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头癌的早期症状

2020-07-14

一般情况下肿瘤的早期症状不明显,等到有症状了肿瘤已经发展至中晚期,所以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可能是腹痛,或者不明原因的高血糖有时误诊为糖尿病。

同时再具体些说,症状还包括:胰腺癌的常见症状之一:上腹不适及隐痛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常不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与胃炎、溃疡病、胆囊炎等其他消化系统病变难以区分。 胰腺癌的常见症状之二:严重腰背疼痛提示病变累及腹腔神经丛,是晚期征象。 胰腺癌的常见症状之三:食欲不振和消瘦也是常见表现,由于胰液和胆汁等消化液排泄受阻影响病人食欲。
  如果早期确诊了的话,及时进行相应治疗,早期治疗包括,西医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放化疗。手术治疗可能留下残存病灶,容易引起癌细胞复发和转移。放化疗治疗的副作用较大,往往会引起很多毒副反应及合并症、后遗症,严重的会损害患者肝肾等主要脏器。建议采用中蒙药治疗而中医可调整机体脏腑功能,增强患者抗癌能力,提升免疫力具有绝对的治疗优势。
  不过根据科学研究,胰腺囊肿癌变几率很小、其可分为真性囊肿、假性囊肿和囊性肿瘤.真性囊肿有先天性单纯囊肿、多囊病、皮样囊肿、潴留囊肿等、囊肿内壁覆有上皮.囊性肿瘤有囊性腺瘤和囊性癌.假性囊肿的囊壁为纤维组织构成、不覆有上皮组织、临床上胰腺囊肿以假性囊肿最多见.早期治疗是较好的选择。平时保持健康的作息规律即可。



胰腺头癌的早期症状相关阅读


少年肥胖易患胰腺癌

生活水平的提高,活动量的减少,少年肥胖越来越普遍。研究表明,肥胖会增加胰腺癌的患病风险。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这一风险在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肥胖的人群中尤其高。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针对841名胰腺癌患者和754名健康者进行了对比调查。在调查中,研究人员考虑了被调查者的年龄、种族、性别、饮酒史、吸烟史、家庭情况和个人医疗背景,并且获取了被调查者在各年龄段的身高和体重信息。

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与体重正常的同龄人相比,从十几岁开始至30岁期间体重肥胖的人,其日后患胰腺癌的风险至少要高出两倍。

专家建议:儿童时期应加大活动量,对于锻炼心脏有重要作用。由于现代生活的诱惑太多,电脑游戏、美味的快餐几乎剥夺了儿童全部的生存空间。因此,家长最好每周都能抽出一天时间陪孩子在户外运动,而不是一味地去补习奥数、外语等,也不是一味地去培养“音乐天分”,这样会剥夺孩子的健康和快乐!

胰腺癌有什么临床表现

腺癌是常见的胰腺肿瘤,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

疼痛是胰腺癌的主要症状,不管癌位于胰腺头部或体尾部均有疼痛。除中腹或左上腹、右上腹部疼痛外,少数病例主诉为左右下腹、脐周或全腹痛,甚至有睾丸痛,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当癌累及内脏包膜、腹膜或腹膜后组织时,在相应部位可有压痛。

黄疸是胰腺癌,特别是胰头癌的重要症状。黄疸属于梗阻性,伴有小便深黄及陶土样大便,是由于胆总管下端受侵犯或被压所致。黄疸为进行性,虽可以有轻微波动,但不可能完全消退。

最多见的为食欲不振,其次有恶心、呕吐,可有腹泻或便秘甚至黑便,腹泻常常为脂肪泻。胰腺癌也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脾静脉或门静脉因肿瘤侵犯而栓塞,继发门静脉高压症,也偶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

胰腺癌和其他癌不同,常在初期即有消瘦、乏力。

胰腺深在后腹部难摸到,腹部包块系癌肿本身发展的结果,位于病变所在处,如已摸到肿块,多属进行期或晚期。慢性胰腺炎也可摸到包块,与胰腺癌不易鉴别。

少数病人起病的最初表现为糖尿病的症状,即在胰腺癌的主要症状如腹痛、黄疸等出现以前,先患糖尿病,以至伴随的消瘦和体重下降被误为是糖尿病的表现,而不去考虑胰腺癌;也可表现为长期患糖尿病的病人近来病情加重,或原来长期能控制病情的治疗措施变为无效,说明有可能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又发生了胰腺癌。

一般出现在胰腺癌的晚期,多为癌的腹膜浸润、扩散所致。腹水可能为血性或浆液性,晚期恶病质的低蛋白血症也可引起腹水。

如果患者明确诊断是胰腺癌而且是早期,一般都应该尽早接受手术治疗。在手术之前及时使用中药抑制肿瘤的发展,通过调理是对患者极其有益的。一定要在驱邪的同时兼顾健脾益气,并注意扶正,才能使病人的病情保持稳定。

胰腺癌和哪些疾病易混淆

因胰腺癌而不适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患者有很多,不是每一位患者都能幸运逃脱,一旦错过了治疗时机,便很可能错过生机,因此,我们一起来辨别一下胰腺癌和哪些疾病易混淆。

