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的鉴别诊断

2020-07-14

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诉述一种或多种躯体症状,为此感到痛苦,还有些患者不善于表达内心冲突,描述躯体不适比情感表达更容易,甚至于达到难以区分内心感情和躯体不适,有人认为患者在情绪体验的自我感受和言语表达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其情绪体验只好通过所谓器官语言释放出来。躯体化的作用可以理解为社会和情感交流,也可以解释为心理动力学的结果。平时也应注意其鉴别诊断,方法如下。

1、躯体疾病:这类疾病早期不一定能找到客观的医学证据。但最终能找到客观的医学证据。因此各种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要求至少半年以上病程。当起病年龄在40岁以上,躯体症状单一、部位较固定,且呈持续加重趋势者,应首先考虑可能存在器质性病变,并密切观察,不宜匆忙作出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临床实践表明根据起病有精神诱因,初步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患者容易接受暗示这几点,便下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有可能导致误诊,不可不慎。
  2、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常出现在躯体形式障碍中,但程度较轻。其所伴存的躯体不适主诉不多,以抑郁和焦虑的核心症状为主。而躯体形成障碍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多较轻。抑郁症患者多呈现“抑郁三联征”,而伴随的躯体症状数目较少,且主要集中在胃肠系统。ICD-10指出,发生在40岁以后,特别是男性的躯体症状,很可能是原发性抑郁障碍的早期表现。
  3、诈病:发生在监狱、法庭、工伤及交通事故中。当事人有意识地制造或夸大各种躯体症状;而躯体形式障碍症状的产生是无意识、非自愿的。



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的鉴别诊断相关阅读


摆脱心理压力20招

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所体验,心理压力总的来说有社会、生活和竞争三个压力源。压力过大、过多会损害身体健康。现代医学证明,心理压力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从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机体患病。现代生活的压力,像空气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挤压着我们。

那么,怎样才能摆脱压力呢?据研究,下列20种心理调节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减压方法。不妨一试。 一吐为快假如你正为某事所困扰,千万不要闷在心里,把苦恼讲给你可信的、头脑冷静的人听,以取得解脱、支持和指正。

开怀大笑健康的开怀大笑是消除压力的最好方法,也是一种愉快的发泄方法。“笑一笑,十年少”,忧愁和压力自然就和你无缘了。

听听音乐轻松的音乐有助于缓解压力。如果你懂得弹钢琴、吉它或其他乐器,不妨以此来对付心绪不宁。

阅读书报读书可以说是最简单、消费最低的轻松消遣方式,不仅有助于缓解压力,还可使人增加知识与乐趣。

重新评价如果真做错了事,要想到谁都有可能犯错误,若事与愿违,就应进行重新自我评价,才能不钻牛角尖,继续正常地工作。

大喊大叫在僻静处大声喊叫或放声大哭,哭并不可耻,流泪可使悲哀的感情发泄,也是减轻体内压力的一种方法。

与人为善遇事千万别怀恨在心(包括自己是对的)。怀恨于心付出的代价是使自己的情绪紧张,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不要挑剔不要对他人期望过高,应看到别人的优点,不应过于挑剔他人行为。世上没有完美,可能缺少公正,因而要告诉自己:我努力了,能好最好,好不了也不是自己的错。

留有余地不要企图处处争先,强求自己时刻都以一个完美形象出现,生活不需如此,你给别人留有余地,自己也往往更加从容。学会说“不”。

学会躲避从一些不必要的、纷繁复杂的活动中,从一些人为制造的杂乱和疲劳中摆脱出来。在没有必要说话时最好保持沉默,听别人说话同样可以减轻心理压力。

免当超人不要总认为什么事都应做得很出色,应明白哪些事你可稳操胜券,然后集中精力干这些事。淡泊为怀,知足常乐,不但可减轻心理压力,还可避免“英年早逝”的悲剧发生。

放慢节奏当局面一团糟无法控制时,不妨放慢节奏,不要把无所事事的事安排在日程表中,进行一次“冷处理”。

做些让步即使你完全正确,做些让步也不会降低你的身份。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何况一些事也许冷处理更好,退一步会有更多余地。

遇事沉着沉着是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沉着冷静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有助于舒缓紧张压力。

