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低落是抑郁症吗

2020-07-14

情绪低落是最为常见的心理情绪,很多人认为这是抑郁症的表现。如果患者长期出现情绪低落,失去兴趣感、自卑等情绪,可怀疑是患有抑郁症。但是并不是所有情绪低落的情况都属于抑郁症,也可怀疑是其他心理疾病影响导致,那么情绪低落是抑郁症吗?

一、情绪低落是抑郁症吗
  抑郁症早期最为主要的表现就是情绪低落,患者往往会感觉到自己很容易疲劳,缺乏一定的兴趣,甚至还会产生一种厌世的情绪。而这种症状最起码会持续两个星期以上,并且也会反复的出现,我们在长期出现这类情况时,应该得到及时诊断治疗,防止病情越加严重。
  二、抑郁症常见的表现
  1.睡眠障碍
  患有抑郁症后,多数患者会出现睡眠障碍的情况,多以失眠和早醒表现为主。抑郁症患者睡眠要比平时早醒2~3个小时左右,而且在清醒之后根本就没有办法进入到睡眠状态中。出现睡眠障碍的过程中,也依然会出现非常明显的疲劳状态,就算经过大量的睡眠也无法缓解。

2.身体莫名疼痛
  如果突然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无原因的疼痛,首先就应该注意是不是因为患有抑郁症而导致的,因为这一类的精神疾病就会伴有明显的躯体症状,最为明显的表现就在于疼痛。

3.体重快速下降
  在患有抑郁症之后,患者比较明显的表现就是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体重快速下降的现象,如果发现自己体重下降就应该引起重视。同时也应该注意一下体重和食欲之间的关系,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食欲稍微的减少或者是维持不变,但是体重却快速的下滑。



情绪低落是抑郁症吗相关阅读


抑郁症的表现和临床治疗

抑郁症的症状表现非常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精神表现:持续的心情低落,感觉难开心,或开心不起来,兴趣下降,对周围的事物缺乏兴致,不愿见人或外出,整天无精打采,等等

二是躯体表现:总感觉身体虚弱,气短乏力,胸闷心悸,心慌心跳,食欲下降,胃胀,便秘或泻泄,关节和肩背疼痛,发冷或发热感,但体温正常,等等。

如何这些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没有改善,当警惕抑郁症。

面对抑郁症怎么办

心理调节:

一是积极应对:即时改变生活,多与人一起,避免独处;

二是多些锻炼:有条件参加些体育活动,发泄情绪;

三是学会放弃:在抑郁发作的时候,要勇于退出,避免激烈的环境,放弃一些地位和钱物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法宝。

心理治疗:

如何你找不到较好的方法,或手段解决抑郁,就应该大胆寻求心理医生或心理师的帮助,相信他们的知识和能力,会为你提供一些专业指导,比你自己摸索要好些、快些。

药物治疗:

如上面的方法还是不能解除抑郁,你也可以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在合理运用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提高疗效,回避副作用,减少治疗及康复时间。

早醒,抑郁症的"信号兵"

有些人常常在凌晨2~5点莫名其妙地突然醒来,同时意识很清醒。随后便是浮想联翩,要么回忆、要么推测一些事情、要么围绕某个内容反复思考,总之,脑子里犹如浆糊一般。由于睡意全无,只好无奈地苦等天亮,搞得精疲力竭。

"一夜不睡,十夜不醒",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一晚上没有睡好觉,往往会好几天处于精神萎靡、混沌不振的状态。早醒的人睡眠时间明显不足,故第二天容易感到疲乏、混沌、心烦意乱,且注意力不集中、办事效率低下等。长期早醒的人还会出现躯体方面的不适,比如说心悸、胸闷、腰酸、腹胀等,并形成"睡不好,吃不香,做不动"的恶性循环,让身体的健康指数出现大幅度滑坡。

由此可见,早醒是一个关系着人们身心健康的大问题。同时,心理医生提醒,对于一般健康的正常人来说,反复或持续早醒是抑郁的"信号兵",在提示人们已经进入抑郁状态或抑郁发作。

一个人如果经常反复出现早醒,同时又有情绪低落、精神不振、兴趣下降、空虚无聊、悲观消沉、注意涣散、犹豫不决、激情消失、容易激怒等症状,就应考虑可能已进入了抑郁状态或是患了抑郁症,需要及时到医院接受医生的进一步诊治。

