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症状

2020-07-14

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大多数患儿为普通型,症状较轻,无需治疗就能自行恢复。轻型的表现为急性发病,在口腔、手、足等处出现疱疹和斑丘疹。在出疹的同时或者是出疹前可能会有发烧的情况,大部分是低烧,小于三十八点三摄氏度。口腔疱疹最多见于舌头和颊粘膜,其次为唇齿侧和硬腭、口周也会出现。开始时为红色斑片,继而发展成为周围红晕的水泡。在2到5天左右,水泡会破裂,形成浅的灰白、黄色基底,红斑围绕着溃疡。这个时候孩子会说咽喉疼痛或者是拒绝吃东西。手足处表现为数个到数十个斑丘疹或者是疱疹,多表现为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到四不特点,在五天左右吸收,七到十天完全消失。
  手足口重型确实是比较可怕的,如果孩子有以下的特点就要警惕了:
  第一,持续高烧。
  第二,出现神经系统异常的症状,比如嗜睡、呕吐、头痛等等症状,有些孩子还有肢体抖动,站立不稳的情况。
  第三,心衰的表现,孩子呼吸心率增快,四肢发凉、出冷汗等等。有这些表现,一定要注意,有可能是手足口病的重型,需要及早去就诊。



手足口病的症状相关阅读


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手、足、臀、口处斑丘疹、疱疹为主要的特点,多伴有发热。好发年龄是六个月到五岁内的儿童,特别是三岁以内更常见。好发季节是全年都可以发病,在北方地区夏秋高发,但有逐渐提早的趋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如下:手足口病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多数是普通型,症状较轻,无需治疗就能自行恢复。
  轻型的表现为急性发病,在口腔、手足处出现疱疹和斑丘疹。在出疹的同时或者出疹前可能会出现发热,大部分是低热,小于三十八点三摄氏度的低热。口腔疱疹最多见与舌头和颊粘膜,其次是唇齿侧、硬腭、口周也可能会出现。手足处表现为数个或数十个斑丘疹或者疱疹,都表现为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四不特点。在五天左右消失,七到十天,逐渐的完全消失。如果是手足口重型,那就相当麻烦了,大概有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一点六的手足口病会发展成为重症的手足口病。
  重症的手足口病是比较严重的。得了手足口病以后,如果孩子出现了一些典型的症状,比如说孩子呼吸和心率增快、四肢发凉、出冷汗、摸着皮肤湿冷、嗜睡、呕吐、头痛、惊厥等等这些情况,一定要考虑有可能是手中口病的重型。如果孩子持续高烧也要警惕,很有可能是手足口病,重型需要马上住院去治疗,避免发生危险。

手足口病怎么治

手足口病怎么治:
  手足口病多数的时候,它的感染属于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因为它种类不一样。除了EV71,需要特殊治疗,多数的情况下需要一些对症治疗,比方发热的孩子给一些退热的治疗,可以适当的使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对口腔疱疹比较厉害,可以局部喷缓解的药物,让孩子的感受度能够好一些,因为疱疹存在的话,小孩进食会受影响,此时可以给一些缓解症状的药。
  再就是如果体温比较高,可以用退烧药,这过程中要注意让孩子避免和别的孩子接触,进一步加重,传染给别人,同时也怕别的孩子再有新的感染加重他,因为有一些这种手足口的孩子,本身可能合并细菌,它又出现细菌感染,可能就会用到抗生素,但是理论上它是病毒感染,不需要抗生素。

手足口病的预防

家长预防手足口病,主要切断传播途径,因为手足口病有很多的被感染方式,比如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接触传播,所以家长要从这几方面进行预防。一定要让孩子避免不良的卫生习惯,不要将手放入口腔,一定要洗干净手,饭前便后要洗手。如果周围生活有手足口病患儿,一定离他远一些,尤其呼吸的时候,保持一定距离,一般来说一米以上的距离。不要让孩子接触患儿的皮疹,因为疹子含有大量病毒。当然要做好个人卫生,另外集体生活的孩子,在幼儿园,幼儿园教室需要通风,门把手以及玩具需要消毒。去公共场所的时候,远离人群较多的地方,如果是在手足口爆发的季节,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常见的一种传染病,近几年来手足口病在各地都有流行爆发趋势。手足口病最常见于5岁以下的孩子,手、脚、后臀、口腔出现疱疹,还会出现发热的症状。手足口病最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多种病毒都可以引起手足口病,比如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尤其是肠道EV71,容易导致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神经系统的损害。

手足口病传染吗

手足口病会传染。手足口病本身是消化道传染性疾病,通过消化道接触以及呼吸道接触,包括一些玩具直接的接触都可以传染,传染性较强,往往发生在五岁以下的孩子身上,尤其三岁以下的孩子容易变成重症,与此同时,如果成年人接触患儿,也会被传染。手足口病多发于6到8月份,但是每年各个季节都会有散发,相对来说6到8月份更多见。幼儿园或者孩子一起聚集的地方更容易导致手足口病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