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可使冠心病死亡率减半

2020-07-14

一项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可使心脏病患者死亡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减半。

该研究的作者之一、护理工作者:“我们观察到,当我们与冠心病患者谈论其治疗、为他们放音乐或帮助有宗教信仰的患者祷告时,他们再发心脏病、去世或再诊的情况有所减少。这使我们认为,冠心病不仅仅与身体有关,心理因素同样不可或缺,我们希望了解其他人是否也观察到类似的现象,心理支持是否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

开展的Meta分析共纳入了9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人员评估了心理干预联合传统康复方案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研究显示,尽管收益在最初两年不具有显著意义(RR=0.77, 95% CI 0.55-1.09, p=0.145),但在两年及更久之后,心理干预可使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55%(RR=0.45,95%CI 0.37-0.54, p

指出:“心理干预使患者获得了远期预后方面的可观收益。心理干预包括和患者及其家属聊烦心事、放松训练、音乐疗法及帮助他们做祷告。”补充道:“患者想知道,当他们离开医院之后会发生什么,是否可以过性生活,如何服药。我们的研究表明,提供相关信息及安慰可减少其死亡或心脏病发作的风险,而询问问题及参与到他们自己的治疗决策中可使这些患者获得更多的东西。”

群体研究显示,首先影响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恰恰是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抑郁、社会孤立、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及慢性应激,诸如职业、婚姻及照料任务。指出:“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心理因素对心脏病的影响不可小觑。这些因素并不仅影响心脏病发作的风险,而且影响预后。”

研究人员得到结论,心理干预应被列入冠心病患者康复治疗方案中。他们指出,哪种心理干预最有效,心理干预如何最好地实施,这些问题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予以回答。”



心理干预可使冠心病死亡率减半相关阅读


“怕”反应了人的一种什么心理

怕是我们人类生存的本能,而挫折就是人类追求发展的经验源泉。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人对生活的要求和祈望很高,所以怕的东西也特别多,祈望越高就越怕。我们怕的东西太多了,生活有生活中的怕,学习有学习中的怕,工作中有工作中的怕。

怕领导、怕群众、怕父母、怕丈夫、怕妻子、怕离婚、怕结婚、怕失恋、怕吵架、怕危险、怕下岗、怕伤害、怕考试、怕苦、怕累、怕难、怕穷、怕病、怕痛、怕死、怕脏、怕降级、怕流血。甚至怕企业倒闭、怕生意失败、怕炒股亏本、怕犯错误。

此外还怕鬼、怕神、怕丑、怕高、怕蛇、怕狗,怕吃不惯,怕人盯着看。总之,人生活得很累,有数不清的怕,只要是超出我们能力控制的范围,都会产生“怕”的感觉。

但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怕”。怕什么,不怕什么,与每个人的经历有关。一个人经历越多,越丰富,把握事物的能力就越强,当然怕的感觉就会少一些了。

因些古人说:行万里路,胜读十年书,也是这个道理。

一方面,怕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心理反应。比如说亲眼目睹“9、11”恐怖袭击事件的人,对“9、11”事物的恐惧感受自然要比别人强烈得多。

另一方面,同一事件,对怕的敏感程度也不尽相同。这与每个人的心理素质有关,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怕,有的人不怕的原因。所以根本的总是是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怕是人性的弱点,由于我们怕,人就变得没有勇气,做起事来就缩手缩脚。因为心中害怕,人就显得不自然,表情僵硬,出汗多,心慌心跳,面红耳赤。同时,还会头脑混乱,思想情绪不受控制。所以怕就是产生心理疾病的很重要思想根源之一。

其实怕是由焦虑产生的,心理学上说,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经验,当人吸引了这种经验后,在碰到类似事物的情形下,会受到激发去摆脱它,如果可能就避开它。怕就是出于摆脱焦虑的一种反映。

“怕”有它自身的用处,试想如果我们什么都不怕,过马路不怕车撞,做生意不怕失本,拍拖不怕骗感情,考试不怕失败,违法乱纪不怕惩罚,那么我们就会变得偏激,就会失去自我控制能力,行为不受约束,就会为非作歹,不是变成“狂人”,就是近乎傻瓜。这另一个极端其实也是一种心理疾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怕”实际上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本通用。既然是一种本能,当然存在一定的价值,它会不断地引领我们正确思索,总结经验,避开危险。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怕”还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盏指路灯和保护伞。

但是,怕过了头自然就不正常,严重的还会发展成疾病。所以“怕”也得讲一个尺度,而这个尺度是人人不同的,还会因事物的转变而变化。

我在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几乎天天都会接触到患者关于“怕”这个问题。我认为要解决好“怕”这个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说服问题,而是要通过许多自身经历,并领会其道理,对其进行认知的加深工作才能解决好。经历多了,见怪不怪,自然也就不那么怕了。

什么叫做定势错位症

定势又叫做心向,即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的现象,也就是人们按照一种固定的倾向去反映现实,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专注性。定势存在于各种心理活动之中,社会的定势能反映出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和前后一致性。引起定势错位症的原因有:

1、社会是个人系统,其中包含若干子系统。就社会存在而言,社会发展的主流是好的,国家与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都是受益者,不改革没有出路。但就局部而言,还存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有些人分不清主次,以偏概全,对客观现实做出错误推理,草木皆兵,缺乏安全感。

2、个体的社会经历也是定势错位的原因。

3、除此之外,短视、媚俗、媚外的价值观,也会导致个体丧失立场,降低道德水准、颠倒是非,去迎合一些与现状相悖的观念与行为,出现道德定势、心理定势、行为定势错位的病态心理现象。

定势错位的危害极大,对个人而言,可能会因此而丧失信心、心灵空虚、斤斤计较、算计他人、不思上进、甚至违法犯罪;就人际关系而言,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摩擦与冲突,酿成家庭、邻里及同事间的感情悲剧;从社会来看,它与社会风气的败坏、社会公德的衰退紧密相关。因此,我们必须纠正错位的定势,以一种健康的心态与行为去工作、学习与生活。

中年人如何消除心理紧张

中年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单位的组织、业务、技术骨干;是家庭的栋梁,上要照顾老人,下要抚育子女。在社会和家庭都处于承上启下的角色。他们参与的社会活动较多,为事业、家庭和子女而奔波,是最繁忙最劳碌的人群。还要在上下级、同事、姻亲、家庭等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中角逐。他们承受的各种压力较大,工作、生活节奏也较快。诸多的社会心理因素,常常使他们处于某种紧张状态之中,有的学者称其为中年“紧张病”。如果长时间地处于紧张状态,可以直接引发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消化道溃疡、肝硬化、糖尿病,甚至癌症以及意外伤亡。

中年人预防“紧张病”应注意下列几点:

1、坚持经常的体育锻炼,如走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可增强各器官的功能,提高免疫和抗病能力。

2、适当参加娱乐活动,以自我放松,转换心境,减轻疲劳。

3、培养业余兴趣,如书法、绘画、诗词歌赋、养花、郊游、垂钓等,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