1、胰腺癌易与慢性胃部疾病混淆。胃部疾病常伴有腹痛,黄疸少见,可利用X线钡餐检查及纤维胃镜检查鉴别。

2、胰腺癌易与黄疸型肝炎混淆。初起二者易混淆,但肝炎有接触史,黄疸多在2~3周后逐渐消退,血清碱性磷酸酶多不高。

3、胰腺癌易与胆石症、胆囊炎混淆。胆石症、胆囊炎无明显体重减轻,引起的黄疸多在短期内消退或波动。

4、胰腺癌易与急慢性胰腺炎混淆。急性胰腺炎,病情发作急骤,血白细胞、血尿淀粉酶升高;慢性胰腺炎可出现胰腺肿块(假囊肿)和黄疸,腹部X线平片发现胰腺钙化点有助慢性胰腺炎诊断,在剖腹探查术中用极细穿刺针作胰腺穿刺活检,可助鉴别。

5、胰腺癌易与原发性肝癌混淆。原发性肝癌常有肝炎或肝硬化病史、血清甲胎蛋白阳性,先有肝肿大,黄疸在后期出现,腹痛不因体位改变而变化。

6、胰腺癌易与壶腹周围癌混淆:壶腹周围癌也有黄疸、消瘦、皮痒、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但它开始为息肉样突起,癌本身质地软而有弹性,故引起的黄疸常呈波动性;腹痛不显著,常并发胆囊炎,反复寒战、发热。壶腹癌的切除率在75%以上,术后5年存活率较胰头癌高。

胰腺癌临床治疗现状

根据流行病学统计资料,胰腺癌在中国是第9位,在美国是第4位癌症死因。手术作为胰腺癌首选治疗方法治疗结果遭遇瓶颈,可切除胰腺癌中位生存期为15-19月,5年总生存小于20%。

为了提高无病生存和总生存,减少手术并发征,最近40年间开展了多项以手术为主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与标准的Whipple手术疗效相似3-6,扩大淋巴结清扫并没有改善生存,术后辅助放疗能改善II-III期胰腺癌患者的生存,辅助化疗在部分选择性患者中能改善无病生存,但未明显改善总生存。

尽管手术方法的不断成熟,手术并发症的逐渐减少、新药的不断出现,但最近20年胰腺癌的生存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原因可能是由于胰腺癌早期发现困难,局部解剖结构复杂,腹膜后位器官手术空间有限,手术切除范围较大,手术风险较高并发症较多,术后肿瘤易于复发转移。化疗对胰腺癌的治疗作用非常有限。胰腺肿瘤大多表现为乏血供肿瘤,对药物治疗常不敏感,治疗有效率低。

另外,胰腺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相对较差,对多药联合化疗耐受性较差,虽然在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有令人鼓舞的临床疗效,但在大多数患者中很难发挥较好的疗效。因此,需要开展临床研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以期改变这一现状。

常规放疗因技术落后、治疗精度不高、治疗范围过大、治疗剂量不足所导致的治疗肿瘤效果差、副反应大的结果正在改变,现代放疗作为肿瘤局部治疗的有效手段已经在很多肿瘤中得到证实。这些治疗结果的改变也给胰腺癌的治疗带来诸多启示。

来自循证医学的证据表明:局限期前列腺癌的放疗与手术疗效相似,并且与手术相比并发症相对较少,提高前列腺癌放疗剂量可以提高疗效;在没有手术空间的鼻咽癌中采取放疗可以取得根治性疗效;采用调强放疗可以减少鼻咽癌的毒副反应,医学上不适宜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采取立体定向放疗可以取得与手术相似的效果。

胰腺癌与上述肿瘤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近10年来一系列临床研究报告提供了令人鼓舞的研究结果,因此,有人预测现代放疗技术进展对治疗局限期胰腺癌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胰腺癌不能手术该如何治疗

胰腺癌早期发现率很低,首先是其早期诊断肿瘤指标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不高,二是胰腺解剖位置特点决定了其临床症状隐匿,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上腹部隐痛不适、消化不良、腰背部疼痛等。而其万分之一左右的低发病率,也导致很多临床医生对它认识不足。

手术是治疗胰腺癌的最有效的手段。B超和CT可以检查出小于2cm的胰腺癌,内经超声甚至可以查出小于1cm的微小胰腺癌,而肿瘤小于2cm的胰腺癌手术的切除率为90%左右,所以胰腺癌治疗贵在早期诊断和发现。

不过,胰腺癌本身进展迅速,确诊后自然病程仅有3-6个月。由于其发展很快,外科干预措施可应用的时间比较少。据统计,胰腺癌首次诊断时80%已属晚期,丧失了最佳诊断与治疗时机。特别当肿瘤病灶已经转移到身体各处或出现禁忌症时,再进行手术切除的意义不大。

因此,胰腺癌越来越重视综合治疗,对放、化疗等手段的作用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对全身状况良好的不能切除的局部晚期胰腺癌,采用同步放化疗或诱导化疗后放疗可缓解症状,提高生存率。

胰腺癌本身对放疗不敏感,过去普通外照射放疗疗效欠佳,但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IMRT和SBRT正越来越多地用于胰腺癌的治疗,特别是如TOMO(托姆刀)等国际顶尖放疗系统在国内应用后,胰腺癌局控率和生存率获得大为提高,中晚期病人的生存质量亦明显改善,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胰腺肿瘤。

胰腺为腹膜后位器官,解剖位置较深,周围有脊髓、肾脏、胃、肝、小肠等重要器官,客观上要求治疗靶区具有良好的适形度、较高放射剂量,同时肿瘤边缘剂量锐减,常规的放疗手段及剂量很难取得理想的疗效,而集ART(自适应放疗)和DGRT(剂量引导放疗)于一体的 TOMO 精确放疗可通过层层递增的剂量模式有利于取得靶区内的高剂量和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衰减,比以往的放疗更加精准误差小,且全程治疗无痛苦,只需病人一般情况较好,就可做姑息性放疗缓解症状,消除残余的癌细胞,延长病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