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强迫症

2020-07-14

吞咽强迫症:
  强迫症的表现有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反复或重复,出现这些想法或行为,明知这种想法或行为不合理,但又自己难以克制。强迫思维,包括一些强迫的担心,强迫怀疑,强迫回忆等等。强迫行为就包括一些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强迫检查等等。
  那么吞咽强迫症是指什么?是指以吞咽动作为主要表现的强迫症,其实它也就是一种强迫症。他主要表现就是吞咽控制不住地,反复地进行这些同样动作。如果他要不做这吞咽动作,就觉得憋气、焦虑,甚至晚上影响睡眠,影响他的工作,影响他的生活。也就是说吞咽强迫症就是以吞咽动作为主要表现的强迫症,他的治疗就按照强迫症进行治疗。
  强迫症的治疗也是包括药物治疗,还有心理治疗等等。药物治疗,现在我们用临床上用的一些抗抑郁药物,包括SSRI,帕罗西汀,氟伏沙明,文拉法辛等等。



吞咽强迫症相关阅读


女人强迫症的表现

女人强迫症的表现:
  女性和男性都会患强迫症,所有的强迫症的某些表现可能在女性和男性身上都有,但是女性可能因为性别、文化原因,思维方式就会不同,所以可能在强迫症的表现方面也会有所不同。
  在临床上,经常会看到很多女性患上强迫症更多的表现为洁癖,很多强迫症女性的家里收拾的一尘不染,如果去他们家就不敢到处走动,去了以后要换鞋且要坐在一个地方,如果乱动他们家东西就会造成女主人的不适感。所以非常严重洁癖的女性,可能自己会感到很痛苦,同时她的家人也很痛苦;
  因为她会要求别人非常注意卫生,比如丈夫回家以后需要把所有的衣服都脱掉,洗了,换上家里干净的衣服,所有的衣服都要用酒精泡、用开水煮。所以女性强迫症患者主要表现为洁癖,女性的强迫性思维可能没有男性常见,而更多的是洁癖。

怎么克服严重的强迫症

怎么克服严重的强迫症:
  强迫症患者通常具有强迫性人格,比如注意细节、追求完美、追求确定性、以防万一,做事比较小心谨慎,但这些不一定就是强迫症,可能强迫性人格对生活不会造成太大的干扰,所以也不需要治疗。严重的强迫症患者,如果已经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也可能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尤其是家里人会非常痛苦,这时可能就需要治疗。严重的强迫症患者最重要的是需要药物治疗,就是服用抗强迫药物;
  现在大部分抗抑郁剂都有抗强迫的作用,但这些药物的剂量需要比较大,比如抗抑郁剂舍曲林可能吃100毫克、150毫克就可以,而强迫症就需要吃200毫克或者更多。
  另外,除药物治疗之外,还需要配合心理治疗,比如目前很流行的认知行为治疗对强迫症的治疗非常有帮助,可以找一个认知行为治疗师接受认知行为治疗。如果强迫症的病人早年有创伤病史,跟父母的关系也有问题,这时候可能也需要做精神分析方面的治疗,这样对全面的康复、实现个人成长,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强迫症能彻底治好吗

强迫症能彻底治好吗:
  强迫症患者经常会关心一个话题,就是强迫症是否能根治。目前医学上很多疾病都不能根治,只能控制症状,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通常精神心理问题根治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是否需要根治,能否根治,这都需要深入的去理解。
  比如某个人有强迫性特点,因为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虽然有强迫性特点,但强迫性特点不会影响个人生活以及他人生活,也就不需要治疗。比如大多数科学家都可能带有某些强迫倾向,喜欢刨根问底、喜欢追究很深、想得很深入,他们通常会把这些强迫的症状转化成一种对社会、对个人有价值的事情。所以强迫症如果认为是根治,还不如把它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对周围社会的不良影响,转变成一种对自己的利处,对社会更有价值的方向,这样就达到某种程度所谓的根治;
  而不是把自己改变成另一个人,不再对任何事情刨根问底,也不再关注细节,而是要将强迫症合理的转化成一种积极的力量。

儿童怎么得的强迫症

儿童怎么得的强迫症:
  儿童和成年人都可能会患强迫症,但是儿童得强迫症可能更复杂。儿童出现强迫行为,或者强迫思维的时候,就要诊断为强迫症。儿童如果出现强迫症,可能会表现为成天就拿着同一个东西不让别人动,或者他把摆放的一些东西不让别人动,同时很执着的去做一件事情;有的孩子会不断的照镜子,有的孩子就会反复做一个没有意义的动作;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跟性有关的行为,可能都是强迫性的问题。如果从病因上理解,儿童患强迫症就应该从环境方面考虑,比如父母可能对孩子要求过严,对他们控制过多,而不是让他自由成长。
  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认为一岁到两岁孩子处于肛欲期的时候,即孩子在训练上厕所阶段,这时如果父母过于要求严格,孩子可能就会出现强迫性行为,也可能会导致将来孩子出现强迫性人格。中国传统文化里,孩子被父母要求都过严,而不是像西方处于更宽松的环境,所以可能会出现一些强迫性行为;这时候可能需要家长多加注意,放松对他们的控制,给予适当的引导,可能会让他们的这些行为慢慢减轻,甚至消失。

强迫症孩子怎么疏导

强迫症孩子怎么疏导:
  孩子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一些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这时家长可能需要注意。因为孩子这些强迫想法和强迫行为,可能提示孩子遭受到一些不好的对待,或者父母可能在对待他们有一些缺失,这时父母可能就需要反思,孩子在家庭或者学校,或者幼儿园里是否遇到困难、遇到成长烦恼,这时可能家长就需要多关注孩子、多陪孩子。
  稍小的孩子就要跟他在玩的过程,可能就会把他内心的冲突表达出来,通过做游戏可能也会把冲突化解掉;稍大的孩子就要聆听他们的内心,比如孩子可能遭受不公正对待,或者可能爷爷、奶奶带的小孩,他们会有一些思想方面、情绪方面的困扰。
  这时候可能父母就需要去观察环境是否对孩子有影响,如果是就要去除环境对他的刺激,这样孩子就可能会在强迫思维、强迫性行为方面自然克服,不要认为这是一种疾病,一定要吃药,而是需要从养育环境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