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过乙肝疫苗还会被传染吗

2020-07-15

国家都是要求每个出生的新生儿都要打乙肝疫苗,一般打三针,出生的时候打一针,六个月打一针,最好是打完三针以后,要去查乙肝两对半,看是否有抗体,如果没有抗体,那有可能还会得乙肝。要看自己的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是不是阳性。



打过乙肝疫苗还会被传染吗相关阅读


乙肝传染途径

乙肝传染途径:
  乙肝就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一个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来感染的,导致的肝炎。乙肝的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血液和性传播的。包括了:比如输血、手术、拔牙、共用剃须刀、牙刷这些途径来进行传染的。另外,就是性传播是可以传播乙肝的。
  在这些传播途径当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传播途径,就是母亲传染孩子,就在分娩的过程当中,母亲的血液会接触到孩子,要以肝的垂直传播。但是总体来讲,慢性乙型肝炎传播的途径,主要就是通过血液传播和性传播来传播的。

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是否会传染

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是否会传染: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可以传染。因为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三种途径传播:
  第一个途径是血液途径。如乙型肝炎会通过输血或者是创伤性的手术或其它的创伤性治疗等传播。
  第二个途径是母婴途径。母婴途径传播在国内非常多见,尤其是家庭集聚型,母亲有乙型肝炎,孩子可能都会被感染。
  第三种途径是性途径。比如夫妻双方一方有乙型肝炎,另外一方就是高危人群。我们会建议她一定要注射乙肝疫苗,否则就有可能被感染。
  所以,乙型肝炎病毒是通过以上三种途径传播的。不论是小三阳、大三阳、携带状态或者是已经发生了炎症,都有可能会造成感染。所以,乙型肝炎的携带者,仍然是可以造成传播、传染的。

乙肝活动期严重吗

乙肝的活动期或者说乙肝病人发病之后,对于当时来说没有一个非常严重的危及生命的事情发生,但是如果出现下面这种情况,就会让病人出现问题。第一种情况是乙肝活动之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使得这种乙肝活动长期存在,会让肝脏出现纤维化。如果纤维化得不到有效治疗,经过10年、/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就会发展为肝硬化,一旦发展为肝硬化,患者就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这个时候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在5年以内就会丧失生命。第二种情况是肝炎发作之后容易发生肝癌。肝癌的发生率一般在没有肝炎发作的人群中极低。而在肝炎发作之后,尤其是肝炎反复发作,发生了肝硬化之后,它的发生率就会大大的提高。所以对于有肝炎发作的人,不仅仅是害怕他的转氨酶升高,也不仅仅是害怕他将来会变成肝硬化,更害怕的是这些病人会出现肝癌。因为肝癌是现在最难治的一种癌症,在所有的癌症的治疗过程中,只有肝癌没有很好的化疗药,也没有很好的靶向药物治疗,只能是在早期发现之后,通过手术得到根治。如果肝癌发现的时候已经到了中晚期,那么几乎就没有很好的根治的手段。第三种情况是肝衰竭。虽然大部分的乙肝病人在肝炎发作的活动期阶段都是转氨酶升高,经过一些保肝治疗之后能够恢复正常。但是也有极少一部分人可能在某次猛烈的发作之后,让肝脏失去了一个功能,这个时候称为肝衰竭。肝衰竭的病人一旦被确诊,存活率可能不到50%,也就是说普通的乙肝病人即使发作,在短期内也不会造成一些影响,但是一旦出现了严重的肝炎发作,真正的出现了肝衰竭,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不做肝移植,大部分人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约1到2个月的时间内就会失去生命。总体而言,临床上不太害怕乙肝病人的肝炎发作或者是进入肝炎活动期。因为进入肝炎活动期,只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让病人保持一个长期的健康。但是如果出现了下列三种情况,出现了肝硬化,出现了肝癌,出现了肝衰竭,会危及生命。所以对于一个乙肝病人,应该强调的是按时的复查,同时一旦发现肝炎发作,就应该及时的治疗。

