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治疗吗

2020-07-15

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这一部分人,因为他没有肝炎的表现,它只是乙肝病毒核酸阳性,但转氨酶是正常的,对于这一类人需不需要治疗,我们要根据情况来定。但是如果年纪比较大的40岁以上的,有肝纤维化或者肝硬化,或者家里有肝癌肝硬化的家族史,那我们就要治疗。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治疗吗相关阅读


乙肝活动期怎么治疗

乙肝活动期怎么治疗.乙肝的活动期,或者说是肝炎发作之后的乙肝病人,现在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就是抗病毒治疗。除了抗病毒治疗以外,如果肝炎发作得非常剧烈,转氨酶升高超过200,或者出现胆红素升高,这时候可以短期的使用一些保肝的药物。如果出现了肝衰竭,需要评估是不是要做肝移植。但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抗病毒治疗是长期的治疗方案。但是根据目前的医疗水平,抗病毒治疗还不能够根治乙肝,还是需要长期的维持治疗,现在的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有两类,第一类是需要肌肉注射或者皮下注射的干扰素类药物。在干扰素中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每两天需要注射一次的普通干扰素,第二种是可以每周注射一次,就能够达到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长效干扰素。因为长效干扰素具有方便性,不用每两天就打一针,而是一星期才需要打一针。第二种的有效率也比普通干扰素要高一些,所以现在长效干扰素的使用率是越来越高。但是干扰素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就是副作用非常的多,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在打干扰素之后都会面临着发烧、白细胞的下降,有一些人会引起甲状腺功能的亢进或者减退,有一些有糖尿病倾向的人可能会加重糖尿病,甚至还会影响极少一部分人的情绪,使他们变成抑郁症,严重的抑郁症还有可能会自杀。所以干扰素的治疗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得是在对治疗有经验的肝病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才能让病人使用干扰素进行长期的乙肝抗病毒治疗。除了干扰素以外,还有一类药物就是口服的核苷类药物,这类药物的副作用非常的少,而且有效率也非常高,现在已经是使用最为广泛,最为普及的一种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核苷类的药物中,现在最为推荐使用的就是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在中国即将就会有一个更新的药物叫做丙酚替诺福韦酯也会上市。这三种药物是强效低耐药,而且是副作用非常少的药物,所以被称为一线的口服抗病毒药物。这些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中只需要每天吃一片,而且几乎没有任何的副作用,吃药之后可以每半年做一次监测,就能够了解药物的有效性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这些药物因为它的简便有效而在全国的广泛使用。但是这些药物有一个重要的缺点,就是现在还没有很好的停药指征,很可能用药之后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使用,也就是说停药变成了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很多专家对这些口服药物非常有信心。很多专家都认为这些口服抗病毒药物已经使乙肝不是一个病了,而是让乙肝病人变成一个每天比别人多吃一片药的健康人。

乙肝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乙肝病人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少用药或不用药,很多乙肝病人认为出现乙肝,即使没有发病,也需要吃很多药物来控制,如护肝药及维生素,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吃药本身会加重肝脏的负荷。第二个需要注意的是生活规律,在养护肝脏的过程中要注意休息,很多人在进行频繁、剧烈的体育运动时会激发机体免疫力的变化,从而引起乙肝的发作。在饮食上要注意清淡、温软,少量多餐,少量多餐不适合糖尿病患者,但是对绝大多数乙肝患者都适合,此外,乙肝患者必须严格戒酒,不能吃过度油腻的食物,否则会造成乙肝肝硬化发病率的发生。

乙肝可以治愈吗

乙肝是否能治好要从两个方向来看,要达到表面抗原阴转,把乙肝病毒从体内彻底清除,目前现有的医学手段还很难达到,虽然美国目前也在开发一些新药,但这些药物目前还没有应用到临床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控制乙肝,21世纪初出现了核苷类似物的药物,通过口服就可以有效的控制乙肝病毒复制,进而达到肝功长期稳定的状态,但是这种药物必须长期服用,不能停药,药物在体内存在有时可以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一旦消失,乙肝病毒就会迅速出现,造成肝功的损害。口服药物可以有效的控制肝功,也可以有效的控制肝脏的进展,这时可以说乙肝病人是可控、可治愈的。

