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轻链型骨髓瘤

2020-07-14

什么是轻链型骨髓瘤?现代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也逐渐出现了很多并不为人熟知的疾病。大家也许对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这个名词很陌生,但是相信都听说过相关的骨髓疾病案例。那么今天我们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下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的一些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

什么是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要搞清什么是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首先要清楚多发性骨髓瘤分型。

 1、多发性骨髓瘤一般为5型:

(1)孤立型;(2)多发型;(3)弥漫型;(4)髓外型;(5)白血病型。

 2、根据免疫球蛋白分型

(1)IgG型:多见,占50%-60%,易感染,,高钙血症和淀粉样变较少见。

(2)IgA型:占25%,高钙血症明显,合并淀粉样变,出现凝血异常及出血倾向机会较多,预后较差。

(3)IgD型:很少见,仅占1.5%,瘤细胞分化较差,易并发浆细胞性白血病,几乎100%合并肾功能损害,生存期短。

(4)IgM型:少见,易发生高粘滞血症或雷诺氏现象。

(5)轻链型:占20%,80%-100%有本周氏蛋白尿,易合并肾功能衰竭和淀粉样变性,预后很差。

(6)IgE型:很罕见。

(7)非分泌型:占1%以下,血与尿中无异常免疫球蛋白。

以上便是一些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的一些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



什么是轻链型骨髓瘤相关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如今,多发性骨髓瘤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那么,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还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化疗放疗及骨髓干细胞移植,都只能让骨髓中的恶性浆细胞尽量减少,而不可能完全消除,尽可能地延长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是治疗的主要目标。

但是得了多发性骨髓瘤之后也不必恐慌,因为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相对发展缓慢的肿瘤,进展较急性白血病等缓慢。既往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期平均为3~5年,近些年由于一些新药的应用,其平均生存期已经延长为5~7年,不少患者生存10年以上。目前认为,多发性骨髓瘤像高血压、冠心病一样是一种慢性病,因此应遵从医生的建议,定期检查及治疗,控制好疾病的发展才是关键。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关键
  1.作为家属要经常与患者交谈,尊重患者,讲话要亲切。

2.鼓励患者多与康复好、心态积极向上的病友交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医患座谈会等。
  3.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方式解除患者因知识缺乏面带来的心理问题。
  4.营造轻松舒适的环境,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如室内的光线要柔和,要减少噪声。

5.针对患者的悲伤情绪,可通过与患者交谈,让患者吧心中的悲伤讲出来,让患者发泄自己的悲伤,并对其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同情。

6.可以跟患者讲一些康复治疗好的患者的例子,说明得了多发性骨髓瘤并不意味着死亡。
  7.引导患者面对现实,认识到悲伤是无济于事的,积极配合治疗、战胜疾病才是应该做的。

美国FDA接连批准2个抗骨髓瘤免疫治疗新药

世界艾滋病日的思考: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刚刚过去,在国际卫生组织(WHO)宣布艾滋病(像多发性骨髓瘤一样)成为可控制的慢性病之际,我们非常痛心地发现,我国青年学生艾滋病的感染率却以50%增加速度在蔓延。艾滋病病毒攻陷了我们的人体免疫功能,患者体内的CD4+的T淋巴细胞几乎降为0,患者可能最终因为感染或肿瘤死亡。

为什么呢?因为艾滋病病毒造成了我们人体的免疫缺陷!

那么,什么是人体免疫功能?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包括T淋巴细胞、NK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均为白细胞。体液免疫主要是指流动在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补体等。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是监视和防御,若发现异常细胞或微生物(细菌或病毒等),可以将之吞噬、攻击或杀灭。

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可与体内特异性的抗原结合,从而产生免疫反应。抗原-抗体的结合像钥匙开锁一样,具有唯一性和特异性。如CD38单抗进入人体后,可与骨髓瘤细胞膜上的CD38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像导弹一样,精准地消灭骨髓瘤细胞。

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抗多发性骨髓瘤单抗daratumumab

2015年11月16日,美国FDA加速审批通过了Darzalex (daratumumab)用于治疗至少接受过三次既往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这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单克隆抗体。

