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功课,让孩子远离血液病

2020-07-14

不久前,我和身边的家长朋友开了一期“做足功课,预防血液病”沙龙。那一天,我还有幸邀请到了导航医院的李继杨医生和我一起来分享有关成人血液病的一些相关内容。

然而,那一天,来的家长并不像往常多,只有10来位。我猜,说起血液病,除了家长确实忙以外,主要是绝大多数家长对此内容不感兴趣,认为该病和自己的孩子没有多少关系。

其实,绝大多数家长对该血液病知之甚少。认为血液病就是白血病。其实,血液病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缺铁性贫血,营养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等,都属于血液病系统。

研究表明,由于环境污染,化工原料增多,抗生素滥用,不合理装修等多种原因,白血病等血液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忽略生活中的医学细节,很可能增加孩子患上血液病的发病几率。

哪些情况会增加孩子患上血液病的几率呢?

(一)装修污染是罪魁祸首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家庭都在购置新房。装修污染是儿童白血病罪魁祸首。一定要避免让孩子过多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苯酚,甲醛等,这些化学物质多在装饰材料中存在,如油漆、新家具等,所以不要过早地让儿童在新装修家中居住。

(二)减少辐射的摄入

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孩子接受大剂量的射线接触,如不要反复给孩子拍胸片或CT。还要尽可能地减少儿童与手机、电脑、电视、吹风机等有微波的电器的接触时间。装修新家时,不要选择低价地板砖或石材地板砖,调查表明,目前比较严重的是来自石材的辐射。大家在建材市场选购石材时,.需要验看生产厂家的抗辐射合格证书和是不是经过了最新的抗32道辐射检测,这样的砖才是合格的好砖,凡是那些普通的低廉厂家生产的,尽量要注意考虑不要购买。

(三)别滥用抗生素,谨防病从口入

我国是滥用抗生素的大国,目前家长滥用抗生素现象非常严重。孩子生病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不要自己随便给孩子配药。研究表明,一些止泻类药物如磺胺,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含有苯环类的抗生素(如氯霉素,四环素),甚至长期滥用青霉素都可能会对儿童血液有影响。因此,家长要把好儿童用药关,莫因小病酿大疾。

除了用药外,谨防病从口入的另一方面是要注意食品安全。很多孩子喜欢在学校周围的小卖铺购买花花绿绿的食品,而这些食品中大量的防腐剂、添加剂很可能会诱发疾病。

此外,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都有可能是成人发生血液病的诱因。

所以,了解和血液病有关的相关知识是不多余的。

白血病的早期症状非常不典型,很多人会忽略。如忽然变懒、疲乏、不爱活动、食欲减退等。此后会出现进行性面色苍白、骨和关节疼痛、不规则发热、皮肤和牙龈出血等;最后会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身衰竭、消瘦等。如果发现以上任何一个可疑症状,家长应马上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血常规。



做足功课,让孩子远离血液病相关阅读


血液病有什么征兆

血液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一旦血液出现问题,就可能会造成全身性的损害。轻则人会感觉到乏力,重则可能会导致其他器官的病变甚至衰竭。所以预防血液病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症状,那么血液病有什么征兆呢?

1、不同程度的贫血
  生活中最常见的血液病症状就是贫血,而贫血因为症状的轻重不同,表现也不一样。其实贫血并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因为人体中血氧缺乏而引起的症候群。所以有时候贫血并不代表有原发血液病存在,而且并不是所有血液病都包含贫血的症状。
  2、身体各部位出血
  如果患上血液病还有一个症状就是出血,而且这种出血是无征兆的,且出血量比较大。比如说突然性的、持续性的流鼻血,或者是皮肤上经常出现紫癜、瘀斑等等。还有就是在没有口腔问题的情况下有较大量的牙龈出血,都需要警惕是否有血液病。而血病的出血一般是全身性的,并不是一个单一部位。另外有时候患者可能没有任何创伤,但都会出血。

3、黄疸
  有部分血液病会表现为黄疸,这是因为血液中含有过多的胆红素,从而导致巩膜和皮肤出现黄染的情况,同时这也可能预示着患上了某种血液病。
  4、淋巴结肿大
  如果出现全身性进行性的淋巴结肿大,也可能是血液病导致的,而且这种血液病一般都是恶性疾病,比如说白血病和淋巴瘤。

5、肝脾肿大
  如果发现肝脾有明显的肿大也应该警惕是否患上血液病,特别是婴幼儿一旦患血病,肝脾就可能成为髓外造血的场所,从而病变的红细胞就被脾脏的巨噬细胞所吞噬。

铁蛋白低是有肿瘤吗

铁蛋白是我们体内一种用来储存铁元素的可溶性蛋白,它有一个标准的范围,如果说进行铁蛋白检测的时候,检测结果显示低于铁蛋白正常值,那就属于是铁蛋白低了。有传言说铁蛋白低就是肿瘤,这让铁蛋白低的患者十分担心。那么铁蛋白低是有肿瘤吗?