乙肝抗病毒治疗停药时间

乙肝的抗病毒治疗目的是抑制病毒的复制,减少乙肝转变为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乙肝的停药问题很多人关心,因为很多人在上药的时候,医生会说不要轻易停药,不要自己停药,甚至说有可能会终身服药。停药其实是有指征的,不是说绝对不可以,第一是完全治愈以后可以停药,也就是说表面抗原已经转阴,或者是说已经转化出乙肝表面抗体,这就是治愈的标志,可以停药。第二是原来的大三阳的患者,在病毒载量转阴以后,它的异抗原也转化成异抗体,就是异抗原转阴,异抗体出现了,就是常说的大三阳变成小三阳,在实现这个转变之后,如果超过一年仍然是维持这样,也可以考虑停药。第三是小三阳治疗之前一定要坚持,等到表面抗原转阴才可以停药,还有一些是肝硬化和已经发生为肝癌的人抗病毒治疗,现在的建议是一定要终身服药,不要自己停药。如果因为各种个人的原因,一定要停掉药物,可以在咨询医生以后,考虑是不是可以停。停药以后,一定要密切监测病毒载量和肝功能的情况,如果有反弹甚至有肝功能异常,请医生制定下一步的方案。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停掉药物,并不是绝对不可以,但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停药。

打过乙肝疫苗还能被传染吗

国家都是要求每个出生的新生儿都要打乙肝疫苗,一般打三针,出生的时候打一针,六个月打一针,最好是打完三针以后,要去查乙肝两对半,看是否有抗体,如果没有抗体,那有可能还会得乙肝。要看自己的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是不是阳性。

乙肝是如何传染的

乙肝的传染与乙肝的传播方式密切相关。第一种方式是母婴垂直传播,新生儿可能会被乙肝母亲传染,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免疫接种以及明确的围产期控制,乙肝的传播几率会非常小。第二种是在应用血液制品时可能被传染,目前国家对血液制品的要求非常严格,也会进行相应的检测,所以传播的几率相对比较小。第三种是医源性传播,目前大型医院的手术器械和有创操作器械都采用一次性或消毒处理,因此传播的几率也比较小。乙肝病毒现在主要的传播逐渐变为性传播,或吸毒者共用针头进行静脉注射的方式传播。

打乙肝疫苗注意事项

绝大多数人在接种乙肝疫苗或其他疫苗以后都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对疾病就具有了抵抗的能力,但有一部分人对乙肝疫苗的反应性很差,注射疫苗无法产生有效的乙肝抗体,因此建议注射乙肝疫苗以后1到2个月的时间到医院检查,是否已经产生了乙肝的表面抗体,即保护性抗体,没有保护性抗体时可能被乙肝病毒感染,建议积极监测,乙肝疫苗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存在的时间会很长,建议3到5年左右复查一次。对于会经常接触到乙肝病毒病人血液或体液样本的高危人群,要每年进行检查。

打了乙肝疫苗总是没有抗体怎么办

打乙肝疫苗后有无抗体,跟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系。一般打了乙肝疫苗没有反应的人,也不容易感染上乙肝。如果打了疫苗没有反应,过段时间可以再打三针,若还是不产生抗体,也不需要特殊处理,每过一两年定期复查即可。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什么意思

乙肝病毒携带者分两种,一种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通常指年轻的处于乙肝免疫耐受状态的表面抗原,表面E抗原阳性和乙肝病毒DNA阳性者。另外一种是非活动性表面抗原携带者。指表面抗原阳性,E抗阴性,病毒也是阴性者。

甲肝、乙肝、丙肝哪个更严重

甲肝、乙肝、丙肝都是病毒肝炎,但是它们是三个不同的病毒,传染途径不同,感染方式不同,造成的结果也不相同。甲肝以消化道传播,基本可以治愈。丙肝的危害性比乙肝大,因为丙肝没有疫苗预防,丙肝病毒变异率较高,使得丙肝的治疗比乙肝更麻烦。

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现肝功能异常后应立即治疗吗

乙肝“大三阳”感染者可以观察一段时间

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在HBV感染自然史中,部分ALT升高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随访过程中随着肝内炎症活动的减轻,可出现自发的HBeAg血清学转换,ALT恢复正常。因此,对于ALT升高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先观察3~6个月,如未发生自发性的HBeAg血清学转换且ALT持续升高,再考虑开始抗病毒治疗。”

根据乙肝病毒感染的自然史,e抗原阳性的免疫耐受期乙肝病毒感染者突然发生ALT升高,通常是免疫清除的发生。对于HBeAg阳性的患者,有些可能会发生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对于发生了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则不需要再抗病毒治疗了。

但是,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发生率较低,只有大约1.1%~9%。一般来说,年龄较轻,ALT较高(>150 U/L),且HBV DNA和HBeAg动态观察下降较快的患者,预测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对于年龄较轻、HBeAg阳性且没有肝硬化的患者,可以观察一段时间,监测ALT、HBV DNA和HBeAg,看看是否能发生自发的HBeAg血清学转换。

如果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说明感染者已经进入非活动期,大多数预后较好,可不必治疗。但是,年龄>30岁,持续ALT升高,HBV DNA和HBeAg水平没有下降趋势者,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小,应该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

