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化疗副作用

2020-07-14

淋巴瘤化疗副作用是什么?淋巴瘤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之所以称为全身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淋巴遍布于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所以一旦被肿瘤侵袭是非常严重的,化疗是治疗该疾病的一种常见方式,那么,淋巴瘤化疗副作用是什么呢?

化疗是一种全身治疗的手段,无论采用什么途径给药(口服、静脉和体腔给药等),化疗药物都会随着血液循环遍布全身的绝大部分器官和组织。因此,对一些有全身播撒倾向的肿瘤及已经转移的中晚期肿瘤,化疗都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1.消化系统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和便泌等。其中恶心呕吐是化疗最常见的反应之一,近年来一些强力有效的止吐药上市,使得化疗后的恶心和呕吐反应大大减轻。

2.骨髓抑制:如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一般停止化疗后1~2周会自行恢复,部分较严重的骨髓抑制也有可以有效提升白血病和血小板的药物供使用,因此不必担心。

3.脱发:部分化疗药物可能导致脱发,但脱发是可逆的,在停止化疗后会重新长出新发。

4.其他:如肝肾功能损害等。

大部分化疗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是可逆的,通过一些辅助药物的使用可以控制或者减轻毒副作用。但化疗毕竟是一种较为激烈的治疗手段,因此,临床医生应该严格掌握化疗适应证、规范合理地制定化疗方案和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淋巴瘤化疗副作用相关阅读


弥漫性b大细胞淋巴瘤能治好吗

弥漫性b大细胞淋巴瘤能治好吗?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是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大约占到了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1%,任何年龄都有可能发生这种病,不过此病最常发病的年龄是60岁以上的男性,所以患者朋友一定要积极进行治疗,那么,弥漫性b大细胞淋巴瘤能治好吗?

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最主要也是比较有效的是放疗和化疗,也就是药物治疗以及放射性疗法,对于患者而言,尽早医治是非常关键的,早期的淋巴瘤的治愈率还是相对比较高的。

非霍奇金大B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人会有肠梗阻症状,也有出血症状;一旦病人的肺部和病人的胸膜出现浸润的时候,病人会咳嗽的,甚至还有胸腔积液引起呼吸困难的症状;病人一旦有骨骼淋巴瘤是很容易骨痛的。

不少的非霍奇金大B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人不仅仅人比较疲惫和乏力,而且还有皮肤浸润的症状,甚至会感觉到皮肤搔痒,有皮下结节的症状,甚至皮肤还有溃烂的症状,是比较痛苦的一个疾病。对于患者而言,导致其患上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原因有很多种,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但最终都是淋巴系统出了问题,产生了病变,导致其生成了肿瘤。

确诊为非霍奇金大B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人需要积极的做治疗,一般认为病人是可以采取单纯放射治疗的疗法,也可以配合化疗,但是放疗和化疗的毒副作用很大,建议病人期间需要多喝水的。

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一定要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尽早去医院医治,并且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尽量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要太过沮丧,积极的心态对医治还是很有帮助的。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死亡率

严格讲,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AITL)是一种罕见病。是一类具特殊临床和病理特征的系统性、侵袭性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发病率约占NHL 1%-2%,系PTCL的一种亚型。好发中老年人,中位年龄65岁。近年来发现其在亚洲发病呈上升势头。但其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案,预后较差,5年总生存率徘徊在30-40%之间。挖掘其新的基因突变位点及新药临床研究一直处于艰难的探索之中,有亮点,也有值得反思之处。

CHOP或CHOP样化疗方案,一直是初治患者的基本选择,但其完全缓解率(CRR)及长期存活率并不高。有研究显示,33例初治AITL患者接受CHOP样方案化疗,CRR60%,随访中位时间46个月,复发率(RR)高达56%,mOS36个月,5年总生存率36%。2008年GCO公布的一项大样本临床研究,其5年总生存率为32%。复发后的治疗思路以往主要集中在自体干细胞移植。研究发现,一线治疗达到CR的患者接受移植的预后较好。自体干细胞移植失败的患者,可继续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挽救治疗,仍可提高存活率。尽管如此,以上传统治疗并未明显提高患者长期存活,且复发率较高。CHOP为代表的传统化疗方案,一直处于漫长的无法突破的平台期。

早期的靶向治疗是基于研究发现B细胞失调在AITL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靶向B细胞的利妥昔单抗(R)很快出现在研究者的视野。最早有报道,之前使用CHOP方案治疗复发的患者,在原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R, 再次获得缓解。之后又有类似结果的小样本报告,提示R联合化疗可提高疗效。另有研究发现,AITL伴有肿瘤血管显著增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A在AITL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显著增高,Anne Janin等对24例AITL患者的组织进行检测发现 VEGF-A基因在AITL显微淋巴瘤和血管内皮细胞过表达,研究证实VEGF-A与AITL生长侵袭和转移有关。贝伐单抗治疗AITL也初步显示其治疗价值。

