部分病人的胆囊,否则,一味地迎合病人的心理,保留一些不该保留的胆囊,这样会将我们通过十多年努力而来之不易的保胆新局面毁于一旦。因此,我们一定要呼吁医生与病人客观对待保留胆囊的手术。为此,我将个人认为保胆手术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罗列于下,请病人和医生参考,有不当之处,敬请业内人士指正。

以下病人可以考虑保留胆囊:但任何保胆的病人都必须有切除胆囊的心理准备

㈠ 部分胆囊结石病人:

① 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即所谓结石“静息状态”。您有希望去除结石又能保留胆囊的要求者。

② 胆囊必须具备有良好的收缩功能:口服胆囊造影或脂餐后B超提示:胆囊收缩达1/3以上者。

③ 胆囊不能过大或过小,胆囊长径在6-8cm之间,囊内不能有分隔。

④ 上腹部最好没有开腹手术史、穿孔等急性炎症史。

⑤ B超下:胆囊内胆汁透声良好、胆囊粘膜光滑、胆囊壁在3-4mm以内,结石为单个或多个(泥沙样结石除外),形态规整,结石可随体位的改变而移动。

㈡ 部分胆囊息肉病人:

外科学对胆囊息肉的指导性建议:⑴ 观察 胆囊内多发息肉,直径在1。0cm以下无症状者,应定期B超复查,动态观察息肉大小形态的变化。⑵预防性胆囊切除:① 单发息肉;② 大于1。0cm广基或基底部宽大者;③ 病变有增大者;④ 合并有胆囊结石者;⑤ 年龄在50岁以上者,伴有症状。以上均可以视为恶性病变的高危因素。

根据以上建议,对于不适合再观察或者临床医生建议手术切除的胆囊息肉病人如果口服胆囊造影或脂餐后B超提示:胆囊收缩达1/3以上。年龄无明显限制,但年轻人较为适合。而且病人如果有保留胆囊的愿望可以考虑行保留胆囊的手术。最后视术中息肉能否取净及息肉的快速病理结果决定胆囊的去留。

以下病人的胆囊不能保留:

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在没有手术禁忌的情况下实施急诊或择期胆囊切除。不要再观望,以免后患无穷。

① 胆囊在急性炎症期 (包括超声下胆囊呈“双边征”、胆囊的化脓、坏疽、穿孔、炎性包裹、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结石嵌顿等)。

② 胆囊结石合并有胆管结石,或者为泥沙样结石。

③ 胆囊萎缩或呈“瓷瓶”样胆囊。影像学检查怀疑有癌变。

④ 胆囊腺肌症、胆囊腺瘤样息肉、胆囊息肉过多无法在镜下达到取净或胆囊壁有增厚(瓷瓶样胆囊),不能排除胆囊癌。

⑤ 胆囊有分隔,将胆囊分成相通的二个腔的。

关于保留胆囊手术及术后病人应该了解的一些问题。

①力争在胆道镜下取净胆囊内结石和息肉从而达到保留有功能的胆囊,这是保胆手术的目的。但是,因为结石和息肉的成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因此,结石和息肉的复发也是在所难免。我认为:在严格筛选病人的前提下力争取净结石或息肉,使胆囊恢复到清空状态,如果再通过5-10年甚至是更长时间后才复发,保留胆囊还是可行的,尤其对于年轻患者是利大于弊的。

② 对B超的要求:做超声检查时必须了解胆囊的大小(长径与宽径),有对胆囊粘膜、胆囊壁厚、胆囊结石或息肉的数目和大小、结石是否移动、胆囊内透声、胆囊内是否有分隔、是否为泥沙型结石等的描述,肝胆管有无扩张与结石。

③术前通过各种检查只能初步判断能保留胆囊,并不等于保胆成功。决定保胆是否成功最终还需在腹腔镜下胆囊的外观、胆道镜下胆囊腔内情况、结石及息肉是否能取净、术中息肉的快速病理等因素综合判断。因此,不到最后一刻保胆不能说成功。所以,任何做保留胆囊手术的病人必需有开腹或腹腔镜切除胆囊的思想准备。得给自己和医生留条退路。

④ 保胆术后病人应该在术后三月、六月、一年时各复查一次肝胆的彩超,以后每年各复查一次B超,了解有无结石复发。如果出现了复发应该及时与您的手术医生取得联系,这样是便于术后随访,是对病人自己、医生及与您有同样疾病的病友的负责与贡献!结石病人可口服消炎利胆片或熊去氧胆酸,预防结石复发。息肉病人无需口服药物。

相关治疗图解

相关偏方验方

肝胆湿热胆囊炎方

清肝解毒,利湿排脓。适用于湿热内蕴而致慢性胆囊炎,症见口苦口干,大便干结,小便黄赤,...

肝胆湿热胆囊炎方

清肝利胆,通便泻火。主治化脓性胆囊炎,症见口苦口干,大便干结,小便黄赤,两胁疼痛等病症。

肝胆湿热胆囊炎方

清肝热,利湿浊。适用于湿热内蕴而致急慢性胆囊炎,症见口苦口干,大便干结,小便黄赤,两...

