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影响尿路结石形成的因素,许多因素影响尿路结石的形成。尿中形成结石晶体的盐类呈超饱和状态,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不足和核基质的存在,是形成结石的主要因素。流行病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社会经济地位、饮食成份和结构、水分摄入量、气候、代谢和遗传等因素。
尿液因素:形成结石物质排出过多:尿液中钙、草酸、尿酸排出量增加。尿酸性减低,pH增高。尿量减少,使盐类和有机物质的浓度增高。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含量减少,如枸橼酸、焦磷酸盐、镁、酸性粘多糖、某些微量元素等。解剖结构异常:如尿路梗阻,导致晶体或基质在引流较差部位沉积,尿液滞留继发尿路感染,有利于结石形成。
什么是尿路结石:
尿路结石也称为泌尿系统结石,包括了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以及尿道结石。结石的形成和我们平时的饮水、饮食、生活习惯、生活环境、遗传以及某些疾病都有一定的关系。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尿液浓缩后,尿液中的晶体物质析出,小的晶体附着在肾盂内逐渐增大而形成的。
对于比较小的尿路结石,可以通过多喝水、勤排尿、多运动,促进结石排出体外。如果结石比较大,并且产生了肾脏的积水,这种情况则建议进行手术处理。如果是肾结石,通常情况下可以选用输尿管软镜、经皮肾镜或者是开放手术来进行取石。如果是输尿管结石,通常情况下可以采取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或者是体外冲击波碎石来进行治疗。肾结石的患者平时需要注意多喝水,勤排尿。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有尿路结石:
通常情况下,如果是比较小的结石,患者一般都是没有不适症状的。所以通过临床表现很难发现这种比较小的结石。如果是比较小的结石落入了输尿管,有可能会引起腰部的疼痛、血尿等症状。而需要明确是否有尿路结石。比较可靠的是通过彩超结合CT检查来进行判断。在CT下结石会呈现为高密度影,而在彩超下结石会呈现为强回声团。通过这两者相结合,可以明确是否伴有尿路结石。如果患了尿路结石,需要了解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的具体位置。
根据结石的大小,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果是比较小的结石,通过多喝水,勤排尿,多运动,配合排石颗粒、排石冲剂等,可以促进结石排出体外。如果结石比较大,并且产生了尿路的梗阻,这种情况下就建议尽早手术,将结石粉碎后排出体外。
尿结石吃什么药:
患了泌尿系统结石之后,不要盲目的吃药,而是需要先去医院泌尿外科,通过彩超、CT等检查,先了解一下结石的具体大小位置等情况,再来决定是否需要吃药治疗。
如果是肾脏内比较小的结石,比如5毫米左右的小结石,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多喝水、勤排尿、多运动,配合排石颗粒、排石冲剂、肾石通胶囊等药物,促进结石排出体外。如果结石位于肾脏的下级还需要进行倒立拍背,先将结石移入肾盂或者是输尿管之后,再来吃药治疗。如果结石比较大,引起了肾脏的积水,或者是输尿管的梗阻,引起了输尿管的扩张。这种情况下,吃药并没有明显效果,甚至是有可能导致患者积水的进一步加重。对于这种比较大的结石伴有积水的情况,最好是能够及时的手术处理,比如可以通过输尿管软镜经皮肾镜开放手术取石等方式将结石取出体外。
如何治疗尿结石:
尿结石根据结石所在的泌尿系统的位置不同,将结石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以及尿道结石。对于泌尿系统结石的治疗,我们首先需要通过彩超、CT等检查,先明确结石的具体位置以及大小、是否伴有积水、感染等情况来进行处理。
如果是比较小的结石,可以通过多喝水、勤排尿、多运动,配合排石冲剂、排石颗粒等药物,来促进结石排出体外,必要时也可以使用一些扩张输尿管的药物来促进结石排出。但是如果结石比较大,并且伴发了感染、积水等情况,首先需要控制感染,感染控制之后,积极的进行手术处理,将结石取出。根据结石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通常情况下可以采取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输尿管软镜碎石、经皮肾镜碎石或者是开放手术取石。部分患者也可以先考虑做体外冲击波碎石。
如何预防尿道结石:
尿道结石,结石往往并不是在尿道内产生的,通常情况下都是膀胱肾脏内的结石,通过排尿时随着尿流进入尿道而形成的尿道结石,所以我们从根本上还是需要预防结石的形成。
对于结石的预防,我们平时需要注意多喝水、勤排尿,稀释尿液,增加尿量,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结石的形成。建议每天饮水量在2000毫升以上比较稳妥。另外平时需要注意多运动,这样也有利于防止结石的形成。在饮食上,注意尽量少吃一些含钙、含草酸比较高的食物,比如豆制品、奶制品、菠菜、芹菜等。
如果患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需要积极的控制血尿酸,同时少吃一些含嘌呤比较高的食物,比如海产品,或者是动物内脏等。这样也可以减少血尿酸的升高。如果患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人群也需要积极的治疗,因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存在也容易导致结石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