4、加强自身的性情修养,在家要和睦相处,在外要团结同事,多交朋友,处理好人际关系,会减少烦恼,增加心理安全感。

5、劳逸结合,上班工作或外出办事,要专注认真,注意安全,提高效率,就会减轻工作压力。休闲时平心静心,宽松自如,过得开心。

6、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要规律,戒除不良嗜好,保持充足睡眠。

7、讲究心理卫生,学会自我调节,加强自我心理保健,善于化解各种情绪障碍或内心矛盾,就会减轻心理压力。性格开朗,宽容大度,不嫉妒、不赌气、不斗气、不暴怒、少思虑、勿悲愁、勿狂喜,防止情绪大起大落,维持心理功能平衡。

8、一旦发现自己精神倦怠,四肢乏力,头晕目眩,耳鸣眼花,食欲不振,心烦意乱,办事效率降低,失眠多梦,神不守舍等,应去心理咨询或到医院检查治疗。

用积极的方式释放愤怒

只要我们掌握了使自己成长的方法,最悲惨的事最后也会变成好事。积极的方式释放愤怒,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遭遇愤怒,愤怒是最真实的情感,如果愤怒不能表现或发泄出来,将会埋藏在体内,通常导致疾病或身体机能失调。我们对同样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地感到愤怒,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指责同一件事,当我们感到愤怒,又觉得自己没有权利表现出来的时侯,就会把它埋藏起来,然后导致了怨恨、痛苦和压力,因此,我们需要发泄愤怒。

我们可以用许多积极的方式发泄愤怒,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使你愤怒的人坦诚地谈,把情绪释放出来,你可以说:“我很生你的气,因为……”当我们愤怒得想指着谁大骂时,说明愤怒已经积蓄很久了。有时,我们不能直接和别人说,那么,另一种方法是,对着镜子里的人说。

找一个安全不受打扰的地方,看着镜子里自己的眼睛,如果你做不到,就看着自己的鼻子和嘴,看着自己和伤害你的人,回想你愤怒的时候,让愤怒自然宣泄,告诉镜子里的人,你为什么愤怒,表现你所有的愤怒,你可能会说:

"我生你的气因为……"

"我受到了伤害因为你……"

"我很害怕因为你……"

请释放你的感觉,如果你想用身体来发泄,就找几个枕头来,打枕头,不用害怕,表现你的愤怒,不必觉得羞耻或有犯错的感觉,请记住,感觉反映了我们的思想,感觉是由某种思想引起的,我们何时能释放感觉,就能为美好的事物腾出空间。

发泄愤怒后,尽量原谅使你愤怒的人,原谅将给你带来自由,只有你,才是原谅唯一的受益者,如果不原谅,你所做的一切都是自我暗示不好的事,这样并不能使你好起来,释放愤怒和重复愤怒是有区别的,你可以说:

"对,一切都已经结束了,过去了,虽然我不赞同你的做法,但我知道,以你现有的知识和能力,你已经做得做好了,我释放你,你自由了,我也自由了"。

重复这段话几遍,直到你能摆脱愤怒。也许,你还想处理其它愤怒的事,就请让你的感觉顺其自然吧!我们还可以对着枕头大叫、踢打床和沙袋、写信,然后把它烧掉、在车窗紧闭的车里大叫、打网球、高尔夫球、踢球、锻炼、游泳、来回跑、用不熟练的手把你的感受写或画出来,这种写和画的创作过程是一种自然的情绪宣泄。

在我的研习班里,有一位男士告诉我,每次他会给自己10分钟的时间对着枕头大叫,发泄对父亲的愤怒和不满,5分钟过去后,就开始累了,每30秒钟他就会停下来看看,还剩多少时间。

我曾经用敲打床来发泄愤怒,那会产生很多噪音,所以我不能那样做了,我的狗会很害怕,它以为我在生它的气,后来我发现,在车里大叫,或在院子里挖坑也能很好地发泄愤怒。

把感觉释放出来后,你会更具有创造性,我建议,用比较安全的方式发泄,不要威胁到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记得连接你身上至高的力量,进入心灵的深处,找到解决愤怒的方法,想象愤怒从你的身上离开,这对治疗很有帮助。向别人献上爱,看到爱抚平了你们之间的不和谐,你愿意看到和谐。有时,愤怒往往说明你的人际关系出现了问题,请认识愤怒,才能解决愤怒。

许多人告诉我,当他们面对让自己愤怒的人,把愤怒发泄出来后,就好象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感觉很愉快,我有一个学生,她不能释放愤怒,实际上,她知道自己的感觉,却不能公开地表现出来。有一次,她踢东西、大喊大叫、大叫喜欢酗酒的女儿的名字、大叫母亲的名字,大叫所有人的名字,随后,感觉就象卸下了包袱,从那以后,女儿来看她时,她久久地抱着女儿,她已经能够用爱来代替愤怒了。

也许,你会让愤怒控制你的生活,我称之为"习惯性愤怒",一有不愉快发生,你就愤怒,你超越不了愤怒,这样的习惯使你象个任性的孩子。请问自己以下问题,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我为什么总是选择生气?我在做什么,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制造出让我愤怒的事?

这是我唯一的出路吗?这是我所想要的吗?我在惩罚谁?还是在爱谁?

为什么我总是这样?什么样的思想导致我遇到这样的挫折?

我做了什么,使得别人老让我生气?

换句话说,你为什么把愤怒当作解决问题的办法,你有必要生气吗?我不是说,所有的一切都公正、公平,你没有权利愤怒,而习惯性愤怒对你的身体没什么好处,因为愤怒会积存在身体里。想想看,你大部份时间在想什么,坐在镜子面前十分钟,问自己:"你是谁?你需要什么?什么会使你幸福?我要做什么才能让你幸福?"现在,请为自己努力吧,请在你的内心建立一个充满爱、积极乐观和愉快的模式。

人们在开车的时侯常会被激怒,对胡乱开车的人经常表现出愤怒,很久以来,因为其他人不遵守交通规则,我也感到很沮丧。因此,我的解决办法就是,上车后向自己的车子献上爱,然后自我暗示,周围都是些很棒的驾驶员,我身边的人开车开得都很好。因为我这样相信和自我暗示,所以在路上,就很少遇到开得不好的,他们都去找那些攥紧拳头大喊大叫的人了。

你的车子就象你身边的人和事一样,能反映出你自己。因此,向你的车献上爱,向马路上所有的人献上爱,我相信,车的每个部位就象你身体的每个部位一样。

例如,我有一个同事,她觉得自己看不到生命的方向,她不知道生活会走向哪个方向,自己应该走什么样的路,有一天,她发现车子前窗的玻璃,裂成了一片片。另外一个很熟悉的朋友,觉得自己"陷进去了",然后就发现自己的车胎瘪了,不能向前,也不能向后。我知道,乍一听,会觉得很荒谬。而我觉得很有趣,这两个人所说的话反映了他们的心里状况,这些心里状况反映到了车上。"没有任何方向"意味着,你前面什么都看不见,挡风玻璃就是个很好的比喻,车胎瘪了刚好对应了"陷进去"。下次你的车出问题时,这些损失说明了什么?想想看,是否能和你当时心里状况联系在一起,得到结果也许会让你感到吃惊。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会写一本书,叫"医治你的车"。