逐一解决紧张忙乱会使人一筹莫展,这时可先挑出一两件当务之急的事,一个一个地处理,一旦成功,其余的便迎刃而解。

熄灭怒火遇事切莫发火,学会克制自己,暂熄怒火。待怒气平息后,有助于你更有把握地、理智地处理问题,多想“车到山前必有路”。

做点好事你如一直为自己的事苦恼,不妨帮助别人做点好事,这样可缓解你的烦恼,给你增添助人为乐的快意。

眺望远方一旦烦躁不安时,请睁大眼睛眺望远方,看看天边会有什么奇特的景象。既然昨天和以前的日子都过得去,那么今天和往后的日子也一定会安然度过。

换个环境适当的改变环境可以减轻心理压力,这并非是消极的回避,有益的“跳槽”可另谋新的岗位,再自我反省,吸取教训。

外出旅游思想压力过大,不妨在家属、朋友的陪同下,做短期外出旅游。秀丽的祖国山河,定会使你心醉。此时此景,你的一切忧愁和烦恼早已飞到九霄云外了。

青年人的消费心理有哪些主要特点

所谓消费心理,亦称消费者心理,它是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事实、心理结构、心理特点与心理规律。青年人的消费心理有哪些主要特点呢?

一曰追求名牌。一般地说,名牌商品能表现消费者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乃至于文化修养、兴趣爱好等个人特点。这可称之为商品的社会象征意义。不少青年人由于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希望得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可,或出于虚荣心的驱使,往往喜欢购买一些名牌货来显示甚至抬高自己。事实与研究表明,青年人越是自卑感强,自信心不足,或自身条件不够理想,就越是想通过提高消费档次来予以补偿。

二曰追求时尚。消费时尚是指在一定时间与一定范围内社会上普遍流行的一种消费风气。它是凭借人的模仿、从众行为而产生与传播的。青年人大多不满现状,敢于冒险,富有创新精神,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快,总愿走在时代的前列。正因为如此,青年追求时尚、喜欢时髦便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从而使他们最有可能且也最经常地成为消费时尚的带头人。

三曰追求个性化。消费个性化是现代青年典型的一种消费心理特点。他们在消费中,总是力求表现自己的个性,突出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讨厌消费上的盲目服从与整齐划一,特别忌讳“随大流”。

四曰追求休闲。上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压力也与日俱增。因此,青年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也希望得到解脱与放松,于是休闲便成了他们喜欢的一种消费活动。休闲并非无所事事,更不是玩物丧志,而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反映。休闲消费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它必将越来越受到各阶层人们(包括青年)的喜欢。休闲消费是为了更好的学习与工作,这应当且已经成为青年人的共识。

五曰攀比心理。青年人好胜心强,虚荣心也强,这反映在消费上,就表现为攀比心理。所谓攀比心理,指消费者不是根据自身的消费需要与承受条件,而是按照其所处的外部小环境来支配自己的消费行为。就是说,有些人见周围的人买了什么、有了什么,他们也要买什么,有什么,而且还必须比他人更好。这种心理现象在青年群体中比较多见。

上述青年的消费心理特点,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家庭、学校与社会必须对青年的消费观加以正确引导,帮助他们不要盲目地无限制地追求名牌、时尚,更不要一味地与他人攀比,而应当遵守经济、实用、合理的消费原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方法

每一个人都渴望生活愉快,事业成功,首先就应该学会在面对挫折时,坦然接受,沉着应付,掌握并运用科学的方法使自己从困境中顺利的解脱,开始新的一天。

1.做好心理准备。对即将出现的事物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做好迎接最坏结果的准备,这样就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也就是说对自己要有一个恰当的认识,既不要估计过高,总是觉得"怀才不遇",也不要失去自信,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2.提高抗挫折能力。"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观念,有意识地通过逆境来锻炼自己,使自己经得起各种风浪。我们还可以对社会、生活形成乐观豁达的认识,这样当我们发现理想和现实存在很大差距时,不致感到悲观和绝望,遇到挫折时不致对人生和社会失去信心。

3.增强自我调适能力。例如通过幽默、升华和补偿等,所谓"化悲痛为力量",把受挫折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把消极的情绪导向积极的方面,以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心理的平衡。尤其不要在无伤大局的小事上顽固不化,对它们偶然也可以采取屈服的对策。

4.调整目标。多数挫折是由于我们所定的目标过高而引起的,这自然就会增加我们遭受挫折的可能性。有时虽然目标合理,但是由于个人主观努力不够,也会有暂时的挫折,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目标,循序渐进,给自己增加信心的同时,逐步实现最终的目标。

如何诊断心因性疾病

首先要排除生理躯体性等其他因素外,有明确强烈的心理原因,然后才考虑诊断心因性疾病。

心因性疾病,也称心因性精神障碍。它是指以心理因素或心理因素同生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为病因,并有明确具体的躯体变化的一组疾病。

