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中断的鉴别诊断

2020-07-14

思维中断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表现为患者说话时突然停顿,片刻之后又重新说话,但所说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下面介绍一下临床中应如何注意与其他症状的鉴别诊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思维奔逸:表现为思维活动量增多和转变快速。
  2、思维迟缓:这是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
  3、思维贫乏:这类症状在外表上和思维迟缓相似,但有本质的不同。其主要特点是: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对一般询问往往无明确应答性反应,或仅简单地答以“不了解”、“没有什么”,平时也不主动说话。病人自觉脑子空虚,既没有什么可想的,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但病人对此漠然置之。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脑器质性痴呆状态。
  4、思维破裂:病人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和应有的逻辑性。
  5、思维散漫:病人的思维活动可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很切题,缺乏一定的逻辑关系,给人一种交谈困难的感觉,对其言语的主题及用意也不易理解。这是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
  6、思维不连贯:表面上看和思维破裂相似,但它是在严重的意识障碍情况下产生的。
  7、病理性赘述:病人在叙述事物时,在个别细节问题上,不厌其烦地作不必要的、详细的、累赘的描述,以致一些无意义的繁文琐节,掩盖了问题的主要内容。



思维中断的鉴别诊断相关阅读


中年女性要学会解决心理压力

人到中年,在生理上是身体的转变时期,处于神经——内分泌的动荡时期,正值“多事之秋”。此时的中年女性,将面临着退休等一系列实际问题,生活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重。这些矛盾长期使她们承受着超过男性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三对矛盾:

1、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矛盾。工作单位要求所属成员具有敬业、进取和开拓精神;家庭里她们却被要求成为温柔、贤惠的妻子、母亲。这种不同角色的反差所引起的冲突,必然会对她们心理产生影响。

2、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的矛盾。传统上,中年女性被要求在家庭生活中担负比男人更多的责任,因此她们在社会上与男性竞争时,不得不背上沉重的包袱,从而加大了压力。

3、过高期望与这一期望难以实现的矛盾。不少中年女性事业心较强,对自己的期望值比较高。但是,由于社会性别的差异,有些人常常遇到挫折,使期望难以实现,以致出现心理障碍。

中年女性必须认真对待心理压力问题,并及时采取自我调节的措施。因为过重的心理压力必将导致身心疾病的产生,损害自身的健康。在生理方面,中年女性往往有一种莫名的疲劳感,自觉身体虚弱无力,即便多休息也不易缓解。此外,还容易出现头晕、偏头痛、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有过重心理压力的女性,可能有长期或频繁发作的烦闷、不快和失眠,或出现暴躁易怒、焦虚、无故悲伤和失落感,有的甚至因此造成夫妻冲突和离异等家庭不幸。

那么中年女性面对心理压力该采取哪些自我调节的措施呢?

1、增强适应能力。 中年女性要努力调整自我,增强适应能力,学会对各种现象做出客观的分析,正确的判断;在生活中遇到矛盾时不退缩、不逃避、不忧愁、不沮丧,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注意调整自我,以达到心理上新的平衡。

2、注意调节情绪。 现代医学认为,人的情绪轻松愉快时,脉搏、血压、胃肠蠕动、新陈代谢都处于平稳协调状态,体内的免疫活性物质分泌增多,抗病能力增强;不良情绪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甚至癌症的发生。中年女性要善于调节情绪,正确对待发生的心理冲突,做到胸怀坦荡,乐观开朗,心情安宁,温和乐观。

3、善于解脱压力。 人生征途上常是顺境与逆境交替,失败与成功并存,欢乐与苦恼同在。中年女性要做到遇事想得开,不钻“牛角尖”,身处逆境时能进行自然安慰、自我解脱,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中年女性,家庭中要赡养老人、培育子女,这就要求处好人际关系。首先要理解、尊重他人,真诚相待,“将心比心”。理解与宽容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两大法宝。