打乙肝疫苗后注意什么

很多人认为只要按时打乙肝疫苗或按时接种某种疫苗,得病的几率就会减小,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绝大多数人在接种乙肝疫苗或其他疫苗以后都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对疾病就具有了抵抗的能力,但有一部分人对乙肝疫苗的反应性很差,注射疫苗无法产生有效的乙肝抗体,因此建议注射乙肝疫苗以后1到2个月的时间到医院检查,是否已经产生了乙肝的表面抗体,即保护性抗体,没有保护性抗体时可能被乙肝病毒感染,因此建议进行积极的监测,乙肝疫苗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存在的时间会很长,建议3到5年左右复查一次。对于会经常接触到乙肝病毒病人血液或体液样本的高危人群,要每年进行检查,表面抗体的滴度酶联法维持在十以上,或放免法状态下维持在一百以上才能够有效地抵抗乙肝病毒的侵袭。

得了乙肝如何治疗

对于什么样的乙肝病人,我们需要抗病毒治疗,首先看两个,一个是转氨酶,如果转氨酶大于正常的两倍以上,也要病毒,DNA的量,根据E抗原阳性,就要大于五次方,E抗原阴性大于四次方,如果是这种两个条件都符合,我们就应该抗病毒治疗。

乙肝检查

乙肝是人类感染了乙肝病毒以后导致的一个传染病,在我国非常常见,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乙肝最主要的一条是体内检出乙肝病毒,所以经过检测体内有乙肝病毒才能判定是否有乙肝。一般病人到医院以后首先检查乙肝五项,然后再查乙肝病毒的DNA、肝功,具备这两点证明体内有病毒,如果乙肝病毒同时有肝脏损害,这时就可以诊断为乙肝,之后再根据具体的指标进一步分析乙肝的程度,区分轻度、中度和重度,严重的病人需要做影像学检查,如B超、ct、核磁共振来判定有没有肝硬化或者乙肝的严重程度。

乙肝怀孕后肝功能异常

有乙肝的女性如果在怀孕期间发生了转氨酶升高,首先要判断转氨酶的升高是由乙肝引起还是其他因素引起。因为很多没有乙肝的孕妇,会因为怀孕而有一过性的转氨酶升高。在临床上,对于转氨酶升高幅度不是太大的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转氨酶升高是持续存在,而且升高幅度能够超过120,就应该考虑启动抗病毒治疗。孕妇怀孕28周之后,即使没有转氨酶升高,为了母婴阻断也需要吃抗病毒药。另外,对于在生完孩子之后非常希望母乳喂养的女性,建议选择吃对母乳喂养没有影响的抗病毒药物。

什么是乙肝父婴传播

一般情况下不存在乙肝父亲传染孩子。临床上会有父亲是阳性,孩子也有阳性的现象。这种情况可能是父亲长期和孩子接触,孩子食用了被带病毒的血或唾液等污染了食物,从而导致孩子也可能被感染上病毒,但是一般的生活接触,是不会传染的。

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传染方式与乙肝相同。乙肝病毒传染性,要根据乙肝病毒是否是阳性决定。病毒阳性就有传染性,病毒阴性则没有传染性。日常生活中,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几率小,但是要注意适当与健康人保持距离,不共用毛巾、牙具等。

乙肝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乙肝病人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吃一些清淡的食物。生、冷、硬、烫的食物尽量不吃。然后要注意有节律的休息。戒掉抽烟喝酒的生活习惯。乙型肝炎患者要注意检查,半年查一次肝功能、B超。如果是肝硬化的病人还要隔上半年或一年做增强ct,以免发现或是出现肿瘤。

中国乙肝性传播概率低

乙肝是血液传染病,国外特别是非洲一些国家主要通过性传播,而国内传播途径主要是母婴传播,性传播者大都转换成抗体阳性(具有免疫能力,相当于注射乙肝疫苗),这可能与人种有关。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传染性很强,但是夫妻之间一方有乙肝的,另一方却很少得乙肝。专家随机调查了263位已婚的慢性乙肝患者,年龄在35~55岁之间,婚龄均超过5年,并且都有子女。其配偶同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共计17对,仅占被调查人数的6.46%。但是,其子女患乙肝的概率较高,有204位,占77.5%。这一结果和国内的其他调查资料基本一致。

乙肝患者配偶很少得乙肝,但是他们对乙肝病毒的既往感染率较高,达到65.3%(172位)。他们的化验结果均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阴性,但是表面抗体(都未打过乙肝疫苗)或核心抗体为阳性。这说明他们曾感染过乙肝病毒,但体内产生了抗体。

夫妻在一起生活多年,接触的密切程度非他人可比,性接触也在所难免,感染的机会很多,但是乙肝病人配偶的乙肝发病率却极低,这是为什么?因为成人往往具备健全的免疫体系,体内具有正常的免疫监视和免疫清除功能,当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内后,整个机体的免疫系统会立刻动员起来,识别并清除乙肝病毒,使病毒无藏身和落脚之地。

