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儿童走出恐惧阴影

2020-07-14

每个小儿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会对不同事物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小儿的恐惧心理可分为4种:(1)惧怕噪音、陌生人,或新奇的东西。这一类恐惧心理几乎所有的婴幼儿都存在,但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惧怕黑暗、鬼怪,大多数幼儿都有类似的害怕。(3)惧怕动物类,如老虎,蛇等。这种惧怕不受年龄限制,一般人都会程度不同地恐惧这类东西。(4)害怕人多、陌生的地方,如怕上幼儿园、怕上学等等,这属于一种环境适应不良。

引起幼儿恐惧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直接原因是其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过于敏感,他所作出的反应超出了应有的限度,这种过度敏感,一方面与母亲孕期过度紧张焦虑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父母的不良教育方式有关。有些父母对幼儿过于限制、过于保护。如怕幼儿受伤,而不让其多活动;怕幼儿受欺侮,而不准幼儿与小朋友交往;当幼儿有点小病小伤,父母就大惊小怪、焦虑不安。这样,父母把自己的恐惧传染给了幼儿,使其持久地生活在恐惧的氛围中,认为世界上充满了可怕的危险。还有些父母常常吓唬幼儿,如幼儿第一次看到猫,并不害怕,他想用手去抓、去摸,但父母怕猫咬伤幼儿,就吓唬说:“别动,猫会咬你!”这样,猫咬人的印象,就深印在幼儿的脑里。以后,他见了猫,就吓得后退。另外有些父母在幼儿哭闹时,喜欢用“大灰狼、妖怪”等等来吓唬幼儿,这样一时似乎颇有效果,幼儿止住了哭闹,殊不知,在这种恐吓下,造成了幼儿恐惧心理。

帮助幼儿克服恐惧心理,首先是父母绝对不要惩罚或嘲笑胆小的幼儿,说:“这么大了,还害怕,真没出息”、“胆小鬼”等。这种话,不仅不能使幼儿胆量大起来,而且还会使他变得孤僻。父母可以对幼儿说“爸爸妈妈会在你身边帮助你,你不会有事的”、“每一个人都有害怕的事,这是正常的”。还可以给他讲父母小时候克服恐惧的故事,这样就会逐渐减少幼儿恐惧心理。其次,父母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的恐惧心理,而应从幼儿的角度去看。如幼儿害怕黑暗,成人可能认为黑暗有什么可怕的,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去睡吧”,对幼儿来说,进入没有光亮的地方,会产生一种孤独和被抛弃的感觉。这时,父母要用爱心陪伴他、帮助他,可以在幼儿的房间里亮着一盏长明灯,调得暗一些。同时告诉幼儿,黑暗是没有什么可怕的。此外,晚上陪着幼儿散散步,告诉他各种各样有趣的东西,而这些东西白天是看不见的,例如月亮和星星以及一些夜晚才活动的动物。讲得多了,听得多了,幼儿就会对他害怕的东西习以为常了。又比如,幼儿害怕鬼怪,儿童心理学家认为“鬼怪对于孩子来说往往是难以对付的”。因此,父母对幼儿说鬼怪是假的、不存在的并不解决问题,因为他总相信那是真的。这个时候父母可以趴在床底下看看,检查一下衣柜,然后再说明里面没有鬼怪。还有就是在幼儿恐惧的事物面前,父母要泰然自若地行事,给幼儿树立榜样。父母可以鼓励幼儿画出他恐惧的事物以及怎样去战胜这些恐惧,画得越有激情越好。让他把自己画成勇士,拿着大棒或长枪、大炮等,让他尽情地向恐惧的事物发泄,而这时父母则夸奖幼儿取得的胜利。平时父母要多带幼儿出去游玩参观,扩大社会生活面,多接触生人和陌生环境,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做到不认生,说话不怯场,待人接物自然、大方、有礼貌。



帮助儿童走出恐惧阴影相关阅读


巨物恐惧症是什么意思

巨物恐惧症就是非常害怕巨大的东西,患者的表现有心跳加速,全身紧绷,有窒息感,呕吐、吓哭甚至晕倒。而明知道自己害怕还是忍不住去看,这也是一种常见特征。巨物恐惧症是心理疾病。并没有特别好的方法治疗,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自己害怕的东西。

恐惧症的种类是非常多的,一般都会根据患者所害怕的东西来进行命名,比如说对于社交恐惧的人被称之为社交恐惧症,而在结婚前出现恐惧心理的人称为婚前恐惧症,所以看到了恐惧症的名称,我们多少都是可以了解一点的,那么,巨物恐惧症是什么意思呢?