根据我的经验,一般观察1~2个月便可以看出。如果在1~2个月内,HBV DNA不下降者,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小。还有,ALT较低(<150 U/L)的患者,体内免疫清除的力度往往不够,不能有效地抑制病毒,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也较小。

另外,有些乙肝病毒感染者检查的频率不够,1年才检查一次,偶然发现的ALT升高,但实际上肝功能异常早已发生,这类患者大多不可能出现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等待下去往往导致肝脏更严重的损伤和纤维化,应该及时抗病毒治疗。

乙肝“小三阳”感染者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治疗

对于e抗原阴性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HBV DNA升高,则应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不应该拖延或观察。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乙肝病毒感染自然史中的第四期——再活动期。乙肝病毒为了“逃逸”免疫系统的攻击,想出办法“乔装打扮”一番,把免疫系统认识的e抗原去掉,使自己变了样子,成为一种前C区或C区的变异的病毒。

病毒变异后,在感染者的血清中不能检测出e抗原,但病毒还具有复制能力,乙肝病毒DNA阳性,感染者常伴有持续性或间歇性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这类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尽管ALT和HBV DNA水平往往低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ALT会持续波动,自发性缓解的可能很小,而且其肝脏病变常是在经过免疫清除期肝脏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往往更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常常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发生肝癌。

因此,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指征更宽,一旦出现ALT升高或符合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适应证则立即开始治疗。

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丙种球蛋白有什么区别

一位乙肝妈妈的孩子出生后患病住院,住院期间医生给孩子使用了丙种球蛋白。今天,这位妈妈来信问我,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丙种球蛋白有什么区别?

球蛋白是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蛋白质。根据这种蛋白质在电泳中游动的速度,科学家们把球蛋白分为α球蛋白(甲种球蛋白)、β球蛋白(乙种球蛋白)和γ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三大类,其中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都属于丙种球蛋白,也被称为免疫球蛋白。

健康人的血液中含有各种抗体,如:麻疹抗体、水痘抗体、流感抗体、甲型肝炎抗体、乙型肝炎抗体等。把健康人血液中的这些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提取出来,就可以制作成“人血丙种球蛋白”,把健康产妇胎盘血中的这些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提取出来,就可以制成“胎盘丙种球蛋白”。“人血丙种球蛋白”和“胎盘丙种球蛋白”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免疫缺陷疾病,提高人体抵抗力。

但是,“人血丙种球蛋白”和“胎盘丙种球蛋白”中的抗体是非特异性的,即没有针对性。其中包括着对许多疾病的抗体,但对每种疾病抗体的含量都很少;而且,所含抗体的种类也因不同来源的人体而有差异。因此,丙种球蛋白中可能含有乙型肝炎抗体,也可以不含乙型肝炎抗体;即使含有乙型肝炎抗体,但量也很少。所以,丙种球蛋白只能用于提高人体普遍的免疫力,而不能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全称应该是“高效价特异性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这种球蛋白是从具有较高乙肝抗体水平的人血液中提取的,不含或很少含有其他抗体成分。它只针对乙型肝炎,能够提高人体对乙型肝炎的抵抗力,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因此用于乙型肝炎的母婴阻断。

乙肝妈妈所生的孩子在出生后立即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不仅可以清除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污染到胎儿血中的乙肝病毒,还能抵御出生后新生儿和乙肝妈妈密切接触导致的感染。但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不能治疗其他疾病,不能提高新生儿对其他疾病的免疫力。

这就是丙种球蛋白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所以,乙肝妈妈所生宝宝会在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但如果孩子得了其他疾病,医生为了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促进疾病恢复,可能会给孩子使用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中可能含有部分乙肝免疫球蛋白,也可以起到补充部分乙肝抗体的作用。

乙肝患者怀孕危害有多严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不仅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导致后代感染,还有可能影响孕期母亲的健康。怀孕期间,体内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肝脏负担加重,一些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妈妈可能在孕期或产后3个月内出现肝功能异常,肝病活动或加重。

有人统计,e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大约有10%在怀孕期间肝功能升高,有20%~25%在产后发生肝功能异常。孕期肝病加重,对母亲和胎儿都可能有不利的影响。肝病活动的孕妇更容易进展为重症肝炎,妊娠糖尿病、早产、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增加,胎儿也可能因母亲的肝病而发育迟缓。

欣喜的是,近10年多来多种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陆续上市,慢性乙型肝炎已经摆脱了以往无药可治的困境。在这些抗病毒药物中,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这3种药物被认为在妊娠妇女中是比较安全的药物。

其中替诺福韦酯和拉米夫定不仅用于治疗乙型肝炎,还用于艾滋病妊娠期的治疗;替比夫定在我国也有一些妊娠期安全性数据。因此,肝功能异常的备孕准妈妈和孕期肝病活动的孕妈妈在必要时经医生全面评估、充分沟通和权衡利弊后,都可以服用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治疗。