肝胆湿热胆囊炎方

清热利湿,消肿排脓。适用于湿热内蕴而致急慢性胆囊炎。

肝胆湿热胆囊炎方

清湿,除黄,利胆。适用于慢性胆囊炎或胆石症。

胆囊结石的治疗-乡间郎中

胆囊结石的治疗

2020-07-15

胆囊结石的治疗:
  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人,女性多于男性,4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石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黑色胆色素结石。胆囊结石的最佳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一般区分为有症状和无症状的结石。
  没有症状的结石主要是关注它是不是会有并发症、急性发作的急性胆囊炎的风险大小、是不是合并有糖尿病,如果患者有感染高危因素,则需要积极的治疗;而有症状的结石很多时候可能已经引起了并发症,患者需要尽快积极地治疗,在排除手术禁忌症前提下,进行及时的外科治疗。



胆囊结石的治疗相关阅读


胆囊结石症状有什么

胆囊结石症状有什么:
  胆囊结石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类疾病。尤其是近些年,随着体检的(增多)发现很多患者在体检的时候,都会检查出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有可能会引起哪些症状呢?首先胆囊结石有可能会诱发胆囊炎的发生。胆囊炎发作时,患者一般可以有腹痛,主要是表现为右上腹或者中上腹剧烈的疼痛,疼痛可以伴有肩背部的放射性。同时如果胆囊炎严重的时候,患者还可以有发烧(的症状)。胆囊结石导致胆囊炎它一般会有诱发因素。比如说在进食大量油腻饮食以后,容易会诱发胆囊炎的发作。有时候患者还容易出现夜间痛,主要是在半夜的时候、胆汁储存比较多的时候,容易导致胆囊炎的发生。
  除了胆囊炎的症状以外,有时候胆结石可能会从胆囊里掉到胆管里堵塞胆管引起胆管炎或者胰腺炎。这个时候,除了胆囊炎本身的症状以外,患者还可以出现胆管炎和胰腺炎的表现。比如说患者可以出现黄疸,同时可以出现血尿淀粉酶升高。CT上还会有一些相应的临床表现。比如说胆管的增宽,胰腺周围的渗出包括胰腺的水肿,这些都是胆结石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如果患者有胆结石同时又合并相应临床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去医院立即就诊。

胆囊结石如何诊断

胆囊结石如何诊断:
  胆囊结石是我们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类胆囊疾病。其实胆囊结石的诊断有特别简单有效的办法,主要是靠B超(检查)。绝大多数的结石在B超下都表现为强回声,后面有声影。CT也是我们用来诊断胆囊结石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是很多胆囊结石是放射线阴性的。所以说有些时候,CT上没有看到胆囊结石,而B超上会发现胆囊结石。并不是说结石不存在,而是说CT在诊断结石方面有它一定的局限性。有些结石在CT上就是在放射线下,它是不显影的。
  对于一些合并有胆管结石或者怀疑有可能合并有胆管结石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B超或者CT的检查以外,还要进行核磁的(检查),也就是磁共振胆道水成像的检查。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看在胆管里是不是也有结石。因为B超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最害怕的就是受肠道气体的影响。对于下段的胆管,由于有十二指肠还有胃肠道气体的影响,是没有办法观察清楚的。这是它检查本身的局限性。而核磁是不受这些影响的,核磁可以很清楚的显示胆囊腔内的结石以及胆管全程的结石。

怎么治疗胆囊结石

怎么治疗胆囊结石:
  不是所有胆囊结石都需要治疗,胆囊结石的治疗原则如下:
  一,对于单颗的、直径小于两厘米的、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可以不做治疗,定期复查肝胆彩超。随访观察胆囊结石大小及数量的变化。
  二,对于单颗的、直径超过两厘米的胆囊结石,即使没有症状,也建议行胆囊切除。因为胆囊结石尺寸过大,胆囊在排空的过程中,胆囊壁会和结石摩擦,反复的摩擦会刺激胆囊壁的增生,最终可能导致胆囊的癌变。
  三,对于多颗结石,不管尺寸大小、有无症状,都建议行胆囊切除。因为胆囊多发结石,往往大小不等,小的胆囊结石容易掉入胆总管,形成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远比胆囊结石更加麻烦,所以应该尽早处理胆囊多发结石。
  四,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不管大小都建议行胆囊切除。胆囊结石一旦诱发胆囊炎急性发作,即使依靠药物治疗暂时控制炎症,一年内胆囊炎再次发作的概率可高达75%。与其忍受反复腹痛的折磨,不如把胆囊切除,以免后患。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显着特点。

容易得胆囊结石的都有哪些人

得胆囊结石的人群比较多,胆囊结石发病最多见的是和遗传因素、人种有关系,像印第安人60%人都有胆囊结石;另一部分人和遗传有关系,比如说像父母以及特别直系亲属里头,如果患胆囊结石的人数比较多的话,那么自己患胆囊结石几率也比较高。再有一个和地域和饮食因素有关系,比如说在我国的西北地区,还有像内蒙古一带以及在东南沿海地区,它的发病率都比较高,所以这个是和人群有关系。最后一个是和饮食有关系,比如说长期吃油脂食物比较高、吃肉食比较多的人,是容易得胆囊结石的。

胆结石如何预防

胆结石如何预防:
饮食的习惯和饮食结构对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有明显相关性。因此胆囊结石的预防要从少吃高脂肪、高糖、高热量的饮食做起。预防特别要注意自身的饮食结构调整。要有合理的膳食结构、规律的饮食。定时定量,按点吃饭。并保持心情舒畅。