巨物恐惧症是什么意思
  巨物恐惧症"(megalophobia),也就是非常害怕巨大的东西,看见轮船、飞机甚至是大云团都会晕倒。巨物恐惧症常见特征是,一些平常的物体会变成大怪兽,如果盯着它们看太久,就会在它们身上看出脸来。另外,虽然知道巨大物体会让自己害怕,但却忍不住看各种照片来折磨自己,这也是该病的一个常见特征。
  “巨物恐惧症”的表现除了心跳加速,全身紧绷,有窒息感,呕吐,严重的人很可能会被吓哭甚至是晕倒。当然,对于一小部分的人来说,他们的表现就没那么严重,当看到高大的物体的时候,他们表现出来的大多是兴奋,刺激,而不是害怕和恐惧。其实,这类人的大脑会给出一个安全信号,告诉我们这个物体不会对我们人体造成伤害。而对有“巨物恐惧症”的那一部分人来说,产生恐惧的原因,是因为大脑无法发出安全信号。
  事实上,“巨物恐惧症”和“密集恐惧症”都是心理疾病。并没有特别好的方法治疗,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避免接触自己害怕的东西。

数学恐惧症是什么病

数学恐惧症是指对数学怀有恐惧,不想学习数学,这种患者在解含有x的方程时,神经做出的反应和经历肉体疼痛是相同的。一般患有数学恐惧症的人群,多数都是因为数学给自己带来了压力,或者是有跟数学相关的不良记忆,所以想要克服数学恐惧症,还是需要从根本入手。

数学恐惧症是指对数学怀有恐惧,每当上数学课就产生强烈的恐惧,想逃避数学课,不想学习数学。这种患者在解含有x的方程时,神经做出的反应和经历肉体疼痛是相同的。按照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系伊恩·莱昂斯博士的说法,全世界大约每5人就有一个数学恐惧症患者,就像表白遭拒一样刺激大脑的后脑岛,引发生理性疼痛。

恐惧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恐怖发作时往往伴有显着的植物神经症状。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病人知道这种害怕是过分、不应该、不合理的,但这种认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学校、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患者明知其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

想克服对数学的恐惧症,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1、树立自信心,不要把数学想的有多么难,多么不好学。恐惧来自不自信,不自信导致再简单的也变得复杂了,难了。
  2、不要道听途说地认为数学的难度,要经过实践去学习数学,数学并不难,难的是没有真正的入门,入了门,学起来就轻松了,有兴趣了,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3、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必须学好它,它是研究其他学科的有利工具。

什么是镜头恐惧症

镜头恐惧症的患者平时表现都是比较正常的,但是一旦到了镜头前就会出现反常的举动,身体变得僵硬,笑容不自然,甚至会躲避镜头的拍摄。这种恐惧症并不是因为身体有缺陷,而是心理作用导致害怕镜头,所以想要改善就得从心理做自我调节。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相片很丑,害怕被拍照。无论个人性情和自我尊重程度怎样,该症状所有问题都源于我们看到的自己永远不符合我们对自己的感觉。平日里活泼欢快的他(她)们一旦面对镜头,就会变成不正常的神经质,身体抑止不住的僵硬,无论如何沟通,都不能自然地微笑,或者举起胳膊挡住自己,甚至直接从镜头前逃跑。有如此反应的原因并非不健全的身体或者严重的安全感缺失问题,仅仅是因为镜头会让人精神紧张。
  自我调节
  自信
  缺乏自信可以使最美丽的女孩都变成摄影师的灾难。那么记住,不要躲避相机--它总会找到你。与其害羞地遮遮掩掩让相机捕捉到半睁半闭、醉酒的尴尬嘴脸,还不如大大方方地把你最好的一面展现给镜头,至少你能收获一张有趣的照片。
  记住微笑
  有些姑娘爱大笑展示出她们洁白无瑕的牙齿,而有些腼腆的姑娘更钟爱微笑或轻微的嘴角上扬。 请记住,没有哪一种笑容是绝对正确的,但正如俗话说的,熟能生巧,多加练习,你也将拥有最完美的笑容。
  看别处
  在很多美丽的照片中,主角都是凝视着远方而非直视镜头。 你还应当记住三分之二原则,将你的脸侧对镜头,露出脸部的三分之二,隐藏另外三分之一部分。 由于大部分人的脸部都不对称,因此将脸部侧对这镜头绝对是扬长避短的好招数。

