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和精神病的区别是什么

2020-07-15

普通意义上的精神病是指重型精神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癫痫性精神病和一些器质性的精神障碍。焦虑症属于神经症的范畴,表现为以焦虑情绪为主的困扰。另外二者在现实检验能力也不同,精神病人的现实检验能力会下降,而焦虑症病人则不会。



焦虑症和精神病的区别是什么相关阅读


失眠是不是抑郁

失眠是不是抑郁:
  失眠不一定是抑郁,临床上有的病人是独立的失眠,睡不着觉或睡眠质量不好、多梦,但是并没有情绪方面的问题。比如他没有明确的情绪低落、兴趣低等心境的低落,他可能这方面的症状不存在,所以他不见得是抑郁。但是有的病人临床表现是失眠,如果你再追问其他情绪方面的症状,他可能存在有心境低落、情绪低落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如果是这样的病人,他的失眠是因为抑郁所造成。
  如果没有情绪方面,他只是单纯的睡眠障碍。一般对于睡眠的病人,要让病人做抑郁的量表测评,比如做抑郁的自评量表,让病人做自我评判。还可以做他评量表,比如说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来进行评判,看看这样失眠的病人是不是伴有抑郁,是不是因为抑郁症所造成的失眠。所以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但也有很大一部分病人,他的失眠的原因是抑郁所造成。

吃抗抑郁药的注意事项

抑郁症的复发率比较高,所以使用药物要坚持一周到两周的时间才会有一定的效果,要严格的按照医嘱的使用药物方针,不要自行的停止使用药物。而且抑郁症的用药必须持续巩固才可以。在用药物期间保证良好的心情,多参加团体活动,都有助于药物发挥最大的效果。

老年人得了抑郁症有哪些危害

老年人得了抑郁症,会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感到悲观失望,社会功能下降,生活能力也下降,对家庭产生负担。抑郁症患者情绪悲观,容易产生自杀倾向,给家人造成危害。患有缺血性疾病的抑郁症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如不配合治疗,康复比较困难。

抑郁症的表现是什么?

抑郁症与一般的不高兴有本质区别。抑郁症主要表现有三大症状: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大部分抑郁病人都有躯体及其他生物症状,如心悸、胸闷、胃肠不适、食欲下降等。诊断抑郁症时必须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如果出现早期症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容易得焦虑症的人群是哪些?

焦虑症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焦虑症是精神疾病的一种,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避免得焦虑症;父母患有焦虑症,子女也容易患有焦虑症,关注细节,追求完美的人也可能更容易焦虑。

抑郁症头晕怎么办

抑郁症头晕怎么办:
  当抑郁症患者出现头晕症状的时候,首先应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一些内科疾病,主要是应该排除脑供血不足等疾病。也可以通过改善头部循环的药物治疗,来改善抑郁症患者出现头晕的症状。
  其次,抑郁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调节好自己的心情,保持心情的愉悦,做好自我调节。在很多情况下,精神压力因素,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头晕这种症状。所以,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也是缓解头晕的方式之一。
  最后,在临床上,一旦确诊患者是抑郁症,一般情况下,通过对患者应用抗抑郁药物来治疗疾病,往往可以改善抑郁相关的症状。因此,在抑郁症患者出现头晕症状的时候,可以通过帕罗西汀以及舍曲林等药物治疗,效果良好,这样也可以较好的改善患者头晕的症状。

老年抑郁症有什么表现

老年抑郁症是以显著持久的情绪低落、行动能力下降、思维和认识能力循环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精神性疾病。根据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分类标准,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一共有九条:第一是心境低落,愉快感下降,对周围的事情不感兴趣;第二是精神运动迟滞或容易激动;第三是精力减退,感到疲乏无力、不想动;第四是思考能力下降;第五是自我评价下降,出现内疚感;第六是反复出现想自杀情况;第七是食欲减弱,体重下降;第八是睡眠不好;第九是性欲下降。