一、铁蛋白低是有肿瘤吗
  人如果患了肿瘤,那么体内的铁蛋白可能会降低,不过铁蛋白低并不一定是肿瘤,因为导致铁蛋白低的原因很多,并不是只有肿瘤这一个。比如说饮食习惯不佳,铁量摄入不足,慢性腹泻等,都是有可能引起铁蛋白偏低的,另外,缺铁性贫血,结肠息肉,痔疮等疾病也会导致铁蛋白偏低。
  二、铁蛋白低的原因
  1、饮食中缺少铁元素
  我们身体当中的铁元素都是来源于日常的饮食,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比较多,比如说动物肝脏,菠菜等绿叶蔬菜,再就是鱼类和肉类,如果是日常饮食当中缺乏铁元素,那么就容易导致铁蛋白偏低。

2、慢性出血或失血过多
  如果有慢性出血的情况,或者因为某些原因导致失血过多也会引起铁蛋白偏低。比如说月经大出血,或者是肠道出血等,都是引起铁蛋白低的常见原因。
  3、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导致铁蛋白偏低的常见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或者说有慢性腹泻的情况,就会造成摄铁量不足,或者是吸收不佳,这也就增加了患上缺铁性贫血这种疾病的机会。

4、肿瘤
  铁蛋白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假如说有铁蛋白低的情况,有可能是因为患上了某种肿瘤,可能是良性肿瘤,也可能是恶性肿瘤,需要及时的做相应检查,千万不能够疏忽大意。

血常规主要检查什么病

虽然许多人都曾经去医院,做过血常规检查,但是大多数人也只是因为身体不适就医的时候,或者做常规体检的时候,按照医生的要求做的血常规检查,对于血常规检查到底能检查什么病并不是特别清楚,那么,血常规主要检查什么病呢?

一、血常规检查的项目
  做血常规检查的时候需要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是否出现异常,一般可以从指尖或者耳垂部位采集血液,如果所需的血量比较大会从肘窝处采血。
  二、血常规检查什么疾病
  1.白细胞检查
  通过血常规检查,了解白细胞数值是否异常,就可以知道患者是否有败血症,白血病等血液疾病,不过想要确诊白血病,还需要进行骨髓检查。另外,在做白细胞检查的时候,如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增高,就表明身体中有一些细菌感染。

如果淋巴细胞增多可能身体中出现了病毒感染,比如患有麻疹,病毒性肝炎,结核等疾病,如果白细胞减少可能是接触了放射线,或者使用皮质激素类的药物产生的副作用。
  2.红细胞检查
  一般通过对红细胞的检查,明确红细胞数值的高低,就可以知道患者是否有贫血症状。
  3.血红蛋白检查
  如果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血红蛋白数值偏低,表明患者有贫血症状。
  4.血小板检查
  如果血小板数值太低,可能是出现了慢性肝炎,肝硬化,再障性贫血等疾病。

三、血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
  1.空腹
  一般进行血常规检查时要空腹,这样才能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在抽血检查前一天不要吃高蛋白、高脂的食物,也不要喝酒,最好能空腹10个小时。
  2.采血前不要服用维生素
  如果准备进行血常规检查,在采血前就要停止服用维生素,否则可能会影响到检查结果。

年轻人血液粘稠的原因

导致年轻人血液粘稠的原因常见的有,饮食习惯,比如经常吃肥腻、含糖量高的食物,是诱发血液粘稠的因素之一,长期处于压力大的状态,不但会使血压上升,连胆固醇和血糖值也会上升,这样就导致血液流通不畅,最终血液变得粘稠。

现如今很多人年轻人经常熬夜、喝酒、加班等,过度消耗自己的身体,只会让疾病越来越靠近你,血液粘稠也称为血稠,在医学上叫高粘稠血症,是中老年群体的高发疾病,不过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出现了血液粘稠的现象,那么,年轻人血液粘稠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食物油腻