治疗因抑郁引起的早醒,应该从抗抑郁入手,方能从根本上消除早醒的病根。但同时也可以联合用一些抗焦虑药物和催眠药物。但不管怎样,严格地配合医生接受正规的治疗方案是治疗早醒的先决条件。除此之外,还应在生活上注意以下几点:

1、多运动,让烦恼随风而去,同时促进睡眠。

2、读读童话,释放心理压力。

3、选择有窗户、白天光线明亮的房间作为卧室,因为研究表明黑暗可以加重抑郁。

4、多微笑,放松心情,始终微笑。

5、保持营养均衡,多吃鱼、蔬菜、水果,并注意多补充水分及B族维生素。

6、控制尼古丁、咖啡因、酒精摄入量,并学会控制和疏导担忧、焦虑等不良情绪。

7、还可采取光线疗法,光线促进神经传导物质的释放,当大脑中这些物质含量较低时,人们就容易瞌睡

8、和您的伴侣多拥抱,可以舒缓神经,提高睡眠质量。

9、放松肌肉,每天做伸展运动,或者练习练习瑜伽,调节情志。

10、多培养一些业余爱好,多和朋友在一起,因为兴趣单一或孤单可让人感觉抑郁。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抑郁能引起早醒外,帕金森病、痴呆、神经变性疾病以及偶然的睡眠环境改变、昼夜生物节律倒置、过度紧张、食物药物影响等因素也容易使人们早醒。

另外,老年人需要的睡眠时间会减少,常常次日较一般人早醒,属于正常现象。再有,半夜里因尿急而醒来解尿后,返回床上后又能很快睡着的也不属于早醒。对此人们要加以区分辨别,切莫惊慌失措,谈"抑郁"色变。

“虎妈猫爸”的孩子容易抑郁

人们可能习惯性地觉得,孩子还小,天真烂漫,不愁吃不愁住,不需要为生计所迫,不需要处理那么多人际关系,不用想那么多复杂的人和事,不用完成那么多繁忙的工作和家务,没有大人那么多的压力……总之,没有理由出现抑郁呀!

然而,大量研究和临床接诊都发现:儿童青少年患抑郁的比例也很高。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与成人不相上下,在澳大利亚为12.1%,瑞典为11.4%,法国13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10%。整体而言,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在10%左右。

 九大因素孩子易中招

1 、13—16岁最常见。

从年龄上来说,青春初期是抑郁的易发阶段,以初一、初二(13—16岁)最常见。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发病早1—2年。在我们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中,5岁以下的孩子诊断过患有抑郁。

儿童青少年最多见的抑郁症状,是情绪低落、易激惹和精力减退,难以集中注意力或思考问题。13岁以上,出现自责、无价值感的比率也增高。

初中生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小学生。但小学生的抑郁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和年级增高,呈上升趋势。这一趋势在女生中尤其明显。

2、 女生抑郁增长速度快于男生。

在性别上来说,从童年期到青少年期,女生的抑郁水平显著增加。整体而言,在青春期前,男生的抑郁水平高于女生。但在青春期后,这一结果却相反。这与女生在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和由之带来的压力等,有关系。也与青春期时,家长常处于“中年危机”有关。中年危机时,父母处于“困难时期”,可能自顾不暇。

所以,如果是家有男孩,从小学五六年级,应该关注其情绪的变化,是否有抑郁可能。如果是女孩,尤其要关注她们生理发育变化阶段的心理健康。

3 、家庭内有抑郁病史,后代患病风险增加。

从遗传角度来看,有结果显示,家族内发生抑郁症的概率,约为正常人口的8—20倍,且血缘越近,发病率越高。未患抑郁的父母表现出严厉惩罚、充满批评、拒绝和敌意,以及过度干涉和保护等,同样将导致或加重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症状。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父母要给以孩子更多的关注理解,以及情感上的温暖。如母亲对幼儿敏感性高时,能减轻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或减少患病的概率。

4 、爸妈教养方式不对,也是问题。

从家庭因素来看,儿童青少年抑郁与母亲关系更大。不过,如果父母心理控制力较差,对孩子的接纳度较低,常常将各种愤怒、不满或抱怨归在孩子身上,孩子更容易患抑郁。

5、好合好散,对儿童青少年影响最小。

如果父母婚姻关系破裂,孩子患抑郁的可能性更大。且女孩较男孩更容易受父母离异的困扰而出现抑郁。但原本存在严重婚姻冲突的父母,如果离异或分居,反而可能减孩子抑郁的危险性。且分手两年后,这种危险度更为降低。正如很多人所说的,父母双方如果关系破裂,对孩子影响最小的,是父母好合好散;影响最大的,是父母不见又不散。