胆囊结石症状有哪些

胆囊结石症状有哪些:
胆囊结石有可能会诱发胆囊炎的发生。胆囊炎发作时,患者一般可以有腹痛,主要是表现为右上腹或者中上腹剧烈的疼痛,疼痛可以伴有肩背部的放射性。如果胆囊炎严重的时候,患者还可能发烧。有时候患者还容易出现夜间痛。
除了胆囊炎的症状以外,胆结石可能会从胆囊里掉到胆管里堵塞胆管引起胆管炎或者胰腺炎。除了胆囊炎本身的症状以外,患者还可以出现胆管炎和胰腺炎的表现。比如患者可以出现黄疸,同时出现血尿淀粉酶升高。CT上还会有一些相应的临床表现,胆管的增宽,胰腺周围的渗出包括胰腺的水肿。

胆囊结石怎么诊断

胆囊结石怎么诊断:
胆囊结石的诊断主要是靠B超(检查)。绝大多数的结石在B超下都表现为强回声,后面有声影。CT也是我们用来诊断胆囊结石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是很多胆囊结石是放射线阴性的。所以说有些时候,CT上没有看到胆囊结石,而B超上会发现胆囊结石。并不是结石不存在,而是CT在诊断结石方面有它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一些合并有胆管结石或者怀疑有可能合并有胆管结石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B超或者CT的检查以外,还要进行核磁的(检查),也就是磁共振胆道水成像的检查,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看在胆管里是不是也有结石。

胆囊结石预后如何

胆囊结石预后如何:
胆囊结石是一类良性的疾病。一般来说做完手术以后就治愈了。因为胆囊不存在,以后也就不存在有胆囊结石发生的可能性了。但是要有一点要引起注意,虽然胆囊不在了,但是我们胆管还在。
在胆管这个系统中还有可能会再长结石。有一小部分患者他在胆囊切除术后,胆管里再长结石。再长结石怎么办?绝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内镜下去处理,而有一些胆管结石体积特别大的时候,可能还需要二次的外科手术将胆管内的结石去除。所以说,患者术后胆囊结石不会复发,他有可能复发的是胆管结石。

胆囊结石有什么危害

胆囊结石有什么危害:
胆囊结石对身体的危害可以分成这么几个情况:第一就是结石本身可能会引起胆囊炎的发生,表现为腹痛,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发烧。另外一个就是结石有可能会从胆囊里掉出来,掉到胆管里引起胆管炎或者胰腺炎。这个时候,需要尽快的对胆管的结石进行处理。同时胆囊结石长期存在有可能会诱发慢性胆囊炎,而胆囊结石的长期慢性刺激有可能会导致胆囊的癌变,也就是胆囊恶性肿瘤的发生。
所以对于一个胆囊结石同时又引起胆管炎、胆囊炎或者胰腺炎任何一种症状的这种胆囊结石患者,我们建议要尽早的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胆囊结石的治疗

胆囊结石的治疗:
  胆囊结石的治疗原则如下:
  一,对于单颗、直径小于2厘米、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可不做治疗。定期复查肝胆彩超即可。
  二,对于单颗、直径超过2厘米的胆囊结石,即使无症状,也建议行胆囊切除。胆囊在排空过程中,由于胆结石尺寸过大,会与胆囊壁摩擦,刺激胆囊壁增生,最终可能导致胆囊癌变。
  三,对于多颗结石,不管尺寸大小、有无症状,都建议行胆囊切除,因为胆囊结石易掉入胆总管,使治疗更加困难。
  四,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不管大小都建议行胆囊切除,一旦诱发胆囊炎急性发作,则复发概率将大大提高。

腹腔镜胆囊手术步骤

虽然说现在的医学技术比较好,但是腹腔镜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手术,步骤也是比较多的,腹腔镜手术简要步骤:1、暴露胆囊颈部,2、剥离胆囊三角前后浆膜,3、切断胆囊管与胆囊动脉,4、切除胆囊,5、去除胆囊标本,6、留置胆囊窝引流管。并且每一步骤对于医生的技术要求都是比较高的。
  如果患上了胆囊结石,虽然治疗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由于这种疾病想要治愈并不容易,很多方式都存在着复发率,一旦出现复发危害性比原始疾病大得多,因此我们需要一种能够完全治愈的方式,而腹腔镜也是治疗的好方式,那么,腹腔镜胆囊手术步骤是什么呢?