有时,我们不太理解身体和心灵的联系,现在,是时候了,我们需要敞开自己的思想,了解身体和心灵的联系,你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都是让你学习和成长的经历。愤怒不是什么新鲜事,没有人能避免愤怒,重要的是,通过认识愤怒,把力量使用在好的方面,如果你生病了,请不要烦躁,不要对自己生气,请向生活献上爱和原谅。能够向病人献上爱和关怀的人,也会懂得如何照顾自己。如果你做不到,就不能很好地对待自己、朋友,甚至你的家庭,你会感到筋疲力尽。请把你的感觉释放出来,当你学会了用积极的方式释放愤怒,你会发现,生命将会出现很多美好的改变。

怨恨导致各种疾病

怨恨是埋藏已久的愤怒,它积存在体内,通常在身体的同一个地方,在体内沸腾并吞噬身体,最后导致肿瘤和癌症,因此,压抑和积存愤怒不利于身体健康,现在,请把你的愤怒释放出来吧!

很多人成长在不允许表现愤怒的家庭,特别是女人,通常被教导说,不能生气,生气是件恶劣的事,只有父母或某人才能生气。因此,我们会积存愤怒,而不是释放它。现在我们该明白了,是我们自己抓住愤怒不放,和其他人无关。牡蛎在沙粒上一层层地积累方解石,最后变成美丽的珍珠,同样的道理,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积存情绪伤害自己,就象在自己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放同样的电影,如果我们要自由,要摆脱这些情绪,就请超越它们。

一般来说,"他让我不幸福"的思想是导致女人患子宫囊肿或肌瘤的原因。生殖器能很好地证明我们是男性还是女性,通常在两性关系中,我们的情绪会漫延到身体的器官中,至于女性,将会积存在女性的器官里,慢慢伤害这些器官,最后变成肿瘤和癌症,我们需要努力解决被隐藏的愤怒,我收到一位女士的来信说,她不能改变愤怒的模式,导致她第三次患上了癌症。我告诉她,她对自己的痛苦很自以为是,对她来说,让医生把肿瘤拿掉,比学会原谅要容易一些,她最好两样都能做到,医生可以把肿瘤拿掉,只有我们才能防止它再出现。

有的人宁死也不愿改变自己的模式,最后就真的死了,我还注意到,很多人宁死也不愿意改变饮食习惯,最后他们就真的死了,如果这些人是我们所爱的人,并且我们知道,他们还有其它选择,我们将会感到非常不安。不论我们选择什么,都是合适的、毫无指责的,就算离开这个世界,我们也会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离开。

生活中出现了失误,不必指责自己,不用产生犯错的感觉,没有谁做什么是"错"的,每个人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理解已经做得最好了。请记住,我们每个人都有力量,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学习特定的生活经历,更高的自我认识,我们应该怎样学习成长,我们没有走错路,这就是我们要走的路,我们在无尽的旅程中走向永恒,在生命轨迹中不断循环,我相信,这次生命历程中不能做的事,在下一次生命历程一定可以做到。

自恋的表现形式

导语:“你太自恋了!”“我就自恋了,SO WHAT?”中国大众普遍开始说“自恋”这件事,可能自芙蓉姐姐始。不过她让中国人认为“自恋”是种性格缺陷。

事实上,1970年代,自体心理学大师科胡特就宣布:“现在,自恋合法了。”自恋不再被作为对夸张、自满、自负、自我、自私等负面人类品性的专用称呼,而用来形容人类拥有自我价值感、珍视感、骄傲感、充实感等品性——事实上,自恋是人性的核心。

今天早起,洗漱之后,你,一定照了镜子;然后,按照内心对自己的某些预想,开始化妆,先是化妆水,日霜、隔离霜、粉底液,可能你还卷翘了睫毛,涂了口红;看着镜中的自己变得很漂亮,又向着自己的耳后喷了chanel“5号”……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这源于我们对自己的关注。我们希望自己在他人眼中是值得关注和令人舒适的,这会给我们带来愉悦和生命活力。从根本上说,这就是每个人所具有的自恋能量的外显。研究自恋的大师定义“自恋”为:“自恋是一种藉着胜任的经验而产生的真正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认为自己值得珍惜、保护的真实感觉”。自恋是人性的核心,甚至是心理健康的表现,除非自恋太过头,那才是问题。

但,人类的自恋,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简单,自恋有五张脸,它可以通过5种形式表现自己。有时候很奇特、很隐蔽,我们甚至没有觉出自己自恋了,但它却已经不知不觉地伤到了自己和他人。

自恋的第一张脸:自我骄傲

“骄傲”在许多年里,都被当作是不太体面的品性。它被用来称呼那些获得好成绩而自满的小孩。这种价值观现在已经被认为是错误的。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成就和自我展示一直无法被认可和接受,那么创造力又从何而来呢?骄傲恰恰是人类自我展现、拥有理想和抱负的基石。如果一个人没有骄傲,或者不能感受到骄傲带来的愉悦,反而或许说明他/她存在着某种心理困扰。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强调要多鼓励小孩,激发他/她的骄傲。

“母亲眼中发射出的爱的光芒呼应了孩子显示自己的游戏;其他种种母亲对孩子自恋、展示的快乐行为的呼应,肯定了孩子的自尊”。其实,不止母亲给予孩子,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获得认可。例如,你在公司推进一个项目,你一定希望同事能够赞赏你,上司能够关注你。上司和同事眼中发射出的赞赏光芒,呼应了你显示自己的愿望,也肯定了自己的自尊。

适度的追求自我骄傲感,几乎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志。当然,一个人过度骄傲,的确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比如,你在公司里天天夸耀自己的男友或丈夫如何爱你,这份骄傲虽然对自己是愉悦的,却很容易激发他人的不舒适——如果恰巧对方正处于婚姻的困境中、甚至正在离婚,那你无异于给对方心里重重的一锤。所以,展示自恋的最佳尺度是具有同理心。当自己表达幸福时,能够考虑他人的感受。分享,而不带有贬低别人的味道。

有人会问,如果我总是觉得骄傲让自己有羞耻感呢?其实,偶尔几次,完全不必担心。除非经常如此,无法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快乐,那或许就和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需要调整了。

自恋的第二张脸:理想化他人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你听课,课程深深打动了你,让你对老师产生了超级好感,你开始关注这个老师的各个方面。凡是老师的课程都会兴致勃勃地争取去听、买他的书。又或者,你遇到一个很有魅力的上司,觉得他/她在工作能力、为人处事上都成熟圆润,非常倾慕,有时甚至会浮想联翩,猜想他/她日常生活也会很圆满……