老年抑郁症能治愈吗

老年抑郁症是以显著持久的情绪低落、社会功能、生活能力、行动能力会下降、思维和认识能力循环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精神性疾病。轻中度的老年抑郁症可以治愈,但是容易复发,治愈一段时间以后还要继续维持用药治疗,而且要多给予关心爱护,鼓励患者社会活动。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会使复发的机会降低或者复发的次数减少、程度减轻。老年抑郁症是治疗较为困难的疾病,因为抑郁症依从性差,需要仔细观察患者,复发后应该及时就医,再用药治疗。

轻度抑郁症需要吃药吗

抑郁症分为轻、中、重三个程度。轻度抑郁症的治疗取决于病人的主观痛苦程度。可以表现为自己的主观体验非常不好,做事的精力下降,脾气不受控制等。轻度抑郁症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先做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治疗,或者其他一些治疗方法来缓解抑郁症状。轻度的抑郁症可吃药也可以不用吃药,只通过心理疏导也可。抑郁症是一个渐进性发展的过程,轻度一定要去重视它,否则可能会向中度、重度发展。轻度抑郁症患者通过个人的努力,别人的帮助,有些借助中药的能力可以走出来。

得了抑郁症怎么办

抑郁症一般又叫“情绪的感冒”,治疗抑郁症的首选方法是做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治疗,其次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是最没有副作用的方法;药物治疗会更直接、更简单。还可以用一些其他的减压方法来治疗,比如出去旅游,放松自己的心情,这些都是治疗的方式。

精神抑郁者更易得老年痴呆

阿尔茨海默氏症又称早老性痴呆症,主要病征是记忆障碍,往往逐渐恶化。研究结果显示,精神抑郁者年老后易患阿尔茨海默氏症。

长期承受精神压力可能损害大脑,一些研究者曾猜测,阿尔茨海默氏症导致患者抑郁。科研小组就此对917名退休男女展开追踪调查,调查发现,那些研究初期就表现出较多抑郁症状者患阿尔茨海默氏症风险更高。这些受调查者中有190人后来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

研究者说:“我们认为,抑郁以某种方式损害大脑中被称为"边缘系统"的部分,这正是易遭阿尔茨海默氏症最先侵袭的脑区……这暗示着抑郁实际是阿尔茨海默氏症一种诱因,而非仅仅是这种疾病的征兆。”

脑部边缘系统包括海马体和杏仁核,在人的情感和记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长期抑郁引发的精神压力会导致人体分泌过多的荷尔蒙皮质醇,最终破坏大脑神经细胞“树突”之间的精密联系。“抑郁”指一种长期状态,而非一时心情不畅。

一个荷兰研究小组也在7日出版的美国《神经病学》杂志上撰文说,他们调查了503人,发现其中134名曾因抑郁寻求治疗者患阿尔茨海默氏症风险比不抑郁者高2.5倍。

抑郁症治疗的新突破

磁刺激与电击疗法

在治疗抑郁症过程中,对大脑发挥作用的并不是磁脉冲本身,而是磁脉冲在大脑神经细胞间诱发的强度适当的电流,“差不多就像是一种回音”。

当电流处在某一频率区间时,它似乎可以刺激神经传导,而在另外某些频率时,又能抑制神经传导。这听上去似乎非常像电击疗法,但实际上不是。“磁刺激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通过感应产生电流的方法,无需真正的电路连接。”韦克福雷斯特大学神经学家博士说,他目前正在研究利用磁刺激来帮助中风病人更快痊愈。

电击疗法治疗抑郁症时,会影响到整个大脑,而磁作用只针对大脑皮层。另外磁刺激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像电击那样使患者突发痉挛等,因此接受磁疗前无需接受麻醉或服用放松肌肉的弛缓药等,治疗后也不会损伤患者的记忆力。

患者接受磁刺激,当磁场感应开始产生电流时,通常只会有一种头部被轻轻叩击的感觉。“为什么人们想要在大脑中产生这种微电流呢?”参与NIMH有关磁刺激治疗抑郁症调查研究的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精神病学家解释说:“要知道,人的大脑既是一个与电有关的器官,又是一个化学器官。