Daratumumab是一种人源化免疫球蛋白IgG1抗体,针对肿瘤浆细胞表面的CD38分子。“把肿瘤细胞表面分子作为靶点的思路,发展出了治疗肿瘤的新疗法。Darzalex为对其他治疗方法耐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选择”美国FDA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的Richard Pazdur博士说到。

Darzale通过注射给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两个开放性临床试验得到了阐述。在一个临床试验中106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Darzale单药治疗,29%患者获得了完全或部分缓解,缓解的中位持续时间达到7.4个月。在另外一个临床试验中42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Darzale单药治疗,36%患者获得完全或部分缓解。

Daratumumab是强生公司开发的一款抗肿瘤产品,FDA于2013年5月授予daratumumab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突破性药物资格,这也是该公司肿瘤线中荣誉突破性药物资格的第二款产品。

由于单克隆抗体和化疗之间具有协同作用,将来daratumumab很可能与化疗联用。体外研究表明,如果我们联合使用daratumumab和来那度胺,对骨髓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是巨大的。对于其它治疗失败、即将被疾病击倒的骨髓瘤患者,daratumumab是全新的一类药物,对于复发难治骨髓瘤细胞具有较大杀伤活性,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美国FDA批准的第二个抗多发性骨髓瘤单抗Elotuzumab

2015年11月30日,美国FDA批准了Empliciti(elotuzumab)与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联用,治疗既往接受过1到3次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Elotuzumab是一种靶向细胞表面蛋白SLAMF7(它存在于骨髓瘤细胞和NK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它通过直接靶向骨髓瘤细胞、同时增加NK细胞杀伤骨髓瘤细胞的能力,提供了对癌症的双重和连环攻击。

在一个开放和随机的临床试验中,验证了elotuzumab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入组了646名对既往治疗耐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Elotuzumab组(Elotuzumab加来那度胺加地塞米松)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19.4月,对照组(来那度胺加地塞米松)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仅(PFS)14.9月。Elotuzumab组的总有效率是79%,而对照组仅65.5%。

符合试验条件的患者为处于疾病早期阶段的复发或难治骨髓瘤患者,患者之前接受过1-3种疗法(中位2次;范围1-4)。先前疗法包括硼替佐米(70%),沙利度胺(48%)和来那度胺(6%)。在标准疗法中添加elotuzumab并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总体来讲,这种药物耐受性良好,而且并未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或加剧症状负担,对生活质量也无有害影响。

Elotuzumab组15%的患者发生3/4级不良反应,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elotuzumab组和标准组分别为25%和33%)和贫血(15%和16%)。两组的剂量调整后感染率相同。

在试验参与者中,两个有高危特征的亚组患者——发生基因异常17p缺失和t(4;14)——似乎可从elotuzumab中获益,而常规疗法对这一高危患者似乎不太有效。

Elotuzumab是百时美施贵宝和艾伯维共同开发的药物,这项研究是一种创新性疗法——将精确靶向的免疫疗法与常规骨髓瘤疗法结合,为复发难治骨髓瘤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

疾病简介

多发性骨髓瘤(MM)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病。好发于中老年,但近年发病率有增高及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

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EB病毒或卡氏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感染诱发C-MYC、N-RAS或K-RAS或H-RAS等癌基因高表达有关。也可能与一些细胞因子有关,IL-6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生长因子。

本病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发热、尿改变、腰腿痛被误诊为呼吸系统感染、肾炎、骨病而延误病情。在诊治中应予足够重视。

临床表现

MM的临床表现除贫血、感染、出血血液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外,可有骨痛(重者骨折)、蛋白尿(甚至尿毒症)、高凝状态或静脉血栓等其它临床表现。

临床上MM的误诊率高达40-50%,引起误诊的常见临床表现如下:

一、感染

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异常免疫球蛋白增多但无免疫活性;白细胞减少、贫血及放化疗等影响正常免疫功能,故易于反复感染。患者可以发热作为首发症状就诊。易发生上感、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女性患者更易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在病程晚期,感染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反复发生感染,不应仅局限于抗感染治疗,应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积极寻找是否有原发病。若患者合并有骨痛、贫血、出血等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二、骨髓瘤骨病