NGS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信号通路与基因位点异常不断发现与AITL特异性相关。目前研究比较热的是RHOA位点与CD28分子之突变。HDACi 治疗AITL的研究成为近期比较活跃的新话题。国内研发的创新药西达苯胺治疗复发难治PTCL已获得CFDA批准。正是AITL在表观遗传学上多个位点基因突变的新发现,今后或将引发新的HDACi被储备到多家MNC的研发管线。

而前者的化疗方案里也包含了沙利度胺(PCT方案:泼尼松,沙利度胺,环磷酰胺),其使用剂量是每天100毫克。联合单药沙利度胺的使用剂量是每天200毫克。联合治疗的目的是提高西达苯胺的缓解率。加用沙利度胺可能是基于其对PTCL的肿瘤微环境调节作用。AITL瘤细胞来源于滤泡辅助性T细胞,与周围的B细胞,DC细胞及其它免疫细胞相互交织。2010年沙利度胺新的靶蛋白CRBN被日本学者发现后,证实其存在抑制B细胞通路和激活NK细胞,提高T细胞活性等二条信号通路,这种独特的双通道免疫干预对AITL肿瘤微环境应该存在微妙的调节作用,与HDACi可能具有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且其本身还是肿瘤新生血管抑制剂。

国外正在开展来那度胺联合HDACi治疗AITL的临床研究,但其豪华组合之治疗费用未来在欧美恐亦难以承受。其基因突变位点的不确定性及不断被深入发现,多靶点新药研发设计或将AITL的新药研发拖进复杂的沼泽地带。属于下里巴人的沙利度胺“联合加维持”的治疗策略在真实世界研究领域倒有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创新方向。

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能治好吗

淋巴瘤的发病率不算太高,而专科性又极强,不要说普通老百姓,即便是大多数的医生,甚至少数肿瘤内科和血液科医生也对它是一头雾水。单就诊断和分型来说,它复杂到什么程度?曾经有一句话叫做:即便世界上最好的病理科医生也可能在淋巴瘤诊断上栽跟头。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大家首先会想到“母细胞”这个词很特别,母细胞是什么意思?母,从字面上就可以知道,它是最初的,比较原始的,是繁衍生长其他成熟细胞的细胞,也就是成熟淋巴细胞的前体(前驱)细胞,是尚未成熟的幼稚淋巴细胞。因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起源于不成熟的淋巴细胞,它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ALL)在细胞起源和临床表现、治疗策略和治疗转归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以说两者本质上属于同一种生物学疾病,可以归为同一类疾病,是同一种疾病的两种表现模式。2008年新的WHO淋巴系统肿瘤分类分型中,将其界定为同一肿瘤实体,统一命名为前体B或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根据临床特点的某些不同,通常将只出现肿块性病变而不伴血液和骨髓受累,或者虽然骨髓中有淋巴母细胞浸润,但比例少于25%,则诊断为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如果存在广泛的血液和骨髓侵犯(淋巴母细胞比例超过25%),则诊断为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急淋,ALL)更为妥当。因此,25%是一个临床分界线。

由于淋巴细胞有T细胞和B细胞之分,因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也就有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和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之分,其中,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占85%-90%,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仅占10%左右,也就是说,大多数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是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发生,但主要还是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对于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来说,它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纵隔肿块(前上纵隔为主),而且纵隔肿块生长迅速,很容易就长成巨大肿块,由于局部侵犯和压迫,可以导致咳喘、气短、呼吸困难、颈部、颜面和上肢水肿(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可伴有胸腔积液(胸水)等;同时,可伴有淋巴结肿大,最多见就是颈部、锁骨上和腋窝淋巴结肿大;另外,还有约5%~10%的病人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其他如肝、脾、膈下淋巴结以及骨、皮肤、肠道等也可能受侵犯累及。因此,儿童青少年、年轻人,特别是年轻男性,如果出现以上这些表现,一定要高度重视,警惕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可能,尽早到医院检查,查明原因,明确诊断。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常累及前纵隔和淋巴结,容易出现巨大肿块,容易侵犯骨髓发展为白血病,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则有些不同,结外组织比如皮肤和骨的受侵更多见,较少发展为白血病。

典型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诊断并不太困难,但有时也存在鉴别困难,需要多学科会诊综合分析诊断,要结合临床和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检查,有时要借助于遗传学方面的检查。