现在,乙型肝炎已经成为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所有育龄青年在婚前和孕前都应该常规筛查乙型肝炎,一方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另一方应该接种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女性也可能通过母婴阻断生出健康宝宝。

刚出生的婴儿乙肝核心抗体为什么会阳性

孕期母亲的胎盘对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有选择的通透性。在一般情况下,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取决于3个因素:一是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的分子量大小,二是母亲乙肝病毒的感染状态,三是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的量。

乙肝病毒抗体的分子量较小,容易透过胎盘,抗原的分子量较大,不容易透过胎盘。国内外许多研究结果都已经证实: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都属于抗体,都可以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新生儿出生后即可检测出这些抗体。

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分子量最大,最不容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可部分透过胎盘。根据我们医院妇产科的研究数据,410例阻断成功的乙肝“大三阳”母亲所生后代中,出生时HBsAg的阳性率为11.0%,HBeAg的阳性率为34.9%,而抗HBc的阳性率几乎100%。

母亲感染乙肝病毒的状态也是决定乙肝病毒抗原和抗体透过胎盘的重新因素。新生儿HBeAg仅会出现在HBeAg阳性的乙肝“大三阳”母亲所生后代中,而HBeAg阴性的乙肝“小三阳”母亲所生后代无1例HBeAg阳性,但92.5%~100%的新生儿血清内可以检测到抗HBe。

同理,母亲体内的乙肝抗体也会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接种了乙肝疫苗的母亲所生孩子,出生时即可检测到抗HBs;而母亲体内的抗HBc也可以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无论其母亲是否为慢性乙肝病毒的感染者。也就是说,只要母亲体内存在抗HBc,新生儿体内就有可能检测出抗HBc,即使母亲为单抗HBc阳性(HBsAg阴性)者。

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是否可以透过胎盘,也与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的量有关。母亲体内HBeAg水平越高,新生儿HBeAg阳性率也越高。抗体透过胎盘的情况也是一样的。

接种3针乙肝疫苗的母亲所生后代抗HBs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接种2针乙肝疫苗者;单抗HBc阳性(HBsAg阴性)母亲所生后代,由于母亲体内抗HBc水平较低,其后代出生后抗HBc阳性率也低于HBsAg母亲。

总之,新生儿出生时检测到抗HBc阳性最大可能是母亲有乙肝病毒感染,也可能为HBsAg阴性/抗HBc阳性母亲所生后代。但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母亲是否为乙肝病毒感染者,新生儿检测出抗HBc阳性都不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母亲不用为这一指标担心。

乙肝病毒感染者长吃五味子好吗

五味子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肝炎中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医生早就观察到五味子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水平,使肝功能恢复正常。因此,许多治疗慢性肝炎的中成药中都含有五味子或五味子中提炼出现的成分,如五脂胶囊、五仁酯等。

就连西药联苯双酯和双环醇也都是受五味子的启发,化学合成的和五味子结构类似的药物。也确有动物实验发现五味子对药物性肝损害有保护使用。但早在1979年,研究人员通过动物试验发现:“五味子对转氨酶无明显的直接灭活作用,未能减少肝细胞对转氨酶的通透性作用,没有明显地加速转氨酶的清除作用”认为五味子很可能只是一种转氨酶的抑制剂,减少的肝细胞中转氨酶的产生。这样看来,五味子只是起到一个降低转氨酶的作用。

服用恩替卡韦治疗,抑制的乙肝病毒的复制,转氨酶自然就会下降到正常。在转氨酶正常的情况下,没有必要长期服用五味子。不要认为中药就没有副作用,我今天对五味子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检索,也检索到一些与五味子相关的副作用。

五味子属于酸性,剂量较大时对胃肠有刺激作用,伴有反酸、烧心不适等症状。而且中医临床治疗中还发现,五味子降酶作用对无黄疸型、慢性肝炎单项转氨酶升高者降酶的效果较好。但对湿重于热、湿热并重、兼有淤症、黄疸、以及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明显持续“三阳”者的降酶效果较差。

后者用药期间虽能降酶,但停药或减量时,常可使转氨酶反跳,其反跳率可达50%以上[9]。最后强调的一点是五味子降低转氨酶的有效的成分存在于果实的核仁内,且为脂溶性成分,整吞五味子效果甚微,而且可能有副作用。

总之,无论中药、西药,都不能乱吃。吃西药要符合适应证,吃中药须辨证施治。乱吃药很可能治不了病反而致病。

相关方剂

乙肝益气解郁颗粒

益气化湿,疏肝解郁。

乙肝宁颗粒

补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相关偏方验方

乙肝煎

慢性乙型肝炎。

抗乙肝大三阳方

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扶正护肝。适用于乙肝“大三阳”。

乙肝宁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治疗吗-乡间郎中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治疗吗