腹腔镜手术简要步骤:1、暴露胆囊颈部。2、剥离胆囊三角前后浆膜。3、切断胆囊管与胆囊动脉。4、切除胆囊。5、去除胆囊标本。6、留置胆囊窝引流管。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主要手术步骤为分离胆囊管和分离胆囊动脉,结扎并离断,然后在肝脏上剥离胆囊。手术步骤如此简单,医生竟然说不是小手术?
  简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确实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时间短,但是那只是一般情况。由于胆囊的解剖结构并不是像教科书讲的那么长的。胆囊周围可能由于炎症导致十二指肠、胃、大网膜与胆囊粘连致密,可能无明显的手术路径进行胆囊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真的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还有部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右上腹部引流管引流出黄色浑浊液体的,医生忧心忡忡担心是不是胆漏或者十二指肠损伤的。有一些胆囊和十二指肠粘连松解过程中可能出现十二指肠热损伤导致十二指肠漏。还有一些胆囊床上细小的胆管叫Luschuka肝管,是连接胆囊与肝内杆断的通道,但不与胆囊想通,借助胆囊壁内的脉管上皮与肝内短管交通,胆囊切除术后在胆囊窝导致胆管漏出现积液感染等。
  总之,粘连分离了才能进行胆囊切除术,但是有的胆囊周围粘连很难分离的, 甚至解剖结构不清楚。有时为了避免其他损伤,有可能就要改为开腹胆囊切除术了,毕竟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胆囊切除后背痛是怎么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放射性背痛、腹泻等症状,均属于胆囊术后综合征,主要由胆道特殊的解剖位置以及生理现象引起的。后背痛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患者可以通过按摩合谷、肝俞、胆俞等穴位来减轻疼痛。
  胆囊在人们身体中主要是起到分泌胆液的作用,它还有促进消化和免疫系统发育的功能,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要。但是人们的胆囊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胆囊结石,严重的时候需要通过手术切除胆囊,才能真正地治疗疾病。但是一些人在切除胆囊之后,身上会出现放射性的背痛,这是怎么回事呢?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放射性背痛、腹泻等症状,均属于胆囊术后综合征,又称为胆道术后综合征。术后放射性背痛主要由胆道特殊的解剖位置以及生理现象引起的。肝外胆管与十二指肠相通处有十二指肠乳头,其由括约肌控制,在括约肌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可定时向肠道排放胆汁。术后由于括约肌功能受影响,使胆汁排放异常,进而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痉挛、炎症,即会出现放射性疼痛、肝区下方疼痛。

许多胆囊疾病会导致胆囊的功能受损,例如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增大等。胆囊疾病严重时,需要通过手术切除,特别是胆囊结石,容易导致周围的邻近器官受到影响,因此及时切除可以减轻疼痛。许多患者在胆囊结石切除之后感觉自己的后背十分疼痛,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因此需要掌握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减轻患者的身体痛苦。

那么胆囊切除后背放射性疼痛应该怎么办?

1、人的身上分布着许多穴位,推压合谷穴止痛也是有效的方式。患者左侧卧位之后,将右手伸直,抬向头部,按摩的人站在患者侧位头部前方,左手将病人手肘位置托住。同时,将病人右手往上拉,坚持一段时间后反向推压合谷穴。这种方式能够减轻胆结石引起的身体不适,止痛效果较为明显。

2、胆囊切除手术后背放射性疼痛时,可以用指压穴位配合热敷止痛。一般是将患者的衣物脱去,仰卧之后用手掌以及大拇指相互配合,按压患者的肝俞、胆俞、脾俞3个穴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缓胆结石带来的疼痛,另外,还可以用热毛巾敷在患者的右乳房下侧,保证期门穴和剑突(心口)下胃脘部温度升高,止住疼痛。

3、按压患者的耳穴可以减轻胆结石带来的痛苦,将拇指以及食指捏住患者耳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力度,用力揉捏五分钟即可,后背疼痛就会得到改善。一般来说,胆囊结石导致的后背疼痛在手术后没那么快缓解,可以通过术后的饮食帮助改善,多喝水促进结石排出。同时,有利于炎症的消退。如果后背实在疼痛,可以告知医生需求帮助,可能是手术后的一些并发症导致后背酸痛难忍。

胆结石发作时,可以通过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可以减轻结石带来的身体伤害。但是,胆囊切除并不意味着身体就不会出现疼痛。因此,需要掌握一些小妙招帮助缓解身体上面的不适。在此建议大家,如果自身胆结石较为严重,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胆囊结石诊断和治疗中的常见误区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胆囊结石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胆囊结石如果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常能够完全治愈。但遗憾的是,人们在胆囊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较普遍地存在着许多误区,影响着胆囊结石的治疗效果,许多患者正是因为由于这些误区,没有得到及时和正确的治疗,发生了悲剧和惨剧,抱恨终生。胆囊结石诊断和治疗中的常见误区包括如下:

 误区一:胆囊是分泌胆汁的重要器官,没有了胆囊,体内就没有胆汁了。所以,切除胆囊对消化功能会有很大的影响。

这个误区很普遍。这个误区实际上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胆汁不是由胆囊分泌的,是由肝脏分泌的,胆囊的主要作用是储存、浓缩肝脏分泌的胆汁,当进食时,胆囊会反射性地将其中的胆汁排入肠道,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可见,胆囊只是一个胆汁的集散地,类似一个储水池。

治疗胆囊结石只取出结石不切除胆囊是不明智的。一个长有结石的胆囊,无论胆囊本身的病变重否,日后再发结石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尤其是胆囊结石的病程较长时,胆囊往往已失去了它的储存、浓缩和排泄胆汁的功能,保存一个有病的胆囊就相当于保存一个病灶,日后更容易再发结石。再者,保留胆囊只取结石的手术较胆囊切除术更为复杂。

切除胆囊后,胆汁直接经胆总管缓缓流入十二指肠,由于餐后缺少了集中排入胆道的胆汁,术后近期内对高脂、高蛋白的饮食多少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每餐食量大者(如青壮年、农发工等)更为显著。三个月后,胆管会有轻微的扩张,相当于是对胆囊储存功能的代偿,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就变得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了。我们曾对30岁之前接受胆囊结石的人群进行随访观察,绝大多数在手术后三个月即能够恢复手术前的饮食,手术前后的消化功能相差无几。