这些类似经验,就是理想化他人,是自恋变化的第二张脸。自体心理学家说,那是“一种深切的渴望:渴望着通过与被崇拜的、充满威力的人物的结合而得到保护和强化。这样的人物给你理想、力量;在你危难、挫折、寻求生命意义的时候,帮助你维持自我的稳定”。我们为何会这样做?这是因为,当我们还处在发展过程中时,自身的自恋会因为现实而无法立即实现,这时候我们就会把这种自恋投射在四周成功人士身上,以建立自己的理想目标。这类投射,经过一段时间,随着自己的努力,对他人的理想化慢慢就可能会变成自己的现实。并且,你的成熟,也会让你发现那位老师除了可看到的优秀之外,还有许多缺点;而上司或许家庭并不和睦……你就会慢慢修正之前的看法,在保留内心的目标的同时,更客观地看待他人。

理想化他人在幼儿身上很常见,说爸爸有很大本事……这符合孩子早年的心理发育需要,父母就是孩子的理想化他人。对于那些表现不佳的父母,孩子恰恰丧失了理想化的机会,这会让他/她要么变得没有理想,要么变得一遇见谁就理想化对方。过多的理想化他人,就会搅乱自己的生活,也会给被理想化的他人带来巨大压力。

自恋的第三张脸:友谊

有时候,我们和某人交往,发现彼此不仅衣着有相似性,甚至用语、风格、观点都有某种默契,就会产生好感、友谊。这种情感,就是“回应一个人的基本需求:需要得到认可,可以拥有别人的人性对待与亲和或相同的感觉”。这是自恋的第三张脸。

朋友伙伴之间能够分享彼此的技能、资源、感受、人生思考的行为,是以原始人类阶段的伙伴需要为基础的。

友谊或者伙伴的感觉,在人的心理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是我们社会化的真正开始。朋友伙伴之间能够分享彼此的技能、资源、感受、人生思考的行为,是以原始人类阶段的伙伴需要为基础的。在原始时代,这种关系的结盟会带给一个人许多帮助。而且,相对来自社会的公共帮助,它更多是一种私人帮助,带有情感的支持和融洽。在我们自我能力实现受阻或者无法找到理想他人依靠时,友谊是一种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有时,当我们自己还没有实现某些目标,但身边的朋友实现了,我们也高兴,这就是自身的自恋能力通过温和的投射所获得的满足。它是一种进化,要比理想化他人更有现实感和自立性。在生活中,同行、同事的交往,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某些友谊感。

友谊,作为自恋的第三张脸,也是需要界限的,要有节制,因为它和自我骄傲、理想化他人的感受尺度十分不同。在友谊中,如果任由自己的自恋扩展,就很容易破坏这份友谊。例如你和一个朋友越来越紧密,连对方的私人生活都被你深度界入,这种干扰就可能导致关系紧张。自恋的原始本性是独大的,所以当它被以分享的方式来体验时,它可能就会不满足于分享,而要突显自己、不顾及他人。科胡特指出,人类发展出同理心,意味着一个人跨出了超越自身的伟大一步,对于友谊关系来说更是如此。

自恋的第四张脸:融合

当我们相爱时,爱到高潮,就是融合。这感觉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是自恋的第四张脸。

融合超越了任何一种自恋状态,它几乎无边界、无间隙。 “此状态从自闭态跨出了一小步。他对他人有一点点的意识,但他人被以为是自己延伸出的一部分。尽管有意识他人的存在,但不存在对他人的态度,因为他人已在掌控之列。”

这种状态于个体,其美好,是高峰体验。但在恋人之间,也很难维系,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个体存在,有各自的日常工作和吃喝拉撒。如果一味停留此中,总会先有一个人受不了要暂时离开,不然就会窒息。这就是许多热恋中人,在初期交往、情感到达高峰后很容易产生冲突,甚至愤而分手的原因。谁能承受在完全融合的情感高峰之后,竟然会产生冲突呢?带着巨大的失望,他们匆匆分手。这种冲突经常被一厢情愿地解读为背叛或者伤害,其实这仅仅是彼此适应的开始。

融合不但存在恋人、朋友之间,父母亲子之间也存在着融合。父母紧紧抓住青春期的孩子不放手,拒绝孩子终要从家庭融合中走出去、建立和面对自己的生活,往往会导致子女的激烈反抗。有的父母在子女遭遇困难时,会说,“瞧,就不听我的话”,这是相当不成熟的心诚,其本质是一种融合的自恋被挫败后的报复感。

融合和人际界限的辩证关系,只要在一个以上的人之间存在,就需要被认识。作为亲密关系的关键,它几乎是终生学习的目标。在生活中,边缘性人格障碍等等人格性问题患者,往往就会因为在真实的人际关系中反复表现与人融合、让对方窒息、逃离,而自己又反复体验被抛弃的创伤感受。

自恋的第五张脸:嫉羡

不知道你是否遇见过这样的事,你尽心、尽力帮助朋友,特别在他/她遇到困难时,你也很尊重他/她的感受,但随着你的帮助,他/她的态度却越来越不好,甚至攻击、仇恨你,和你断绝关系。你遭遇到这种极品事件时一定会想:真是狼心狗肺!其实,排除挑拨离间等外在因素,这就是对方的嫉羡,自恋的第五张脸。

嫉羡是一种十分隐蔽的恨意。可能来自人类进化中对资源争夺的自尊受伤后遗症。当你的朋友内心从感激、慢慢感到一种自尊受伤感、无法超越感时,如果他/她将对生活的不满又都投射到你身上时,就会将你的每次帮助都视作一种贬低。这过程可能是无意识的,而感受又无法说破,人际关系就会出现的裂隙。他/她可能会和你闹一些别扭,是无意的对立。但最终会导致彼此关系的破裂。

有时候,在听到同事说自己的投资如何成功时,或许我们可以反观一下自己和对方的内心。那种怀恨之心是不是会涌起?嫉羡在心理层面和自我骄傲很有关系,但它是更加底层的自恋性感受,往往以一种无法觉察的方式破坏人际关系。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有自恋感没有问题,但两个人在一起自恋,就要小心自恋的尺度。本质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自恋的,虽然现在自恋已经“合法”,但自恋的另一面也会伤到别人,并反过来伤到自己。自恋是如此复杂。对自恋多些觉察和调整,了解自恋的五张脸,会帮助我们在社会生活和亲密关系中游刃有余地体验美好的存在。

相关治疗图解

相关偏方验方

心阳亏损冠心病方

温补心脾,理气活血。用治心脾两虚、气滞血瘀所致的心脏病,症见心悸欲按,气短喘息,心痛...

心气不足冠心病方

补气,养阴,止汗。适用于冠心病(气阴两虚型),症见胸闷或心前区疼痛,痛时向左肩放射,...

心阳亏损冠心病方

温中通阳,理气散结。用治心阳虚脱型冠心病,症见胸闷憋气,阵发性心痛,心悸,气短,面色...

