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可以和免疫血清或免疫球蛋白同时接种吗

2020-07-14

体内的特异性抗体可以抵御病原体的感染。这是因为抗体可以和抗原结合,使抗原失去毒力或失去侵害机体细胞的能力,抗体还会协助其他免疫细胞发挥抵御疾病的作用。从理论上讲,体内如果有针对疫苗的抗体可以降低或完全消除疫苗的免疫反应。

但是,这种抗原-抗体的反应一般只会影响减毒活疫苗的作用,对灭活疫苗没有影响。例如:新生儿体内有来自于母体的麻疹抗体,所以在出生后8个月以前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常常导致免疫失败。这是因为减毒活疫苗包括的抗原很少,接种后必须先在体内复制,然后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可是,体内如果有针对疫苗抗原的抗体,疫苗在体内还没有复制就被抗体消灭了。

因此,减毒活疫苗不能与免疫血清或免疫球蛋白同时使用,接种了减毒活疫苗后,至少2周以后才能使用含有抗体的血液制品;如果已经输注了含有抗体的血液制品,接种减毒活疫苗(如麻疹疫苗)的时间至少要间隔3个月,血制品使用后甚至要间隔11个月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但是,这种情况也有例外。

体内的抗体对卡介苗没有影响,因为卡介苗的免疫作用与抗体。对口服和鼻腔内接种的减毒活疫苗也无明显影响,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口服伤寒菌苗、鼻腔内接种的流感减毒活疫苗,因为这些疫苗只在肠道和鼻腔的接种部位复制,诱导局部产生抗体,不会进入血液。

在我国,黄热病疫苗不受血液制品的影响,因为我国属于非黄热病疫区,很少有人体内存在黄热病抗体,血液制品中也不会含有黄热病抗体。因此,使用血制品后仍可以接种黄热病减毒活疫苗。

灭活疫苗通常不受体内抗体的影响。这是因为灭活疫苗的抗原剂量足够,进入体内后可很快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有时(疾病暴露后预防),免疫球蛋白甚至可以和疫苗同时应用(主动-被动联合免疫)。例如:狂犬病暴露后,可以在伤口周围注射狂犬病免疫血清或免疫球蛋白,然后再接种狂犬病疫苗。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立即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然后24小时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疾病暴露后预防一般要先注射免疫球蛋白,后接种疫苗,而且两者要注射在身体的不同部位。



疫苗可以和免疫血清或免疫球蛋白同时接种吗相关阅读


黄热病疫苗副作用

黄热病是一种传染病,黄热病度可以导致患者引发不同程度的病情,从轻度到出血,甚至是致命都有可能,这个时候黄热疫苗就显得很重要。黄热病疫苗不仅仅只有这些副作用,其实它有很多的副作用。所以朋友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黄热病疫苗副作用
  1、首先在进入疫区时对9岁以上的儿童应常规进行预防接种。但不宜用于4个月以下的婴儿,因接种后发生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对于4个月的婴儿是比较的常见的,所以不是所有的年龄都是可以可以接种的。
  2、凡是都是有副作用的,接种黄热病疫苗后一般不会有其它反应,但极少数人可能在接种局部出现轻度红肿或者低热,一般都可以在当天内自行消退。所以这个副作用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的。
  3、当然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接种疫苗的时候一定要去检查自己的身体,是否对这个疫苗过敏,因为我有些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了解好自己的身体,然后再去注射疫苗。
  注意事项
  接种黄热病疫苗后一般不会有其它反应,但极少数人可能在接种局部出现轻度红肿或者低热,一般都可以在当天内自行消退。自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接种黄热病疫苗以来,共使用了6亿剂疫苗,发现仅有12人在接种此疫苗后罹患黄热病。有证据显示,在这些极少数“疫苗失灵”病例中,所有病人都是在接种疫苗后五年内患病的。这表明免疫力并不随时间而减退。

麻风疫苗副作用

相信很多人从生下来,就开始接种各种各样的疫苗,接种完疫苗后,大家的身体会产生相应的疾病抗体,从而保证大家的身体健康,麻风疫苗是众多疫苗类型中的一种,那么,麻风疫苗的副作用有哪些呢?