5、科学生活方式。 生活单调是许多冠心疾病形成的原因之一。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对于提高身体素质,防止积劳成疾至关重要。合理安排生活节奏,做到起居有常、睡眠充足、有劳有逸,学会在繁忙中求得休息,工作之余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怡人情志,调和气血,利于健康。

6、及时宣泄不良情绪。 当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出现悲伤、愤怒、怨恨等情绪时,要勇于在亲友面前倾诉,作合理的宣泄;在他们的劝慰和开导下,不良情绪便会慢慢消失。

心理陷阱足以让你自毁

最常见的心理陷阱有如下方面:

1.求败的性格。有些人的性格天生就倾向于自取其败。他们一再地自陷于受欺压、被打击的绝境,而且一筹莫展,就是眼前摆明了有退路、出口,他们还是视而不见,拒绝利用。就算是能够胜任的工作,他们也一再地失败。

2.自恋狂。妄自尊大,过于自负,自视过高的人,通常会一头撞入自毁之门。自恋狂常常需要别人不停地赞美、爱慕,该否定却肯定,为了让对方喜欢自己,常不分青红皂白地答应别人的所有要求。

3.情感幼稚。以幼稚的行为引起他人的注意,在工作场合扮小丑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如此很难得到他人的尊重,实在是一种打击自己事业的方式。

4.求败的认知。缺乏自信,划地为牢,总认为自己会失败,内心有错误的预期心理,自己造就出失败的意境,岂有不败之理?

5.虚幻的期望。志大才疏,对自己的才能和潜力不能作出明智的估测,对自己要求过高,生活目标极不现实。不切实际的妄想,只会自取灭亡。

6.自卑过重。自卑感严重的人在自尊心作祟下,有时会做出荒诞之举以证明自己的价值,结果反而自取其败。自卑的心理会使他们认为自己先天即不足,后天又失调,自然无法和别人竞争。

7.报复心强。报复心强者,易意气用事,心中常满是怨怒,一旦急火攻心,常只顾着发泄情绪而不听劝,无法泰然面对挫折,结果失去人缘,陷入麻烦中。

8.寻求注意。喜欢出风头,只有成为别人注目的焦点,才能抵挡袭来的寂寞、沮丧、焦虑等不佳情绪,但出风头的方式往往适得其反,不惜以给别人留。

如何诊断心因性疾病

首先要排除生理躯体性等其他因素外,有明确强烈的心理原因,然后才考虑诊断心因性疾病。

心因性疾病,也称心因性精神障碍。它是指以心理因素或心理因素同生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为病因,并有明确具体的躯体变化的一组疾病。

心因性精神障碍是一组由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精神障碍。可以分为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性障碍。

1、急性应激反应 是由于突然而来而且异乎寻常的强烈刺激导致的一种精神障碍,表现为茫然,麻木,注意范围狭窄;定向力障碍,讲话言辞凌乱,有的还会出现木僵。而有的则表现为激越、活动增多无目的、伴有强烈的焦虑和恐惧。

2、创伤后应激障碍 是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的延迟和(或)持久的反应。患者以各种形式重新体验创伤性事件,有挥之不去的闯入性回忆,有频频出现的痛苦经历的梦境再现。

3、适应性障碍 是一种为时短暂的较为轻度的烦恼状态及情绪失调。常常影响到社会功能,但不会出现精神病症状。

精神检查应注意有无下述特点

(1)精神症状的出现与精神因素有明显的内在联系,精神症状的病理结构往往为精神因素所决定。

(2)精神症状的出现与环境变化紧密关联。

(3)临床症状类型:急性应激反应:精神症状多在遭受精神打击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内发病。常表现为强烈的恐惧体验、言语零乱、无条理性、冲动、哭叫、无目的漫游或木僵,并有轻度意识障碍。延迟性应激障碍:症状出现于6个月内,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如控制不住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反复出现创伤内容的恶梦,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如难入睡或惊醒,过分地惊跳反应,与人疏远,不亲切,焦虑。适应障碍:主要以情绪障碍为主,如烦恼、不安、抑郁、不知所措,还有不愿与人交往、退缩等适应不良的行为,和失眠、食欲不振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4)幻觉一般不明显,即或有之,多属心因性,与精神创伤有密切关系。