心气不足冠心病方

补气活血,散瘀止痛。用治各种类型冠心病。

心气不足冠心病方

益气强心。适用于冠心病。

心理干预可使冠心病死亡率减半-乡间郎中

心理干预可使冠心病死亡率减半

2020-07-14

一项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可使心脏病患者死亡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减半。

该研究的作者之一、护理工作者:“我们观察到,当我们与冠心病患者谈论其治疗、为他们放音乐或帮助有宗教信仰的患者祷告时,他们再发心脏病、去世或再诊的情况有所减少。这使我们认为,冠心病不仅仅与身体有关,心理因素同样不可或缺,我们希望了解其他人是否也观察到类似的现象,心理支持是否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

开展的Meta分析共纳入了9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人员评估了心理干预联合传统康复方案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研究显示,尽管收益在最初两年不具有显著意义(RR=0.77, 95% CI 0.55-1.09, p=0.145),但在两年及更久之后,心理干预可使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55%(RR=0.45,95%CI 0.37-0.54, p

指出:“心理干预使患者获得了远期预后方面的可观收益。心理干预包括和患者及其家属聊烦心事、放松训练、音乐疗法及帮助他们做祷告。”补充道:“患者想知道,当他们离开医院之后会发生什么,是否可以过性生活,如何服药。我们的研究表明,提供相关信息及安慰可减少其死亡或心脏病发作的风险,而询问问题及参与到他们自己的治疗决策中可使这些患者获得更多的东西。”

群体研究显示,首先影响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恰恰是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抑郁、社会孤立、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及慢性应激,诸如职业、婚姻及照料任务。指出:“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心理因素对心脏病的影响不可小觑。这些因素并不仅影响心脏病发作的风险,而且影响预后。”

研究人员得到结论,心理干预应被列入冠心病患者康复治疗方案中。他们指出,哪种心理干预最有效,心理干预如何最好地实施,这些问题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予以回答。”



心理干预可使冠心病死亡率减半相关阅读


“怕”反应了人的一种什么心理

怕是我们人类生存的本能,而挫折就是人类追求发展的经验源泉。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人对生活的要求和祈望很高,所以怕的东西也特别多,祈望越高就越怕。我们怕的东西太多了,生活有生活中的怕,学习有学习中的怕,工作中有工作中的怕。

怕领导、怕群众、怕父母、怕丈夫、怕妻子、怕离婚、怕结婚、怕失恋、怕吵架、怕危险、怕下岗、怕伤害、怕考试、怕苦、怕累、怕难、怕穷、怕病、怕痛、怕死、怕脏、怕降级、怕流血。甚至怕企业倒闭、怕生意失败、怕炒股亏本、怕犯错误。

此外还怕鬼、怕神、怕丑、怕高、怕蛇、怕狗,怕吃不惯,怕人盯着看。总之,人生活得很累,有数不清的怕,只要是超出我们能力控制的范围,都会产生“怕”的感觉。

但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怕”。怕什么,不怕什么,与每个人的经历有关。一个人经历越多,越丰富,把握事物的能力就越强,当然怕的感觉就会少一些了。

因些古人说:行万里路,胜读十年书,也是这个道理。

一方面,怕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心理反应。比如说亲眼目睹“9、11”恐怖袭击事件的人,对“9、11”事物的恐惧感受自然要比别人强烈得多。

另一方面,同一事件,对怕的敏感程度也不尽相同。这与每个人的心理素质有关,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怕,有的人不怕的原因。所以根本的总是是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怕是人性的弱点,由于我们怕,人就变得没有勇气,做起事来就缩手缩脚。因为心中害怕,人就显得不自然,表情僵硬,出汗多,心慌心跳,面红耳赤。同时,还会头脑混乱,思想情绪不受控制。所以怕就是产生心理疾病的很重要思想根源之一。

其实怕是由焦虑产生的,心理学上说,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经验,当人吸引了这种经验后,在碰到类似事物的情形下,会受到激发去摆脱它,如果可能就避开它。怕就是出于摆脱焦虑的一种反映。

“怕”有它自身的用处,试想如果我们什么都不怕,过马路不怕车撞,做生意不怕失本,拍拖不怕骗感情,考试不怕失败,违法乱纪不怕惩罚,那么我们就会变得偏激,就会失去自我控制能力,行为不受约束,就会为非作歹,不是变成“狂人”,就是近乎傻瓜。这另一个极端其实也是一种心理疾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怕”实际上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本通用。既然是一种本能,当然存在一定的价值,它会不断地引领我们正确思索,总结经验,避开危险。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怕”还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盏指路灯和保护伞。

但是,怕过了头自然就不正常,严重的还会发展成疾病。所以“怕”也得讲一个尺度,而这个尺度是人人不同的,还会因事物的转变而变化。

我在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几乎天天都会接触到患者关于“怕”这个问题。我认为要解决好“怕”这个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说服问题,而是要通过许多自身经历,并领会其道理,对其进行认知的加深工作才能解决好。经历多了,见怪不怪,自然也就不那么怕了。

什么叫做定势错位症

定势又叫做心向,即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的现象,也就是人们按照一种固定的倾向去反映现实,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专注性。定势存在于各种心理活动之中,社会的定势能反映出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和前后一致性。引起定势错位症的原因有:

1、社会是个人系统,其中包含若干子系统。就社会存在而言,社会发展的主流是好的,国家与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都是受益者,不改革没有出路。但就局部而言,还存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有些人分不清主次,以偏概全,对客观现实做出错误推理,草木皆兵,缺乏安全感。

2、个体的社会经历也是定势错位的原因。

3、除此之外,短视、媚俗、媚外的价值观,也会导致个体丧失立场,降低道德水准、颠倒是非,去迎合一些与现状相悖的观念与行为,出现道德定势、心理定势、行为定势错位的病态心理现象。

定势错位的危害极大,对个人而言,可能会因此而丧失信心、心灵空虚、斤斤计较、算计他人、不思上进、甚至违法犯罪;就人际关系而言,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摩擦与冲突,酿成家庭、邻里及同事间的感情悲剧;从社会来看,它与社会风气的败坏、社会公德的衰退紧密相关。因此,我们必须纠正错位的定势,以一种健康的心态与行为去工作、学习与生活。

中年人如何消除心理紧张

中年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单位的组织、业务、技术骨干;是家庭的栋梁,上要照顾老人,下要抚育子女。在社会和家庭都处于承上启下的角色。他们参与的社会活动较多,为事业、家庭和子女而奔波,是最繁忙最劳碌的人群。还要在上下级、同事、姻亲、家庭等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中角逐。他们承受的各种压力较大,工作、生活节奏也较快。诸多的社会心理因素,常常使他们处于某种紧张状态之中,有的学者称其为中年“紧张病”。如果长时间地处于紧张状态,可以直接引发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消化道溃疡、肝硬化、糖尿病,甚至癌症以及意外伤亡。

中年人预防“紧张病”应注意下列几点:

1、坚持经常的体育锻炼,如走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可增强各器官的功能,提高免疫和抗病能力。

2、适当参加娱乐活动,以自我放松,转换心境,减轻疲劳。

3、培养业余兴趣,如书法、绘画、诗词歌赋、养花、郊游、垂钓等,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