肉类、油像这类含有丰富脂肪的食物,还有饼干、蛋糕、果汁等含有大量糖分的食品会增加体内的中性脂肪。身体代谢中消耗不完的糖分不但会累积在肝脏中,变成中性脂肪,也会增加血液中的中性脂肪,使血液变得粘稠。同样,吃太饱也会导致血液粘稠。

二、运动不足

运动不足导致体内的脂肪和糖分燃烧不充分,最终变成脂肪在体内囤积起来。另外,运动不足导致代谢机能下降,残留在体内的废物不能及时被排出也会导致血液变得粘稠。

三、压力过大

长期处于压力大的状态不但会使血压上升,连胆固醇和血糖值也会上升,这样就导致血液流通不畅,最终血液变得粘稠。

四、水分不足

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分不足,而血液中的水分也会变得不足。当天气炎热,或者感冒发烧时很容易引起脱水时,在这些情况下血液就容易变粘稠。

五、饮酒和吸烟

过度饮酒和吸烟不但产生使身体“生锈”的活性氧(在生物体内直接或间接地损伤细胞,是形成老化的一个原因),还会增加胆固醇和中性脂肪,导致血液粘稠。

活性氧除了会受饮酒和吸烟的影响之外,也受到紫外线、压力、环境激素(在土壤、大气等环境中具有存在,进入生物体内会造成激素分泌失调的化学物质)等的影响。若是活性氧在体内累积过多,会使身体的血液呈现酸性,加速老化。

高度关注“血沉”、“C反应蛋白”这两指标

血沉是什么?C反应蛋白又是什么?作为外科医生的我们为什么也要时刻关注这两个生理生化指标呢?

血沉,是“红细胞沉降率”的俗称。血沉速度的快慢与血浆黏度,尤其与红细胞间的聚集力有关。红细胞间的聚集力大,血沉就快,反之就慢。因此,临床上常用血沉作为红细胞间聚集性的指标。可以反映身体内部的某些疾病。血沉升高主要反映身体的炎性或非炎性病变、类风湿等,或者有感染病灶的存在。

目前临床上有两种检查血沉的方法,魏氏法是临床检验中常用的方法:魏氏法:50岁:男性0~20mm/h,女性0~30mm/h;>85岁:男性0~30mm/h,女性0~42mm/h;儿童:0~10mm/h。

人类C反应蛋白是指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急性蛋白)。C反应蛋白可以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作用,从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在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关于C反应蛋白的研究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传统观点认为C反应蛋白是一种非特异的炎症标志物,但近十年的研究揭示了C反应蛋白直接参与了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并且是心血管疾病最强有力的预示因子与危险因子。

C反应蛋白作为急性时相蛋白在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塞、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等疾病发作后数小时迅速升高,并有成倍增长之势。病变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C反应蛋白与其它炎症因子也存在相关性:C反应蛋白与其它炎症因子如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沉降率和多形核白细胞等具有密切相关性。C反应蛋白与WBC存在正相关。在炎症反应中起着积极作用,如果一个患者手术前血沉和C反应蛋白都高,我们就要给它进行抗炎治疗,等着两个指标有好转的征象才能做手术。如果术后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特别是术后1周以后持续升高,那就提示有术后感染的可能,那就要积极抗感染,并做病原菌培养,以便指导使用正确的抗菌素控制感染。

血沉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升高以后降下来很慢,一般要三个月到半年才能降至正常。而C反应蛋白三到六周即可降至正常。

我们应该牢牢记着,特别是年轻医生,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也要有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互相交叉的思维,善于从患者各种检查的蛛丝马迹里判断病情变化,并且运用整体和综合的思维与判断去警惕杜绝各种并发症。

如果一个患者在手术前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都升高,我就会继续查有没有泌尿系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及其他隐匿性感染。

如果是高龄患者,其血沉值偏高有时也算正常,因为超过60岁特别是80岁以上,血沉都会快一些。特别是有类风湿疾病的患者,血沉可能都会快。但如果C反应蛋白也升高就要高度重视,必要时注意复查,直到确认体内炎性等疾病排除,作为骨科医生虽然风湿性关节炎致关节毁损的患者较多,但我们时刻关注这两个指标显得非常重要。