(5)一般预后良好。

心因性精神障碍的发病原因主要与以下三方面因素有关。

(1) 精神因素:在现实生活环境中如遇到急剧或持久的精神创伤或生活事件可使某些个体产生一系列精神症状。这些心理社会因素是引起心因性精神障碍主要的原因。

(2) 个性特征:人格特点也可以说是个体易感素质。我们知道并非所有受到严重刺激的人都出现精神症状,说明个体的人格特点或易感素质起一定作用。人格特点是如何起作用的呢?这主要表现在个体对刺激的认识、态度以及个体对事物的体验和采取的行为方法;同时个体对精神刺激的耐受性和感受性如何。这些均与个体的个性特点、易感素质、神经类型甚至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3)躯体状况:如果病人躯体健康状况不佳,有慢性疾病或智能低下者,由于这时处在大脑机能状态消弱的情况下,或对精神刺激因素的耐受性和感受性有下降的情况下,容易患此病。

孕妇的心理特征

妊娠最初的3个月

孕妇的心理波动往往是随着妊娠反应出现的。起初,她可能只是凭想象感觉着腹内的小生命,想象着他的模样,甚至想象着把他拥抱在怀里的感受。无疑,此时的心境是无比甜蜜的。不久,她开始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甚至整夜整夜地失眠,使她疲惫不堪。于是她开始感到抑郁和烦恼:担心怀孕的失败,恐惧分娩的痛苦,忧虑腹内胎儿的健康,甚至产生莫名其妙的压抑和焦虑。总之,这最初的3个月中孕妇的内心体验是矛盾的,既高兴又忧虑,心理上存在众所周知的“早孕抑郁”。

妊娠中期的3个月

随着妊娠的继续进展,孕妇的情绪起了变化,妊娠初期出现的不适症状逐渐消失了,食欲和睡眠又恢复了正常。尤其是胎动的出现对未来的母亲来说无异于一剂强心剂:胎儿实实在在地活着,并且以他的能力向他的母亲自我介绍,这对孕妇是一个极大的安慰,怀孕失败的恐惧骤减,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幸福和自豪的感觉。所以说,妊娠中期这3个月是孕妇心理上的黄金时期。

妊娠最后的3个月

在妊娠的最后3个月中,孕妇重新感到压抑和焦虑,身体内出现的种种更大的不适,使她们开始为分娩和胎儿是否健康而担心,这时,她的精力往往都投注到胎儿身上。随着预产期的迫近,她迫不及待地盼望着孩子早点出生,以解除负担。这种焦急不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孕妇对分娩的惧怕心理。

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

在孩子早年的心理发展中,与母亲的关系几乎决定着每个人内心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感、亲密感、快乐感和成长动力。而父亲是孩子最初成长和自我认同中重要的伴侣和领路人。

教子之道实在没有一定的良方,有的话,也不是可以盲目跟随。成功的父母亲都知道,要养育下一代,夫妇间经过无数的考验和错误,从错误中学习,又再犯错误,那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如果两个人有商有量,则道路虽苦尤甘。如果因为有困难就把孩子送到老师或专家的手中,就连学习和处理的机会都失掉了。

婚姻失败的夫妇,其实可以一样成功的当父母,只是他们被困在彼此的怨恨中,不但没有尽父母的责任,反而往往让孩子受到无尽的牵连,

事实上,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确对孩子具有无限的影响力。父母能否接纳孩子的无知,给予足够空间让孩子探索自己的道路;要求孩子尽责,却不一定要以自己的榜样为榜样,准则为准则;父母能否不以孩子的成败当作自己的成败,尊重孩子是个有思想有感觉的独立体,并不真的是你们的骨和肉;父母能否学会与孩子做朋友,从孩子身上学习,而不是永远做个训话的老师,以上种种,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