4、加强自身的性情修养,在家要和睦相处,在外要团结同事,多交朋友,处理好人际关系,会减少烦恼,增加心理安全感。

5、劳逸结合,上班工作或外出办事,要专注认真,注意安全,提高效率,就会减轻工作压力。休闲时平心静心,宽松自如,过得开心。

6、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要规律,戒除不良嗜好,保持充足睡眠。

7、讲究心理卫生,学会自我调节,加强自我心理保健,善于化解各种情绪障碍或内心矛盾,就会减轻心理压力。性格开朗,宽容大度,不嫉妒、不赌气、不斗气、不暴怒、少思虑、勿悲愁、勿狂喜,防止情绪大起大落,维持心理功能平衡。

8、一旦发现自己精神倦怠,四肢乏力,头晕目眩,耳鸣眼花,食欲不振,心烦意乱,办事效率降低,失眠多梦,神不守舍等,应去心理咨询或到医院检查治疗。

用积极的方式释放愤怒

只要我们掌握了使自己成长的方法,最悲惨的事最后也会变成好事。积极的方式释放愤怒,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遭遇愤怒,愤怒是最真实的情感,如果愤怒不能表现或发泄出来,将会埋藏在体内,通常导致疾病或身体机能失调。我们对同样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地感到愤怒,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指责同一件事,当我们感到愤怒,又觉得自己没有权利表现出来的时侯,就会把它埋藏起来,然后导致了怨恨、痛苦和压力,因此,我们需要发泄愤怒。

我们可以用许多积极的方式发泄愤怒,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使你愤怒的人坦诚地谈,把情绪释放出来,你可以说:“我很生你的气,因为……”当我们愤怒得想指着谁大骂时,说明愤怒已经积蓄很久了。有时,我们不能直接和别人说,那么,另一种方法是,对着镜子里的人说。

找一个安全不受打扰的地方,看着镜子里自己的眼睛,如果你做不到,就看着自己的鼻子和嘴,看着自己和伤害你的人,回想你愤怒的时候,让愤怒自然宣泄,告诉镜子里的人,你为什么愤怒,表现你所有的愤怒,你可能会说:

"我生你的气因为……"

"我受到了伤害因为你……"

"我很害怕因为你……"

请释放你的感觉,如果你想用身体来发泄,就找几个枕头来,打枕头,不用害怕,表现你的愤怒,不必觉得羞耻或有犯错的感觉,请记住,感觉反映了我们的思想,感觉是由某种思想引起的,我们何时能释放感觉,就能为美好的事物腾出空间。

发泄愤怒后,尽量原谅使你愤怒的人,原谅将给你带来自由,只有你,才是原谅唯一的受益者,如果不原谅,你所做的一切都是自我暗示不好的事,这样并不能使你好起来,释放愤怒和重复愤怒是有区别的,你可以说:

"对,一切都已经结束了,过去了,虽然我不赞同你的做法,但我知道,以你现有的知识和能力,你已经做得做好了,我释放你,你自由了,我也自由了"。

重复这段话几遍,直到你能摆脱愤怒。也许,你还想处理其它愤怒的事,就请让你的感觉顺其自然吧!我们还可以对着枕头大叫、踢打床和沙袋、写信,然后把它烧掉、在车窗紧闭的车里大叫、打网球、高尔夫球、踢球、锻炼、游泳、来回跑、用不熟练的手把你的感受写或画出来,这种写和画的创作过程是一种自然的情绪宣泄。

在我的研习班里,有一位男士告诉我,每次他会给自己10分钟的时间对着枕头大叫,发泄对父亲的愤怒和不满,5分钟过去后,就开始累了,每30秒钟他就会停下来看看,还剩多少时间。

我曾经用敲打床来发泄愤怒,那会产生很多噪音,所以我不能那样做了,我的狗会很害怕,它以为我在生它的气,后来我发现,在车里大叫,或在院子里挖坑也能很好地发泄愤怒。

把感觉释放出来后,你会更具有创造性,我建议,用比较安全的方式发泄,不要威胁到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记得连接你身上至高的力量,进入心灵的深处,找到解决愤怒的方法,想象愤怒从你的身上离开,这对治疗很有帮助。向别人献上爱,看到爱抚平了你们之间的不和谐,你愿意看到和谐。有时,愤怒往往说明你的人际关系出现了问题,请认识愤怒,才能解决愤怒。

许多人告诉我,当他们面对让自己愤怒的人,把愤怒发泄出来后,就好象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感觉很愉快,我有一个学生,她不能释放愤怒,实际上,她知道自己的感觉,却不能公开地表现出来。有一次,她踢东西、大喊大叫、大叫喜欢酗酒的女儿的名字、大叫母亲的名字,大叫所有人的名字,随后,感觉就象卸下了包袱,从那以后,女儿来看她时,她久久地抱着女儿,她已经能够用爱来代替愤怒了。

也许,你会让愤怒控制你的生活,我称之为"习惯性愤怒",一有不愉快发生,你就愤怒,你超越不了愤怒,这样的习惯使你象个任性的孩子。请问自己以下问题,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我为什么总是选择生气?我在做什么,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制造出让我愤怒的事?

这是我唯一的出路吗?这是我所想要的吗?我在惩罚谁?还是在爱谁?

为什么我总是这样?什么样的思想导致我遇到这样的挫折?

我做了什么,使得别人老让我生气?

换句话说,你为什么把愤怒当作解决问题的办法,你有必要生气吗?我不是说,所有的一切都公正、公平,你没有权利愤怒,而习惯性愤怒对你的身体没什么好处,因为愤怒会积存在身体里。想想看,你大部份时间在想什么,坐在镜子面前十分钟,问自己:"你是谁?你需要什么?什么会使你幸福?我要做什么才能让你幸福?"现在,请为自己努力吧,请在你的内心建立一个充满爱、积极乐观和愉快的模式。

人们在开车的时侯常会被激怒,对胡乱开车的人经常表现出愤怒,很久以来,因为其他人不遵守交通规则,我也感到很沮丧。因此,我的解决办法就是,上车后向自己的车子献上爱,然后自我暗示,周围都是些很棒的驾驶员,我身边的人开车开得都很好。因为我这样相信和自我暗示,所以在路上,就很少遇到开得不好的,他们都去找那些攥紧拳头大喊大叫的人了。

你的车子就象你身边的人和事一样,能反映出你自己。因此,向你的车献上爱,向马路上所有的人献上爱,我相信,车的每个部位就象你身体的每个部位一样。

例如,我有一个同事,她觉得自己看不到生命的方向,她不知道生活会走向哪个方向,自己应该走什么样的路,有一天,她发现车子前窗的玻璃,裂成了一片片。另外一个很熟悉的朋友,觉得自己"陷进去了",然后就发现自己的车胎瘪了,不能向前,也不能向后。我知道,乍一听,会觉得很荒谬。而我觉得很有趣,这两个人所说的话反映了他们的心里状况,这些心里状况反映到了车上。"没有任何方向"意味着,你前面什么都看不见,挡风玻璃就是个很好的比喻,车胎瘪了刚好对应了"陷进去"。下次你的车出问题时,这些损失说明了什么?想想看,是否能和你当时心里状况联系在一起,得到结果也许会让你感到吃惊。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会写一本书,叫"医治你的车"。

