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为什么难在推广上

2020-07-14

放疗为什么难在推广上:
  广大的观众会问,怎么放疗这么好,技术这么先进,治疗的结果又世界震惊,为什么就推广不开,为什么大量病人不来?传统的一种文化要改变很艰难,传统文化就是“人多势众”、习惯成自然,所以,无论是媒体、电视还是电影,一说得了癌,大家会用惊讶的表情说一句话,“啊,得了癌”。好像大祸临头。第二句话是,“能不能开刀啊?”这样一些语言都影响了整个社会受众广大病人对癌症治疗方法的选择,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影响,而且对它选择手段的导向,都是误区。在这些问题上这是第一个,社会长期形成一种固定概念的影响,造成广大患者在得了病首先去选择手段的时候,他就会不自然、不自然去找到手术的科室去寻求治疗。
  第二,医院几十年并没有发生重大改变,社会的舆论导向的流程跟医院的建制不谋而合,来到医院,从头到脚都是外科。有脑外科、胸外科、乳腺外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每一个外科有一个主任,几十个外科就几十个主任。就像买彩票碰运气,走到医院、走到厕所都是外科医生,问这个病怎么治,外科医生会说,不开刀你来干嘛?第三个问题是内科辅助诊断的医生,内科医生也受到几十年传统概念、脑海里的认知也是得了癌就要开刀,不光是外科碰见要开刀,内科影像专家发现首先也推荐开刀。大学教育、专业课程没有放疗的东西,大学医学教育这些课程没有讲,每个医生知道如果有这样的课程,让这些外科内科诊断医生把观念转一转,发现肿瘤不要一开始都按照传统的概念、固有的思维就是开刀,那就会改变。最后一个,到医院的路径,大多数医院放疗科就一个科,只有一个主任,科的人数很少,主任的声音很弱,而且还在地下,基本找不着。
  整个流程和路径都和这样先进的手段、发展到今天高端的自然有效的方法格格不入。所以,伟大的习主席这么伟大,他的军改和医改结构调整有重大的不谋而合的地方,那就是陆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民族解放、共和国的成立、今天的昌盛都与它有关,但是战争带来的代价伤亡是今天不敢去重复的过程,几千万鲜活的生命在战场上活活的就死去,那么这就是教训、经验,所以到了面对今天的新的科技和新的军事斗争,习主席毅然决然要军改,把七个陆军的军区给它改掉,变成一个军种。成立更多强大的新的对军事斗争有利的像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每个军种一个司令。在讨论军事斗争的时候,可以平等的对话,相互之间不要人多势众,不要习惯思维,还以解放战争的方式、打过长江去、人海战术不行。但是必须有结构调整,但今天的医学、癌症的治疗没有做这样的重大结构调整,还是以人多势众。到医院,从头到脚都是外科,同样是一把刀切除肿瘤,原理是一样,它怎么就可以从头都可以切到脚,怎么证据就这么充分。但证据并不充分,因为几十年主宰了癌症的治疗,并没有让癌症活得这么好,而且创伤还不小。同样是一把枪,从头打到脚都可以,但为什么轮到这个科就不行呢?人数太少、势单力薄、说了话不算,而且和人家几十万人比,才1万人,谁能找得到你?在整个社会长期的这种观念、习惯的思维、诊疗的路径和医学教育的混沌条件下,一个先进的手段虽然孕育而生,但是大量的病人仍然头很晕。一个好的手段,病人用不着。第三放疗无奈、手段先进世界都公认,但是在得到实惠的病人屈指可数,没有得到应该付诸它的作用。所以,新时代放疗的作用要更大,或者放疗要伟大起来。



放疗为什么难在推广上相关阅读


结节是肺癌对吗

结节是肺癌对吗:
  结节肯定不一定是肺癌,从临床经验角度来说绝大多数结节都是良性的或者一个陈旧的炎性或者一个矽结节,这种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如果这个结节是肺癌,从我的角度来说,我经常跟病人说相当于中大奖了。可以说结节的一个肺癌发现率相对来说还是低的,因此作为体检也好或者去门诊检查时候发现结节,做CT或者胸片发现结节,这个时候还是不要过度紧张。
  因为现在影像科大夫可以通过经验以及工作给您保驾护航,这个结节绝大多数都是比如炎性或者陈旧结核或者矽结节。
  即使万分之一它是早期肺癌,这个时候的早期肺癌可以说基本上是1A期或者顶多超不过2A期,这个时候结节简单做一个胸腔镜就可以完全把它处理掉,做完后绝大多数的患者通过经验来看,都是一个痊愈的状态。因此结节不一定是肺癌,有了结节也不用害怕。

肺癌发病几率

肺癌发病几率: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一个恶性肿瘤,每年全世界死亡人数可以达到140万甚至16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大概18%左右,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一个特点。
  英国有著名的一个教授曾经预言,如果中国不及时的控制吸烟以及空气污染,那么到2025年,每年可能肺癌发病的患者估计会超过100万。
  我国大约75%左右的肺癌的患者在就诊的时候基本已经是中晚期了,因此我国肺癌的五年生存率只能达到百分之十几,这一现状与缺乏早期肺癌筛查有关,因此,进行科学的早期肺癌的筛查,对我们国家的一个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会有一个明显的贡献。

