喃喃重复自语的检查方法

2020-07-14

词语性自动症为复杂部分性发作的一种。喃喃自语、背诵或伴叫声或笑声,常见重复词组或语句。疾病原因可能是颞叶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痫性放电通常起源于努叶或也叶内侧,额可起源于其他部位,由于起源、扩散途径及速度不同,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可先出现单纯部分性发作(时间可长可短),再出现意识障碍。喃喃重复自语需要哪些检查:

1、确定是否有喃喃自语。
  2、确定喃喃自语的程度或类型。
  (1)临床分类法主要是给予言语和各种刺激,观察患者反应情况加以判断。如呼叫其姓名、推摇其肩臂、压迫上切迹、针刺皮肤、与之对话和嘱其执行有目的的动作等。
  (2)Glasgow昏迷量表评估法本法主要依据对睁眼、言语刺激的回答及命令动作的情况对意识障碍的程度进行评诂的方法。
  3、确定喃喃自语的病因。
  4、喃喃自语的诊断程序。
  (1)重点检查神经体征和脑膜刺激征注意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瞳孔、巩膜、面容、唇色、口腔及耳部情况、呼气的气味等。
  (2)实验室检查如血象、静脉血、尿液、肛指、胃内容、胸透、心电图、超声波、脑脊液、颅部摄片、CT及MRI等。



喃喃重复自语的检查方法相关阅读


产生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自卑是指个体在和他人比较时,由于低估自己的能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即“自以为卑”。患有自卑感的人,往往在还未开始做某件事时,就说“我不行”,打退堂鼓。产生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主观原因。如个人生理或心理缺陷,包括智商不足、容貌和形象不佳;自我认识不足,缺乏信心;过于敏感、性格内向、意志薄弱等。

其二,客观原因。如在生活道路上屡遭挫折,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或由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地位、甚至生长的地域等都可能诱发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和不良的心理品质,会使人意志脆弱、思想消沉、丧失对未来的信心,不利于青年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同时,自卑也会影响人际交往,影响能力的发挥与表现,进而影响别人对自己的认知。此外,自卑常会造成个体情绪压抑、妨碍心身健康。那么,青年人应该怎样来克服这种心理呢?

(1)提高认识,正确评价自己。俗话说“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因为人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形象进行直接的观察,只能从行为结果,从他人的反应和评价中获得关于自己的信息,从而容易形成“错误肯定”的误区,自卑自艾,消极退避。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优势,对自卑者来说,要善于发掘自己的心理特长。客观正确地剖析自己,既不要因某方面的缺陷而怀疑自己的全部能力,也不要因一时的失利而妄自菲薄,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2)调整期望值,恰当表现自己。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难以获得成功体验,而自卑感常常是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挫折,对自己的能力发生怀疑而形成的。那么克服自卑感,当务之急是调整期望值。自卑感强的人,不妨多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努力目标,注意成功的积累,逐步树立自信。因为,在个体适当地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后,势必会得到周围人的肯定,而一旦发现了内在的潜能,个体就会愈加自信,并积极进取,以获得更大的成就。所以,调整个体的期望值,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正确地表现自己,确是克服自卑的有效方法。

(3)正视不足,积极补偿自己。补偿是人的一种自然功能,盲人尤聪是生理上的补偿,而人的心理,也具有一定的补偿能力,如“以勤补拙”和“扬长避短”。

(4)磨炼意志,健全性格品质。只有具备坚强、勇敢、执著等良好的意志与性格品质,才能够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不畏艰难险阻,不怕困难挫折,奋勇直前;也才能够拥有恒久的自信,拒绝与战胜自卑。音乐大师贝多芬25岁时,正当创作高峰期,病魔却接近了他,耳朵渐渐失聪,但他没有陷入痛苦与自卑的泥潭中,而是勇敢地站了起来,以极大的意志力与坚强的性格创造了生命与事业的奇迹。对于青年人来说,要真正地克服自卑,必须不断地磨炼自己。

怎样预防青少年的自杀行为

青少年的自杀行为是可以预防的。下列几点,不可忽视:

1、减少压力。青少年的压力不外乎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些心理、社会因素容易导致青少年发生情绪危机,如危机得不到妥善处理,则可能迫使青少年走上绝路。父母和教师应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及时给予安慰,关心与开导,并帮助其解决具体问题。对付危机的方法要因人、因事而异。一般应稳定情绪或诱导宣泄,解除忧伤,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危机。必要时可到精神科进行心理咨询。

2、纠正不良性格。不是每个青少年遇到心理创伤和危机都走绝路。自杀的毕竟是少数,这与他们的个性有关。性格内向者,遇到问题不愿暴露,或性格中有较多的抑郁倾向者,看问题悲观消极,不易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性格固执者遇到挫折,则认为事已至此,无法挽回,别无选择,只有一死了之。情绪不稳,趋向极端者遇挫折也易发生轻生念头。作为青少年自已,要纠正不良性格,就应不断从实践中锻炼自己,从克服各种矛盾、冲突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应付能力。同时要善于自我控制、自我评价、在克服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中逐渐成长、坚强起来。

3、对自杀的预测。自杀有一个心理过程,如能及时发现并加以防范,是可以避免悲剧发生的。据统计,从自杀预备到自杀,历时半年以上者为81.3%,其间有充分的时间来预防。一般青少年企图自杀者6%~27.5%有遗书。对青少年的自杀企图,父母、教师和亲人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加以疏导。对长时间情绪低落者或抑郁者,宜及时找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工作者诊治。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列举了心理健康者的十条标准,即: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计;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度的情绪表达及控制能力;在不违背团体的要求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展;在不违背社会规范之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能作恰如其分的满足。

心理健康的人,应具备五个条件:

①积极向上,有自信心、自尊心、进取心,能正确认识现实,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并有改造环境的能力;

②有独立性、自觉性、能够以旺盛的精力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学习和工作,并获得成就;

③乐于交往,能以积极的态度(如尊敬、信任、谦让、喜悦、诚挚等)与人相处,保持和发展融洽互助的关系;

④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使自己的学识、品格向高水平发展;

⑤心理活动完整、协调,能避免由于各种心理因素(如过度紧张或焦虑等)而产生病态症状。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正常、意志健全。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正常的智力是人们从事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意志是自觉确定目的,支配自己克服困难去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的主要标志是行为的自觉性、果断性和意志的顽强性。

2、对自我恰当认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自我意识明确,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别人,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并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点都能作出恰当客观的评价。

3、对现实环境的良好适应。每个人都生活在时间维度上:从过去经现在,走向未来。心理健康的人,能面对现实的生活,而不会沉湎于过去或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他能吸取过去的经验,针对现实,策划未来。他既能重视现在,也能预见即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事先设法加以解决,权衡过去、现在、未来的关系,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4、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在社会和集体中总是善于和他人交往,并能和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和他人的交往中,能接纳自我并接受他人,对集体具有一种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情感;在与他人相处时,积极态度(如尊敬、信任、喜悦等)多于消极的态度(如嫉妒、怀疑、憎恶等);在和他人交往时,感到舒服自在、安全可靠。

5、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心理健康的人能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之中,并享受人生的乐趣。他们乐于学习,积极工作,在学习和工作中施展才能,并从学习和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

6、情绪乐观并能自控。心理健康的人既有适度的情绪表现,如能体验到各种情绪,喜、怒、哀、惧、美感、理智感、内疚感、羞耻感等等,又不为情绪所左右而言行失调。

7、具有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人格作为整体的精神风貌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出来;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的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的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也能和集体融为一体。

大龄青年有哪些心理特点

大龄青年是指超过适婚年龄(一般男35岁,女30岁)而仍未结婚的单身青年。单身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专注于事业而忽略了感情的,有害怕“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而不敢走进“围城”的,有遭受过爱情挫折而没有勇气再次面对的,有过于理想主义而始终未找着如意对象的……与那些正享受着甜蜜爱情、幸福婚姻的同龄人不同,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龄青年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特征:

(1)焦虑。当看着周围的朋友一个个结婚成家时,心里不免有些着急,加上亲朋好友的催促、旁人的随意猜测,使着急演变为焦虑,这种焦虑不一定表现为行动上的烦躁不安,而是用一种“隔离”反应来进行心理防卫:尽量回避与别人谈论恋爱、婚姻的话题,没办法一定要触及时,表面上虽是轻描淡写地带过,不作多言,心里却不痛快。同时,与那些成双成对的朋友慢慢疏远,性格外向的会去结交一些单身的新朋友,在同类人中获得一种认同和归属感,求得心灵的慰藉;性格内向的会朋友越来越少,生活在一个孤寂的世界里,在这种自我封闭的状态下逐渐发展下去,就会到讨厌看到卿卿我我的情侣、敌视那些婚姻幸福的人的地步,这是要竭力避免的。

(2)自惑。这种恋爱中的心理障碍在大龄青年中表现尤为明显。理想主义的壮志豪情使他(她)们早就在头脑中有了自己的“梦中情人”、“白马王子”;也可能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经历使他(她)们很难与眼前的现实调和起来。不是身高不够,便是学历太低,要么内涵还欠丰富,反正总有不如意之处。于是“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相当多的大龄青年自身条件都比较优越,觉得要自己降格以求,让心中的那份幻影从此破灭,总是心有不甘。犹豫摇摆是不会让人作出决定的,还是只有等下去,等那未知的将来。

(3)自信与自卑的冲突。由于自身的良好条件,心中那份自信仍固执地存在,一定要找一个胜人一筹的伴侣;但是经历了许多次的感情风波之后,在内心深处也难免会生出自卑感,怀疑自己某方面的能力,认为己不如人而轻视自己。这份自卑将会压抑自己与异性交往的欲望,不敢与对方交往。即使是鼓足勇气迈出了第一步,但在自卑意识的作用下,仍会有情绪不稳、局促不安等不正常表现,影响恋爱获得成功。一面是对自己看得太高而有一份孤傲的自信,一面是年龄偏大、受到挫折而产生情感上的自卑,这两种对立的心理就在大龄青年的内心剧烈地撞击,很可能产生独身意识。

(4)超脱。干脆把爱情抛在一边,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中去。通常这样的青年都非常自尊、自爱、自强,当看到事业与爱情难以统一时,会作出这样的选择。当爱的需要无法满足,就去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家庭治疗与个体心理治疗的区别

与个体治疗相比,家庭治疗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从治疗对象上来讲,家庭治疗是对整个家庭进行治疗。治疗时,整个家庭成员都要在场,尤其是治疗的初期阶段。随着治疗的进行,家庭治疗的对象还会发生改变,从初期的整个家庭,到家庭的部分成员。而个体治疗,只对家庭中的个体进行治疗,而且治疗对象始终不变。

2、 从治疗的内容来讲,家庭治疗并不直接针对患者所表现的症状,而是对家庭成员间的交往模式和家庭结构进行治疗。通过改变家庭成员的交往模式或家庭结构可以达到减缓或消除症状的目的。而个体治疗,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直接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通过对引发症状的原因的探究或直接对行为进行矫正来缓解或消除症状的。

3、 从症状的原因或作用来讲,家庭治疗认为患者是家庭不良交往模式的‘替罪羔羊’,家庭成员间的不良交往模式使得患者表现出某种症状,而且患者的症状起到了掩盖家庭成员不良交往模式或家庭核心冲突以及维持家庭关系现有平衡的作用。

4、 从划分患者的角度来讲,家庭治疗并无明显的患者和非患者之分,患者只是症状的表现着、承担者而已,有问题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模式和家庭结构。而个体治疗有明显的患者和非患者之分。 家庭治疗与个体治疗相比存在着如此多的鲜明特点,然而学习家庭治疗和实践从事家庭治疗工作,丰富的临床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扎实的掌握个体治疗的理论以及拥有大量个体治疗的实践经验作为基础,再去学习和操作家庭治疗技术会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