抗抑郁症药物如百忧解(Prozac)和舍曲林(Zoloft)都只能解决化学方面的不平衡问题,而这实际才只是问题的一部分。不过,电击疗法尽管会导致一些认知方面的副作用,但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来说,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磁刺激疗法前途广阔

研究人员很坦白地承认,目前还没有完全弄清楚rTMS如何发挥作用,但他们相信,最起码可以利用磁刺激疗法,对大脑各部分如何“纠缠在一起”交互作用、当某些信号受阻时大脑会出现什么故障等问题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大脑不同部位的神经细胞可以像网络一样步调一致地发生作用,而科学家尤其感兴趣的是连接大脑皮层区域和大脑更深入区域,如脑缘系统等的“线路”,前者帮助人进行推理、规划日常活动,后者负责处理情感。

有一种理论认为,上述区域大脑活动的不平衡是抑郁症的“因”或者是“果”,而利用磁刺激产生的周期性电流作用于大脑皮层区域,可以将这种不平衡的“网路”重置,就好像重新启动电脑一样。

没有人知道,这种重置能够持续多久,或者将磁刺激作用于大脑不同部分,是不是有更好的效果。但诸多的不确定性并没有阻挡神经学家的脚步,他们仍在尝试在其他条件下应用rTMS。

医学专家们对磁刺激疗法寄予了更多期望,希望它能为焦虑症、精神分裂症、中风以及癫痫症等疾病开辟一个全新的治疗领域。

比如,专业的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可以精确查明,中风患者哪里出现了损伤,当出现损伤之后,大脑的哪个部位负责去尽力修复。如果将磁刺激疗法与大脑的这种自我修复恰到好处地结合,能否帮助中风病人战胜疾病?

底特律州立韦恩大学的博士正在利用这一想法对28名中风患者进行研究,以尝试提高这些病人受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现有的疗法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什么疗效。

但在有些中风患者,受到“禁闭”的神经网络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自行康复,通过磁刺激弱化这样的神经细胞的作用,莱昂认为,他可以借此给患者的恢复过程施加一个“温和的推力”。

这些科学家采取的方法各有不同,但都承认他们面对的人类大脑,真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器官,“简直令人眩晕”,而他们依靠的只有 “基于经验的推断”。

控制抑郁的十大步骤

1、在需要的时候寻求帮助,不要默默承受。

2、循序渐进。

3、将大事分割成小块,一次只做一件。

4、多参加有益的活动。

5、抑郁时,关注自己的思维和观念。

6、努力识别那些典型的抑郁观念(例如全或无思维、折损生活中的积极方面),特别要注意你评价自己、标识自己的方式。你要提防内部折磨者,因为它只能使你深陷,而不能帮助你摆脱抑郁。

7、记下你的观念,以便更好地澄清它。

8、注意找出你抑郁的主题(例如,寻求赞同、羞耻、不幸福的人际关系、不现实的理想、完美主义),找到后向它们提出挑战。

9、使用理性/同情性思维方式挑战自己的观念,你越是同情自己,放弃认为自己很糟糕,没价值等观念,你越可能从病症中恢复。

10、挑战消极观念,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对挫折与失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最后,请记住:

抑郁是你所处的一种心理状态,但抑郁并不是你本人。

焦虑是你所处的一种心理状态,但焦虑并不是你本人。

愤怒是你所处的一种心理状态,但愤怒并不是你本人。

这些心理状态与几百万年来的心理进化密切相关,是人性的一部分。你的情绪所引发的自我判断就像天气状态一样不可靠。你越同情自己,你就越不会成为自己"阴晴不定的朋友"。如果你能够成为自己真正的朋友,即使仍然抑郁,你还是前进了一大步。你现在已经向康复的目标迈进了。

