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恐惧症的表现

2020-07-14

每一种疾病都会有一定的自我特点和表现,而恐惧症是一种类型较多的疾病,也是按照每一种不同症状来具体命名的,比如说对于恋爱的恐惧就叫做恋爱恐惧症等等,而精神恐惧症是极为常见的,很多人存在这样的现象,那么,精神恐惧症的表现有哪些呢?

精神恐惧症就是大家平常所说的恐惧症,恐惧是人们面对一些应激事件时的正常情绪反应,但如果这种情绪反应过于强烈,进而形成恐惧症则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精神恐惧症在生活中也比较常见,这种疾病的产生,与患者所承受的精神压力有关,与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这种症状在青少年身上比较常见。
  分类
  场所恐惧症
  又称广场恐惧症、旷野恐惧症、聚会恐惧症等,是恐惧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60%。多起病于25岁左右,35岁左右为另一发病高峰年龄,女性多于男性。
  社交恐惧症
  多在17~30岁期间发病,常无明显诱因突然起病。主要特点是害怕被人注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脸红、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因而不愿社交,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不敢坐在前面。
  单一恐惧症
  指患者对某一具体的物件、动物等有一种不合理的恐惧。
  做好精神恐惧症的预防,首先就得先克服恐惧心理的产生,这主要得通过提高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扩大认知的视野,判定恐惧来源,认识客观世界的某些规律,认识人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确立正确的目标判断,提高预见力,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变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就会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精神恐惧症的表现相关阅读


什么是疾病恐惧症

在我们的身边有幸运的人也会出现不幸的人,如果患上了疾病恐惧症就会把身边的不幸带入到自己的身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的患者没有办法自行缓解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对这种疾病我们需要有所了解,那么,什么是疾病恐惧症呢?

疾病恐惧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并有年轻化的趋势。疑病者多心理压力大。大部分是因为身边的人遭遇不幸便联想到自己的健康状况,将对方的疾病与自己相联系。有的是以前得过病,一旦出现不适就怀疑旧病复发,有的人自觉压力过大,总觉得自己会有一些疾病缠身,对于自身偶尔出现的不适感觉很敏感,进而忧心忡忡甚至无法正常学习或工作。
  患疾病恐惧症的年轻人多具有钻牛角尖的特征,他们一般人际关系淡漠,与人缺乏真正的沟通,喜欢自我分析,其理性和思维常会偏离,有时他们虽知道多疑是不必要的,但就是无法摆脱,带有强迫症状。
  疾病恐惧症之所以“缠”上年轻人,主要源于现在的某些年轻人越来越过多关注自己的健康,他们大多较为敏感,一旦身边的人遭遇不幸极易产生联想,将对方的疾病与自己相联系,有些人因有过不良经历,也会时常存有罪恶感。
  疾病恐惧症行为疗法是目前治疗恐惧症应用最广,而且显效最快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习惯成自然”的原理使恐惧情绪减轻乃至消失。除此之外,帮助和引导病人进行回忆和分析,找出造成恐惧症的病根,也能产生良好的疗效。

什么是强迫恐惧症

强迫恐惧症是现代人们常见的一种恐惧症类型,患上了这种疾病不仅仅是患者自己十分痛苦,还会让身边的人生活的非常不愉快,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是患上了疾病,因此很少有人进行治疗,而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危害也越来越大,那么,什么是强迫恐惧症呢?

强迫性恐怖症,恐怖症的一种表现形式。患者表现为害怕出现一些与现实不符的观念(如害怕伤害自己、害怕自己会伤害别人、害怕自己会突然发疯等),这些观念以强迫观念的形式出现,不由意识控制,在患者头脑中反复出现,以致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强迫反强迫的痛苦和恐惧。患者害怕独处,在社交环境下症状有一定的缓解。
  强迫性恐惧症治疗
  1、催眠疗法
  精神分析师将你催眠,挖掘你心灵或记忆深处的东西 ,看你是否经历过某种窘迫的事件,试图寻找到你发病的根源。这种疗法时间长,花费也比较大。
  2、情景治疗
  让你在一个假想的空间里,不断地模拟发生社交恐惧症的场景,不断练习重复发生症状的情节,精神分析师会不断地鼓励你面对这种场面,让你从假想中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
  强迫性恐惧症的病发长伴随有心悸、胸闷、心慌、坐立不安等焦虑症状,有时也会存在一些轻微抑郁症状,比如情绪低落、自责等。对于此种心理症状进行专业心理咨询效果较好,如情况严重可配合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

什么是微笑恐惧症

微笑恐惧症也是一种心理疾病,而提到心理疾病,大家想到的都是愁容满面、无精打采的形象,不过在生活中不少人出于工作或面子需要总是以微笑掩盖内心的郁闷与烦恼,其实这是患了微笑恐惧症,那么到底什么是微笑恐惧症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微笑恐惧症就是指患者尽管内心深处感到极度痛苦、压抑、忧愁和悲哀,外在表现却若无其事,面带微笑。这种“微笑”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出于工作需要、面子需要、礼节需要、尊严和责任需要、个人前途需要,这种疾病的患者多数都是服务型行业。

微笑恐惧症的原因
  1、长时间的加班、大夜班、失眠、情绪焦躁等等,这些客观存在的工作环境将引起生理上的不适,导致各种疾病,从而出现心理浮躁不安。情绪易激动等症状,也就是特殊职业的生理恐惧症。
  2、超时工作、较差的工作环境、相对低廉的加班待遇、比较落后的管理制度和不健康的业余生活安排,同样使人的微笑来得如此的被动和职业,而这样日积月累的工作状态,就是微笑型抑郁症的开始。
  也许每个人的心情不同,对工作的态度就会不同,心情好时,人们会对工作充满热情,会积极上进,相反,当人们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矛盾,工作中和同事的摩擦等,一旦不能快速调节自己,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必然会产生消极影响。、