2020-07-15

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这一部分人,因为他没有肝炎的表现,它只是乙肝病毒核酸阳性,但转氨酶是正常的,对于这一类人需不需要治疗,我们要根据情况来定。但是如果年纪比较大的40岁以上的,有肝纤维化或者肝硬化,或者家里有肝癌肝硬化的家族史,那我们就要治疗。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治疗吗相关阅读


乙肝活动期怎么治疗

乙肝活动期怎么治疗.乙肝的活动期,或者说是肝炎发作之后的乙肝病人,现在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就是抗病毒治疗。除了抗病毒治疗以外,如果肝炎发作得非常剧烈,转氨酶升高超过200,或者出现胆红素升高,这时候可以短期的使用一些保肝的药物。如果出现了肝衰竭,需要评估是不是要做肝移植。但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抗病毒治疗是长期的治疗方案。但是根据目前的医疗水平,抗病毒治疗还不能够根治乙肝,还是需要长期的维持治疗,现在的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有两类,第一类是需要肌肉注射或者皮下注射的干扰素类药物。在干扰素中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每两天需要注射一次的普通干扰素,第二种是可以每周注射一次,就能够达到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长效干扰素。因为长效干扰素具有方便性,不用每两天就打一针,而是一星期才需要打一针。第二种的有效率也比普通干扰素要高一些,所以现在长效干扰素的使用率是越来越高。但是干扰素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就是副作用非常的多,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在打干扰素之后都会面临着发烧、白细胞的下降,有一些人会引起甲状腺功能的亢进或者减退,有一些有糖尿病倾向的人可能会加重糖尿病,甚至还会影响极少一部分人的情绪,使他们变成抑郁症,严重的抑郁症还有可能会自杀。所以干扰素的治疗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得是在对治疗有经验的肝病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才能让病人使用干扰素进行长期的乙肝抗病毒治疗。除了干扰素以外,还有一类药物就是口服的核苷类药物,这类药物的副作用非常的少,而且有效率也非常高,现在已经是使用最为广泛,最为普及的一种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核苷类的药物中,现在最为推荐使用的就是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在中国即将就会有一个更新的药物叫做丙酚替诺福韦酯也会上市。这三种药物是强效低耐药,而且是副作用非常少的药物,所以被称为一线的口服抗病毒药物。这些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中只需要每天吃一片,而且几乎没有任何的副作用,吃药之后可以每半年做一次监测,就能够了解药物的有效性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这些药物因为它的简便有效而在全国的广泛使用。但是这些药物有一个重要的缺点,就是现在还没有很好的停药指征,很可能用药之后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使用,也就是说停药变成了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很多专家对这些口服药物非常有信心。很多专家都认为这些口服抗病毒药物已经使乙肝不是一个病了,而是让乙肝病人变成一个每天比别人多吃一片药的健康人。

乙肝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乙肝病人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少用药或不用药,很多乙肝病人认为出现乙肝,即使没有发病,也需要吃很多药物来控制,如护肝药及维生素,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吃药本身会加重肝脏的负荷。第二个需要注意的是生活规律,在养护肝脏的过程中要注意休息,很多人在进行频繁、剧烈的体育运动时会激发机体免疫力的变化,从而引起乙肝的发作。在饮食上要注意清淡、温软,少量多餐,少量多餐不适合糖尿病患者,但是对绝大多数乙肝患者都适合,此外,乙肝患者必须严格戒酒,不能吃过度油腻的食物,否则会造成乙肝肝硬化发病率的发生。

乙肝可以治愈吗

乙肝是否能治好要从两个方向来看,要达到表面抗原阴转,把乙肝病毒从体内彻底清除,目前现有的医学手段还很难达到,虽然美国目前也在开发一些新药,但这些药物目前还没有应用到临床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控制乙肝,21世纪初出现了核苷类似物的药物,通过口服就可以有效的控制乙肝病毒复制,进而达到肝功长期稳定的状态,但是这种药物必须长期服用,不能停药,药物在体内存在有时可以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一旦消失,乙肝病毒就会迅速出现,造成肝功的损害。口服药物可以有效的控制肝功,也可以有效的控制肝脏的进展,这时可以说乙肝病人是可控、可治愈的。