骨痛和溶骨性骨质破坏是本病的突出临床表现。骨痛部位以腰背部最多见,其次为胸骨、肋骨和下肢骨骼。

由于本病患者常有严重骨质疏松,常在稍用力或不经意情况下即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可造成的机械性压迫引起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造成截瘫。若截瘫时间过久即使经过有效治疗,患者也很难恢复行走,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也可出现骨骼肿物,瘤细胞由骨髓向外浸润骨质、骨膜及临近组织形成肿块。

局限于一个部位的孤立性浆细胞瘤较少见,最终可演变为多发性骨髓瘤。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病变部位主要在颅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典型表现为以下三种:①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为多发性类圆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殊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最易发现。②弥漫性骨质疏松。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见于肋骨等处。对疑似病例可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溶骨性病变的部位。

患者可因骨痛或腰腿痛不予重视,或就诊于骨科,被误诊扭伤、骨折、骨结核或骨肿瘤而延误病情。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发生骨折的患者,在诊断时应考虑到本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常见影像学检查对MM患者的综合诊断价值依次为:PET-CT>MRI(核磁共振) >CT>X线检查。

三、骨髓瘤肾病

肾脏病变为本病常见而重要的病变。临床表现以蛋白尿最常见,其次为血尿。晚期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为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外研究发现,MM肾病患者在病理上肾小球病变较轻,而小管-间质病变严重,故患者临床上很少出现高血压。

骨髓瘤肾病由多种因素所致,轻链蛋白尿对肾小管的损伤和轻链在肾小球的沉积引起的淀粉样变是主要原因,此外骨髓瘤细胞浸润、高血钙、高尿酸血症等也参与发病。

免疫分型与肾损害关系密切,轻链型肾损害率最高。

患者可因血尿或蛋白尿就诊于肾科或中医科,被误诊为肾炎等而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使病情进展至晚期或发展至尿毒症。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长期蛋白尿、血尿不能明确诊断者,应及时作肾活检、骨髓穿刺或骨髓、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骨髓瘤相关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由于本病患者早期可无骨痛、贫血或血常规、尿常规改变,诊断主要依据以下三方面实验室检查:

1.骨髓:出现一定比例的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主要为原始浆细胞或幼稚浆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为骨髓瘤细胞;

2.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在血清蛋白电泳的γ区或β区或α2区出现一窄底高峰,又称M蛋白)或尿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即尿本周氏蛋白)。

3.无其他原因的溶骨性病变或广泛骨质疏松。

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应进一步作下列检查:

(1)免疫分型:用患者骨髓进行检查,CD10、CD19、 CD20等B细胞标记单抗、 CD38 、CD138浆细胞标记单抗表达增高。

(2)细胞遗传学检查:多表现为14q+、del(14)、t(11;14);

(3)β2微球蛋白:血或尿中均可升高,为预后不良的因素。特别是血的含量,不受肾功能的影响。

一、诊断标准:

目前通用的MM诊断标准主要是标准WHO(2001)和国际MM工作组(IMWG)(2003)MM诊断标准。见下表。

(一)WHO诊断MM标准(2001)

1.诊断MM要求具有至少1项主要标准和1项次要标准,或者具有至少3项次要

标准而且其中必须包括⑴项和⑵项。病人应有与诊断标准相关的疾病进展性症状。

2. 主要标准:

⑴骨髓浆细胞增多(>30%)

⑵组织活检证实有浆细胞瘤

⑶M-成分:血清IgG>3.5g/dL或IgA>2.0g/dL尿本周蛋白>1g/24h

3. 次要标准:

⑴骨髓浆细胞增多(10~30%)

⑵M-成分存在但水平低于上述水平

⑶有溶骨性病变

⑷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50%以上:IgG173 mmol/L

3.贫血:Hb

贫血、感染、血小板减少,可能是多发性骨髓瘤导致的

案例:患者女,64岁,2年前感觉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慌气短,并且时常咳嗽、咳痰,但没有明显诱因。多次就诊于心内科、呼吸科,不能排除冠心病、肺部感染,做了改善冠脉血供、抗感染治疗后有所好转,但病情极易反复,频繁出现胸闷憋气、咳嗽咳痰。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有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医生怀疑可能有血液系统疾病在作怪,迅速请血液科医生会诊,终于抓到了病情背后的真凶——多发性骨髓瘤。

上述患者的症状表现,除了贫血其他症状都不像血液病,怎么能是多发性骨髓瘤呢?