接下来谈谈大家最关心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治疗和预后转归问题。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具有高度的侵袭性,生长迅速,可以说非常凶险,在有效的化疗方案出现之前,这种病可以说是真正的“不治之症”,但自从有了有效的化疗方案之后,这种可怕的恶性肿瘤经过规范的治疗,治愈的概率相当高。

经过规范治疗,成人患者长期生存率可达50%~60%甚至更高,儿童的预后更好,儿童患者经过规范的治疗,长期生存率可达60%~90%。看了这个数据,你还能说这个病不能治愈吗?当然,毕竟不是百分之百的长期生存率,还是有相当数量的病人不能治愈,因为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治愈率,其中之一就是治疗是否及时,是否规范。

确诊了这种病,怎么治疗?再次强调的是,正确的病理诊断和分型是前提和基础,没有正确的诊断和分型,就没有正确的治疗。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不管是早期还是晚期,化疗均是基石,也就是说,以化疗为主,化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除少数情况下可采用传统的CHOP样方案,多数情况下应采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方案,也就是说,按照急淋白血病(ALL)来治,特别是如果出现明显的骨髓和外周血侵犯受累时,ALL样方案包括BFM-90方案,BFM-95方案、CALGB-ALL方案、hyperCVAD方案、LMB-86方案、LMB-89方案等,具体治疗包括诱导缓解、巩固强化治疗、维行治疗等3个阶段,另外要考虑中枢神经系统预防和治疗,有时需要配合放疗(包括预防性的脑照射、预防性或治疗性的纵隔放疗等)。视情况要考虑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提高长期生存率,包括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皮肤淋巴瘤分类

既往ML的分类有Kiel分类,但该分类是根据细胞形态学,按照对淋巴结内的ML研究而设计的。由于现代对皮肤免疫系统知识的研究进展,对 LNML、MALT-ML、PCML 临床特点、生物学行为认识的深入,认为 Kiel 分类越来越不适用于 PCML。首先, 淋巴细胞具有器官特异归巢性,因此不同器官相关的淋巴瘤具有各自独特的生物学行为、临床表现和治疗效应。细胞形态学相似的淋巴瘤由于其初发部位不同,其生物学行为差异巨大。如某些皮肤原发大细胞淋巴瘤根据 Kiel 分类或工作分类(Working Formulation, WF)应归为高度侵袭性的,然而其临床表现是惰性淋巴瘤。其次,皮肤淋巴瘤的分类不应只根据组织形态学分类,而应综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免疫表型等各方面资料进行分类。如皮肤原发 CD30+大 T 细胞淋巴瘤较皮肤原发 CD30- 大 T 细胞淋巴瘤预后明显好,而与其形态学亚型(间变或非间变型)无关。再比如,有时仅根据形态学分类,我们难以或根本无法区分皮肤原发 CD30+ 间变大 T 细胞淋巴瘤与淋巴瘤样丘疹病。因此,荷兰皮肤淋巴瘤工作组根据 1986-1994 年间 626 例 PCML 的研究,与 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 达成共识对 PCML 进行了新分类(见表1)。并于 1997 年由 R.Willemze 等撰文详细报告了 PCML 的 EORTC 新分类的基本原则、不同疾病类型的特征,而且通过分析荷兰皮肤淋巴瘤工作组登记的 626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证实了 EORT C新分类的临床意义。1997 年 EORTC 分类提供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临床预后等经验,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进展3。

2001 年颁布了《血液和淋巴组织肿瘤性疾病》WHO 分类,WHO 分类包括了起源于 T 和NK 细胞的白血病、结内和结外淋巴瘤共 14 种独立病种,和起源于 B 细胞的白血病、结内和结外淋巴瘤共 13 种独立病种。虽然 EORTC分类 和 WHO 分类在 CTCL 方面有很多一致性,但是 CBCL 和部分 CTCL,特别是 CBCL 的定义和术语方面存在差异,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和混乱。2003 年 9 月和 2004 年 1 月分别在里昂和苏黎世召开了两个分类系统专家的协调会,双方代表最后达成了共识,产生了统一的新分类(见表2)2。并将新的分类称为 WHO-EORTC 皮肤淋巴瘤分类,发表于 2005 年 5 月 BLOOD 杂志上。WHO-EORTC 皮肤淋巴瘤分类是一项重要进展,统一了对皮肤淋巴瘤分类的认识,有利于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该分类分清了以前较大争议的一些皮肤淋巴瘤,特别是 PCFCL 与PCLBCL, 以及一些CTCL。该分类对 PCFCL、 PCLBCL-腿型和 PCLBCL-其他型的新定义,有利于更可靠的区别惰性和侵袭性 CBCL,并便于决策治疗。