乙肝抗病毒治疗停药时间

乙肝的抗病毒治疗目的是抑制病毒的复制,减少乙肝转变为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乙肝的停药问题很多人关心,因为很多人在上药的时候,医生会说不要轻易停药,不要自己停药,甚至说有可能会终身服药。停药其实是有指征的,不是说绝对不可以,第一是完全治愈以后可以停药,也就是说表面抗原已经转阴,或者是说已经转化出乙肝表面抗体,这就是治愈的标志,可以停药。第二是原来的大三阳的患者,在病毒载量转阴以后,它的异抗原也转化成异抗体,就是异抗原转阴,异抗体出现了,就是常说的大三阳变成小三阳,在实现这个转变之后,如果超过一年仍然是维持这样,也可以考虑停药。第三是小三阳治疗之前一定要坚持,等到表面抗原转阴才可以停药,还有一些是肝硬化和已经发生为肝癌的人抗病毒治疗,现在的建议是一定要终身服药,不要自己停药。如果因为各种个人的原因,一定要停掉药物,可以在咨询医生以后,考虑是不是可以停。停药以后,一定要密切监测病毒载量和肝功能的情况,如果有反弹甚至有肝功能异常,请医生制定下一步的方案。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停掉药物,并不是绝对不可以,但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停药。

打过乙肝疫苗还能被传染吗

国家都是要求每个出生的新生儿都要打乙肝疫苗,一般打三针,出生的时候打一针,六个月打一针,最好是打完三针以后,要去查乙肝两对半,看是否有抗体,如果没有抗体,那有可能还会得乙肝。要看自己的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是不是阳性。

乙肝是如何传染的

乙肝的传染与乙肝的传播方式密切相关。第一种方式是母婴垂直传播,新生儿可能会被乙肝母亲传染,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免疫接种以及明确的围产期控制,乙肝的传播几率会非常小。第二种是在应用血液制品时可能被传染,目前国家对血液制品的要求非常严格,也会进行相应的检测,所以传播的几率相对比较小。第三种是医源性传播,目前大型医院的手术器械和有创操作器械都采用一次性或消毒处理,因此传播的几率也比较小。乙肝病毒现在主要的传播逐渐变为性传播,或吸毒者共用针头进行静脉注射的方式传播。

打乙肝疫苗注意事项

绝大多数人在接种乙肝疫苗或其他疫苗以后都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对疾病就具有了抵抗的能力,但有一部分人对乙肝疫苗的反应性很差,注射疫苗无法产生有效的乙肝抗体,因此建议注射乙肝疫苗以后1到2个月的时间到医院检查,是否已经产生了乙肝的表面抗体,即保护性抗体,没有保护性抗体时可能被乙肝病毒感染,建议积极监测,乙肝疫苗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存在的时间会很长,建议3到5年左右复查一次。对于会经常接触到乙肝病毒病人血液或体液样本的高危人群,要每年进行检查。

打了乙肝疫苗总是没有抗体怎么办

打乙肝疫苗后有无抗体,跟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系。一般打了乙肝疫苗没有反应的人,也不容易感染上乙肝。如果打了疫苗没有反应,过段时间可以再打三针,若还是不产生抗体,也不需要特殊处理,每过一两年定期复查即可。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什么意思

乙肝病毒携带者分两种,一种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通常指年轻的处于乙肝免疫耐受状态的表面抗原,表面E抗原阳性和乙肝病毒DNA阳性者。另外一种是非活动性表面抗原携带者。指表面抗原阳性,E抗阴性,病毒也是阴性者。

甲肝、乙肝、丙肝哪个更严重

甲肝、乙肝、丙肝都是病毒肝炎,但是它们是三个不同的病毒,传染途径不同,感染方式不同,造成的结果也不相同。甲肝以消化道传播,基本可以治愈。丙肝的危害性比乙肝大,因为丙肝没有疫苗预防,丙肝病毒变异率较高,使得丙肝的治疗比乙肝更麻烦。

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现肝功能异常后应立即治疗吗

乙肝“大三阳”感染者可以观察一段时间

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在HBV感染自然史中,部分ALT升高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随访过程中随着肝内炎症活动的减轻,可出现自发的HBeAg血清学转换,ALT恢复正常。因此,对于ALT升高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先观察3~6个月,如未发生自发性的HBeAg血清学转换且ALT持续升高,再考虑开始抗病毒治疗。”

根据乙肝病毒感染的自然史,e抗原阳性的免疫耐受期乙肝病毒感染者突然发生ALT升高,通常是免疫清除的发生。对于HBeAg阳性的患者,有些可能会发生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对于发生了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则不需要再抗病毒治疗了。

但是,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发生率较低,只有大约1.1%~9%。一般来说,年龄较轻,ALT较高(>150 U/L),且HBV DNA和HBeAg动态观察下降较快的患者,预测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对于年龄较轻、HBeAg阳性且没有肝硬化的患者,可以观察一段时间,监测ALT、HBV DNA和HBeAg,看看是否能发生自发的HBeAg血清学转换。

如果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说明感染者已经进入非活动期,大多数预后较好,可不必治疗。但是,年龄>30岁,持续ALT升高,HBV DNA和HBeAg水平没有下降趋势者,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小,应该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

