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流血的原因

2020-07-14

耳朵流血的原因:
  引起耳朵流血的原因较多,耳部外伤、炎症、肿瘤等均可出现耳朵流血症状。当外耳道挖伤、鼓膜外伤性穿孔时可出现耳朵流血,量一般不大。颞骨骨折时可引起外耳道挫裂伤,有时出血较剧。大疱性鼓膜炎血疱破裂时可流出少量血性渗出液。
  患有外耳道乳头状瘤时,患者经常因局部瘙痒、阻塞不适感而挖耳导致出血。外耳道耵聍腺瘤继发感染、肿瘤破溃时也可引起耳流血流脓症状。流脓血性分泌物也是中耳癌患者的常见主要症状之一。
  因此,出现耳朵流血时,需根据病史、病因、发病时间、伴发症状等具体分析,情况复杂不易判断时需及时去医院就诊,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如,颞骨高分辨CT等,及时确诊,及时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耳朵流血的原因相关阅读


耳朵痛的原因

耳朵痛的原因:
  耳痛的性质有钝痛、刺痛、抽痛等。引起病因较多,可分为:
  第一,炎症性:耳廓、外耳道、鼓膜感染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耳廓软骨膜炎、外耳道疖肿时可引起剧烈疼痛,外耳道慢性炎症表现为钝痛,中耳炎症一般为钝痛。
  第二,创伤性:耳部受到钝器、利器、烧伤、冻伤、气压伤、爆震伤等可引起耳痛。
  第三,恶病性:如,坏死性外耳道炎、中耳癌等,一般为钝痛,可伴有耳道流血。
  第四,神经性:如hunt综合征,可引起剧烈疼痛,部位较局限,同时伴有带状分布的疱疹,另外耳颞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也可引起耳痛,表现为阵发性抽痛。
  第五,牵涉性:牙齿、下颌关节、咽喉部及呼吸消化道等处的某些疾病可通过三叉、迷走、舌咽、枕小、耳大、面神经等引起反射性耳痛。如,舌咽神经有外耳道分支,扁桃体炎症时往往会引起耳道内牵涉痛。

耳朵流脓的原因

耳朵流脓的原因:
  耳朵流脓症状多数出现于外耳道疖肿、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疾病。外耳道疖是外耳道皮肤毛囊或皮脂腺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致病菌是葡萄球菌,当疖肿成熟破溃后,可出现流脓血症状。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期表现为耳痛、耳内灼热感,有时可有脓性分泌物。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在鼓膜穿孔前多有剧烈疼痛症状,鼓膜穿孔后耳痛症状减轻,有分泌物流出,初为脓血性,逐渐变为脓性分泌物。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大多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迁延不愈所致,主要致病菌为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在静止期分泌物一般为粘液性或粘脓性,不臭;活动期分泌物呈粘脓稠状,可有臭味。

耳朵流脓如何治疗

耳朵流脓如何治疗:
  外耳道疖肿、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时可出现耳朵流脓症状。外耳道疖肿成熟后有时疖肿可自行破溃,出现流脓症状,局部可行切开引流,用3%的双氧水清洗,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发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需应用足量抗生素治疗,一般首选青霉素类药物,疗程一般10天,其穿孔后可出现流脓症状,先用3%双氧水清洗,清洗干净后再应用抗生素水溶液滴耳,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当脓液减少、炎症逐渐消退时,可应用甘油或乙醇制剂滴耳,如,3%硼酸酒精滴耳液等。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在静止期以局部用药为主,用3%双氧水洗耳,再根据不同病变情况选择滴耳液,若是鼓室粘膜充血肿胀,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混合液滴耳,若粘膜炎症逐渐消退,可选用乙醇甘油制剂滴耳;在活动期,若引流通畅,以局部用药为主,若引流不畅,可予以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