 误区二:胆囊结石是小毛病,即使不治疗,也不会引起太大的问题。

这一误区使许多患者“揣石待治”,或“揣石不治”,吃了各种各样的“亏”。细细算来,这些“亏”有大有小,大致可分为“小亏”、“中亏”、“大亏”和“重亏”。

发作一次急性胆囊炎,经受了病痛,耗费了钱财,可以列为吃“小亏”的范畴。如果患者通过这个“小亏”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治疗,将胆囊结石“斩草除根”,虽说是亡羊补牢,那也是“吃小亏赚了大便宜”。

如果胆囊内较小的结石从胆囊管脱出进入胆总管,形成继发性胆管结石,发生胆管梗阻、黄疸、急性胆管炎和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时,那患者就算吃了“中亏”了,因为这时的病情已经较胆囊结石复杂得多了,治疗上仅靠腹腔镜也显得不够了,常需要更复杂的治疗。

当急性胆囊炎演变为胆囊化脓、穿孔,胆总管结石进一步并发重症胆管炎和重症胰腺炎时,病情就变得严重了,如果处理不及时,还有可能发生死亡,即便是救治成功,那患者也是与死神擦肩而过,这种情况,患者可算是吃“大亏”了。

当然,胆囊结石还可以让您吃更大的“亏”,我们姑切称之为“重亏”,那就是胆囊癌。我们遇到过许多让人极其痛心的病例。一些患者发现胆囊结石达10年甚至更长时间,误解缠身,揣石不治。当症状明显不得不就医时,病情已不是简单的胆囊结石了,而是并发了胆囊癌。这种情况,即便是积极治疗,生存期也难超三年。

可见,胆囊结石决不是小毛病,一旦确诊,应积极治疗!

 误区三: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不需要治疗,等有了症状再说。

由于B超等影像学检查的普及,有1/3以上的胆囊结石是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被诊断的,称为“无症状”胆囊结石。还有相当一部分胆囊结石只表现为餐后胃区不适,长期按“胃病”治疗。理论上讲,所谓“无症状”只是相对的,也只是暂时的。随着胆囊病变的发展,机体抵抗力的逐渐降低,胆囊结石终会发生症状,患者不可因暂时无症状就任其不管,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胆囊结石在无症状时治疗,是防患于未然,当然要优于亡羊补牢!

 误区四:小的胆囊结石不需要治疗,等长大了再说。

这是个非常错误的观点。从专业的角度讲,胆囊结石越大越安全,因为直径超过1厘米的结石,既不容易卡在胆囊管,更不会掉入胆总管,很少会发生急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等并发症。发生各种并发症者,大多是直径在5毫米以下的结石。所以,小胆囊结石更危险,更应该尽早治疗!

误区五:单个胆囊结石不需要治疗,等长多了再说。

的确,胆囊结石多发时,常常是大小不等,比单个胆囊结石的症状更常见,更重,更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更危险,更应该积极治疗,但这决不是说单个胆囊结石就不需要治疗。单个结石也同样会引起各种并发症,也同样会让患者吃上述的几个“亏”。单个较大的结石,由于症状常不严重,容易让患者产生麻痹思想,忽视治疗,更容易让患者吃“重亏“。临床上,并发胆囊癌的胆囊结石常常是单个较大的结石,很少是多发结石或小结石。因此,单个胆囊结石,不论大小,都应该积极治疗。

误区六:胆囊息肉只是胆囊里长了个息肉,不需要治疗

严格地讲,真正的胆囊息肉并不多见。我们常说的胆囊息肉,是超声检查对胆囊结石早期病变的一种描述,因为在超声影像上像息肉,所以把它描述为胆囊息肉样变。因此,我们可以把胆囊息肉样变看成是胆囊结石的一种早期形式。

较小的胆囊息肉样变(直径0.2~0.3厘米)通常无症状,很少引起并发症,不需要手术治疗,可以采取临床观察,辅助一些内科治疗,有一部分可以消失。直径在0.5厘米以上者,消失的可能性较小,如果症状较为明显,或有明显长大的趋势,可采取手术治疗。

所以,把胆囊息肉样变作为胆囊息肉是不对的,一概地认为胆囊息肉样变不需要手术治疗也是不正确的。

 误区七:高龄患者胆囊结石尽量不治疗。

高龄患者胆囊结石的治疗是个较复杂的临床问题。一方面,由于老年人机体抵抗力较低,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老年胆囊结石的症状更多、更重,更容易发生急性胆囊炎等并发症,也更容易发生癌变,在处理上应该比中青年胆囊结石更积极。另一方面,老年患者常伴发心脑血管疾患、慢性肺损害、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风险较大,在手术决策上应更加慎重。

老年胆囊结石上述的两方面特点构成了一对矛盾,这一矛盾如处理不好,会产生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患者让年龄大“吓”得不敢接受手术治疗,揣石不治,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发生了严重的并发症。另一方面,过分地忽略老年患者的特殊性和危险性,导致轻率手术,发生一些不该发生的问题。目前,这两方面的问题是常见的,是亟待解决的。