麻风疫苗副作用
  个别儿童甚至会在接种麻风疫苗的一段时间内,大概5天到一周的时间,会有轻度到中度的发热症状出现。严重的病例甚至可能会产生重度的发热,过敏性皮炎、过敏性休克和过敏性紫癜等,一般注射麻风疫苗后均无副作用。
  只有极少数的儿童会有发热或者过敏性皮疹等,但这些不良反应只会持续很短的时间,大概2天后自然会消失。如果是成年人可能会有出现关节痛,也是短暂的反应,无须过分担心,也不用做特殊处理。
  注意事项
  1、接种后应在原地观察30分钟看孩子是否有出现不良反应。
  2、接种后24小时内不要给孩子洗澡。
  3、保证注射部位的清洁。
  4、让孩子多喝水。
  5、让孩子多休息,不做剧烈运动。
  6、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
  家长在给孩子接种疫苗上也存在一些误区,以为要全注射齐全就对孩子最好。其实不然,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来选择适合的疫苗。注射疫苗的时间也应该有选择性,比如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生活的环境比较单一洁净,和外界也没有过多接触,但上幼儿园后,随着接触的人比较多,孩子传染各种疾病的风险也增加了,因此应该给孩子选择注射疫苗。

接种卡介苗后的不良反应

卡介苗接种十分安全、可靠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是百密也会有一疏的时候,因为每个婴幼儿的体质不同,所以接种卡介苗之后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不良反应的出现,那么,接种卡介苗后的不良反应是怎样的呢?

任何疫苗在接种后都有可能产生一定的不适反应,这是因为虽然致病成分经过了减毒、杀灭处理,但仍会有一定的毒性,仍可能发生一些过敏反应及不良反应,我们称之为一般不良反应,是一种正常现象。

卡介苗接种后可有局部反应和淋巴结反应两种。

(1)局部反应:皮内法或皮上划痕法的接种,局部在3周左右可出现红肿硬结,中间逐渐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疱,脓疱自行穿破结痂,痂落后留下一个小疤痕。它的局部反应一般持续2个月左右。

(2)淋巴结反应:卡介苗接种后,菌苗可通过淋巴系统而达全身,所以接种处附近的淋巴结可以稍有肿大,如腋下、锁骨上下或颈部,若反应强烈可见脓肿或破溃,应及时就医。

卡介苗接种的禁忌症是:

①新生儿有发热、腹泻、呕吐;早产、难产有产伤者;患有脓疱疮及湿疹时均不宜接种。

②儿童发热,37.5℃以上者;各种急性传染病时及恢复不到2个月;严重心、肾、肝疾病者;有皮肤病、过敏性哮喘、荨麻疹或预防接种有过敏反应者;其他预防接种不满两周者(牛痘接种除外,但应错开接种部位)。

检验卡介苗是否接种成功,应在卡介苗接种后2~3个月再作结核菌素试验,如由阴性转为阳性,表示接种成功。接种卡介苗后,免疫力可维持数年,日久免疫力可减弱,因此需要复种。

hpv疫苗是什么

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位,大多数宫颈癌是由HPV感染所致。全世界每年有46万新发病例,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子宫颈癌。2002年——2012年,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呈稳步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最近hpv疫苗流行,但是很多人对此疫苗不了解,那hpv疫苗是什么?

宫颈癌疫苗,又称为HPV疫苗,是一种预防宫颈癌发病的疫苗。宫颈癌主要由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该疫苗通过预防HPV病毒感染,进而有效预防了宫颈癌的发病,可防止人体感染疫苗所涵盖的人乳头状瘤病毒亚型变异。研究发现99.7%的子宫颈癌都是因感染HPV造成的,HPV也可以引发其他相对少见的癌症,如阴茎癌、喉癌、肺癌和肛门癌等。HPV的主要途径是性或皮肤与皮肤接触传播。

人乳头瘤病毒是是乳头瘤病毒家族中的一种,简称HPV。目前已知有100多种不同类型的HPV,其中大部分HPV类型被视为“低风险”,与宫颈癌并无关联。但是,有14种HPV类型被列为“高风险”,因为已经证实它们会导致几乎所有的宫颈癌。其中,两种风险最高的病毒株HPV-16型和HPV-18型可导致约70%的宫颈癌病例。HPV感染现在国际上不论从流行病学还是临床数据方面均已达成共识,即HPV是引起宫颈癌的必要条件。