为什么女人更容易患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类以心境(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它属于心理障碍的范畴,但却不单纯表现为心理问题。除了心灵痛苦外,还能让患者感到各种各样的躯体上的痛苦症状,甚至在有些时候可以表现为躯体症状更加明显,而掩盖了抑郁情绪的隐匿性抑郁症,因而常常被误诊为各种各样的“神经官能症”,比如心神经官能症、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等。

抑郁症患者中,女性占绝大多数。据美国哈佛大学最新统计:世界范围内,女性遭受抑郁症困扰的几率是男性的两倍。全世界的女性中,大约每8个人中就有1个女性在一生的某个阶段会遭受抑郁症困扰。日前,哈佛心理健康研究报告对女性易患抑郁症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分析:

1、基因因素:遗传因素提高了女性患抑郁症几率的50%。科学家们发现了很多和抑郁症有关的、只有在女性中才会出现的各种基因突变,包括一个与女性激素调节密切相关的基因。

2、女性更容易紧张:根据对30个国家超过30000的人群的调查显示,女性更容易抱怨说她们正处在紧张的情绪之中。和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遭受某些极度紧张的特殊状况,比如性列待、家庭暴力,等等。

3、经前期紊乱:大约2%-10%的女性患有月经前焦虑精神障碍,这是因为这些人对体内激素水平改变的高度敏感性造成的。

4、妊娠、产后的特殊生理时期:大约10%~15%的母亲在生育后头6个月患有抑郁症,在妊娠期间患抑郁的女性比率甚至更高。

基于这些原因,女性更应该对抑郁症有足够的认识,警惕抑郁症的困扰。但是,应该明确的是,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治疗方法可以采用心理治疗,如支持性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心理疗法等等,这些心理疗法只适宜用于治疗病情不太严重的患者。

严重的患者可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咪嗪、阿米替林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苯乙肼、吗氯贝胺等)、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舍曲林等)。

现在新型的抗抑郁药物有文拉法辛、奈发唑酮、米氮平。这些抗抑郁药的疗效大致相近,但是不良反应却有明显差别,如三环类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对心脏和肝脏的影响都比较大。这些药物的使用,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之下。

同时,由于女性具有特殊生理特点和特殊的生理时期,在抑郁症的治疗上可以采用一些特殊治疗方法。对于更年期抑郁症,可以使用雌激素作为补充治疗,或作为增效剂。

对于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由于抗抑郁症的药物会对胎儿或者是乳儿产生生长和发育方面的不良影响,但是如果不加以治疗的话,又会增加先兆子痫、早产的发病率,使得新生儿体重偏低,并可以在将来产生儿童的异常行为问题。

因此,对于怀孕期和哺乳期抑郁症女性,国外正在研究采用“强光疗法”代替药物治疗,就是每次60分钟、连续10周以上的强光照射来治疗孕期和产后抑郁症。

老年抑郁有特点,及时发现早干预

在临床观察中发现,老年精神科就诊和住院的患者中,约1/4为老年抑郁症患者,在综合医院门诊的发病率和诊断率也逐年增高,其实老年抑郁症是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的。

疑病老年抑郁症患者中近2/3的人伴有疑病症状,患者常称便秘、胃肠胀痛或胸闷难受、头晕等,并担心病情会恶化,或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家人与专家的解释均不能让其解除疑虑。

躯体不适老年抑郁症患者在疑病的同时,身体不适往往同时存在。尽管检查不能找到相应的原因,但患者自己切实感受到了种种不适。有时候,身体不适感特别突出,从而掩盖了情绪低落等抑郁表现。

焦虑常变现为担忧、恐惧、激动,对噪音和光线很敏感,易因小事发脾气。有的担心自己或家人遭遇不幸,有的反复追念以往不愉快的事,责备自己做错了,即便是小事也如此。

发病前多有生活事件76。8%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发病前有一定的精神诱因,如家庭矛盾、经济纠纷、子女不孝、身患重病等。特别是离退休以后,社会圈子缩小,更容易产生孤独、焦虑、自卑等不良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