6 、长期寄宿、频繁转学、搬家,增加抑郁几率。

在社会支持方面,当儿童青少年感受到缺乏同伴、老师和朋友支持时,更容易患抑郁。最常见的是缺少朋友、孤独感、在学校里缺少愉快感,和同伴关系差。当特定原因导致生活环境的改变,如寄养、寄宿上学、搬家、转学、住院等,儿童青少年患抑郁的风险也会增高。

医生特别提醒:寄宿、转学等是孩子抑郁发生的重要诱因。我们在临床心理门诊发现,孩子在三岁前和父母分开的常常来看我们的门诊。所以建议,孩子早年最好不与父母分开。

7 、内向自卑,都是抑郁的不稳定因素。

在性格因素方面,依赖性高、低自尊水平、容易自我批评、自卑、性格偏内向、较孤僻、不愿与人交往、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缺乏独立性、缺乏进取心的孩子,更容易患抑郁。

在应对事物的归因方式上,有些倾向于把坏事件的原因归结为自身,甚至否定自己的全部,认为这种情况会持久存在。这样的儿童青少年更容易患抑郁。

8 、太看重学习,也易抑郁。

有很多孩子将幸福和满足感,完全归因于自己所获得的学习成绩。当他们的学习成绩或排名达不到自我要求时,也更容易抑郁。

父母本能上都“望子成龙”。但除了希望孩子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更要加强对他们兴趣爱好的培养和支持。抑郁的一个核心症状,就是兴趣缺乏、乐趣丧失。现在的学习竞争压力很大,即使孩子在学习上差点,但TA依然会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开心和热情。这能有效防止抑郁的发生。

9 、体质差,情绪受累。

身体的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身体健康水平低下的儿童青少年更易产生抑郁问题。且与健康状况良好的儿童青少年有极显著的差异。

躯体疾病本身就对儿童青少年构成应激,尤其有些身体缺陷会造成或轻或重、或暂时或长久的影响。在躯体疾病的背景下,治疗疾病的过程严重扰乱了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患儿感受到挫折或限制,与熟悉环境分离,更容易自卑、变得不知所措、焦虑不安、孤立、没有归属感、对他人的评价敏感等,且逐渐影响其自我概念的发展。

与成人抑郁相比,儿童青少年抑郁表现出更多的行为紊乱,容易被误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等。儿童青少年抑郁则常常被认为是“成长的烦恼”,成人以为,给予引导和鼓励,青少年的烦恼期就会过去。

但临床案例显示:儿童青少年的情感障碍(抑郁症、躁郁症和心境恶劣等),其病情较成人严重,病程更长期,发作时情感的转折起伏更为快速且短促,症状缓解期短,对药物疗效更差,自杀率更高,整体的社会功能遭受严重破坏,家人和社会的负担更重。自杀已成为儿童青少年死亡的头号原因。

所以,一方面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避免出现各种诱发孩子产生抑郁的因素。

总之,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生活中重要人物的爱与肯定,这通常包括父母、师长。个人在人格成长中得到爱与肯定越多,其人格冲突便越少,自信心越强,罹患抑郁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假如一个人从小严重缺乏母爱,也没有来自其他亲近的人与母爱同等的温暖和关怀,这个人就会产生“被爱的渴求”。同时,由于缺乏爱,他将很难学会积极的社会交往。因此,父母要从小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要倾听孩子说话。如果父母只顾自己的感情需要,而不顾及孩子的心理需要,孩子会感到很孤独。

父母认真倾听孩子的诉说,并回答孩子的问题,可以加深亲子关系,给孩子以安全感。父母还应注意孩子讲话的内容,并表达父母的理解和同情,不要对孩子的感情或意见武断地表示否定的态度。给孩子以公正的评价非常重要,有一些父母喜欢这样说——“你总是忘记……”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希望父母不要总是讲缺点,这样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如果孩子确实要受到批评,也要私下悄悄地进行。父母要花精力去了解孩子对爱、尊重和安全感的需要,这样才能有效地与孩子进行思想、感情、生活体验等方面的沟通。