根据我的经验,一般观察1~2个月便可以看出。如果在1~2个月内,HBV DNA不下降者,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较小。还有,ALT较低(<150 U/L)的患者,体内免疫清除的力度往往不够,不能有效地抑制病毒,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可能性也较小。

另外,有些乙肝病毒感染者检查的频率不够,1年才检查一次,偶然发现的ALT升高,但实际上肝功能异常早已发生,这类患者大多不可能出现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等待下去往往导致肝脏更严重的损伤和纤维化,应该及时抗病毒治疗。

乙肝“小三阳”感染者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治疗

对于e抗原阴性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HBV DNA升高,则应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不应该拖延或观察。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乙肝病毒感染自然史中的第四期——再活动期。乙肝病毒为了“逃逸”免疫系统的攻击,想出办法“乔装打扮”一番,把免疫系统认识的e抗原去掉,使自己变了样子,成为一种前C区或C区的变异的病毒。

病毒变异后,在感染者的血清中不能检测出e抗原,但病毒还具有复制能力,乙肝病毒DNA阳性,感染者常伴有持续性或间歇性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这类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尽管ALT和HBV DNA水平往往低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ALT会持续波动,自发性缓解的可能很小,而且其肝脏病变常是在经过免疫清除期肝脏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往往更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常常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发生肝癌。

因此,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指征更宽,一旦出现ALT升高或符合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适应证则立即开始治疗。

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丙种球蛋白有什么区别

一位乙肝妈妈的孩子出生后患病住院,住院期间医生给孩子使用了丙种球蛋白。今天,这位妈妈来信问我,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丙种球蛋白有什么区别?

球蛋白是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蛋白质。根据这种蛋白质在电泳中游动的速度,科学家们把球蛋白分为α球蛋白(甲种球蛋白)、β球蛋白(乙种球蛋白)和γ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三大类,其中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都属于丙种球蛋白,也被称为免疫球蛋白。

健康人的血液中含有各种抗体,如:麻疹抗体、水痘抗体、流感抗体、甲型肝炎抗体、乙型肝炎抗体等。把健康人血液中的这些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提取出来,就可以制作成“人血丙种球蛋白”,把健康产妇胎盘血中的这些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提取出来,就可以制成“胎盘丙种球蛋白”。“人血丙种球蛋白”和“胎盘丙种球蛋白”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免疫缺陷疾病,提高人体抵抗力。

但是,“人血丙种球蛋白”和“胎盘丙种球蛋白”中的抗体是非特异性的,即没有针对性。其中包括着对许多疾病的抗体,但对每种疾病抗体的含量都很少;而且,所含抗体的种类也因不同来源的人体而有差异。因此,丙种球蛋白中可能含有乙型肝炎抗体,也可以不含乙型肝炎抗体;即使含有乙型肝炎抗体,但量也很少。所以,丙种球蛋白只能用于提高人体普遍的免疫力,而不能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全称应该是“高效价特异性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这种球蛋白是从具有较高乙肝抗体水平的人血液中提取的,不含或很少含有其他抗体成分。它只针对乙型肝炎,能够提高人体对乙型肝炎的抵抗力,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因此用于乙型肝炎的母婴阻断。

乙肝妈妈所生的孩子在出生后立即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不仅可以清除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污染到胎儿血中的乙肝病毒,还能抵御出生后新生儿和乙肝妈妈密切接触导致的感染。但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不能治疗其他疾病,不能提高新生儿对其他疾病的免疫力。

这就是丙种球蛋白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所以,乙肝妈妈所生宝宝会在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但如果孩子得了其他疾病,医生为了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促进疾病恢复,可能会给孩子使用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中可能含有部分乙肝免疫球蛋白,也可以起到补充部分乙肝抗体的作用。

乙肝患者怀孕危害有多严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不仅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导致后代感染,还有可能影响孕期母亲的健康。怀孕期间,体内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肝脏负担加重,一些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妈妈可能在孕期或产后3个月内出现肝功能异常,肝病活动或加重。

有人统计,e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大约有10%在怀孕期间肝功能升高,有20%~25%在产后发生肝功能异常。孕期肝病加重,对母亲和胎儿都可能有不利的影响。肝病活动的孕妇更容易进展为重症肝炎,妊娠糖尿病、早产、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增加,胎儿也可能因母亲的肝病而发育迟缓。

欣喜的是,近10年多来多种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陆续上市,慢性乙型肝炎已经摆脱了以往无药可治的困境。在这些抗病毒药物中,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这3种药物被认为在妊娠妇女中是比较安全的药物。

其中替诺福韦酯和拉米夫定不仅用于治疗乙型肝炎,还用于艾滋病妊娠期的治疗;替比夫定在我国也有一些妊娠期安全性数据。因此,肝功能异常的备孕准妈妈和孕期肝病活动的孕妈妈在必要时经医生全面评估、充分沟通和权衡利弊后,都可以服用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治疗。