科学研究还表明,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和乙肝的发病及慢性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月大的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后,80%以上都会转为慢性携带,留下祸根。但是,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只有6%左右的人会慢性化,大部分会形成抗体阳性,主动清除病毒,不留下祸根。

我国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欧美国家有所不同,垂直传播占乙肝传播的70%以上,但欧美却很少有垂直传播者;而非洲、美洲性传播的机会却较高,可达40%以上。这表明乙肝的感染及发病和种族、国家、遗传、年龄等等因素都有关系。

基于我国乙肝发病以垂直传播为特点这一事实,根治、根除乙肝的基点必须放在切断垂直传播这一重要途径之上。因此,待产孕妇及婴幼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和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意义十分重大。

乙肝免疫球蛋白用打3针吗

这两天,我连续收到关于预防接种的来信。昨天,我又收到一封乙肝妈妈的来信,她向我反映说:她的孩子出生55天了,已经在出生时和出生18天分别注射过两次乙肝免疫球蛋白。最近,防疫站医生要求给孩子查查乙肝五项,好决定要不要继续打乙肝免疫球蛋白。

检查后的结果是:第一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第二项乙肝抗体为阳性(定量值是81),第三项e抗原和第四项e抗体都是阴性,第五项乙肝核心抗体阳性。防疫站的医生说第二项和第五项阳性就是没阻断成功,需要继续注射第三针乙肝免疫球蛋白。这位乙肝妈妈问我:她的孩子还需要注射第三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吗?

首先,我们看一下孩子是否感染乙肝病毒?乙肝五项中,第一项表面抗原阳性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母婴传播感染者一般第三项e抗原也是阳性。而这个孩子这两项指标都是阴性,说明他目前没有被感染。第五项阳性的意义,是从母亲体内来的,并不代表孩子阻断失败。所以,那位防疫站医生说孩子没有阻断成功是错误的。

第二,我们再谈谈孩子用不用再注射第三针乙肝免疫球蛋白?目前,大多数专家都认为,乙肝妈妈所生的孩子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是最重要的,有的医生建议出生后15天-30天再注射一次乙肝免疫球蛋白,这也是可以的。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推荐的第二个婴儿出生后的母婴阻断免疫程序就是注射二次乙肝免疫球蛋白,而我国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只建议在出生时使用一次。

但是,无论国内、国外,都没有建议在孩子出生后2个月再注射第三针乙肝免疫球蛋白。而且,如果孩子到此时真的阻断失败,即使注射再多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也无济于事。所以,这个孩子不需要再注射第三针乙肝免疫球蛋白了。

第三,我们再谈谈如果孩子继续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有没有坏处?麻疹疫苗、风疹疫苗、水痘疫苗都是减毒活疫苗,容易受体内抗体的影响,对含有抗体的血制品特别敏感。为了防止体内抗体对麻疹疫苗的影响,孩子出生8个月后才开始接种麻疹疫苗。

在美国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写的《疫苗可预防疾病:流行病学和预防(第12版)》中建议,如果注射了含有抗体的血制品,至少要间隔3~11个月才可以接种麻疹疫苗和水痘疫苗。如果这个孩子2月龄以后还继续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肯定会影响到他以后疫苗的接种。所以,不应该再给这个孩子注射第三针乙肝免疫球蛋白了。

肝功能异常或有黄疸的乙肝患者传染性更强吗

刚刚收到一封网民的来信,问她的妈妈有乙肝病毒感染,她也因母婴传播感染了乙肝病毒。最近,她妈妈的肝病急性发作,出现了黄疸。她问我,她妈妈出现黄疸是不是传染性更强了?是不是应该住院隔离?

