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是些什么意思:
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第一种情况主要的是说明感染急性的乙型肝炎病毒,乙肝表面抗原消失,乙肝表面抗体出现或者是消失过了很长的时间,出现了核心抗体阳性。表示以前感染过乙肝病毒,病毒已经被自身的免疫力清除了。第二种情况可能是感染了乙肝病毒的早期,乙肝病毒的含量非常的少,乙肝表面抗原也没有检测到。出现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e抗原和核心抗体都是阳性的情况下,是说明感染了乙肝病毒的大三阳,是由很强的传染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表面e抗体阳性,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是乙肝小三阳,说明感染了乙肝病毒,传染性小。
一般的来说,乙肝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都是阳性的情况是没有传染性,但也有可能是隐性的感染,还没有检测出来,但是有传染性。
乙肝活动期怎么治疗.乙肝的活动期,或者说是肝炎发作之后的乙肝病人,现在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就是抗病毒治疗。除了抗病毒治疗以外,如果肝炎发作得非常剧烈,转氨酶升高超过200,或者出现胆红素升高,这时候可以短期的使用一些保肝的药物。如果出现了肝衰竭,需要评估是不是要做肝移植。但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抗病毒治疗是长期的治疗方案。但是根据目前的医疗水平,抗病毒治疗还不能够根治乙肝,还是需要长期的维持治疗,现在的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有两类,第一类是需要肌肉注射或者皮下注射的干扰素类药物。在干扰素中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每两天需要注射一次的普通干扰素,第二种是可以每周注射一次,就能够达到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长效干扰素。因为长效干扰素具有方便性,不用每两天就打一针,而是一星期才需要打一针。第二种的有效率也比普通干扰素要高一些,所以现在长效干扰素的使用率是越来越高。但是干扰素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就是副作用非常的多,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在打干扰素之后都会面临着发烧、白细胞的下降,有一些人会引起甲状腺功能的亢进或者减退,有一些有糖尿病倾向的人可能会加重糖尿病,甚至还会影响极少一部分人的情绪,使他们变成抑郁症,严重的抑郁症还有可能会自杀。所以干扰素的治疗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得是在对治疗有经验的肝病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才能让病人使用干扰素进行长期的乙肝抗病毒治疗。除了干扰素以外,还有一类药物就是口服的核苷类药物,这类药物的副作用非常的少,而且有效率也非常高,现在已经是使用最为广泛,最为普及的一种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核苷类的药物中,现在最为推荐使用的就是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在中国即将就会有一个更新的药物叫做丙酚替诺福韦酯也会上市。这三种药物是强效低耐药,而且是副作用非常少的药物,所以被称为一线的口服抗病毒药物。这些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中只需要每天吃一片,而且几乎没有任何的副作用,吃药之后可以每半年做一次监测,就能够了解药物的有效性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这些药物因为它的简便有效而在全国的广泛使用。但是这些药物有一个重要的缺点,就是现在还没有很好的停药指征,很可能用药之后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使用,也就是说停药变成了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很多专家对这些口服药物非常有信心。很多专家都认为这些口服抗病毒药物已经使乙肝不是一个病了,而是让乙肝病人变成一个每天比别人多吃一片药的健康人。
有乙肝的女性如果在怀孕期间发生了转氨酶升高,首先要判断这个转氨酶的升高是因为乙肝引起,还是因为其他因素引起。因为很多的孕妇,即使没有乙肝的孕妇,会因为怀孕这个生理过程有一过性的转氨酶的升高。在临床上一般说来,对于转氨酶升高的幅度不是太大的这种乙肝病毒感染的妈妈,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转氨酶升高是持续存在,而且升高幅度能够超过120,也就是所谓的三倍正常上限,就应该考虑启动抗病毒治疗。因为现在有很多的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比如替诺福韦酯、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对胎儿没有任何影响,称为妊娠安全性B级的药物。这些药物完全可以在怀孕的全程让妈妈边吃药边怀孕。因此对于转氨酶水平非常高,需要治疗的乙肝携带者妈妈,应该及早抗病毒治疗。如果这些妈妈在吃抗病毒药物之后,转氨酶能够恢复正常,也不停药。因为即使没有这种转氨酶升高的乙肝病毒携带的母亲,为了预防孩子被传染乙肝,也就是母婴阻断,还要在孕28周开始给妈妈吃抗病毒药。所以对于一个因为转氨酶升高已经开始吃抗敏药的母亲来说,建议整个孕期都吃抗病毒药,这样不仅对妈妈自己的身体有好处,可以使她的转氨酶降到正常,使她的肝损伤及时终止。同时对于母婴之间的乙型肝炎的传染也有阻断作用。另外,对于这样的妈妈,如果在生完孩子后非常希望母乳喂养,建议在选择抗病毒药物的时候,选择替诺福韦酯。因为替诺福韦酯这个药物目前有明确的研究数据证明边吃药边母乳喂养对孩子没有任何影响。所以建议如果在孕期需要吃药来治疗肝炎发作时,最好就吃这种对母乳喂养也没有影响的药物。
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前叫健康携带者,但后期发现这些病人里有一些人是不健康的,他们的肝脏会逐渐受到乙肝病毒的侵袭而变差,因此后来叫表面抗原的携带状态,现在叫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者,也叫乙肝携带者,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体内也存在乙肝病毒但不发病,乙肝病毒和身体处于共生状态,它们之间互不干扰、互不损害,机体和病毒达到一个相对比较平衡的状态。绝大多数的乙肝患者都处于这种状态,并不是所有的乙肝病人都发病,当携带者出现转氨酶异常,即出现了肝脏的损害后,才进行积极的治疗干预,其他情况只需积极地进行复查和监测。
乙肝是否能治好要从两个方向来看,要达到表面抗原阴转,把乙肝病毒从体内彻底清除,目前现有的医学手段还很难达到,虽然美国目前也在开发一些新药,但这些药物目前还没有应用到临床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控制乙肝,21世纪初出现了核苷类似物的药物,通过口服就可以有效的控制乙肝病毒复制,进而达到肝功长期稳定的状态,但是这种药物必须长期服用,不能停药,药物在体内存在有时可以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一旦消失,乙肝病毒就会迅速出现,造成肝功的损害。口服药物可以有效的控制肝功,也可以有效的控制肝脏的进展,这时可以说乙肝病人是可控、可治愈的。
乙肝抗病毒药物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干扰素,它的有效率相对来说比较低,副作用比较大,会出现发热、骨髓造血抑制、甲状腺功能异常,甚至继发血糖代谢的异常,但它一旦进入有效范围,就相当于提高自身免疫力去抵抗病毒,它的效果是持续性的。还有一类是核苷酸类似物,这类的药物在应用期间的副作用比较少,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可能会有肌酸激酶升高,主要是横纹肌溶解,也可能会有肾脏方面的问题,如替诺福韦或阿德福韦酯,副作用的发生率都比较低,但是需要长期服用,不能间断停药。所以两者有各自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