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心病术后如何复查

2020-07-14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目前对于先心病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很多孩子经过手术后,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学习,但是由于经济、交通等的影响,很多家长忽视了术后的复查,结果导致病情复发也不自知,那么,小儿先心病术后如何复查呢?

复查目的
  评估术后恢复情况,调整药物、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复查需注意
  一、向医生说明孩子活动量、精神、食欲、大小便情况、身高体重有无增长。
  二、医生应注意肺部听诊、心律、杂音听诊、肝脏大小,有无浮肿。
  三、根据情况选做心电图、胸片、彩超,长期服用利尿剂注意复查电解质。
  四、如果怀疑有房室缺术后再漏、动脉导管术后再通、较重的瓣膜关闭不全、心包积液、长期高热不退怀疑心内膜炎时,可做彩超明确诊断,也可来我院外科门诊复查。
  五、出院带药:
  ①一般非青紫型先心病不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出院带药1个月,1个月复查无特殊情况可停药。
  ②非青紫型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建议服药3个月,出院带药1个月。1个月复查时,可根据当时情况适当调整药量继续用药。3个月时可根据情况减停或继续用药。
  ③青紫型先心病患儿术后建议服药3个月,出院带药1个月。1个月复查时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药量或继续用药,3个月复查时可根据情况减停或继续用药。
  ④双向Gleen、全腔、体肺分流术等术后小剂量阿司匹林服用半年至终生,不能擅自停药。
  先心病术后复查很关键,对患者以后的身体恢复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复查情况,如果患者在复查时遇到特殊情况,一定要及时联系主治医生,以免延误病情的治疗,给患儿带来更大的危害。



小儿先心病术后如何复查相关阅读


先天性心脏病遗传吗

心脏病的患者近几年相对来说在不断增加,而患者在发病的时候会有一些常见的表现,不仅全身出汗,没有力气,嘴唇也会有一些比较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发紫发黑,是危害健康的一种疾病。因为它的危害比较大,遗传给下一代就更不好。那么先天性心脏病遗传吗?

心脏病在临床上面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很多病例都有家族病史,尤其是父母双方患有这种疾病。不过遗传性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先天性心脏病属于不隔代遗传的疾病,而在畸形疾病中却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先天性的心脏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是也不能说一定会遗传,因此没有被定义为遗传疾病。先天性的心脏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不是遗传,只不过若是患者的子女与兄弟姐妹相比别人患病要高一些。如果患者怀孕了,那么,在怀孕期间一定要做好胎儿心脏监测。尤其是怀孕2-3个月时,这是胎儿心脏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若是查出有问题,有可能出生后会有先天性心脏病。

当然也有一些人们发现,自己并没有先天性心脏病,但是孩子却患得病了,说明这种疾病并不仅仅是遗传一方面的因素,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比多。比如女性怀孕前三个月若是感染了病毒与细菌,孩子出生后可能会感染先天性心脏病。
  再就是先天性心脏病还与怀孕期间的一些病变有关系,比如胎心心脏发育有问题,造成这种原因可能是羊膜的病变。还有怀孕发生先兆流产,糖尿病,孕妇的年龄大等等原因都是诱发心脏病发生的原因。

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

在生活中,很多人听到先天性心脏病,都会唏嘘,其实它虽然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但是治愈率也是极高的。通常在经过手术治疗后,会与正常人无异。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有很多,大家通过下文来更好的了解下吧。
  1、头颈。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者,可以看到其锁骨到耳垂的方向会凸起一条青筋,如小指粗,这种现象也不要忽视,有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
  2、耳朵。任何心脏病患者早期都有不同症状的体现,例如耳垂一直有一条连贯的皱褶,可能是冠状动脉硬化所引起的。
  3、鼻子。如果患者的鼻子硬梆梆的,多是心脏累积过多引起的。而鼻子尖发肿,可能是心脏脂肪在肿大,或心脏病变正在扩大,也不容许忽视。
  4、皮肤。大多数慢性、晚期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他们的皮肤颜色比较深,多是深褐色或暗紫色,因为机体组织长期缺氧以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而导致的。而皮肤粘膜与肢端表现为青紫色,代表着心脏缺氧。

5、脸。患者的脸色苍白而发紫,表情淡漠,可能是心脏病的晚期表现。而脸色呈暗红色,可能是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而脸色呈苍白色,可能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表现。
  6、呼吸。患者得心脏病以后,即使做一丁点的活动时,安静时,也会出现呼吸短促的现象,但是一般没有咳嗽、咳痰的情况,则有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
  7、肩膀。有时候天气明明晴朗,但是患者左肩以及左手臂内却有十分酸痛的感觉,这有可能是冠心病,需要及时治疗。

8、手脚。心脏病患者,一般手指末端或趾端别别人粗大,甲面也像鼓槌一样,这多是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或者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引起的。
  9、下肢。中老年人下肢疼痛,一般是心脏功能不全导致的。而患者还伴随有气喘、心悸、胸闷的表现,这可能是紫钳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会复发吗

先天性心脏病相信大家都曾经有所耳闻,即使是一些电视剧或者是小说里面,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大家已经不再陌生,近年来我国临床中拥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可以说是逐渐的开始增多,这种病症更是让家人担心。那么,先天性心脏病会复发吗?