全身伽马刀技术应用有哪些

全身伽马刀技术应用有哪些:
  放疗本身的发展以后,有伽马刀、射波刀、质子刀、还有托姆刀,这都是机器装备的名称,实际上它们的原理都一样,它们的原理都是把辐射能量聚焦。就像火箭弹,俄罗斯叫飞毛腿;中国叫红旗、长城;美国叫爱国者一样。现在的全身伽马刀、头部伽马刀、托姆刀、射波刀、质子刀、重粒子刀,这些所谓的刀,实际上它的原理都一样,它只是厂家、生产厂商的名字不一样。在不同的肿瘤、不同的部位,它都要装高能量的弹头,聚焦把肿瘤摧毁掉。所以,如果过度渲染放疗的刀,听到大夫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是广告,要懂得内涵。就像街上的汽车,有大众、奥迪、别克,各种各样车型在路上跑,目标都是一样,四个轮子在转。
  放疗治疗的结果就看专家对刀性能的把控、适应症的掌握、对患者的创新、责任的担当、对过程的质控保障,这是决定疗效好坏的关键。所以患者千万不要听这个刀那个刀,刀是广告,刀的内涵都一样,是刀里边的能量聚焦,通过刀把能量聚焦,把癌细胞摧毁掉,边缘的正常组织损伤最小,操作的过程、质控的保障做得更高。那么为什么喜欢把它叫刀,有两个原因,几十年来甚至上百年来,癌症治疗对手术的崇拜已经无法改变,所以其他所有的治疗手段,尽可能的要想往刀上靠,那病人才会往这治疗。千万不要认为刀子,伽马刀、放射刀,是不出血,它也不切除,也不去组织,它是无创的。它是一种能量聚焦,把它叫刀是让病人知道它跟刀治疗结果一样,但它优势是无创。这样病人一听刀有信心了,不是刀好像肿瘤切不掉,它是一个概念上的诱惑病人的方式,它的治疗实质内容跟手术刀有相同的地方。但是它不同的方法、相同的属性、不同的过程,最大优势是无创。大多数病人甚至90岁都可以用放射刀把肿瘤摧毁掉,病人完好无损,治完以后照样每天可以散步、回家可以睡觉,不受影响。

公众对放疗的认知度有什么改变

公众对放疗的认知度有什么改变:
  未来目标三个层面都要发挥作用,从政府层面,2018年已经把癌症这样一个重大疾病作为国家重点研究的对象,在药物上像免疫治疗、像靶向治疗,国务院都做出了很多像进口药的零关税、像医保的降价、药商谈判,让药物能更好的让癌症病人得到实惠。但是在放疗的举措上,还需要加大一把,放疗能够直接有效的让癌症治疗水平提高,达到更高的生存率,提高局控率,改善患者受惠的策略改变。应该是路径比药物更优,然后成本更低,老百姓受惠更实在,这是第一个政府层面。
  第二个,广大的放疗专业人士要去进一步推动现在的一些数据差异,当然包括卫健委,在装备配置上和国际的标准要求差距缩小,总得想办法让全国各地的装备配置更多,装备多,放疗的人员就多,人多势众、羊群效应,现在装备整个放疗的需求仅仅才1/5,在3到5年应该有规划,要补足放疗装备严重不足的短板。第三要出台相应每台机器标准治疗人数的法律规定,因为一台机器治疗过多,医院就垄断了大量的病人,像庙很大,名气很大,但质控并没有得到保障,来治疗病人的水平、疗效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提升,它其实是一个反向作用。医院装不了这么多机器,广大的地区就能够普及更多机器,广大的病人就能够在对放疗的认知更全面地理解,成为良性互动和循环。第三还要鼓励更多医疗产业发展,民营资本要进入一种放疗医院的建设,在更多省、地、县,做到大病不出县。因为肿瘤病是慢病,如果跑到北京,医保可以报,看病来就是一家人而且时间很长,路费很贵,要全面发展各个地区放疗的装备配置的可及性。第二,治疗水平的均衡性;第三,整个诊疗水平要全面提高,可能3到5年,期待的目标有可能就会改变。

国内放疗的规模有多大

国内放疗的规模有多大:
  放疗如果要和美国来比,从高端的装备、配置的设备类型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差异是台数。整个国家整体的数量有差异,每台机器治疗的病人有差异,人家一台机器不允许治太多,我们翻台倒。第一,治疗过程的质控、保障的流程,没人家做的那么精细,很正常。一台机器治30个病人和一台机器治120个病人,肯定忙不过来。但是高端设备跟美国可以平起平坐,台数的差异就严格影响治疗的质量。其次科研能力、临床科研能力的投入,这是个巨大差距,
  第二,数据库的病人的随访,治疗后结构的评价的严谨、完整,叫大数据的收集,没有美国这么清晰,而且大数据资料,病人治完就走了,治疗效果好坏也不知道。所以在临床科研的投入、整个流程的质控保障、全程管控要求的规范包括每个机器需要的人数、物理师、剂师等一些严格的配置达不到美国的要求。所以,没办法和美国比,从综合技术全面体现包括科研数据、结果,都存在一定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