抑郁,不可不说的话题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压力也无处不在,有些人因为没有办法适应竞争过于激烈的社会,会出现一些精神上的异常改变,由于患病初期没能引起足够重视,致使长期忍受抑郁带来的身心折磨,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目前在综合医院的接诊中发现抑郁焦虑病人越来越多,尤其春秋季更为多见。当病人出现明显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言语动作减少时,许多医生都会想到抑郁状态的可能;但如果病人并不以此为主诉,而是以头晕、早醒、上腹不适、腰酸背痛等躯体症状为主诉时,医生容易向着器质性疾病方向的思路进行思考和诊治,而病人的情绪变化则易被忽视。作为非专科医生的我们,有关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的诊治知识需要主动学习和进一步提高,当遇到有关后循环缺血、脑梗死、冠心病、慢性胃炎、久治不愈的慢性腰背痛等疾病的诊断都需要仔细斟酌,可以发现相当一部分隐匿性抑郁症病人。如若不然,这些未得到合理诊治的患者成为门诊、药店的常客,反复检查,反复更换治疗方案,症状却不能得到改善,会在原有抑郁的基础上增加痛苦,加重病情。

总的来讲,抑郁症患者有三大临床表现:①身体症状。由于环境的改变,一些患者的情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突出表现为各种身体的不适,以消化道症状较为常见,如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还会有头痛、胸闷等症状,患者常常会纠缠于某一躯体症状,并容易产生疑病观念,进而发展为疑病、虚无和罪恶妄想;②情绪低落。忧郁症患者具体可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抑郁悲观,与现实环境不相称。程度较轻的患者感到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凡事缺乏兴趣,感到“心里有压抑感”、“高兴不起来”,程度重的可悲观绝望,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患者常诉说“活着没有意思”、“心里难受”等;③意志活动减退。很多患者没有节食时会伴有食欲下降或者亢进、体重减轻或者增加,几乎每天都有失眠或睡眠过多,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性欲减退,女性患者会出现月经的紊乱。

可以肯定的是,病人来到你的面前,并非表现的如此典型,对综合医院的医生来讲,容易忽视抑郁的诊断,而导致疾病的延误治疗。还有,当医生已经高度怀疑时,患者及其家人不接受,很坚定的否认存有抑郁状态,遇到这种情况,建议到专科医院检查,以防延误。

情感、情绪障碍的治疗离不开心理治疗。帮助患者重新梳理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加上药物作用,可以使患者低落的情绪得到改善。家人、同事更要关心这部分人的生活,多参加体育活动,多参加社会活动,坚持服药治疗,治疗效果都非常好。

抑郁的发病率越来越多,我的周围有不少没有得到诊断的抑郁患者,但抑郁并不可怕,怕的是没有早期识别,没有及早干预治疗。

调节人的情志可按灵道和通里穴

一般在一条经络上,位置挨得很近,治症都会差不多。像腹部有上脘、中脘和下脘,都在任脉上,主管脾胃方面的疾病,在心经上,灵道和通里距离很近,功效也很近,按摩的时候可以将两个穴位视为一组穴,一起按摩。先说说灵道,灵道穴据掌横纹1.5寸处,两筋之间。灵指神灵,道指道路,这个穴位的意思是通向神灵的道路,心即使神明的所在。这个穴位可以直接沟通到心里,主要作用就是调节人的情志和心区附近的疾病。

凡是跟情志有关的病,比如癫痫、癔病,还有精神分裂、抑郁症等,都可以多揉灵道穴。灵道穴还有一个重要的功效就是止抽,多按揉它可以预防癫痫发作时的全身抽搐。

通里穴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处,和灵道穴只有0.5寸的距离,通,通道;里,指内部。灵道穴是通向神灵的道路,通里穴就是通向心里的道路,它们在名字上就很相似,功能上也是相辅相成的。通里穴可沟通身心,将灵道穴之延经络向下传承,让经气汇通整个经络。有清热安神,通经活络的功效,对心悸怔仲、心动过缓、心绞痛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通里穴和灵道穴配合使用,还有很多不凡的功效。

有人给我在网上留言说自己动不动就累,爱犯困,特别是饭后,困得不行,什么事都干不了,只能睡,现在生活严重受影响了。问我这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我告诉他,他的病在少阴,少阴病就是指心经和肾经这两条经上的病,早在《伤寒论》上就记载过:“少阴病,但欲寐也。”少阴有病人就会表现出嗜睡、心气不足,无精打采。这个时候可以多揉揉通里和灵道,可以补足心气,同时让心血运行通畅,揉的时候缓缓的揉,不要用太大的力,缓缓地揉就是补,补足了心气心血,身体自然也就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