老年胆囊结石的正确处理具体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应积极治疗伴发的心血管疾患、慢性肺损害、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这些合并症处理好了,胆囊手术的风险就会有明显的降低。另一方面,要解决好术前检查、麻醉、手术等围手术期的各个环节。第二,老年患者的胆囊结石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决不能只考虑年龄因素。如果胆囊结石症状较多,发作较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即便是年龄较大,只要身体的主要器官没有严重的功能障碍,在保证身体状况耐受的前提下,应积极地手术治疗,切不可因噎废食。还有一种情况,如果胆囊结石需要治疗,因合并其它系统的慢性疾病,又无法耐受麻醉等手术创伤,这种情况下,既要保证有效的治疗,又要尽可能地降低手术创伤,可以考虑在局部麻醉下行胆囊结石取除术。当然,如果患者已属80岁以上的高龄,胆囊结石又没有症状,或不重,则尽量避免手术治疗。第三,老年患者的救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院的综合条件,应尽可能依靠大的综合医院,尤其是肝胆专科治疗中心。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老年这个概念是发展的,上世纪70年代之前,我国通常把老年的概念限定在60岁以上,80年代之后,通常的概念是65岁以上,今后,随着国人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老年的概念可能还会有相应的提高。老年的概念更是相对的,一些高龄患者,年龄虽逾80岁,但他(她)的生理状况可能只相当于70岁的水平;相反,一些中青年患者,年龄虽只有50多岁,或60岁左右,但他(她)的生理状况可能早已进入老年状态。具体到每个人治疗方案的选择,不能仅看年龄,更重要的是要看生理状况。

总之,仅因为年龄大而不加选择地放弃胆囊结石的治疗是不明智的。

 误区八:胆囊结石可以溶石治疗和排石治疗

这两种方式都不足为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们曾做过实验研究,筛选了一些可以溶解胆囊结石的药物,发现有些药物的确可以溶解结石,但对肝、肾功能的损害很大,这样的治疗得不偿失。

如果说溶石治疗还有点道理的话,排石治疗就只能叫添乱了。从上文的叙述中,您也许已感受到了肝胆外科的一个重要观点,胆囊结石最怕的就是排石。把胆囊结石从胆囊排到胆总管内,就意味着病情的复杂化,小病就成了大病,病人从此就进入了可以说“危及四伏”的阶段,各种各样的并发症也就会接踵而来。许多胆囊结石患者就是因为排石治疗,结石卡在了胆总管的下端,诱发了重症胰腺炎,导致了人财两空的惨局。

误区九:腹腔镜切除胆囊较开腹手术危险性更大,图安全,应选择传统的开腹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只需在患者肚脐处作一个0.5cm-1cm的小切口,再在右上腹作2个或3个0.3cm的细小切口,把腹腔镜器械通过这些孔伸到腹腔内,切除胆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常规的手术方式,手术者利用杠杆原理间接操作,而且,所看到的图像也只是个二维图像。从理论上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传统的手术有更大的风险。但这样的风险主要是针对哪些刚开展这项技术,或开展的时间不长,经验不多的医师和单位而言,对于有经验的肝胆外科专科医师来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传统开腹手术切除胆囊是相似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基本上不损伤腹壁的血管、神经、肌肉,愈合后疤痕很小,不影响外观,术后很少发生肠粘连、肠梗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而且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身体恢复快。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这些优点,该术式已几乎成为了胆囊结石手术治疗的唯一选择。

如何选择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

胆囊结石是一个常见的外科性疾病。它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0%,中年女性的发病率高达15%。此文章就以一个外科医生的角度谈谈胆囊结石的治疗问题。希望本文对患有胆囊结石的网友有所帮助,能从这些文章中了解胆囊结石的治疗全貌,做一个明智的病人。

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包括:开腹手术切除胆囊、腹腔镜下切除胆囊、微创保胆取石、药物溶石、中药排石及震波碎石后中药排石的等方法。

因为中国人有一个习惯思维:认为做手术会伤元气,非到万不得以,是不愿意去找外科医生的。还有中国人特别喜欢中医,不是特别急的病都愿意找中医调理。所以,胆囊结石的病人的治疗往往分散掌握在中医、消化内科、普通外科的医生手中。同是胆囊结石,在治疗的观点上,这些科的医生所采取的方式又会不同,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治疗只有原则而没有固定不变的常式。那么病人会问:“到底哪种方法是治疗胆囊结石的最好方法呢?”这个问题我不好明确回答。原因是世界是个矛盾的统一体,老子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这句话是讲规律是无形的,如果遵循规律去办事,也许就不会要求把事办得圆满。换句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一切自称是最好的方法往往是违背规律的。只有根据情况来定才是更好的方法。对于胆囊结石的治疗也是遵循这一原则的。

既然没有一统天下的最好方法,那么上述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就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也无须相互指责谁是谁非了。作为医生,就有责任将你推荐的方法的优劣向病人讲清,让病人选择是否接受你的建议。作为病人也不应该说“我哪懂医学呀,我只能全听医生的”。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只要医生向你讲明此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后,那么病人在这一点上是与医生平等了,没有谁是弱者之说了,这也符合目前的《医师法》中的医生、病人的权利与义务。病人一旦选择了某一种治疗方法后就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认可此方法的优与劣。

下面我就尽医生的责任,讲述胆囊结石的不同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及各自存在的优劣:

开腹手术切除胆囊:适用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或伴胆囊结石、胆囊穿孔坏疽、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等。优点 去除了结石的“温床”,彻底根治胆囊结石。缺点 具备所有开腹手术创伤所带来的影响如: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心肺肝肾功能的短暂影响等;手术本身可能出现的副损伤如:术后出血、胆漏、肝胆管损伤、腹膜炎等;胆囊切除后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脂肪泻、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右上腹疼痛,原因不明,有的病人切除胆囊后还觉得有右上腹疼痛的感觉,但通过检查无明显疾病存在,这是因为器官去除后,但支配器官的神经仍然存在,或者因为手术后粘连而造成的牵拉,这些统称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胆囊切除术后病人被列为结肠癌的高发人群等。