现在,乙型肝炎已经成为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所有育龄青年在婚前和孕前都应该常规筛查乙型肝炎,一方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另一方应该接种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女性也可能通过母婴阻断生出健康宝宝。

刚出生的婴儿乙肝核心抗体为什么会阳性

孕期母亲的胎盘对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有选择的通透性。在一般情况下,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取决于3个因素:一是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的分子量大小,二是母亲乙肝病毒的感染状态,三是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的量。

乙肝病毒抗体的分子量较小,容易透过胎盘,抗原的分子量较大,不容易透过胎盘。国内外许多研究结果都已经证实: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都属于抗体,都可以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新生儿出生后即可检测出这些抗体。

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分子量最大,最不容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可部分透过胎盘。根据我们医院妇产科的研究数据,410例阻断成功的乙肝“大三阳”母亲所生后代中,出生时HBsAg的阳性率为11.0%,HBeAg的阳性率为34.9%,而抗HBc的阳性率几乎100%。

母亲感染乙肝病毒的状态也是决定乙肝病毒抗原和抗体透过胎盘的重新因素。新生儿HBeAg仅会出现在HBeAg阳性的乙肝“大三阳”母亲所生后代中,而HBeAg阴性的乙肝“小三阳”母亲所生后代无1例HBeAg阳性,但92.5%~100%的新生儿血清内可以检测到抗HBe。

同理,母亲体内的乙肝抗体也会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接种了乙肝疫苗的母亲所生孩子,出生时即可检测到抗HBs;而母亲体内的抗HBc也可以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无论其母亲是否为慢性乙肝病毒的感染者。也就是说,只要母亲体内存在抗HBc,新生儿体内就有可能检测出抗HBc,即使母亲为单抗HBc阳性(HBsAg阴性)者。

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是否可以透过胎盘,也与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的量有关。母亲体内HBeAg水平越高,新生儿HBeAg阳性率也越高。抗体透过胎盘的情况也是一样的。

接种3针乙肝疫苗的母亲所生后代抗HBs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接种2针乙肝疫苗者;单抗HBc阳性(HBsAg阴性)母亲所生后代,由于母亲体内抗HBc水平较低,其后代出生后抗HBc阳性率也低于HBsAg母亲。

总之,新生儿出生时检测到抗HBc阳性最大可能是母亲有乙肝病毒感染,也可能为HBsAg阴性/抗HBc阳性母亲所生后代。但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母亲是否为乙肝病毒感染者,新生儿检测出抗HBc阳性都不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母亲不用为这一指标担心。

乙肝病毒感染者长吃五味子好吗

五味子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肝炎中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医生早就观察到五味子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水平,使肝功能恢复正常。因此,许多治疗慢性肝炎的中成药中都含有五味子或五味子中提炼出现的成分,如五脂胶囊、五仁酯等。

就连西药联苯双酯和双环醇也都是受五味子的启发,化学合成的和五味子结构类似的药物。也确有动物实验发现五味子对药物性肝损害有保护使用。但早在1979年,研究人员通过动物试验发现:“五味子对转氨酶无明显的直接灭活作用,未能减少肝细胞对转氨酶的通透性作用,没有明显地加速转氨酶的清除作用”认为五味子很可能只是一种转氨酶的抑制剂,减少的肝细胞中转氨酶的产生。这样看来,五味子只是起到一个降低转氨酶的作用。

服用恩替卡韦治疗,抑制的乙肝病毒的复制,转氨酶自然就会下降到正常。在转氨酶正常的情况下,没有必要长期服用五味子。不要认为中药就没有副作用,我今天对五味子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检索,也检索到一些与五味子相关的副作用。

五味子属于酸性,剂量较大时对胃肠有刺激作用,伴有反酸、烧心不适等症状。而且中医临床治疗中还发现,五味子降酶作用对无黄疸型、慢性肝炎单项转氨酶升高者降酶的效果较好。但对湿重于热、湿热并重、兼有淤症、黄疸、以及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明显持续“三阳”者的降酶效果较差。

后者用药期间虽能降酶,但停药或减量时,常可使转氨酶反跳,其反跳率可达50%以上[9]。最后强调的一点是五味子降低转氨酶的有效的成分存在于果实的核仁内,且为脂溶性成分,整吞五味子效果甚微,而且可能有副作用。

总之,无论中药、西药,都不能乱吃。吃西药要符合适应证,吃中药须辨证施治。乱吃药很可能治不了病反而致病。

相关方剂

乙肝益气解郁颗粒

益气化湿,疏肝解郁。

乙肝宁颗粒

补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相关偏方验方

乙肝煎

慢性乙型肝炎。

抗乙肝大三阳方

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扶正护肝。适用于乙肝“大三阳”。

乙肝宁

慢性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