她母亲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急性加重,很可能属于“慢加急性肝衰竭”,这种情况非常危险,一定要住院治疗。但是,认为肝功能异常或有黄疸的乙型肝炎病人传染性比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强是错误的。这种认识来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当时,各种肝炎病毒尚未发现,人们还不能区分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只能通过肝功能和黄疸的检查知道病人得了肝炎。

所以,在那个时候,人们只好把肝功能和黄疸作为肝炎的诊断标志,提示病人有一定的传染性。实际上,酒精性肝炎和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也可以升高,甚至出现黄疸,但他们体内不存在肝炎病毒,因此没有传染性。而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则具有传染性。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的传染性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液中HBV DNA水平,与血清ALT、AST或胆红素水平无关。”现在,人们已经能准确地检测出血液中的各种肝炎病毒和病毒的复制状况。

在乙肝病毒感染者中,病毒复制越活跃的人传染性较强。因此,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液中HBV DNA水平决定了感染者传染性的高低。HBV DNA阳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传染性是一样的。

鼻出血是乙肝引起的吗

一位乙肝病毒感染者告诉我,他最近经常鼻子出血,在网上查到肝硬化会引起鼻子出血,他非常害怕,担心自己的乙肝是不是加重了,是不是已经发生肝硬化。

肝病确实会引起出血,肝病引起的出血有许多原因。肝脏是制造凝血因子的场所,有6种凝血因子(Ⅰ、Ⅱ、Ⅳ、Ⅴ、Ⅵ和Ⅶ)在肝脏里合成。严重肝病时,凝血因子产生减少,则表现出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病人常表现为皮肤出血或淤斑。

慢性肝病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预示着远期预后不良。肝衰竭的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常常下降至40%以下,国际标准化比值常升高至2以上;凝血酶原活动度降至20%以下,国际标准化比值常>3的病人病死率很高。

肝硬化也会引起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脾脏是血小板代谢的场所。衰老的血小板和其他血细胞会被脾脏“吃”掉。但是,如果脾脏太大了,它也会吃掉许多还不应该被吃掉的正常血小板和血细胞,导致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这就是脾功能亢进。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修补破损的血管。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止血和凝血的功能下降,容易导致出血。

硬化的肝脏还会阻止通过肝脏的血流,形成门静脉高压。门静脉高压的后果有可能引起胃底、食道或直肠壁的静脉曲张,引起消化道出血、痔疮出血。肝病引起的出血都发生在肝病晚期(如肝功能衰竭和肝硬化)的患者中。有些乙肝病毒感染者一发生鼻子出血或牙龈出血就非常害怕,认为自己已经肝硬化或肝衰竭了。

其实,鼻子出血可由多种鼻腔疾病引起,正常人也会发生;牙龈出血也可能由某些牙病或牙周疾病引起。如果慢性乙肝患者只有鼻子出血或牙龈出血的症状,没有明显的肝损害、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脾大、血小板减少等检查异常,则应考虑其他原因。

曾有一位乙肝病人因鼻子出血而固执地认为自己已经得了肝硬化,反复在肝病科就诊,结果延误了鼻咽癌的诊治。另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也并非肝病特有,可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血液病、维生素K缺乏和应用抗凝血药物之后。

乙肝病毒会导致胎儿畸形吗

刚刚有一位准备生育的乙肝女孩给我来信,说网上有医生说乙肝病毒会导致胎儿畸形。她非常害怕,不敢生育。上面写着:“假如是早期妊娠怀孕头3个月得了急性病毒性乙肝,有可能引起胎儿畸形。乙肝病毒有可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所以轻易引起染色体畸变。”别说这段话连语句都不通,就说这位医生的观点根本毫无依据。

医生应该怎样说话?应该怎样回答病人的问题?医生可以不知道,但不能不懂装懂,不能信口开河,不能毫无依据乱说。不懂装懂,信口开河,毫无依据乱说很有可能伤害病人、延误病情,也会失去病人的信任。

妊娠期HBV感染,无论是慢性感染还是急性感染,都不会导致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异常,也不会增加先兆子痫的发生率。妊娠期急性乙型肝炎不会引起胎儿畸形,但由于肝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低体重儿和早产的发生率增加,甚至发生胎儿死亡。

妊娠期急性乙型肝炎可以造成乙型肝炎的母-婴垂直传播,导致后代感染。但妊娠不同时期的母-婴垂直传播率不同。在新生儿没有实施乙肝疫苗免疫的情况下,妊娠早期和中期感染急性乙型肝炎,后代出生后的乙肝病毒感染率大约10%;但妊娠晚期感染急性乙型肝炎,后代乙肝病毒的感染率高达70%~100%。

相关方剂

乙肝益气解郁颗粒

益气化湿,疏肝解郁。

乙肝宁颗粒

补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相关偏方验方

乙肝煎

慢性乙型肝炎。

抗乙肝大三阳方

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扶正护肝。适用于乙肝“大三阳”。

乙肝宁

慢性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