有时,我们不太理解身体和心灵的联系,现在,是时候了,我们需要敞开自己的思想,了解身体和心灵的联系,你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都是让你学习和成长的经历。愤怒不是什么新鲜事,没有人能避免愤怒,重要的是,通过认识愤怒,把力量使用在好的方面,如果你生病了,请不要烦躁,不要对自己生气,请向生活献上爱和原谅。能够向病人献上爱和关怀的人,也会懂得如何照顾自己。如果你做不到,就不能很好地对待自己、朋友,甚至你的家庭,你会感到筋疲力尽。请把你的感觉释放出来,当你学会了用积极的方式释放愤怒,你会发现,生命将会出现很多美好的改变。

怨恨导致各种疾病

怨恨是埋藏已久的愤怒,它积存在体内,通常在身体的同一个地方,在体内沸腾并吞噬身体,最后导致肿瘤和癌症,因此,压抑和积存愤怒不利于身体健康,现在,请把你的愤怒释放出来吧!

很多人成长在不允许表现愤怒的家庭,特别是女人,通常被教导说,不能生气,生气是件恶劣的事,只有父母或某人才能生气。因此,我们会积存愤怒,而不是释放它。现在我们该明白了,是我们自己抓住愤怒不放,和其他人无关。牡蛎在沙粒上一层层地积累方解石,最后变成美丽的珍珠,同样的道理,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积存情绪伤害自己,就象在自己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放同样的电影,如果我们要自由,要摆脱这些情绪,就请超越它们。

一般来说,"他让我不幸福"的思想是导致女人患子宫囊肿或肌瘤的原因。生殖器能很好地证明我们是男性还是女性,通常在两性关系中,我们的情绪会漫延到身体的器官中,至于女性,将会积存在女性的器官里,慢慢伤害这些器官,最后变成肿瘤和癌症,我们需要努力解决被隐藏的愤怒,我收到一位女士的来信说,她不能改变愤怒的模式,导致她第三次患上了癌症。我告诉她,她对自己的痛苦很自以为是,对她来说,让医生把肿瘤拿掉,比学会原谅要容易一些,她最好两样都能做到,医生可以把肿瘤拿掉,只有我们才能防止它再出现。

有的人宁死也不愿改变自己的模式,最后就真的死了,我还注意到,很多人宁死也不愿意改变饮食习惯,最后他们就真的死了,如果这些人是我们所爱的人,并且我们知道,他们还有其它选择,我们将会感到非常不安。不论我们选择什么,都是合适的、毫无指责的,就算离开这个世界,我们也会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离开。

生活中出现了失误,不必指责自己,不用产生犯错的感觉,没有谁做什么是"错"的,每个人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理解已经做得最好了。请记住,我们每个人都有力量,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学习特定的生活经历,更高的自我认识,我们应该怎样学习成长,我们没有走错路,这就是我们要走的路,我们在无尽的旅程中走向永恒,在生命轨迹中不断循环,我相信,这次生命历程中不能做的事,在下一次生命历程一定可以做到。

自恋的表现形式

导语:“你太自恋了!”“我就自恋了,SO WHAT?”中国大众普遍开始说“自恋”这件事,可能自芙蓉姐姐始。不过她让中国人认为“自恋”是种性格缺陷。

事实上,1970年代,自体心理学大师科胡特就宣布:“现在,自恋合法了。”自恋不再被作为对夸张、自满、自负、自我、自私等负面人类品性的专用称呼,而用来形容人类拥有自我价值感、珍视感、骄傲感、充实感等品性——事实上,自恋是人性的核心。

今天早起,洗漱之后,你,一定照了镜子;然后,按照内心对自己的某些预想,开始化妆,先是化妆水,日霜、隔离霜、粉底液,可能你还卷翘了睫毛,涂了口红;看着镜中的自己变得很漂亮,又向着自己的耳后喷了chanel“5号”……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这源于我们对自己的关注。我们希望自己在他人眼中是值得关注和令人舒适的,这会给我们带来愉悦和生命活力。从根本上说,这就是每个人所具有的自恋能量的外显。研究自恋的大师定义“自恋”为:“自恋是一种藉着胜任的经验而产生的真正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认为自己值得珍惜、保护的真实感觉”。自恋是人性的核心,甚至是心理健康的表现,除非自恋太过头,那才是问题。

但,人类的自恋,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简单,自恋有五张脸,它可以通过5种形式表现自己。有时候很奇特、很隐蔽,我们甚至没有觉出自己自恋了,但它却已经不知不觉地伤到了自己和他人。

自恋的第一张脸:自我骄傲

“骄傲”在许多年里,都被当作是不太体面的品性。它被用来称呼那些获得好成绩而自满的小孩。这种价值观现在已经被认为是错误的。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成就和自我展示一直无法被认可和接受,那么创造力又从何而来呢?骄傲恰恰是人类自我展现、拥有理想和抱负的基石。如果一个人没有骄傲,或者不能感受到骄傲带来的愉悦,反而或许说明他/她存在着某种心理困扰。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强调要多鼓励小孩,激发他/她的骄傲。

“母亲眼中发射出的爱的光芒呼应了孩子显示自己的游戏;其他种种母亲对孩子自恋、展示的快乐行为的呼应,肯定了孩子的自尊”。其实,不止母亲给予孩子,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获得认可。例如,你在公司推进一个项目,你一定希望同事能够赞赏你,上司能够关注你。上司和同事眼中发射出的赞赏光芒,呼应了你显示自己的愿望,也肯定了自己的自尊。

适度的追求自我骄傲感,几乎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志。当然,一个人过度骄傲,的确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比如,你在公司里天天夸耀自己的男友或丈夫如何爱你,这份骄傲虽然对自己是愉悦的,却很容易激发他人的不舒适——如果恰巧对方正处于婚姻的困境中、甚至正在离婚,那你无异于给对方心里重重的一锤。所以,展示自恋的最佳尺度是具有同理心。当自己表达幸福时,能够考虑他人的感受。分享,而不带有贬低别人的味道。

有人会问,如果我总是觉得骄傲让自己有羞耻感呢?其实,偶尔几次,完全不必担心。除非经常如此,无法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快乐,那或许就和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需要调整了。

自恋的第二张脸:理想化他人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你听课,课程深深打动了你,让你对老师产生了超级好感,你开始关注这个老师的各个方面。凡是老师的课程都会兴致勃勃地争取去听、买他的书。又或者,你遇到一个很有魅力的上司,觉得他/她在工作能力、为人处事上都成熟圆润,非常倾慕,有时甚至会浮想联翩,猜想他/她日常生活也会很圆满……