腹腔镜切除胆囊:本手术还是切除胆囊,只是用的方式不同而已。它适合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不适合急性胆囊炎伴结石、胆囊穿孔坏疽等。优点 具备开腹切除胆囊的优点同是还具备腹部不留手术疤痕、手术创伤小对腹腔干扰小的特点。缺点 具备开腹切除胆囊的所有缺点同时在行腹腔镜手术时随时胆可能中转开腹(就是说腹腔镜手术时出现与术前判断不一致或发现有无法控制的出血无法用腹腔镜完成手术时,应该立即开腹。也就是说每一例腹腔镜手术必需有开腹手术作为保障)。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留胆囊取石:这是一种新开展的手术。它的适应症、优点、缺点,我在《“与胆共存亡”,请“刀下留胆”》、《外科医生应该客观地对待胆囊的“去与留”》、《圆梦--保留胆囊后的幸福微笑》有详细讲述,请参考这三篇文章。

药物溶石:此方法并不完善,尚在研究中。溶石的药物有多种,但并没有疗效非常确切的药物。而且溶石治疗是一个较长期的治疗,不能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接受此治疗的病有一定要去正规医院,不能相信某些专治结石的广告、宣传,防止上当受骗。本人不是溶石专业,详情请询问相关专业的专家。

碎石后中药排石:这是一种病人很乐意接受的方法。它只适合于有症状和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优点 不用开力,可将结石排除胆囊。缺点 先将结石用震波方法击碎,需要多次碎石;击碎后的结石在排出胆囊时伴有疼痛,有时难以忍受;自然排石或用中药排石过和中因结石由胆囊进入胆总管后不能顺利排入十二指肠而嵌顿于胆总管内引起胆源性胰腺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右威协生命。此方法虽然病人容易接受,但医生一定要讲清楚其存在的危害。

 为什么外科医生不主张碎石后中药排石的方法呢

肝、胆囊、胆管、胰腺、十二指肠的解剖,了解这此解剖后就能知道胆囊内的结石是如何从胆囊排到十二指肠内的,就能明白结石在排出过程中如果某个部位卡住就会出现相应的疾病。这些疾病的出现都是人为排石所带来的。要用这个方法就得认可这些疾病的出现。

结石容易卡住的部位:胆囊颈、胆囊管内的螺旋瓣内、胆总管、胆管及胰管共同开口。结石卡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内时会出现急性胆囊炎、胆囊肿大甚至穿孔。结石卡在胆总管内可出现化脓性胆管炎或重症胆管炎,此病属于普外科的急重症疾病,需要立即手术解除胆管压力,否则会出现生命危险。结石卡在胆管与胰管开口时是最为危险的,不但会出现胆管炎、重症胆管炎而且还会出现胆源性胰腺炎,病人即使手术,术后也是九死一生。我们经常戏称为死马当活马医,能活过来就是命大

结石在“静息状态”下病人的表现,如同正常人。其实胆总管内的结石有很大的潜在性危险。可惜,往往这种病人在住院时期缓解后,是不听医生的劝告,坚决不做手术的。所以,大多数病人是到了胆管炎、重症胆管炎或出现胆源性胰腺炎时再次来就诊。有时医生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最终还是不能挽回病人的生命。惨痛的病例很多,但因为病人的习惯思维作祟,任凭医生怎么讲解就不同意手术。后果也只能由于她们的无知而自己负责了。

外科医生是开刀的。一些接受了碎石排石治疗的病人,结石消失了又没出问题的会去告诉中医大夫,可出现问题了一般都到了外科,所以,外科医生只见到出现问题的病人。有些胆源性胰腺炎的病人,如果治疗不及可能出现而死亡或者尽管已通过手但术后因病情严重有的也是九死一生,我经历过多例这种惨痛的病例。其实,不主张排石治疗在外科教材上也提到过,不是我一家之言。所以,外科医生是不主张碎石后中药排石的方法的。但决没有诋毁此方法的意思。更没有诋毁中医。

哪些病人可以考虑保留胆囊

保留胆囊的手术,我们又称之为:微创保胆结石、息肉去除术。所谓“微创”概念应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创伤小,包括切口小甚至是利用人体的自然腔道来完成手术、创面小从而恢复快。另一方面是手术对人体生理环境的干扰小,比如对腹腔内脏器表面的刺激与破坏及尽最大可能保存腹腔内环境的原貌。能同时达到这两方面的要求时我们才能称为真正的微创手术。微创保胆结石、息肉去除术是利用腹腔镜和胆道镜两种特殊内镜设备来完成保留胆囊的目的。因此,此手术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微创手术。目前,医学界无论是对胆囊结石还是胆囊息肉,其成因仍不十分清楚,故也没有针对性极强的预防结石及息肉形成的药物,而此两病均可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甚至最终走向疗效极差的胆囊癌的结局。胆囊不存在,一切也就随之而不存在了,所以,保留胆囊目前因以上原因而受到医学界的普遍质疑。然而,病人要求保留器官的心理却一直存在,可喜的是医学界内仍然有人在坚持不懈地努力研究保胆的工作:2007年12月和2009年7月,医学会召开了二次“全国内镜微创保胆学术会议”,通过这两次的学术交流,保留胆囊的观点逐步得到了广大外科医生的理解与支持。然而,在没有解决结石和息肉复发的前提下,我们目前只能对部分胆结石和胆息肉的病人进行保胆手术。只有严格筛选病人,我们才能尽最大可能保留一部分病人的胆囊,否则,一味地迎合病人的心理,保留一些不该保留的胆囊,这样会将我们通过十多年努力而来之不易的保胆新局面毁于一旦。因此,我们一定要呼吁医生与病人客观对待保留胆囊的手术。为此,我将个人认为保胆手术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罗列于下,请病人和医生参考,有不当之处,敬请业内人士指正。