什么是对视恐惧症

对视恐惧症,顾名思义就是不能够看对方的眼睛,否则就会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一般患上这种疾病的都是15.6岁到20岁左右的青少年,他们害怕的就是怕遇人目光对视,不敢在人多的场合说话,总认为别人在盯着自己看,或者是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这种就被称为是对视恐惧症。


  对视恐惧症,顾名思义就是不能够看对方的眼睛,否则就会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一般患上这种疾病的都是15.6岁到20岁左右的青少年,他们害怕的就是怕遇人目光对视,不敢在人多的场合说话,总认为别人在盯着自己看,或者是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这种就被称为是对视恐惧症。
  怎么克服对视恐惧症
  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有些朋友患病是因为自己自信心不足,大家可以多和朋友们聚聚,多参加一些活动,总之你得有自信心。
  不要老是去想它
  随着时间你会慢慢淡忘它,只是时间,不要老是去想它。
  尝试着说话注视他人
  我曾经也就对视恐惧症,我看网上试了些方法,感觉都不奏效,如果想真正克服它,你一定得习惯看着别人说话呀。其实,说话注视着对方,放松,面带微笑,你会发现这其实这并不是什么。
  接受自己的缺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所以你千万不要把自己的缺点无限的放大,认为自己毫无优点可言,只要自己想开了,不必过分纠结于自己的缺点,适当的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学会接受自己的缺点。
  懂得感恩
  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至少你还是生命,你不是瞎子,人生还很漫长,还有很多未知与憧憬,为什么要难过呢?
  多参加社交活动
  多喝庆朋好友之间交流,这样可以锻炼你的胆量,在谈话的时候,可以直视对方的双眼,不要刻意的回避和躲闪,表情一定要放松,并且要面带微笑,时间久了,你自然就不必再害怕别人的目光了。

对恐高的患者说

其实,有很多恐X(例如恐高之类)的人还不能构成恐惧症的诊断,只是置身于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有些不安而已。这种“不安”是相对于自己本身大多数时间的感觉,也许你的这种情绪放在另外一个人身上体验时感觉就会有不同,或许感受不到任何不适。

这些还不能构成恐惧症诊断的人有一部分是由于承受社会压力过大造成的,男性居多。人的身体是很“聪明”的,就像我们感染病毒时身体会发热一样,人本身会有一种调适的能力,会释放或者说“排泄”一些压力带来的负性情绪。

恐惧一件事情也是一种宣泄的方式,那么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的男性多于女性呢?众所周知,女性情绪不良时通常可以肆意哭泣,但男性迫于社会压力,释放压力的方式就要局限一些。

他们恐惧一件似乎常人看来合理化的事情,这样不会丢面子又有个合理的解释,于是表现出“恐高”等也就容易理解了。

所以,面对这样的案例,我通常不会引导他们刻意突破心理防线,恐惧一件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可以合理的释放压力,为什么一定要去除这种“恐惧”呢?认识到这一点往往他们的关注点也会有转移,于是时间久了“恐高”的表现也会逐渐消失了。

相关方剂

儿童清肺丸

清肺,解表,化痰,止嗽。

儿童漓热导滞丸

健胃导滞,消积化虫。

相关茶方

儿童暑热茶

清暑发汗,祛暑治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