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强迫症

2020-07-14

轻微强迫症:
  轻微强迫症其实也是强迫症,那么它的症状表现比较轻,治疗时,也得按照强迫症进行治疗。强迫症治疗就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等。
  对于一些轻微的强迫,也就是症状比较轻的。如果患者这时候对他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没有造成明显地影响,患者如果不愿意接受药物治疗,进行心理治疗也是完全可以的。比如认知行为治疗,森田疗法等等。这个完全可以,如果愿意接受治疗的话,也可以进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舍曲林、文拉法辛、帕罗西汀,氟西汀等等,这就看患者意愿愿意不愿意接受。这时候可以自己在家选择心理治疗,比如森田疗法,森田疗法就是顺应自然,为所当为,做你该做的事儿。
  当然顺应自然也不是任你强迫症状随意存在,也就是你不要关过分关注你的强迫症状的存在,做你当下该做的事儿。你是一个学生,你就该学习就学习;你是一个工作人员,那就该正常工作,完成你的本职工作,完成你工作的任务,该做什么做什么。对强迫症状不要关注,你越关注越强化这个症状,你越不关注,把你的注意力从你的强迫症状转移出来了,时间长了,你的强迫症状慢慢也就淡化了。



轻微强迫症相关阅读


强迫症是病吗

强迫症是病吗:
  强迫症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归到神经症的范畴里。强迫症是一种轻型心理疾病,它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又称为强迫思维。强迫思维是指患者控制不住,总是反复思考一个或者几个问题。
  患者自己知道没有必要,但是控制不住。说明患者有强迫,同时还有反强迫,但是他控制不了自己的这种强迫思维。
  如果旁人强让患者不去思考这个问题,他就会变得非常焦虑和难受,这就是强迫观念。强迫行为包括强迫洗手,强迫开关门或者强迫检查。患者明明知道手洗好了、门也关好了,但是他控制不住自己,如果有人强行不让他做这样的行为,他就会非常难受、紧张、烦躁不安,所以强迫症确是一种轻型心理疾病,需要系统规范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强迫症的表现

强迫症的表现:
  一般来说,强迫症最常见的表现包括以下两个:第一是强迫观念,又称为强迫思维。是指患者反复思考一些想法、问题。虽然患者自己知道没有必要,但是控制不住。比如强迫怀疑、强迫回忆等这些强迫式观念。第二是强迫行为。患者反复做一些没有必要的动作和行为,比如反复洗手、反复检查、反复计数,或者其他阴性动作。
  除此以外,强迫症患者比较常见的症状就是焦虑、紧张、恐慌和担心。焦虑和强迫如同双胞胎,几乎所有的强迫症患者都特别容易出现焦虑的表现。强迫症的症状有以下特征:
  第一,患者明明知道强迫症状不对,没有必要,但是控制不住,一旦控制自己不去做,就会出现紧张、心慌等焦虑表现。
  第二,患者能够意识到强迫的症状来自于自身,而不是来自于外界,是自己的一些想法、动作和行为,这是强迫症表现的特点。

强迫症不治疗会怎么样

强迫症不治疗会怎么样:
  强迫症患者有轻、有重,强迫症重症患者如果不经过治疗,基本就会丧失所有功能,只能在家里呆着、蓬头垢面。临床上有的强迫症就有可能会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因为严重的强迫症跟精神分裂症的界限不是很明显,强迫症会影响社会功能,类似于精神分裂症,所以如果严重的强迫症不经过治疗就会全面损害患者的整个社会功能。
  部分强迫症患者会因为强迫症、洁癖等,没办法出门,患者就不再注意个人卫生;因为患者洗澡、洗手就会需要几个小时,所以就相当于自暴自弃,然后就不洗澡,即他一两年都不洗澡、也不洗脸,这样就呆在家里也没法出门。
  相对强迫症较轻的患者,也会给患者带来很多影响,患者自己痛苦;同时强迫症的病人会寻求一种确定性,所以会不断地跟身边的人去追求确定,比如会问配偶自己的手是否洗干净,自己是否会患上艾滋病或者狂犬病,家里人反复告诉他不会,但是患者会一直不停去追求这种确定性的回答,时间过长可能配偶就会离开他,这对患者打击更大,所以强迫症患者需要及时的得到治疗。

强迫症的自我疗法

强迫症的自我疗法:
  人类社会从最开始就没有医生的行业,也没有医学学科,很多原始人患病以后都是自我疗愈。后来现代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医生职业,才发展出医学、心理学、精神医学。所以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找医生解决,这就是把自己的力量放到一边;实际上人从进化的角度讲,人都有自我修复能力。所以强迫症患者可以通过自己调解,能帮助自己克服强迫症。但不是所有的强迫症患者都可以自我调节,而是只有小部分患者可以。
  比如有的人可以通过阅读书籍,阅读自助的强迫症心理治疗书籍,然后自己身体力行,就可以克服一些强迫的问题。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类似的书籍,比如日本的森田正马攥写的心理治疗方法,即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很多人就能从中受益;
  现在还有认知行为治疗的自助书籍可以阅读,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充实,强迫症或许对患者的影响就会减少。

强迫症该如何自我调理

强迫症如果比较轻,自我调理还是会有一些帮助,即告诫自己有些动作是没必要的,可以强迫自己离开环境,或者找另外一件事情做。比如锁门,只要动作完成以后,强迫自己哪怕再担心也不能回来;比如检查自己的身体,告诉自己最坏的结果大不了是一死,但是现在自己身体还很健康;比如反复数楼层,问自己这样做的意义到底何在;比如反复洗手,其实是怕细菌、怕死亡,但是要宽慰自己身体很健康,即便皮肤有点细菌也是允许的。从认知上改变模式,能接受不完美,当然有时候还要有相应处理。小时候在成长过程中那些担心害怕,现在再用成人的视角看那件事,其实没那么严重;内心有信心以后,不太焦虑最终最坏的结果。要学会底线思维,能看到最好的结果,但是相对次之的结果能接受,再次之的结果能接受,比如一次考试就算考不好,人生也不会毁掉。灾难性思维不可取,总是考虑最坏的结果,但是想到最坏的结果也无可奈何。那不如不想结果,只想怎么尽量的努力,只要能达到一个相对较好的结果就可以。稍微换一下思维,把精力放在怎么发挥好自己,这样不容易焦虑,不反复想一些事情其实也是一个调整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