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会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2020-07-14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血管壁损伤,常出现于做过穿刺、化疗及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第二、血流速减慢,常见于脑梗、脑出血,长期卧床的患者以及怀孕期女性;第三、血液高凝状态,多出现于肿瘤和糖尿病患者。



什么原因会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阅读


下肢深静脉血栓怎么检查

下肢深静脉血栓怎么检查:
  患者一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不能仅从临床表现去判断,还需要做相应的检查去进行证实。
  主要的辅助检查有两种:
  一种是实验室检查,称为D-二聚体的检查。另外一种是超声科检查,称为血管超声检查。血浆的D-二聚体检查,一般情况下是指血液中D-二聚体大于500ug/L的时候,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用于急性的VET筛查。特殊情况下的DVT诊断,包括疗效评估,包括VET复发的危险程度评估,敏感性很高,但是特异性很低。
  还有一种方法是血管的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较高。适用于对患者的筛查和监测。特别注意的是,血管超声检查之前,需要按照DVT诊断的临床特征评分,将DVT的临床可能性分为中、高、低度三种。如果连续两次超声检查均是阴性,对于低度的可能患者就可以排除诊断。对于高、中度的可能患者,建议要做进一步的CT静脉成像、核磁共振的静脉成像或者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进一步加以证实。

下肢深静脉血栓多长时间能好

下肢深静脉血栓多长时间能好:
  如果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于简单因素,比如手术或者静止导致的深静脉血栓,一般抗凝治疗的持续时间需要三个月。对于特发性的静脉血栓,建议抗凝时间需要持续六到十二个月。对于恶性肿瘤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或者华法林,一般情况下用药时间是三到六个月。
  对于首次发作的深静脉血栓,但是具有抗磷脂抗体,或者包括两项以上的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建议抗凝的时间需要更长一点,一般大于十二个月。
  对于有两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或者是反复形成深静脉血栓的病人,治疗期甚至会大于十二个月。
  大于等于两次的病人,建议给予终身的抗凝治疗。为防止患者疾病复发,也为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建议还是给予长期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患者一旦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第一,是要注意,避免在膝关节以下垫硬垫,以免影响到静脉回流。避免用过紧的腰带、吊袜或者紧身的衣物,防止静脉回流的障碍。
  第二,卧床休息。要避免一些大幅度的运动,禁止按摩患肢,防止栓子出现脱落的情况。
  第三,抬高患肢,最好使其平于心脏,高于心脏平面二十到三十厘米的范围。这种做法是为便于血液的回流。
  第四,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为排便方面的困难,从而引起腹压的升高。
  其它的一些容易引起腹压升高的动作,比如剧烈咳嗽,其它的肺部疾病,都会引起腹压升高。腹压升高,就会严重的影响到下肢的回流。所以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持大便的通畅,避免腹压增高。

下肢深静脉栓塞吃哪些好

下肢深静脉栓塞吃哪些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之后,通常会建议患者服用抗凝药物。但是一些抗凝药物与身体疾病和饮食有一定关系,有相互作用,所以会经常嘱咐患者,对于饮食有一些特别注意的地方。
  第一,饮食应该清淡,避免过咸,最好不吃咸菜。因为摄入过多的钠,容易引起血压升高。
  第二,多食用纤维素比较多的食物,比如芹菜、粗粮等,能够增加胃肠蠕动,避免大便干燥,防止腹压增高。
  第三,要多吃一些优质蛋白,比如牛奶、鸡蛋或者豆制品,最好是以瘦肉为主。
  第四,少吃或者不吃一些动物性脂肪或者动物内脏,比如肥肉、肥肠、肚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含有大量的胆固醇,或者饱和脂肪酸,容易加重动脉硬化。
  第五,建议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新鲜水果、西红柿等。
  第六,肥胖的病人应该限制主食的摄入量,将体重控制在正常体重或者接近正常标准体重。
  一般控制在每天三百克左右的主食。病人如果吃不饱,可以加一些蔬菜、豆制品或者水果,尽量养成吃八分饱的习惯。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有哪些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有哪些:
  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之后,需要积极预防。特别是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需要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
  第一,手术患者,术前或者术后都必须采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术中操作的时候,在临近四肢或者盆腔静脉周围,操作都应该轻巧,避免血管内膜的机械性损伤。因为血管内膜损伤容易形成血管壁的血栓。
  第二,避免术后在小腿下垫硬物,容易影响小腿的深静脉回流。
  第三,鼓励病人,足和趾经常做一些主动运动,还要嘱咐患者多做深呼吸、咳嗽运动,尽可能早期下床,防止长期卧床。因为长期卧床也是形成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必要的时候,一般会让患者下肢穿医用的弹力袜。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癌症患者、心脏病患者,在进行胸腔、腹腔或者盆腔大手术之后的患者,以及骨折病人、孕产妇,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