HPV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所以每个性活跃的女性都存在感染致癌性HPV的风险。此外,HPV的感染除了性行为外,还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比如手接触了带有HPV的物品后,在如厕、沐浴时有可能将病毒带入生殖器官;或者是生殖器官接触到带有HPV的浴巾等物品,都有可能被感染。HPV感染在女性中较为普遍,有数据显示,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每5个女性中就有4个会感染。若感染的是高危型HPV,则有可能进展为高度的宫颈病变甚至发展成为宫颈癌。

在疫苗问世前,预防宫颈癌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宫颈筛查,即通过检查宫颈的脱落细胞以及进一步的检查来发现早期宫颈病变并予以治疗来实现。疫苗的问世使宫颈癌的预防手段更加全面、有效。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接种了宫颈癌疫苗仍然应定期筛查.HPV病毒有100多种亚型,与宫颈癌相关的高危亚型有10多种,而疫苗针对的只是其中的某几种。

基于HPV疫苗的良好临床保护效果及安全性数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鼓励在合适人群中使用HPV疫苗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准妈妈孕前接种疫苗有什么好处

准妈妈孕前接种疫苗有三个目的。一是预防性传播疾病,二是预防怀孕期间得病,三是给宝宝多一些免疫力。

乙型肝炎疫苗

目前,两种性传播疾病可以用疫苗预防。一是乙型肝炎,二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如果婚检时丈夫有乙型肝炎,妻子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孕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不仅可以预防准妈妈自己感染乙型肝炎,而且怀孕期间还可以把自己体内的乙型肝炎抗体传给胎儿,使新生儿出生时即可获得对乙型肝炎先天性免疫,出生后就不会被乙肝爸爸感染了。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可以引起人类寻常疣、尖锐湿疣和乳头状瘤,这种病毒还属于致癌病毒,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病因,甚至还与乳腺癌等其他肿瘤的发病有关。人乳头瘤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是美国最常见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在我国,普通妇女中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率大约为15.7%。

人乳头瘤病毒可以用疫苗预防,但疫苗要在没有被感染以前接种,最好是婚前接种。在美国,医生推荐所有11~12岁以上的女孩都要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并建议对13~26岁女性进行初始强化免疫。

风疹疫苗与麻疹疫苗

风疹和麻疹都属于儿童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病,其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出皮疹。近20多年来,由于儿童普种疫苗,风疹和麻疹的发病年龄增大,成人麻疹和成人风疹的发病增多。妊娠感染风疹或麻疹有导致胎儿感染的风险,尤其是风疹病毒是导致先天性致畸最危险的因素,妊娠期感染后可引起先天性的白内障,视网膜炎,耳聋,先天性心脏病,小头畸形及智力障碍等,被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准妈妈在孕前接种风疹疫苗和麻疹疫苗(或者风疹-麻疹联合疫苗),不仅可以预防准妈妈被风疹病毒和麻疹病毒感染,还可以预防“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同时还可以把自己体内的风疹抗体和麻疹抗体传给胎儿,使她们的孩子在出生时即可获得风疹和麻疹的先天性免疫力,防止新生儿患病。

需要注意的是,风疹疫苗和麻疹疫苗都属于减毒活疫苗,在怀孕期间不要接种;孕前接种麻疹疫苗、风疹疫苗等减毒活疫苗的育龄女性应注意避孕1个月。因为减毒活疫苗可以在妊娠妇女体内复制,有导致胎儿感染,造成流产或胎儿畸形的风险。

流感疫苗

妊娠妇女是流感感染的高危人群。妊娠期间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则较易发展为重症、抢救困难、死亡率较高。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孕产期妇女需入院治疗的比率是普通人群的4倍,甲型H1Nl流感孕妇住院率为32.0%,病死率高达17.6%,而根据数学模型所推算的甲型HlNl流感整体病死率仅为0.4%。

感染季节性流感的妊娠期妇女需要住院治疗的比率也是普通人群3~4倍。计划在秋冬季节怀孕的准妈妈应该在孕前接种流感疫苗。一般接种疫苗后2周左右即可产生抗体。

孕前预防接种不仅能保护孕妇本人不得甲流,而且还可使胎儿从母体内获得一定的先天免疫性,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也不会受甲流病毒的侵扰。流感疫苗属于灭活疫苗,接种疫苗后只要没有不良反应发生,随时可以怀孕,不会对胎儿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