以下病人可以考虑保留胆囊:但任何保胆的病人都必须有切除胆囊的心理准备

㈠ 部分胆囊结石病人:

① 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即所谓结石“静息状态”。您有希望去除结石又能保留胆囊的要求者。

② 胆囊必须具备有良好的收缩功能:口服胆囊造影或脂餐后B超提示:胆囊收缩达1/3以上者。

③ 胆囊不能过大或过小,胆囊长径在6-8cm之间,囊内不能有分隔。

④ 上腹部最好没有开腹手术史、穿孔等急性炎症史。

⑤ B超下:胆囊内胆汁透声良好、胆囊粘膜光滑、胆囊壁在3-4mm以内,结石为单个或多个(泥沙样结石除外),形态规整,结石可随体位的改变而移动。

㈡ 部分胆囊息肉病人:

外科学对胆囊息肉的指导性建议:⑴ 观察 胆囊内多发息肉,直径在1。0cm以下无症状者,应定期B超复查,动态观察息肉大小形态的变化。⑵预防性胆囊切除:① 单发息肉;② 大于1。0cm广基或基底部宽大者;③ 病变有增大者;④ 合并有胆囊结石者;⑤ 年龄在50岁以上者,伴有症状。以上均可以视为恶性病变的高危因素。

根据以上建议,对于不适合再观察或者临床医生建议手术切除的胆囊息肉病人如果口服胆囊造影或脂餐后B超提示:胆囊收缩达1/3以上。年龄无明显限制,但年轻人较为适合。而且病人如果有保留胆囊的愿望可以考虑行保留胆囊的手术。最后视术中息肉能否取净及息肉的快速病理结果决定胆囊的去留。

以下病人的胆囊不能保留:

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在没有手术禁忌的情况下实施急诊或择期胆囊切除。不要再观望,以免后患无穷。

① 胆囊在急性炎症期 (包括超声下胆囊呈“双边征”、胆囊的化脓、坏疽、穿孔、炎性包裹、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结石嵌顿等)。

② 胆囊结石合并有胆管结石,或者为泥沙样结石。

③ 胆囊萎缩或呈“瓷瓶”样胆囊。影像学检查怀疑有癌变。

④ 胆囊腺肌症、胆囊腺瘤样息肉、胆囊息肉过多无法在镜下达到取净或胆囊壁有增厚(瓷瓶样胆囊),不能排除胆囊癌。

⑤ 胆囊有分隔,将胆囊分成相通的二个腔的。

关于保留胆囊手术及术后病人应该了解的一些问题。

①力争在胆道镜下取净胆囊内结石和息肉从而达到保留有功能的胆囊,这是保胆手术的目的。但是,因为结石和息肉的成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因此,结石和息肉的复发也是在所难免。我认为:在严格筛选病人的前提下力争取净结石或息肉,使胆囊恢复到清空状态,如果再通过5-10年甚至是更长时间后才复发,保留胆囊还是可行的,尤其对于年轻患者是利大于弊的。

② 对B超的要求:做超声检查时必须了解胆囊的大小(长径与宽径),有对胆囊粘膜、胆囊壁厚、胆囊结石或息肉的数目和大小、结石是否移动、胆囊内透声、胆囊内是否有分隔、是否为泥沙型结石等的描述,肝胆管有无扩张与结石。

③术前通过各种检查只能初步判断能保留胆囊,并不等于保胆成功。决定保胆是否成功最终还需在腹腔镜下胆囊的外观、胆道镜下胆囊腔内情况、结石及息肉是否能取净、术中息肉的快速病理等因素综合判断。因此,不到最后一刻保胆不能说成功。所以,任何做保留胆囊手术的病人必需有开腹或腹腔镜切除胆囊的思想准备。得给自己和医生留条退路。

④ 保胆术后病人应该在术后三月、六月、一年时各复查一次肝胆的彩超,以后每年各复查一次B超,了解有无结石复发。如果出现了复发应该及时与您的手术医生取得联系,这样是便于术后随访,是对病人自己、医生及与您有同样疾病的病友的负责与贡献!结石病人可口服消炎利胆片或熊去氧胆酸,预防结石复发。息肉病人无需口服药物。

相关治疗图解

相关偏方验方

肝胆湿热胆囊炎方

清肝解毒,利湿排脓。适用于湿热内蕴而致慢性胆囊炎,症见口苦口干,大便干结,小便黄赤,...

肝胆湿热胆囊炎方

清肝利胆,通便泻火。主治化脓性胆囊炎,症见口苦口干,大便干结,小便黄赤,两胁疼痛等病症。

肝胆湿热胆囊炎方

清肝热,利湿浊。适用于湿热内蕴而致急慢性胆囊炎,症见口苦口干,大便干结,小便黄赤,两...

肝胆湿热胆囊炎方

清热利湿,消肿排脓。适用于湿热内蕴而致急慢性胆囊炎。

肝胆湿热胆囊炎方

清湿,除黄,利胆。适用于慢性胆囊炎或胆石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