近年来一大争论主题就是 EORTC 分类中的皮肤原发性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PCFCCL)与腿型皮肤原发性大 B 细胞淋巴瘤 (PCLBCL-leg)。1987 年第一次使用PCFCCL 这一概念,与结内滤泡性淋巴瘤不同,PCFCCL 一般不表达 bcl-2,与 t(14,18)染色体异位也无特殊关系。在临床上,大多数病人表现为头和躯干皮肤局限性病变,无论组织学生长方式如何或母细胞数量的多少,对放疗都很敏感,预后非常好4-6。在 2001 年的 WHO 分类中,伴有部分滤泡结构的 PCFCCL 被划分为滤泡性淋巴瘤的变异型,定为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而以弥漫性生长,大中心细胞或中心母细胞为主的病例一般被定为了弥漫大 B细胞淋巴瘤。被定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这部分病例存在争议,因为这样会导致过度的联合化疗,而不仅仅是放疗。在苏黎世的协调会期间,复习了大量的 PCFCCL 组织切片、免疫表型和临床资料。认识到 EORTC 分类中确定的 PCFCCL 实际上构成了一组疾病谱系,包括滤泡性、滤泡和弥漫混合性、弥漫性生长方式的病例,细胞构成从以小中心细胞为主到以大中心细胞为主,并混杂有数量不等的中心母细胞和免疫母细胞。这一疾病在WHO-EORTC 分类中称为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PCFCL)。PCLBCL-leg 也是独立的疾病。根据近来的多项研究结果,具有相似组织学表现(中心母细胞和免疫母细胞为主或成片)、免疫表型( bcl-2 和 Mum-1/IRF4 强表达)和预后的病例也可以出现在腿以外的其它部位。在WHO-EORTC 分类中,提议 PCLBCL-leg 这一术语既包括发生在腿部的病变也包括发生在其它部位皮肤类似的病变7。另外, PCLBCL其它类型(PCLBCL,other)这一术语,用于那些罕见的病例,既不属于 PCLBCL-leg,也不属于 PCFCL 伴有大中心细胞弥漫浸润。

除蕈样霉菌病、赛塞里综合症和一组原发性皮肤 CD30+ 的淋巴增殖性疾患以外的其它CTCL 占的比例很小(不到 10%),从临床看这些 CTCL 大多数具有侵袭性,需要进行系统性化疗。这些少见的 CTCL 由于临床病例资料的缺乏,又具有明显的异源性,因此对它们的分类很困难,也很混乱。如皮肤原发性多形性小/中细胞淋巴瘤,最近的研究发现仅限于病变局限的 CD4+ 多形性小/中 T 细胞淋巴瘤预后较好,而 CD8+ 的 T 细胞淋巴瘤则与此相反8。另外,CD30- 大细胞 CTCL 也具有明显异源性,例如皮下脂膜炎样 T 细胞淋巴瘤(SPTL)9、鼻型结外 NK/T 细胞淋巴瘤10、CD4+/CD56+ 血源皮肤肿瘤(母细胞 NK 细胞淋巴瘤)11、侵袭性嗜表皮 CD8+CTCL12 和皮肤 γ/δT 细胞淋巴瘤13。然而,在 WHO 分类中 SPTL、鼻型结外 NK/T 细胞淋巴瘤和母细胞 NK 细胞淋巴瘤被分别列为独立疾病,而其它几种均归入了非特殊类型的外周 T 细胞淋巴瘤。最近的研究显示 α/β 型 SPTL 与 γ/δ 型 SPTL 在临床、组织学和免疫表型方面存在差异,提示它们可能是不同的独立疾病。虽然 α/β型 SPTL 具有同源性并且很多病人表现出一定程度地惰性过程,但是 γ/δ 型 SPTL 与其它的γ/δ+T 和 NK 细胞淋巴瘤有重叠,并且总是具有很强的临床侵袭性。因此,建议 SPTL这一术语仅用于 α/β 型 SPTL14。最近的研究显示有的淋巴瘤可以从 WHO 分类的非特殊类型外周 T 细胞淋巴瘤中划分出来,作为临时的淋巴瘤类型。它们包括侵袭性嗜表皮 CD8+CTCL、皮肤 γ/δ+T 细胞淋巴瘤(包括 γ/δ 型 SPTL)和皮肤原发性小-中 CD4+T 细胞淋巴瘤。在 WHO-EORTC 分类中,仍然保留非特殊类型外周 T 细胞淋巴瘤这一术语,主要是指那些没有被划分到临时类型去的病例。