先天性的心脏病可以说是先天性畸形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随着临床心脏诊断的方法逐渐增多,并且外科手术的治疗技术也已经明显的进展,目前大多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人均能够得到比较明确的诊断以及完善的手术矫正治疗的方式,较手术之前相比,患者身体会有更加明显的改变,先天性心脏病会有复发的可能。
  如果本身属于是一种轻微性的先天性心脏异常,那么当出现护理不当或者是一些突发的情况,也有可能会特别容易发生复发的现象,大多数情况下,先心病主要重视,因为并没有办法随着成长出现自行愈合的情况,最好尽早手术治疗,需通过修复心脏手术或者是医生选择其他的介入方法来帮助患者进行根治。

对于一些心脏缺损口径小于0.7厘米的室缺或者是有房缺的现象,医生会建议无需治疗,因为这种情况不会对患儿的心脏功能或者是生长发育带来任何的影响。但是因为有些孩子本身就存在比较强烈的心脏杂音,所以很可能会对将来成长升学以及工作就业和婚姻都带有一些不好的影响。

可以说现在我国的临床中,有关于一些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方式已经达到了一种较成熟的地步,大部分家长因为这些不同的社会因素,最终还是会选择帮助患者进行手术。其中还有一些本身带有小缺损的患者,比如说有些心脏异常的患者可能会伴有心脏下部位的室缺情况。一般这样的话,对于那些心脏缺损本身的口径并不属于特别大的患者,医生建休养为主。

先天性心脏病的原因

现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有些孩子因为生长发育差,经常出现肺炎,吃奶后呼吸急促等,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那么,先天性心脏病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
  如果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家族史,孩子出现先天性心脏病的几率非常高,比如母亲第一胎生的孩子是先心病,第二胎患病的几率可能在2%左右,如果两胎都有先心病,第三胎出现先心病的可能性会增加到10%,如果母亲有先心病,孩子出现先心病的可能性会占10%左右。
  二、近亲结婚
  我国禁止近亲结婚,主要是近亲结婚会导致胎儿畸形或者出现一些先天性疾病,先心病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疾病。
  三、妊娠期受到辐射影响
  如果怀孕的时候经常在电脑前工作,受电脑辐射的影响,或者在怀孕早期照射过x线,接受过同位素的照射等,都可能会导致胎儿出现先心病。
  四、药物影响
  如果在怀孕早期,孕妇吃过一些容易导致胎儿畸形的药物,比如苯妥英钠,类固醇等,胎儿出现先心病的几率往往会比较高。

五、糖尿病
  如果孕妇患有糖尿病,导致胎儿出现先心病的几率会大大提高,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血糖,才能有效的避免胎儿先心病的出现。
  六、病毒感染
  胎儿在3到8周的时候是心血管发育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孕妇出现病毒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疱疹等疾病,都可能会导致胎儿心血管发育畸形,出现先心病。
  七、不良嗜好
  一般在备孕期和怀孕后,妻子和丈夫都要戒烟戒酒,因为孕妇吸烟或者丈夫吸烟,孕妇被动的吸二手烟,容易导致胎儿出现先心病。如果是在酒后同房受孕,孩子出现先心病的几率会更高一些。
  所以,想要优生优育,就要远离这些致病因素,如果有先心病家族史,怀孕时要注意定期检查,按照医生的要求调理身体,把危险降到最低。

先天性心脏病会遗传吗

先天性心脏病会不会遗传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有的夫妻中有一方有先天性心脏病,还有的是夫妻双方均健康,但已经有过一个孩子得了先天性心脏病,但还想再生一个小孩,担心第二个孩子会不会有得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

先天性心脏病会遗传吗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约占各种先天畸形的28%,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情形。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至今没有肯定的答案,只能说是遗传和环境多方因素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但已知的危险因素包括:怀孕早期的病毒感染,海拔高度,孕期营养缺乏,羊膜的病变,胎儿受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糖尿病、高血钙,放射线和细胞毒性药物在妊娠早期的应用,母亲年龄过大等。另外根据统计,高海拔地区比如青海、西藏等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高于平原地区数倍,具体原因尚未查明。
  至于遗传方面,先天性心脏病具有一定程度的家族发病趋势,可能因父母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所引起的。但目前遗传学研究认为,多数的先天性心脏病是由多个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也就是说父母亲有先天性心脏病,并不能直接导致子女得病。
  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能查到病因的是极少数,目前能做的事就是加强对孕妇的保健。包括:孕期特别是在妊娠早期积极预防风疹、流感等风疹病毒性疾病、多吃蔬菜、补充维生素、适龄怀孕、不随便用药、定期产前检查、进行孕妇糖耐量筛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