除了骨病和肾病以外,多发性骨髓瘤还有其它的表现,比如感染。为什么多发性骨髓瘤会导致感染呢?前面提到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里会产生大量的异常浆细胞,生成大量免疫球蛋白。可能很多人会问:“免疫球蛋白不是抗体吗?多了不是好事吗?”但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的异常免疫球蛋白是恶性的,它不但没有免疫作用,还会抑制正常的免疫球蛋白产生,使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感染。

其次,骨髓里产生了高比例异常浆细胞,会抑制正常的红细胞、白细胞产生,红细胞减少了会引起贫血,白细胞减少了会影响免疫功能,患者容易发生感染。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肺部,常会出现肺炎、反反复复的呼吸道感染。女性因为尿道比较短,本来就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免疫力低下之后就更容易出现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

除此之外,血液中产生大量异常的免疫球蛋白,会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如果血栓堵在脑部或者心脏,就会出现脑梗和心梗。

骨髓里浆细胞太多,会抑制红细胞的产生,还会产生一些抑制红细胞生成的因子;加上患者肾脏受到损伤,促红细胞生成素也在减少,患者会出现贫血的症状。以上就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其他症状。

如果患者除了骨病和肾病以外,还出现了感染、血栓、贫血这些表现,就要高度警惕多发性骨髓瘤。

有些多发性骨髓瘤,是因为心梗发现的!

上面提到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时还会出现血栓,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最近有一个患者,因为心梗住到了心脏监护病房,在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发现患者有贫血,怀疑可能是骨髓瘤,就做了骨髓穿刺等检查。最终患者转到了血液科,已经治疗了六个疗程,恢复得很好。由此可见,多发性骨髓瘤这个疾病特别会伪装,常常会被误认为是其他系统的疾病而延误诊治。

球蛋白高了,也要查查多发性骨髓瘤!

案例:几个月之前有一个患者,五六十岁的女性,体检做大生化检查,发现球蛋白指标比较高。另外,她有轻度贫血,身上有个别出血点,医生建议她来血液科查一下。

查出球蛋白升高,可能是什么病?医生为啥让她去血液科检查?

听了前面的介绍大家了解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里会生成很多异常浆细胞,产生大量的球蛋白。所以患者体检发现了球蛋白升高,也要当心多发性骨髓瘤。特别是IGG、IGA这两类球蛋白增高,要格外当心。另外,患者出现了轻度贫血,还有出血点。因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的的球蛋白,会包裹在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表面,阻止血凝块的形成,患者会出现轻度的出血。所以,球蛋白升高、贫血,加上轻度出血,医生会高度怀疑患者得了多发性骨髓瘤,需要去血液科排查一下。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抗凝治疗等问题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常见并发症为贫血、感染、肾功能不全和骨病等。MM病人的支持治疗可降低肿瘤负荷、控制疾病并发症和改善MM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一、出血和血栓:

凝血/血栓:建议以沙利度胺或雷利度胺为基础的方案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高粘滞血症:血浆置换可作为症状性高粘滞血症患者的辅助治疗。

沙利度胺或雷利度胺治疗MM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评估模型[3]

个人/骨髓瘤的危险因素

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

高粘血症

VTE的个人或家庭的历史,

肥胖(身体质量指数≥30)

合并症:心脏病,糖尿病,肾功能受损,

慢性炎症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或慢性)

骨髓增值性疾病

近期手术(6个星期内):神经创伤、

骨科手术等

药物:红细胞生成刺激剂、激素替代疗法

如果没有或只有1个危险因素考虑:

阿司匹林

如果2个或更多的危险因素目前考虑:

低分子量肝素(高风险的预防剂量,例如依诺肝素40毫克QD)

或华法林(目标INR2.5)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

阿霉素高剂量的类固醇(≥480毫克/每月)

联合化疗

低分子量肝素(高风险的预防性剂量,例如

依诺肝素40毫克QD)或华法林(目标INR2.5)

出血的危险因素:出血的危险因素存在,应提示临床医生考虑出血的危险性是否足以排除药理血栓

活动性出血

血友病或其他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计数200mmHg或舒张压>120mmHg

严重的肝脏疾病(异常PT或称为静脉曲张)

严重肾脏疾病(肌酐清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