这些类似经验,就是理想化他人,是自恋变化的第二张脸。自体心理学家说,那是“一种深切的渴望:渴望着通过与被崇拜的、充满威力的人物的结合而得到保护和强化。这样的人物给你理想、力量;在你危难、挫折、寻求生命意义的时候,帮助你维持自我的稳定”。我们为何会这样做?这是因为,当我们还处在发展过程中时,自身的自恋会因为现实而无法立即实现,这时候我们就会把这种自恋投射在四周成功人士身上,以建立自己的理想目标。这类投射,经过一段时间,随着自己的努力,对他人的理想化慢慢就可能会变成自己的现实。并且,你的成熟,也会让你发现那位老师除了可看到的优秀之外,还有许多缺点;而上司或许家庭并不和睦……你就会慢慢修正之前的看法,在保留内心的目标的同时,更客观地看待他人。

理想化他人在幼儿身上很常见,说爸爸有很大本事……这符合孩子早年的心理发育需要,父母就是孩子的理想化他人。对于那些表现不佳的父母,孩子恰恰丧失了理想化的机会,这会让他/她要么变得没有理想,要么变得一遇见谁就理想化对方。过多的理想化他人,就会搅乱自己的生活,也会给被理想化的他人带来巨大压力。

自恋的第三张脸:友谊

有时候,我们和某人交往,发现彼此不仅衣着有相似性,甚至用语、风格、观点都有某种默契,就会产生好感、友谊。这种情感,就是“回应一个人的基本需求:需要得到认可,可以拥有别人的人性对待与亲和或相同的感觉”。这是自恋的第三张脸。

朋友伙伴之间能够分享彼此的技能、资源、感受、人生思考的行为,是以原始人类阶段的伙伴需要为基础的。

友谊或者伙伴的感觉,在人的心理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是我们社会化的真正开始。朋友伙伴之间能够分享彼此的技能、资源、感受、人生思考的行为,是以原始人类阶段的伙伴需要为基础的。在原始时代,这种关系的结盟会带给一个人许多帮助。而且,相对来自社会的公共帮助,它更多是一种私人帮助,带有情感的支持和融洽。在我们自我能力实现受阻或者无法找到理想他人依靠时,友谊是一种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有时,当我们自己还没有实现某些目标,但身边的朋友实现了,我们也高兴,这就是自身的自恋能力通过温和的投射所获得的满足。它是一种进化,要比理想化他人更有现实感和自立性。在生活中,同行、同事的交往,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某些友谊感。

友谊,作为自恋的第三张脸,也是需要界限的,要有节制,因为它和自我骄傲、理想化他人的感受尺度十分不同。在友谊中,如果任由自己的自恋扩展,就很容易破坏这份友谊。例如你和一个朋友越来越紧密,连对方的私人生活都被你深度界入,这种干扰就可能导致关系紧张。自恋的原始本性是独大的,所以当它被以分享的方式来体验时,它可能就会不满足于分享,而要突显自己、不顾及他人。科胡特指出,人类发展出同理心,意味着一个人跨出了超越自身的伟大一步,对于友谊关系来说更是如此。

自恋的第四张脸:融合

当我们相爱时,爱到高潮,就是融合。这感觉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是自恋的第四张脸。

融合超越了任何一种自恋状态,它几乎无边界、无间隙。 “此状态从自闭态跨出了一小步。他对他人有一点点的意识,但他人被以为是自己延伸出的一部分。尽管有意识他人的存在,但不存在对他人的态度,因为他人已在掌控之列。”

这种状态于个体,其美好,是高峰体验。但在恋人之间,也很难维系,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个体存在,有各自的日常工作和吃喝拉撒。如果一味停留此中,总会先有一个人受不了要暂时离开,不然就会窒息。这就是许多热恋中人,在初期交往、情感到达高峰后很容易产生冲突,甚至愤而分手的原因。谁能承受在完全融合的情感高峰之后,竟然会产生冲突呢?带着巨大的失望,他们匆匆分手。这种冲突经常被一厢情愿地解读为背叛或者伤害,其实这仅仅是彼此适应的开始。

融合不但存在恋人、朋友之间,父母亲子之间也存在着融合。父母紧紧抓住青春期的孩子不放手,拒绝孩子终要从家庭融合中走出去、建立和面对自己的生活,往往会导致子女的激烈反抗。有的父母在子女遭遇困难时,会说,“瞧,就不听我的话”,这是相当不成熟的心诚,其本质是一种融合的自恋被挫败后的报复感。

融合和人际界限的辩证关系,只要在一个以上的人之间存在,就需要被认识。作为亲密关系的关键,它几乎是终生学习的目标。在生活中,边缘性人格障碍等等人格性问题患者,往往就会因为在真实的人际关系中反复表现与人融合、让对方窒息、逃离,而自己又反复体验被抛弃的创伤感受。

自恋的第五张脸:嫉羡

不知道你是否遇见过这样的事,你尽心、尽力帮助朋友,特别在他/她遇到困难时,你也很尊重他/她的感受,但随着你的帮助,他/她的态度却越来越不好,甚至攻击、仇恨你,和你断绝关系。你遭遇到这种极品事件时一定会想:真是狼心狗肺!其实,排除挑拨离间等外在因素,这就是对方的嫉羡,自恋的第五张脸。

嫉羡是一种十分隐蔽的恨意。可能来自人类进化中对资源争夺的自尊受伤后遗症。当你的朋友内心从感激、慢慢感到一种自尊受伤感、无法超越感时,如果他/她将对生活的不满又都投射到你身上时,就会将你的每次帮助都视作一种贬低。这过程可能是无意识的,而感受又无法说破,人际关系就会出现的裂隙。他/她可能会和你闹一些别扭,是无意的对立。但最终会导致彼此关系的破裂。

有时候,在听到同事说自己的投资如何成功时,或许我们可以反观一下自己和对方的内心。那种怀恨之心是不是会涌起?嫉羡在心理层面和自我骄傲很有关系,但它是更加底层的自恋性感受,往往以一种无法觉察的方式破坏人际关系。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有自恋感没有问题,但两个人在一起自恋,就要小心自恋的尺度。本质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自恋的,虽然现在自恋已经“合法”,但自恋的另一面也会伤到别人,并反过来伤到自己。自恋是如此复杂。对自恋多些觉察和调整,了解自恋的五张脸,会帮助我们在社会生活和亲密关系中游刃有余地体验美好的存在。

相关治疗图解

相关偏方验方

心阳亏损冠心病方

温补心脾,理气活血。用治心脾两虚、气滞血瘀所致的心脏病,症见心悸欲按,气短喘息,心痛...

心气不足冠心病方

补气,养阴,止汗。适用于冠心病(气阴两虚型),症见胸闷或心前区疼痛,痛时向左肩放射,...

心阳亏损冠心病方

温中通阳,理气散结。用治心阳虚脱型冠心病,症见胸闷憋气,阵发性心痛,心悸,气短,面色...

心气不足冠心病方

补气活血,散瘀止痛。用治各种类型冠心病。

心气不足冠心病方

益气强心。适用于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