同1997年EORTC新分类一样, WHO-EORTC分类也通过分析荷兰和奥地利皮肤淋巴瘤工作组登记的19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证实了WHO-EORTC分类的临床意义(见表3)。尽管如此,这个分类方案仍需进行广泛地验证。

部分CTCL的分类仍然很困难,需要进一步依据准确的临床病理相关资料和一些辅助性诊断技术才能明确。新分类已明确了α/β 型SPTL、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和CD4+/CD56+ 血源皮肤肿瘤。但是,皮肤/黏膜γ/δ TCL和侵袭性嗜表皮CD8+CTCL存在明显重叠。可能为 γ/δ 阳性的正常T细胞和活化CD8+ 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相似的生物学功能,从而导致两者相似的临床表现和侵袭性。除SPTL和CD4+ 多形性小/中CTCL外,一些罕见的CTCL预后非常差,常规化疗一般无效。目前正在采取包括异体骨髓移植在内的更有力的方法治疗这些侵袭性CTCL、进展期的蕈样霉菌病和赛塞氏综合症15,16。现在已开始研究不同类型皮肤淋巴瘤的基因和蛋白表达谱。期望这些研究不仅能有利于认识淋巴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利于更精确地分类,同时也有利于提供诊断和治疗的分子靶点。

淋巴瘤患者应该了解的常识

淋巴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趋势,在我国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9位,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男性发病较高。

发病原因

淋巴瘤的可能病因较多。多数研究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病毒与细菌。EB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1、HCV、巨细胞病毒和疱疹病毒与淋巴瘤的发生有关。

2、免疫缺陷病。研究认为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患者淋巴瘤发病率高。器官移植、艾滋病等常伴有免疫缺陷,增加了淋巴瘤发病的危险。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可并发淋巴瘤。

3、环境污染的影响。空气、水源、食物等污染会增加淋巴瘤的发病几率。

4、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过多摄入动物蛋白、脂肪、牛奶,运动量减少,生活起居不当,长期精神紧张等。

5、遗传因素。淋巴瘤在家庭成员中有群集发生的现象。

6、其他因素。不当输血可以增加2倍的发病危险。吸烟、肥胖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临床表现

淋巴瘤病人最常见表现是淋巴结快速、不伴有疼痛的肿大,以颈部最为多见,其次见于腋下和腹股沟。晚期淋巴结可相互融合成团块,伴有压迫症状,如疼痛、肿胀等。淋巴瘤还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脾脏、肝脏、胃肠道、肺部、皮肤、脑、骨骼和骨髓等。不同脏器受侵表现的临床症状各不相同。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乏力和体重减轻,少数患者可出现皮肤瘙痒。

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非常重要,是淋巴瘤的定性诊断。最好取完整淋巴结送检,如有困难,可行肿瘤组织穿刺活检,但诊断率略有下降。淋巴瘤的病理分类十分复杂,目前可以分为数十种类型,因此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是所有肿瘤病理诊断中最复杂的病种之一。需要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分子遗传学等多种检查同时进行,还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例如症状、影像检查等综合判断。

辅助检查

淋巴瘤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等检查,这些检查对于肿瘤预后判断、病人一般状况、用药方案和剂量等均有重要意义。

淋巴瘤的影像学检查同样很重要。主要包括CT、核磁、B超等检查,目的是判断病变范围和程度,最新PET/CT检查为淋巴瘤病变范围的判断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依据,能够发现传统方法不能发现的病变,使得治疗也更为准确。

治疗方法

淋巴瘤的治疗以化疗、生物靶向治疗、放疗、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等为主的综合治疗。少数情况可以结合手术治疗。淋巴瘤是一种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约50%的患者通过专业的治疗可获得治愈,早期患者治愈率可达80%。即使是晚期患者,经过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疗,也有长期治愈可能。

但是,由于淋巴瘤分类和治疗方法的复杂和多样性,治疗上也较为复杂,目前已经形成一个单独的学科。例如不同类型淋巴瘤化疗方案和药物剂量不同,早期患者和中晚期患者治疗程序和方案差异较大,是否应做生物免疫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何时进行这些治疗,也要根据不同病情而定,治疗时机的掌握,也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病人一旦确诊为淋巴瘤,应当马上到淋巴瘤专科就诊,才能获得最大治愈机会。

总之,淋巴瘤作为一种可以治愈的肿瘤,特别是早期淋巴瘤治愈率更高,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疗是治愈的关键,专科专治是进行这些有效诊治的保障。避免淋巴瘤的可能致病因素,定期专业的体检,是早期防治淋巴瘤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