在与他人沟通时,要有准确认识和表达自身情绪的能力,还要具有调节和管理情绪的能力。出现问题时,只有以不急不躁、沉稳冷静的心态去面对种种问题和不良情绪,才能保证有效且良好的沟通,从而得到谅解,最终有效解决问题。

什么是尖嘴恐惧症

尖锐物体恐惧症属于物体恐惧症的一种。物体恐怖症是指在某种特定环境下,对某些物体产生的一种异乎寻常的、强烈的紧张恐惧的内在体验。明知其心理及行为的不合理性和荒唐性,但一遇到相应的场合即反复出现异常体验和回避反应,难以自控,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尖锐恐惧症,顾名思义是指对于尖锐的物体产生的强烈紧张害怕的情绪。例如放在桌子上的刀子,不去碰它他就不会伤害你,但是一般尖锐恐惧症患者即使不去碰那个刀子,仍会出现强烈的恐惧心理,害怕刀子会对他造成一些伤害等等。
  病因
  没有人确知恐惧症的原因,有些专家相信这完全是心理因素;有些则认为是生理因素。但愈来愈多证据显示,这两种因素皆包括在内。医学界已知此症似乎有遗传性,假使父母中有一人曾患恐惧症,则子女可能也有患此症的倾向,但未必是同一种恐惧症。早期的创伤常是造成恐惧的病因。

帮助儿童走出恐惧阴影

每个小儿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会对不同事物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小儿的恐惧心理可分为4种:(1)惧怕噪音、陌生人,或新奇的东西。这一类恐惧心理几乎所有的婴幼儿都存在,但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惧怕黑暗、鬼怪,大多数幼儿都有类似的害怕。(3)惧怕动物类,如老虎,蛇等。这种惧怕不受年龄限制,一般人都会程度不同地恐惧这类东西。(4)害怕人多、陌生的地方,如怕上幼儿园、怕上学等等,这属于一种环境适应不良。

引起幼儿恐惧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直接原因是其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过于敏感,他所作出的反应超出了应有的限度,这种过度敏感,一方面与母亲孕期过度紧张焦虑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父母的不良教育方式有关。有些父母对幼儿过于限制、过于保护。如怕幼儿受伤,而不让其多活动;怕幼儿受欺侮,而不准幼儿与小朋友交往;当幼儿有点小病小伤,父母就大惊小怪、焦虑不安。这样,父母把自己的恐惧传染给了幼儿,使其持久地生活在恐惧的氛围中,认为世界上充满了可怕的危险。还有些父母常常吓唬幼儿,如幼儿第一次看到猫,并不害怕,他想用手去抓、去摸,但父母怕猫咬伤幼儿,就吓唬说:“别动,猫会咬你!”这样,猫咬人的印象,就深印在幼儿的脑里。以后,他见了猫,就吓得后退。另外有些父母在幼儿哭闹时,喜欢用“大灰狼、妖怪”等等来吓唬幼儿,这样一时似乎颇有效果,幼儿止住了哭闹,殊不知,在这种恐吓下,造成了幼儿恐惧心理。

帮助幼儿克服恐惧心理,首先是父母绝对不要惩罚或嘲笑胆小的幼儿,说:“这么大了,还害怕,真没出息”、“胆小鬼”等。这种话,不仅不能使幼儿胆量大起来,而且还会使他变得孤僻。父母可以对幼儿说“爸爸妈妈会在你身边帮助你,你不会有事的”、“每一个人都有害怕的事,这是正常的”。还可以给他讲父母小时候克服恐惧的故事,这样就会逐渐减少幼儿恐惧心理。其次,父母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的恐惧心理,而应从幼儿的角度去看。如幼儿害怕黑暗,成人可能认为黑暗有什么可怕的,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去睡吧”,对幼儿来说,进入没有光亮的地方,会产生一种孤独和被抛弃的感觉。这时,父母要用爱心陪伴他、帮助他,可以在幼儿的房间里亮着一盏长明灯,调得暗一些。同时告诉幼儿,黑暗是没有什么可怕的。此外,晚上陪着幼儿散散步,告诉他各种各样有趣的东西,而这些东西白天是看不见的,例如月亮和星星以及一些夜晚才活动的动物。讲得多了,听得多了,幼儿就会对他害怕的东西习以为常了。又比如,幼儿害怕鬼怪,儿童心理学家认为“鬼怪对于孩子来说往往是难以对付的”。因此,父母对幼儿说鬼怪是假的、不存在的并不解决问题,因为他总相信那是真的。这个时候父母可以趴在床底下看看,检查一下衣柜,然后再说明里面没有鬼怪。还有就是在幼儿恐惧的事物面前,父母要泰然自若地行事,给幼儿树立榜样。父母可以鼓励幼儿画出他恐惧的事物以及怎样去战胜这些恐惧,画得越有激情越好。让他把自己画成勇士,拿着大棒或长枪、大炮等,让他尽情地向恐惧的事物发泄,而这时父母则夸奖幼儿取得的胜利。平时父母要多带幼儿出去游玩参观,扩大社会生活面,多接触生人和陌生环境,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做到不认生,说话不怯场,待人接物自然、大方、有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