心因性精神障碍是一组由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精神障碍。可以分为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性障碍。

1、急性应激反应 是由于突然而来而且异乎寻常的强烈刺激导致的一种精神障碍,表现为茫然,麻木,注意范围狭窄;定向力障碍,讲话言辞凌乱,有的还会出现木僵。而有的则表现为激越、活动增多无目的、伴有强烈的焦虑和恐惧。

2、创伤后应激障碍 是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的延迟和(或)持久的反应。患者以各种形式重新体验创伤性事件,有挥之不去的闯入性回忆,有频频出现的痛苦经历的梦境再现。

3、适应性障碍 是一种为时短暂的较为轻度的烦恼状态及情绪失调。常常影响到社会功能,但不会出现精神病症状。

精神检查应注意有无下述特点

(1)精神症状的出现与精神因素有明显的内在联系,精神症状的病理结构往往为精神因素所决定。

(2)精神症状的出现与环境变化紧密关联。

(3)临床症状类型:急性应激反应:精神症状多在遭受精神打击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内发病。常表现为强烈的恐惧体验、言语零乱、无条理性、冲动、哭叫、无目的漫游或木僵,并有轻度意识障碍。延迟性应激障碍:症状出现于6个月内,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如控制不住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反复出现创伤内容的恶梦,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如难入睡或惊醒,过分地惊跳反应,与人疏远,不亲切,焦虑。适应障碍:主要以情绪障碍为主,如烦恼、不安、抑郁、不知所措,还有不愿与人交往、退缩等适应不良的行为,和失眠、食欲不振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4)幻觉一般不明显,即或有之,多属心因性,与精神创伤有密切关系。

(5)一般预后良好。

心因性精神障碍的发病原因主要与以下三方面因素有关。

(1) 精神因素:在现实生活环境中如遇到急剧或持久的精神创伤或生活事件可使某些个体产生一系列精神症状。这些心理社会因素是引起心因性精神障碍主要的原因。

(2) 个性特征:人格特点也可以说是个体易感素质。我们知道并非所有受到严重刺激的人都出现精神症状,说明个体的人格特点或易感素质起一定作用。人格特点是如何起作用的呢?这主要表现在个体对刺激的认识、态度以及个体对事物的体验和采取的行为方法;同时个体对精神刺激的耐受性和感受性如何。这些均与个体的个性特点、易感素质、神经类型甚至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3)躯体状况:如果病人躯体健康状况不佳,有慢性疾病或智能低下者,由于这时处在大脑机能状态消弱的情况下,或对精神刺激因素的耐受性和感受性有下降的情况下,容易患此病。

躯体疾病引起心理问题的常见原因

1、疾病本身导致脑功能改变引起,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引起易怒、急躁、情绪兴奋和抑郁等,尿毒症引起的淡漠、呆滞、迟钝等。只要解除躯体疾病,心理问题也就解除。

2、心理反应取决于病人对疾病的认识、病人的心理素质、不同的性格以及病人想象中的病情轻重等。一种轻微的疾病,可因误信江湖庸医的严重估计,或因家属的知识水平以及社会的不适当医学宣传 ,而导致患者惶惶不安,心理反应强烈。如早期冠心病患者可自觉气短、乏力,以致整日卧床。相反,一种威胁生命的严重疾病,患者自认为“与医生无缘”,可能不相信医生的诊断,或者对疾病信息不敏感,没有明显的心理反应。例如,早期胃癌病人,虽然有疾病,但无病感,也不影响社会功能,到了晚期,病人出现胃同及不思饮食,他仍不相信自己是一个病人,强迫自己去工作,直到最后因胃出血或贫血,感到十分虚弱,才不得不找医生诊治。

3、人体对疾病信息的敏感性及耐受性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当疾病使人受损时,如影响就业、升学、提升、婚姻,便可出现讳疾忌医的情况,忽视疾病信息,延缓求治。与此相反,如果疾病能使自己摆脱责任,减轻义务,获得同情,得到公费医疗、营养补贴等“继发性获益”时,病人则听到有病或病重则喜,这种情况多见于工伤、交通事故及斗欧致伤时,尤其出现迁延不愈,被称为赔偿性神经症。

相关偏方验方

再生障碍性贫血外治方

润肺止咳,补中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劳伤过度而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此方系民间秘方,有补肝肾,活血止血之功。对大细胞性、小细胞性、营养不良性及失血后引起...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补肝益肾。适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对产后失血症也有一定疗效。

再生障碍性贫血

活血补血。适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健胃填精,补血养阴,生津润肺。适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